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低壓臺區環網電網規劃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電氣化程度提升和加工、服務、養殖等產業發展,農村用電負荷的增長趨勢明顯。同時,由于用電消費能力和觀念的變化,農村居民對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本文以安徽省肥東縣包公鎮青春村為例開展低壓環網電網規劃研究,提出“主干末端環網方式”和“專設聯絡線方式”兩種接線模式并進行對比分析,提出一種能夠兼顧低壓配電網供電可靠性和電網經濟性的方法,供參考。
1低壓配電網環網工程需具備條件
(1)具備2臺及以上配電變壓器,自然村戶均容量不低于2.0kW,中心村戶均容量不低于3.0kW。(2)兩臺配電變壓器相距不宜超過350m(取低壓線路曲折系數1.4)。(3)兩臺配電變壓器日最小負荷率不宜高于50%,季不均衡系數應大于30%。(4)低壓主干線路導線截面積不小于150mm2,或為同等能力電纜,低壓供電半徑不大于250m。(5)臺區范圍內長期運行的動力用戶最大負荷不大于50kW。(6)各臺區應具備全分相無功分組自動補償裝置,正常方式下三相不平衡度應滿足要求。(7)低壓綜合配電箱應獨立設計,預留相應斷路器和保護控制裝置接口。
2包公鎮青春村低壓環網方案
以安徽省肥東縣包公鎮青春村為例,基于安徽省中心村電網規劃設計原則及技術標準,規劃后的青春村南崗村部共由3個臺區3臺配電變壓器供電,總容量1600kVA,戶均容量3.23kVA,最大負荷1048kW,平段及低谷期負荷位于500kW以下,3個臺區相對呈三角形布局,最大供電半徑238m。同時,新一輪電網改造中,低壓主干線選型均按導線截面積不小于150mm2建設。以青春村用電同時率和同一時刻戶均功率2kW核算,高峰期可保障100戶以上居民用電需求;平段及低谷期,滿足200戶及以上居民供電。在線路選型和能力上,建成低壓環網具備了條件。青春村南崗村部配電變壓器選址及位置分布示意圖如圖1所示。基于可行性分析、規劃后供電能力、供電半徑等指標,提出在規劃中心1(配電室)與規劃中心2(箱變)、中心3(箱變)之間,預留并適時構建低壓聯絡接線方式,以保證配電變壓器或低壓線路故障模式下對居民的持續供電。同時,在年度春秋季節負荷低谷期,可以適時停運1臺配電變壓器,以降低網損。規劃提出兩種方案,低壓主干線路末端環網方式和臺區低壓母線專設聯絡線環網方式。以中心村電網規劃方案為基礎,對3個臺區低壓供電線路組建環網接線方式進行對比:采用電纜,在各臺區低壓主干末端構建環網接線(方案一),除投資優勢外,其他如選型要求、運行要求、供電能力、靈活性方面均不如采用臺區低壓母線專設聯絡線方式(方案二);并且后者對于采用箱變和配電室方式建設來說,低壓間隔的占用和對空間需求并無不良影響。同時由于低壓入地改造,電纜土建可同時實施預控,僅需增加專用聯絡線路投資即可,投資增加并不大。因此,推薦采用方案二,使用低壓電纜建設專用聯絡線路。方案二采用以具備雙電源的規劃中心1(配電室)為主要支撐,同步對規劃中心2和3低壓側構建聯絡,3個臺區低壓側增設低壓斷路器1臺,額定電流不小于400A。共規劃新建YJV22-3×120低壓線路2回,新建電纜長733m,沿023縣道與其他低壓主干線同通道敷設。建成后故障模式下具備對另一臺區負荷全部轉移的能力,平谷段時期可以停運1臺配電變壓器臺區,減少損耗,供電可靠性和線損水平均有較好地改善。
作者:陳賢陽 俞俊凱 鄭善斌 單位:國網安徽肥東縣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