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心梗療效評價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評價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方法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組和B組,各45例。B組患者采用藥物溶栓治療,A組在藥物溶栓基礎上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及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A組患者總有效率97.78%顯著高于B組的84.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4.44%低于B組的1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效果明顯,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降低,臨床應予以推廣。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藥物溶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作為一種冠狀動脈疾病,是當前中老年疾病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病癥。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周期較短,發病較快,患者發病過程中出現冠狀動脈閉塞現象,且形成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1]。急性心肌梗死是引起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重要性原因,臨床治療中通常以藥物溶栓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為主。通過藥物溶栓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癥狀,對于患者病情控制和改善具有重要幫助[2-5]。本研究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英德人民醫院急診科2017年3月1日~2019年3月30日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組和B組,各45例。A組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齡(56.36±5.23)歲。B組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齡(57.65±6.0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的患者。排除標準: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和溝通交流障礙患者。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簽署同意書。
1.2方法
B組患者采用藥物溶栓治療,即給予患者尿激酶50萬U稀釋后靜脈推注,后用100萬U尿激酶聯合0.9%氯化鈉100ml靜脈滴注。A組在藥物溶栓基礎上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具體方法:①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在患者發病12h前對其進行梗死相關血管(IRA)開通,建議“進門-球囊開通”,時間控制在90min內。對于存在嚴重溶栓禁忌的患者需要進行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溶栓處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有血栓、心功能障礙的患者應該在12h內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溶栓處理。超過12h則不可以借助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直接溶栓,需要采用其他處置方式。②轉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于不能直接進行溶栓患者需要轉運到具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功能的醫院進行。③補救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溶栓失敗后IRA仍處于閉塞狀態,對于IRA所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④易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發病12h內對患者進行擬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同時需要給予溶栓藥物和抗血小板藥物,從而開通IRA。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療效判定標準[6]:顯效:治療后血管病變狹窄消失;有效:治療后既未發生心絞痛癥狀,也未發生不良反應;無效:治療后急性心肌梗死癥狀無改善,或患者死亡??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心絞痛、心力衰竭和再度腦梗死。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A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A組患者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治療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多發于中老年患者。在當前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升背景下,人們接觸到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都發生了改變,這種情況下,人們發生心肌梗死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何在發病過程中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穩定患者心肌供血是比較難的一項工作。通過藥物溶栓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可以有效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對于患者治療工作實施具有重要幫助。很多時候,在藥物溶栓治療過程中,需要以藥物控制患者心肌梗死情況,改善患者心肌梗死癥狀。由于藥物溶栓治療具有一定的便利性,且在藥物溶栓治療過程中實現了迅速和無創治療,對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癥狀改善具有重要保障[7]。同時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過程中,通過藥物溶栓治療可以最大程度上緩解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癥狀,為患者治療爭取了時間[8]。且在藥物溶栓治療過程中具有急迫性,可以快速為患者治療建立靜脈通道,提升了患者治療效果,因而藥物溶栓治療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或者是急救中[9,10]。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一種手術治療方式,在其手術治療實施過程中,需要為患者實施冠狀動脈搭橋手術。采用內置支架形式改善心肌梗死癥狀,實現患者心肌梗死癥狀的最大限度調節[11]。同時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過程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冠狀動脈狹窄情況,為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復和保存提供了保障[12]。且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過程中,可以迅速改善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情況,實現對患者動脈堵塞疏通,提升了患者冠狀動脈疏通能力,為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癥狀改善提供了幫助[13]。臨床實踐表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可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以最快速度改善冠狀動脈狹窄情況,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實現了對患者心血供應改善,為治療爭取了時間。且在患者治療后出現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控制上具有一定的保障性,最大限度上改善了患者心肌梗死情況[14]。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7.78%顯著高于B組的84.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4.44%低于B組的1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過程中通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式改善了患者治療效果,實現了對患者治療的病情控制,為改善患者冠狀動脈堵塞奠定了基礎。藥物溶栓治療雖然患者治療情況有所改善,但是整體治療效果不夠突出,且在藥物溶栓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作為患者治療醫師,在對患者治療過程中應該科學控制患者治療方式,只有科學治療,對應的患者心肌梗死情況改善效果才會愈發明顯。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效果明顯,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降低,臨床應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1]于海燕.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72例的臨床療效.中國民康醫學,2018,30(2):156-158.
[2]潘麗.替格瑞洛聯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縮功能及NT-proBNP水平的影響.中國民康醫學,2018,30(12):8-10.
[3]李同平,陳亞奇.靜脈溶栓與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高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療效比較.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13):156-157.
[4]吳鍔,曹巖巖.急診介入治療與靜脈溶栓治療合并院前心臟停搏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2):91-92.
[5]康紅宇.心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診冠脈介入治療預后的影響.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20):155-156.
[6]曾啟祥.溶栓治療、急診及延遲經皮冠脈介入治療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期間的療效分析.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2):52-53.
[7]馮定安,戴立華,何曉青.靜脈溶栓及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分析.青島醫藥衛生,2017,11(2):120-125.
[8]劉正強.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研究.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22(85):9-10.
[9]李愛琴,晉輝,楊長寶,等.急性心肌梗死恢復期患者經靶向灌注導管于梗死相關動脈遠端用藥后冠脈介入治療的療效分析.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8,46(6):38-40.
[10]姚迅.靜脈溶栓(TT)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聯合治療與直接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對比觀察.當代醫學,2018,24(18):122-124.
[11]梁文,梁顯鋒.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療在急診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應用分析.中外醫學研究,2018,15(3):136-138.
[12]吳焰,趙潔,鄭曉芳.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應用效果評價.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6):115-117.
[13]梁志遠,廖建軍,林縣杰.急診溶栓聯合擇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臨床急診雜志,2016,17(2):107-110.
[14]解光輝,朱來武.淺析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5):211-212.
作者:龍軍成 單位:英德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