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化中職計算機的教育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在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之下,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中職計算機教育工作者應當基于信息化發展背景,根據中職計算機課程特點以及學生就業崗位能力需求,對教育方法、教學內容等進行改革與完善。本文從中職計算機專業教育現狀出發,對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職計算機教育改革途徑進行了探討,希望對實現中職計算機教學效率提升,培養出優秀的新時期應用人才發揮一定參考作用。
關鍵詞:信息化;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現階段,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不斷提升的新形勢下,傳統教育的不足逐漸暴露出來,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職計算機教育應從多角度、多方面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實現教學效率與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
一、中職計算機教學現狀
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經過了多年的發展,積累了一定的師資力量與教學經驗,在中職學生計算機專業技能培養上發揮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在高校不斷擴招,高等職業教育規模得到持續提升的背景下,中職學校招生情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首先,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逐漸下降,學生學習基礎較弱,學習能力不足等問題普遍存在,致使許多中職學生無法獲取相應的職業技能,以致在校所學計算機知識能力不能滿足工作崗位需求。其次,許多中職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熱情不高,甚至存在嚴重的厭學心理,熱衷于網絡游戲、看小說等活動,在計算機相關知識的學習活動時存在學習興趣不高,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基于中職計算機教育這一現狀,為了培養出優秀的中職技能型人才,中職計算機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二、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職計算機教育改革途徑
1.基于就業導向進行明確的目標制定
中職計算機專業就業可以分為辦公文秘、平面設計、硬件維修等多個方向,不同方向學生的計算機教育重點不同。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應當明確不同專業培養方向,制定明確的知識與技能架構,以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計算機應用人才。當前,計算機應用人才市場與供應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中職計算機教學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對專業結構與培養方向進行適當調整,對課程實用性進行設置,強調計算機知識實用性,遵循夠用原則,對理論性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基于就業導向進行明確的教學目標設計,以幫助學生提升專業實際操作能力,增加學生就業能力。
2.建議良好的教學環境
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改革離不開良好的教學環境建設。當前,許多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存在教學設備落后,安裝版本較低等問題,這種教學環境之下學生對于計算機技術的掌握能力將不能很好地滿足就業后工作崗位需求。要實現中職計算機教育改革,就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與實踐要求,從硬環境與軟環境兩個方面努力為中職學生學習創造良好環境。中職學校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系,了解學生就業企業或者崗位的計算機設備使用情況,或者深入到計算機設備企業,對先進設備的生產情況進行了解,基于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設備購買,優化計算機教學硬環境。同時,學生對教學環境的訴求要盡可能滿足,此外還要不斷完善校園網絡體系,使網絡教學得到普及。
3.創新教學方法
針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信息化下的中職計算機教育改革要針對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就業需求,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一些計算機專業如軟件編程語言等,需要學生有較好的數學與英語基礎,因此針對中職學生學習現狀,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開辟專門編程學習班。又如進行Photoshop、Flash等圖像視頻軟件學習時,可以采用“專業基礎+專業技能課+實踐課”的教學結構開展。除此之外,還可運用自主——發現式學習,引導學生自主的發現知識,將課堂交還給學生,使學生的發現意識以及學習意識得到提高。通過小組教學方式,讓學生開展學習討論,相互配合,對學生團隊意識進行提升。還有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專業課程的內容特點,進行教學方法創新,使課堂教學過程更生動,課程教學模式更優化。
4.合理運用教學資源
傳統的中職計算機教學很難對知識點進行清晰的闡述,無法滿足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需求。為了使教學資源變得更生動形象,改變傳統教學的不足,教師可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使教學資源更加直觀與形象。具體來說,可以通過校園網絡應用,將教學課件以及教學視頻等資源上傳至校園網絡,通過對教學體系的不斷完善與優化,幫助學生在課內與課后對學生資源進行及時的預習與復習,提升學習效率。此外,還可以在班級內建立網絡學習小組,通過微信群等網絡媒介幫助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使學生的學習問題得到及時的討論與解決,并及時解決學生對所需信息的需求。
5.對評價體系進行完善
傳統單一的筆試或者上機測試方式無法對中職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掌握程度進行科學評價,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職計算機改革應當根據學生基礎以及能力水平,從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首先,要將學生評價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對于學生日常學習情況,實訓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完整記錄,具體到知識掌握程度、完成任務時間以及小組配合情況等,給出相應評價分數并作為該科目最終成績的一部分。其次,要改變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引入學生自評與同組學生互評的評價方式,使學生對自身的優缺點有更清晰的認知,并樹立起明確的改進方向。此外,在評價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保持,可以樹立進步獎,努力獎等,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與督促。
三、小結
總而言之,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職計算機教育改革最終目的是為社會發展培養出優秀的應用型人才,幫助中職學生提升專業技能,順利地走入社會參加工作。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在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同時,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不斷優化,為促使中職計算機教育更加科學高效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宋迎春.淺談中職教育中計算機信息化教學[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22).
[2]曾歷.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信息化的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7).
作者:黃學冬 單位:安徽省宣城市信息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