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艾灸法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原發性肝癌為世界上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病死率高,復發轉移是影響預后的最主要因素。在惡性腫瘤的侵襲轉移過程中,細胞粘附分子與原發灶癌細胞脫落及繼發部位定居均有密切關系。癌胚抗原(CEA)為臨床上常見的腫瘤標志物,而其作為細胞粘附分子在腫瘤的侵襲轉移中亦有重要的意義。消化道惡性腫瘤肝臟轉移時,血清CEA將明顯升高。但是原發性肝癌本身在發生侵襲轉移后,血清CEA是否也會升高,有關該方面的研究鮮見報道。作者檢測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原發性肝癌住院患者202例血清CEA含量,旨在探討CEA作為細胞粘附分子在原發性肝癌侵襲轉移中的作用。報道
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院202例患者中男125例,女77例;年齡23~80歲。其中遠處轉移112例,無遠處轉移90例。所有病例診斷均符合2001年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修訂的肝癌臨床診斷標準。
1.2方法
取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血清為檢測標本,應用全自動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系統(美國貝克曼公司)和配套試劑檢測其CEA含量。
1.3統計學分析
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2組血清CEA值進行2獨立樣本Wilcoxon檢驗。
2結果
2.1肝癌遠處轉移組與無遠處轉移組的血清CEA比較,見表1。因血清CEA數值為偏態分布,故采用Wilcoxon檢驗。遠處轉移組CEA中位數值高于無遠處轉移組,Wilcoxon檢驗提示兩者有顯著性差異(P<0.01)。表1肝癌遠處轉移組與無遠處轉移組的血清CEA結果比較(略)
3討論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是一種糖蛋白分子,因其在胚胎時可正常分泌而得名。最初在胃、腸道癌癥患者的血清中可測到CEA的異常表達,后又逐步在肺癌、肝癌、乳腺癌及胰腺癌患者的血清中測出[1]。CEA作為一個廣譜性腫瘤標志物,在臨床上主要用于輔助惡性腫瘤的診斷、治療的監測和預報復發等。在原發性肝癌中,由于敏感性及特異性不如甲胎蛋白,故CEA多與其他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來提高其診斷價值[2]。但在原發性肝癌與轉移性肝癌的鑒別診斷中,CEA卻有重要的價值[3]。
對于CEA在惡性腫瘤方面的研究,發現CEA與多種惡性腫瘤的侵襲轉移有關。有關文獻報道,CEA在預測消化系統腫瘤遠處轉移有很高的應用價值,腫瘤患者發生遠處轉移后,其外周血CEA-mRNA的表達顯著高于無遠處轉移[4]。Wagner等通過對生成不同水平CEA的腫瘤細胞株在裸小鼠上的實驗證明CEA水平高的腫瘤細胞更易發生遠處轉移[5]。本實驗也證明原發性肝癌患者發生轉移后血清CEA值較未轉移患者明顯升高。上述的結果均提示CEA與腫瘤轉移關系密切。
CEA如何在腫瘤轉移中起作用呢?CEA不僅作為一種單純的腫瘤標志物存在,近期的研究通過其核苷酸序列的測定表明CEA為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的成員之一。進而對CEA的細胞粘附活性研究,證明為一類細胞粘附分子。Benchimol等用基因轉染的方法對CEA的細胞粘附活性進行研究,發現CEA陽性細胞具有自我凝集的能力,CEA陽性細胞間的凝集和粘附是由CEA特異性介導的,CEA為一粘附蛋白,CEA陽性細胞與CEA陰性細胞不發生細胞間粘附[6]。粘附分子是腫瘤轉移系統的重要因素之一,腫瘤細胞脫落、侵入基質、進入脈管系統,癌栓形成及在繼發組織器官定位生長,均與粘附分子有關。血循環中CEA陽性細胞的同質粘附,可造成瘤細胞在微循環中聚集,形成癌栓,延長瘤細胞在血管床滯留時間,增加癌細胞轉移機會[7]。因此原發性肝癌血清CEA動態升高有可能提示肝癌已發生侵襲轉移。
臨床上血清CEA的檢測簡便、快速,該值的升高在判斷原發性肝癌發生遠處轉移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HammarstromS,ShivelyJE,PaxtonRJ,etal.Antigenicsitesincarcinoembryonicantigen.CancerRes,1989,49(17):4852~4858.
2黃宏恩,黃衛彤,何延專.血清AFP、CA125、CA199、CEA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6,28(5):759~760.
3胡敏華,陳燕,黃建英.肝癌患者癌胚抗原檢測的臨床意義.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6,27(1):10~11.
4AjisakaH,MiwaK.Micrometastasesinsentinelnodesofgastriccancer.BrJCancer,2003,89(4):676.
5WagnerHE,TothCA,SteeleGDJr,etal.Metastaticpotentialofhumancoloncancercelllines:relationshiptocellulardifferentiationandcarcinoembryonicantigenproduction.ClinExpmetastasis,1992,10(1):25~31.
關鍵詞:命門穴;衛氣;免疫;艾灸
中圖分類號:R24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6)10-0013-04
命門者,生命之門也,該穴屬督脈,位于后背兩腎之間,第二腰椎棘突下,在臨床中具有固本強腎、溫腎壯陽、強健腰膝、延緩衰老、疏通督脈,加強與任脈的聯系,促進經氣在任督二脈中的運行,并能治療腰脊強痛、下肢痿痹、遺精、陽痿等腎陽不足證,月經不調、痛經、經閉、不孕等婦科病證。現從“衛氣出下焦”探討命門穴調節機體免疫機制及其臨床運用。
1命門穴的起源與發展
命門一詞最早見于《靈樞?根結》:“太陽根于至陰,結于命門,命門者,目也。”其指足太陽膀胱經中的睛明穴。而后,《難經?三十六難》載:“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命門者,諸精神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腎有一也。”此意為命門即是人體精神之舍,原氣之處,是人體生命的本源,化生人體一身之陰陽。楊上善在《太素》卷中對上述《靈樞》所引兩句的詮注中,明確地指出:“腎為命門,上通太陽于目,故目為命門。緩,大也,命門為大故也[1]。”楊氏認為人體的兩目之精氣神和視覺功能為先天之精所充養,皆賴于命門所涵養的先天之精,且楊氏統一了《內經》、《難經》上下命門說。明?張介賓在《景岳全書?傳忠錄?命門余義》中記載“命門為元氣之根,為水火之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他強調了命門之中具有陰陽水火之氣,從而發揮對全身的滋養、激發的作用。由此可見歷代醫家都認為命門與腎同為五臟之本,強調了腎氣及腎陰腎陽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通過調整命門我們可以調節人體的生理狀態,固護人體的正氣,激發腎氣以滋養全身,命門即生命之門也。
但是在論述命門時,除了最早《內經》中所言的“命門者,目也。”對命門有了明確的具體定位之外,其余后世醫家在談及命門時均以其功能而言,并無具體形態、定位。作為命門在體表定位的“命門穴”,是魏晉時期出現的。命門穴最早見于魏晉時期皇甫謐所著《針灸甲乙經》,其載“命門,一名屬累,在十四椎節下間,督脈氣所發,伏而取之,刺入五分,灸三壯。”皇甫謐將命門穴定于兩腎之間,取義于《難經?八難》所謂的腎間動氣。明朝孫一奎認為命門穴乃腎間動氣之說具有合理性,將命門穴定位于兩腎之間是合理的,他在《醫旨緒余?命門圖說》中論述“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男女未判,而先生二腎,如豆子果實,出土時兩瓣分開,而中間所生根蒂,內含一點真氣,以為生生不息之機,命曰動氣,又曰原氣[2]。”孫一奎肯定了命門穴與命門的表里關系,從而命門穴得以成為命門在人體體表的門戶,反映腎間動氣之所在。故而通過調節命門穴,可以調節命門之中的腎間動氣。
2“衛氣出下焦”及其與命門穴的關系
2.1“衛氣出下焦”的淵源關于衛氣的來源,歷代醫家對其有著不同的理解。《靈樞?營衛生會》有“營出于中焦,衛出于下焦”之說,但也有醫家主張“衛出于上焦”,亦有主張“衛出中焦”者。后世醫家中以張介賓為代表,他以衛氣的循行來論述衛出下焦,他在《類經?經絡類?二十三》中講述“衛氣者,……其氣自膀胱與腎,有下而出,故衛出于下焦”。張介賓從衛氣的循行走向推導,認為衛氣始出于膀胱,而其根本在腎,腎與膀胱皆屬下焦,故言衛出于下焦。通過經絡的循行走向與衛氣的特性,進一步解釋了衛氣源于下焦的生理基礎及其特點,同時也成為了張介賓在臨床上重視補命門來調節體質的理論來源。《素問?痹論》曰: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標疾滑利,不能入于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于盲膜,散于胸腹。”衛氣屬陽悍之性,我們認為衛氣即衛陽。《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明確說明了衛陽之氣固護人體的重要性,并指明了保護肌體不受外邪侵犯的就是陽氣,即同篇所說:“陽者衛外而為固也。”而人體陽氣的根本屬腎所含藏的元陽。五臟之陽,非此不能發。故我們可認為衛氣出下焦,由下焦的腎中真陽所發[3]。
2.2“衛氣出下焦”與命門穴的關系中醫學認為,人體的正氣是抵御疾病發生發展,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總稱,它包含了元氣、宗氣、衛氣、營氣等[4]。而衛氣是行于脈外而具有保衛作用的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靈樞?本藏》言“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5],”即是對衛氣功能的概括,而這些功能均為衛氣護衛機體免遭外邪入侵的防御機能,衛氣可相似于現代醫學術語所說的機體免疫功能。清?石芾南《醫原》中敘述:“宗氣積于上焦,營氣出于中焦,而衛氣則出于下焦”,并解釋:“衛氣賴下焦陰中真陽,以升出中上二焦,故衛氣出于下焦”。其意在說明衛氣與腎的關系,衛氣屬陽,屬人體陽氣之一,其性主熱,主動,故而能溫分肉,肥腠理,司開合,具有剽疾滑利的特性。腎為先天之本,內藏真陰真陽。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根本,故衛氣的這種陽熱之性乃根于腎中的元陽[6]。而命門穴為督脈之氣所發,位于兩腎之間,乃腎間動氣之所在,故我們認為通過調整命門,灸命門穴可以溫腎壯陽,充盈衛氣,使根植于腎中的陽熱之性得以升發,調理人體陰陽之氣,從而調節人體的免疫機制,使衛氣固護人體一身之氣。
2.3命門穴的作用機制在臨床中,許多醫家致力于通過動物實驗完善命門穴的對人體的作用機理。張燕[7]對老年大鼠進行研究,灸命門穴通過良性調節19條炎性反應基因從而延緩老年大鼠衰老。謝感共[8]對“陽虛”模型小鼠進行命門灸,觀察得到命門灸可恢復低下的機能狀態,可保護內臟器官組織,促進物質代謝。高希言[9]通過實驗得出命門灸在提高衰老小鼠的紅細胞C3b受體活性的作用較好,可明顯增強衰老小鼠的紅細胞免疫功能。通過上述醫家模擬的小鼠實驗我們可以得知灸命門穴對于延緩衰老,恢復機體機能等有很好的療效。
3命門穴在臨床上運用
3.1養生保健命門穴位于督脈之上,是人體生命要穴,其穴位經氣能夠濡養人體的先天之本。宋代竇材在《扁鵲心書?須識扶陽》敘述“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更服保元丹、保命廷壽丹,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余年壽矣”,故在古代灸命門以養生保健是有據可循的。張仲彬[10]認為如果命門穴瘀滯,督脈經氣循環不通暢,可使人體免疫功能下降、紊亂,導致疾病叢生。“命門火衰”多因素體陽虛,久病不愈,或年老體弱,下元虧損所致,主要以腎陽虛證候為主,那么扶正固本,溫補腎陽之氣才能防止人體免疫機能衰退或紊亂,才能防止疾病發生。張仲彬詳細介紹了命門穴“添火”法來進行自我養生,如:手掌摩擦命門穴、步行“添火法”養生等方法,意在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從而使腎陽虛癥狀緩解或康復。
3.2腎虛腰痛李定國[11]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對命門、腎俞用以搓擦手法來治療腎虛腰痛、腎虛尿頻均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姜鳴煒[12]治療老年腎虛腰痛,以灸法組取命門、腎俞等穴位與藥物組口服桂附地黃丸或六味地黃丸對比研究,發現灸法組總有效率為92.4%,藥物組為64.1%。
3.3原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13-14]是指月經前后以及行經過程中出現的小腹疼痛、墜脹不舒,同時可伴有惡心嘔吐、四肢厥冷、腰酸乏力、昏厥,嚴重者可顯著影響生活以及工作質量,而生殖器官并無器質性改變的一種疾病。如今,原發性痛經的患者逐年增長,而臨床上灸法治療此病療效確切,陶小芳[15]等人采用艾灸命門、三陰交及關元穴治療原發性痛經患者58例,總有效率為96.6%。盛燮蓀[16]認為命門穴對于治療婦女經帶之病有顯著的療效,命門又名“血愁”穴,故可灸治腸風下血、吐血衄血等一切血病。
3.寒感冒風寒感冒主要由于風寒侵襲,肺衛失宣而致的病證,多數患者癥見惡寒惡風,頭痛,咳嗽,咽癢,鼻塞,流清稀涕,全身不適,肢節酸疼,舌苔薄白潤。朱志強[17]經過長期的臨床探索,發現命門穴對于老年、體虛類人群的普通風寒感冒療效顯著。他認為溫灸命門穴來治療風寒感冒,是通過疏通經絡,祛風散寒,溫腎健脾,通調內外,提升人體陽氣而使外感之邪從內而解,這是一種通過增強機體自身體質而使外邪從內解散的溫陽解表的方法。而傳統中醫治療風寒感冒,當以辛溫解表為原則,使病邪由肌表皮毛而解,故灸命門治療風寒感冒是新的思路與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3.5對機體免疫功能的調節可以通過艾灸命門穴能改善機體免疫功能,調節免疫力。(1)體虛感冒:適用于3~7歲的易感兒及老年易感者。操作方法:隔姜艾灸命門穴3~5壯,至皮膚微紅無水泡為佳,可配用大椎穴、足三里穴,隔日1次,1個月為1個療程。(2)體虛畏寒:多適用于老年人及成年體虛患者。操作方法:隔附子餅艾灸命門穴3~5壯,至皮膚發紅有輕微水腫為佳,可配用關元穴、氣海穴,1周2次,2個月為1個療程。(3)過敏性體質:多適用于過敏體質的各個年齡段患者。操作方法:隔竹圈鹽艾灸命門穴2~3壯,至皮膚微紅無水泡為佳,可配用血海穴、曲池穴,隔日1次,1個月為1個療程。
4小結
衛氣者,護衛之氣也。衛氣在人體的生理功能正如其名,乃具有護衛人體機能、發揮其顧護肌表不被外邪所侵犯之職,即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正與西醫中的“機體自身免疫”的概念不謀而合。命門穴乃腎間動氣之所在,陽熱之性的衛氣根于腎中元陽,灸命門穴可以溫腎壯陽,充盈衛氣,使陽熱之性得以升發,衛氣得以固護人體。所以從理論上而言,在臨床上遇到的機體免疫低下的人群,我們可以嘗試從調節衛氣入手來提高免疫力,正如玉屏風散作用于易感兒一樣,其機理正是從調節衛氣來達到提高患兒的抵抗力。
但是現如今中藥市場往往充斥著假藥橫行的不良現狀,許多疾病在醫生辨證準確的基礎上,因為中藥制劑的不規范和假冒偽劣導致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許多中醫師在用藥的基礎上正探尋著其他療法來提高療效。而針灸由于其操作簡單、無創、副作用小,歷來廣受諸多醫家的青睞,“針藥合用”也逐漸成為中醫看病的主流。
因此筆者嘗試從衛氣的來源入手,通過“衛氣出下焦”的理論基礎,并找到命門穴這一開啟衛氣樞紐的“鑰匙”,應用艾灸的方法,探尋艾灸命門來提高機體免疫力,達到提高體質、增強疾病抵抗力的療效。通過大量臨床實踐觀察,可認為艾灸命門來提高機體免疫力這一技術是可行且安全有效的。而多元化、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對當今人群疾病的復雜性、多樣性是有利的,因此通過艾灸命門穴來調節機體免疫這一簡單可行的方法也必將會成為當今提高體虛患者治療效果的主流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林殷,魯兆麟.從《黃帝內經太素》論楊上善對命門學說的貢獻[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3,26(4):14-16.
[2]嚴健民.釋命門[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5,11(7):484-485+505.
[3]趙昆霞.論“衛出下焦”[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05,28(02):24-25.
[4]劉杰民,黃貴華,紀云西,等.“脾為之衛”的理論內涵與免疫學外延探討[J].新中醫,2011,43(5):3-5.
[5]王洪圖,賀娟.黃帝內經靈樞白話解[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192.
[6]葛小麗.衛氣的來源與循行[A].中華中醫藥學會絡病分會.絡病學基礎與臨床研究(四)――第四屆國際絡病學大會論文集[C].中華中醫藥學會絡病分會,2008:2.
[7]張燕,羅炳德.全基因組芯片研究艾灸命門穴延緩衰老的分子機制[J].陜西中醫,2009,30(3):361-363.
[8]謝感共,蒙珊,趙彩嬌,等.命門灸對“陽虛”小鼠體重及內臟器官的影響[J].廣西中醫藥,2002,25(1):57-59.
[9]高希言,王燕.艾灸強壯要穴對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河南中醫,2005,25(11):24-26.
[10]張仲斌.命門養生“添火法”[J].現代養生,2001,04:16.
[11]李定國.搓擦命門、腎俞在治療腎虛癥狀的應用[J].按摩與導引,2002,18(6):25.
[12]姜鳴煒.灸法治療老年腎虛腰痛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10):742-743.
[13]段濤,豐有吉.婦科學[M].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90.
[14]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46.
[15]陶小芳,魯望,徐炎林,等.溫和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9):824-825.
1 中醫對乳腺癌化療引起胃腸道反應的病因病機研究
中醫學認為化療所致的惡心嘔吐,多因藥毒為害,損傷胃氣,致胃虛失和,胃氣上逆而發生。病因病機當為久病正氣不足,毒邪乘虛侵犯中州之土,本虛標實,致使脾氣當升不升,胃氣應降不降,中焦運化失權、失司,遂見嘔吐。乳腺癌患者脾胃本虛,生化之源受損,化療后脾氣更受伐,治宜補益脾胃,和胃降逆。孫長崗[2]等提出化療過程中所產生的胃腸道反應多因藥毒為害,損傷脾胃,不能運化水濕,濕邪困脾,蘊久化熱,致脾胃不和,氣機升降失調而致。唐漢鈞[3]認為乳腺癌化療后惡心嘔吐, 舌苔厚膩, 是由于脾胃受損,升降失調,運化失職, 治療應以和胃降逆 止嘔為法, 林毅[4]認為脾虛及濕阻是化療后惡心嘔吐等消化道反應的主要病因病機, 治療應以健脾利濕 理氣和胃為法,楊教授認為乳腺癌患者素體正氣虧虛,又因化療藥為峻猛之品,易損傷脾胃,導致中焦運化 升降失調,脾氣虧虛 胃氣上逆,發為嘔吐,臨證可多用健脾和胃止嘔之法。
2 現代醫家對化療引起胃腸道反應辨證施治研究
林毅教授[5]認為中醫藥治療在乳腺癌圍化療期有著獨特增效減毒的作用,探索效高價廉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她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體會到圍化療期多為脾胃不和證、氣血 (陰 )兩虛證、肝腎虧虛證、脾腎兩虛證,宜用健脾和胃,化痰燥濕、益氣養血、健脾補腎之法。林毅教授認為治療脾虛宜補,痰溫宜化, 氣逆宜降,可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以健脾醒胃,理氣燥濕。
羅雪冰[6]認為化療藥物為熱毒之藥,與余毒相合,可耗氣傷陰,導致氣陰兩傷,故乳腺癌化療引起之嘔吐多表現為脾胃虛弱兼胃陰不足或兼雜濕濁內蘊之征。嘔吐病機總由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所致,治當和胃降逆。方中黨參、茯苓、白術、炙甘草益氣健脾化濕;代赭石降逆止嘔;麥門冬、天門冬養陰清熱;砂仁、 制半夏、竹茹降逆化濁和胃。
周氏[7]將乳腺癌化療期間的患者分為兩型給予治療:脾胃濕熱型,治以清胃降逆止嘔,方用橘皮竹茹湯加減;脾胃虛寒型,治以溫脾健胃散寒,方用二陳湯加味,從而改善患者化療期間的嘔吐等消化道癥狀, 同時增強食欲,幫助患者順利完成化療療程。
3 中醫對乳腺癌化療引起胃腸道損傷臨床研究
3.1中藥方劑運用研究
3.1.1中藥臨床運用研究 胡永春等[8]應用六君子湯加味(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半夏、陳皮、旋覆花、靈芝)治療化療所致的惡心嘔吐有確切的作用,治療組有效率達90%,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
3.1.2特殊單方研究
3.1.2.1黑逍遙散 有研究證實黑逍遙散具有提高免疫力、增強造血功能的作用,研究組患者血液白細胞含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
3.1.2.2人參養榮湯 人參養榮湯具有提高免疫力 增強造血功能的作用, 化療后長期服用人參養榮湯可一定程度緩解消化道癥狀, 這可能與人參養榮湯中人參等中藥成分能有效止嘔有關[10]。
3.1.2.3旋覆代赭湯 王亞非[11]進行了旋覆代赭湯加味防治惡性腫瘤化療嘔吐反應的研究。結論是該方能有效防治惡性腫瘤患者化療的惡心嘔吐反應。邱氏[12]研究表明旋覆代赭湯對硫酸銅致家鴿的嘔吐潛伏期及頻率有明顯抑制作用,與冷水組比較P
3.1.3中成藥研究 柏氏[13]治療化療嘔吐選用半夏茯苓膠囊 及小半夏加茯苓湯, 患者惡心嘔吐程度降低 ,嘔吐次數減少,嘔吐潛伏期延長 ,療效優于對照組。紀氏[13]治療順鉑化療所致惡心嘔吐選用胃寧散(制半夏、生姜等份搗末)聯合內關、 足三里穴位貼敷的治療方法, 療效優于單純恩丹西酮與加胃復安對照組[14]。養正消積膠囊(黃芪、女貞子、人參、莪術、靈芝、絞股藍)聯合鹽酸昂丹司瓊治療乳腺癌化療后所致惡心嘔吐取得良好的效果。結果顯示:治療組中患者惡心嘔吐控制率即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
3.2針灸的運用
3.2.1針刺 李氏[15]治療使用順鉑后急性惡心嘔吐的患者,取穴足三里、三陰交、中脘、內關。結果: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王氏[16]針灸治療乳腺癌術后化療不良反應。針刺主穴:脾俞、雙胃俞、雙足三里、雙上巨虛、雙公孫、雙艾灸穴位足三里,實驗表明:實施針灸的患者其惡心、嘔吐反應總有效控制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薄氏[17]腹針治療可減輕惡心和嘔吐癥狀,改善患者食欲情況。
3.2.2耳針 張氏[18]認為耳穴埋針聯合止吐藥防止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有一定優勢,而且耳針治療操作簡便,安全有效,刺激小并有持續刺激作用,又方便操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3.2.3皮內針 皮內針[19]是以特制的小型針具固定于腧穴的皮內或皮下進行較長時間埋藏的一種方法又稱埋針法。是由《靈樞官針篇》中所記載的“十二刺”中的“浮刺”針法發展而來。有報道表明內關穴皮內針埋針配合止吐藥物能較好地緩解乳腺癌化療患者惡心嘔吐癥狀。
3.3穴位運用 王氏[20]耳穴埋籽輔助治療乳腺癌化療后惡心嘔吐的療效觀察表明:治療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
3.4艾灸鐘氏[21]治療乳腺癌化療患者,取穴神闕、中脘、內關、雙足三里、采用溫和懸灸法。結果表明艾條可提高乳癌化療的惡心的完全控制率,縮短惡心發生的天數,可減少遲發性嘔吐的發生率。有研究報道隨身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療具有調和脾胃、止吐降逆、寬胸理氣功能,可有效減輕化療后嘔吐。結果:兩組急性嘔吐發生程度及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有效率為86.66%對化療后急性嘔吐的緩解程度高于對照組。
3.5相關動物試驗 廖氏[22]等以家兔為研究對象,研究針刺不同穴位對化療藥順鉑致消化道反應的防治作用,取穴足三里、中脘、三陰交、結果針刺可使順鉑所致的家兔紊亂的胃電圖趨于恢復,使血漿胃動素MLT水平降低。從而起到降低胃腸敏感性,減輕化療藥損傷。
3.6中藥敷臍 黃氏[23]治療乳腺癌患者化療后嘔吐,自化療第1 d開始前30 min給予中藥敷臍,2g/次,持續24 h用藥,1次/d~1 w化療結束,結果:對惡心、急性嘔吐遲發性嘔吐的控制率明顯優于較對照組。
3.7手法按摩 以中醫經絡學說、神經反射學說、生物全息學說為理論指導的手部按摩療法減輕乳腺癌化療患者胃腸道反應的作用[24]。結果:試驗組在化療第13 d的胃腸道反應均輕于對照組。結論:手部按摩療法可減輕乳腺癌患者化療后胃腸道反應。
3.8其它
3.8.1音樂療法王惠英[25]認為有效止吐藥的同時配合音樂療法,并分別觀察、記錄乳腺癌化療患者的惡心嘔吐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化療期間嘔吐發生頻次、持續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結論:音樂療法配合聯合用藥,可明顯降低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增強治療信心,提高化療效果。
3.8.2心理療法王芳[26]報道有關觀察心理治療對乳腺癌化療患者抑郁及化療時胃腸道反應的影響,結果顯示觀察組接受心理干預后,抑郁評分降低,胃腸道反應發生率降低,表明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常規化療的基礎上,配合心理干預,能減輕患者的抑郁程度和化療所致的胃腸道反應。
4展望
綜上所述,中醫藥治療化療后引起惡心嘔吐不但方法多樣,療效顯著,價格低廉,而且還能對乳腺癌患者的全身心進行調節,從而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目前存在一些不足的之處。比如還未被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接受、因為個體差異、辯證施治的藥物不同,難以存在統一有效的治療方案。加之近年來媒體關于中藥中有毒性藥物用于治療的負面報道,更讓一些人對中醫藥敬而遠之。動物實驗中,只能記錄動物的嘔吐次數,缺失癥狀描述。這對于療效評定存在一定局限性。同時對于中藥止嘔研究特別是對全方的實驗研究尚局限在其對機體某系統生理,病理的影響,缺乏對細胞分子水平和機體多系統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因此在以后的研究過程中,應該更多重視中醫藥的實驗研究與臨床觀察相結合,進一步增強中醫藥在乳腺癌化療惡心嘔吐治療過程中的作用,爭取早日走出國門,成為全世界乳腺癌患者的福音。
參考文獻:
[1]李瑞明.肝脾腎同治在乳腺癌治療中的應用淺析[J].陜西中醫,2006,27(2):191-193.
[2]孫長崗.藍藤益髓湯恢復化療后骨髓抑制的臨床和實驗研究[D].山東中醫藥大學.2008.
[3]秦海洗.唐漢鈞教授治療乳腺癌辨證思路與用藥經驗[J].中西醫結合學報.2004,2(4):297-298.
[4]中華中醫藥學會.第十一屆全國中醫及中西醫結合乳腺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
[5]鐘少文,林毅辨治乳腺癌圍化療期并發癥的經驗體會[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2,18(8):860-861.
[6]羅雪冰.補氣降逆法治療乳腺癌化療惡心嘔吐證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07,16(9):1074-1075.
[7]池慧珍,林勝友.中醫中藥在乳腺癌化療中的研究進展[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09,32(2):70-72.
[8]胡永春,雷秋模,潘志欣.中藥治療乳腺癌化療后惡心嘔吐60例[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0,10(3):60.
[9]成云水.加味理中湯對乳腺癌化療患者惡心嘔吐的防治作用.[J],四川中醫,2013,31(05):90-91.
[10]徐達穩,夏建華.參術和胃湯預防化療胃腸道反應80例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1,10(10):911-912.
[11]王亞非.旋覆代赭湯加味防治惡性腫瘤化療嘔吐反應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88,18(5):273.
[12]邱明義.旋覆代赭湯止嘔作用實驗研究[J],時珍國藥研究.1996,7(1):21.
[13]施俊.化療嘔吐的中醫臨床治療進展[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23(2):97-100.
[14]張瑩,等.養正消積膠囊聯合昂丹司瓊預防乳腺癌化療所致惡心嘔吐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12(32):5524-5525.
[15]李寶珍.電針治療順鉑所致機型惡心嘔吐的臨床研究北京中醫藥大學[D],中醫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
[16]王瑜蒙姍莫小勤.針灸治療乳腺癌術后化療不良反應的臨床觀察[J].中外婦兒健康,2011,19(4):241-242.
[17]賴米林,劉丹.薄氏腹針治療乳腺癌化療后惡心嘔吐的療效觀察[J].數理醫藥學雜志,2005,28(9):1295-1296.
[18]張詠梅.耳穴埋針預防乳腺癌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反應40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3,20(2):143.
[19]鄭蔚.內關穴皮內針埋針對乳腺癌患者化療惡心p嘔吐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2,26(10):2641-2642.
[20]王軼.耳穴埋籽輔助治療乳腺癌化療后惡心嘔吐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2,33(11):2268-2269.
[21]許素文.艾灸防止乳腺癌化療所致惡心嘔吐的臨床研究[D].廣西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2]廖威裴景春.針針刺不同穴位對順鉑致家兔消化道反應的實驗研究[J].上海針灸雜志,2000,1(6):35-36.
[23]毛燕.臍療聯合托烷司瓊防治含順鉑方案所致嘔吐p食欲減退的臨床研究[D].中醫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
[24]張一敏,孫秋華.手部按摩減輕乳腺癌化療患者胃腸道反應的作用[J].護理雜志,2013,30(23):22-23.
醫院醫生進修工作總結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轉眼間,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半年的進修生活已經圓滿的畫上了句號。細數這六個月來的短暫時光,我倍感珍惜。因為我知道,這次醫院選派我出去進修學習,除了因為醫院業務發展需要外,還包含了院部領導對我的充分信任和殷切希望,我也把這次進修當做一次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通過這半年時間的進修學習,不僅提高了我自身的業務技術水平,還使我開拓了視野,拓展了思路,讓我終身受益匪淺,同時也明確感覺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下面就我這次進修學習機會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是西南地區臨床中醫學科門類最齊全、綜合服務水平最高的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院、全國示范中醫院、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也是國家中藥臨床試驗研究(gcp)中心、全國中醫眼病醫療中心、全國中醫急癥醫療中心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中西醫結合急診臨床基地和感染病臨床基地。我所在的心血管科是國家新藥臨床試驗中心心血管基地、四川省中醫重點專科。該科主要采用中西醫兩法診治各種心血管疾病,同時,該科還開展了冠心病和結構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心臟電生理檢查和各種起搏器置入術。
半年來,在代教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熟練掌握了心血管系統如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瓣膜病等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并在ccu中對心血管科各種急危重癥的治療和搶救流程有了一定的熟悉和掌握;我還熟練掌握了心血管科疾病的問診方法、技巧、查體要點和常規藥品準確、合理應用,能夠獨立完成心電圖機的操作,掌握了閱讀心電圖的要點,能夠準確出具報告單;同時,我還觀摩學習了冠脈造影及支架植入、永久起搏器植入、心臟電生理檢查和射頻消融等各種介入治療。
在進修學習的過程中,我不僅折服于他們精湛的醫療技術外,還被他們科學、規范的科室管理深深打動,尤其體現在他們核心醫療制度的落實方面。作為享譽西南地區的一所中醫三甲教學醫院,他們的三級醫師查房制度體現得淋漓盡致。我所在的心血管科,分為三個醫療組,住院醫師全都是主治以上職稱,每個醫療組每天都有副主任以上醫師查房,科室主任、副主任固定每周一、四業務查房;除了常規的晨間查房外,各個醫療組還經常自己組織下午查房;在查房過程中,他們對每個病人的病情從循證醫學的角度進行詳細的分析和點評,讓每個參與查房的醫生都能“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要是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出現本科室以外的其他癥狀,他們就會立即邀請相關科室會診;每周一、三、五是他們開展介入治療的時間,周二、周四下午就會進行術前討論;每周一下午是死亡討論時間,周三下午是疑難危重病例討論時間;周五下午是業務學習講座時間;他們還特別重視醫患溝通制度,每個病人入院后都會由經治醫生親自書寫一份醫患溝通記錄,上面詳細記載了病人病情和診斷、擬定的治療方案及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并發癥;對危重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反復多次與病人家屬溝通;介入手術治療的病人除常規簽具手術同意書外,還有一份術前談話記錄;另外,科室還專門設有醫療教學秘書,負責科室的病歷質量和教學安排。
作為一所中醫醫院,中醫特色治療是他們的一大特點。心血管科開展的中醫治療項目一般有灸法治療、耳穴治療、中藥浴足、中藥塌漬、針刺等中醫治療項目,以前三者居多;灸法治療是采用購置的冠心灸、強腎灸、鎮痛灸等,入院后每個病人發放一個療程(7天);耳穴治療是他們自制的。他們的中藥浴足開展得最為普遍,幾乎每個病人都會使用。這是因為他們規定有嚴格的中藥飲片使用
比例(要求達到藥占比的25%),所以他們除給病人開具口服中藥外,還開展了中藥浴足,用以提高中藥飲片使用比例。
作為專治心血管疾病的科室,科室內的設備使用率高又是該科室的一大特點。心血管科共設有80張病床,但心電監護儀就配置有40余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病人常規心電監護,介入治療后的病人亦常規心電監護2-3天。科內還配備有床旁多普勒超聲儀,入院病人常規行心臟多普勒超聲檢查。另外,科內還設有心功能檢查室,對心律失常及高血壓病人常規開展24小時動態心電圖、心率變異性分析及動態血壓檢查,每天該科配備的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測儀及動態血壓監測儀都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心臟介入及非藥物器械治療是現代心血管疾病治療的一大趨勢。該科擁有一個介入導管室,配備有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儀和心臟多普勒超聲檢查儀等多種先進設備,主要開展左右心導管檢查和監護、冠脈造影術、經皮冠脈成形術及支架置入術、心臟瓣膜球囊擴張術、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頻消融治療(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室性心動過速等)、安置各種心臟起搏器及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為該科創造了可觀的醫療業務收入。
在科室的績效考核方面,他們以個人創造的醫療業務收入為標準,采用多勞多得、按勞分配的原則來調動科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他們以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和醫療質量指標為主要內容,把病歷書寫質量、核心醫療制度落實、中醫辨證論治合格率、中西藥占比、四合理運用、醫療差錯發生率及參加教學活動的情況等作為考核依據,制定了科室人員綜合考核細則,每月由科室醫療教學秘書對科內人員(醫生)進行考核,充分體現出了科室管理的透明化和公開化。
在護理工作方面,他們采用護理分組的工作模式把護理人員分成2個工作小
組,每組設護理組長1名。每個工作小組又分為治療組、辦工組、巡視組、機動組等,各小組分工合作、團結協作,使繁雜的護理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
通過這半年時間來的進修學習,讓我的業務技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時我也深刻的認識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感受到了基層醫院與三級甲等醫院之間在軟硬件設施方面存在的明顯差距。時值我院創建二級乙等中醫醫院之際,我把自己在進修學習過程中的所見、所感、所想與住院內科實際情況相結合,提出以下幾點愚見,望能為科室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1、嚴格執行核心醫療制度
核心醫療制度的落實是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的重要舉措。在科室常規業務開展的過程中,應嚴格落實查房制度、會診制度、疑難危重病例討論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等核心醫療制度。就我院職稱結構而言,現住院內科已完全具備執行三級醫師查房制度的能力,但由于副主任以上職稱人員每天承擔著門診醫療任務,致使三級醫師查房制度落實困難,建議每周指定一天上午為副主任醫師在內科業務的查房時間,這一天上午指定查房的副主任醫師不承擔門診醫療任務。
2、加大科室硬件投入
現代診療技術的開展,除需具有過硬的業務技術水平外,硬件設施的投入亦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進修學習期間的感受,讓我深深體會到在我院由于設備的缺乏,有些時候真有一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與無奈,科室急危重癥比例不高也與硬件設施的缺乏有一定關系。就現在住院內科業務開展而言,建議醫院檢驗科開展利鈉肽、n末端-利鈉肽原、血氣分析等檢驗項目,為內科購置腦功能治療儀、腦血流圖檢測儀等設備,同時建議開展無痛胃鏡檢查。另外,
科室現有閑置呼吸機一臺,建議派人學習使用。
3、充分彰顯中醫特色
自我院創建二級中醫醫院以來,內科就開展了中醫適宜技術的治療。之前科室常規開展的中醫適宜技術有針刺、耳穴、穴位敷貼、艾灸、刮痧、耳尖放血、拔罐、灌腸等項目。由于新農合政策的限制,現科室開展的治療項目僅有針刺、穴位敷貼、艾灸三種。但不管那種中醫治療項目,都一直沒有在患者心目中形成是我院“中醫特色治療”的概念,甚至如針刺等侵襲性操作部分患者還很排斥。我認為,在中醫適宜技術治療方面,我們可以借鑒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心血管科的做法,為大多數病人開展中藥浴足治療。其理由是首先每個人每天都要洗腳,在洗腳的時候加上點中藥湯劑大家很樂意接受;其次部分排斥口服藥物(特別是排斥口服中藥)的病人也情愿接受這種方法的中醫藥治療;再次,該治療方法不具有侵襲性;第四,在提高治療收入的同時還可以提高中藥飲片的藥占比。另外,科室應盡快研制出自己的院內制劑,如他們的銀葶清肺口服液、中風醒腦注射液使用都非常廣泛。
4、細化科室人員專業
住院內科屬于大內科范疇,收治的病人遍及內科的各個系統。由于醫院條件及病人資源所限,不能像三級醫院那樣分出細化的二級科室,科室人員也不可能達到科科精通的要求。所以,就需要細化科室人員的專業方向,不是要求每個系統的專業方向都細化,至少要把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專業細化到科室人員的人頭上,做到“百家爭鳴、各引一端”。目前內科已有人員在心血管和消化內科方面完成了進修學習,建議統籌安排人員進修呼吸、內分泌和神經內科。
醫院醫生進修工作總結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不知不覺中三個月的進修已經結束,在那里留下了我們很多的美好回憶,在三個月中我們有對新環境的彷徨,有對家人、同事的思念,更有對新技術,新理念的追求,積水潭醫院有先進的理念,經驗豐富的老師和知心朋友,在積水潭我們經歷了炎熱的夏天、收獲的秋天,此時我們帶著豐收的喜悅回到了醫院、回到了家。積水潭醫院的醫院文化、科室文化,醫院的點點滴滴融化成我們的所見、所感、所想:
一、收獲知識,轉變理念
北京積水潭醫院是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作為一所教學臨床醫院,各臨床科室設備齊全、實力雄厚,骨科、燒傷科、內科、外科、婦產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皮膚性病科、中醫內科、中醫正骨科、針灸科、理療康復科等科室均具有很強的醫療技術力量。骨科、燒傷醫學技術達到世界及國內領先水平,享有全國骨科第一的美譽,院內環境優美,綠樹成蔭,碧綠的湖水,幽靜的假山,洋溢著皇家園林的神秘氣息,現代與古典相結合,濃厚的古典氣息,賦予醫院一種歷史沉淀的厚重感,我在進修期間選擇了創傷骨科、手足外科、小兒骨科進修學習,不同的病房管理模式,不同的科室文化氛圍,不同的專業特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精尖的技術水平、先進的儀器設備、人性化的病房管理、嚴謹規范的培訓教學,實用化的疼痛管理,多樣化的護理用具,使我們開闊了視野。
積水潭醫院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精誠、精益、精心”的院訓激勵、熏陶著一代又一代的積醫人和求學者,他們對工作認真負責,責任心強,對我們嚴謹、謙虛、低調,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大家風范。在積水潭進修期間我們有幸參加了《北京積水潭醫院第x屆骨科疼痛管理培訓班》、《北京積水潭醫院首屆護理用具培訓班》、《第x屆亞洲骨科護理論壇》、《北京骨科年會》和《全國骨科年會》,與知名專家、學者近距離的學習交流,讓我們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收獲了知識,轉變了理念,這會成為我們的畢生財富。
二、培訓教學規范合理
1、入科前我們分別接受來自教育處、護理部的崗前培訓,培訓內容涵蓋安全、消防、組織紀律,并留有相關聯系電話,身處異地的我們對自身安全有了保障。老師們帶領我們參觀院區,熟悉醫院環境,了解醫院文化,為之后的生活、學習打下基礎。
2、入科后有專人帶教,首先對學習人員進行評估,根據個人意向有針對性的帶教,隨后帶教老師對病房環境,病種特點,工作流程,規章制度通過PPT講課和病房環境相結合的形式為我們作詳細的介紹。
3、進修期間,院內、科內都會有培訓講課,每個進修者在將要進修出科時,都要通過制作PPT課件向科護士長、護士長、帶教老師、進修人員、實習人員、專科護士匯報科室所學,另有部分科室采用理論考試形式,考核內容為平時PPT培訓內容。規范的培訓教學大大提高了進修者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人性化的病房管理
1、人員:營養師、藥劑師、矯形器械師、康復師等多學科團隊的協作,護工、電梯工、配膳員、保潔員等各工種的相互配合,大大增強了醫護團隊的力量。我們初次進入科室并沒有陌生感,老師們非常具有親和力,科室會不定時采取各式各樣的減壓方法,為在科室工作的人員營造開心快樂的工作氛圍。
2、環境:病房內干凈、寬敞、明亮為無陪護病房,這樣病人會有好的休息環境,醫護人員的各項操作會更加專注,各式各樣的宣傳欄、溫馨提示牌、宣傳冊、宣傳頁等定點放置,加強對宣傳、宣教的重視,使醫、護、患溝通起來更加順暢。
3、護理用具:各式各樣的護理用具如:翻身宜、過床宜、冰桶機、CPM機的使用,各種上肢托、彩色支具、拐杖、烤燈等的使用上有很多我們可以借鑒的經驗。
4、疼痛管理:開展疼痛管理工作:遵循疼痛管理5大原則,逐條展開:
(1)重視健康宣教,轉變理念,制作宣傳手冊、圖片,宣傳欄,加強疼痛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培訓;
(2)學會正確評估,選擇止痛藥物,正確用藥,掌握不良反應及配伍禁忌;
(3)實施超前鎮痛:改變痛了才吃止痛藥的理念,提前用藥提高疼痛閾值降低疼痛的敏感性;
(4)注重個性化鎮痛:鎮痛方法因人而異,最終目標是使用最小的劑量達到最佳的止痛效果;
(5)提倡多模式鎮痛:將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組合在一起,發揮藥物的協同和相加作用。降低單一用藥的不良反應。疼痛管理是團隊的工作,需要醫生、護士、患者、麻醉師、藥劑師的全力配合,以此來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加患者滿意度,必將會為醫院的發展增添力量。
四、注重科研、論文、專利、學術交流
1、護士參與晨會交班前的閱片討論,場面激烈,精彩紛呈,參與床頭交接班的查體教學,言傳身教,拋磚引玉,尤其是每周一次的病例討論真可謂是專家云集,熱鬧非凡,真正能享受到知識、視覺盛宴,在人員配備合理,團隊建設完善的前提下合理的排班模式,查房模式,加強了護理人員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轉變理念領會治病與治人的內涵,注重溝通交流。
2、每年每個科室都有寫文章發表專利、論文的任務,獎罰分明,如護士逐層晉級時必須有文章,只有完成任務才能晉小級,并于績效掛鉤,大大提高了她們的積極性,也是挖掘人才,激發潛力的一項舉措,營造了一種比、趕、超的學習氛圍。科內配有科室經理,主要負責科室病歷質控、績效考核、主任日程安排、文章發表等方面的工作,學習西方理念把中西方的文化給予有機結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過這次學習,我們在發現自己存在不足的同時,也向他們展現了我們的優勢,我們雖是二甲醫院,但我們的知識,我們醫院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并不落后,當我們自信滿滿,對答如流時,當我們贏得她們的稱贊時,當我們能流利回答出他們提出的問題時,當我們有過硬的穿刺技術,一針見血時,當我們出色完成PPT匯報和理論考試,得到他們交口稱贊時,我們想到的是我們醫院嚴格的考試、考核制度。可能只有在那時我們才會領略到領導的良苦用心,才慶幸幸虧有曾經的那些考試,才為我們的現在奠定了基礎。我院骨科作為臨沂市重點專科,發展速度有目共睹,各亞專業齊頭并進,爭相發展,我們有我們的骨科文化,管理特色,我們也有特有的骨科服務理念和服務宗旨,我們的優質護理,我們的病房管理,我們護理的分層級管理,我們的人員配備(應急護士、機動護士庫的建立)我們的各大天使分隊(愛心天使隊、巾幗美容隊等),我們的禮儀小教員,我們的品管圈等等,都是我院護理的亮點,作為我院護理中的一員,外出學習交流我們很驕傲,很自豪。
求知的路就像隱藏在山石中的小路,需要去探索、去發現。而積水潭正是領路者,通過學習我們明確了前行的方向,明確了努力的目標,我們希望追隨著他們的腳步,站得更高,走得更遠。
醫院醫生進修工作總結
一、診斷思維的培養:3個月的時間,我分別在腹部超聲、介入超聲及門急診超聲學習和交流。帶教的各位恩師孜孜不倦、渴求知識、充實自我的現象打動了我,激發了我不斷上進的決心。華西超聲科濃厚的學術氛圍令我深感“學無止境”,更讓我學會了全面考慮診斷疾病。因此,我特別注重各種資料的積累,學習各高年資醫師獨到的診斷方法,培養自己的診斷悟性,鍛煉自己的診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