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教育教學管理的觀念變革和實踐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高職院校教育加強教學管理是為了滿足新課改教學目標的教學要求,促進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在轉變傳統管理觀念的前提下,要構建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從而有效培養高職學生的基礎理論水平、專業崗位技能和職業綜合素質,突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核心所在。
關鍵詞:教育教學管理質量監控體系管理組織
一、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的相關概念
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涵蓋了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強調了各項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實施,需要從專家組織、行政組織和評價組織等三方面加強高職教師的教育教學管理,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主要內容和組織構成具體如下。
1.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內容
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應以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為核心,積極開展學科、專業、課程、教材、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學風、班風、校風、教師隊伍、教學管理制度等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強調監測、考評、結果運用三者之間的有效關聯,真正發揮質量監控在學校人才培養工作中的功能。
2.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的組織構成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機構一般由專家組織、行政組織、評估組織三部分組成。專家組織一般由教學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教授委員會、督導委員會組成,行政組織一般由學校教務處、學院(系、部)、教研室(課程組)組成,評估組織一般由質量檢測體系、校內評估體系、數據庫系統、績效評價體系組成。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應該注重教學管理觀念的有效轉變,認識到建立教學管理體制的重要性,認真加強高職教師的職業培訓體系建設。
1.強調質量監督理念,明確教育管理職責
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承擔著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傳承專業技術技能、促進高職學生就業的重要任務和職責,它需要教育教學管理牢固把握“教學質量”這個教育生命線,推動高職教育教學從擴大辦學規模向加強教育內涵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推行可持續發展進行轉變。在此過程中,高職院校應該認識到加強教育質量監督的重要性,先后開展教師授課質量評價、專業綜合評估、內部質量保障體系診斷、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采集的自我評估工作,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易于操作的教學質量監督與保障體系,才能保證與之相應的管理、獎懲制度得到貫徹實施,也有助于高職院校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實施動態監控,推動學校各項實踐創新工作的不斷深化,不斷提高高職教師的教育教學積極性。
2.樹立職業培訓觀念,推動教育科學化建設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的教育職責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要充分認識到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院校的發展之源。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中,需要摒棄“就業率至上”的教育目標,它無助于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長遠發展,更無助于高職示范(骨干)校建設和優質高職教師隊伍建設。因此,高職院校應該推行教學決策、教學執行與保障、教學評估監控、信息反饋等四個層面的職業教育教學管理改革,深入推動高職教育教學的科學化建設,把永不停歇地提高高職教師隊伍質量作為高職院校發展的原動力。在此過程中,高職院校應該始終秉承以高職學生的綜合發展為導向,以真正解決高職教師自身發展問題為核心,結合高職院校的實踐狀況來開展教育教學管理,從而保證高職教師隊伍的教學質量監管體系能夠扎實落地和有效運行。
三、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實踐創新措施
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中,需要高職院校針對高職教師的教學現狀和發展需求,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和滿足需求的質量理念,建立合理的高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制定教育教學管理的分年級側重點和相應工作內容。
1.樹立以人為本和滿足需求的質量理念
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中,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把提高高職教師的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作為加強教育教學管理的根本標準。這一思想對于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要求我們必須在管理實踐中樹立“以人為本”和“滿足需求”的質量理念。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中,以人為本的質量管理體系必須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宗旨,以新課程教學改革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從教師隊伍培養方案標準、教育教學運行標準、教育教學考核標準三方面入手,培養出多專多能的高職教育人才,努力量化高職教師的課程體系標準、課堂質量標準、實習實訓標準、教學考核標準、職業證書標準等管理標準,持續提升高職教師隊伍的培養質量。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中,質量管理體系必須滿足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五個管理層面的質量保證需求,聚焦高職教師每個管理層面的培養要素,全面梳理高職教師各項教育教學管理識別關鍵點,真正推行事前規劃、事中監控和事后管理等管理措施,保證新課標與學校質量管理體系緊密結合、彼此適應,推動教師隊伍內部質量管理體系的良好運行。
2.構建“四位一體”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要加強教師隊伍的監測評估,繼續深化由教學服務中心、督導、各二級學院和學生組成的“四位一體”質量監控體系建設,努力形成相應的工作機制,包括教學督導二級管理機制、教學督導例會制度、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編制和機制、第三方評估機制。一方面,需要從教學決策、教學執行與保障、教學評估監控、信息反饋四個層面構建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首先,高職院校應該聘請行業專家、第三方職業機構組成獨立的教育質量監督委員會,積極為高職院校的定位與目標出謀劃策,制定科學可行的教學決策。其次,高職院校的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從教學指揮、教學管理、宣傳教育、教學保障等層面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執行與保障措施,確保教學執行與保障。再次,高職院校的各二級學院、一線教育骨干老師應該實施有效的教學評估監督,保障在學科、專業、課程、教材、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學風、班風、校風、教師隊伍、教學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強教學評估監督。最后,高職院校的各專業學生應該加強信息反饋,積極向院方領導、各級主管部門和專業教師反饋教學質量方面的問題,協助高職院校進行教學改革。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該牢固樹立質量立校、質量強校的質量管理理念,認真開展教師授課質量評價、專業綜合評估、內部質量保障體系診斷、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采集的教學質量監督與保障工作,持續有效地開展校內自我評估,通過查看教學資料、聽課說課、召開教師和學生座談會、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走近教師,深入課堂、教研室、實訓基地等教學一線,總結經驗,加強交流,查找不足,及時分析教情、學情,切實解決共性或重點問題。
3.明確教育教學管理的分年級側重點
根據高職院校不同年級的教學重點和學生的發展需求,為了進一步保證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的有效實施,需要高職院校制定每個年級的教育教學管理重點,組織高職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技能教學和職業素養培養。剛入學是學生角色轉變期,需要加強教學目標教育和日常行為教育的管理。在第一學年,高職學生剛剛接觸高職教育,他們對于角色轉變和教學定位都存在一定的誤區,需要高職院校采取實時監督與及時反饋相結合的質量監控措施,需要高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量化目標教育標準和日常行為教育細則,指導高職教師依據管理制度開展相應的教育教學管理。入學一年后是學生全面發展期,重點加強專業技能教學和職業素養教育的管理。在第二學年,高職院校應該指導高職教師側重加強專業技能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上,而高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應該轉化到監測結果與績效考評相結合的管理層面上來,強化學風、班風、校風建設等質量監督工作,督促高職教師開展相關的專業教學和實習實訓教學,保證高職教師能夠積極落實各項職業素養的培養措施。畢業季的學生處于擇業就業期,重點應加強實習實訓培訓和就業前培訓的管理。在第三學年,高職院校應該指導教師側重加強職業培訓和就業指導,而高職教學質量監督體系應該轉化到考評結果與考評對象利益相掛鉤的管理層面,量化就業技能和崗位技能的教育教學內容,積極開展學生的各項就業教育考評和崗位實習考評。在此過程中,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教師的教學考評工作,保證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夠與用人企業的崗位需求相匹配,保證學生能夠將所學的職業技能運用到崗位實踐中。
四、小結
總之,高職院校必須深入學習新形勢下教育教學管理的創新理念,把握新時期高職教師的管理原則及具體措施,真正將高職教師的教育與社會需求做到密切結合,建立高職教師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幫助高職教師實現教學理論、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譚正.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觀念變革和實踐創新[J].科技文匯,2018(12).
[2]甘子東.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觀念變革和實踐創新[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0).
作者:陳海亞 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