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業建筑論文:廢舊建筑的再利用思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沙原、汝玉蕾、馬全明 單位: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建筑設計咨詢研究院有限公司
夏橋礦區位于徐州賈汪區中心城區的西南部,是江蘇省煤炭發源地,具有悠久的采礦歷史。處于賈韓路和規劃中的新華路的交叉處,東側有人氣已具規模的夏橋公園、規劃中的江蘇省煤炭主題公園、義烏小商品市場,西側為規劃中的住宅小區和商湖休閑度假村,北側為既劃分又連接主題公園的景觀帶,南側為景觀價值較高的電廠。機械廠廠房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為創業園區日后的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機遇。與一般的民用建筑相比,機械廠廠房在空間布局、立面造型、結構設施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改造再利用優勢。該廠房群具有高大開敞的內部空間,在改造時可以根據設計要求對空間進行自由劃分,創造出豐富的室內空間效果;建筑立面整齊簡潔,外墻為能夠反映當時時代特征的清水紅磚墻,且不作為承重墻使用,改造時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可根據設計要求對其進行拆除或直接利用;建筑結構及基礎承載力較高,在對建筑改造時只需對其進行簡單的加固維護,就可以直接進行利用。
機械廠廠房跨度較大,大進深空間加大了自然采光和通風難度;建筑形式單一,均為矩形的大空間廠房,對于現代化辦公空間日益靈活自由的發展趨勢來說,可能會對改造再利用形成障礙;廠房顏色過于單調,且由于年久失修,造成門窗及內部破損較嚴重;廠房在建造時缺乏對建筑節能的考慮,廠房不具備一定的保溫隔熱性能,不能滿足舒適度的要求。建筑南側的主要通道為土路,且凹凸不平,人車流線不明確,附近沒有停車場;缺少必要的基礎設施及綠化景觀,僅廠房群東側的主要道路上有幾棵行道樹;目前周邊居民多為礦區的下崗職工,老齡化現象很嚴重,不能聚集大量人氣。
建筑空間改造
空間是建筑的靈魂,也是建筑功能的容器。舊建筑的改造再利用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就是空間再生的過程。空間改造對設計者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在保留原有歷史信息、滿足新增功能的前提下創造出全新的空間體驗。4棟機械廠房每一棟都是大跨度大空間,沒有任何的空間劃分,且彼此之間又相互獨立,沒有任何的交流和聯系。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創造出適合青年人創業的辦公及居住空間,筆者通過以下策略對這四棟廠房的空間進行改造(圖5)。
1化整為零。化整為零即依據新功能的需求,采用垂直分層或水平劃分等手法將內部大空間改造為較小的空間,然后再加以利用。
1)垂直分層。對于內部為高大空間的工業建筑,可以采用內部垂直分層的處理手法將高大空間劃分為尺度適合使用的若干層空間,然后再加以利用。機械廠廠房從地面到檐口的高度均為7.0m,適合將其分為兩層。保留原建筑結構,并對其進行必要的加固。根據平面布置需要增加新的構造柱,并保證新增的構件不對原有建筑的基礎和上部受力構件造成損害。結構部分采用鋼材,內部采用加氣混凝土或石膏板等輕質隔墻,從而將建筑的自重降至最低。
2)水平分隔。在原有主體結構不作改動的前提下,水平方向增加分隔墻體,使得開敞空間轉化為多個靈活性強的小型空間。由于辦公空間需要的小型空間較多,因此在改造設計中,多處用到隔墻作為水平分隔。分隔墻采用加氣混凝土或石膏板等輕質材料,對于隔聲要求較高的房間,采用隔聲效果較好的密實墻體。
2聯零為整。在若干相對獨立的建筑物之間,采用打通、加建連廊以及封頂聯結等方式聯結為完整的相互可流通的連續空間。
1)建筑間加連廊搭接。在相鄰兩建筑物之間采取加建連接廊的方式,使得彼此孤立的建筑相互貫通,形成整體。連廊可分為開敞式,也可為封閉式。廠房1和廠房2的間距為13.5m,在廠房1和2的西側加連廊。廠房3和廠房4的間距為11.6m,在廠房3和4的東側加建連廊。連廊的形式為開敞式,連廊結構及圍護結構采用高強輕質的鋼材和玻璃,既能減輕自重,又能同廠房的實墻形成虛實對比。這樣使得廠房1和2、廠房3和4相互貫通,使原來相互獨立的建筑形成了一個小整體。
2)建筑間封頂連接。將相鄰的建筑物鄰近處加頂封閉,使原來相互分離的若干建筑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將室外空間引入室內,或形成半室外空間,既增加了可使用的面積,又可以產生趣味性極強的高大開敞的共享空間。廠房2和廠房3之間的間距為34.35m,間距較大,在之間部分封頂,屋頂的形式為折線形,延續了廠房坡屋面的輪廓,與廠房屋面形成一種重疊的韻律,材料為輕質的鋼與玻璃的組合。
3局部增建。根據新的功能和空間需求,在建筑外局部增建新的空間。在廠房1的西南側、廠房2和廠房3的西側、廠房4的北側加建彩色的玻璃陽光房。其中廠房4增建的部分正對廠房3拆減的部分,形成了豐富的空間效果。這些增建的部分為休閑娛樂空間,這些空間的加入,使得原本單調的矩形空間變得豐富起來,為青年人提供了多姿多彩的休閑娛樂空間。
4局部拆減。將原有建筑物的非結構性外墻部分拆除,換成玻璃窗及結構性外廊,并將拆除的外墻對應的屋面拆除,換成玻璃屋面,以獲得較大的灰空間,增加采光、滿足觀景需求。由于舊廠房的形式過于單一,用這種局部拆除部分非結構性外墻及部分屋面的手法,可以打破這種形式單一的局面。與此同時還應對結構部分進行必要的加固,保證建筑物的局部拆除不影響其整體結構的牢固性。廠房1和廠房2為集中辦公空間,在建筑空間劃分上相對于廠房3和廠房4的分散獨立式辦公空間較大,適合多數人集中辦公。為了創造出交流共享空間,在廠房1和廠房2內設置交流展示區,形成空間豐富的中庭,同時也作為主入口的門廳使用。展示交流區的上方有欄桿圍合的帶型空間,這些空間向上方看,可以看到工業廠房原有的鋼屋架,營造出藝術氛圍濃厚的室內空間效果。廠房3和廠房4為藝術創作工作室,適合少數人進行各類藝術創作,其中廠房3設置夾層作為共享空間,加強青年藝術家之間的交流,創造出靈活的空間效果。每一棟廠房都配有休閑娛樂場所,不僅針對建筑內部的公共服務空間,也面向江蘇省煤炭主題公園及周邊小區服務(圖6~8)。
建筑外立面改造
在舊工業建筑的改造設計中,對建筑立面形式的改造也是極為重要的環節。使舊工業建筑與其新功能和周圍環境相協調是立面改造的關鍵所在(圖9);立面改造手法也是多種多樣。
1維持恢復原建筑外貌。由于這4棟機械廠廠房位于具有悠久采礦歷史的夏橋工業廣場這個大的地理環境中,加上煤炭主題公園的規劃建設,使該地段成為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較高的空間場所。對于這類建筑的改造,其外部形態的更新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種外立面的修復與保留,維持建筑原有的歷史風貌是改造設計原則。由于廠房閑置時間過長,其外部形態破損,門窗的破損程度尤為嚴重。在改造設計中,首先對外墻面進行細致的清洗,露出紅磚本身的色澤。然后對破損墻面屋面依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修復。由于原有的窗戶破損十分嚴重,在改造中全部替換,代之形式與結構相同或相似的窗戶。門的造型非常具有工業特色,在改造中進行保護性修繕。
2新舊元素形成對比。為了創造出新舊對比的新感受,體現時間的流逝和對過去與現在的傳承關系。新舊材料的對比是顯現舊工業建筑改造在利用歷史性方面的主要手段。一般來講,這種對比會讓老的更老,新的更新,從而達到歷史與現代穿插的時光效果。此次改造設計中,大量采用彩色的玻璃盒子穿插在建筑中,象征著七彩多樣的青春年華。生動的視覺刺激給人帶來激情和靈感,十分符合創業園的建筑性格。陽光透過七彩的玻璃盒子折射出色彩斑駁的光,帶來無限的情趣。同時彩色玻璃與舊建筑的紅磚形成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撞,體現出混搭的時尚感。
3新舊元素協調統一。為了使建筑保持原有的歷史風格和文化特征,改造過程中新添加的元素雖然不求做到使用原有的建筑元素,但也不作突兀的對比變化。新添加的建筑元素應該在材料、形式和尺度上呼應原有的建筑,使新老元素達到協調統一的效果。這4棟工業廠房群的主要入口開在東側,建筑的東立面為4個相同的形式,為了打破這一單一局面,將原有建筑中有代表性的特色元素加以提煉和適當變形,在廠房1的西側用鋼材構建成一個外輪廓為廠房東立面的鏤空景觀墻。這個景觀墻距離廠房1的距離為3.3m。這個景觀墻的材料與廠房屋架的材料相同,形式是廠房屋架的一個延伸。此外為了將這4棟彼此獨立的廠房連接成為一個整體,運用了鋼構架的連廊,這些連廊的材料可以很好的詮釋建筑的工業氣息,使新舊元素協調統一,形成對話。
建筑環境改造
百年的采礦歷史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帶來了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隨著礦區的資源枯竭,采礦業的衰退,夏橋礦區留給城市的不僅僅是殘破的工業建筑,還有被破壞殆盡的生態環境。建筑總是與周邊的環境共存的,因此對舊工業建筑的改造還涉及到對其建筑環境和服務設施的改進,整體提高建筑所處的環境的水平,從而有效提高整個地段乃至整個城市的環境景觀質量(圖10~11)。
1場地清理。首先是對場地進行清理,把堆積在場地表面上的廢棄物集中進行處理。對于沒有污染的工業廢料應當物盡其用,就地加工使用。對于有污染的工業廢料,要進行相應的技術處理后再利用,無法利用的要外運后妥善處理。
2景觀營造。在土壤中摻進了一些腐殖質和草籽,來增加土壤肥力,從而凈化污染的土壤。在廠房的四周種植植被進行綠化,在廠房2和廠房3之間的空地進行集中綠化,成為中心景觀區,并引入水景調節小氣候。由于廠房的西側有一片湖面,為了能將景觀更好的引入廠區內,在廠房2和3之間的中心景觀區的西側進行延伸,設置一條景觀橋延伸到湖面上,供人們觀景駐足。東西向形成一條景觀軸,向東延伸到煤炭主題公園,向西延伸到居住小區。
3基礎設施植入。室外公共設施是外部空間的重要內容,對場地景觀具有重要的視覺影響,也對外部環境的舒適度具有一定的影響。創業園西側路為園區的主要道路之一,需要進行拓寬,來滿足園區內的交通需求。東側的道路緊鄰煤炭主題公園,是創業園的最主要道路,且入口開在這一側,需要對路面進行鋪裝及加固。在廠房2和3之間的中心綠地內設置座椅、路燈、電話亭、指示牌、垃圾箱、噴泉等公共設施,并將有工業特色的構筑物和工業設施引入其中,既增加了景觀趣味,也使其成為可以引起人們對原工業區的聯想和回憶的橋梁。
結語
舊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綜合考慮諸如建筑外部空間環境、建筑空間、建筑立面、建筑室內設計等各個方面。夏橋工業廣場機械廠房改造為青年創業園區,其改造內容和一般工業建筑改造的主要內容沒有明顯的差別,由于使用功能的限定,在改造再利用時,側重點和其他類型的建筑改造有所不同,但基本原則是始終一致的。通過對夏橋工業廣場內的4棟機械廠廠房改造方案的探討,希望能夠找到一條適合徐州市賈汪區夏橋礦區廢棄工業建筑再利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