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商管理信息化發展模式創新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工商管理信息化是企業經濟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從協同辦公自動化、財務共享中心建設以及供應鏈管理信息化三個方面入手,探討工商管理信息化發展模式的創新實踐路徑,期望對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水平有所幫助。
關鍵詞:企業;工商管理;信息化
工商管理是以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等理論為基礎,運用科學管理方法對企業經營戰略、經營決策以及內部行為進行管理,主要涉及經營管理、財務管理、成本管理、營銷管理等方面。企業在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設中普遍存在著系統使用率、信息共享程度以及信息化集成度偏低的問題,阻礙著企業長遠持續發展。為此,企業應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手段,創新工商管理信息化發展模式,不斷提高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
一、創新協同辦公自動化發展模式
協同辦公自動化(COA)是指在原有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基礎上,對接企業其他應用系統,用以實現各項工商信息協同管理,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的一種信息化管理模式。COA系統集成了OA系統、安全監控系統、生產標準化信息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供應鏈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等,有助于企業借住COA系統強化對各基層單位的管理,提高企業決策水平[1]。COA發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決策支持COA系統中的決策支持模塊可通過建立模型、模擬決策過程,為企業管理層提供各種信息資源的分析結果,輔助管理層做出決策。決策支持模塊既包括企業訂單、庫存、生產能力、財務狀況等內部信息,又包括企業所處行業的政策法規、市場行情、同行競爭動態等信息。該模塊采用回歸分析法、線性規劃法等方法,結合定價模型、生產調度模型、庫存模型等各種數學模型,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為管理者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二)信息智能分析COA系統整合集團內部各單位經營、生產、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能夠在系統上隨時查看下屬單位的經營情況,包括財務運行狀況、銷售量、年產量、現金流、重大項目等信息。同時,企業還可以利用COA系統對下屬單位的經營活動進行監測,通過專題分析下屬單位的財務數據,進而識別下屬單位可能存在的合同風險、投資風險、資產風險等,找出產生風險的原因,便于企業強化對下屬單位的風險管控。
二、創新財務共享中心發展模式
在信息時代下,企業應結合自身經營特點,推進財務共享中心建設,借助財務共享中心平臺強化企業內部財務集中管控,降低企業管理運行成本,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效率,為促進工商管理信息化發展打下基礎[2]。在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應實施以下變革:
(一)統一會計政策企業應在財務共享中心建設中統一下屬各單位的會計政策和制度,消除各單位在會計處理中的差異,促進企業會計核算工作規范化、流程化、信息化開展。具體措施如下:企業要統一下屬各單位的會計科目、核算方法、結算方式等具體的會計工作事項,形成企業內部一套賬,確保下屬各單位的會計數據來源統一,在基于會計基礎、會計政策、會計工作環境相同的前提下,實現企業對各所屬單位的財務分級管控。同時,企業還要在內部執行統一的會計流程,要求所屬單位和部門在財務共享中心上完成報賬、結算、預算管理、資金管理等財務工作,便于企業集團總部強化財務集中管控。
(二)變革財務職能在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下,企業下屬各單位開展獨立的財務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增大了財務人員配置數量,使得財務組織機構較為臃腫。同時,企業將財務管理職能局限于會計核算職能方面,未能發揮出財務管理對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作用。為解決這一問題,企業可借助財務共享中心對財務職能進行革新,具體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由會計核算職能變革為財務決策職能。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可自動完成會計核算工作,這使得財務人員從會計核算工作中解脫出來,全面開展財務分析、財務風險管控、成本管理等高層次的財務管理工作,為企業財務決策提供信息服務。另一方面,由會計核算職能變革為財務業務職能。財務共享中心為財務與業務的一體化運作提供了支撐平臺,這使得財務人員可以參與到企業投資、籌資、銷售、采購、物流等管理環節,實現業務流與資金流的統一管理。
三、創新供應鏈管理信息化發展模式
新時期下,企業工商管理應著眼于企業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基于供應鏈、價值鏈的角度開展信息化建設,將企業各項經濟活動均納入到信息化管理中,以達到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的。為此,企業應加快建設ERP系統,以ERP系統為支撐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流程運作效率。
(一)各部門協調運作企業可利用ERP系統實現采購、庫存、生產、銷售、質量等方面的一體化管理,通過及時收集和交流市場信息、生產信息、銷售信息、物流信息,進而為制定生產計劃、運輸計劃、作業計劃提供依據,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率。在企業供應鏈信息化管理模式下,企業與客戶簽訂合同后,應及時在系統中輸入銷售數據,組織開展采購、生產、運輸、賬務處理等各項工作,進而實現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運作。
(二)生產管理信息化企業可利用ERP系統實現精細化、信息化的生產管理,由ERP系統完成生產計劃制定、生產任務下達、生產活動監測、生產信息控制、生產流程動態分析等工作,增強生產管理對各種可變條件的靈活應對能力。同時,為了滿足企業生產需求,企業還可以利用ERP系統建立起主生產計劃模型,為編制物料需求計劃、實現物料精準采購以及實施ABC庫存控制策略提供依據。
四、結論
總而言之,企業要重視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設,將信息化發展作為提高工商管理水平的重要路徑。在工商管理信息化發展中,企業要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建設COA系統、ERP系統和財務共享中心平臺,輔助工商管理工作高效開展,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效益,促進企業長遠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蔡旺明.信息時代下工商管理的應對策略初探[J].現代經濟信息,2019(4):104-105.
[2]謝顯志.工商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2):41-42.
作者:李勇 單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有限公司大淑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