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BB平臺化學實驗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課程建設框架
BB平臺有四個獨立的模塊,分別為課程內容、在線交流、考核管理和系統管理。課程內容部分為BB平臺建設的重點。根據課程實際需求分析,利用BB平臺“控制面板”中的“管理課程菜單”設置課程導航菜單,主要包括:
(1)通知,學生進入課程平臺后,第一時間了解課程的最新信息,如教師的作業布置、章節測試、假期調課、互動區的討論話題等。
(2)課程信息,主要涉及課程的教學大綱、課程簡介、教學進度,讓學生及時了解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課時安排、課程的考核要求和參考書目。
(3)職員信息,簡單介紹任課教師的學歷、職稱、成果和聯系方式。
(4)課程文擋,這是課程導航菜單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本課程每個實驗項目的PPT課件、flash動畫,學生可隨時上網學習。
(5)討論板,教師不定時上傳實驗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供學生在線案例交流,并反饋學生實驗心得。
(6)外部鏈接,提供兄弟院校相關精品課程鏈接。
(7)章節測試,這是本課程的重要內容,教師定時上傳試題庫測試題,學生在規定時間在線完成測試,系統自動統計成績。
(8)拓展閱讀,主要介紹與實驗有關的文獻資料、生活中的化學、中外化學家成就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綜上所述,課程導航菜單的8個欄目,構成BB平臺的主要框架,課程文擋和試題庫建設是BB平臺的核心。
1.2課程文擋和試題庫建設
1.2.1緊扣教學大綱開展課程文擋建設課程文擋內容較豐富,《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及《有機化學實驗》分別上傳了12個和9個實驗課件,另有7個flash動畫。課件的制作需集中課程組各位任課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充分發揮年青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優勢,以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為目標,豐富網絡課程的內容,達到網絡課程的共建共享,不斷完善。每個課件格式基本統一,包括實驗目的、實驗試劑和器材、實驗原理、實驗步聚、實驗裝置、實驗注意事項、思考題等。課件文擋力求:
(1)內容精煉,重點突出,如實驗步聚不能是實驗講義的復述,必須簡單扼要。
(2)表現形式靈活多樣,形象直觀,通過動畫、文字、聲音、圖表、照片等,將枯燥的實驗理論、實驗操作變得生動形象,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如有機化學實驗,每個實驗項目均有實驗主要裝置的照片。
(3)體現自主性學習,學生可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內容,可提前對理論課中沒講到或感興趣的知識在網上反復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便于學生課前完成實驗預習報告,實驗過程中心中有數,有條不紊。
(4)適度拓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知識提升的能力,設置的思考題,需學生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才能完成解答,提高探究性學習能力。
1.2.2以教材為基礎構建BB平臺試題庫我校的《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及《有機化學實驗》面向醫學和藥學專業學生,課時數一再壓縮,開設的實驗項目較少,大多是基礎性驗證性實驗,少數為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因此,要設計出有較多數量同時保證一定質量,且有利于學生鞏固實驗知識,取得良好測試效果,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狀況的章節測試題題庫有較大難度。課程組從三個方面構建題庫,一是從本課程使用的實驗教材中命題,且是主要的:二是從課程文擋列出的包括相關理論教材在內的參考書中找題目:再是從網絡上查找與實驗相關的資料組織題材。這樣的試題庫構建方式,實現了基礎性與拓展性相結合,實驗課程與理論課程相聯系,學生不僅需學好教材知識,更要掌握書本外的知識。在智能化手機普及的今天,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普遍較強,參考書出題和網絡出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主動性。在試題庫題型方面,以是非題、選擇題等客觀題為主,配有參考答案。題目數量:《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共13套156題,《有機化學實驗》共9套164題。應用BB平臺的“題庫管理器”,課程組可將所有題目及參考答案上傳貯存于管理系統中,并復制到每個平行教學班。每項實驗結束后,實驗帶教教師可及時快速地將每套測試題向學生網上布置,并規定學生完成做題的時間。學生在網上完成測試題目后,第一時間知道實際得分和正確答案。實驗帶教教師可從“成績中心”掌握學生成績信息,對學生易錯題、失分題動態了解,并進行數據統計,以便在實驗課堂上作教學調整。學期結束后,“成績中心”自動顯示學生的測試總成績。“章節測試”的應用,雖然教師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命題工作,但后期BB平臺系統的自動評分,減輕了教師大量批閱題目的時間,填補了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實驗知識的測試環節,為學生實驗課程的最終成績的評定提供了一個重要依據。
2BB平臺建設效果與存在問題
2.1BB平臺建設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2.1.1BB平臺直觀生動,大大提高實驗演示效果開展二門化學實驗課程的BB平臺教學以來,學生可以多種方式隨時隨地上網使用BB平臺,方便地從平臺上獲取課程教學資源,生動形象地感受實驗操作的演示效果。《有機化學實驗》實驗裝置的搭建,是有機實驗的重要操作技能。教師在授課時臨時示范搭建,往往需耗去較多時間。BB平臺建立后,將大多數的有機化學實驗裝置以照片形式展示,重要的實驗裝置如水蒸汽蒸餾裝置,BB平臺以動畫形式按順序依次搭建,學生從中較好地掌握有機實驗裝置搭建過程中基本要點。《無機及分析實驗》中的雙指示劑法測定混合堿,先后應用酚酞和甲基橙指示劑,終點顏色難于判斷。在BB平臺上,HCl標準溶液的滴加、第一終點溶液顏色從紅色變為無色、第二終點溶液顏色從黃色變為橙色等都形象生動地得到展示,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混合堿滴定中的指示劑顏色變化,更好地理解滴定過程中的體積關系。
2.1.2激發學生自主性學習通過BB平臺互動板塊,教師根據實驗情況討論話題,學生參與討論。對實驗課上的理論知識和操作難點學生可隨時提出,教師定期解惑。通過一輪的實施,從BB平臺根蹤的數據顯示,包括章節測試在內學生人均課程訪問量:《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均達200多次。在互動板塊,教師在課后在線布置討論題目,每門課程討論題均達20多個,如雙指示劑法測定混合堿的操作要點、配位化合物組成和穩定常數測定的原理、水蒸氣蒸餾的實驗條件、有機化合物折光率或旋光度測定的注意事項、索氏提取器的萃取原理、甲基橙制備實驗中的低溫控制技術等等。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通過復習教材、查閱資料,自主完成答題。教師及時審閱學生答題情況,并給予回復。從實施情況看,大部分學生能結合理論課程學習,積極參與互動討論,認真完成答題。說明化學實驗BB平臺已經在學生開展課外自主學習和討論中發揮有效的作用,彌補了傳統化學實驗教學的局限性。
2.1.3完善學生過程學習評價體系化學實驗我校為考查課程,以往主要考核學生實驗態度、實驗操作技能、實驗數據的準確度與精密度、實驗討論和實驗報告等,按一定比例計分。但由于實驗課程教學班班級人數較多,教師無法保證掌握每位同學的操作情況,難于確保每位同學有課堂參與討論的機會,實驗報告也存在個別抄襲現象,因此對每位同學進行過程學習評價相對困難,重定性難定量。開展BB網絡教學后,在傳統學生課程考核評價的基礎上,增設了章節測試和互動板塊,計10分,占總成績20%。雖然比例不高,但對總成績影響較大。如《有機化學實驗》共12周8個實驗項目,每個實驗項目按5分制計分,滿分40分,但有機化學實驗過程中對學生實驗態度、實驗操作等難有較客觀的評價標準,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差異性相對不大,教師對每位學生每項實驗難于較準確客觀地進行5分制評價。增設章節測試和互動板塊較客觀的BB平臺分后,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在評價學生實驗過程的同時,將學生網絡章節測試的完成次數、測試成績、在線討論等給予綜合評價,使學生學習評價體系更加完善。
2.2BB平臺建設的不足和對策
2.2.1教師建設BB平臺的差異性我校以BB平臺輔助開展化學實驗教學僅進行一輪,尚處于探索階段。大部分青年教師對BB平臺接受能力強,能夠熟練應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拓展教學資源。對年長的教師,他們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對計算機網絡的管理應用、課件的制作、測試題的上傳、討論板塊的參與、成績的統計反饋等方面有一個學習適應過程。在課件制作、題庫建設等教學資源的準備上,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課程組充分發揮教師特長,青年教師側重于課件制作和系統維護,年長教師主要承擔擅長的題庫建設,二者相得益彰。同時我校多次開展BB平臺操作技能培訓與交流,共同分享BB平臺應用經驗,提高了教師應用網絡技術的能力。
2.2.2對大多數學生而言,BB平臺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共享教學資源的條件。但對少部分學習有惰性的學生,存在如下的不足。
(1)實驗報告照抄課件。教學課件內容完整,實驗步驟等簡明扼要,因此,部分學生預習報告或實驗報告大部分內容雷同。
(2)智能化手機能方便地下載教學課件,實驗過程中學生看著手機做實驗不是個別,這有違于學校所倡導的“課堂中不能使用手機”的課堂規范。
(3)部分學生注冊上網后,請人代做章節測試題,“成績中心”沒有體現學生實際學習狀況。
(4)討論互動板塊學生參與度不一,有的學生一學期發帖數達到幾十次,廣泛且有深度地參與課外討論,少數學生完不成教師要求的有效發帖量。對學生應用BB平臺中的種種不足,筆者認為不能因噎廢食。需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誠信學習,教師面向全體、關注個體。在后一輪的化學實驗BB平臺建設中,將進一步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充實教學資源,完善題庫建設,使BB平臺輔助教學取得更好實效。
3結語
基于BB平臺作為學生課內外輔助教學手段對我校《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及《有機化學實驗》進行教學改革,建立了較完整的BB平臺教學體系,探索化學實驗教學由實驗室為主向課內外學習相結合的轉變,豐富了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在線做題、師生交流等方式進行自主性學習,激發學生對化學實驗課程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完善了學生過程學習評價體系,提高了化學實驗教學效果。在建設和實踐過程中,筆者也發現許多方面存在不足之處,尚需不斷更新和完善教學資源,以發揮BB平臺的更多功能。
作者:沈王興 呂媛媛 李杰 宣貴達 單位:浙江大學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