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管窺如何提升高職生理想信念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社會轉型必然也會影響到處于這一時期的高職學生。具體表現為:其一是社會價值目標逐漸多樣,引起高職學生目標選擇上的困惑。一些錯誤政治觀點、消極的價值觀念和腐朽的思想文化,難免會通過各種渠道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沖擊和影響。其二是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加強“西化”,易造成部分學生價值目標的偏離。市場經濟環境容易誘發或強化“金錢至上”“個人本位”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意識。其三是部分高職學生對傳播技術的迅速發展,媒體、網絡的膨脹而感到手足無措可又新鮮好奇,但由于缺乏對這些新奇知識進行比較、鑒別和選擇的能力,更不可能通過他們形成自己獨立的思考,確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從而使自已誤入迷途。
2.家庭因素對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樹立的影響
當代高職學生大多是“90后”,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是家里的“小皇帝”,集寵愛于一身,缺乏人際交往訓練和環境的磨練。獨特的生活環境使部分學生道德約束感和現實的責任感減弱,以自我成才為中心,缺乏為國家和民族發展作貢獻的遠大目標和應有的社會責任。部分學生在價值觀念和行為意識之間有一定的反差,言行不一的現象比較嚴重;部分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對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他們一旦工作不順、愛情失意和人際關系緊張,便出現沮喪、自卑、焦慮等消極情緒,有的甚至輕生,缺乏應有的自我心理疏導和調適能力。可見,知識經驗、人生閱歷的匱乏,使其思維和行為方式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不成熟性,從而限制了高職生對社會、人生等重大問題的理性認識與把握。3.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機制的影響。在新形勢下,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一是部分地方、部門和學校對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認為高職教育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文化修養教育,只要學生掌握了專業教育所必須的職業技能,能順利就業就行了,致使理想信念教育處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處境。二是教育工作沒有適應理想信念教育社會環境和時代內容的新變化,面對越來越復雜的社會環境,不能形成全社會關心高職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三是教材和教學內容滯后,缺乏吸引力和說服力。如對于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中出現的許多新問題,理論上未能予以充分地說明和解釋,造成理論教育與實際生活嚴重脫節,甚至滯后于社會實際的發展,導致青年學生對理想信念問題的淡漠,教育效果差。四是教學方法沒能及時適應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社會環境和時代內容出現的新變化。例如,面對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我們仍然延用在利益和分配平均、大家都服從組織分配的環境下形成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面對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與社會的關系越來越緊密,網絡和信息技術使各種信息快速傳播的新環境,我們仍然采用原有的固步自封地在“象牙塔”中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
二、加強高職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徑
1.提高認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把理想信念統一到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上來。
理想信念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屬于人的精神生活范疇,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內在需求和動力支柱。因此,對高職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首先就應該通過哲學社會科學的傳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必須堅持不懈地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馬克思主義發現了人類發展的客觀規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豐富發展和深化。所以,在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學生才能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在正確的世界觀基礎上,他們才能逐步形成一系列把個人利益與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時代要求相統一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進行這一教育的主要陣地。在加強高職生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工作應著重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切實改革教學內容。理想的眼光需要超越現實,但決不是脫離現實。所以,對高職學生進行理想教育還必須堅持知行統一,培養他們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的精神。哲學社會科學是對人類長期而艱苦的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其中所凝結的人生智慧能夠幫助人們立足現實去追求理想。真正的理想并不是好高騖遠,而是從現實出發,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地邁向理想的目標。要堅持和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緊密結合時展要求,緊密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堅持不懈地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當代大學生,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學生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要求教育者自己在認知理想信念教育的各類問題時,多采用那些可以獲得第一手材料的認知方法,如親身體驗、實地調研,而應少采取那種通過粗閱材料、道聽報告、偶聞消息的方式方法。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使其對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更加充滿信心。其次,逐步完善課程體系。根據思想政治理論課目標要求和學生思想實際,逐步形成以學生成長成才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主體,適應學科體系及課程結構科學性要求的課程體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了解時代的要求,對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形成自己遠大的目標,具有基礎性的意義。哲學社會科學是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總結,學習哲學社會科學可以幫助學生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因此,必須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教育,開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開展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開展科學發展觀教育,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讓學生進一步把握中國夢的深刻內涵,認識到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
2.抓住學生自我教育的契機,讓自我教育變為理想信念的助推器
當前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社會環境和時代內容出現了新的變化,在我國,由于諸多原因,填鴨式的應試教育模式一時難以改變,這從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個性的成長與理想信念的培養。同時,應試的壓力還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面對這種情況,學生自我教育無疑起到巨大的補充作用。自我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它通過老師、輿論的引導,促使學生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自我認識、自我更新,使學生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了更正確的認識。自我教育的作用是教育自我,而教育自我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適應世界、適應社會。學生自我教育是學生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而自覺進行的思想轉化和行為控制活動,是學生實現自我發展目標而進行的自我培養活動,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必要條件。高職生根據自我發展意識,進行自我教育,就需要尋找自我發展的楷模。只有發揮榜樣作用,才能更好地喚醒高職學生的自主意識,在理想信念的培養中“潤物細無聲”。
3.重視環境教育的陶冶、整合作用
理想信念的樹立,離不開一定的環境因素。學校、社會和家庭環境的好壞,對個人的理想信念的確立,具有重要影響。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成人有意識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惟一方法是控制他們的環境;一個明智的家庭和一個不明智的家庭的區別,主要在于家庭中盛行的生活和交往習慣是不是根據它們對兒童發展的關系的思想進行選擇。”不良的環境對于高職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嚴重的消極影響,它往往會影響甚至抵消學校正面教育的效果,使高職學生的人生道路偏離正確軌道。所以,我們要努力營造一種有利于理想信念形成的環境,而環境教育的實效性,又在于學校、社會、家庭環境之間的相互貫通。就學校環境而言,學校必須堅持持之以恒地加強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圍,創新網絡教育方法,拓展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領域;就社會環境而言,需要政府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氛圍,多些正能量,少些負能量,不斷促進學生發展;就家庭環境而言,家庭教育應與學校、社會的教育方向保持一致,家長應切實從自身做起,言傳不如身教,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只有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方面教育的有機整合,共同營造出培養青年一代的良好氛圍,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陶冶和教育高職學生,引導他們自覺地抵制各種不良影響的侵襲,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人總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特別是朝氣蓬勃的高職大學生。理想并非是徒具完美色彩的空想,它具有強烈的激勵作用,激勵著高職生面對未來,堅定信念,把自己的現實目標及個人夢想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激發自己的潛能凝聚成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使生活具有明確的方向,事業具有堅實的基礎,使人生絢爛多姿。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要熱情引導廣大高職學生深刻認識國情,切實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堅定不移地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作者:米娜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