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子技術課程多元化考核和反饋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電工與電子技術是我國本科學校大多針對非電專業開設的基礎課,理論性、實踐性很強。本文根據電工與電子技術的課程特點,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分別針對理論和實驗兩大環節,構建了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和反饋機制,為相關課程的考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工與電子技術;多元化考核;反饋;評價標準
1緒論
電工與電子技術是本科高校非電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程。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獲得有關電工與電子技術方面必要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為學習后續課程以及從事本專業有關的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傳統以閉卷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已難以滿足新形勢下對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考核方式必須進行必要的改革,以適應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1]目前在各個高校都普遍存在考試功能失衡的現象,尤其是對于考試的導向、反饋功能基本未有體現。而檢測及評價功能卻充當著重要的角色。[2]
2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考核現狀及問題
2.1學生學習熱情較低,評價標準不統一
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講授效果和學習效果有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本身課程難度較大,講解內容較多;而是開設學期設置在大二或大三,學生的心態發生了較大變化,特別是對專業邊緣的課程熱情不高,應付考試心理強烈。二是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開設專業、開設班級較多,需要多名教師共同授課,每位教師的評價標準不統一,也使成績的公平性大打折扣,同時不利于總結分析同一專業的共性問題,教學效果反饋不佳。
2.2教學評價主體、教學目標、考核方式單一
在實際的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學目標只注重認知目標、教學大綱的重點;以期末考試試卷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主要評價標準;評價主體是教師,忽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因此,注重過程考查和能力評價的形式多元化的考核改革并構建考核質量監控體系,對于教學效果的改善、創新人才的培養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3改革的具體措施和反饋機制的建立方案
3.1加強過程評價,細化評價基本要素
針對目前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理論考核比重較大的情況,加大平時形成性過程評價比重,細化評分標準。此部分滿分100分,占比總評成績20%。(1)平時成績—考勤與紀律:根據情況進行考勤,并根據考勤情況記錄分數。即:曠課,早退,遲到扣取相應分數;根據平時課堂紀律情況進行考核,如講話、玩手機等。(2)平時成績—作業:根據學習進度抽查兩次作業,并要求同學自主總結各章重點和公式,老師批改并給出評語、分數。(3)平時成績—章節測試或期中、期末自測:根據不同章節的學習內容或學習效果的反饋,進行章節測試或期中、期末自測,隨機抽查,每位同學至少抽查一次測試成績并記錄,并保證反饋分析的覆蓋面。(4)平時成績—學習態度:通過對每一位同學學習狀態、努力程度等的全面了解,給出分數并記錄。(5)平時成績—課堂提問與表現:該項要素的評分主要在平時教學中,保證每一位同學都被提問,都有互動,根據其課堂上的情況當場給分并記錄。針對電工與電子技術“理實一體化”特點,進行實驗環節課程考核改革。加大實驗成績比重;實驗報告評分標準細化,全程檢驗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并建立教師主評,實驗小組互評的評價模式。此部分滿分100分,占比總評成績20%。(1)實驗成績—實驗報告(教師主評):例如: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共進行4次實驗,其中每張實驗報告滿分20分,預習情況3分;學習態度與遵守紀律情況5分;操作與測試情況7分;實驗報告的完整性與工整性情況5分,在報告批改中體現各要素得分并記錄。(2)實驗成績-實驗小組組員互評:以三人為單位成立實驗小組,通過其團隊協作能力、領導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等方面,互評得分。
3.2考試題型多樣化、合理化
針對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性質,題目類型由閉卷筆試的選擇、填空、判斷等可加入畫圖、分析等;合理選擇客觀題和主觀題比重,減小死記硬背的概念性問題,增加通過理解,應用定理、概念解決問題的試題,從而提高試題質量。同時可進行試題庫建設,試題庫可以以單套試卷形式或題型形式,每個題要標明考核知識點所在章節、考核內涵及觀測點,便于提高課程重要知識點的覆蓋范圍和成績反饋跟蹤。
3.3構建考核監督體系,跟蹤、反饋、調整
構建課程考核質量監控體系,如電工與的電子技術課程,教授班級較多,需要多名教師共同授課,通過研討確定考核質量目標和標準、收集反饋信息、比較自授班與其他教師所教班級的考核結果、針對每一道題進行細致的試卷分析,其中分析得分率、觀測點、平均分等,采取應對措施、糾正偏差,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建議長期研究、跟蹤、反饋、改進以提高實效。
4結語
本文以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為例,一方面,將多方面、全過程的考核方式貫徹始終,這種方法可以激勵學生將功夫用在平時,避免期末突擊,有利于學風建設,且使考核更加公平;另一方面,將實驗成績變為更能體現學生實踐能力的真實水平、全方位的評定方法;最后,該模式注重反饋機制,對總評成績進行核算,可以與任課教師、學生探討考核改革對學習本課程的作用和需改進的方面。總之,可以為相關專業課程的考核改革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陳宮.多元化課程考核改革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5.(4):23-26.
[2]張麗婷,李凱旭,王淑芹.高等院校課程多元化考核模式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4.9:257-258.
作者:徐佳 單位:大連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