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地區健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了解、分析當下農村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改進措施,推進我國農村健康教育持續發展。
1、我國農村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1.1特殊的人口結構
首先,我國農村地區人口大多以空巢老人及留守兒童為主,中青年紛紛外出務工,形成了我國農村地區較為特殊的人口結構,即以老人與兒童為主,這種特殊的人口結構造成健康知識普及的難度增加。老人普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差,兒童行為形成率較低,又因大多農村地區為不發達地區,農民文化程度較低,導致一些方便快捷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方式難以實施。其次,各級政府部門及專業機構對農村健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13],主要表現為未將農村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地方政府的規劃中;政府財政支出所占比例少,健康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沒有形成規范化、連續性的健康教育制度[5,13-15]。平時開展工作所需經費,只有占用疾病控制業務經費和其他經費等,以致健康教育材料匾乏、手段落后、手法單一,嚴重制約了農村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16]。
1.2缺乏應有的健康理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全國各地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但在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邊遠地區,還較多地存在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一些愚昧落后的風俗習慣,農村居民衛生意識不強,保健知識貧乏,健康理念薄弱,合理利用現有衛生資源的能力不足,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普遍存在。2012年安徽省進行的一項健康教育現狀調查顯示:城鄉居民對科學健康觀、傳染病預防、慢性病預防、安全與急救、基本醫療以及健康信息等六類知識的知曉率有顯著差別,農村居民明顯低于城市居民[17],這些都說明農村健康教育工作缺位、任重道遠。
1.3模棱兩可的農村健教工作
至今大多農村健康教育工作者對健康教育的概念模糊,內容不甚明了,以為健康教育就是衛生宣傳,往往工作只停留在一些簡單的衛生宣教上。每年的愛國衛生月活動多半是由各單位搞幾個宣傳牌了事,咨詢臺不過是測量一下血壓、問問診,而沒有涉及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這種方式究竟是健康教育還是衛生宣傳,使人感覺模棱兩可。健康教育是有計劃、有組織、有評價的系統工作,它的核心是促使人們樹立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它與傳統意義上的衛生宣傳不盡相同。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民的身體素質,使其心理、生理、體格都達到健康,包括人的生命過程中的所有活動都應該是科學、合理的行為[18]。而目前農村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卻明顯滯后,不能滿足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
1.4農村健康教育力量薄弱
目前,我國只有少數發達地區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到鄉鎮,大多數地區的鄉鎮沒有設立健康教育機構[19]。再之,我國從事農村健康教育的人員少,且業務素質參差不齊,相當一部分為兼職的非專業人員,缺乏規范的健康教育專業培訓和基本技能。此外,鄉鎮從事健康教育的專、兼職人員流動性較大,頻繁的流動不利于健康教育工作長期、持續地開展[16]。
1.5缺乏針對性及效果評估
隨著農村疾病譜的改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增加,意外傷害(農藥中毒、交通事故等)也越來越成為農村居民健康的一大威脅,但是在農村地區有針對性的健康生活方式(尤其是合理飲食和戒煙限酒)的倡導和教育還比較少[20]。現階段農村開展健康教育評估的工作嚴重不足;缺乏對基層人員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績效評估,而且多數局限在過程評價上[21]。已開展的效果評價工作缺乏科學、有效的設計,對居民的反饋意見、實際行為的變化等關注較少,更沒有開展健康教育投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的評價[22]。
2、開展農村健康教育對策
2.1提高認識,完善機制
從實際需要出發,提升政府對農村健康教育的重視度程度,推行以政府為主導,各界共同參與的農村健康教育模式,使之成為發展農村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各級政府應高度認識農村健康教育工作的意義,擺正、提高健康教育工作在整個農村振興發展規劃中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視,并將此列入工作日程,納入工作計劃。可借助同伴教育的方式,發揮村民中德高望重、知識豐富的鄉賢領袖作用,推動健康知識傳播。充分利用社會團體力量,加強與各個村民間團體的溝通交流,依靠和發揮“舞蹈隊”“龍舟隊”等健身團體,“騎游隊”等宣傳團體,“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等健康理念團體的力量,開展相應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提升農村居民的健康意識。
2.2了解需求,評估效果
因地制宜開展農村健康需求摸底調查,了解居民所需及易于接受的傳播方式,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尤其要針對不同的人群需求,開展有所側重的健康教育活動,提升整體健康教育效果,于此同時,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效果評估機制。效果評估不僅能加深對健康教育活動過程和設計的認識,有助于在今后的活動中,從眾多可選方案中選擇最佳方案,而且評價結果也是爭取社會和相關部門支持和重視的最有說服力的依據[23]。健康教育績效評估不僅注重于居民知識知曉率和行為形成率的結果調查,更應該根據健康教育的工作內容,制定具體的考核指標,來科學評價健康教育工作的完成情況。
2.3探索適合農村的健教新模式
根據疾病流行特點,結合農村人口構成特征,積極探索、開展內容豐富的健康教育,重點做好農村地區空巢老人及留守兒童的健康教育。努力探索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重點人群的“人群分層化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搞好農村健康教育工作,必須加強人員的培養和培訓[24],打造出一支會教育、善教育的健康教育團隊。建立健全基層健康咨詢服務點,加強咨詢人員能力培訓和硬件建設,使健康咨詢點成為農村居民身邊便捷、有效的健康教育陣地,真正建立起“醫生到基層,咨詢點便民”的農村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作者:彭惠平 許東晴 單位:上海市金山區朱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