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探討信息化對會計核算的啟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傳統的會計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設置會計科目及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這些會計核算方法的相互聯系構成了傳統的會計業務流程。然而,在現代信息化條件下的會計業務流程的重組必然會引起會計核算方法的變更。
1、對登記賬簿的影響。
在傳統會計業務流程中,必須根據會計科目及賬戶的設置與運用對會計數據進行分類、歸集,然后采用一定的記賬程序來登記賬簿。賬簿作為存放輸入會計數據并經分類匯總的載體,承擔了承前啟后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它既作為第一次會計確認正式加以記錄的書面記載,又作為第二次會計確認在報表上正式披露的信息提供直接的數據源。因此,登記賬簿在傳統會計核算中是不可缺少的步驟。但是,在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后,登記賬簿就變成了多余的活動,因為ERP等會計專業軟件可以直接從憑證中提取信息生成報表,而且數據傳遞過程中發生錯誤的概率低,傳統的日記賬、明細賬、總賬等賬簿的設置已不是會計信息化核算中不可或缺的步驟,登記賬簿已經其失去存在的意義,以及與此相適應的平行登記、過賬、結賬等傳統技術方法也失去其應有的效用。
2、對其他會計核算方法的影響。
會計信息化在核算過程中除了省去登記賬簿步驟,還對其他會計核算方法的具體應用產生了深遠影響。在設置和填制憑證環節,原始憑證的收集朝著集成化發展,原始憑證的形式朝著無紙化發展,記賬憑證的生成朝著智能化發展,使企業成為一個有機的內部網系統,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提高;在設置賬戶和會計科目環節,信息技術突破了傳統手工做賬的空間限制,能夠依據企業經營管理需求擴大并細化會計科目的結構、內容,為企業財務管理提供盡可能詳盡的核算信息;在財務報告環節,傳統的財務報表是由會計人員提供的通用的、標準化的財務信息,用以滿足外部使用者的共同需求,而現代信息技術使個性化財務報表的提供成為可能,使用者可以按照自身要求從數據庫中篩選有用信息,編制個性化財務報表。此外,復式記賬和財產清查也面臨著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嚴峻挑戰。
二、現代會計核算方法研究
1、計量屬性的新選擇: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一經提出便成為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的熱門話題,有的學者認為今后公允價值計量將取代歷史成本計量,有的學者不以為然。不可否認,公允價值比歷史成本更好地反應了資產或負債的實際價值。目前,我國核算主體采用歷史成本計量,部分項目如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等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在傳統的手工做賬環境下,公允價值無法及時取得并計量入賬,往往采用歷史成本計量。而在信息化條件下,數據處理高度自動化,信息資源高度共享,會計人員能夠從交易平臺獲取最新的資產或負債或與其類似的項目成交價格數據,用以計量該項目的公允價值保證了會計信息的有效性、及時性。
2、存貨計價方法的新選擇:移動加權平均法。在傳統會計核算中,常用的存貨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此方法被2006年頒布的新會計準則取消)、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等。在會計信息化條件下,先進先出法在每次存貨調用時都要計算存貨價格,降低了系統運行的速度和效率;個別計價法極易被管理者用作調節利潤的手段,在業績不佳的情況下出庫成本低的產品或在業績好的情況下出庫成本高的產品;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雖然省時省力但數據及時性差,難以適應會計信息化對及時性的要求。由于會計數據采集的動態性,企業內部的數據庫系統能實時更新最新入庫的存貨價格并自動在會計信息系統中進行移動加權核算。因而,移動加權平均法成為當前會計信息化下的最優選擇。
3、壞賬準備計提方法的新選擇:賬齡分析法。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有余額百分比法、銷貨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等方法。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和銷貨百分比法雖然處理相對簡單、易于操作,但是它們忽略了應收賬款拖欠時間與發生壞賬可能性之間的正比關系,而且在實際操作中會計人員存在較多的主觀經驗判斷,不適于會計信息化系統的自動化。相比之下,應收賬款賬齡分析法較為準確合理地反應了實際可收取賬款的真實性,人工核算存在計算量大、數據不精準的問題,然而對復雜數據的分析處理是信息化會計核算的一大優勢。因而,賬齡分析法成為當前會計信息化下的最佳選擇。
作者:劉燦彬 單位:湖北中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