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語文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包括了對學生的語言能力、人文素養、思維能力等多個方面能力素養之培養,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明確培養目標,優化教學方法,以獲取良好教學效果。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主要探究對象,探討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之方法,以資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自我國于2014年首次提出核心素養體系概念以來,核心素養培養日益得到了大眾的關注。各階段教學紛紛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作為重要教學指引,初中語文教學亦不例外。為突出學科教學特點,發揮教學價值,初中語文教師需先明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之內涵,選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以實現教學目的,達成預期教學效果,進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語文核心素養概述
素養是對個人道德水平、綜合能力之反映。為培養適應社會、全面發展的人,國家于2016年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對學生需具備的主要素養進行了明確規定,并提出了具體要求。為踐行國家人才培養指導思想,《普通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核心素養版)》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做出了如下界定: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雖然該標準是針對高中語文制定的,但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而言,教師同樣可以借鑒。畢竟,各階段語文教學的總體育人目標是統一的,只是在具體教學中各具側重罷了。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落實好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的培養,使學生不僅獲取語文知識,還能獲得能力品質的同步提升,更為適應社會新形勢、新環境,積極健康地成長。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1.注重知識教學,培養學生語言能力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了語文學科的屬性及培養目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是語文教學之重要目標,學生其他語文素養的生成都是基于語言能力而獲得的。如何培養學生語言能力,需要教師關注課文,通過字、詞、句等語言文字的教學,幫助學生積累知識,提高文學素養和鑒賞能力。例如,在學習《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品味文中精彩語句,分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感受獨特表達方式,如多感官互通、擬人手法的運用等,提高學生語言能力。
2.加強情感滲透,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初中語文教學強調“三維”目標,其中情感目標是重要內容。落實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感受文章中體現的作者情感,使學生獲得感悟,實現情感共鳴,這也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之重要方式。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深刻理解文章主旨,進而體會文章字里行間蘊含的作者的情感,獲得啟迪與感悟。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要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之美,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教學《老王》一課時,引導學生感受老王善良的品質,使其懂得尊重他人、關愛他人,正視生活中的苦難,積極擁抱生活。通過在教學中加強情感滲透,實現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三、開展探究性活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之重要組成,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強關注,重點培養,使學生成長為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新時代人才。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問題引導,組織探究性活動,使學生在思考與探討中獲得能力提升。例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一課時,教師可結合文章的寫作特點來組織探究性活動:情景交融是文章的突出特點,請同學們思考,這篇文章運用了哪些抒情方法?在學生思考給出答案之后,讓其認真閱讀課文,對各抒情方法列舉一二,通過問題引導和文本探究,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在深化對知識的理解的同時獲得探究能力的提升,發展語文核心素養。總之,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能夠站在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指導學生積累語言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形成正確的語文學習態度,習得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能夠自主開展高效學習,通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其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云峰.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與特征[N].語言文字報,2018-3-3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段英琦 單位:遼寧省昌圖縣佟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