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優質護理在兒科護理的效果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兒科在2013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42例,女58例,年齡在2個月至6歲,平均3.2±1.3歲。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兒在實施常規護理的同時,給予優質護理。優質護理措施:①完善護理制度。對護理文件填寫、出入院流程進行簡化,為護理人員節省時間,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和患兒及其家長進行交流,掌握患兒情況。實施責任包干制,每個護理人員對所管理的患兒實施全程、連續護理,責任到人、職責明確。實施APN連續排班制度,強化夜班、中午時段的護理力量,減少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工作壓力。②加強溝通。護理人員要多與患兒家長交流、溝通,密切關注家長的心理變化,對于家長的各種疑慮,要耐心解答,多鼓勵、安慰家長,消除其焦慮、擔憂情緒,增強家長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改善護患關系。③改善住院環境。在病房墻壁張貼可愛的卡通圖片,給患兒準備兒童書籍、生日賀卡、卡通貼畫,通過電視為患兒播放兒科健康宣傳片及動畫片,在病區設兒童活動室,等等。讓病區充滿童趣,以消除患兒的緊張情緒、陌生感。④PDCA循環法。堅持“人本”護理服務理念,對護理服務進行改進,在護理工作中引入PDCA循環法,不斷發現、總結、改進護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以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此外,對于恢復期學齡患兒,還要解決其治療和學習問題。⑤強化護士的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培訓。定期組織科室護士開展專業理論知識及技能培訓課程,全面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專業技能水平。⑥健康指導。患兒在住院期間,護理人員要向患兒及其家長進行健康宣教,宣教內容包括兒童常見疾病類型、發病原因、預防及處理方法等。同時還要在出院時做好出院指導,包括用藥、疾病護理、飲食起居、康復等方面的指導。
1.3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兒的家長發放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護理服務、病房環境等方面。總分為100分,非常滿意:得分>80分;滿意:得分60~80分;不滿意:得分<60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組間數據應用卡方檢驗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兒家長的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兒家長的總滿意度為100.0%,明顯高于對照組(78.0%),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3討論優質護理理念要求護士與病人多溝通,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同時還要求護理人員不斷提升專業素養,以提高護理服務水平,從而更好地為病人提供護理服務[2]。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加強了護士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培訓,兒科護理質量得到了大幅提升。開展優質護理,有助于激發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在本次研究中,對護士工作模式進行了改革、創新,推行了責任包干制度,全面落實了每例患兒的臨床護理工作,指定專門的護理人員全程負責患兒的護理工作,對自己所負責患兒,責任護士要全權負責,不論是基礎護理,還是其他方面的優質護理,都必須落實到位。在實施優質護理以后,我院兒科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家長的總滿意度為100.0%,明顯高于對照組(78.0%),說明優質護理的實施,有助于提高護理水平,從而提高患方的護理滿意度。另外,優質護理服務還有助于樹立醫院良好形象,提高人民群眾對醫院護理工作的認可度,從而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3]。
總之,在兒科中實施優質護理,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方滿意度,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本文作者:王雪靜 工作單位:咸寧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