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歷史建筑保護化學策略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歷史建筑傳承著一個城市的發展文化脈絡,現如今,自然侵蝕、人為破壞,使哈爾濱的歷史建筑呈現出消失的趨勢,大部分歷史建筑也處于被人遺忘的落寞角落,非科學化的保護讓哈爾濱乃至我國歷史建筑風格遭遇毀滅性打擊,利用科學化手段保護歷史建筑刻不容緩。保護歷史建筑,在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背景下,以經濟文化兩不耽誤為原則,既要保護好歷史建筑,傳承歷史文脈,同時也不能影響經濟發展。文章從化學角度為哈爾濱歷史建筑保護建言獻策,同時結合文物保護相關政策法規,分析哈爾濱歷史建筑的文物保護工作。
關鍵詞:哈爾濱歷史建筑;保護與修復;化學手段
1解讀“歷史建筑”
1.1“歷史建筑”的定義
首先明確一下“歷史建筑”的概念。歷史建筑(HistoricBuilding)的概念最早出現于15世紀,19世紀后被廣泛用來指受保護的建筑。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專指有重要歷史意義與價值的建筑。到了現在,“歷史建筑”這個詞已成為人們對廣義建筑遺產的一種很籠統的概括性稱謂。根據相關條例,歷史建筑是指經市、縣(市)人民政府確定公布,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中的建筑物、構筑物。
1.2哈爾濱的歷史建筑
或許因為“級別”沒有文物保護單位的高,也或許是因為宣傳力度不夠,人們重視較少,歷史建筑逐漸被人遺忘,受到各方面的破壞,并且正處于逐漸消失的階段。1994年01月04日哈爾濱入選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哈爾濱有著數量和種類豐富的歷史建筑,例如教堂、紀念碑、歷史名人舊居、歷史文化街區等等。隨著哈爾濱市第五批歷史建筑普查的開展,有越來越多的歷史建筑列入名單,例如哈工大土木樓食堂及規劃院、李兆麟故居、萬福廣火磨廠房、花園邨賓館、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等等。與此同時,近年來由于經濟發展與城市建設沒有正確的修繕理念,對歷史建筑保護的重視程度較低,無完善的管理制度等原因,哈爾濱的很多歷史建筑經歷了強拆、朽蝕,例如哈爾濱市工人文化宮院內的一座掛牌保護的、磚木結構的俄式歷史建筑,因建設需要而被拆毀;哈爾濱百年氣象臺被違法拆除;哈爾濱原猶太國民銀行舊址被拆除等。
2哈爾濱歷史建筑化學保護措施
哈爾濱是一座建筑藝術多元的城市,20余種建筑風格在此交融薈萃。哈爾濱的歷史建筑在保存過程中,面臨著人為破壞和自然力破壞兩種類型的破壞,人為破壞包含歷史原因和人為惡意破壞;自然力的破壞主要包括冰雪霜凍、風吹日曬、雷擊雨淋、病蟲鼠害等影響。由于這些原因,哈爾濱的歷史建筑經歷了一場場磨難與艱辛,例如松北區對青山鎮鐵路北住宅,墻壁表面有多重污漬及破損現象;原中東鐵路會辦公館內的墻皮大面積脫落;道外區北四道街100號的一處L形折衷主義風格的建筑墻壁表面大面積霉變,一層部分立面被新建廣告牌等構件遮擋……隨著各種規章制度的出臺,哈爾濱歷史建筑的保護工作也正逐步走向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
2.1哈爾濱歷史建筑化學保護案例
2.1.1老道外歷史文化街區老道外歷史文化街區,其中的中華巴洛克式建筑群是目前中國最完整的中國巴洛克建筑群,在靖宇街沿線從頭道街一直延伸到十六道街,占地面積逾50hm2,且已有百年歷史?,F如今歷史街區的樣貌并不似當年那么高貴、華麗,走在歷史街區,感受到一絲荒涼與破敗的原因,有以下幾個現象:①建筑墻面因漏水、長期潮濕而有大面積的墻皮脫落、發霉的現象;②存在墻體出現裂縫和墻體塌陷的現象;③木構樓梯及二層木構長廊出現傾側的危險狀況;④有的街道狹窄,導致擁堵現象,既不利于交通也易發生事故,同時還增加火災隱患;⑤街區明顯居民減少,歷史街區鮮少生活氣息。街區內一部分缺乏保護、年久失修的歷史建筑,面臨著無法修復的困境;而另一部分建筑,政府也在試圖“拯救”。2007年7月,街區開始進行分期改造,改造工程持續進行,但是改造工程并不盡如人意;之后,還啟動了老道外棚戶區動遷改造工程。改造后的老道外,失去了歷史街區的原真性,許多歷史建筑被拆除,進行了建筑新建,造成大量翻新仿古的建筑出現,也失去了老道外的歷史味道。在改造過程中,許多店鋪遷出,大批原住民也被迫遷到新的住址,后來由于政策問題,原住民回遷困難,而歷史文化街區長期閑置,重建之后,原有的歷史氣息、生活風貌也不復存在,使得住建部、國家文物局通報稱將提請國務院撤銷哈爾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見下圖)。
2.1.2石公祠歷史文化街區再者例如石公祠歷史文化街區,石公祠是呼蘭縣目前僅存的一座牌坊,建于1927年,建筑保存基本完整,門臉和里面的塑像已不存在,經歷動亂年代,古祠基址得以幸存,牌坊中門門楣上橫書“帶礪山河”四個字,也是經過修繕才看得清楚;院內陳列的兩塊龜駝石碑,赫赫聞名的“大總統令”石碑慘遭折斷,后經過修繕,折斷的石碑已經修復,但依然能看到明顯的拼接痕跡。
2.1.3其他歷史建筑道里區145號的歷史建筑,磚混結構,折衷主義風格,其白色抹面上墻皮脫落,以至灰色水泥面大面積顯露;背立面的紅磚墻面有受潮痕跡;二層樓的鐵藝欄桿也因各種原因而銹跡斑斑。對于該建筑的保護,政府決定對建筑進行維護修繕。上文中提到的道外區北四道街100號歷史建筑,政府決定對其建筑外墻重新粉刷涂料,并根據歷史資料,將歷史價值較低的、多余的老化建筑構件進行拆除。香坊區文政街66-3號院內的歷史建筑,二層磚木混合結構,折衷主義風格,建筑立面對稱,簡化的壁柱貫穿兩層。該建筑的外墻面污漬較多,有受潮發霉現象;較大面積的墻皮脫落;并且有漏水問題,保存現狀較差,政府決定對其進行保護與修復。
2.2哈爾濱歷史建筑化學保護措施
2.2.1木質結構歷史建筑化學保護措施哈爾濱的歷史建筑中,木質結構較多。木質材料抵御自然環境影響能力較差,遇到下雨以及暴風雪天氣,木質構建不易抵御水的沖刷,加上木質材料間存在空隙,因此出現漏水、長期潮濕的現象。并且歷史建筑在砌筑或抹面中,運用到砂漿,久而久之,以木質為內部支撐的墻體多為出現裂縫和墻體塌陷,同時木質材料的構建,還增加蟲害以及火災隱患。此外,冬天的氣候干燥,溫度過低,對于歷史建筑而言也是不可忽視的挑戰因素。加固木質構件,利用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等化學材料對木料的殘缺、空隙部分進行粘接,同時可在原有的成分材料表面進行覆蓋,可適當減少蟲害問題以及防腐性能也有所增加。針對老道外木構樓梯傾側以及糟朽的問題,可以使用化學材料對木料進行加固修繕。①針對木質結構建筑防水的化學保護措施對于木構建筑的防水問題,運用防水涂料在主要構造材料表面附上,以WPU改性乳化瀝青乳液防水涂料為主,以WPU/AE比例介于1/10至1/4的合適比例時,防水涂料的吸水率有效降低,具有良好的成膜能力。例如哈爾濱文廟的保護修繕,當時為了防止因漏雨而導致腐爛,其采取用清油刷幾遍的方式來進行防水處理,現如今科技進步,對于木質構件以采用防水涂料來進行防水保護。在哈爾濱猶太老會堂的修繕中正運用了防水涂料,全面粉飾建筑立面后,采用耐久性涂料,后將墻體表面施了防水涂料。②針對木質結構建筑防腐防霉的化學保護措施木構建筑防腐防霉方面,在木構建筑表面進行封護劑的處理后,再加入防腐防霉劑,使其表面形成一個防腐防霉層。防腐防霉劑的選擇有多種,例如多菌靈、滅菌丹、水楊酰苯胺等,其中多菌靈的殺菌能力強,毒性卻小很多,并且對木構件無污染和損傷,故較為推薦。
2.2.2混凝土結構歷史建筑化學保護措施對于混凝土的歷史建筑,在哈爾濱有著漫長冬季且低溫的地域,聚氨基甲酸乙酯的化學磚適于推廣,比起普通的混凝土,它的優勢在于砌合緊密以及質量輕,有效地控制了運輸成本,關鍵在于抗凍。
2.2.3磚石結構歷史建筑化學保護措施磚石質的歷史建筑,面臨著灰縫脫落,加上雨水的澆灌,會生草長樹;由于地基下沉導致膨閃、坍塌、斷裂等問題。似有灰縫老化脫落的現象,先將勾縫內雜草、積土等清理干凈,再用油灰重新填實,例如白色勾縫油灰、虎皮墻勾縫油灰以及水泥砂漿等。在哈爾濱的歷史建筑中,例如石公祠,它的修復方式則是以拼接方式將石碑修復好,新建了正門左側圍墻自石雕花瓶至墻垛一段;老道外歷史街區改造工程中,則是逐一對磚塊進行清洗、噴刷。索菲亞大教堂也面臨著類似問題,其墻體出現明顯裂縫,內墻面上也有大面積裝飾圖案及墻皮脫落,2019年末完成了修繕工作。
2.2.4歷史建筑其他化學保護措施歷史建筑同時也會受到麻雀、蝙蝠筑巢以及排泄物的影響及危害,針對這個問題,可以采用網罩法防止鳥類筑巢棲息,化學措施上可以采用神經性殺蟲劑進行驅趕。對于歷史建筑的維護,選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需要綜合考慮最貼切實際情況并在不破壞歷史建筑的基礎上的化學材料。但是只在建材上用心思遠遠不夠,需要技術人員的定期監測和研究,針對觀察現象及時做出記錄。相關人員對歷史建筑的現狀有更好的了解,在修繕時盡量少采用拆除重建的方式,而是更多地在歷史建筑的基礎上,利用化學措施進行保護,有利于歷史建筑長期地完好無損。
3借鑒其他城市經驗探尋哈爾濱歷史建筑保護
3.1荊州
作為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荊州市,在保護歷史建筑方面也是經驗頗豐。近年來,荊州市實施了《荊州古城修復與保護》項目。涉及城墻維修、民居修繕、護城河清淤、內環道改造、石質文物展陳利用等保護利用與環境整治工程。與此同時,荊州市還編制出臺了多項規劃與條例,構建荊州古城保護規劃基本框架,開展古城保護涉批、涉建、涉管工作。
3.2蘇州
作為同樣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蘇州,不同于荊州的古老城墻,而是悠柔的小橋流水人家。2011年,蘇州啟動了市首批12個試點老宅的保護利用工程,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對這批老宅進行統一的保護性修繕和科學合理利用。其采用多種模式對古城區老宅實施統一的保護利用工程,例如優秀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試點工程將與古城區“改廁”工程相結合,通過保護性修繕,逐步恢復老宅的歷史風貌,既保持了老宅的原真性,也為促進了蘇州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3.3借鑒經驗
由此看來,兩城都出臺了許多條例,對于這一點哈爾濱不相上下,但是在具體實踐當中,哈爾濱對于法規條例的實施有所欠缺,故應當加大保護力度。從兩城保護建設的案例中,哈爾濱可以從中汲取經驗,在保護歷史建筑的同時,加以利用,也是將其傳承發展的方式。對于這一點,哈爾濱中央大街的歷史建筑則是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的案例,由于資金和政策的投入和制定,中央大街的歷史建筑既獲得了保護,也發展了旅游業。歷史建筑的保護有一定選擇性,歷史價值較低的歷史建筑在與經濟建設相沖突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拆除;對于歷史價值高的歷史建筑,在做好科學修繕保護的同時,可以將其與旅游產業相結合,使經濟發展與歷史延續二者并肩前進。
4總結
保護文物原貌,即保存或恢復文物的原狀,整舊如舊,這是文物保護修復的一條基本原則。采用化學手段保護歷史建筑,是現代科學與歷史建筑的結合,也能更好地保護歷史建筑。在千城一面的今天,很多城市在現代化進程中逐漸喪失原有的特色與文化,眾多銘記著年代滄桑的歷史建筑也漸漸消失。歷史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燈塔,它們聯系著家鄉人的鄉情,也讓異鄉人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獨特之處。雖然在當今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保護歷史建筑也有一定選擇性,歷史建筑讓位于城市建設也是時代必然,但還是要盡力保留。每一處歷史建筑都是城市的根、城市的魂,保護歷史建筑,應從人民大眾的自覺保護到政府管理修繕共同重視,并科學行動起來。政府方面在逐步完善歷史建筑保護條例的同時,也要加強監管,減少暴力強拆事件的發生;在修繕歷史建筑之前,做好科學合理的規劃,并注重化學手段的應用。
作者:劉月鳴 單位: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