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經濟失真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根據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內部審計標準委員的定義,“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其目的在于增加價值和改進組織的經營。它通過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管理過程的有效性,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建筑施工企業內部經濟審計是其內部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類別主要包括經濟效益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
(一)建筑施工企業經濟效益審計
建筑施工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是指建筑施工企業對所屬單位及施工項目的經營管理活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經濟信息的真實性、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以及經濟效益的總體水平和發展趨勢進行審查和評價,揭示經營管理風險,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促進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審計以經營生產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為切入點,通過判定具體業務活動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經濟信息的真實性,評價內部控制的適宜性、合理性與效益性,進而評價經營的經濟性、效率性及效果性。
(二)建筑施工企業經濟責任審計
建筑施工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是以企業主要領導人任期經濟責任所要求審計內容為主線,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重點審計領導人員任職期間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性,資產的安全完整及保值增值情況;經營的效率性、經濟性以及企業各項經營指標的完成情況;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重大事項的經營決策程序及效果;法律法規的遵循及個人廉潔自律情況。經濟責任審計重點評價領導人員在任職期間的經營管理能力,內部控制的合規性、合理性及效果,重大決策對企業效益及后續發展能力的影響等,進而客觀評價領導人員的任期經營業績與經濟責任,為企業對領導人員的調配、任用提供審計的支撐與服務。
二、建筑施工企業經濟審計失真的原因
造成建筑施工企業經濟審計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即企業經濟審計不對稱及外部性問題、會計監督機制不合理、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失范及素質偏低。
(一)建筑施工企業經濟審計的不對稱及外部性問題
建筑施工企業內部經營者與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問題,這無疑與建筑施工企業經濟審計生成于建筑施工企業內部是有很大關聯的,使得控制和掌握經濟審計主動權者利用這種不對稱性愚弄公眾,甚至弄虛作假,偽造會計數字,從而造成經濟審計失真。另外,建筑施工企業的經濟審計的外部性十分突出,這種外部性,使得經濟審計負責人、報表編制者等經濟審計行為人利用這為自己謀利益,這可以說是建筑施工企業經濟審計失真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建筑施工企業會計監督機制不合理
從我國現實情況看,建筑施工企業的會計機構是自行設置的,會計機構相關人員也由項目負責人任命。項目負責人能掌握和控制項目的財務經濟審計系統,同時外部缺乏一定的壓力。尤其對項目經理人員而言,會計舞弊及會計失真所帶來的好處由其享有,企業會計舞弊、經濟審計失真就不可避免了。可以說,當前施工企業的會計監督機制十分不合理。在這方面,應切實負起責任,加強企業外部的監督力度。
(三)建筑施工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失范、素質偏低
這里說的是會計職業規范的缺失甚至喪失,業務素質跟不上。近幾年來,我國建筑施工企業出現大面積、持續的經濟審計失真現象,折射出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嚴重滑坡。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許多施工企業會計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和學習,缺乏基本的業務素質,專業知識貧乏或知識老化,而對現行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知之甚少。不少施工企業的會計人員對有關的法律法規、財經制度等不僅不熟悉,在工作過程上還不依法辦事;甚至有的人員遵紀守法的意識十分淡薄,缺乏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個人利益膨脹,根本無原則可言,故意偽造、毀損會計資料等。
三、建筑施工企業經濟審計失真的對策與建議
為了治理建筑施工企業的經濟審計失真現象,使得經濟審計真正起到參與管理和決策支持作用,這涉及到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的諸多方面,應當結合建筑施工企業的特點,再根據經濟審計失真原因來采取相應的的治理措施,從而保證經濟審計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一)提高管理者的會計法規意識
建筑施工企業管理者的指導思想不端正,可以說是造成施工企業經濟審計失真的一個重要因素。長期以來,建筑施工企業管理者在偏頗的思想指導下,缺失對會計法律法規和財務規范的學習,缺乏正確的會計法規意識,進而導致對經濟審計責任的懈怠。因此,對經濟審計失真的治理,必須組織建筑施工企業管理者學習會計法律法規和財務制度,使他們提高自身的會計法規意識,端正自己的指導思想,從而明確自己對會計資料和會計工作的完整性、真實性的責任。
(二)構建規范化的治理結構
治理結構不夠規范,是導致建筑施工企業經濟審計失真的又一重要原因。因此,建筑施工企業經營者應規范企業的治理結構,以保證建筑施工企業經濟審計的真實。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業按照現代施工企業制度要求,對企業產權進行明確。可以說,只有產權明確,才能財務清晰,建筑施工企業的經濟審計失真問題才能解決。同時,可以將施工企業會計人員以及會計行為人全面推向市場,實行社會化管理,使會計人員及行為人不僅在如實反映情況方面真正履行職能,還能受到諸多方面的制約,從而提供真實、客觀的經濟審計。
(三)加強外部的監督力度
加強建筑施工企業外部的監督力度,要求首先在審計、財政、稅務三方面加強對建筑施工企業的監督,其次由于當前面對各種會計監管形式,尤其是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期間,政府的會計監督就顯得更為重要,可以說,政府的會計監督和管理就起著主導作用。政府監督應當以其合法性、真實性作為政府對經濟審計監督和管理的核心,始終圍繞施工企業所提供的經濟審計是否合法、是否真實來進行。此外,還要不斷完善注冊施工企業會計師管理體制,加強對建筑施工企業會計行為的監督,對建筑施工企業的會計人員任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提高經濟審計的可信度。
(四)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
建筑施工企業經濟審計的直接提供者就是會計人員,因此,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對保證經濟審計真實至關重要。會計工作涉及面廣,不僅需要會計人員具有財務會計知識,還需要他們必須懂工程技術、經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所以我國建筑施工企業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必須要達到標準要求,努力成為復合型人才;同時要構建科學合理的會計人員隊伍,建立施工企業會計專家庫,以適應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或會計工作的需要。此外,也可以通過加強業務培訓使會計人員熟悉施工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法規及行業規章制度,促使他們更好的全面掌握施工行業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提高他們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從而減少因會計技術失誤和會計人員的素質低下而造成的經濟審計失真。
總之,切實解決好建筑施工企業經濟審計失真問題,保證經濟審計的真實是一項長期而又繁雜的系統工作。建筑施工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必須針對施工企業的實際情況,采取有力的措施,著眼于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管理者的會計法規意識、構建規范化的治理結構、加強企業外部的監督力度、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等,從而有效抵制建筑施工企業經濟審計失真的發生,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建筑施工企業的正常運行,確保國家基本建設的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