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電子技術教學改革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借助現代移動互聯網技術,對“電子技術”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實踐,構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自信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關鍵詞:電子技術;改革;實踐
1緒論
“電子技術”是高職電子、通信、計算機類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基礎課程,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一般以教師為主導,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課上聽講,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不高,這些極大地影響了課程教學的效果[1-2]。為解決這個問題,本文借助現代移動互聯網技術,對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構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自信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逐步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
在“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要以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讀圖識圖、動手設計能力為主,達到學以致用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目的。結合信息時代“互聯網+”創新理念對教育領域帶來的深刻影響,借助移動互聯網教學這種新興的教學方式,拓寬學生知識面,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將信息化手段貫穿于課堂、考勤、作業和答疑等各教學環節中,在增加課堂趣味性的同時,讓學生的參與感更強,對知識的掌握也更加深入。
2.1引入UMU互動學習平臺
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彌補課程課時不足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了UMU互動學習平臺。教師結合《電子技術》課程標準的要求,細化課程章節,構建知識體系,完成課程自主學習任務單的制作,并上傳至平臺。學生通過手機客戶端進入到該課程之后,可詳細了解課程的知識架構,開展自主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充分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學習,提升了學習的便利性。同時平臺還可以向學生推送相應的預習任務,供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學生帶著任務和問題進入課堂之后,能夠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
2.2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在課堂教學過程設計中,要嚴格按照學生思維邏輯進行理論知識課堂教學設計,講課堂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部分:課程引入模塊、講授思考模塊、分析應用模塊、總結反思模塊。在課程引入模塊,通過做題、提問、列知識框架來回顧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知識點,用圖片視頻、設置問題引入本節課學習的內容與目標。在講授思考模塊,根據教學內容邏輯關系,在關鍵處設置問題,羅列知識框架、流程圖、邏輯思維導圖,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學生分組討論后消化吸收。在分析應用模塊,教師通過課堂作業與練習對知識進行應用分析、重組、記憶。在總結反思模塊,教師羅列知識框架,安排課后思考題,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2.3考核過程設計
在考核過程中,注重過程與學習態度的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平時成績(40%)、項目報告(30%)、期末答辯(30%)。平時成績除了包含評價課堂表現、學習積極性、作業外,還增加了小組章節整理復習部分的分數。章節整理復習以小組形式進行整理,通過制作知識系統框架圖或復習PPT的形式,真正做得學生做、學生講、學生評,學生全程參與,從而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每一項目完成之后需要撰寫項目報告,教師根據內容完整度、文檔格式、是否具有系統性與邏輯性進行評分。臨近期末,教師下發答辯題庫,考核時采用抽取題目并答辯的形式進行。采用這些方法,可使考核方式過程化,考核效果也更能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
2.4課程思政設計
挖掘《電子技術》課程的思政內容,包括:工匠精神、安全意識、合作意識、嚴格按照作業標準作業、認真負責謹慎方面。從課堂教學、實訓教學兩個方面著手進行教育。在課堂教學上,教師要以身作則,教學過程認真負責,精益求精,教學相長。課堂教學中除了講授課程內容之外,還要培養學生正能量的價值觀,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實訓教學上,要全程對作業過程嚴格要求,有標準,有規則。實訓開始之前準備好工具、儀器儀表、電子元件等。實訓過程中,統一著裝,營造強烈的工作氛圍;實訓結束后,儀器儀表歸還擺放,認真完成實驗報告等。
3結語
本文借助現代移動互聯網技術,對“電子技術”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實踐,構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自信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一學期實施,學生對系統知識的掌握程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總結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都有了較大的提高,促進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敬業精神。
參考文獻:
[1]裴利華,黃賜英,江百煉.基于學生滿意度的高校翻轉課堂教學評價體系[J].研究海教育評估研究,2019(2).
[2]包萍,劉運節.融合智慧教育理念的智慧課堂探索[J].現代信息科技,2018(7).
[3]羅銘,朱天橋,趙建勛,等.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問題導引式教學方法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21):204-205.
[4]蔣翀,費洪曉.基于MOOC的混合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5,121(3):120-125.
[5]李芬,潘雪峰,謝倩.計算機專業“電路”課程教學改革[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6,15(6):9-10.
作者:李正東 李秀玲 張甲強 單位: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軌道電氣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