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區域環境治理現狀及影響因素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在發展獲得成功的同時,我們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可避免的導致了各類環境問題的發生,如大氣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化學污染等,嚴重威脅到受污染地區居民的生命健康。近年來,環境事件在全國各地屢次出現,這就需要人們對地方政府的環境治理能力進行深刻的思考。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強對地方政府區域環境治理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字:區域環境治理;整體性;環境保護;實踐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整體上迅速發展,國內各地區的經濟也快速發展,但是,這也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如大氣污染、土壤污染和水域污染等,這些都已經成為我國區域環境問題中的主角。一直以來,我國各區域的地方政府很少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該區域環境進行非常有效的治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不斷出現,影響到了人們生存的環境,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隱患。
一、我國區域環境治理的現狀
環境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特性,那么,一個地區的環境問題演變成多個地區的環境問題就能夠體現出區域環境問題的這些特性。雖然,近年來我國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督促各區域的環境治理工作,但是,各地方政府執行環境治理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值得我們關注的一點就是,我國區域環境治理缺少長效機制,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和2014年北京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中國政府采取了區域性的聯合預防和控制手段來調控環境狀態,空氣質量在短期內顯著改善。特別是在北京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期間,北京市主要的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均大幅減少,也就是說,與不采取措施相比,采取措施使APEC會議期間北京市的空氣質量大幅升高。與此同時,北京市周邊地區的空氣質量明顯提高。這些事實體現了目前我國區域環境治理成果的短期性和暫時性,給予我們重要的警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區域化趨勢,區域性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我國政府在區域環境治理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日益凸顯,這就需要符合各地區實際狀況的環境治理理念和治理機制的出現。
二、我國區域環境治理的影響因素
(1)對區域環境治理的整體性認識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早期,就已經有了環境保護的實踐,幾十年來,環境治理基本上是以單個的企業或項目作為治理目標。隨著區域化的經濟發展,這種治理方式的不足日益凸顯,比如某區域內所有企業的排放量都達到標準,但該區域的污染排放很有可能超過整體標準,導致區域環境整體是趨向惡化的。正確認識區域環境治理的整體性,首先要從區域的整體治理需要出發,統一規劃、評估該區域環境問題的產生、發展、轉移和變化;其次,控制區域污染排放總量,使得各企業的排放受制于區域環境容量,從源頭上預防區域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再次,實施區域集中治理的方式,提高區域環境治理效率。如區域內工業與生活污水的集中治理;最后,建立區域環境治理和環境保護規劃體系,對各區域的環境治理與環境保護進行統一規劃,從而有效防止環境治理和環境保護的立法分散。
(2)區域環境保護理念是否深入人心
在我國,目前大多數的公眾都可以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狀態基本屬于知易行難,也就是說,人們采取行動的前提是環境問題直接損害到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看出,我國公眾的環境意識相對還是比較薄弱的,人們參與環境治理的能力比較低,作用發揮有限。只有區域環境保護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大大提高區域環境治理的效果。一方面,為促進公眾參與區域環境治理,地方政府應加大環境信息的公開力度,鼓勵公眾關注環境信息的,從而積極參與區域環境治理的工作;另一方面,公眾的環境行為受其環境意識的深刻影響,因此政府還應加大對公眾環境宣傳教育的力度,從而提高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增強他們參與區域環境治理的能力,如通過學校、社區等多種渠道通過各種方式對各個層次各年齡的公眾進行宣傳教育。
(3)區域環境治理的政策是否與實際相結合
一般的環境治理政策,尤其是全國性的環境治理政策針對的是全國普遍的環境治理問題,但事實是我國幅員遼闊,各區域的生態環境有著差異,如我國東部的江南水鄉和西部的沙漠邊陲、我國北部的冰天雪地和南部的熱帶雨林所處生態環境都有著很大差異,而全國性的環境治理方式不可能被套用于各不相同的區域來進行該區域的環境治理。因此,我們應該結合該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區域發展潛力的實際情況,實施不同的、有針對性的環境治理工作。我們要做到從實際出發,健全區域環境治理的政策體系,一方面,要優化各區域環境治理的監管機制。實踐的角度來看,一些企業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體而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因此甚至成為當地的環境污染企業的“保護傘”,因此,國家應當將地方的區域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成果納入該地方政府的績效評價體系中,并由監管部門進行嚴厲監管;另一方面,根據各地區環境問題的實際調整處罰力度。例如目前我國許多地區對于環境污染的罰款與當地經濟發展狀況是不相匹配的,尤其是在經濟發展迅速的地區,污染所帶來的經濟處罰的成本較小,這本質上縱容了這些企業環境違法行為。所以,應當根據各區域的經濟狀況調整環境破壞的懲罰力度。總的來說,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區域環境治理工作也涉及到方方面面,在環境治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著許多問題與不足,但是只要我們能夠明確我國區域環境治理的現狀以及影響因素,適時作出符合各區域實際狀況的相應對策,使我國區域環境治理的工作長期有效的進行,那么我們就可以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做好環境治理和環境保護的工作。
參考文獻
[1]耿海清.國外分區環境管理實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2(4)
[2]許陳生.我國地方環境污染治理效率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0(5)
[3]楊華.中國環境保護政策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作者:王璐 阮懷堂 單位:西安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