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交通管理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1加強通行費征收管理,確保通行費收入目標實現
1.1量化征費任務指標,超額完成征費計劃推行收費管理目標責任制。通過收費目標責任的制定,明確責任目標,層層分解任務,具體落實到各站、班組、落實到個人;引人激勵機制,嚴格考核,嚴格獎懲,保證完成收費工作目標。
1.2打擊逃漏通行費行為,維護正常的收費秩序
(1)全面開展闖崗車、假軍車專項治理活動,鞏固專項治理工作成果,積極與地方公安交警部門配合,建立打擊闖崗車、假軍車的長效治理機制;(2)有效利用收費軟件中新增倒卡車、超時車功能,對倒卡車輛進行嚴格治理,對無正當理由的超時車輛加收超時的費額;(3)下發有關車型最新分類標準的文件(國家發改委文件),對高速公路變型車進行集中整治,重點查處;減少爭議車型;(4)建立闖崗車、假軍車、超時車黑名單,積極查找有效證據并上報,為聯網收費系統黑名單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及使用打下堅實的基礎。(5)消除高速公路兩側及中央隔離帶開口,杜絕U轉及繞行車輛的產生。
1.3嚴格執行收費規定,保證應收費源足額收繳
(1)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收費規定,嚴格控制減免車輛范圍,并按規定程序報批。(2)加強對全線免費車的管理,必須將免費車數量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數量上,根據需要及時核對、清理。
2加強收費稽查管理工作,保證通行費征收工作有序開展
一、推動道路交通管理社會創新的背景
1、構建和諧平安道路交通環境的需要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進人新世紀的新目標、新任務。要深刻認識構建和諧、平安的道路交通環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也是道路交通管理的最高目標、最大任務。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一定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找準位置,演好角色,做出自己的貢獻,實現自身的價值。
2、打造新型警察隊伍的需要
公安交管工作每天都面向人民群眾,是直接聯系群眾工作的窗口,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做服務這篇文章,因此要自覺增強創新服務意識,明確“方便群眾辦事,簡化辦事手續,為民辦實事”是一種服務,而嚴格執法、規范管理、保障群眾出行安全、快捷”也是服務,將兩者辯證地融為一體,寓服務于管理之中,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在服務中創新服務形式。創新地把職業道德與知識能力有機融合,積極轉化為現實戰斗力和社會效益,真正解決好“為誰執法,為誰服務”這個問題,打造新時代交通警察隊伍形象。
二、當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現實狀況
近年來,我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堅持把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安全暢通作為中心工作,大力開展創建平安暢通縣市區、實施暢通工程、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活動,對創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環境做了大量的工作,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但也應該看到,交通管理工作不適應的狀況仍然十分突出,表現在:
一、對“警學結合”模式的認識
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專業警學結合模式就是在現代教育思想或公安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通過交通管理崗位和創設交通警察職業情境作為實踐平臺,培養適應道路交通管理與服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種模式不僅培養了交通管理類高素質警務人員,加強了教學與公安實踐相結合,還打破了傳統的以學校和課程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創建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實踐技能培養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交通管理專業“警學結合”模式構建的必要性
(一)“警學結合”滿足了現代交通管理實戰需要
2013年,全國機動車數量突破2.5億輛,機動車駕駛人近2.8億人,其中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37億輛,與2003年相比,我國汽車僅有2400萬輛,增長了5.7倍,全國已有31個城市的汽車數量超過了100萬輛,其中北京、天津、成都、深圳、上海、廣州、蘇州、杭州等8個城市汽車數量超過200萬輛,汽車已成為機動車構成的主體,我國快步進入汽車社會。但交通參與者的安全意識、法律意識、文明意識并不適應汽車文明社會的發展,交通安全基礎仍比較薄弱,安全隱患還大量存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作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承擔者———交通警察,在肩負著維護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暢通的同時,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既要嚴格執法、熱情服務,又要熟悉法律專業知識,具有工作高效的業務素養。在公安院校實行的“警學結合”模式正好能夠滿足現代交通管理的實戰需要。公安院校是向公安部門輸送人才的主要渠道,公安院校只有發揮其職業辦學的優勢,加強與公安實戰部門合作,實行“警學結合”,才能為培養高素質交通民警奠定基礎。
(二)“警學結合”是公安院校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
高校是知識傳播、創新和應用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就要肩負起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使命,要完成這一使命,必須打破封閉的辦學模式,實行教育同科技、經濟發展相結合。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的要求:“努力改變教育與經濟、科技相脫節的狀況,促進教育和經濟、科技的緊密結合,高等教育要實施素質教育,要加強產學研結合,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和產業界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建立科技企業,企業在高等學校建立研究機構,高等學校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公安院校的“警學結合”正是按照《決定》的要求,結合公安職業要求發展方向,進行創新發展。第20次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上曾反復強調培養人民警察實戰能力的重要性。公安院校從事與公安工作有關的教育,要根據公安工作的要求從事教育,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從辦學思路和理念上都要注重“警學結合”,把公安工作的要求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同時把學校優秀的教學資源投入到公安實戰中去,實現“警學”雙贏。
1參與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個人意愿是決定行為的自變量,本身也受多種因素影響。既有內在的需求,如維護自身利益,也有外在的誘因,如獲得某種體驗。在總結文獻和問卷調查基礎上,把激發公眾參與意愿測得的人均分值高出5分的人數較多,表明此三因素影響參與意愿程度相對較大,個人責任意識強、社會參與氛圍濃厚以及個人對政府認同度越高,則越能激發公眾參與的意愿。此外,公眾參與意愿整體較強(人均分值>期望值5分),不同年齡段存在參與意愿差異,根據個人工作狀況和經濟收入等社會背景的不同,并參照相關分類方法,按照18~35歲、36~50歲及50歲以上三個年齡段分類統計,得出三個年齡段參與意識的均值看出,激發參與動機的八類因素中,各年齡段在對激勵措施的反應、自我效能、對參與程序的反應和責任感上存在較大差異。
2模型構建
以上可知,公眾整體參與意愿較強,付出行動卻較少,影響個人參與的主要因素有三類(w1、w5和w7),不同年齡人群參與意愿也存在差異。對此,為研究意愿轉化的內在機制,借助行為選擇學中的前景理論模型提出公眾參與效用函數,并測定不同參與方式的參與效用,進而揭示公眾參與意愿轉化不足的原因,并為相關部門優化參與環境、促進公眾參與積極性提供依據。
2.1模型基礎
行為選擇前景理論,由當代決策理論家Kahneman和Tversky提出,即個人抉擇是為了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和個體需求的最大滿足。行為的執行由個人對行為本身的價值感受決定,并提出公式:V=∑∏(pi)•Vi(X)(1)其中,V為相對某一參照點的盈利和損失感受;∏為決策權重(主觀概率Pi的函數),即個體根據經驗等為事件i發生的客觀概率賦予主觀感受值;Vi為主觀感受價值見、前景理論函數有以下特點:
(1)它是決策個人相對某一參照點的盈利和損失感受的函數;
一、船舶行駛安全意識
船員的主觀因素決定著很大的安全系數,一切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要保證船舶在夜間能夠安全的行駛,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積極參加安全知識教育和培訓,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麻痹大意事故來,事故的產生經常出于我們的疏忽,結果事故往往就產生于瞬間。作為駕駛員,要牢記“安全在我心中、安全在我手上”,提高安全意識,嚴守操作規程,謹慎駕駛。湖泊行駛環境最大的特點就是直行航線短,在視線不良的情況下行駛,首先一定要控制航速,一般不得高于10km∕h;夜間能見度非常低,再加上水面水汽,船艙內的駕駛員往往會處于置身霧里的感覺,這時候副駕駛員一定要和駕駛員認真配合,控制好探照燈,為船艙里的駕駛員指明航線。
2、虛心求教,認真研究船舶性能,提高操作水平。現代船舶及其設備,是綜合科學技術的結晶,每個船員都必須精通自己崗位的專業知識和熟悉的操練技能要熟悉所駕駛船舶的性能,熟知各種情況下的應急操作;對水文知識也要相當的了解,水位高低的不同決定著航線的不同,船員對航行環境的水文氣象要有充分的估計,出行前更要清楚實時的水文氣象。
3、對所管理船只認真維護保養,積極消除事故隱患。船舶的性能直接影響著航行安全,要經常性的對船舶進行檢查和保養,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保證船舶處在良好安全狀態;船舶出行前應認真檢查安全技術性能,確保航行儀器、通信設備和汽笛、信號燈等主要設備始終處于正常狀態,保障在視線不良情況下航行時發揮可靠的安全保障作用。下面我將船舶夜間的停靠泊技術做以介紹:
二、船舶夜間靠泊的安全意識
1、引航員要熟悉各個港口的碼頭位置特點,碼頭前水深,航道寬度和水深,碼頭前沿的門機,輸油臂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