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語境下的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科技不斷發展,信息技術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媒體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如各級廣播電視臺、平面類媒體等都在積極將傳播主要戰線向新媒體短視頻終端轉移。主持人的播音風格、方式以及語言水平在客觀上直接決定了節目播出的效果與關注度。鑒于此,本文針對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性進行一定的探究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語境;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性
一、引言
新媒體大背景下,在主持任何一檔節目時,播音主持自身的語言表述能力和語言水平都極為重要。只有在節目播出過程中巧妙運用藝術性的語言,才能讓媒體語境變得更加和諧、融洽、適當[1]。因此,新媒體語境下的播音主持風格應當簡潔明了,而且要對語言風格和藝術性進行處理和加工,讓其更加符合受眾口味、更為大眾化、更具感染力,最終提升節目播出效果,擴大節目影響力和受眾度,全面促進我國新媒體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二、解讀新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性
毫無疑問,新媒體行業在近年來取得了長足且迅速的發展。在這一背景之下,各類信息系統的覆蓋面更加廣闊,信息內容也變得更為豐富[2]。針對一名播音主持而言,想要在節目播出過程中確保節目的質量和效果,就應當重視主持語言的藝術性,將自身語言能力和語言水平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在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在節目播出過程中所采用的新聞語言應當科學、合理,并且能確保整個新聞事件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在語言表述和運用時要嚴格遵守新聞語言規律,進行規范化的表述,確保受眾的接受程度。
三、分析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的三大特點
現如今,信息化技術迅猛發展,新媒體時代終于到來。這一環境也讓播音主持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沖擊,同時也獲得了全新的發展機遇與未來。新媒體時代,我國播音主持已然呈現出三大特點,分別是時代性特點、審美性特點和開放性特點[3]。具體來講,首先,新媒體時代無疑是互聯網水平發展到一定高度的產物。于是,播音主持也必然在某種程度上被賦予了時代的烙印,播音主持的時代性也因此得以展現出來。在當前階段,互聯網提供的各類信息資源更為豐富多樣,這讓受眾們對于電視節目擁有了更強的選擇性和不同口味的需求。而往往只有具有一定時代特征的播音主持才能與時俱進,充分滿足受眾不同的節目觀看需求。其次,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受眾對于電視節目的審美性要求正在不斷提升。而針對播音主持類節目而言,審美性主要是表現在主持人的語言風格與語言表述綜合水平上。這就需要播音主持必須在日常工作中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質,充分挖掘和尋找語言之美,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播音風格和效果,讓播音主持節目在行業競爭或同類節目競爭中彰顯出核心實力。最后,開放性無疑是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征。而這一特征完全是由互聯網的特性決定的。在網絡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播音主持節目應當充分利用各類資源配置與相關技術,在播音過程中展現出包容、開放的播音風格,并且形成較為獨特且個性化十足的節目特色,最終實現在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
四、解析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中的兩大問題
(一)播音主持模仿“港臺腔”傾向較為明顯近年來,“港臺腔”已經成為一種熱度,被許多播音主持模仿。在新媒體語境下,許多播音主持出于制造節目看點、獲得更多的關注度、提升節目主持效果、形成個性化風格的目的,會下意識地模仿各類“港臺腔”。毫無疑問,這種不正確的播音模仿方式與行為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普通話的應用與推廣,而且還會帶來其他的不利影響。我國已經明確規定,作為一名播音主持,必須要應用和推廣標準的普通話。這一要求的宗旨與目的是為了提高播音主持在播音過程中展示出的語言藝術性,期望有效宣揚中國傳統文化。倘若在播音主持過程中過于青睞并一味模仿“港臺腔”,必然會帶給受眾諸多誤導,形成一種不正確的語言傳播方向和風氣。
(二)新媒體背景下網絡“素人主播”大行其道由于受眾擁有更多接收信息與資訊的渠道和途徑,這在客觀上導致了新時期的播音主持話語權不斷減低。相比之下,傳統的播音主持工作具備更強的話語性和權威性,在某種程度上具備極強的代表性。舉例說明,各類短視頻網站中的網絡“素人主播”大行其道,這些主播雖然在外形上與風格上較為“獨樹一幟”,并且擁有一定的主播風格與播音主持技巧,但相對而言還是缺乏專業的播音素養和較為扎實的播音基本功。然而當前階段,一些傳統播音主持也逐漸向“素人主播”的風格發展與轉型,時常在播音主持過程中“語出驚人”以彰顯個人風格與特色,這種轉型與效仿的創新意識雖然值得認可,但實際效果和所選擇的方式卻容易令人覺得頗有“嘩眾取寵”之意。作為新時期的優秀播音主持,還是應當恪守新聞職業操守,秉承新聞播報的基本原則,在氣質、內涵以及風格上勤學苦練,才能夠讓自身的播音功底具備大氣、穩重、出色的優勢與特點,獲取受眾的認可與稱贊。
五、有效提升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性的四大策略
(一)播音主持應通過不斷強化語言功底,增強語言藝術規范性想要增強播音主持的語言藝術性,媒體行業應當重視播音主持語言功底的提高與強化,全面落實播音主持專業技能考核的各項工作,確保能夠甄選出優秀的、實力過硬的播音主持人才。此外,還應當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提高播音主持自身的文化知識與文化素養積累,提高播音主持的閱讀規范性。使之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在節目播出過程中過度化追求“時尚性”,而是積極為觀眾傳播正確的思想與觀點,傳遞社會正能量。平心而論,當前階段,相當一部分播音主持為了節目收視率和關注度,會在播音主持過程中“展現語言藝術性的與眾不同”,采用嘩眾取寵的播音主持風格,這種錯誤的工作方法與形式必然會誤導受眾,并且可能引發諸多社會不良風氣。鑒于此,無論是傳統媒體抑或是各類新媒體,在日常進行播音主持各項工作時都必須全面規范自我言行和主持風格,全面提升語言藝術的規范性和真實性。
(二)播音主持應注重全面應用口語化語言,保障節目真實度新時期背景下,各類新媒體播音主持擁有多樣化的主持風格與節目特色,這無疑給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近年來諸多口語化表現形式的電視訪談類節目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和關注,比如當年經典對話欄目魯豫有約的“升級版”《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以及《非常靜距離》等等。從節目風格上解析不難發現,此類訪談類節目的播音主持語言水平極高,并且在主持過程中思路清晰、語句精準并且較為口語化。此外,這類節目主持人還能夠在節目制作播出過程中對語言進行藝術性的處理與調整,融入一定感情色彩以提升節目氛圍,確保節目真實度和感人效果,在客觀上拉近主持人與觀眾間的距離,增強觀眾對節目的認可度與好感度。
(三)播音主持應充分利用多元化因素,有效提高節目收視率在信息化技術達到全新高度的新媒體時代,多元化因素已然全面滲透并融入了播音主持工作的各個領域。多元化因素不但能夠全面提升節目播出的效果與質量,還能讓播音語言的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貼近受眾生活,并且能夠全面實現播音主持的多元化發展。舉例說明,近年來,相當一部分播音主持已經不拘泥于日常播音工作,還會嘗試各類配音工作,并且充分利用語言的藝術性提升節目的收視率與感染力。《聲臨其境》這檔節目的內容就是通過配音激發受眾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有些播音主持甚至能一人分飾多角,充分展現出了語言的藝術性與對語言不同的處理方式,進而引發觀眾的觀看欲望,達到收視率不斷飆升的最終目的。此外,新媒體背景下,央視的一些著名新聞主播也與時俱進,順應潮流,通過各類新媒體平臺開設自己的短視頻公眾號。例如著名新聞主播勞春燕在今日頭條開設的公眾號認證為:主持人知名文化領域創作者。個人簡介為:勞勞的私人書房——讀有趣的書,見有趣的人,有趣的人生才高級。
(四)播音主持應注重個人形象,不斷學習并提升專業素養除了上述三大有效策略外,新媒體語境下,一名播音主持必須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和綜合語言水平,才能確保節目的整體質量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在當前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增大的大環境下,播音主持想要全面提升個人專業素養,必須做到以下兩方面內容:首先,播音主持在日常進行新聞信息播報以及節目主持過程中,必須衣著得體、儀態端莊,樹立健康形象;其次,播音主持必須注重內在修養,應當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各行各業的知識,充實大腦,積累更為豐富的語言應用經驗,能夠在節目播出過程中充分彰顯和體現自身的專業文化氣息和文學基本功,進而擴大播音主持節目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實現播音主持在新媒體語境下語言藝術性的有效提升。
六、結語
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性的提升之路可謂是“任重而道遠”。播音主持工作者們必須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力求讓自身語言應用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尋找到更為科學化、合理化的語言藝術表達方式和策略,力爭為現代媒體行業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佟鴿.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性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9(11):163+165.
[2]譚曦旭.基于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性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9(16):135.
[3]李靜.基于新媒體語境之下的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性探究[J].傳播與版權,2018(11):20-21.
作者:崔爽 單位:云南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