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后期處理與影像初心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從傳統的膠片攝影時代開始,“暗房”就對人們有著很大的吸引力。有條件的人家都會在家里,騰出一定的空間“自制”暗房,在碘、汞和海波等溶液的作用下,期待著每一個驚喜的誕生。直到今天,仍有人熱衷于此,享受著自己動手的過程和獨有的樂趣。如今,在數碼攝影廣泛普及的時代,大家也逐步接受并意識到,照片的后期處理和前期拍攝有著同等重要的作用,也已成為攝影這門藝術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曾經在神秘的“暗房”里,類似二次拍攝的整個后期過程中,嚴謹的工序、試劑的配比、時間的長短和水溫的高低等細節,都控制著一幅照片呈現的最終效果。它可以細致地訴說拍攝者的意圖,也能產生別樣的特效,使照片的生命力得以延續。
現如今,無論用相機或手機拍攝的數碼照片,在準備給他人欣賞之前,都有著或多或少的修片需求。從朋友圈的曬圖到影樓的相冊制作,再到攝影作品的藝術加工,都會應用到不同的修片工具、軟件和設備。對照片亮暗和構圖的簡單調整,能切實地突出拍攝主體;添加邊框和文字,則能把拍攝時間和主題都與畫面融為一體,賦予照片時光的“溫度”和留存的價值;多幅圖像的拼接和其他元素的合成,又將拍攝者的觀念和創意進行細致表現,豐富了照片的內涵,也增加了更多的思考空間。
一時間,后期處理軟件和設備層出不窮,人們對它的認知和需求程度也在不斷升溫。植入相機里的修片程序不斷增多,各類作用的修圖軟件被陸續開發,手機里出現了各種濾鏡和美顏的相機,這些都讓拍攝和修圖完美結合或無縫銜接。它可以彌補遺憾和不足,讓照片盡善盡美,也讓一切“不可能”變為“可能”。
然而,就因為它的“無所不能”,同時也會對攝影初學者形成誤導或產生依賴,為欠缺的拍攝水平找到了“后路”。“用后期修唄”變成了很多攝影人的“口頭禪”,構圖不理想可以“修”,景色不完美也可以“修”,任何想法都能靠“修”來實現。曲解后期處理的作用,會讓自身對拍攝技法疏于深究和學習,以“修”為借口蒙混過關。而過度的修圖不但讓照片看起來不真實,也會為“造假”提供施展的空間,更讓這門藝術形式飽受質疑,讓攝影人和作品都有被大眾所輕視的可能。
后期處理的有效利用和適度的調整,的確會為照片增光添彩、畫龍點睛,而過分地關注并依賴,則會讓攝影人走很多彎路,甚至難以再從自己的“舒適圈”走出來。正視它的利與弊,讓它發揮事半功倍的作用,才會實現本質的飛躍,找回走上“攝影之路”的初心。
作者:吳婷 單位:中國攝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