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成本會計中智力資本的沖擊及優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企業是物質資本和智力資本相融合的一種組織形式。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資本成本會計所關注的物質資本成本日益暴露出其局限性和滯后性,而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日漸顯現。因此,全面計量智力資本成本將成為一種歷史邏輯的回歸。針對這一情況我認為有必要圍繞智力資本對資本成本會計造成的沖擊這方面內容進行分析,并闡述相關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知識經濟;資本成本會計;智力資本;沖擊與優化
一、知識經濟背景下,資本成本會計存在的問題
(一)未來企業競爭能力同資本成本間的關系未體現充分
智力資本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所反映出的是投資人對投資成本的預期回報。如果投資人對于企業產業結構在未來的發展沒有給予太多希望,認為其缺乏市場競爭力,便會針對當前的情況提出更高的項目風險投資補償率,這便意味著企業智力融資成本也會隨之增加,甚至對于某些企業而言會面臨融資困難的問題。對于現行的資本成本會計而言,過去時態的競爭一直是他們關注的重點,無論是債券還是股票,其風險補償都是以過去的競爭為依據,且不會隨意波動,但是其發生的地方始終是在特定的產業結構體系中,因而難以將企業競爭能力和資本成本間未來的關系體現出來。
(二)智力資本未得到重視
在信息經濟、知識經濟的今天,智力資本不僅成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最為稀缺的資源,也是企業價值增值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稀缺性資源。但智力資本的特殊性,即相對物質資本而言其表現的經濟代價更為隱形,使得其難以計入現行財務報告體系。這也導致了在實際操作中顯示出重“物質資本”、輕“智力資本”的現狀。例如:某些企業在收益的計量中默認了智力資本的貢獻,但在成本、費用的計量中確沒有反映出其使用代價,最終則不僅違背了收入費用配比原則,也難以反映出企業的真實盈利能力。
(三)主體權益難以得到完整體現
我們認為創新作為制度變遷原動力,其應當對權益主體結構進行界定。但是在多元化權益主體未能得到明確的時代背景下,所確定出來的實質控制權以及剩余索取權缺乏合理性、規范性,這主要表現在制度安排的無序性和混亂性。并且在具體的管理中,始終存在著“一人專制”的問題,即企業高管或董事長直接對剩余索取權進行安排,這其中涉及到的重要的市場調節卻被忽視了,由此可見,主體的權益難以真正得到體現。
二、優化改進策略
(一)融資結構合理進行調整
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企業關注的重心應當從“持續競爭”逐漸過渡到融資結構調整。熟知資源基礎觀的人應該都知道,企業因自身所具備的一些奇異資源而獲得了更多的持續競爭優勢,顯然這些奇異的資源優勢集中體現在智力資本中,因而針對未來企業不同階段的競爭需求,我們需要不斷對融資結構進行調整,如:當處在產業概念領先和競爭遠見階段時,人力資本的比重應持續增大,相應的物質資本的比重應不斷降低,這是因為當新的一個產業機構沒有建立完全時,其稅盾效應在債務資本中的表現還非常的有限。因而為了盡可能地縮短競爭發展的路徑,明確發展方向是非常重要的,隨后還需要增強同顧客互動溝通的方式,并不斷對互動方式進行創新,以吸引更多的群體。
(二)智力成本全面展開計量
我們應當根據創新要素的具體情況,對相關的運行機制進行調整和安排,主要是需要在現行的資本成本會計中滲透智力資本有關的內容,我們認為當前企業全面的資本成本應當是由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成本共同構成的。即全面資本成本包括物質資本成本和智力資本成本,而物質資本成本分為債務資本成本(長期借款及公司債券利息等)和權益資本成本(股利、內源融資成本等),智力資本成本也分為債務資本成本(包括固定性人力資本成本:工資、五險一金等;固定性消費資本成本:年返利額等)和權益資本成本(包括固定性人力資本成本:股票期權收益等;結構資本成本:近似于內源融資的用資成本;非固定性人力資本成本:消費者股權收益等)。
(三)實現主體權益的多元化共享
想要在企業財務治理中科學納入智力資本這一內容,就需要對當前主體權益索取者的實際身份進行界定。具體來講,在實踐管理中應當充分的對不同資本類型的主體權益進行考慮,考慮他們不同的貢獻度,如:在比較某次會計的凈收益后,相較于前一次收益的情況增長迅速,我們可以將這一次的收益看作是戰略方向調整后所形成的正面影響,而從某種層面上來講,當完整普通股利支付后,主體權益最大享受者應是人力資本的所有者;然而當當前的股票市價不斷增長時,若很難尋找到較為明確的一個形成原因,此時應將主體權益視作組織租金進行分析,其應當是屬于企業法人的。由此,多元共存形式存在的主體權益其實是對智力資本、物質資本的反映,也是各種內部因素共同表現的結果,因而針對資本類型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反映結果。
三、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與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逐漸認識到智力資本存在的重要性,并從資本成本會計的視角對智力資本進行分析,研究其所帶來的資本沖擊,并闡述了一些優化策略。
參考文獻:
[1]戴理達.“智力資本”對資本成本會計的沖擊及其改進[J].企業經濟,2011,06:166-169.
[2]蘇明.智力資本的資本成本效應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6.
[3]高娟&湯湘希.智力資本作用機制:直接效應•間接效應•調節效應[J].華東經濟管理,2014,06:106-111.
作者:滕麗麗 單位:桂林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