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創新教育探索與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高校十分重視創新教育。TRIZ理論強調通過創新解決問題,在高校創新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該文基于TRIZ理論對高校創新教育進行了研究,為改善高校創新教育質量提出了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創新教育;TRIZ理論;高校
1TRIZ理論在高校創新教育中的應用價值
TRIZ理論是由蘇聯發明家G.S.阿爾特舒勒于20世紀40年代創立的,它指的是解決發明問題的理論。G.S.阿爾特舒勒認為,在發明中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客觀的科學原則和規律,這些原則和規律在各種發明中反復使用,只是在應用的技術領域有所不同[1]。經過50多年來對數以百萬計的專利文獻的收集、研究、整理、歸納和提煉,建立了一整套系統化、實用化的解決發明相關問題的理論和方法體系。TRIZ理論是一種強有力的技術創新理論、方法和工具,它突破思維定式,能夠培養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結合TRIZ理論開展創新教育十分必要,TRIZ理論在高校創新教育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第一,TRIZ理論在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學生在詳細了解TRIZ理論后,通過相關課程的學習可以初步掌握TRIZ理論與方法。學生在專業學習與實踐中,會嘗試運用TRIZ理論去解決問題,嘗試從新的角度或者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提出問題,去探究不同的解決方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對培養學生的創新力與創造力具有積極的影響。有學者對某所高校學生學習TRIZ理論課程前后的思維方式以及問題分析能力進行了調查,發現學生基本上克服了慣性思維的影響,解決問題能力進一步提高[2]。第二,TRIZ理論可以提升高校創新教育的效率。有學者將各個專業的學生組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小組內成員思維方式、專業存在較大的差異[3]。讓各個小組就某項技術難題進行合作探究。在研究中發現,雖然小組內成員思維方式不同,但是經過長時間的討論與協調后,都可以制定一套解決方案,且部分方案中的思路與方法具有一定的新意與亮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進一步被打開,也逐步感受到創新方法對創新活動的重要性,也更愿意、更積極地參與到創新活動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創新教育活動的效率。
2.1TRIZ理論下高校創新教育的優化思路
高校教育教學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工程,涉及學生、教師、教育管理人員、合作企業等各個要素,教育教學工作也離不開教材、實驗室等基礎設施的支持。在優化創新教育體系時,不妨對高校教育系統內要素進行分析,分析不同要素之間的矛盾,針對性地研究解決矛盾的方案,最終實現高校創新教育質量的提高。在分析系統內部矛盾時,可以建立相應的矛盾矩陣,梳理各個矛盾之間的關系,建立貼近現實情況的矩陣,找尋教育問題發展變化規律,根據TRIZ理論從各個解決方案中尋找到最佳路徑。高校應該首先對當前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問題現狀以及發展方向有較為清晰的認知。在此基礎上,對教育系統內部各個要素進行分析,分析要素對系統的影響,整合系統內要素,明確教育發展的矛盾,尋求“最優解”。當前,高校創新教育主要存在創新教育渠道的多與少、創新教育隊伍的優與劣、創新教育能否延續等物理矛盾。結合TRIZ理論,基于不同創新原理提出了創新教育優化思路,例如:(1)結合提取原理,高校可以從現有的教師隊伍中篩選優秀、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建立專業化的創新教育團隊;(2)結合機械振動原理,高校可以積極地舉辦創新大賽,以賽促教,在學校內營造創新的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3)結合中介理論,發揮企業的資源優勢,積極尋求與企業的合作,通過引進企業項目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2.2TRIZ理論下高校創新教育的優化措施
2.2.1建設能力過硬的師生團隊
創新教育師資隊伍直接影響創新教育水平,針對創新教育隊伍優與劣這一矛盾,基于現有創新師資隊伍科研能力不高、實踐檢驗不足的問題,高校應該加強創新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一是明確創新教育教師的準入與選用標準,在選拔創新教育教師時,不僅應該注重教師學歷、專業、職稱等傳統標準,更要注重教師創新能力的考核與評估,從創新理論掌握程度、教學方法創新等方面進行考核,確保所選擇的創新教育教師具有基礎的理論與創新水平。二是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對于新入職不久的創新課程教師,高校應該安排具有教學經驗的老教師進行指導與培訓,幫助教師進一步認清學校創新教育形勢,強化教師責任意識,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幫助新教師盡快熟悉教學環境。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學校還應該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培訓,邀請專家開展TRIZ理論的講座或者專業培訓課程,幫助教師學習與掌握TRIZ基本概念與方法論,以TRIZ理論為指導更為高效地開展創新教育,改善教學效果。三是拓展教師來源渠道。高校在建設專業化專職創新教育師資隊伍的同時,還可以建設一支實踐能力強的兼職教師隊伍。高校可以積極邀請具有創新創業經驗的校友前來學校為教師與學生分享其經歷,邀請其擔任兼職教師。高校還可以邀請成功的企業家擔任創新教育客座教授,結合企業實務開展創新教育,可以使創新教育更為貼近學生的生活。四是培育優秀的學生團隊。對于創新意識較強、專業素養較高的學生,可以選擇這些骨干學生建立重點培養班,配備兩名優秀創新課程教師,通過校內外創新大賽、引進的企業項目等重點培養優秀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全面發展,培育出更多優秀的創新骨干。而這些骨干學生又可以充當教師,去影響其他學生[4]。
2.2.2完善創新教育教學體系
創新型人才往往需要具有跨學科的知識結構、較強的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格品質,而僅僅依靠專業教育是難以實現培養創新型人才目標的。因此,高校在加強專業教育建設的同時,也應該關注通識教育,努力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協調發展,并將創新教育融入其中。在通識教育方面,高校可以面向全體學生開設跨學科的通識課程,通過合理減少專業課程的課時,增加選修類通識課程,開闊學生的眼界。在設置通識課課程時,高校可以向學生開設TRIZ理論課程,讓學生通過專業課程學習TRIZ理論的概念、方法論、矛盾原理等,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打破慣性思維定式。對于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學生,高校可以將TRIZ理論教學融入學生的專業教學中,借助通識課程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創新創業所需要的技能。在專業教學方面,高校應該加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高校應該建立校企聯合模式。開展專業實踐教育,高校應該尋求與企業的合作。具體而言,校企雙方可以借助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共同構建學生創業實踐基地,為專業實踐教學提供良好的硬件條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借助研究所、科技開發公司等渠道籌集資金,建立創新基金會等組織機構,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場所。在創新教育方面,高校應該積極邀請企業家、具有豐富創新經驗的行業人士前來學校舉辦講座,通過實際案例引導學生自主創新,為學生與行業人士搭建溝通的橋梁。除此之外,整合校內資源,建立大學生創意園等基礎設施,為學生開展創新活動提供實戰場所,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創新能力,積累經驗。
2.2.3開展多樣第二課堂活動
針對創新教育能否延續物理矛盾,高校可以通過不同的平臺與渠道將創新教育進一步延伸到課堂外,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第一,在校企合作基礎上,高校可以聯合企業舉辦科技創新沙龍等活動,鼓勵學生社團舉辦創新活動,引導不同類型活動之間良性互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第二,鼓勵師生參與各級創新大賽,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2.4加強創新教育保障體系建設
高校應該建立獨立的創新組織指導部門,由高校領導及教務、學生管理等人員組成,主要負責大學生創新活動的組織管理,為具有創新需求的學生提供創新活動固定場所。同時,創新指導部門還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出臺鼓勵政策,如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為創新團隊提供創業資助并減免水電、通信等費用,加大扶持力度。
3結語
TRIZ理論作為新興理論對高校創新教育具有重要的影響力,高校在開展創新教育過程中應該結合TRIZ理論,協調好專業教育、通識教育以及創新教育之間的關系,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甘容通.TRIZ理論在高校創新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黑河學院學報,2017,8(1):18-19.
[2]呂涵.TRIZ理論應用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黑河學院學報,2018,9(11):16-17.
[3]耿麗微,趙春輝,張子謙.基于TRIZ理論的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7,19(6):114-118.
[4]于澍.基于現代TRIZ理論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方法應用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158-159.
作者:馬娜 單位:青島科技大學高密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