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助理經濟師專業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專畢業后就一直在工作,先后從事了變電運行、繼電保護及二次回路檢驗、生產技術綜合管理、計劃統計兼職工教育等工作,2000年11月通過競爭,擔任辦公室主任。1997年7月通過樂山電業局工程師評審委員會評審確認具備助理工程師職務任職資格。2004年11月通過全國統一考試,獲得經濟師專業技術資格。現將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專業理論方面。
1.較全面系統在掌握了與所從事專業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如電工原理、計算機原理等與電力工作有關的基礎知識,企業管理、經濟學、財政學、統計學、會計學等與企業管理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
2.較系統地掌握了所從事專業的專業知識。如電力系統分析、供用電網絡規劃與設計、人力資源規劃、工作分析、員工招聘、績效考評、獎酬制度的設計、員工的培訓與發展等專業知識。
3.熟悉并能正確運用與自己所從事專業有關的現行技術標準、規程、規范。如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發電廠變電所電氣部分)、電業生產事故調查規程、電力系統電壓和無功管理條例、繼電保護檢驗規程、城市電力網規劃與設計導則、供電系統用戶供電可靠性統計辦法、供電營業規則等電力工作有關的規程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安全生產法、民法通則、保險法、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及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等與企業管理相關的政策法規。
二、工作能力成績方面。
(一)生產運行工作方面
1.能獨立進行變電所繼電保護及二次回路的設計、安裝調試、檢驗工作。在任繼電保護及二次回路檢驗工作期間,能按技術標準完成所轄110KV變電站和35KV變電站繼電保護及二次回路年度檢驗工作,保證了檢驗質量和施工工藝,繼電保護正確動作率為100%,從未發生誤動或拒動現象。參加了新建35KV東林變電站繼電保護及二次回路的設計。
2.按規定進行理論線損計算,每月進行分壓、分區、分線線損統計與分析,編制了《生產技術指標管理考核辦法》和《線損考核實施細則》,并適時進行修訂,對照理論線損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線損的原因,提出降損的措施,并督促檢查措施落實情況。按時完成供電可靠率與電壓合格率的統計與分析,提出適時投切電容器、合理安排檢修、業擴等工作,貫徹“應修必修,修必修好”方針,減少臨修,盡力避免返修,提高了供電可靠率和電壓合格率。井研電網線損率從1997年14%降至2000年的11.96%,于1997年榮獲四川省電力工業局節能工作先進個人。
(二)企業管理方面
1.積極推進管理制度建設,從整體上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
(1)積極推進員工培訓制度建設,按照2000版ISO9000標準,認真執行“員工教育培訓管理程序”,根據此程序,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員工教育管理辦法”。根據員工的具體情況,制定培訓計劃,使員工教育培訓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培訓結束一個月后,都會向被培訓部門和員工發出一份《員工培訓效果反饋表》,由被培訓部門的負責人和員工根據培訓的效果填出意見,及時知道培訓的真實效果,從而及時調整培訓的方式、方法,使培訓工作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2)制定了《崗位績效考核辦法》,將上級的責任目標分解落實到各職能部門,并定期進行考核。對各崗位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員工個人愿景進行了調查,建立了員工綜合能力信息庫和需求信息庫,加強了人力資源管理的信息化。
[關鍵詞]應用型院校;人力資源管理;教學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161
[中圖分類號]F24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12-0-02
人力資源管理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提出并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存在,至21世紀始在全國范圍內由東部至西部逐步推進增設人力資源管理課程與專業,并在研究生教育中逐漸從原來的心理學、行政管理、企業管理等專業的一個研究方向獨立成為一個專門的研究專業,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力資源發展的重視,同時也順應了社會發展的趨勢與潮流,成為了人力資源作為第一戰略資源引起重視的一個重要標志,并對人力資源成為第一戰略資源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這種背景下,人力資源得到了重視與發展,但是在高校尤其是應用型院校的教學過程中,卻依然存在很大的探究空間。
1 應用型院校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實踐不足
隨著國家對大學生就業的日益重視,不少學校在專業定位上開始以就業為導向重新審視自身的人才培養方案,開始新的人才培養定位。在實踐過程中,院校定位往往比專業定位先前一步,專業定位往往比教學定位領先一步,盡管應用型院校已經開始逐步轉型,但實踐中尤其是教學上依然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缺乏校企合作,缺乏實踐鍛煉機會,對于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開設有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學生來說,缺乏專業的人力資源實訓課程,對學生的教學主要以理論和案例為主,缺乏實踐實訓操作。
1.2 教學監管培訓不到位
近年來,人力資源管理在全國火熱發展,除了傳統的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企業管理、旅游管理等相關管理專業外,新興的諸如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物業管理等專業也意識到人力資源的重要性,這值得提倡。但是一些高校各自為政,加上學校對教師上課的專業資質審核不嚴格,使得部分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任由非相關專業教師在沒有進行系統培訓學習的情況下代上,雖然解決了一定教師的課時需求,但這種名義上有課,實際上學不到專業精髓的現象,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結果導向、應用導向。
1.3 對“雙師型”教師隊伍不重視
應用型院校應考慮到學生的應用實踐為主,對于缺乏實踐經驗的學生,應予以更多的實踐引導。但高校教師往往缺乏實踐經驗。尤其是以人力資源管理為代表的管理類教育教學,沒有實踐經驗做支撐,個人只接受過純理論式教育,很難將學生培養成應用型人才。學校現有的評價體制即是用教師的職稱水平高低評價教師水平的高低,這一體系里更多注重的是教師的科研水平慮。另外,學校缺乏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
1.4 教育教學經費不足
高校教育工作需要大量的資金做基礎,應用型教育則需要更多的教育教學經費做支撐,應用型人力資源管理同樣需要足夠的資金投入做基礎。而如今,應用型院校對人力資源管理教學的投入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在日常的教學與實踐中缺乏必要的教學設備投入,在人力資源管理的應用上缺乏必要的系統開發條件,影響教學效果。
1.5 對現有資源利用不合理
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屬于與用人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招聘換進相直接對接的工作,應用型院校可在抓學生就業的同時,由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或者學習過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有志于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學生負責具體工作,提前熟悉工作,既可以鍛煉專業知識,又可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更為學校的就業工作提供了人手,減輕了學校對就業的工作量和薪酬支出。
2 應用型院校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改革對策
2.1 增加教學實踐
以學以致用為理念,提高學生實踐應用的能力,使學校教學、企業實踐、教學研究相結合,打造應用型院校的特色應用,與企業直接對接,使學生一畢業就可以直接快速地適應企業工作崗位與工作內容。增強校企合作,將校企合作融入到學生的學習與實習當中去,在實踐中掌握理論,在理論中升華實踐。增加學生課堂實訓課時,在傳統教學中的理論教學、案例講解的環節基礎上增加實踐環節讓學生進行具體操作,從而更好地提升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與使用。
2.2 加強教學監督,完善師資培訓
學校應加強對學校教學安排的監督,尤其要結合學校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核實上課教師的專業學習背景,充分掌握師資隊伍狀況,對每個學科體系教師所能勝任課程做到了如指掌,對每個教師所能夠勝任課程做到心中有數,對任課教師的課程安排要有客觀的衡量標準,不能聽任個別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或盲目跟風而混亂上課,不顧及專業水準和上課效果。學校應建立完善的教師培訓體制,對教師在學歷和專業進修方面給予規劃和保障,尤其是對教師專業知識的更新與學習要進行實時跟進,使教師在完善的、先進的、專業的、權威的學科知識體系下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
2.3 強調教師雙師素質,與企業直接對接
應用型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師應當強調教師的雙師素質,既要懂教學規律與教學方法,又要具備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針對應用型院校的就業導向特征,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應當從企業聘請諸如高級經濟師、人力資源管理師等專業技術人才作為兼職教師到高校來任教,使學生提前接觸到真正的企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同時,要注重培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將其派遣到企事業單位進行掛職鍛煉,加強校企合作,實現產學研相結合,使教師的個人實踐經驗、學生的實踐技能得到進一步提高,將學生培養成為應用型人才,建設應用型院校。
2.4 增加教育教學經費投入
加大資金支持。在日常教學中對基礎教學設備的保障,對領先教學設備的引入,對相關人力資源系統的開發與應用等都需要強有力的物質后盾。我國目前對管理類專業的資金支持相對較少,對工科醫科的專業經費投入相對較多,可以考慮對管理專業的經費適度傾斜,使學生在就業后能夠快速適應并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甚至企業家才能。應用型院校介于其應用型的定位,在人才培養體系上多以應用為主,而人力資源管理類的應用,不僅要有人力資源操作實踐的硬件設備系統應用投資,更需要專門的企業人才走進學校中來,專門的教師走到企業中去,這個過程需要學校保障教師和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基本待遇不降低,方能吸引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致力于人力資源管理應用教學。
2.5 整合利用現有資源
高等院校作為人才聚集的搖籃,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積極發揮其專業才能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在應用型院校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建設上,可就學校的有關資源進行整合利用,將學校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作為學生實習或實訓的對口崗位,將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作為學生人力資源管理實踐能力鍛煉的端口,同時全校各個機關處室與各個教學院系均可以配備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去做助理進行日常事務的處理與學習,這既鞏固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又鍛煉了學生能力,同時更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母校的感情,有利于促進學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