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問題認識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會計教育在學科建設當中的地位已經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針對會計教育的改革發展進行深入研究的價值也日益凸顯。簡要論述新形勢下我國會計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討相應的對策,為提高會計教育的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會計教育 改革 發展 問題 對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來臨,培養優秀的會計人才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傳統會計教育的模式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因此如何根據會計環境的改變,培養適合新時代要求的會計人才,是會計教育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一、會計教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會計教育的目標不夠明確。目前,我國對不同層次會計教學缺乏準確以及統一的界定。以本科會計教學而言,政府對其提出的教學要求是培養可以在研究機構、會計事務所、高校、企事業單位以及經濟管理部門從事會計工作、教學工作或者是研究工作的高級型人才,但是從高校會計教學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同的高校在開展會計教學的過程當中,各有其不同的目標,共同特點則是對本科階段的會計教學在人才培養的目標方面缺乏科學系統的研究。換言之,我國會計教育培養目標的劃分不夠清楚,從而導致不同教育層次在會計課程設置方面的差別不大,并沒有根據教學目標做出精準的定位。第二,會計教育的課程體系不夠完善。我國目前的會計教育課程體系不夠完善,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各門課程間缺乏銜接,部分課程存在明顯的重復問題,同時很多課程互相推卸內容,導致教學內容存在遺漏。其次,是輕理論而重制度的問題突出,因為新會計制度持續頒布,使得會計教學的教材也不斷變更,導致教學過程當中強調理論知識,忽視會計實踐教學。再次,是部分高校在會計教育課程的設置過程當中,缺乏一些在具體應用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課程。第三,忽視職業道德教育。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日益完善,社會對會計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特別是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越來越高,所以職業道德教育在會計教育當中應當占據重要的地位。不過在我國目前的會計教育當中,往往只片面強調專業知識的教育,對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從而導致畢業學生在從事會計工作的過程當中,往往出現誠信問題。第四,會計考試實用性較差。考試一方面是對會計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水平記性的測試,另一方面也是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測試。不過在我國目前的會計教學考試當中,學生通常是借助于死記硬背來應對考試,而未能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學到的知識,這樣自然不利于學生素質能力的提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會計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會計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對策
第一,確定會計教育目標。在會計教育改革發展的過程當中,應當首先確定會計教育目標,也就是培養滿足社會要求的會計人才,一方面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會計教育應當培養學生實事求是以及遵紀守法的精神。業務的能力培養環節,中專、大專、本科以及研究生等不同階段的會計教育需要確定各自的目標。中專會計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記賬、算賬以及報賬的會計工作人員,大專會計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中級會計師,本科會計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高級會計師,研究生階段會計教育除了要培養高級會計師,還應當確保學生具備相應的科研能力,具備更強的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素養。這樣一來可以確保會計專業學生熟練完成記賬、算賬以及報賬工作,通過使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的會計問題,并且具備比較寬泛的知識面,而不是局限于特定行業以及特定類型的會計工作,并且通過研究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持續開拓會計工作的新局面。第二,加強會計教育師資建設。高質量的會計教師一方面需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也應當掌握各種教學方法并具備相應的實踐經驗。所以高校的會計教師應當不斷學習,從而持續完善自身。教師需要充實自身的會計實踐,主動深入企事業的內部做好調查研究,從而鞏固自身的專業知識,并且為課堂教學提供案例。除此之外,會計教師還應當主動參加各種培訓,改進自身的業務水平,并且要密切關注會計行業的發展的動向,主動探索研究會計理論以及會計方法,確保自身能夠跟上時展,不斷改進會計教學的水平。高校則應當改進教師的待遇,并且增加會計教師編制,尤其是要加強青年教師培養,讓他們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會計教學當中,高效完成會計教學的任務。第三,強調職業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強調會計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其中包括法治教育以及德治教育。應當組織會計工作人員擊中學習法律法規,從而確保他們履行法律規定的各種義務,承擔相應的會責任。另一方面,要引導會計工作人員的自省,這也是提高會計工作人員職業道德水平的一個關鍵節。通過自省可以讓會計工作人員檢查自身工作,從而及時發現并糾正那些違反職業道德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從事會計工作,避免不良意識以及行為的出現,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第四,合理設置專業課程體系。首先,是將培養學生的能力作為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在這一過程當中應當借鑒美國的會計課程設計目的,也就是設置會計課程不在于確保學生掌握專業性會計知識,而是培養他們的終生學習能力以及適應需求的能力。在設置會計課程的過程當中,需要邀請企業的工作人員以及教育專家同高校的教師,從而確保設置的課程能夠有的放矢培養學生的會計能力。其次,是在設置會計課程的過程當中,應當認真審查各門課程的內容,從而避免出現遺漏或者是重復。最后,是將滿足需求作為導向。會計教育應當體現出職業界出現的變化,并作為會計教育自身改革發展的指導。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會計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的管理層面,會計教育應當通過會計實踐以及會計理論的結合,來為社會提供應用型的會計人才。這就要求會計教育重視改革與發展,不斷提高會計教育的質量,為我國會計水平的改進提供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孫萍.英美與我國本科會計專業培養目標比較[J].財會通訊,2014,11(5):145-146.
[2]穆大常.論我國會計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14,7(3):36-39.
[3]閻達五,王化成.面向21世紀會計學類系列課程及其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J].會計研究,2014,12(9):123-125.
[4]孫平.加強會計職業道德與誠信教育的幾點思考[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3(6):49-50.
[5]陳少華.論我國大學會計教學改革的有關問題[J].會計研究,2013,15(10):159-161.
[6]李延.會計專業學生就業新趨勢[J].中國教育周刊,2013,10(2):236-239.
作者:鄭艷潔 單位: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