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轉型發展中的工商管理部門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基于企業轉型發展背景,分析工商管理部門的應用價值,提出實現工商管理部門價值的方法,共享給相關人員參考借鑒。管理實踐中積極引入管理新技術與新方法,提升企業的生產力與研發力,能夠推動企業經濟持續化發展。若想實現工商管理的價值,要做好內部管理模式的調整,加強工商管理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工商管理的水平,創造更多的價值。
關鍵詞:企業轉型發展;工商管理;生產力;研發力
工商管理是基于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遵循現行的法律法規,根據企業業務特點,編制管理制度且實施到管理實踐,推動企業持續化發展,屬于動態決策管理。現階段,企業處于轉型發展階段,面臨著很多挑戰與困難,強化工商管理,做好運營組織與監督管理,結合市場經濟變化與企業發展精準判斷,適應發展新形勢。
一、工商管理在企業轉型中的作用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說:當前世界正在發生巨大變化,不確定的變化中有些事情是確定的,即數字化發展趨勢。數字化以前是為了讓企業獲得更好,現如今則是讓企業活下去。原來數字化進程需要30~50年才能完成,當前已經被快速加速,很有可能縮短到10~20年?,F階段,發展正在進行新一輪變革,給企業帶來新機遇。面對發展的確定性,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如何面臨不確定性,嘗試通過改革尋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模式。例如,創新應用數據技術,積極應用數字技術驅動發展。2020年疫情以前城市街邊小吃有能力支持線上運營的不足20%,疫情以后2個月以內幾十萬夫妻小店開通線上運營。今天所有行業都面臨巨大機遇,用數字技術加大研發降低運營成本。目前很多企業都處于轉型發展新節點,每家企業都想抓住發展的機遇,但探索的過程潛在很多風險,工商管理的應用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具體分析如下。
(一)防止企業參與不良競爭新發展機遇下,企業同樣面臨很多挑戰,尤其是轉型之路上的企業。面對未知的市場環境,為獲得發展機會與資源,企業或主動或被動參與競爭。參與競爭部分企業應用工商管理精準抓取發展機會,順利突出重圍,但部分企業則因為工商管理不當,出現不良競爭被淘汰出局。市場競爭中企業決策失誤,做出失信于市場的行為,則面臨難融資的情況,影響著企業的持續化發展。切實發揮工商管理部門的作用,做好企業行為監督,可防范企業不良競爭,避免產生違法亂紀行為,維持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
(二)提供科學化指導整個市場活動中,工商管理部門起到“服務者”的作用,對市場出現的各類問題,通過全面考察與調研,提出有效的引導與指導方法,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明確擾亂市場穩定發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優化管理經營的方法,為企業提供科學化指導,助力企業順利渡過轉型發展的難關。工商管理部門發揮監督與管理的職能,督促企業依法守規參與市場競爭,規范其市場活動行為,使其能夠合理規范參與競爭。對處于轉型發展階段的企業,采用調控手段,既能夠避免企業參與不健康的市場競爭,同時能夠提供科學化指導,促使其順利轉型。
(三)服務作業工商管理部門和企業的接觸中,更多的是為其提供服務,通過提供各種服務,促進企業持續化發展。例如,結合現行的法律法規,為企業提供轉型發展所需的信息。企業結合獲得的信息,根據市場當前發展與規律特點,進行經營分析,做到精準化決策,實現順利轉型發展。
(四)法制作用法律明確了工商管理部門存在的合法性與意義,隨著法制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工商管理部門的法制作用日益凸顯。市場經濟的規范化發展,要做好長效的監督與管控。工商管理部門認真遵循現行的法律法規,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發揮法制作用,助力企業轉型發展。
二、工商管理部門在企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需完善信息化與網絡化背景下涌現出很多新興事物,隨著數字化的到來,未來將會出現更多的新事物,若想切實發揮工商管理部門的職能與作用,要面向未來與發展,積極完善管理體制。目前,工商管理制度還存在著空白區,覆蓋的全面性不足,給企業經營與轉型發展等有著很大的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1.制度內容陳舊且單一現階段,5G技術、區塊鏈、數字化、自動化與智能化等成為熱點詞匯,在這背后涌現出各類企業,有提供制造的、有提供技術服務的、有負責產品銷售的,給工商管理部門工作的開展與落實,帶來極大的挑戰。現有的管理制度,尚未實現完全覆蓋,存在著覆蓋面不足與制度更新慢等問題,需要加以完善。2.區域差異性每個地區的情況都不同,現行的管理制度,具有區域差異性特點,主要是保護地域經濟,存在著忽略外部資源保護的問題。3.制度存在漏洞若工商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極易給不法分子“鉆空子”的機會,影響著工商管理部門的職能作用發揮[1]。
(二)缺少管理人力資源企業不斷轉型發展,經營模式不斷發生變化,產品與服務等也都呈現時代特點。工商管理部門若想保持自身的“生命力”,最好跑在企業前面,總歸不能過于滯后于企業,能夠快速響應市場經濟下的企業動作,發揮自身的監督與管理職能,加以規范與引導。這對工商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既需要擁有扎實的基礎與技能,還能夠快速更新知識與方法。目前,工商管理部門擁有的人力資源雖然能夠滿足現狀需求,但是已經出現“力不從心”的現象。從人才隊伍的建設與管理分析,缺少有效的人才培訓體系,采用的培訓方法落后且內容陳舊;培訓的實用性不強,未能面向市場與企業需求,擁有的人力資源難以匹配工商管理部門工作實際。
(三)執法力度需要提升根據工商管理部門的職能分析得知,其既起到監督管理作用,同時兼具法制作用等,按照現行的法律法規執法,規范企業經濟行為,進而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目前,工商管理部門工作中執法力度不強問題日益凸顯,具體體現如下:1.執法方式缺少創新性,采用的手段未能適應企業發展新形勢;2.影響因素較多。例如,地域保護因素等,使得工商管理部門的執法工作受到影響[2]。
三、工商管理部門在企業應用的優化策略
(一)完善管理體制新時期,工商管理部門要面向企業發展現代化,梳理當前的管理體制,圍繞管理制度覆蓋的空白點,提出完善措施與方法,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網絡經濟時代下,工商管理積極變革適應發展新形勢,獲得不錯的成效。面向未來的萬物互聯與數字化發展,企業快速轉型發展,工商管理部門也必須要積極革新,構建完善的工商管理體系,助力市場經濟更好地發展[3]。工商管理部門需要積極創新管理理念與模式,引入新理念與新方法,創新并且優化工商管理模式,切實發揮其促進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推進網絡經濟的持續化。
(二)貫徹服務理念推動企業轉型發展,工商管理部門要面向企業提供全面的服務,使其能夠順利過渡。這需要貫徹優質服務與便捷服務的理念,提升服務的質量。以某工商管理部門為例,為給區域內的企業提供優質服務,防范企業出現違規經營與違法經營行為,結合服務對象的特點,推出“五提醒”服務,包括繳付出資到期提醒服務、營業期限屆滿提醒服務、許可事項到期提醒服務、企業年檢到期提醒服務、商標續展到期提醒服務,利用服務平臺與相關渠道及時告知各項臨期事項,為其提供貼心服務,幫助企業降低經營風險,增強自律意識。新時期,工商管理部門面向企業提供服務,要始終貫徹落實便捷服務的理念,提高服務質量與水平,創造更多的價值。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好人員服務情況的考核,分析服務不足與問題,采取完善與優化措施,實現工商管理部門的價值與作用,助力企業持續化發展[4]。
(三)搭建信息化服務平臺基于全民創業背景下,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根據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中小企業數量超過3000萬家,個體工商戶數量已經超過7000萬戶,貢獻全國50%以上的稅收,超過60%的GDP以及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隨著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加,工商管理部門的服務壓力不斷增加。傳統的服務模式下,多采取手工登記與處理的方法,效率低下且極易出錯,無法滿足當前的服務需求?;诖?,引入信息化技術手段,構建信息化服務平臺,使得企業能夠網上登記注冊和提交申請等,提高業務辦理的效率,實現電子化服務。以基于ASP.NET的工商管理業務服務平臺為例,根據業務需求,開發了相應的模塊,能夠為企業提供便捷服務,整理如表1所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應用,例如大數據技術與云計算技術等,未來工商管理部門可開發更多的功能,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服務。
(四)加大管理隊伍的建設新時期,工商管理部門的業務要求不斷提高,加之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日益復雜,如何更好地為企業提供服務,做好監督管理,保持市場競爭的合法性,成為研究的重點。這需要注重管理隊伍的建設,引入專業人才,對接各類業務,為企業提供針對性與個性化服務,使其能夠得到便捷的貼心服務。根據業務辦理、監督管理、執法等具體工作的需求,積極組織人員培訓,使其能夠掌握新知識與新技能以及新方法,切實提高管理的效率與質量,實現工商管理部門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通過認真服務、嚴格執法,規范企業之間的競爭,維護市場良性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工商管理部門的應用,對促進企業規范化競爭、合法化經營、順利渡過轉型期,起到積極的作用。文中結合實踐,提出貫徹服務理念、搭建信息化服務平臺、加大管理隊伍的建設等策略,促進工商管理工作的持續化發展。通過不斷完善與優化工商管理工作,切實提高工商管理部門的價值水平。
參考文獻:
[1]孫強.關于企業工商管理的職能與實施的探究[J].中國市場,2020(25):106-107.
[2]賈國云.淺論新時期如何提高企業工商管理水平[J].經濟師,2020(09):294-295.
[3]邵柏.淺析工商管理對企業轉型的重要性[J].商訊,2020(24):105-106.
[4]孫發清.企業工商管理中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探討[J].財富時代,2020(08):170-171.
[5]張玲燕.企業轉型發展中工商管理部門的作用分析[J].現代商業,2019(18):128-129.
作者:尹君怡 單位:青海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