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漢語四六級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連番矯正政策調整之下,20多年來保持快速發展的制藥業,頻遇寒流。業內人士驚呼:制藥業進入了冰河期。然而,真正關注輿論導向和政策走向的業內人士,無法否認:現在還只是冰河期的開端。真正的嚴寒還沒有到來。反商業賄賂剛剛拉開序幕,又有消息說:第二十次降價正在醞釀之中,而且力度空前。
國家連番政策的打擊,對于制藥業的發展,有什么樣的影響呢?除了帶來沖擊,難道就沒有帶來機會?上海鉑策劃總經理、著名的營銷戰略家陳奇銳先生,為本報撰寫專稿,希望能對制藥業讀者有所啟發。
制藥業的前景是美好的
近期政府出臺了很多醫藥業調控政策,這種政策的短期結果,造成了很多制藥廠銷量下降,生產經營遭遇到了困難。這個時候,制藥業的經營者也許會對行業前景產生悲觀情緒。我認為,中國制藥業發展前景是美好的,悲觀情緒要不得。
我國的醫療服務資源分配并不均衡,制藥業的產出主要來只占總人口10%稍多的醫保人群。而從輿論報道來看,中央建立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障體系的決心已下。從不到兩億人的醫保覆蓋人群,擴展到十多億人,對于制藥業來說,這就意味著前所未有的市場大擴容。
隨著經濟發展,人口老齡化加速,人們的支付能力再不斷提高,這些都決定了,今后十到二十年,我國的制藥市場將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
9月份,禮來公司中國區總裁歐泰格先聲曾表示:中國制藥業將來未來十年發展為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藥品市場。這反映出,跨國公司對我國的制藥市場發展的看法。
個人認為:我國的制藥業在今后20年,將至少擴容3-4倍。對于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家來說,行業未來的大發展,才是當前矛盾的主要方面,商業賄賂等管控政策,只是帶來短期的困難。
二.政策調整出戰略機遇
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到更長的時期內看當前醫藥業面臨的問題,就會發現,盡管政策管控帶來了一些沖擊,但這些政策是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培養和提升中國制藥業的競爭力的。
之前的醫藥政策,雖然帶來了醫藥行業的繁榮和高速成長,但也帶來了不少負面效應。比如消費者醫藥負擔過重,激化社會矛盾,抑制居民消費、影響經濟發展。
從醫藥產業自身來說,我國的藥品產業政策,因為一藥多名、普藥高價,抑制了制藥企業的創新沖動。
動物園里養不出猛虎,溫室里養不出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企業。中國的制藥企業之所以沒有產生印度南新這樣的,初步具備國際規范市場競爭力的制藥企業,根本原因就在于藥品定價政策不合理,導致民族藥企的價值取向不是導向研發創新,而是賄賂營銷。
當前的醫藥產業政策調整,是有利于行業的發展的。藥品定價體系調整到合理的狀態,就能降低醫療負擔,同時能激勵有實力的企業開展研發創新。
普藥高價的泡沫被破除了,就能淘汰一大批沒有競爭力,沒有實力,沒有研發能力的中小制藥企業;只有劣質企業被淘汰了,優質企業才能做大做強。我們說,制藥行業虧損面加大了,但是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常態,弱勢企業不消亡,強勢企業如何誕生?不管大小強弱,都能活下去,那是吃大鍋飯,反而不利于行業的發展。
當前醫藥政策的調控,相信將加速制藥業產業集中度的提升,未來十年左右,中國將會形成類似于印度的市場格局,前十名的制藥企業,占據70%左右的市場份額。
產業集中度的提升,對于有實力、有戰略眼光的制藥企業來說,就意味著難得的戰略機遇。最近,歐美的輝瑞、禮來、拜耳等跨國制藥公司都在擴充醫藥代表隊伍,連日本大冢、韓國韓美等亞洲企業也在擴充隊伍,充分顯示出,危機與機會并存的產業現狀。
三.行業整頓帶來四大戰略機遇
目前,不少制藥企業受藥品降價影響經營業績下滑,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用裁員、減少支出來應對。但是當前的局面,對于制藥企業來說,一方面是暫時的調整,一方面卻是重大的戰略機遇。
對于那些有志于行業發展,有志于做大做強的制藥企業來說,不應只考慮怎么過冬,還要考慮,春天來的時候,如何抓住機會發展。在因為調控,行業出現戰略調整的時候,更應該想辦法抓住戰略機遇。我認為,當前的戰略機遇表現在:
1. 并購和研發能力提升的機遇
當前因為藥品降價和反商業賄賂,大量中小藥廠因為渠道薄弱,產品結構單一,銷量下滑很大,而且它們因為實力薄弱,今后很難翻身。中小企業,中小研究機構的困境,將提供給優勢企業良好的并購機會。企業可以通過并購獲得研發能力,完善產品線和獲得優勢品種,這是當前最大的機遇。
當前藥品降價的打擊,也能夠使得企業家注意到企業自身研發能力的薄弱,從而下定決心提升企業的研發能力。如果看到了,并且做了,做到了,那么企業就有機會真正成為有競爭力的制藥企業。
2. 管理能力提升的機遇
不少民族制藥企業在管理制度、流程、人員素質上,與國際制藥企業有比較大的差距。在營銷上,因為比較偏重于帶金銷售;在規范化學術營銷的能力上,也比較薄弱。
危機是試金石,因為銷售形勢良好而長期掩蓋了的管理問題、營銷能力問題現在顯露出來了,正好給企業家提供了調整的機會。相信只要正視問題,危機反而能夠變成機會。
3. 渠道、終端占有率提升的機會
反商業賄賂和降價,導致大量中小企業、自由藥品營銷人的渠道、贏利空間大大壓縮,因此隨著政策調控的深入,市場將變得更加干凈。實力企業可以借機擴充隊伍,提高渠道和終端的占有率。
應該指出的大量跨國公司擴招隊伍,正是由于看到了占有率提升的機會。
4. 品牌提升的機遇
反商業賄賂還將帶來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提升的機會。長期以來,很多企業偏重帶金銷售,忽視規范的學術營銷、品牌營銷。當前因為反商業賄賂難以開展工作了,正好可以趁機加強品牌投入,一方面可以維持對于醫院終端的覆蓋,另一方面,在強勢媒體上加大投入,還提升企業形象和產品品牌,從而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四.醫藥營銷的戰略轉型
基于以上對中國制藥業發展前景和發展方向的判斷,我認為:對于有實力、有雄心的制藥企業來說,已經進入了戰略機遇期。當然對于整個制藥產業來說,則進入了行業的戰略轉型期。在這個轉折期內,行業的營銷法則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在我看來,中國制藥業正在經歷:從產品營銷到企業營銷、從營銷產品到營銷戰略的重大轉變。如果說以前的制藥企業,主要關心的是如果銷售自己的產品,現在則必須將注意力從銷售產品轉到營銷企業核心競爭力上來。
一旦制藥業企業家的思路轉變過來,一旦他們決定為了企業的長期發展而加大投入、苦練內功,那么憑借著中國龐大、快速發展的本土市場,他們完全能夠在十年左右的事件內,初步具備國際規范醫藥市場的競爭能力。這也是民族制藥業尚存的希望。我相信,只要企業家們看情形是,埋頭苦干,那么未來的十年到二十年,中國制藥業也將產生華為、聯想、海爾。
【關鍵詞】電機機座;藥芯焊絲;產品質量;生產效率
About using flux-cored wire in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small dc motor frame welding
Li Jun,Liu Jun-feng
(Xian Tech Full SIMO Electrical Co.,LtdXianShanxi710018)
【Abstract】In this paper, mainly for domestic small dc series motor frame many problems in the welding process carries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 series of technological process, and finally confirmed to change the weld material, the method of using the past electrode and a solid core wire core wires instead of with medicine, analyzed several times after welding, which achieved good effect, to ensure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Key words】Motor frame;Flux cored-wire;Product quality;Production efficiency
1. 前言
目前國內生產的直流小電動機機座,由于設計上的限制,導致機座焊接位置空間非常狹窄,焊接時難度很大,造成焊縫的內部質量缺陷和外觀缺陷非常嚴重。國內很多廠家都一致反映直流小電機焊接外觀質量太差。本文就這一問題展開分析研究,尋求一種更好的方法進行工藝上的優化,解決這一難題。
2. 焊接缺陷[2]分析
機座產品的焊接主要是手工活,對操作者的技能要求比較高,通常采用型號為ER50-6的碳鋼焊絲或者J422焊條進行焊接。焊后極容易產生缺陷,外觀缺陷主要有咬邊、焊瘤、內凹、滿溢、表面氣孔、表面裂紋等,經過探傷易發現的內部缺陷有氣孔、夾渣、裂紋等。針對其缺陷主要從焊材上分析如下。
(1)ER50-6焊絲焊接效率高,過渡方式為短路過渡,融滴遇見空氣急速冷卻,容易形成高點。
(2)J422焊條,融滴有熔渣的保護,焊縫成型好,但焊接效率低。當焊接量大時,焊接質量明顯下降,焊接缺陷也會隨之增加。
3. 工藝優化
根據電機機座出現的質量問題,工程人員準備從焊材入手尋找一種在不影響力學性能的前期下同時具有ER50-6和J422優點的焊材,隨后就查閱各方面的資料,選定了嘗試使用藥芯焊絲[3]做試驗進行研究分析,其中主要因為藥芯焊絲有以下幾個特點[4]。
(1)熔敷率高:由于藥芯焊絲氣體保護焊是圓周薄鋼皮導電燃弧,電阻熱貢獻大,電流可調范圍大,焊接規范及熔敷率比實心焊絲要大,因而熔敷率高。
(2)熔深大:由于圓周導電燃弧,藥芯焊絲比CO2 氣保護焊焊接穿透力強,用2 mm藥芯焊絲焊接規范為I=300 A,U=30 V,vc=30 m/h焊接時,熔深可達5 mm,熱影響區寬10 mm。有資料介紹,用于角焊縫焊接時可增加喉深,提高強度,減少焊角尺寸。如減少角焊縫喉高1.6 mm,就將減少焊縫金屬量50~60%。在對接時可減少坡口尺寸,一般比焊條電弧焊減少10°左右,在窄間隙焊時可比焊條電弧焊預留間隙減少50%左右。與實心焊絲相比,還不容易造成焊縫兩側熔合不良。
(3)工藝性[5]能好:藥芯焊絲比CO2 氣保護焊焊接電弧穩定,飛濺小,成型好,有薄渣復蓋,脫渣性好。
(4)生產率高和節能節材:藥芯焊絲比CO2 氣體保護焊和焊條電弧焊生產率高,節能節材。
(5)綜合成本低:藥芯焊絲雖成本比焊條和實心焊絲高,但其綜合成本低,生產率高。
因此經過多番查閱資料,確定外購CHT711藥芯焊絲[6]做試驗研究。
4. 焊材成分對比分析
4.1CHT711藥心焊絲融滴成分(見表1):
5. 焊接接頭的力學性能試驗
(1)力學性能試驗是用來測定焊接材料、焊縫金屬和焊接接頭在各種條件下的強度、塑性和韌性。本次主要針對焊接接頭進行拉伸試驗,從而測定焊接接頭的抗拉強度。
CHT711焊縫抗拉強度標準值≥480N/mm2;
Q235B抗拉強度標準值≥375 N/mm2。
(2)經過試驗,測量的抗拉強度為422.8 N/mm2。
焊接接頭常溫拉伸試驗的合格標準是焊接接頭的抗拉強度不低于母材抗拉強度值的下限較低一側的母材規定值進行評定。從右圖可以看出,本次拉伸試驗斷裂位置在母材區,焊縫區抗拉強度超過母材。實際測量值為Q235鋼材的抗拉強度(見圖1)。
6. 焊接試驗及焊后檢驗
經過角焊縫的厚板焊接,多次試驗取得合適的工藝參數,然后進行機座的試制,解決了出現的產品質量問題,后又經過探傷,沒有發現焊縫內部質量問題。以下為機座采用實芯焊絲和藥芯焊絲焊接的對比圖(見圖2、圖3)。
7. 結束語
(1)本文經試驗研究證明,采用藥芯焊絲代替焊條電弧焊和實心焊絲氣保護焊來焊接直流小電機的機座,焊接形成的焊縫接頭力學性能好,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藥芯焊絲已在國外得到很快的發展[7][8],因為其焊接的適應性好、摻合金易、熔敷率高、熔深大、工藝性能好、力學性能好、生產率高和節能節材綜合成本低的原因,已引起國內專業人士的重視,同時也會是一次焊接材料的變革,進一步讓國內制造業與國外接軌,帶來新的機遇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田志凌,潘川,梁東圖. 藥芯焊絲[M].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9.
[2]蘇江東. 淺析焊接接頭的缺陷與預防[J]. 黑龍江科學. 2013(11).
[3]王元良. 藥芯焊絲焊工藝及設備研究[J]. 焊接技術,2001,30(12):39~41.
[4]趙麗,張富巨.藥芯焊絲電弧焊的熔滴過渡與相關技術特性[J].焊接技術,2002,29(12):36~39.
[5] 王寶,楊林,王勇. 藥芯焊絲焊接工藝性分析[J]. 焊接生產應用,2008,(6):45~48.
[6]李亞江. 焊接材料選用[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關鍵詞:語料庫;翻譯;雙語詞表
1引言
新四六級考試中增加了漢譯英段落翻譯,根據大綱要求翻譯內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以2014年12月六級翻譯為例,三套題目分別涉及到中國的經濟發展,文學藝術以及教育三方面,其中出現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匯,如計劃經濟、市場經濟、十二五規劃、醫保、道家、儒家、書生、吟詩作畫、大學文憑、職業學院、欠發達地區和外來務工人員等。由于很難在英語中找到對應詞,它們往往成為翻譯中的障礙或難點。因此本研究計劃利用《用英語說中國》系列叢書,建設中國特色詞匯雙語詞表,以期規范翻譯,輔助教學。
2雙語詞表建設過程
本研究所用文本收集自《用英語說中國》叢書,20082009年間由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發行,北京浩瀚英語研究所制作。共12冊,50余萬字,分別為歷史、民俗、藝術、文化、名城、名人、旅游、體育、名校、影視、科技和經濟。本叢書采用漢英對應的形式,旨在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并為中國的英語學習者提供幫助。下面簡要介紹一下《用英語說中國》平行語料庫的建設過程及雙語詞表的提取。
首先,將該叢書掃描為電子文本,人工核對、去雜后整理成清潔文本。每本書包括若干個漢英文本,將12冊書按內容整理成19個類別,分別為:旅游、名城、名人、名校、經濟、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古代史、近代史、傳統體育、現代體育、國畫、建筑、美食、民間表演、民間工藝、文學、影視及傳統習俗。按類別加序號命名,分別整理成該叢書的漢英單語語料庫。其次,采用句子對齊的級別,人工將漢英文本對齊。第三,利用北京外國語大學許家金教授研發的BFSU Powerconc軟件分別作出19個類別的漢語詞表以及全套書的漢語詞表,詞表按詞出現的高低排序。因為漢語分詞問題較復雜,本研究分別選取了漢語的2詞、3詞、4詞、5詞及6詞詞表。第四,利用北京外國語大學梁茂成教授研發的keyword plus軟件,將每類5個詞表分別與總體的5個詞表相比較,得出每個類別的5個主題詞表,主題性按loglikelihood(對數似然率)從大到小排列,取對數似然率大于3.84的詞。圖1為古代科技類的4字主題詞表。第五,人工檢查每個類別的主題詞表,去除無翻譯意義的詞。通過該方法獲得的漢語主題詞是由出現頻率決定的,因此不可避免地會遺漏一些出現頻率不高的漢語文化主題詞,為了彌補這一不足,可增補人工篩選的主題詞,放在每個主題詞表的最后。第六,利用Paracon軟件,加載雙語平行語料,檢索所有主題詞,記錄其各種翻譯形式,建成雙語詞表。如表1所示,以“傳統習俗”類的2字和4字詞表為例(篇幅所限僅取前10個詞)。
一、普通高校非英專業學生在英語寫作中的常見問題
普通高校非英專業學生的英語功底不盡相同,在英語寫作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但是鑒于其英語運用能力相對于能進入重點大學的學生普遍較弱的現狀可知其對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較差將是影響其英語寫作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中在英語寫作中出現的語法錯誤將是影響其成績的主要原因。
(一)語法錯誤
在語法方面,普通高校非英專業的學生會在詞匯、短語和句法層面出現問題:
1.詞匯、短語層面的錯誤
在詞匯、短語層面,學生主要會犯搭配錯誤(中式英語)、主謂不一致、冠詞缺失、相似詞語短語混用等錯誤。英語詞語的搭配問題是英語學習中的重點,也是難點,某一個動詞后可以加什么名詞構成英語中可用的動名詞短語是有一定要求和規范的,并不能與漢語中的動賓結構進行完全一致的對譯,這就使得英語學習的重點之一要放在這種英漢差異所導致的詞語搭配上的不同上,但是由于相關知識點數量眾多、相對較分散,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很難做到完全掌握,因此在英語寫作中,學生會由于自己本身并沒有掌握所需的相關知識,就會出現對想要表達的思想進行漢譯英的簡單對譯的現象,使其受到母語負遷移現象的影響,最終做出中式英語的句子。
2.句法層面的錯誤
在寫作中,學生還容易在句法上出現錯誤,對于某種句式句型并沒有掌握,使其做出了錯誤的句子。在英語寫作中如果能正確使用復雜句和從句,則是一種展示學生英語能力的一種手段,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寫作部分中使用“global scoring”的評分方法就是通過語言各個方面的信息對學生英語寫作能力進行判斷,而后給分,如果學生能正確使用復雜句和從句,就可以提升閱卷人對答題者總體英語能力的印象,從而更有可能獲得高分。但是復雜句和從句的使用情況在普通高校非英專業學生身上表現得并不理想,這是學生應該提升的部分之一。
在語法上學生出現的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這方面的提升需要對知識點的日積月累,這也是提升英語寫作能力中最難完成的部分。
(二)復雜句和從句使用數量少
上文已經提到了在英語寫作中復雜句和從句的正確使用對學生最終的寫作成績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同時學生也應注意另一方面的問題,就是在英語寫作中復雜句和從句使用數量的問題。我們知道,不同文體應使用的句型句式應有所不同,在兒童文學中,應多用簡單句,在學術文章中應多用復雜句、被動句等以提升本文體文章的正式性、準確性、客觀性。大學英語四六級作文一般是論述文,在這種文章中不宜使用過于簡單的句子,簡單句的過度使用,口語化句子使用較多,無法展示學生的英語水平,學生應在寫作中多使用復雜句和從句,做到簡單句與復雜句和從句穿插使用,要達到復雜句和從句占多數的程度,進而對寫作成績產生正面影響。
(三)銜接與連貫處理不當
在學生的寫作中可以發現文章連貫性差、行文不流暢的問題,這是學生沒有處理好篇章的銜接和連貫問題所造成的,建議學生增加銜接詞的使用,使得文章自然成文,無晦澀坳口之感。
(四)四六級詞匯、短語使用數量少
在詞匯和短語使用方面有一特別重要的注意事項,即學生在進行四六級作文寫作時一定要多使用相關級別的詞匯,在四級作文中多使用四級及以上級別的英語詞匯和短語,在六級作文中多使用六級及以上的英語詞匯和短語,這會提升閱卷人對答題者英語能力的判斷,從而得到高分。
(五)詞匯不豐富,拼寫錯誤
詞語不豐富也是學生易出現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應在學習過程中增加同義詞、同義短語的積累,而后在寫作中有所體現。在英語寫作中,學生一定要避免單詞拼寫錯誤這種低級錯誤,這會影響閱卷人對答題者寫作能力的判斷。
日前,一則名為“如何判斷員工是否在電腦前工作”的帖子在微博上被廣泛轉發。這則帖子稱,一旦員工出現七種細微的動作、表情,就暗示他沒在好好工作,而是在“渾水摸魚”:如果員工打字非常輕快且有停頓,他應該是在聊天;鍵盤鼠標并用且不停點擊,很可能是在玩游戲;若是不停滑動鼠標滾輪或者一直按“Pagedown(翻頁)”鍵,可能在論壇看帖子;如果不停按“F5(刷新)”鍵,則有很大的概率是在刷微博;若一動不動、緊盯電腦屏幕,說明該員工在看電影……為防員工上班開小差,有的公司對每臺電腦設了限,且屏蔽了股票軟件、QQ、MSN及各大論壇。對此,一家國企HR表示,“一刀切”的硬性限制未必見效,還容易引起反感,只要員工能保質保量完成工作,對于偶爾的“開小差”,管理人員寧愿選擇“睜只眼閉只眼”,“關鍵還是要靠員工自覺”。
02“1/3 ”產業
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各國“帶薪假期”時間長短的排行榜中,巴西和立陶宛以41天位居榜首,中國以21天排名最后且放棄休假成普遍現象。一位人力資源專家分析說,很多人放棄休假是為了保住飯碗,我國勞動法雖然明確了帶薪休假制度,但由于沒有執行的具體辦法,缺乏明確可操作的依據,在實施中經常被打折扣。尤其是在企業當中,只有少數比較規范的企業能保證職工的帶薪休假權利。專家表示,“被全勤”更多地反映了勞資雙方力量的博弈。資強勞弱仍是一個長期趨勢,在強大的資方面前,勞動者沒有對等博弈的能力。其實,上班創造GDP,休假也同樣能拉動經濟增長。從發展前景看,休閑被譽為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五大推動力之首。目前,發達國家的公民大約1/3的時間用于休閑,1/3的收入用于休閑,1/3的人員就業在休閑產業,國家1/3的GDP由休閑產業創造。
03機器人
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表示,未來3年內將新增100萬臺機器人取代人工勞動力。有資料顯示,富士康近兩年正在全國各地招攬機器人應用工程師,以維護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正常運轉。而富士康晉城工業園自動化機器人事業處與相關學校還共建了“機器人”實訓生產車間,專門培訓機器人應用工程師。目前富士康有1萬臺機器人,明年將達到30萬臺,3年后機器人的規模將達到100萬臺。記者了解到,這些機器人主要用在噴涂、焊接、裝配等工序上。機器視覺制造商美國康耐視有關人士指出,從理論上講,目前大陸電子制造業50%的工序都可以用機器人替代,但實際上大規模投入機器人的資金需五年才能收回成本,且涉及到生產線工藝流程的改變。因此,即便對于成熟的電子制造企業,用機器人替代工人,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04四六級
“漢語能力測試”將試點,“類似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漢語能力測試成績可能成為部分行業職業標準”。消息一出即引發熱議。在贊揚此舉的同時,也有不少人對其是否有必要產生疑問。有網友表示,英語四六級之上再加漢語四六級,中國人這一輩子全用來證明自己不是了。外國人的精力用在學知識,中國人的精力用在學語言!網友liyouli認為只要高收費,就一定會有不少人被迫參加考級。和所有的考試一樣,漢語等級考試最后會成為逐利者的歡場,又一條考試產業鏈在中國大地盤根錯節。不少網友提出有益的建議,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我們有責任去發揚光大。但如果強制去執行,以考試的辦法來強迫國人研究漢語,那就失去本來意義了。網友“曉凌”認為,這種考試制度對提高漢語水平增加了動力和鞭策力,但希望考試要價不要太高,最好是免費或低價的。
05“俱進體”
“親,你大學本科畢業不?辦公軟件使用熟練不?英語交流順溜不?駕照有木有?快來看,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招人啦!這是個國際組織,馬上要在裴勇俊李英愛宋慧喬李俊基金賢重RAIN的故鄉韓國建立喔!此次招聘研究與規劃、公關與外宣人員6名,有意咨詢XX,不包郵。”這則招聘微博由外交部官方微博平臺“外交小靈通(微博)”,采用了時下流行的網絡文體“淘寶體”。而當“淘寶體”被運用于法律法規的宣傳、招聘通知等嚴肅“場合”時,微博上的轉發與留言一片火熱。從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創新到外交部微博招聘的時尚性,我們看到的是一種與時俱進、適應形勢需要的態度。“網絡語言對政府而言是一門‘外語’,不掌握這門外語就很難和網友互動交流。恭喜外交部又學會了一門‘外語’。”
[關鍵詞]中醫藥 文化思維 留學生教育 重要性 建議
目前,我國針對來華留學生漢語漢文化教學主要集中在初中級語言及部分文化教學領域,但隨著我國對來華留學生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深入,突破語言學習進入漢文化思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明顯。探尋中醫藥文化思維教育對外國留學生教育的作用將成為重要的突破口之一。
中醫藥傳統文化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其辨證整體的觀念深入人心,和諧的價值觀促進地區和平與發展,尊重個體差異的選擇更體現時代高速發展下的主體價值回歸和人文主義精神。隨著我國在世界各地和各國建立孔子學院以來,還同時建立了不少中醫藥學院,不少外國人來到中國學習中醫,中醫藥文化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社會的認可,而作為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思維模式,價值理念的中醫藥,在來華留學生教育中卻由于現階段的特殊情況,被冷落了。筆者認為,隨著國際社會對漢語漢文化的熱衷,中醫藥文化在對外留學生教學與育人問題上,應該早做切入,先行一步,將來才能游刃有余的促進語言溝通,尤其是思維的相交。
中醫藥文化作為“活化石”并不過時,其能存在數千年。離不開其內在的整體性、辯證性等主要固有特征;另外,其奉行的價值理念是以人為本和尊重個體性差異等;其思維模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已經滲透到了我國社會的政治經濟等諸多社會生活領域,與當今中國社會普遍思維模式密切融合。因此,將中醫藥文化的各種特征、理念融入到對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和漢文化推廣中有著積極的作用。具體為:
一、 教學思想上:中醫藥文化的整體性和辯證性思維,有利于對來華留學生漢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中醫藥文化本身具備整體性和辯證性等思維特征,這種整體性具體表現為思維的系統性和關聯系,如望聞問切的傳統中醫的“四診法”,即體現出醫事中的醫生和病人的相互性,病人病情特征的系統性,病人在醫事中的參與性。“正氣內存,邪氣不干”則與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異曲同工,揭示了內外因的本質關系。正是由于中醫奉行的傳統哲學、宇宙觀、生命觀的思維基礎,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講求“和諧養生”,恒動變易;崇尚“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氣一元論觀念,才使得中醫藥文化不僅突出體現了其整體性,更體現出了鮮明辯證的思維特征。
將中醫要文化的整體性和辯證性思維用語對外國留學生的漢文化教學,有助于對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學生的漢語漢文化教育過程中實現因材施教,更有助于存異求同,以目的語及其文化精神為聯系,建立整體性學習氛圍,塑造目的語國家的思維模式和道德倫理,從而,和諧共處。
二、 教學手段方面:中醫藥文化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尊重主體差異,有利于教學相長。
中醫藥文化自誕生之初就奉行治病救人、懸壺濟世、大醫精誠等醫家之道,其核心都是以人為本,無論是醫者對患者,還是師者對門徒,都有著強烈的人本價值選擇特征。
近代以來教育模式奉行班級教學,客觀上在一定程度對人本身的創造性和主動性造成了影響,來自于異質文化圈的留學生在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方面,在面對陌生文化時,班級教學在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方面的弊端就暴露的更加明顯。而中醫的古代教育奉行的是門徒制度,其暗含的思維方式,道德倫理,行為模式都與門徒制度息息相關,并且這種門徒制度并不僅僅局限在醫藥領域,這使得中國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群眾思維方式、道德倫理和行為模式都因此受到深刻影響。
針對外國留學生的漢語教學雖然是小班教學但也難掩班級教學的一些弊端,來自于不同文化圈的留學生存在學習動機不同,學習程度不一,學習能力不齊等諸多影響教學目標達到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教師有意識地自覺運用祖國醫學中的寶貴精神財富,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認真研究、仔細分析和針對教學;不僅如此,在言傳身教中,還要有意識地將這種理念有效傳授給學生,促進學生在實際社會生活中與人的交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班級教學和針對性性教學的有效結合。
三、 教學目的方面:中醫藥文化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已經與中國社會普遍思維模式密切融合,關注中醫藥文化對來華留學生漢語教學中的作用,有利于漢語教學與對外文化推廣緊密結合。
中醫藥文化歷史悠久,傳承嚴謹,并得到了歷代的不斷延伸和豐富,是群眾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和形成的文化價值認同。每個民族都有其自有的共同的“我們感”,歷史越悠久,這種“我們感”作為維系和溝通的紐帶發揮的實際社會生活作用就越大。中華民族同樣也具備這樣典型的特征,并且尤其明顯。作為與社會生活諸多方面密切聯系的中醫藥文化與思維,不僅僅表現在傳承經驗治病求人的醫學領域,更多的是思維和觀念方面已經與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其思維模式更是在社會生活屢見不鮮。人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用語如“心寬體胖”“不露聲色”“相生相克”“陽奉陰違”“骨肉相連”等無不體現著中醫藥的理論精神和思維模式。因此,漢語言的推廣教育不應局限在語言教學的層面,有效地突破語言層面,進入文化思維模式層面,縮小思維模式上的差距和誤差。才能更好幫助留學生活學活用,實效運用,更好地促進民族復興和世界發展的結合,
針對中醫藥文化思維教育對來華留學生漢語漢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幾點建議:
1.重視中醫藥基礎文化和有關中醫藥成語的教學在留學生漢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針對高級漢語教學班適當的開設一些中醫藥的基礎文化課程,針對中高級漢語教學班開始中醫藥成語教學課程,有助于提升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思維模式,價值理念、人際關系、社會發展,家庭生活等方面的解讀能力。成語是中國文化最精辟的體現形式之一,學習與中醫藥文化相關的成語有助于提升學習中醫藥文化思維的效率。重視此點的目的是可有效的避免留學生能說話但不會說話,能聽話但聽不懂話,能生活但總沖突的尷尬與困境。
2.加強中醫藥院校在來華留學生漢語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醫藥院校在漢語教學,尤其是中國思維價值觀念教學與推廣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是因為具備大量的專業人才和交叉學科復合型人才等其他教學資源優勢,能集中發揮在這個方面的教學功能,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要想突破普遍的語言教學瓶頸而走向思維觀念的縱深磨合階段,離不開現代中醫藥院校的廣泛而系統地參與。
3.將針對來華留學生的漢語教學事業與中醫藥文化國粹推廣方面有效結合。
關鍵詞:英語口語;影響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H31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3)03—0045—02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英語作為國際化語言越來越受到中國大學生的重視。國際貿易日益頻繁,國際交流無處不在,英語口語能力在聽說讀寫四種基本技能中從最初的一直被忽略到如今已經逐漸被中國大學生重視起來,然而,中國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現狀卻令人堪憂。究竟是什么制約了其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呢?本文將從語言因素、情感因素及教師因素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影響英語口語能力提高的語言因素
1.英語口語基礎知識匱乏
在大的應試教育的框架下,中國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被打上了“四六級”考試的烙印。自從走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刻開始,英語學習就意味著準備四六級考試。聽力、閱讀還有寫作在四六級考試中都有考查,唯獨口語能力沒有涉及。因此,中國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口語課形同虛設。在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里,學生接觸的英語都是些應試的語法和詞匯,教師照本宣科,學生很少有機會說英語。對于最基礎的英語語音語調更是知之甚少,很多單詞只停留在閱讀跟寫作詞匯的基礎上,沒有固化為聽力跟口語詞匯,背了七八年的英語單詞最終還是聽不懂也說不出。長期以來,造成學生的英語口語知識極其匱乏,即使是最簡單的日常交際用語都難以掌握,更不用提能用英語交流并就某一話題進行討論了。
2.英語文化背景知識不足
除了英語語言基礎知識極度匱乏,中國大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低還反映在英語文化背景知識不足。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了解英語文化背景即使是學習了語言也是死的語言。中國大學生在英語口語表達中經常出現詞匯搭配不當、語義模糊籠統以及句子錯用誤用等情況。在交流的過程中經常會誤解對方的意思,比如英文中的lucky dog應該是幸運兒的意思而不是幸運的狗,white lie 是善意的謊言而不是白色的謊話等等,很多都需要結合特定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才能正確理解并應用。
3.漢語思維影響太重
中國學生英語說不好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說英語的過程中會受到漢語母語的影響。漢語跟英語是兩大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漢語高度概括,而英語直白具體。中國學生在說英語的時候往往會先在大腦中用漢語組織語言,然后再字對字地翻譯成英語,這樣說出來的英語就變成了中國式英語,早就沒有了地道的痕跡。比方說,把人山人海說成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等。
二、影響英語口語能力提高的情感因素
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對自己語言水平缺乏自信,會產生一種焦慮心理,擔心自己的水平不足而不能完成預期的學習任務或者進行有效的溝通。這種焦慮情緒在英語口語課堂上最為嚴重。學生由于緊張,害怕出錯或者害怕說不好被同學取笑被老師批評,經常會刻意回避使用英語,甚至用“I’m sorry. ”或者“My English is very bad.”等來搪塞老師的提問,甚至是直接選擇沉默。焦慮是制約語言學習的最大的情感障礙,在英語口語學習中經常表現為
口頭表達吐字不清,發音變調,把握不好節奏,怕老師提問等等。通常學生不會首先提起話題,久而久之學生變得沉默寡言,嚴重的甚至會掌心出汗,出現胃部不適等癥狀。這樣的英語學習狀態,學生的語言學習效果自然會較差,進而會造成心理更深層次的焦慮,學習興趣也慢慢被扼殺掉,沒有了學習動力。不能保證充足的練習實踐,英語口語的實際能力只能越來越低下,口語水平越差,焦慮感也會越強烈,一旦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學生的口語能力便很難得到提高了。
三、影響英語口語能力提高的教師因素
1.英語口語教師水平不足
在中國大學里,由于英語口語課堂一直不被重視,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某些英語口語教師的口語水平不足,口語表達能力不理想,很難勝任口語教學。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漢語講解占據很大一部分時間,真正地道的英語交流部分微乎其微。因此,學生接觸到的英語其實還是受漢語思維影響極深的中國式英語,可想而知,在這種語言環境中,要想學好英語口語非常難。
2.英語口語教師教學模式不合理
在傳統的英語口語課堂上,絕大多數教師仍然是課程的主體,采取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課堂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壓抑,教師使用的語言超出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不敢用英語回答問題。這樣一來,很容易就造成英語口語課堂的僵局。
3.英語口語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恰當
在實際的英語口語課堂中,教師很少能做到關注學生的情感。大多數教師往往會對學生所說的每個句子甚至是每個單詞吹毛求疵,一旦發現學生在語音語調或者語法上有什么差錯,就會馬上打斷糾正。學生們通常在被打斷之后很難再繼續自己原有的思路,而是從嘗試著說變成了徹底的沉默,漸漸失去了口語表達的愿望。某種程度上,教師對學生過分的苛求對語言學習只能起到阻礙作用,不但不能提高語言教學效果,而且會扼殺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跟信心。
總之,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會受到語言因素、情感因素以及教師因素這三個方面的影響。因此,要想提高英語口語水平,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扎實語言功底、豐富文化背景知識、排除焦慮心理;從教師角度,則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
四、提高英語口語水平的對策
1.幫助學生排除焦慮心理
語言知識不扎實和文化背景知識缺乏是造成學習者口語焦慮的重要因素。因此, 教師要幫助學生加強語音語調等語言知識的積累,并且豐富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在英語口語課堂加強英美國家的文化導入,介紹中英文化存在的明顯差異。只有讓學生了解英語語言背后的文化現象,才能幫助學生排除焦慮心理,掃清交流障礙。
2.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可以在口語課堂采用互動教學的模式,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說英語的環境,把傳統的給學生糾錯的教學方法改為跟學生互動的練習模式,把講授句型詞匯語法的課堂模式改為語言文化內涵的講授。教師跟學生互動,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縮短師生距離,在消除學生焦慮心理的同時,跟學生共同完成交際任務,共同提高英語口語水平。
[參考文獻]
[1]黃敏,王小鳳.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學生心理障礙解析及對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12).
[2]文秋芳,王立非.影響外語學習策略系統運行的各種因素評述[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09).
[3]俞碧芳.英語教學與英語國家社會文化背景的關系[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1998(01).
[4]王銀泉,萬玉書.外語學習焦慮及其對外語學習的影響[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02).
[5]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關鍵詞:英語四六級考試;教師;指導
隨著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也受其反撥作用而產生了巨大的轉變,尤其突顯出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指導作用。所謂"指導作用",就是啟發誘導學生大膽地說英語,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口語練習的機會。教師指導作用的發揮是指要把課堂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到"從旁指導"的作用,安排、組織活動,分析學生需要,提供咨詢,而學生成為主要活動者,他們之間有時合作,有時競爭。在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之間還存在著相互學習,彼此教育的關系。
一、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目標及其反撥作用
大學四、六級考試成績采用滿分為710分的計分體制,由聽力、閱讀、完型填空或改錯、作文四部分構成,其滿分值為249分、249分、70分、142分,考試成績在經過加權、等值、正態化處理后,將分布在290~710分之間,我們可以看出改革后的四六級題型和評分方式都比較注重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考查,語言輸出能力的考核。這就要求英語教學中,要把"聽"、"寫"、"譯"等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放在教學首位,以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為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切實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必然要在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材使用等各方面進行調整,以便使學生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指導下大大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要培養綜合型外語人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就需要改進教學中的薄弱環節,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變枯燥乏味為積極有趣,在綜合素質培養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國家和社會造就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二、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途徑
1、指導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學習
英語教學同其它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一樣,包含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向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使學生能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的指導作用就體現在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會學,"授人于魚,不如教人以漁"。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是學習獲得成功的保證。
2、課堂上盡量使用英語
在英語教學中,盡量使用英語,控制使用漢語,是英語教學目的所決定的。英語教學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實踐證明,只有在教學中加強英語實踐,多使用英語,讓學生大量接觸英語,并沉浸在英語的氛圍中,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語的干擾,培養運用英語的能力,使學生盡快地習慣聽陌生的外語語音。盡量使用英語組織教學。使用直觀手段。如實物、圖片、教師的動作、表情和課文情景等。學生可以跳過母語,直接把英語和客觀事物聯系起來。隨著學生英語水平的逐步提高,適當用英語解釋英語。
3、堅持教學的大量重復和操練
英國語言學家埃克斯利(C·E·Eckersley)說過: "語言教師最有害的缺點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講得太多,他試圖以教代學,結果是學生什么也學不到。"一般來說,教師在操練課(如學習口語)上講的比例最多不應超過25%,而學生應允許講75%,即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師的講解時間,想方設法以學生的操練代替講授,使學生通過操練掌握語言點。這種做法可體現在讓學生背誦對話、有用的文章段落、做大量的替換練習、從句型練習到交際等。
4、讓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激情
了解學生的性格、學習習慣、掌握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情況,是做好因材施教的必要前提。只有了解了學生的思想情況和學習情況,才能針對他們的問題給予具體的幫助。有經驗的教師常會通過參加班上的各種活動了解學生,同他們談話,了解他們學習中困難所在,甚至坐在學生旁邊,觀察他們是怎樣學習的,從而指導他們的學習方法。在提問題的時候,教師也要有計劃地針對不同學生的水平提不同的問題,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和其他同學一樣,也能積極地參與班上的教學活動。
5、加強對教學方法的運用作用
傳統教學模式以傳授語言知識為目的,在權威性教學計劃和大綱教材的框框下,教學方法缺乏變化空間。上課方式主要由教師講解語言形式,而學生則通過脫離情景句型操練對語言形式進行記憶。這也是傳統教學法的弊端所在。隨著教學模式的轉變,新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教學策略從語言知識灌輸向多種教學法復合使用的多元化方向發展。因此,在體驗型教學模式中教師必須放棄一成不變、照本宣科地陳舊教學方式。另一方面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各項實踐活動,使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技能方面得到有效的培養。同時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為同齡人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相互學習、共同完成任務提供了機會,也建立了學生之間的伙伴合作關系,選擇和組合使用不同教學策略,以此達到管理學習過程地目的。教師在這方面地主導作用無疑是大大增強了。
三、結語
英語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除了"授人以魚"之外,還應該"授人以漁"。外語學習歸根結底是學生自身的學習。課堂是學生語言實踐的重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要擴大學生的語言知識,還要加強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自學能力。要讓學生懂得外語課是一門實踐課,要求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實踐,不斷積累,持之以恒。學以致用,就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金艷.提高考試效度,改進考試后效-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后效研究.外語界,
2006, (6 ) .
曹光久.外語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命題的非準確性.山東外語教學,1994(1).
申厚坤.圖式理論與英語閱讀教學.大學英語教學研究,2002,(3).
董建民.圖式,理解與閱讀.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5).
焦瑤光.教育學 .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 1994.
【關鍵詞】形合;意合;大學英語;漢譯英
一、引言
意合和形合是語言組織法,所謂“形合”,指借助語言形式手段實現詞語或句子的連接;所謂“意合”,指不借助語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詞語或句子所含意義的邏輯聯系來實現它們之間的連接。漢語以意合為主,形合為輔,以意馭形;而英語以形合為主,意合為輔,以形制意。英語注重結構與形式,多顯性連接。在英語語篇組織時,通過連接方法將一個句子置于另一個句子的從屬位置。英語句子內部的邏輯推理關系清晰可辨。
二、用形合、意合理論分析漢譯英
漢語分句組合成復句時,聯系的手段往往并不靠語法成分,而是依賴于語義條件。這表現出漢語的一種很強的“意合特性”。漢譯英就是把意合的漢語語篇翻譯成形合的英語語篇。因此,漢譯英時,要關注以下幾點:
1.英語名詞的性、數、格,謂語動詞的時態與語態,可以起到紐帶作用,把句子銜接起來。
例1也有人相信風箏是中國古代木匠魯班發明的。據說他的風箏用木頭和竹子制作, 飛了3天后才落地。(2016.6.CET4)
譯文:There are also people who believe that kites were invented by Luban, an ancient Chinese carpenter. It is said that his kite, made of wood and bamboo, flew three days before it fell to the ground.
此譯例中,中英文都是兩個句子。漢語句子中介紹中國古人魯班制作風箏,英語譯文中兩個句子中都用過去時態。此外,前句中的 Luban和后句中的his也從數、格方面對句子之間的邏輯聯系起到了標志作用。
2.漢譯英中,應該適當添加連詞,用條件句、目的從句、復合句等英語句式來翻譯看似形散的并列漢語句子。
例2中國南方大多種植水稻,人們通常以大米為主食;而華北大部分地區因為過于寒冷或過于干燥,無法種植水稻,那里的主要作物是小麥。(2015.6.CET4)
譯文:Farmland in southern China is mostly planted with rice and it is the staple food for people there. Much of North China, however, is either too cold or too dry to grow rice, and the main crop there is wheat.
此例句中,英語譯文中添加了兩個“and”,句子之間的因果邏輯關系就顯示出來了。英語句的連詞一定不能省,否則主從復合句的形式不能成立。因此,在漢譯英時必須要依據漢語上下文思考譯法。
3.漢譯英時,先分析漢語并列句之間是否有從屬關系,如果有,就可以用相應的英語主從句型來進行翻譯。
例3中國的大學和研究所正在積極開展創新研究,這些研究覆蓋了從大數據到生物化學、從新能源到機器人等各類高科技領域。(2016.6.CET6)
譯文: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are now actively engaged in innovative research, which covers high-tech areas from big data to biochemistry, from new energy to robotics.
例3中,后半部分漢語句子的主語是前半部分句子的賓語,根據英語表達習慣,把兩個漢語并列句翻譯成了一個定語從句,使用了關系代詞which。
雖然這里只是簡要地引用少數英語四六級真題句子,但也讓我們窺見了漢英兩種語言的一些不同特點。在指導學生漢譯英翻譯時,要重視分析漢語句子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利用英語語法來表達,譯出合格的英語句子或語篇。
三、理論與實踐結合
通過譯例分析讓學生初步了解了漢語意合和英語形合理論之后,也需讓他們把理論與實`結合起來,進行段落翻譯。下面就是學生翻譯的一則新聞。
老人摔倒究竟要不要扶?這一話題依舊為人熱議。“必須扶!”5月24日,廣州白云區同心小學的四個學生做出了他們的選擇。當日下午四時許,放學后的付譯與三位同學一起回家時不小心將84歲的丘阿婆撞倒,被嚇傻的小學生們并沒有跑掉,而是趕緊道歉并將老人扶了起來,把老人送回家。對于這種勇于承擔錯誤的行為,跌倒受傷的丘阿婆并沒有怪罪他們,反而安慰他們說自己有醫保,他們不用擔責。
某學生的譯文: Whether should we help an old man who falls or not? This question is still being hotly debated. “ We must help him!” On May 24, four students made their choice. They all came from the Tongxin Primary School,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At four o’clock on that afternoon, while Fuyi and his three classmates were on the way to home after school, they accidentally knocked down Grandma Qiu, who was 84 years old. The scared pupils didn’t run away, instead, they quickly apologized and helped Grandma Qiu up, and then sent her home. In view of their courage to take responsibility, the injured Grandma Qiu didn’t blame them . She comforted them by saying that she had medical insurance and they didn’t need to bear the medical expenses.
譯文中,名詞的性、數、格,謂語動詞的時態與語態起到了銜接句子的紐帶作用。例如英語句子中an old man和him,Grandma Qiu、she、和her,pupils、they、their、和them清楚地標示出人物動作的發出、指向或作用對象。其次是添加連詞,例如“…說自己有醫保,他們不用擔責。”“…將老人扶了起來,把老人送回家。”兩組相鄰短句翻譯時,加入了連詞“and”,把看似形散兩個漢語句子有機連結,表達出前后的因果關系和動作的前后關系。再其次是把漢語并列句翻譯成英語的主從句型。例如,“老人摔倒究竟要不要扶?”學生把“老人摔倒”部分譯成了who引導的定語從句。因此,漢語意合和英語形合理論可以使學生在漢譯英時有意識地注意到英語譯文語篇句子之間的銜接。
四、結語
通過對比研究英語形合和漢語意合,本文探討了如何將漢語的意合句轉化成英語形合句的漢英翻譯策略。這會指導大學生在平時練習翻譯或在作英語四六級翻譯時,能夠有意識地分析漢語句子和語篇,然后利用英語語法手段,翻譯出邏輯嚴密、有機連貫的英語句子和語篇。
【參考文獻】
[1]郭建中.文化與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2]申小龍.語言與文化的現代思考.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3]王東風.連貫與翻譯.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