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種子經營管理市場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種子生產經營單位問題
1.種子經營人員素質較低,售后服務不完善
1.1是種子經營人員農業科學基礎知識、種子使用技術貧乏,不能正常開展咨詢服務。
1.2是法制觀念淡薄,進種隨意性大,不過問種子來源和質量,網點與網點之間隨意串換種子,用甲公司的種子銷售發票銷售乙公司種子。
1.3是對抗檢查銷售未審定品種種子或者其他違規種子,采取隱蔽銷售或者開一本發票,甚至不開發票,逃避檢查。
1.4是隨意多家種子企業的種子,不按規定變更營業執照和到農業部門備案。
1.5種子管理人員素質偏低由于縣級種子管理人員中有一部分原來從事銷售工作,文化程度和專業技術較低,對于品種實驗推廣、質量管理和市場監管等行業管理性工作較陌生,對種子政策法規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也不夠,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種子管理工作。
2.非法生產、無證生產經營現象日益猖獗。近年來,隨著農作物種子市場價值被不斷挖掘,為人所熟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這個行業,但由于此行業的門檻較高,限制較多,眾多不具備生產資質的企業便通過偽造、變造、買賣、租借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或者未按照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規定生產(經營)種子等非法的方式強行進入,為該行業增添了諸多混亂因素。但苦于無信息公示平臺,有些許可證編號無從查找,尤其是外省或地市級乃至縣級種子管理部門核發的許可證。
3.經營手續不齊全。一是沒有辦理主要農作物種子生產許可證而生產主要農作物種子。一些國營和民營科研單位借科研為名擴大種子生產。二是沒有辦理主要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而經營農作物種子。主要表現是原資質不合格的種子公司和國營農科所。三是沒有按期備案,備案手續不齊。四是《種子經營許可證》與工商《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不符。五是沒有建立種子經營檔案或極不規范。六是經營未經審定的品種。七是調運種子時沒有附植物檢疫證書。八是本身為受委托經營者又進行再委托。
4.種子廣告過濫缺乏嚴格的管理措施。種子廣告是貫穿種子生產及銷售的全過程,召開品種觀摩推介會、自制小傳單、電視報紙廣告宣傳、搞農業技術講座等等形式,挖空心思推介自己經營的品種,方法靈活,行動隱秘。《種子法》對種子廣告的確有規范,但苦于農業部門沒有處罰權,對有些問題難以處理,也只有聽之任之。
5.種子質量問題。在出現的種子事故中,大多與種子質量有關。質量上重要表現:一是在生產中,不按種子生產操作規程和技術要求組織生產,造成種子純度低。二是在加工中,一些加工企業粗加工多,精選、包衣少,商品化程度低,質量差。三是在對經營中的質量監督難以保證。許多種子經營單位沒有種子檢驗設備,質量難以保證,有的地方沒有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結構,無法檢驗。
二、規范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行為的重要措施
1.強化種子生產管理。讓有實力和有技術的公司和單位進行制種,杜絕沒有資格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制種,避免制種盲目性,以優質種子穩固市場。堅決剎住對基地種子的亂購、套購歪風。
2.強化種子的全程監督管理。一是加強種子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的核發管理,嚴把市場;隹入關。通過嚴格辦證、規范辦證,促進種子企業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種子經營企業的整體素質,全面提升種子質量,杜絕坑農害農案件的發生。二是強化質量檢驗,保證種子質量。從種子育苗期、生長期、授粉期等各個大田生產環節進行田間檢驗,嚴格把關。對種子的加工貯藏各流程加強抽查與監督。三是嚴格規范新品種的試驗、示范和展示推廣。堅持先試驗示范后推廣的原則,以典型引路推廣優良品種。
3.提高管理人員素質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種子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種子市場監管難度也不斷加大,同時,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也進一步增強,迫切要求種子執法管理人員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法律知識水平,增強管理和服務能力。縣級種子管理站要根據每個工作崗位性質不同,抓好相關業務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能培訓,著重對市場監管人員、質量檢驗人員、區試管理人員分期分批開展業務培訓,堅持自學與集中培訓相結合,考試與考核相結合,切實提高管理人員素質,真正做到規范執法、公正執法和科學執法。
4.加強宣傳教育各級政府部門要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和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在全市各鄉鎮的集市宣傳相關法律法規,以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對經營者和廣大農民群眾講授識假辨假的相關知識,讓制假販假者無利可圖。同時,教育種子經營者自覺遵守市場秩序,自覺接受監督檢查,自覺建立健全的種子經營檔案,共同維護種子的市場秩序。
5.建立品種登記備案制度。進入市場的品種與日俱增,因此,進入市場的品種均必須到當地種子管理機構登記備案,包括數量、來源及銷售去向。有利于掌握市場品種動向,最好是將其列入法律制度,增強約束力,各級種子管理機構應建立對應的種子品種庫,建設網絡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有利于查處違法生產經營商,有利于為農民追償損失。
作者:李占柱 單位:遼寧省凌源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