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醫學院校動物實驗課程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針對已有部分實驗動物操作基礎的學生如何開展醫學院校《實驗動物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在教學實踐中首先對學生已有的理論知識結構及動手能力進行分析,并結合畢業后從事職業的特殊性精簡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創新性地采用每種動物進行基本技能操作與應用相結合開展實驗教學,不僅注重學生基本動手技能的培養,更注重加強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引入《實驗動物學》的新技術、新方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動物實驗;教學改革
動物實驗在醫學科學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代醫學上的很多重要發現都是通過動物實驗進行研究和驗證。醫學院校開設《實驗動物學》課程的重點在于如何讓學生正確有效地運用實驗動物進行醫學科學研究,這對于提高醫學院校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十分重要。貴州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在2017年為醫學實驗技術專業的本科生開設《實驗動物學》的實驗課,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與實踐,著重對具備基本實驗動物操作基礎的學生開展本科《實驗動物學》實驗教學。現介紹如下,供同行參考。
1學情分析
本門課程授課對象為醫學實驗技術大三的學生,由于在大二時開設了機能實驗課,學生在機能實驗課上做過一些相關的動物實驗,操作對象以小鼠為主,有一定的實驗動物操作經驗,因此對于小鼠的基本技能操作較為熟悉,實驗課動手熱情不高。
2教學改革內容
2.1創新改革實驗內容,緊扣基礎,適當擴展實驗課程的深度和廣度針對學生上過機能實驗動物內容的情況,精簡實驗課內容,減少小鼠的基本實驗操作內容,加入豚鼠、家兔、斑馬魚等不常操作的實驗動物,增加學生的新鮮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扣基礎,并適當擴展實驗課程的深度和廣度,創新性地改革實驗內容[1]。不同種類的動物盡量安排不一樣的內容,并穿插實驗動物模型的一些相關制備方法,將基礎操作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例如:先安排學生復習小鼠的抓取固定等基本操作,接下來的教學內容為采用鏈脲佐菌素注射制備糖尿病小鼠模型,觀察糖尿病動物模型的一些典型特征(如多尿、消瘦等),稱量小鼠體重,測定小鼠的血糖值,引入糖尿病動物模型制備成功的標準,并對其進行解剖和病理取材,既讓學生復習了動物的基本實驗操作,學習了動物疾病模型的制備,觀察動物疾病模型各項指標及模型的成功標準,對如何安排和實施動物實驗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同時減少了實驗動物的用量,提高了教學效果,達到了教學目的,還可以向學生強調3R(減少、替代、優化)原則,盡量減少實驗動物的數量。通過創新改革《實驗動物學》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一些關于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的基本知識、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在以后的工作實踐中綜合運用這些知識與技能,開展動物實驗,進行科學研究。具體教學內容見表1。
2.2把握學科前沿,引入實驗動物學新技術,吸引學生興趣,拓寬眼界根據本實驗動物中心現有的動物實驗設施、儀器和設備等,因地制宜,適當擴展教學內容。加入近年來實驗動物的新內容,安排學生參觀屏障系統和IVC實驗室,使學生對屏障系統和IVC實驗室設施布局、操作流程,以及屏障系統內飼料、墊料、籠具的清洗和消毒,獨立通氣籠盒的結構、維護和使用方法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根據本實驗動物中心的斑馬魚養殖系統,特意加入了斑馬魚的相關實驗,如讓學生辨別斑馬魚的雌雄,斑馬魚交配,觀察斑馬魚的動態發育過程,既了解了斑馬魚的發育過程,又引入發育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此外還購進了小動物活體成像儀、熒光染料,增加了小動物活體成像的原理及演示實驗。對于一些不具備條件開展的實驗(如轉基因技術等),就采用PPT講解結合電教片放映的方式開展。隨著新內容的加入,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欲,如:學生在設計腫瘤藥物實驗的時候,就會優先選擇采用小動物活體成像的方法。
2.3鼓勵學生開展自主設計創新實驗,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學生初步了解動物實驗飼養相關知識及如何使用動物實驗設施后,根據動物種類講述動物實驗的基本操作,并合理安排各種動物實驗的必備技能,如:各種動物不同的給藥方式、血液的采集、麻醉、藥物劑量換算等。將學生分為不同的組別,在專門的老師指導下查閱文獻,結合實驗動物學課程所學的知識,以團隊的形式自主設計創新實驗,并將實驗方案以PPT的形式進行匯報,教師點評,師生一起討論,讓學生自主思考,如何去設計動物實驗,以及強調設計動物實驗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讓學生學以致用,并選取一些可行性好的設計方案以開放性實驗課程提供給感興趣的同學操作。綜合應用各種動物實操技能,讓學生充分調動所學所做,將所有知識進行融合,科學正確地制定動物實驗方案,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動物實驗的認識、運用和實踐[3~5]。
3教學效果
3.1教學初期由于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及知識儲備不了解,該實驗課以基礎實驗操作為主,由于學生在機能實驗上已進行過部分基本操作,動手熱情不高,對本實驗課積極性有所欠缺。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根據學生的意見改進教學內容,加入了參觀屏障系統、糖尿病動物模型、大鼠創傷模型的制備、小動物活體成像以及斑馬魚的教學內容,大大豐富了教學的內容,擴展了學生的知識,學生們都比較認同,上課積極性明顯提高。教學評分由2017年的78分上升到2018年的90分。
3.2《實驗動物學》是1門多學科、多內容交叉融匯的綜合性學科,涉及的內容范圍極廣[6]。特別是對一些已有部分操作基礎的學生進行教學要有創新性,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課程內容的設置應該在充分考慮授課學生學習能力的層次、知識結構和動手能力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實驗課程的深度和廣度,引入一些藥理學的基本操作,制備人類疾病動物模型,以及一些實驗動物的新技術、新方法等,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自主設計動物實驗,全方位地讓學生在實踐和學習中加深對實驗動物應用的認識,形成“基礎+應用+前沿”的培養模式,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7~10]。
參考文獻:
[1]王芳,張文慧.實驗動物學教學內容及方法的探索與改進[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11,21(3):72-74.
[2]崔淑芳,江鵬亮,余琛琳,等.實驗動物學實驗課教學的改革[J].醫學研究雜志,2009,38(8):122-123.
[3]袁進,吳清洪,顧為望.醫學院校實驗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9,11(2):215-217.
[4]張愛華,曾文滔.醫學院校實驗動物學教學改革實踐與探討[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17,27(3):93-95.
[5]余琛琳,崔淑芳,湯球,等.《實驗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中開展設計性實驗的實踐與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4):732-735.
[6]劉建衛,章明星,潘建明,等.中醫院校本科生階段開設“實驗動物學”選修課的探索[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18,28(11):123-125.
[7]周智君,俞遠京,蘇志杰.實驗動物學教學改革:課程學習與從業證書培訓相結合[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16,26(7):90-92.
[8]肖春蘭,盛雅潔,王禹斌,等.醫學院校實驗動物學課程改革的幾點建議[J].實驗動物與比較醫學,2019,39(6):496-498.
[9]師長宏,張海,張彩勤,等.基于從業人員培訓的實驗動物教學改革[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16,26(4):83-85.
[10]劉愛麗,劉迢迢.《實驗動物學基本實驗技術》選修課的設計與探討[J].高教學刊,2019(11):126-127.
作者:羅紅 智妍 鄒習俊 張碩 蘭露莎 楊紅宇 單位:貴州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