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安全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具體到“互聯網+教育”中,互聯網技術與教育的有機結合,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教育改革的進程。該文結合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安全工程專業的課程教學改革為研究對象,詳細分析了當前高校安全工程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幾點在互聯網背景下,促進高校安全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教學改革;安全工程專業
1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安全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1信息化設備教學使用率低
其一,信息化教學設備使用率低。盡管絕大多數的高校都已經配備了投影儀、計算機、虛擬實驗室等教學設備,但是在教學應用中一些大型的、先進的教學設備往往不能夠投入使用,如虛擬實驗室,課時安排比較緊湊,很多情況是幾個班級在一堂課輪流在虛擬實驗室授課,可見,部分數字化教學設備使用嚴重不足。其二,互聯網教學資源利用率低。一般來說,教師通過互聯網下載關于安全工程相關的教學資料,進行簡單的編輯之后引用到教學中,或者是將課本教材直接轉換成多媒體教程,而對于安全工程專業來說,其涉及的領域廣泛,且不同領域的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單純地進行復制、粘貼,就大大浪費了互聯網教學資源。
1.2教學方法缺乏創新
首先,傳統教學模式仍占主導。安全工程專業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因此,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理論講授仍然是教學的重要組成,但是這種邏輯性較強的理論知識,不宜制作成PPT、視頻等教學課程,這就導致理論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相對滯后。其次,實踐教學方法欠缺多樣性。在實驗、實踐課程中,運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模擬實驗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示范操作教學方法等,但是在實踐中,很多操作性較強的技術,并不是單純的圖片、實驗、視頻講解能夠理解,這就導致學生思維難以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
1.3信息技術在實踐應用課程運用不足
一是,形式內容跟不上時展。安全工程專業涉及工業領域的方方面面,隨著相關政策、制度、技術水平的不斷完善,安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的信息化需求也越來越緊迫,但是實際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運用中,教學內容上依然是以課本教材為主,關于結合發展實際的教學內容相對較少,不利于現代社會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二是,信息技術類實訓崗位設置不足。崗位實習是安全工程專業學生步入社會的關鍵環節,因此在實踐之前必須要結合崗位需求,進行定崗人才培養教學,然而從信息技術在課程設計的應用中,忽視了對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特定崗位的課程設置,從“產學研一體化”角度來看,就是學和產沒有得到有效的對接。
2促進高校安全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可行性建議
2.1積極構建“互聯網+”教學平臺
一方面,深化安全工程專業課程的信息化水平。結合高校現有的信息化教學設備,進行資源整合,具體來說,緊密結合主干課程開展礦業工程、力學和系統科學等課程,并適當的引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課程,將互聯網信息技術貫穿到線上、線下的課堂中,充分的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促使各項教學手段綜合利用。另一方面,建立互聯網教學平臺。實現互聯網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可以采用實現互聯網資源共享平臺,各高校建立互聯網教學系統,學生可以通過教學平臺進行課時安排、作業下載、自學等,同時還可以與線上教師、同學互動探討,以達到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科研能力的目的,提高互聯網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2.2努力改革創新教學方法
“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就是對教學方法的一種創新,具體到安全工程專業中,可以結合該專業理論、實踐教學的實際情況,引入直播教學手段,具體而言:互聯網直播平臺的發展非常迅速,而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就是需要一對一地教學指導,而且傳統的固定圖片、視頻講解與示范顯然不能夠實現一對一。因此,高校可以開通網絡直播平臺,平臺中學生可以針對實驗、實踐操作中的問題,參與到直播中,教師作為主播進行疑難解惑。需要注意的是主播必須選擇擁有實踐經驗的教師,這樣才能夠切實的解決學生在實驗、實踐中的問題,提高教學效率。這種教學方法雖然較為新穎,但是改革實施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筆者認為除了結合專業教學大綱進行主題直播之外,還應該聘請企業高級工程師、經驗豐富的一線職工作為直播平臺的教學教師,深入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效果。
2.3強化信息技術在實踐應用課程的運用
一要,注重網絡與技術相融合。無論是實驗室還是實踐環境,都必須要融入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課程的網絡規劃,具體規劃內容應該包括安全工程學、電工與電子技術、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等,這些課程都可以進行仿真、虛擬環境的創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培養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需要注意的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必須要以學生充分掌握網絡基本技能為前提,然后再進行綜合性的專業實踐教學,這樣才能夠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二要,深化“產學研”一體化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模式是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因此,“互聯網+”對于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要踐行好校企合作。引進企業工程師、一線工作者參與到實踐教學中,同時與企業展開頂崗實習、訂單式人才培養等合作,在實現學生理論運用到實踐的基礎之上,提高學生在實踐中的操作能力,這兩個點就是實現“學”與“產”,而“研”的實現主要是在實踐中采用帶教模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全面實現“產學研”。
3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理論和實踐性較強的綜合學科,安全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任務重大,這就需要各大高校的安全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與創新,緊密結合時展和安全工程專業廣闊的就業前景,重視“互聯網+”同時引入互聯網信息技術,通過改革教學手段,培養更加具有實踐能力、研發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需要注意的是,不僅要踐行和落實“互聯網+教育”的改革進程,還應該深入產學研一體化的校企合作,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確保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邱丹丹,胡文軍,吳燕玲.“安全工程信息化技術”課程教學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8(32):114.
[2]路瑩,唐曉君,肖鵬,等.“新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網絡工程專業建設的探索與研究[J].教學研究,2014(4):80-83.
[3]王新忠,黃錦煜.互聯網+時代網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計算機時代,2016(7):95-97.
[4]宋曉艷,李忠輝,賈慧霖.應用型《安全系統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31):71-72.
[5]孫忠強,鄭艷敏,張金鋒.《安全系統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J].科技視界,2015(30):55.
作者:楊建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