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繼續教育定位及信息化管理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將簡要分析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的主要原因,并論述“互聯網+”高校繼續教育的基本定位。基于現階段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的現狀,提出“互聯網+”高校繼續教育的培養策略。通過本文的研究論述,旨在為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繼續教育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互聯網+”;繼續教育;信息化管理
新時期互聯網技術及網絡平臺的普及化發展,為高校繼續教育的現代化與普及化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高校繼續教育信息化發展是必然的趨勢,能夠促進高校繼續教育實現公平教育,切實提高教育工作的質量及有效性,推動高校繼續教育的個性化、智能化發展。
一、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的原因
1、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社會經濟的進步發展是高校繼續教育的根本動力,隨著我國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及國際地位的提升,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及貿易往來更加密切,因此社會經濟發展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更大。高校繼續教育的推動發展需要以科學技術、知識總量等為基礎,面對社會產業的結構優化調整、技術結構及職業結構的變化發展,社會經濟進步對于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及勞動力需求更高。為了滿足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僅依靠學校全日制教育遠遠不夠,因此我國教育部門提出了教育普及化及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政策,終身教育及終身學習已經成為人們的關注重點內容。繼續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學校教育過渡發展至終身教育的重要途徑,在社會經濟發展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借助繼續教育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提高我國國民的綜合素質及受教育水平,創新各個層次中人才的結構,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發展需求。
2、繼續教育領域的擴展
繼續教育得以發展是繼續教育實踐教學領域不斷擴展的重要基礎,縱觀現階段世界范圍內繼續教育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繼續教育將深受繼續實踐教育的影響。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初期中,對于繼續教育的研究成果是零散且缺少系統性,僅有極少數的教育研究者從事相關的活動。隨著新思想及新形勢的不斷推進發展,人們接受繼續教育的觀念性更加深刻,繼續教育進行推廣的范圍也將會更加廣泛,從而推動高校繼續教育的普及化發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繼續教育的研究活動中逐漸形成具有專門性質的研究領域,繼續教育在教育活動中的地位及影響力度不斷提高,針對繼續教育的研究深度及研究廣度正在不斷深化發展。繼續教育的理論基礎源自于實踐活動,繼續教育的最終作用也將反作用于教學實踐,因此在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動情況之下,通過豐富繼續教育實踐互動推動繼續教育理論體系的完善構建。
3、政府部門的高級重視
近年來高校繼續教育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需求,我國教育機構及政府職能部門的重視及支持也是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的重要保障。經濟新發展時期中繼續教育的普及化發展能夠基于不同年齡階段人接受教育的機會,實現教育公平的政策目標。高校繼續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以大量的教育資金、教育資源及教育力量的投入,需要國家政府以完善教育機構、相關法律法規及教育機制。在瑞典的繼續教育中,國家教育局用于成人教育的份額已經從最初的1%上調至20%,足以見得繼續教育在世界范圍內被各國政府高度重視。
二、“互聯網+”背景下繼續教育定位
1、目標定位
隨著互聯網技術及平臺的不斷發展,高校繼續教育也將出現新的發展態勢,將互聯網技術與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互聯網”+教育是指依托互聯網技術為主要基礎,對傳統教育進行創新的新型教育方式。“互聯網+”高校繼續教育的基本目標仍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深層次的教學定位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改革發展,打破時間及空間對于學生學習活動的限制,滿足繼續教育現代化及個性化的改革需求,完成高校教育繼續教育智能化及終身化的發展。“互聯網+”高校繼續教育的深層次教育目標,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將優質教育資源與世界范圍內進行聯系,通過提高繼續教育的開放程度縮小各區域之間繼續教育之間的差距性,實現我國教育公平的目標。
2、形式定位
“互聯網+”高校繼續教育的形式主要包含四種,即成人高考、遠程教育、自學考試及電視大學。首先,成人高考是全國統一性的一種考試形式,主要的形式為專科升至本科、高中升至本科及高中升至專科。成人高考的學習方式主要包含脫產、函授及夜間大學。其中脫產的學習時間為高中升至本科的四年及專科升至本科的兩年,而函授及業余的學習實踐通常為高中升本科的五年及專科升本科的兩年半。其次,遠程教育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是借助互聯網平臺及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借助網絡平臺學習,其中滿足本科及專科標準的學生頒發高等教育的學歷證書,在線注冊的學歷證書被國家教育部門予以承認。第三,自學考試是自學者進行學歷認定國家考試,是一種學生自學、社會資助及國家考試三維結合的教育模式。最后,電視大學是一種具有開放性的教育模式,電視大學的主要特征為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占據主體地位,能夠有效的打破時間以及空間對于學生學習的限制,電視大學對于學生申請的條件門檻較低,因此有學習需求的學習者皆可申請學習。電視大學具有自主性的學習方式,是高校繼續教育中重要的現代化教學手段。
3、優勢定位
高校的繼續教育活動具有一定的教育優勢,首先,繼續教育具有學費低廉的特點,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相較于普通的高校學費更加便宜。其次,國家承認學歷的自考、成考、網絡、開放教育等學歷,因此學習者無需擔心與高校畢業生之間會存在差異性。第三,高校繼續教育具有寬進嚴出的特點,符合標準且有具有學習意愿的學生皆可進行學習。自學考試在名額的設定上國家并未進行限制,只需經過嚴格的課程考試完成所有必修課程。這種“寬進”的政策將保證了我國公民的基本學習權利,使得人人皆可在需要時進行學習,而“嚴出”則能夠保證人才輸出的質量,確保真正具備能力的學習者享受有限的教育資源。最后,高校繼續教育畢業學生具有自主選擇專業的機會,繼續教育考生能夠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及潛在特長選擇自身喜歡的專業。
1、創新繼續教育理念,堅持信息化教學
“互聯網+”高校繼續教育培養策略選擇,應堅持創新繼續教育的理念,借助互聯網技術提高高校繼續教育中信息化教學的水平。辦學理念是高校繼續教育中的主要精神,對于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具有定向指引的作用。高校的繼續教育活動在新時期社會轉型發展的背景之下,應堅持開放性的辦學理念,提高繼續教育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首先,高校繼續教育應堅持信息化、開放化的辦學理念,發揮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教育對于繼續教育改革的影響意義,完善高校繼續教育信息化體系,通過自學考試、遠程教育、函授教育、電視大學等形式增強繼續教育的活力。其次,高校領導及教育工作者應重視現代化信息技術對于繼續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意義,為教育信息化發展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高校應引進先進的教學管理系統,保證繼續教育的有效性。最后,應調動社會各級的力量參與至繼續教學活動中,縮小我國高校繼續教育與國際繼續教育之間的差距。
2、革新繼續教育手段,優化配置教學資源
“互聯網+”高校繼續教育方式創新,應革新繼續教育的方式,不斷優化現代化的教育資源。首先,高校可構建教育資源共享的服務平臺,為學習者提供互聯網中各樣及豐富大量的教育資源,保證教育信息資源的更新。其次,高校繼續教育可借助互聯網平臺及大數據技術對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及學習需求進行分析,為學習者提供具有針對性及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借助網絡教學模式解決成人學習中工作與學習之間的矛盾、時間與空間對繼續教育的限制。最后,教育部門應針對慕課等在線學習平臺進行約束及規范,通過完善互聯網的覆蓋率為成人學習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
3、完善繼續教育體制,促進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
高校繼續教育中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完善發展是促進高校繼續教育健康發展的基礎。黨的提出的“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建立學分銀行制度”“建立個人學習賬號和學分累積”制度的要求,高校繼續教育應依托互聯網平臺,建立完善的終身教育體系,通過聯盟合作的方式,制定繼續教育學分的積累并實現在不同的高校之間學分的轉換,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高校應完善自身的信息化管理體制及教學評價機制,重視過程教學,重視繼續教育內部與外部的聯系發展,確保高校繼續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結語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繼續教育逐漸在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繼續教育是保證我國公民享受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實現教育公平目標的基礎。“互聯網+”高校繼續教育策略選擇,應創新繼續教育的理念及教育模式,借助互聯網技術優化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各區域間高校繼續教育的協同發展。“互聯網+”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將提高全民接受教育的水平及綜合素質,為社會主義的發展事業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麗莉,孫寶芝.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網絡教育發展新趨勢———“2015國際遠程教育發展論壇”綜述[J].中國遠程教育,2015,(12).
[2]曹偉.“互聯網+繼續教育”業態中地方高職院校的改革與實踐[J].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16,(01).
[3]左紅武.“互聯網+”背景下的云南高校繼續教育信息化策略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8,(07)
作者:鄭心愉 單位:福建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