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職計算機教育與素質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職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員,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計算機教育是中職教學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素質教育是體現一個人綜合素養的重要依據,在中職教育中也不可缺失。文章主要分析了中職計算機教育教學,并探討了素質教育在中職教育體系中的意義。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教育教學;素質教育
計算機教育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學科,因而其在中職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理念被引入中職教育體系中,讓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能夠提高自身的素質。本文詳細闡述了計算機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重點論述了計算機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1轉變教學觀念,實施素質教育
以往的計算機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落后,基本上都是“填鴨式”,教學觀念落后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計算機是一門非常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學科,同時也是非常重視素質教育的學科,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促使教育改革能夠得到順利實施。中職計算機教育關系到學生未來的就業情況,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彰顯學生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興趣在某種程度上增強學生探索計算機知識的欲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進最先進的教學手段,比如網絡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讓教學在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學生不僅收獲了知識,而且能夠提高自身的素養,從而達到了教學相長,最終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例如:某中職教師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部分內容教學時,借助多媒體設備讓學生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有了直觀立體的認識,為學生學習以后的計算機知識打下基礎。
2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是保障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本要素。所謂“為人師表”,教師應該為學生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這樣才能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讓學生從教師身上獲取教學之外的素養,日積月累的熏陶促使學生素質不斷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教師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游刃有余的開展教學活動,并且能夠隨時解答學生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計算機知識。教師團隊的組建是計算機教學不斷探索的重要力量,學校應該每年都應組織相關教師參加培訓活動,促使教師綜合素養不斷提升,教師在培訓過程中可以相互切磋,相互取長補短,不斷完善教學手段與方法,最終促進計算機教學活動的高效高質量完成,將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具體教學上,確保中職學生畢業之后都能進入工作崗位,并且得到工作單位的認可。
3改變教學模式,促使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得以體現
中職計算機教育教學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教學模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以往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缺少互動,一個強制灌輸,一個被動接受,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而改變教學模式是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計算機知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任務驅動法是當前很多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它屬于探究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鍛煉學生自主分析能力,同時也能提升他們的自學能力,最重要的是還可以促進學生能夠具備一定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這種教學模式獲得了大多數教師的認可,并且被廣泛的應用到中職計算機教育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實施起來言簡意賅,教師將即將授課的內容變成任務,并且將此任務分發給學生,讓他們針對任務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完成,他們對任務進行系統的分析、討論最終找出問題的所在,然后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完成任務,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與此同時也使他們自身的素質有所提升。例如:中職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數制教學時事先準備與之相關的教學小任務,然后分發給每個小組,讓他們根據教學任務進行探究合作學習,如有遇到不懂的問題教師可以給予指導,幫助學生較為快速的完成教學任務,進而對教學內容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任務驅動化可以有效解決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薄弱的問題,促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高自身素養,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4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計算機教育教學方式以及手段在不斷發生改變,近些年來,素質教育理念在中職計算機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促進了學生自身素質的提升。文章簡要分析了中職計算機教育教學與學生素質教育,并以實際案例輔助論證所述觀點。
參考文獻
[1]陸松.淺談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育[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03)
[2]賀曉平.淺談中職信息技術課程如何實施素質教育[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2)
[3]俞紀楠.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如何貫穿素質教育[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3(11)
[4]王愛青.淺談如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才智,2011(34)
[5]董海真.淺談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育[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27)
作者:尹超 單位:江蘇省灌云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