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三種工程教育模式對比啟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概述了卓越計劃、CDIO和Co-op模式,對三者進行了比較分析,說明了三者之間的差異、特點和優勢,得出了實施卓越計劃的一些有益啟發,并提出了關于推動和探索我國工程改革暨實施卓越計劃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卓越計劃;CDIO;Co-op;人才培養
為了培養卓越工程型人才,引導我國工程教育改革,探討我國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教育部于2010年6月啟動了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相比國際上近年發展的CDIO模式、歐美成熟的合作教育(Co-op)模式,卓越計劃作為一種新的工程教育模式還不成熟,在實施過程中難免面臨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使得卓越計劃達到預期目標,顯得尤為重要。
1.卓越計
劃卓越計劃的宗旨是堅持面向工業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卓越計劃有三個顯著特點,即行業企業深度參與企業過程、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目前已有190多所學校參與卓越計劃本科試點。本科卓越計劃采取3+1(3年校內培養、累計1年企業培養)模式,實施路徑簡化示意如圖1。卓越計劃模式的顯著特點一是三個培養標準;二是明確3+1時間劃分;三是要求行業、企業參與高校“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完善貫徹卓越工程師培養全過程。
2.CDIO模式
CDIO工程教育培養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行(Operate)。其愿景是為學生提供一種以強調工程基礎的、建立在真實世界的產品、系統的構思———設計———實現———運營過程的背景環境下的工程教育,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方式學習工程、系統。CDIO模式圍繞CDIO培養大綱,通過CDIO過程實現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的培養。其突出特點是以能力培養大綱為依據制訂具體的專業培養計劃,以綜合、系統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具備工程需求的能力和素質,并制訂CDIO實施的評價標準。
3.Co-op模式
Co-op模式是Co-operativeEducation的簡稱,字面翻譯為“合作教育”,是基于學生、學校、用人單位之間的一種合作、共贏關系開展的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被美國、德國等40多個國家的高校采用、學習和借鑒。滑鐵盧大學的Co-op模式計劃的學生從一年級(很多大學為二年級)開始就必須定期到企業、機構或公司(以下簡稱用人單位)進行實習工作,以學期為單位,將課堂教學和實際工作緊密結合。采取每學年三學期制,沒有固定的假期。每學年1~2個學期在學校學習,其他學期為工作學期,即在用人單位實習,累計1~2年時間。Co-op模式專業的學生所修校內課程門數與非Co-op專業一樣多,因此,Co-op專業一般要5學年才能完成,當然學費相應高一些。政府制定了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用人單位接納學生進行工讀實踐。Co-op有嚴格的評估體系,不合格的學生會分流出Co-op模式,也提供從非Co-op轉入Co-op的機會。該模式的顯著特點是教學計劃比較彈性,不是同步的指令計劃,而是以學生選修課程形成動態計劃,以修完規定的學分為畢業標準。其次,工作學習(實踐學習)過程較靈活。
二、三種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比較
對三種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簡單比較,其中卓越計劃和CDIO模式都是針對國內情況,Co-op模式以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為例。通過表1的比較,可以發現三種模式各有特點。歸納起來,卓越計劃由政府主管部門推動,以制定專業培養方案為抓手,通過申報、評估、實施、總結和推廣的途徑,引導工程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CDIO以標準框架來規范專業培養大綱的制訂,以一體化培養計劃整合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工程能力培養,通過能力實現矩陣規定各課程承擔的能力培養責任,實現高質量工程人才培養;Co-op模式則通過學生、學校、用人單位合作關系,強調用人單位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并從中獲益,5年制(甚至無假期)既保證了工程實踐的時間又實現了多樣化的工程實踐,突出了個性化培養。學校集中監管保證了Co-op模式工作學習的有效性,實現了學生、學校、用人單位和社會滿意的統一。
三、啟示和建議
1.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自我需要和原動力
不論CDIO模式還是Co-op模式,本質上源自大學自身以人才培養質量衡量辦學質量、以校友的社會貢獻和榮譽維持學校聲譽。當社會、用人單位和學生不滿意學校的教育質量時,學校就處于被動局面。近年來,生源數量逐漸趨緊,招生競爭激烈,而生源質量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學校要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作為一種內在的自我生存和發展源動力,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正確定位是實施卓越計劃的關鍵
目前,一些應用型高校或工程應用型專業定位不清,培養目標定位不準,應用型高校之間、專業之間的培養模式、培養計劃雷同,甚至與研究型大學相似。如果在卓越計劃實施中仍然堅持固有觀念,不積極、主動進行調適和正確定位,就不可能在專業培養方案、培養計劃、評價體系、組織實施等方面進行大膽改革,邁出實質性的改革步伐。
3.政府引導和政策支持,創建社會參與工程人才培養大環境
卓越計劃的特點之一是行業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與Co-op的合作教育是相似的,但要做到卻不容易。目前,學校選定和建設的企業教育基地還只是一種比較松散的形式,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企業教育基地的數量、涉及的專業面、企業參與的程度還遠遠不能滿足高質量工程應用人才培養的要求,校企融合不深,更不能滿足像Co-op模式希望的一人多企業、多興趣工作學習的要求。但國家已經制定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規劃,需要政府、學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努力,創建工程人才培養的大環境。
4.大膽創新地實施卓越計劃
(1)大膽改革,落實工程實踐培養時間卓越計劃本科應用型人才采用3+1模式,即只有4年時間,如果按照目前傳統的學年、學期、寒暑假制,實際每年可控制利用的有效教學時間約為9個月,合計約為36個月即3年時間(其中還包括半學期的外語學習時間)。滑鐵盧大學采用5學年無假期制,有效時間就是5年。相比較而言,目前我國高校可控的有效學習時間相對偏短,加上教學資源不充裕,沒有很好的工程實踐教育和人才培養社會環境,要在相對短的有效時間里培養出高質量的工程人才是很有挑戰性的。因此,高校必須大膽改革,以保證實施卓越計劃所需的工程實踐時間。
(2)課程整合是卓越計劃實施的關鍵環節在傳統的大學本科培養計劃中,以講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和重理論輕工程實踐的培養觀念根深蒂固,工程實踐的時間根本達不到卓越計劃要求的1年企業培養時間。因此,只有通過課程整合才能騰出足夠的時間,也只有通過課程整合才能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實施卓越計劃本身提供了課程整合、教學改革的機會和政策支持,因此,只要學校做好頂層設計,拿出魄力和膽量,一定能解決課程整合的問題。
(3)借鑒CDIO和Co-opCDIO模式具有先進性、完整性和標準化的特點,Co-op模式則非常成熟且已得到有效驗證。因此,實施和推動卓越計劃時可以學習CDIO和Co-op模式的優勢。
四、結語
總之,CDIO和Co-op模式給卓越計劃的實施提供了有益啟示,但關鍵是學校自身重視、轉變觀念、正確定位,敢于探索和創新。只要貫徹執行好國家關于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調動用人單位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創建良好的人才培養社會環境,就一定能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工程教育新模式。
[參考文獻]
[1]中國工程院.人才創造未來創新引領世界———關于工程科技人才的調查報告「N].光明日報,2010-06-10.
[2]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Z].教高[2011]1號.
[3]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4).
[4]陳萍.美國Co-op合作教學與我國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契合[J].學園:教育科研,2010(17).
[5]尹暉.滑鐵盧大學Co-op模式理念對測繪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1(11).
作者:吳夢初 單位:上海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