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建筑結構課程改革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社會經濟迅猛發展,我國百姓對教育教學的重視度不斷提高,以高職教學為主的專業授課模式,也開始變得愈加豐富。不同于其他的教育形式,高職院校的教學重點在于課程實踐能力的把握,教學關注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如今,改革開放程度逐步加深,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各地區的建筑施工數量持續增多,加強對高職院校建筑結構教學的研究,改革教學方式就成為大勢所趨。本文就結合我國高職院校“建筑結構”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簡單闡述一下目前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找到有效的方法加以改革,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高職院校建筑結構;課程改革;有效性
建筑課程是教育教學的主要內容,隨著我國基礎建設項目的增多,各大院校對建筑專業的關注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建筑結構”是建筑工程技術非常重要的課程之一,教學難度大,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體,對學生的能力素質具有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國建筑結構專業畢業的學生綜合素養還有待提高,對工程監管、工程造價的理解不夠深刻,無法保證高質量教學。針對這樣的現象,我國高職院校必須發揮自身的教學特點,抓住教學的關鍵,從實踐和操作性著手,對建筑結構課程實施全面的改革,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為我國建筑行業培養更多的人才。
一、建筑結構課程的定位
建筑結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課,是學習《建筑施工技術》《工程估價》等后續專業課的基礎,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將來從事建筑工程計、工程施工及工程管理等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專業基礎知識,以解決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一般結構問題。
二、高職院校在“建筑結構”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雖然近年來我國已經逐漸意識到了建筑結構授課在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并不斷改革教學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受到傳統思想的束縛,其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第一,教材缺乏專業特征。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是授課的重要依托,然而目前我國建筑結構課程使用的教材仍舊較為落后,教學內容只是將《混凝土與砌體結構》《鋼結構》《結構抗震》等知識進行重新排序,并沒有在教材中體現操作和實踐內容,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第二,教學理念陳舊。教學理念是教師實施教學的根本出發點,由于傳統思想束縛,使得教學建筑結構課程的教師不能從學生的未來發展著手開展授課。課堂上大量的花費時間講解理論知識,不符合職業對學生的需求,不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第三,教學方法不科學。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教學策略,不同的教學方法起到的作用具有很大的不同。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師過于強調自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特征,課堂教學也往往是自己的一言堂,不能多樣地運用項目教學法、小組活動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方式開展授課,阻礙了教學的效率。第四,教學缺乏實踐性。建筑專業課程與實踐聯系的十分緊密,不過很多建筑結構教學的教師只知道按部就班的按照“教師理論講解—學生課程設計—教師評閱”的模式設計課程,無法將教學內容與實際聯系起來,學生的分析能力必然得不到提高。
三、高職院校建筑結構課程改革的有效對策
1.改革課程內容。課程改革的重點在于課程內容的創新,教學內容不能按照原來的模式,一定要發揮教學改革的特點,在教學中加入新思想,重視理論與實踐的同步發展,并體現就業導向,結合市場需求培養人才。對此,學習可以定期組織學習和講座,從建筑行業挑選專家到學校與學生進行交流,加深學生對自己專業的理解,并提供給學生一些實踐機會,將課程內容歸納為“常見結構認知能力”“荷載確定及荷載內力組合”“結構計算簡圖確定與內力計算能力”等模塊,突出教學的針對性。
2.健全改革完善的課程考評體系。考核是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的綜合分析,它直接關系到學生對自己的認知,也能夠幫助學校找到教學的不足。然而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還沒有建立完善的結構課程測評體系,在對學生開展評價的過程中,也無法突出它的優勢,評價方式過于單一,無法突出學生的實際水平。針對這樣的現象,高職院校必須要完善課程考核辦法,建立科學的考評內容,增加考察的條件,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評價,以便最大限度的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3.改革實踐教學。高職院校建筑結構課程與實踐的聯系十分緊密,單一的理論教學無法突出建筑課程的實踐性特征,學生在學習之后也無法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師必須有目的的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水平進行培訓,在學習完每個單元內容之后,都要帶領他們到實地進行調研,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之中。例如,要設置建筑結構課的獨立實訓教學環節,突破傳統的多門課程的綜合實習或實訓的實踐教學體系,為教學改革指出一個方向。同時,改革課程教學內容還要將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滲入實訓之中,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力,通過科學、系統的獨立實訓教學環節,使學生的理論知識變成了職業素質和工作技能,調動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集體凝聚力。
參考文獻:
[1]陳懷亮,朱曉虎,吳志紅.高職院校建筑結構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
[2]李殿平.高職院校建筑結構課程實踐教學的實施與評價體系[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
[3]劉曉敏.高職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
[4]楊曉光,張曉丹,王春梅.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專業制圖課程改革探索[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作者:于建民 單位: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