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歷史多媒體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增加課堂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隨著歷史教學課程改革的發展,中學歷史教學內容不斷增多,學時數在逐步減少。教材中的某些內容,比較抽象、復雜,年代久遠或地域空間概念強,學生感覺到難以理解,教師用語言也難以講清楚,往往這些問題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而多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圖像、視頻、動畫和文字的配合,形象地再現歷史場景,變抽象為具體,變動態為靜態,化枯燥為生動,從而化難為易。例如,在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的“”的原因時,學生難以抓住要點。于是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一系列圖片,如“爬樹摘棉花”和“大南瓜”等,學生看了圖片后,很快就能把握其根本原因是忽視了客觀經濟發展規律。又如,講到《大一統的漢朝》中,漢武帝實行大一統的措施,在教材里只有漢武帝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漢武帝大一統的另外其他的措施散落在其他內容中,于是我就把另外的措施一起提前講:經濟上,漢武帝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解除西漢北方的威脅……方便學生能形成一個橫向的知識體系。接著,為了突破漢武帝大一統措施這一難點,我自制表格,將漢武帝大一統措施與秦始皇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通過多媒體進行對比,方便學生形成一個縱向的知識體系。這樣,一方面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突破了難點;另一方面也教會了學生一種學習方法。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呢?
二、點燃情感火花,完成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目標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單靠教師用語言描述,師生都是“置身事外”,缺乏情境渲染,很難使學生產生共鳴,很難完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但是利用多媒體教學,再現歷史場景,增強真實感,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并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由于視頻錄像、革命歌曲、歷史圖片等生動畫面,激發了學生對真善美的愛、對假惡丑的恨,使學生思想情感受到極大的熏陶,從而完成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例如,在講《重慶談判》時,通過視頻向學生展示出“假和平,真備戰”和“爭和平,戳陰謀”冒生命危險飛往重慶與談判,二者形成鮮明對比,激發學生對的敬仰之情。又如,在講《九一八事變》時,先讓學生欣賞《松花江上》激昂而悲哀的音樂,再展示日軍在東北的暴行圖片,達到一種情感震撼的效果。歷史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現代中學歷史教師,我們應該從初中歷史教學的實際出發,不斷總結和完善,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發揮多媒體在歷史教學中的最佳效益。
作者:許芝 單位:安徽省和縣聯合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