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參與共治模式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參與共治”模式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并為減少護理差錯事故、保障患者安全提供新的管理思路。方法自2016年2月起,鼓勵并引導護士參與臨床護理管理工作,具體方式是通過案例分享、參與護理部查房等。統計并比較2016年次及2015年次的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及主動上報率等。結果2016年我院出院患者共計20325人次,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為0.18%、主動上報率為100%;2015年我院出院患者共計19324人次,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為0.28%、主動上報率為67.86%,2016年與2015年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及主動上報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參與共治”模式提高了護士對護理安全事故的認識,提高了護理安全事故主動上報率,降低了臨床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參與共治”模式;護理安全管理;護理差錯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醫療教學綜合性醫院,現設固定床位984張,設有38個專業病區,護理人員420名,其中女性411名,男性9名;年齡(36.5±9.38)歲;職稱:護士233名,護師108名,主管護師54名,副主任護師13名,主任護師2名。
1.2“參與共治”模式的實施
1.2.1加強安全教育,強化安全意識
(1)每月召開護士長例會通報各科不良事件,每季度開展全院護士典型案例分析會,結合國內發生的護理安全事故,對典型案例進行分組討論。通過案例分析,一方面對護理人員進行安全警示教育;另一方面,通過組內及組間討論,剖析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讓護理人員切身體會到護理安全的重要意義;(2)通報我院護理安全事故的統計情況,尋找護理安全事故產生的原因,與護理人員一同討論制訂護理安全防范的具體措施,并下發至各科室,嚴格落實;(3)各科室內部召開護理安全分析會議,科室護理人員共同參與查找科室發生護理安全事故的原因,制訂科室護理安全防范措施。
1.2.2制訂并完善
《護理安全管理手冊》通過全院及科室內部的護理安全會議,對現行的我院15項護理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如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醫囑執行制度、病區管理制度等進行修改完善,并對護理技術操作方面的知識要點進行歸納、整理,編制成《護理安全管理手冊》。
1.3統計學方法
統計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護理安全事件例數、類別、性質、主動報告率、護理差錯發生率、投訴發生率、壓瘡發生率等,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參與共治”實施前后護理安全事件、護理差錯、主動報告及護理投訴情況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護理投訴率逐年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安全事件主動報告率逐年上升,2016年達10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安全事件類別2016年跌倒事件、管道事件及用藥相關事件較2015年明顯減少。
3討論
3.1護理安全管理現狀
護理安全指在實施護理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定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2]。護理安全是護理質量的重要標志,也是護理管理工作的重點[3]。目前,我國護理安全工作多由護理部及科室護士長監督管理,其主要手段是加強護理人員管理,如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教育,提高其專業技術水平,合理進行人才資源配置,營造護理安全氛圍,以最大限度減少差錯事故發生,保證患者安全[4]。但臨床護理工作瑣碎復雜,存在眾多不安全因素,諸多護理安全事件,如患者身份識別差錯、給藥差錯、壓瘡、跌倒等發生率仍居高不下。我國多數醫院設有醫療護理差錯強制性報告系統,但對于一些并未或輕微引起患者損傷的差錯,醫護人員的自愿報告率較低,漏報、瞞報現象嚴重[5]。據統計,我國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率<1%[6]。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護理安全管理,最大限度保證患者安全一直是國內外護理管理者面臨的難題。
3.2造成護理安全事故的原因
護理管理者在保障護理安全中做了很多工作[7],但大多數護士認為護理安全工作是管理者的事情,與他們的關系不大。臨床護理工作繁雜,護士身心俱疲,使管理人員用心進行的培訓教育往往流于形式。護理部及護士長的檢查,不但沒有提高護士對護理安全的重視,反而使護士對臨床護理安全檢查工作產生了抵觸心理[8]。發生護理安全事故時,醫院通常依照規定,以找出責任人為主,處理方式包括做檢討、批評教育、懲罰、起訴、降職停職、吊銷執業證書等[9-10]。因此,一旦發生護理安全事故時,相關科室及責任人往往寧愿瞞報事故,或只報告一些不得不報告的事件,這造成責任人除了擔心受處罰外,對發生事故的原因及后果并未深入思考,不能對責任人本人及相關人員起到警示作用。
3.3“參與共治”模式用于護理安全管理的背景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附屬醫院護理部與賓夕法尼亞大學護理學院提出卓越護理專業實踐模式[11],其建立的初衷是為降低護士流失率,其提出的共治模式使床邊護士能參與實踐決策的制訂,營造一個互相尊重的工作氛圍,認為護士及其技能和專業貢獻都很寶貴。本研究提出的“參與共治”模式,使臨床護士參與實踐決策的制訂,通過積極參與醫院及護理管理研討會,制訂與護理專科服務、質量改進及與護理實踐有關的決策,討論分析典型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原因,從而達到提高護理人員防范意識的目的,使護理人員能夠更加深入而廣泛地改進工作中的失誤,提高護理安全質量。
3.4“參與共治”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成效
“參與共治”模式在我院推廣應用后,我院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顯著下降,主動上報率也顯著上升(P<0.05)。究其原因,“參與共治”模式使臨床護理人員從臨床一線角度切實改進工作流程、完善相關制度,一方面,厘清了護理人員的思路,有助于管理者了解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的原因,從根源上徹底解決問題,杜絕類似不良事件再次發生;另一方面,有利于護理人員自覺上報不良事件,形成了人人參與安全、討論安全的氛圍。同時,研究結果發現,“參與共治”模式顯著降低了護理投訴率,其根本原因在于護士在面對護理安全事故時,可以迅速做出反應,處理問題有條理、不欺瞞,患者對處理結果有所理解,因而投訴率下降。
4結語
“參與共治”模式在我院護理安全管理中應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其實施過程依然有許多程序需要細化改善:(1)目前的小組人數過多,不能保證每個人在小組活動中積極參與。因此,護理部計劃在2018年增加組數,減少每組人數,保證護理安全教育質量。(2)改變以往每科抽人的方式參與護理部檢查,集中讓每科入科兩年以下的護士參與。
參考文獻:
[1]田素齋,曹雯雯,陳慧霞,等.護理安全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1,25(7):1886-1888.
[2]潘紹山,孫方敏,黃始振,等.現代護理管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
[3]王芳,葉志弘,葛學娣,等.三級綜合醫院護理安全管理指標體系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9):777-780.
作者:李向麗 宋宗惠 葸英博 劉曉惠 單位: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