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手機電子圍欄技術在自然保護區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自然保護區時常發生盜采盜伐、偷獵、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等違法犯罪現象,自然保護區范圍廣、樹林密,通過人工治理的方式已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需結合高科技手段,才能保護生態環境不被破壞。手機電子圍欄系統又稱邊界防護熱點系統,采用先進的無線通信原理針對目前日益增加的數據獲取需求而開發的又一種全新的信息捕獲和數據分析手段。通過收集手機用戶的信息IMSI(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IMEI(終端設備號)、MSISDN(手機號碼),并可結合自然保護區內的車輛及人員監控、森林防火監控等,更為準確地鎖定違法嫌疑人,可以在森林生態管理、治安防控等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手機電子圍欄系統采用特殊的通信協議,并從信令上讓手機重新選擇網絡,待手機進入采集點網絡后強制觸發手機進行位置區更新,從信令中獲取用戶的IMSI/IMEI/等信息。信息采集完成之后,熱點系統將手機主動推送到公網,使其恢復正常的通信。采集的IMSI/IMEI信息加密后通過有線的方式傳送到后臺分析服務器,為辦案人員提供查詢、分析、處理案件的信息化手段。
1手機電子圍欄系統主要實現以下目標
1.1特征信息采集
快速采集進入自然保護區人員隨身攜帶的手機特征碼信息,(包括IMSI、IME、捕獲時間等信息)。支持的通信制式包括GSM、CDMA、FDD-LTE、TDD-LTE。
1.2實時熱點管理
地圖上直觀的實時管理和顯示熱點位置(經緯度標注),熱點設備的管理、信息查詢和告警分析一目了然。
1.3智能數據分析
失聯人員軌跡分析、空間碰撞分析、伴隨人員分析、同類人員聚集分析等。
1.4重點區域告警
可針對重點區域進行區域告警管理,并對重點區域內人員密度實時進行預警.
1.5關注名單預警
被設定為關注名單的人員被采集到后,系統會自動發送預警信息到指定終端上,提醒管理人員,達到無人值守的目的。手機電子圍欄系統不會影響現有的通信服務。信息獲取時間1-3秒,過程短,隱秘性強,不易被覺察;當采集對象處于通話業務時,不會中斷通話;手機電子圍欄系統已廣泛應用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公安項目,運行效果良好。
2手機電子圍欄系統由信息采集、數據傳輸、智能分析管理平臺三部分構成
2.1信息采集部分
主要由邊界熱點設備(包括2G(G+C)采集器,4G采集器)、射頻線纜及天線組成。前臺采集系統由部署在各邊界防范采集點的熱點設備組成,采集設備部署在重要路口、關鍵路徑和要害部分等相關點位,負責自動采集經停采集點的GSM、TDD-LTE、FDD-LTE手機特征碼,實現對非授權人員的實時報警。如圖2所示。
2.2數據傳輸部分
數據傳輸是前后臺通信系統在采集設備以及后臺公安局的采集服務器之間建立通信鏈路,進行通信和數據交換。根據采集點的實際網絡環境,統一應用、管理和監控。前端設備采集下來的數據以加密方式存儲及傳輸,保證數據的安全性。
2.3智能分析管理平臺
匯集各采集點的數據,實現數據的統一存儲和管理,面向全系統的智能分析管理平臺。采集服務器主要負責對采集設備數據接收、數據處理以及管理監控等任務,同時還將承擔關注人員號碼的比對報警任務。提供集中統一的數據處理、智能分析和應用。建議手機電子圍欄系統在自然保護區周邊道路沿線上進行選點,有計劃、有步驟進行邊界熱點前端設備的布設,逐步完成保護區內立體化森林保護格局。手機電子圍欄設備選點規劃應在自然保護區邊界逐個展開,遵循交通要道、關鍵路徑和要害地點三原則。具體規劃步驟如下:與相關負責人對照自然保護區地圖詳細深入探討,了解各地的地理位置、道路建設情況和異常事件發生情況;明確交通要道、關鍵路徑、要害地點、重點區域等位置;結合保護區內視頻監控卡口,討論邊界熱點設備的具體規劃部署;完成初步規劃后再逐個站點審核,去除可有可無的站點,檢查有無遺漏的關鍵路段和重點區域;生成全保護區站點規劃圖表,最終匯總成整個站點規劃圖表;明確各個安裝地點后,需對現場無線環境進行測試,有針對性的布防4G采集設備、2G采集設備、全頻段采集設備等。根據現場的條件選擇合理的傳輸模式,應盡可能利用現場已有的傳輸網絡(公安的視頻監控專用網絡,交管部門在高速公路收費站的有線網絡等),一方面使得站點采集的智能終端號碼信息與車輛、人員一一對應;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設備的運行成本和提高傳輸效率和穩定性。對于現場無法使用有線網絡的站點,應考慮采用4G無線傳輸方式,而對于某些特殊工作需要或網絡環境不允許的站點,也可能采用租用專線的方式實現前后臺數據傳輸??梢?,手機電子圍欄技術在自然保護區的應用前景較好,技術成熟,可做為動植物資源保護的輔助手段。
參考文獻
[1]李雪蕓,劉震,韓其好.淺談脈沖電子圍欄的應用[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5(04).
作者:陳凱 劉靖 單位:吉林吉大通信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