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采礦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重要性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煤炭工業的發展必須堅持在科學的指導下開采煤炭資源,而科學開采離不開礦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的科學技術出現了迅猛的發展,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以及市場經濟條件下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對高校的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球化、信息化的時展趨勢已將創新人才的培養納入了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標。采礦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如何提高采礦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高質量的創新型人才,以適應現代采礦技術發展的要求,是我們值得探討的重要問題。
1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筆者認為,目前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傳授的是靜態的知識,使學生產生了固定的思維。現有的教學大綱以及教學計劃,基本上是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專業教材為重點,以理論知識傳授為目標,其它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實踐教學(實驗和實習)環節,學時往往很少,而且只是作為課堂教學的驗證手段,并非作為培養學生能力的手段。每門課程的內容過分強調系統性、完整性,理論與實踐難以溝通,甚至脫節。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其理論教學的基礎較好,但實踐性教學因設備、實習場地的不足而無法取得較好的效果,這樣培養出的人才,其實多數只是“應試型”或“知識儲存型”,很難培養出創新型人才,與企業需要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對于采礦專業的學生來說,因為學科本身的實踐性很強,僅有書本知識是難以勝任實際工作的,因此,在專業課的教學中,應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靈活地解決問題。
2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采礦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德、智、體、美方面全面發展,并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采礦專業知識。學生在學習高等數學、工程制圖、大學物理、材料力學、理論力學等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學習巖石力學、煤礦開采學、礦山機械、礦井開采設計、井巷工程、礦井通風與安全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同時,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配備了實踐教學的環節。學生通過地質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的過程,才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對礦山這個陌生環境的了解。學生通過地質實習,才能了解煤炭的形成過程、井田的地質構造及煤層的賦存狀況;通過認識實習使自己在學習專業課前對礦山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通過生產實習以使自己在學習專業課基礎上熟悉礦山的開拓系統、巷道布置、礦井生產工藝及設備配置、采區劃分、巷道支護及煤礦礦壓顯現規律等情況;通過畢業實習鞏固對礦山專業知識的熟悉程度,為畢業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實踐教學是培養合格采礦技術人員不可欠缺的重要一環。
3實踐教學目前存在的困難
采礦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在煤礦現場發揮重要作用。多年來,西安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設置采礦專業的高等院校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煤礦科技人才。以西安科技大學為例,即便在最為困難的發展時期,始終堅持實踐教學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支撐作用。如今,煤礦效益改善了,企業對采礦技術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學校在學生的生源和分配方面也有了保障,但學生培養的實踐教學環節卻遇到了一定的困難。
3.1學生人數的大量增加
以西安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為例,2005年以前,該專業招收兩個班級近60名學生,最困難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曾出現過招收一個班級27人的現象。2005級采礦專業招生在兩個本科班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單考單招班,2011年僅采礦本科班就達到了7個班級230人的招生規模。學生人數的快速增加,在課堂教學方面尚可得到保證,但在實踐環節上卻困難重重。而且認識實習(包括地質實習)和生產實習均在每個上半學年結束后的6月底開展,兩個年級近14個班級的實踐教學已無法在1~2個煤礦企業完成,必須有4~6個煤礦才能完成。而同時找到適合學生實習的4~6個實習地點的確存在困難。
3.2企業的接納態度
煤礦企業作為自負盈虧的生產實體,安全生產始終擺在首要位置。目前,企業不但要承擔本科類采礦專業學生的實習任務,還要面對技校及高職類院校的實習安排。同時,實習周期普遍在3~4周的時間。大量學生較長時間的現場實習,必將對煤礦的生產安排產生影響,企業普遍不愿意接受實習安排。而且學生下井沒有同企業簽定任何協議,曾出現過技校學生在礦山實習發生事故的情況,企業怕承擔責任。另外,已建及在建的新礦井住宿條件有限,通常只能安排10人左右的實習,難以保證30人左右的一個班級的住宿安排。
3.3實習資金的有限
采礦專業的學生絕大部分生源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情況普遍較一般。西安科技大學采礦專業認識與生產實習的經費,人均單次實習費在150元左右。教師在安排實習時,基本是靠同學及學生關系聯系實習地點,且考慮因素較多。遠的地方會顧忌到消費太高,近的地方如陜北黃陵、寧夏靈武礦有較好的地面實踐基地及井下實習條件,但相關的培訓費用太高。一般培訓一個工人的費用在1000~2000元左右,而一個學生的費用達不到50元,造成帶隊教師憑個人關系聯系一次實習后,就不好再找礦方洽談來年的實習事宜。
4解決思路
4.1實踐教學改革思路探討
4.1.1改進教學計劃,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學時專業課的教學,應當注重實踐教學環節,適當增加實踐教學學時。實踐教學的內容豐富多彩,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東西,不是枯燥的教材知識,而是豐富的實體,它將理論學習、科學實驗以及生產實踐和科研訓練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檢驗、應用與更新。在校內,應加強采礦專業實驗室建設,利用各種實驗手段來滿足專業教學的需要,同時,保證實驗室對學生的有效開放,使學生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有一個“觀察、認識、分析、綜合”的實踐過程。在校外,應切實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
4.1.2改進教學制度,增加創新型實驗學分在教學過程中,除過一些為強化某個知識點而開設的驗證性實驗外,應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型設計性實驗,增加創新型實驗學分。實驗過程中,指導老師只給出實驗題目和目的,實驗過程的設計、實驗方法包括實驗儀器均由學生自己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來完成。設計性實驗能夠加深學生對科學原理、本質規律的理解和認識,能夠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勇于探索、刻苦鉆研的創新能力,同時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可進一步加深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從而達到活學活用的效果。設計性實驗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情感、意志和性格,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為保證創新型實驗教學的順利實施,應增加專業課的實驗學時,同時加大對重點專業的實驗經費投入,加強實驗室建設,保證實驗室種類齊全,儀器、儀表以及有關設備規格完整。
4.1.3改進教學方法及考試方法教學方法的問題是制約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實現教學目標、落實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育素質的主要因素。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非常重視傳授書本知識,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重點,進行“滿堂灌”,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以應試為目的進行學習,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甚至老師講錯了,學生也很難發現,其結果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難調動起來,獨立思考和刻苦鉆研的精神很難發揮出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難培養起來,與現代社會要求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很難一致。考試方式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傳統的考試總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定義及公式,往往是告訴已知條件,套公式求結果,這樣的考試形式,其導向依然造成了“死讀書、讀死書”的結果,學生自主思維的能力不能充分發揮。定義、概念及公式不必要去死記,如果需用,可以去查閱;其實,實際工作中沒有那么多已知條件,為了得到某種結果,必須自己去尋找已知條件。
4.2生產實習的改革
4.2.1考慮認識與生產實習分開安排目前,畢業實習由于實習人數分散,通常是三、五個學生為一組去礦山實習,安排難度不大。對于以班級為實習主體的認識與生產實習,如果在同一時期安排多個班級,帶隊教師的安排與實習單位聯系均存在困難。可考慮將教學計劃作適當修改,將認識實習與生產實習錯開布置。如將生產實習安排在6月底,而將認識實習安排下半學年開學前一個月或安排在寒假放假前一個月內完成。
4.2.2實習周期的縮減可在學校建立小型化的模擬礦山環境,以實習周期三周為基準,學生前10天在學校學習,主要是學習及加深礦山開采的基礎知識,觀看虛擬開采現實系統,并在模擬的小型化礦山環境中操作及了解礦山生產及開采工藝等,這樣可將礦山實習時間壓縮至10天左右。
4.2.3建立穩定的煤礦實習基地設置采礦專業的高等院校,由于每年的實習由院系或帶隊教師聯系,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和企業生產任務的繁重,頻繁的實習安排難以妥善布置。中國礦業大學在這方面走在了前列,已建立兩個穩定的實習基地。在建立穩定實習基地的問題上,學校與企業的地位是對等的,可通過相互支持與合作的方式開展。學校可在煤礦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上給予科研上的支持,企業可在學校的實習安排上提供支持,并在經費上予以減免。
5結語
隨著礦山開采廣度和深度的增加,開采所面臨的困難將不斷增加并更加嚴峻,不僅需要學生具有專業理論知識,更加需要能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出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才能適用于當今現代采礦技術發展的要求,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是離不開采礦工程實踐教學的。作為解決采礦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問題的可行方法,合理安排認識與生產實習、縮短實習周期、建立穩定的實踐基地是必須的。該問題的解決,將為礦山培養合格的采礦工程技術人員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易永忠 曹建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