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環境下的經營成本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對環境的依賴不斷增加,企業活動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推動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企業要對環境負責,因此在企業經營成本中就需要考慮到企業環境成本。企業環境下的經營成本管理在企業發展中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當前的企業生產經營的過程中環境成本管理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如何有效加強企業環境下的經營成本管理是每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企業環境;經營成本管理;具體措施
當前社會的發展追求綠色、環保、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企業的發展也要順應這一趨勢。企業發展對環境的需求與依賴與日俱增,企業為了實現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考慮如何控制管理企業環境成本[1]。目前的企業經營成本管理中存在著不足,需要引起企業的重視。只有在企業發展中加強對企業環境下的經營成本管理,才能夠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共同發展。
一、企業環境下的經營成本管理的含義
企業環境下的經營成本管理是指企業在傳統意義上的成本管理之外,還要考慮到企業在生產實踐活動中對環境的影響,對環境成本加以管理與控制,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企業環境下的經營成本管理與企業的發展密不可分,只有嚴格控制企業成本的產生才能與國家對企業發展的環境要求相適應[2]。企業成本管理除了要準確核算企業在改善與維護環境方面的資金投入,還要對環境成本進行控制,并進行績效評價。它的具體管理內容包括環境成本經營策略、企業環境管理體系、環境數據收集與整理、對國家相關政策規定的解讀以及對環境成本的披露。
二、企業環境下進行經營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環境成本管理對企業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與作用,因此必須對環境成本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企業的數量與規模都在與日俱增,企業對環境的依賴增強,但同時企業對環境造成的壓力也十分嚴重。一些企業沒有看到控制環境成本的重要意義,在生產中對環境成本不加控制,導致成本的增加、資源的浪費。當幾個企業同時進行的生產活動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與破壞時,企業之間由于沒有建立環境保護責任機制,很容易導致損失由一方承擔,使承擔損失的企業出現巨大的經濟損失。對環境成本不加控制就很容易導致整個企業的經營成本居高不下,使企業的經濟利益與環境利益都受到打擊[3]。環境成本管理是企業對環境方面維護方面的成本投入,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加強環境成本管理應是當前企業管理工作中的重點。
三、當前企業環境下經營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1.缺乏環境成本管理意識
傳統的企業經營成本管理其重點在于對經濟活動投入的管理,并沒有將有關環境的經濟問題納入成本經營的范圍。在成本核算時忽略企業對環境的改善與維護的成本,忽視了經濟利益戶環境利益的連帶關系。總的來說就是企業在生產發展的活動中,缺乏環境成本的管理意識,導致會計核算中環境成本的缺失。
2.環境成本核算缺少標準
在經濟活動方面的經營成本核算時都有統一的計算要求與計算標準,有準確的數值作為計算依據。但是對環境成本的計算很難獲得實際的數值作為參照,生態環境與資源的破壞很難通過數值來計量,因此在成本核算上也缺乏統一的標準。另外成本的最終分配也沒有相應的規定與標準,即使環境成本最終核算完成,但是由哪個部門來擔負成本卻難以確定,部門間缺乏明確的責任制度,很容易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
3.環境成本披露制度缺失
雖然國家環保總局與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環境成本披露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但是規定內容不細致,界限不清,并沒有對信息披露的具體內容作出規定,很容易出現瞞報、漏報的行為。另外,對非上市公司的環境成本披露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整個環境成本披露制度存在著嚴重問題。
4.環境成本信息反映不全面
當前環境成本信息的披露主要有五種模式:內部工作會議、會計報表附注、單獨報告、年度報告、董事長報告。但各個企業的環境成本披露方式不同,信息上存在著差異缺乏可比性[4]。同時,披露的環境成本信息反應的是已經完成的環境成本投入,而對不確定的成本信息卻沒有相關的預計,由于信息的不全面,導致企業未來的活動與決策缺乏科學依據。
5.企業環境成本管理模式落后
現階段,大部分企業對環境的管理模式都是事后治理,在環境問題產生后對環境進行治理與改善,治理環境所產生的費用即為環境成本投入。但這種模式并不能對環境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真正能夠對環境成本進行有效控制的是事前的規劃與投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資源需求與原料選擇以及生產過程的規范性都是容易對環境造成破壞的環節,只有對這些環節加以控制才能夠真正實現對環境成本的有效控制,事后治理的這種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四、加強企業環境下的經營成本的措施
環境成本對社會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做好環境成本管理是企業發展中應當考慮的問題,環境成本應當納入企業發展建設的總投入成本之中,成為整體成本控制的一部分。
1.規范環境成本的核算方法
借鑒國內外優秀的企業環境成本管理模式,在實際中找到合理的環境成本計量方法,為環境成本的核算提供依據。將會計核算的知識與環境、經濟等眾多學科的知識相結合,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建立完善環境會計體系,使環境成本的核算的準確性與有效性提高。企業會計也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增強自身的業務水平,重視環境成本的核算與管理,努力為企業創收。
2.建立健全環境成本披露制度
建立健全環境成本披露制度,規范披露的方式與內容,有利于政府規范企業行為,優化企業準入的環境標準。另外,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有利于提高環境成本的地位,是企業在發展中重視對環境成本的控制,為環境效益的提高提供制度保證。尤其是對上市公司的環境成本管理,相關的政策一定要細化,不斷完善環境成本披露制度,使企業規范自身的生產活動,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贏得更多的優勢。
3.事前規劃與事后治理相協調
事后治理的環境成本管理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著改善環境的作用,但很難有效地對環境成本進行控制。事前規劃是在生產活動展開前對整個活動進行研究,從原材料的選取、生產工藝的選擇、生產資源的選擇等方面入手,選擇最為環保且節約成本的生產方案,從源頭上對環境成本進行控制,避免原材料與資源的浪費,對污染物進行過濾與凈化后再排放,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環境效益。
4.堅持綠色工藝綠色生產
對環境管理成本進行有效控制的手段之一就是堅持綠色工藝與綠色生產,選擇既符合產品生產要求,又環保節能的材料進行生產活動,通過技術手段改進生產工藝,在生產過程中避免出現材料浪費、重復投入使用等現象。將綠色環保的觀念應用到整個生產活動中來,提高企業能源資源的利用率,有效的節約經濟成本與環境成本[5]。
5.完善環境責任保險制度
為了避免環境問題產生后為人負責的現象,必須完善環境責任保險制度。這是對企業生產經營中的環境風險管理,是企業抵御環境風險的能力得到提高。企業在生產活動中造成的環境問題將由多個企業、單位共同負責,實現環境責任的社會化,從而減少了企業環境下的經營成本損耗。這一制度的完善還能夠減少企業環境糾紛,為糾紛的解決提供科學有效的途徑。
五、結語
為了實現企業的發展,推動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地位的提高,企業必須對生產成本進行管理與把控。環境成本在企業的經驗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管理對企業的生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針對現階段的問題,企業可以通過理論的學習、制度的完善、生產的改進、管理模式的改變等眾多的途徑降低環境成本,使企業的經濟利益與環境利益得到共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賽娜,湯金偉.基于低碳經濟的企業環境成本管理研究[J].經濟論壇,2014,(5):124-127.
[2]鄭樂敏.企業環境經營成本管理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24):158-159.
[3]孟春艷.企業環境成本管理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3,(13):118.
[4]彭勝志,王福勝.企業環境成本管理體系完善思考[J].財會通訊,2011,(17):129-130.
[5]雷紅麗.談企業環境經營成本管理[J].冶金財會,2010,(3):24-25.
作者:戴爾君 單位:上海中技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