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計算機專業就業與招生探討(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成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高素質的IT人才也是當代最為熱門的行業。因此,計算機專業成為高職院校的常規專業,隨著人數的不斷攀升,計算機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后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尤其是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率不斷降低。因此就分析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的主要原因,并找到其解決的辦法。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就業分析;應對研究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信息化時代成為當代的代名詞。計算機專業也成為熱門專業,由于企業對IT人員的需求量很大,但是計算機人員卻很少。較高的薪資,良好的辦公環境,使得學習計算機的人數不斷增多。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從供不應求到如今就業率極低。社會的發展導致計算機系就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很多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后找不到工作,而且出現了企業找不到合適的計算機人才。社會對高職院校的沖擊力很大,就高職院校來說,計算機的就業形勢不樂觀,導致高職計算機專業的招生人數不斷下滑。本文對計算機行業的就業現狀進行分析,并且提出提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率的措施。
一高職計算機專業就業現狀概述
隨著社會的發展,專業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不斷增長,職業教育也逐步被國家所重視。全國各地的職業院校也在不斷的進行擴招,計算機專業幾乎成了各個職業學校的公共專業。由于這種供大于求得狀態,導致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緊張。尤其是高校畢業生,對其造成巨大的壓力。高職院校的學生面對同等專業的高學歷的本科人才,研究生人才甚至博士生人才,在找工作時,不占任何優勢。在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高職學生想要找到符合心意的工作,保障其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已經成為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問題。對于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來說,保障其畢業生有效就業,就需要不斷的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但是實際情況似乎不是很樂觀,因此需要分析研究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再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策略,來提高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雖然現在的社會,人才市場機遇很多,同時所面臨的挑戰也很多。高職院校的計算機院校應該積極面對,時刻關注市場需求,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當然,作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要對自己進行嚴格要求,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以保證自己在畢業之后擁有一定的就業競爭力。本文就是從這個方面出發,提出相應的策略,希望可以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問題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對高職計算機專業的就業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社會的影響,使得計算機專業人數增多,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也越來越激烈。根據研究發現,計算機專業以失業率高,就業率低,薪資很低等問題。但是企業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導致學生找不到工作,企業找不到人才的矛盾問題。其實這一些都是表象,計算機行業仍然具有極大的發展前景。
(一)關于高職計算機專業存在的就業問題分析
通過調查數據顯示,目前高職計算機專業存在的就業問題極為嚴重,其主要因素如下所示。第一,市場需求增長速度趕不上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增加的速度。在最近的十年時間里,各大高校都開設了計算機專業,導致計算機專業人數急劇攀升。計算機以其高薪,高就業率占據著較高的地位,導致學習計算機人數不斷增多。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尤其是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IT行業遭受到極大的阻礙,許多企業進行裁員,改革,最終導致就業生壓力的增加。第二,預期收入與用人單位提供的薪資之間存在的差距較大。很多前去學習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都對高薪的計算機行業抱著極大的期望,然而實際上,計算機行業雖然是高薪行業,但是對畢業生來說,他們的能力遠遠達不到企業想要的程度,因此,初期薪資較低。第三,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大多選擇在發達地區、高薪部門就業,愿到欠發達地區工作的較少。對于懷揣夢想的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說,北上廣作為IT發展最好的地區,自然是很好的選擇,因此大批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涌進北上廣一線城市,留守在二線三線的人數很少。一線的人數多,對技術要求自然也很高,競爭壓力也很大,導致就業率的降低。第四,計算機行業發展速度太快,畢業生很難與行業直接相連。計算機在當代的發展極為迅速,用一日千里來說都不為過。新技術的不斷產生,導致學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跟不上計算機行業的發展,導致畢業生無法適應企業的辦公環境。第五,畢業生的就業觀念有待轉變。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就業觀念有問題,缺乏相應的危機意識。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的就業定位是面向企業的,尤其是基層崗位。但是很多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方面就存在偏差,懷揣高端的夢想,期望高薪工作,目標放在一線企業和大型企業,比如百度,騰訊等等。但是對發展前景未能充分考慮,我國的IT人才緊缺的中小型企業就完全沒有考慮,這種供需矛盾極為嚴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都會面臨著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很多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就是因為這種矛盾心態而錯過了很多就業機會。還有人對自己的就業問題,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導致了就業難的問題。第六,用人單位存在偏頗。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選擇的就業單位也沒有很廣泛,一般就是IT企業,金融企業和外資企業等等。用人企業在進行考量時,首先選取985,211等重點院校的畢業生。用人單位對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畢業生都有一定的偏見,普遍認為重點院校的綜合能力和素養要高于普通院校。這是帶有歧視性的看法,對于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來說是極打的打擊,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就業難度。另外用人單位要求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必須具有優秀的實踐操作能力,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的時候都是極為嚴謹的,人力部門也一直保持寧缺毋濫的心態,即使職位空著,也不會錄取那些沒有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的畢業生。
(二)關于高職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存在的就業問題的應對策略
由于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問題嚴重,因此計算機專業設定首先是符合社會發展需求。根據其社會發展以及學校問題,綜合分析,提出其解決辦法如下所述。第一,高職院校要適當調整課程安排。高職院校的培養目的就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要隨著社會的變化,適當的對課程做一些調整,跟隨計算機的技術更新,隨時更新自己的教學內容,用來滿足更新企業的需要。所以高職院校要對IT行業做一個市場研究,分析培養出來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和企業對畢業生能力要求的區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的需要,制定出適合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方案。第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配備對應實訓環境。高職院校需要提高自身的師資力量,科技的進步使得一些陳舊的技術被替換,因此定期選派教師參加行業培訓,了解行業規范。另外在硬件方面要建設起實訓基地,進行與課程配套互補的實驗,校內的實踐項目要與行業同步,提升學生的整體水平,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融入到社會中。第三,強化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就業競爭力。首先,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應該以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學好計算機相關知識為前提,為未來的工作打好基礎。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能,積極參加計算機專業技能大賽。其次,要經常參加課外活動,提高自身的素養,提高團隊的協作能力。最后要參加社會實踐,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提升自身的實戰經驗。第四,端正畢業生就業態度,合理規劃職業人生。在學生入學初期就要培養正確的就業觀,而不是夸大其實。陳述事實,增加學生的就業危機感,正確引導計算機專業學生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并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和素養。另外要樂觀看待挫折,就業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提高自身的抗壓能力,正視自己,對就業有著合理的期望,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和職位。第五,校企合作。因為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找不到工作,而企業也找不到適合的人才。這一尷尬局面的產生,就是因為計算機行業太快。因此學校與企業可以合作,創造合作基地。不僅可以幫助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快速找到工作,對于企業來說,可以更快的招聘到適合自己公司需要的人才。企業也可以參與學校辦學,按照企業需求打造專門的人才。第六,用人單位也要改變自己的錄取觀念。企業或者其他用人單位在挑選人才的時候,不要抱著傳統的人才錄取觀念,應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行改變。要學會將學歷和能力分開去觀察,而不是覺得高等院校出來的人才都比高職院校的水平高。要對畢業生一視同仁,只要他們能夠勝任自己的工作,并且出色的完成任務就是所需要的人才。
三結語
通過對計算機專業的就業分析,制定出符合學校和社會的培養方案,教師也要提升自身知識水平,把握技術的發展方向。學校要完善自己的設備,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對學生提供實踐環節。學生也要提升自身的素質和知識水平,改變自己的就業觀念,對自身條件進行正確的評估,才能解決就業困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利軍.高職計算機類特色專業建設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9(32):113-115.
[2]王姝.計算機類專業走出就業困境的對策[J].價值工程,2011(4):210-211.
[3]陳萬順.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思考[J].企業導報,2013(13):166.
作者:吳菊花 單位:宜春職業技術學院
第二篇: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指導
摘要:高職計算機專業在進行人才培養計劃時,必須強化學生的實戰能力與精神,從而滿足社會對人才的發展需求,實現學生就業的需求,推動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分析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問題并探討解決對策,并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指導
當前社會對于技能型、聚集性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企業追求的是職業技能高超、具有豐富知識結構的人才,而高職計算機專業對于學生的培養雖然技能與知識并重,但并不能真正培養出技能高超的人才,學校里采取的依然是傳統教學模式,老師教,學生聽,雖然實踐活動在平時的教學中也有一定比重,但學生并不能真正從中學到東西,提升自身技能,同時,由于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習環境開放,許多學生自身并沒有嚴肅的自學意識,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并不重視多種知識的積累,因此很難成為技能與知識聚集性人才,在面對緊張的就業形勢時只能無所適從。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畢業學生就業的困難,它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問題。一方面高職學生就業壓力日益增大,一方面經濟社會建設中急需人才,這是各地在飛速發展中都會遇到的矛盾。
一、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有利于實現學生自我價值。自我需求的實現主要是指個人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來實現自身目標。大學生作為國家發展的動力,就業是其目前的主導需要,如果就業問題無法解決,則創業是其主導需要,是實現大學生人生價值的重要方式。因此高職計算機專業必須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的自我價值,增強教育服務社會的能力。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我國針對大學生的就業教育問題頒布了一系列的文件與意見,要求高職計算機專業積極進行就業教育,將科學發展觀落實在教育體系中,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通過創業帶動就業,保證學生的充分就業,從而構建和諧社會。高職計算機專業只有大力實施與發展就業教育,對創業者加以培育,使其能夠解決就業問題,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才能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社會問題,推動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二、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問題
(一)就業指導教育方法單一
目前市場競爭激烈,對技能型人才需求大,但高職并沒有意識到激烈的市場競爭程度,沒有意識到市場對于人才類型需求的轉變,在就業指導教育中主要重視的是提供就業信息,忽視就業指導,在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教育時,手段單一,利用書本或成功的就業案例進行教育。
(二)就業指導的短暫性
隨著各類高校不斷擴招,大學生數量迅速增長,市場中的工作崗位卻因為經濟不景氣并沒有得到增加,因此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在就業指導方面只會在畢業的短期內關注學生的就業,同時也為了提高高職計算機專業自身的影響力和在招生中的競爭力,高職計算機專業在就業指導時只會關注學生就業的短期效益,不能真正考慮學生的長遠就業。
三、提高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指導教育的對策
(一)樹立正確就業指導觀念
就業指導的目的是通過向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趨勢等等一系列活動幫助大學生找到一條合適的就業路。在沉重的就業壓力下,大學生只關注能否找到工作,很少有人能科學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職業前景也沒有清晰的理解,因此,在就業指導中教師要幫助大學生正確理解職業生涯規劃,提高自我認知能力,準確自我定位,提升學習動力,發揮職業潛能,增強就業競爭力提高大學生對他們從事的職業的滿意度和成功率。
(二)在就業教育傳播模式平臺中構建多元表達機制
高校應注重打造校園網,建立專題化的計算機專業就業欄目和欄目化、特色化的人物報道,通過典型的樹立和傳播,構建一個就業平臺。利用微信、QQ、移動APP等新媒體,結合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將就業教育與網絡相結合,打造互聯網+思想輿論引導的新方式,把就業教育正能量傳播到網絡上去,占領現代網絡傳播的陣地。建立全面的就業教育網絡。除了高校黨組織、團組織的吸引力之外,學生社團、班級和宿舍也是增強大學生就業教育的好陣地。這些組織,大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比較強,把這些組織建設好,加強正確的就業教育的引導,大學生便能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就業教育意識形態的認同。
(三)在完善就業指導的話語權體系中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
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尊重大學生的主體性,允許不同意見間的交流與爭辯,打破道德說教和理論灌輸的思維,實現教育者與大學生之間的互動,拓展就業教育話語空間。在就業指導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多向性思維和批評性精神,鼓勵大學生持有質疑的精神,引導學生養成價值判斷的能力和道德實踐的能力。就業指導還應該注重現實,聯系生活,增強語言的吸引力,實現就業指導教育“從單向度“到“雙向度”的交流,最終實現目標。
(四)完善就業指導機構
高校應設置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聘選擁有一定的行業工作經歷、職業指導理論知識和技能,熱愛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教師到學生就業指導的崗位上,在平時的就業指導中,鼓勵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創新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除教師以外,學校還可以請一些企業人士來校講課,向學生展示一線工人的工作生活,通過聘任專業的就業指導老師加強和充實職業指導教師隊伍,切實提高職業指導教師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規劃整理就業指導工作,推動完善高職教育體系。加大對就業工作人員的培訓和培養力度,重視院系就業工作隊伍建設,增強輔導員就業指導能力。通過加強教育系統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使就業指導服務工作實現‘全程化、全員化、專業化、信息化’的要求。也通過跟蹤調查反饋的信息,及時的調整職業指導教育的內容和教學方法,形成職業指導教育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肖貽杰,關云飛.高職學生創業能力結構及其培養現狀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1,33:104-106.
[2]陳建.基于SWOT分析法下的高職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研究[J].職教論壇,2014,18:27-31.
[3]關云飛,楊虹,嚴曲新.高職學生創業能力調查與培養策略分析[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1:1-3+8.
作者:劉海蓉 單位:黃岡廣播電視大學
第三篇:計算機專業在普通高職院校招生難分析
[摘要]計算機專業是社會熱門專業,但近幾年普通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卻陷入招生難的窘境。本文從社會因素、高校因素及學生自身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教改思路。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高考生源減少;社會培訓機構;對抗性教學;流水線化授課
本文中所指的普通高職院校是指不帶有計算機相關信息的專業高職院校,比如天津石油職業技術學院,其院校名稱中不含有計算機相關信息但卻開設了計算機相關專業;而帶有“信息”、“電子”字樣的各種職業技術學院不在討論之列。
一、普通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興盛與衰落
1.計算機專業的起源
計算機專業最早是從數學學科中分離出來的。國內是以清華大學計算機專業的發展為標桿。目前清華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1984年),其前身是自動控制系(1958年),經歷了電子工程系(1970年)、計算機工程與科學系(1979年)的演變過程。
2.計算機專業的興盛時期
計算機專業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在2000年至2005年發展至巔峰。僅以渤海石油職業學院為例,在2006年新學年開學之時,專業教師的工作量達到了一周30學時,即使這樣還是有很多課程需要外聘教師來講授。由此可見當年計算機專業的火爆。
3.衰落時期
2006年之后,計算機專業招生日益萎縮。以渤海石油職業學院為例,2011年有2個專業班,2012年有1個專業班,2013、2014年則沒有專業班,計算機專業開課率為0。
二、普通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招生低谷的因素分析
1.社會原因
(1)高考生源減少2014全國各省市高考人數呈減少態勢,其中河北、湖北都是“六連跌”。(2)計算機的普及使得人們對計算機專業產生錯誤認識我國計算機普及教育始于本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普及的對象是大學中非計算機專業的師生、部分在職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大城市中的部分中學生。第二次計算機普及高潮是在90年代初,普及的對象是廣大公務員、企業管理人員以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一般知識分子。在21世紀,我國又出現了一次新的計算機普及高潮。這次高潮普及的對象是一切有文化的人。應該說第三次普及是非常成功的,從那時起計算機開始進入家庭,因特網也為大眾所接受。2014年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32億,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442萬人?;ヂ摼W普及率為46.9%,較2013年底提升了1.1個百分點”。在這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互聯網普及率即是家用電腦普及率,也就是計算機普及率(不含辦公)。高普及率帶來的不僅僅是電腦的使用,還有對電腦利用的誤解:計算機專業畢業的人將來就是網管,家里有能上網的電腦,沒必要去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后的工作就是修電腦,學了好幾年還去賣體力,不去;計算機專業畢業的人將來就是軟件應用者,得學多少軟件啊,太累;學計算機專業就是學怎么用電腦,打字、上網、文檔處理……,這些都能自學,沒有必要去專門學;學計算機專業的人干的就是碼字,沒出息。(3)大量非計算機專業人才涌入計算機專業崗位就業,降低了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計算機專業應用技術與時俱進,普通高校由于體制原因,不能迅速跟上技術發展,而社會上大量的計算機短期培訓班或相關計算機操作資格認證培訓考試卻能及時調整培訓內容,緊跟社會發展步伐。社會上針對計算機的各種熱門操作培訓雖然費用高,但時間短、針對性強,能夠脫離專業基礎知識進行針對性培訓。這樣的人才雖然計算機專業基礎薄弱,但一般都能考取相關操作資格,比如DBA等。這些人占據了大量本應是計算機專業人員勝任的崗位。(4)有些高考學生不認為計算機是一種專業90后的孩子,尤其是城市中的孩子,幾乎都是在電子產品的包圍中成長起來的,網絡幾乎成為了空氣般的存在。他們已經適應了電子化的生活,對于計算機是非常熟悉的,對計算機的日常操作也是非常熟練的,可以說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計算機的常用軟件操作,在中學階段基本上都學習過簡單的計算機編程。對他們來講,計算機是生活中的一個工具,而不是一種專業。
2.高校原因
(1)計算機專業名稱同質化嚴重,沒有品牌、專業效應普通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基本有兩種: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而這兩種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就業都比較困難。一是因為專業名稱泛濫,有著巨量的競爭對手;二是課程設置過于初級和膚淺,達不到專業的職業性要求。(2)計算機專業沒有雄厚的師資計算機專業是一種軟、硬件更新換代非??斓膶I,這就使得它對任課教師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專業教師如果沒有5年以上的沉淀、積累、溝通、充電,是很難將專業課講好的。普通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師很少有機會進修,也很少能與同類院校教師溝通、交流,在閉門造車、坐井觀天的情況下,很難形成雄厚的教學師資。(3)對計算機專業沒有足夠的硬件投入計算機專業是一種隨著硬件發展而不斷推進的專業,而硬件是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一般的普通高職院校對待計算機專業更多是一次性投入,對于后期的硬件更新需求基本上視而不見。這很容易理解。對于不能保證招生人數的專業,投入太多也不現實。而硬件是保證計算機專業與社會應用同步發展的物質保證。做不到這一點,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的命運可想而知。(4)計算機專業設置不合理知識落后;教材落后;課程設置落后,與社會應用脫節嚴重。
3.學生自身原因
普通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起點低,基礎薄弱,尤其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對非常重要的專業理論知識聽不懂,理解不了;對實踐操作軟件不認真學習。造成的后果就是論專業能力進不了專業公司,甚至到小公司實習還達不到日常工作要求。
三、普通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再次興盛的原因
1.計算機專業人才需求目前還未飽和據2014-2015人才市場報告,計算機專業在“需求最高職位”中排名第二,在“需求最熱專業”中排名第四。以河北省為例,2015年畢業生就業市場開放首日,2147家用人單位進場招聘,提供各類崗位四萬余個,八萬余名求職者“擠爆”會場。排在招聘專業前5位的分別為市場營銷、國際貿易、機械制造、工民建、計算機。
2.因特網、移動互聯網、云技術等拓展了計算機專業的范圍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商相關的工作崗位顯得極其緊缺,而這些全是與計算機專業相關的。隨著智能手機和3G、4G無線互聯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互聯網的相關需求呈井噴式的增長。各種APP開發應運而生,而且有著良好的生存環境。云技術是互聯網的新業務形式。當前,云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社會對于云技術人才需求也是供不應求。
四、對普通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幾點想法
1.對抗性教學,流水線化授課對抗,產生競爭;競爭,產生動力。對抗性教學,會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計算機專業授課過程中,比如java編程,就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組,以完成指定功能程序為標準,進行開發對抗。這種對抗并不需要即時獎勵,可以采用積分制。但獎勵一定要能夠兌現,使學生切實感受得到。流水線化授課是指將學習內容整體模塊化,摒棄理論過程,強調熟練化操作,對每一部分模塊都做到根據實際要求進行修正并完成運行。比如網絡數據庫課程,可以分為掛庫、登錄、驗證、查詢、插入、修改、刪除等常見操作,授課過程中,每一部分都可以給出源碼,讓學生在熟悉的基礎上,能夠實現類似功能的改碼實現。這種類似流水線工人的教學方式雖然培訓不出工程師,但培養出藍領工人還是可以的。
2.強化認證管理計算機專業要想顯得更專業,想要與社會上非專業人才進行崗位競爭,就必須要求學生參加相關專業的社會認證考試,只有這樣才能借專業優勢取得成功。學校的認證考試工作不能僅僅滿足于讓學生參加考試,更要積極獲得專業認證考試授權,能自行組織該類認證考試。因為這樣無論是對院校還是對學生都有極大的好處。補充一點,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當然要有更專業的名稱,這些名稱要區別于通用操作,真正做出專業效應。如果能夠做成品牌,就更成功了。
3.與同類培訓機構相互學習社會上同類培訓機構非常多,有一些辦得非常成功,可以與這些培訓機構進行溝通。除了相互交流,還可以采取人才交換、合作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
作者:張衛國 單位:天津石油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