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哭的文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天不管怎樣好,總是會有風雨,人不管怎樣長,總是要長大。
成長,是快樂的,成長,又是艱辛的。
當我出生時,和所有小嬰兒一樣,我們有我們的任務,我首先面對的是如何睜開眼睛,看看這個陌生的世界,再大些,我還得去學會如何吮奶,如何開口叫爸爸媽媽……這一切對我來說是如此困難,可是是時間幫了我,成長幫了我。時間一年365天,天天都在跑,從來不停歇,它伴著我長大,每一秒我都在學習,每一分我都在努力,每一小時我都在進步。帶著蹣跚的步伐,我從嬰兒長到了幼兒,漸漸地我成了兒童,我一天天長大,并且是健康,快樂的。我感到成長是多么美好,我可以上學,學習知識,和好友玩耍。時間還不容我待夠童年時期,就硬把我拉到了少年,青少年,再到青年。可以說,這么長時間里我學了很多東西,也明白了許多事理。我一點點長高,思想也一天天完善,我可以盡力做些讓別人快樂也讓自己快樂的事。這時的我如一株春筍,在陽光沐浴下,露出腦袋,充滿理想,并時刻追求自己的理想。因此這時的生長又顯得不是那么快樂。俗話說,想要得到回報就必須付出。
我一次次付出,每次得到回報,我心中的“算盤”便撥一下,一次次,都證明我在成長,成長是辛苦的。我的每一次成長都必須經過一次艱辛的努力,我需面對很多新的東西,我要挑戰它們,也許我會成功,也許我會失敗。成長的路上充滿了陽光,讓我信心百倍,成長的路上也處處布滿荊棘,但我會勇敢邁過。在此,祝自己“成長路上,一路順風!”
童年是一條記憶的船,裝滿了水果,裝滿了玩具,裝滿了學習的快樂······而今,它正要和我揚手告別。此刻,回憶起腦海中的精彩片段,我有太多太多的感受要說······
記得在我六歲的那年,我家有一盆仙人掌,十分美麗。但是唯一的一個缺點就是那一排排尖尖的刺,家里的人都說像一只‘小刺猬’。我聽后,多么希望我喜歡的仙人掌能去掉那一排尖尖的刺呀!
有一次,我決定幫助它拔掉身上那尖尖的刺。因為我那時的年幼無知,一時找不到工具,就直接用手拔。我的手被扎的流血了,可我還是不甘心,又試著拔了一次,但一次次的失敗使我沒有了耐心。
在我幫助媽媽收拾屋子的時候,不經意間發現了媽媽桌子上那瓶香水。我靈機一動,拿起香水飛奔到仙人掌面前把那一整瓶香水都倒在了上面。頓時,那誘人的香氣使我心曠神怡,,正當我暗自得意的時候,仙人掌卻枯萎了,我頓時落下了眼淚。
唉!“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比較煩……”我常哼著這首歌,你要問我煩什么?就是因為我是一班之長。也許你會問:“當班長可了,可以管同學,高高在上,何樂而不為?”其實呀!當班長也有不少苦惱呢! 在我們班頻繁換老師的日子里,只要老師還沒來,班里立刻就亂成了一鍋粥。俗話說:“老師不在校,學生亂了套”老師還沒來,教室里馬上沸沸揚揚,怪不得老師總說我們班像個菜市場,同學們唧唧喳喳地說個沒完沒了。我這個當班長的立馬上去維持秩序,可有一次一點效果都沒有,嗓子都喊破了,棍子都敲斷了,下面依然是熱熱鬧鬧的,有的同學像小青蛙一樣呱呱叫;有的同學像小野馬一樣橫沖直撞,甚至有的同學爬上了講臺和我比威風,我想發脾氣,可又無可奈何。直到年段長來了,一切問題才解決。你說我這個班長累不累呢?有一個同學還理直氣壯地向老師告狀,說我無能,連個班級也管不好。我想申辯,可他串通了一些同學來誣陷我,我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班級里的事要我管,累;同學的生活小事要我管,苦。常常是上氣不接下氣地跑來跑去,累得氣喘吁吁。一下課,想喘口氣也不行,就又開始忙碌,好不容易忙完活,上課鈴又響了。你說當班長容易嗎?
一個驕陽似火、烈日炎炎的下午,第一節下課后,明明向我要整瓶水喝,我不答應。他就指責我:“姓陳的,你可是一班之長,要起帶頭作用,給我水喝,這叫助人為樂,你能不做嗎?再說了,老師不是要我們學雷鋒嗎?你先帶頭,其他的同學才會跟著做,否則,我就告訴老師,說你自私……你看者著辦吧!”盡管我心中一萬個不愿意,但為了不是風度,硬著頭皮把水給了他,害得我整個下午口干唇燥。我當班長算是倒了大霉了。
當班長不管,班級亂;當班長要管,得罪人。唉!當班長真煩!同學們,你們能幫幫我解處這個煩惱嗎?
苦難的描寫顯然是這些作品的主要內容。作者就是在這片貧瘠土地上生長出來的作家。從散文集的許多篇什里我們知道他的貧苦出身,在西部農村的苦水里泡大,經過了許許多多生活的打磨,體驗過人生的許多苦痛。這樣的生活積累和命運決定了他有一天成為一個作家,成為一個生活歌者的時候,不能不直面苦難和不幸的人生,于是就有了《待葬的姑娘》這樣讓人驚心揪心的作品。這篇散文寫了一個病重的姑娘,本來是買來當陪葬品的,但由于她生命力的頑強,沒有一下子死去。在這些日子里,她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只能與死老鼠為伴。她就用這點快樂,支撐起她的生命。我們很難相信,在人類進入21世紀的現實生活中,還在發生這樣愚昧悲慘和慘無人道的事情。但是,確實存在著。雖然,這是一個很極端的事情,但被作家捕捉到,幾近殘忍地描寫下來了,就成了西部人生的一個縮影。我們會指責作家,你為什么會這樣真實地展示這么悲慘的人生,但同時,我們又會感謝作家,沒有粉飾生活,沒有回避苦難,我們才看到了生活的真實,才真正感受到這片土地苦難的本質。這篇作品,被編排在這部散文集的第二篇,一下子就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調,讓我們不得不帶著異常沉重的心情進入對整部作品的閱讀。
當一個作家,能夠寫出《待葬的姑娘》這樣的作品,其他題材的處理就顯然會從容許多,對苦難的認識與描寫也更帶有普遍性,也就更具真實性。《懷念紅狐》可稱散文精品,那種人道情懷一直伴隨著對整部散文苦難的描寫,支撐起思想的信念。在《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踏過駝峰上的黃昏》《遙遠的禿尾河》《靈魂中的另一種疼痛》《殉葬的童嬰》《行進毛烏素》等篇,都以作家特有的良知與同情心描寫了西北高原生活的艱辛、文化的愚昧、思想的無知、精神的困頓、人生的無助以及一種生存的渴求。如《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描寫了在鋪天蓋地而來的洪峰中,農民前赴后繼,搶奪大炭的場景和過程,觸目驚心,悲壯高亢,如一首英雄悲歌。生命在這里如此渺小,生存如此重要艱難,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可感可嘆。這篇作品應該是中國當代散文創作中的優秀作品。在其他作品里,作家寫了高原的文化歷史、高原上的風土人情,高原上有風景,都一直和苦難這個主題絲絲相扣。如在《燃燒的高原》中,描寫了如火的“恐怖”的太陽,寫了這嚴酷生活,也寫出了人內心的焦慮與無奈。
實際上,在描寫苦難的作品中,《三輪車上的歲月》系列特別重要,值得關注。作家從一個掙扎在生活貧困線上的普通人的視角,講述了西部普通老百姓的故事,非常真切,非常動人。那個抱著哈巴狗的有錢婦人,那個請人跟蹤自己男人的婦人,那個經常被負心男人打,而又精心照料食物中毒丈夫的女人,那個被派出所所長迫害的女人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間,蒙古族蔚琳花的故事更是寫出了生活在底層的人民的遭遇,寫出了普通百姓掙扎著的生存。生活在草原上的蔚琳花雖然不富裕,但生活很平靜。為了讓生活更好,她離開自己的男人和孩子進城找工,結果處處受欺負,受,終于放棄了在城里生活,覺得還是回到草原好。她還有草原可以回,但對流浪歌手巴圖來說,沒有了任何退路,他只有往前走,不論前面有多少坎坷,不論他能不能成功。他每天吃方便面,喝自來水,每夜都睡在公園的長椅上,就為了有一天當上真正的歌手,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命運真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嗎?這一點,連作家自己也無法確定。他不知道巴圖會怎么樣,在這個專輯里,作者一直以這種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心態,真實地寫了這些普通人的命運,確實給人一種無邊的苦難的感覺。他沒有能力告訴我們,這些日子哪天是盡頭,因為他自己正是這些苦難者的一員。
現在有一種說法比較占上風,就是嫌作家們寫苦難太多了,好像我們的生活除了苦難就是苦難。這種說法當然有其理由,那就是中國改革開放都三十年了,人民的生活大大改變了。應該多寫那些有陽光的生活,不應該只關注苦難。實際上,“苦難”作為一種文學的內容并由此提煉出相關的主題,來源于我們民族艱辛而漫長的奮斗生活,在相當長的歷史過程中,構成了我們文學精神的一種品質。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近代地緣政治的調整,我們民族在一百多年來的生存斗爭突然變得特別嚴峻和特別突出。這種斗爭的嚴峻性,除了來自地理自然生態越來越惡劣,更多來自封建主義的壓迫和帝國主義的侵略。這就是我們民族生存斗爭的內容,在文學上的表現就蓋過了以往傳統的文學主題而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學精神。“苦難”就是這種生存斗爭的一種表達。今天,中國改革開放就是這種民族生存斗爭的延續,和我們民族“苦難”記憶是血肉相連的。沒有這種苦難,就不會有改革開放的時代。就算我們今天不再有苦難,“苦難”的主題也不會過時。一個作家,要能從這樣的時代精神高度去表達苦難,需要一種勇氣,更需要一種思想,應該是直面現實,理直氣壯,應該是一種文學精神的自覺與自信。從這個意義上說,《一條歌的河流》描寫的苦難,一是真實,二是有思想,雖然寫在生態惡劣的西部高原上,但主題和同族生存斗爭精神一脈相承,應該得到有力支持和高度評價。
當然,我們會說,一個作家,不是為寫苦難而寫苦難。他要從現實的生存斗爭中,反映人民戰勝苦難改變命運的不屈精神和力量,讓一個民族的苦難成為一個民族振興奮進的精神財富。事實上,《一條歌的河流》正是從這個層面上,展開對中國西部最艱苦生活的描寫。如果說,這部散文集的許多篇什讓人有一些壓抑之感,那么,在作品的第三輯《一條歌的河流》里,則一掃此前的陰霾,展露出希望的陽光,照耀著生活的河流。這樣樂觀的精神,集中反映在《陜北歌悠悠》這篇精心打造的優秀作品里。這篇散文寫的是作家對陜北民歌的認識和心得,把生活的思考與民歌的精神聯系在一起,突出了樂觀向上的主題。我們知道,陜北民歌是人民生活的反映,也是人民情感的反映,很樸素,卻有深沉的內涵,最為重要的是人民創造生活的堅定意志,強烈熱情和樂觀精神。喜愛民歌就必然會接受這樣的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苦難的生活就有了一種生氣,有了一種意志,有了一種力量。讀作者這篇散文,看他那么動情地深入的感覺品味陜北民歌的精神,品味著生活的酸甜苦辣,就可以知道,在作家精神世界里,有著一片生活陽光和動力。他從苦難走來,他對苦難如數家珍,但他知道,苦終將過去,由此站到更高的思想境界上,開拓出新的格局空間。這篇散文的存在,使這部散文集有了凝聚思想的魂魄。
通讀劉志成的《一條歌的河流》,會感受到一種文學的力量,我們稱之為堅硬的文學力量。這樣有文學生長于苦難貧窮的土地上,卻開出堅硬的思想之花。當代資本的力量控制了市場,也試圖控制思想。我們肯定注意到,我們的文學精神,在資本的力量面前,越來越無力,越來越軟弱。現在流行的是那些軟綿綿的沒有思想和精神品質的消費文學。長此下去,我們的文學精神就沒有了風骨,沒有了力量。散文創作,也面臨著這樣的現實問題。我們需要堅硬起來的文學和文學精神,突破當前的困局,讓我們的文學真正有力量支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條歌的河流》凸現的文學精神,正是我們時代所需要的。因為思想的堅硬,所以有力量。
來到班級,看到我的兩個好朋友在座位上,就走了過去,看到大家用異樣的眼神注釋著我,我被看的渾身發冷而又不知所措,我問雪雅和嫻美是怎么回事,
嫻美說:“你早上的英雄事跡已經被傳得全班盡知,怎么回事快如實招來。”
我把早上的事原原本本地給她們解釋了一遍。
雪雅說:“我說她們夸大事實,嫻美還不信。”
嫻美說:“我拿不信了。”
這是我的兩個好朋友兼死黨:上官雪雅和李嫻美。雪雅,成績僅次于我,是一個溫柔、善良的好女孩,人長得漂亮、做得飯很好吃。嫻美,每次考試都靠我和雪雅,她的父親是個大老板,因此她家很有錢。我們仨在加上妹妹從小到大從未分開過,另外我們在小學、中學都是‘校花四姐妹’,今年妹妹也考上了這所高中,所以我們決定重新贏回這個稱號。
老班(班主任的代稱)來了,全班都靜了下來。
“我宣布今天我要給大家一個驚喜。”
“別廢話了!有事快說。”
“咱們班要來兩個人,一個是校長的公子——安俊昊,另一個是全國首富的公子——金智軒。”
“金智軒、金智軒,這個名字怎么這么耳熟?”嫻美在小聲的嘀咕。
“靈蕙,當年你父親帶走的那個不是叫金智軒嗎?”
“是啊!我也不知道這個金智軒是不是我哥。只有見了面才能知道。”
“安俊昊、安俊昊,我愛你!……”班里的女同學一起叫喊。
“大家安靜,下面歡迎安俊昊同學。”老班大聲喊道。
安俊昊大步流星地走上講臺,說道:“我叫安俊昊。”
“還有,老師我坐哪?”
老班被他突如其來地話下了一跳愣了一會兒說道:“那兒。”
等等,老班指的位置是……我的同桌。
“老師,我不習慣和別人坐一起。”
“耍什么大牌,你以為我愿意和你坐在一起呀!校長的公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自言自語道。
下午1點鐘,我和哥哥一行人準時來到地下倉庫,但所看到的景象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有兩個看上去比較厲害的男生,他們坐在椅子上。只要有一雙眼睛的人,就看得出他們都不是管事的。這時,我們聽到身后有人喊道:“老大來了。”只看那兩個人站了起來,恭恭敬敬的給他鞠躬。我們轉過身去,只看到他們口中的‘老大’竟然是和我們同班的安俊昊。
“很高興你們準時來到這里,來的途中,我還在想如何打。既然你們帶了一個女人,那就你們選擇吧?”安俊昊說話了。
在他說話的同時,我眼角的余光瞥到了他身后的那個人的身上,剛開始,我覺得這個人很眼熟,后來看到他的面孔我才想起來。“韓俊哲!”我驚訝地喊道。
他聽見我的喊聲也愣了一下,隨后也反應過來了。哥哥見我認識他,問道:“他是誰呀?你怎么認識他的?”
我放低聲音說:“我不認識他,妹妹認識他,而且對他有好感……”
聽完,哥哥大致明白了一些。
“廢話少說,你們選是一起打還是單打。”安俊昊冷漠的說道。
酸:同學們都盼望著寒假早日到來,可我跟他們不一樣。我可不喜歡無聊的寒假。
媽媽會叫我天天寫字,看書,玩也只是在家里,連鞭炮也不準我放,說是危險!去年寒假,我可是憋不住了,就偷偷地和小伙伴去玩。我們在馬路上到處瞎逛,一會兒到田野,一會兒到廣場,一會兒到公園……總之,那天算是玩盡興了!
可是,剛踏進到家門,就被爸爸狠狠地臭罵了一頓。爸爸還給我約法三章,最后還罰我一個禮拜不許看電視。唉,我的心里好酸哪!我的腦海里閃現出這樣一個念頭:快快長大,最好一夜之間長成大人了!
甜:大人當然應該有大人的樣子。
記得有一次,奶奶的腳扭傷了,打了石膏,走路很困難。爸爸媽媽上班又忙,沒時間照顧奶奶,我就義不容辭地擔當起照顧奶奶的重任。刷牙時,我攙扶著奶奶去水槽前刷牙;吃飯時,我給奶奶盛飯,拿筷子……在奶奶腳傷的時候,家里很多事情我都會做了,奶奶直夸我懂事,爸爸媽媽也高興極了。以前我可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現在我懂得照顧別人了,大人們都說我長大了。呵呵,聽了這樣的贊揚,我的心里怎么會不甜呢?!
苦:“快點做作業,做不好不準看電視!”“該去練毛筆字了,今天就不要出去玩了。!”“這次又考咂了,以后要多做練習題!”……媽媽的嘮叨煩得我耳朵都快生繭了。老師也一樣,捧來一大疊一大疊的練習,笑地說:“多做點總是好的,精神食糧嘛!”周圍很多同學都戴上了眼鏡,我想過不了多久,我也會戴上它的。唉,我們稚嫩的雙肩哪經得起那么重的壓力啊!!
善良為媒,美國小伙邂逅中國版灰姑娘
今年28歲的科林(Colin Pemp)來自美國艾奧瓦州,是位熱情開朗的小伙子。他熱衷于體育和旅行,特別是一些驚險刺激的運動,而玩滑板則是他的最愛。科林從小因受父母的影響,很喜歡中國,一直渴望有機會走遍華夏的名山大川。
2005年大學畢業后,科林應朋友之邀,來到山西太原做了一名外教,為了早日實現暢游中國的夢想,勤奮的科林還兼了幾份家教。科林對學生非常好,他經常將教學與娛樂相結合,孩子們都很喜歡他。
一次,科林的一位學生過生日。學生的父親是位大老板,開了場面氣派的晚會,科林也在被邀之列。當時人很多,基本全是主人生意場上的朋友,大家白顧自地聊著,只有科林落單。
陳亞煥是老板公司的采購員,她剛好負責組織這場生日晚會。于是,她很禮貌地走過去與科林打招呼,問需不需要幫忙。
坐在角落里的科林見到這位漂亮的廣西姑娘,眼前一亮,就友好地邀請陳亞煥坐下來一起聊天。交談中,他們發現彼此有許多相同的愛好,比如都喜歡運動和旅游,都愛交朋友,甚至也都喜歡玩滑板。陳亞煥謙虛地說:“我的滑板玩得不好,有機會要向你學習。”科林很開心地答應了,從此,兩個年輕人開始了朋友一樣的交往。
他們相約一起去爬山,太原的路姑娘很熟,自然就成了向導。她一邊走,一邊為科林介紹中國文化,講述每處風景背后的歷史故事。在雙塔寺,陳亞煥說起萬歷皇帝的生母為兒子祈福修塔的故事,也許是觸景生情,她突然想起了遠方的父母,有些潸潸欲淚:“如果這世間真的存在一份永恒不變的感情,那恐怕只有父母對兒女的親情了……”
望著身旁盛開的牡丹,再看眼前這位多愁善感的中國女孩兒,美國小伙子突然被陳亞煥身上散發出來的憂郁的美打動了――他要追她,讓她做自己的女朋友!
年近30的陳亞煥已經過了天真爛漫的年紀,有過幾次失敗的愛情之后,她已經不再相信海誓山盟。對于一個外國人的熱情,一來語言有障礙,二來生活習慣不同,加上科林的家庭條件比自己好很多,陳亞煥根本不敢奢望,于是她善意地躲避著科林的追求。
一天晚上,陳亞煥下班回家,在小區樓下的超市門口,她看到一只流浪貓的后腿好像少了一片皮毛,躲在垃圾箱旁邊找吃的,見有人路過就一瘸一拐地跑開。陳亞煥見狀趕到藥店,買來紫藥水和紗布,還在超市買了幾根火腿腸,邊喂貓邊給它包扎傷口。這一幕,正好被前來找陳亞煥的科林撞上,他告訴自己,這么善良的女孩子,我無論如何都要把她追到手。
利用假期,科林邀陳亞煥陪他去海邊游泳,去北京游長城,春節還去了珠海。他用自己的真誠打動了陳亞煥,在帥氣爽朗的科林一次又一次的愛情攻勢下,這位溫柔似水的姑娘終于接受了他如火的真情。
車禍之痛,折翅的小鳥怎能陪你走天涯
“跟科林在一起,我感到自己能得到足夠的尊重,因為他無論什么時候都會先考慮我的感受。我愛他的執著專一,在我們相處的這段時間里,他從來沒有交過其他女朋友。他知道中國人對美國式的擁抱很介意,所以遇到女同事和他打招呼或者說話時,他都很謹慎,生怕我會多想。”面對天外來客般的幸福,陳亞煥萬分珍惜。
盡管相愛,可語言仍然是他們之間最大的障礙。陳亞煥的英語不是很流利,基礎也不是太好,而科林又只會說些最簡單的中文,兩個人的交流存在一些困難。
科林想,他們以后大部分時間可能會生活在中國,沒有必要加重陳亞煥學習英語的壓力,于是他決定為了愛情學習漢語。通過網絡搜索,他發現蘇州大學的漢語培訓項目做得不錯,跟陳亞煥商量后,兩人辭掉工作來到了蘇州。
有朋友幫忙,陳亞煥在觀前街的一家服飾店找到了售貨員的工作,雖然薪水比從前少了些,但每天有愛人相伴,日子快樂而幸福。科林上午去蘇州大學學習漢語,下午做兼職英語老師,生活也很愜意。陳亞煥開心地說:“我們倆都努力賺錢,將來一起去環游世界,把游記寫在博客里,我做中文版,你做英文版,說不定到時候我們就成紅人了!”
然而,2008年7月的一場車禍,把一切美好的夢想瞬間擊碎了。那天晚上,陳亞煥和朋友在酒吧喝完酒,回家途中經過莫邪路時,眼看朋友被一輛電動車撞倒,陳亞煥沖上去扶她,卻因為朋友倒下的力量太大,也把陳亞煥撞倒在地,右腦恰好磕在了馬路邊的石頭上,當即陷入昏迷狀態。“120”把她送到蘇州第一人民醫院,醫生檢查完就將其推進了重癥監護室。
科林聞訊趕來的時候,只能與心愛的女孩隔著玻璃相望。醫生告訴科林,陳亞煥右側顳部腦內血腫,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并讓他做好心理準備。科林當時就急了,抓住醫生的衣領咆哮道:“準備什么!我不要準備,小煥一定沒事的!”吼完,兩行熱淚就涌了出來。醫院原則上不允許家屬陪床,科林就懇求值班護士讓他睡在走廊里:“只要能天天守著亞煥,一覺醒來透過玻璃看到她還活著,我心里就踏實了。”
科林蹩腳的中文里所飽含的那份焦急與心疼,令護士們心軟了,她們借給科林幾把椅子,讓他每天睡在重癥監護室的門外,萬一有什么意外,也好讓他見女朋友最后一面。
在重癥監護室,陳亞煥昏迷了整整一個月,而守在走廊里的科林真的是度日如年。每天,他都要承擔4000到8000元不等的治療費用,對著那一張張催款單,科林眉頭都不皺一下,總是飛跑著去交錢,生怕自己離開得太久,亞煥醒來看不到自己會失望難過。
每天,科林像長在重癥監護室門口的一棵樹,就那樣站在窗外,不停地說:“亞煥,加油啊!”那段日子他除了守在門外,柔聲地說一些鼓勵她的話之外,就是不停地在各類手術單上簽字,不管怎樣,他絕不允許深愛的女友在自己面前就這樣永遠地睡去。
科林每天最開心的時候,就是通過監控視頻真切地看到病房中的陳亞煥熟悉的臉,雖然只有5分鐘,他身體的疲憊感也能得到暫時的釋放――她聽不到他的話,但他還是要在那5分鐘內對著視頻鼓勵她:“亞煥,活下來!我會給你好多好多的愛,我會帶你走遍萬水千山……”醫生和護士都被這個外國小伙的癡情所打動,每天這個時候,他們都會站在科林身邊,在他難過落淚的時候拍拍他的肩膀,對他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這一個月,科林已經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所以他不得不出去賺錢,每天做完十幾個小時的兼職后,再披星戴月跑回醫院。他說,平時可以一天不見,可是,在她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必須讓她感覺到他的存在,讓她知道,愛一直都在,希望一直都在。
8月的一天,陳亞煥終于醒過來
了,但她整個左側身體都不聽使喚,醫生判斷是癱瘓。聽到這個消息,陳亞煥一下子崩潰了,她才僅僅30歲啊,如果以后的人生都要在輪椅上度過,活著還有什么意義!
一個月,科林等來的不是劫后余生的深情擁抱,而是亞煥的絕食與大發脾氣,她摔杯子,打翻飯菜,并用極其惡劣的態度趕科林走。當著滿病房的人,科林尷尬得說不出話,只好暫時去走廊里坐一會兒。眼淚順著他的指縫流出來,醫生和護士過去安慰他,他哽咽著指指自己的心臟部位只吐出兩個字:“好疼。”
有病友老大媽為科林打抱不平:“多好的小伙子呀!聽說他為了你不僅傾家蕩產,還欠了朋友不少外債。要上學,又要做兼職,還要照顧你,多不容易啊!你說你怎么就忍心呢……”
聽著大媽的話,陳亞煥的眼淚再也不能自控:“我現在已經是個廢人,站都站不起來,根本配不上他。我趕他走,是不想再連累他呀……”
坐在門外的科林一下子沖進來,將陳亞煥抱在懷里:“不,你非常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就是我的親人!我不怕連累……”
劫后余生,愛是溫暖的拐杖
科林的簽證就要到期了,必須提前申辦,但因為2008年奧運會的緣故,辦理簽證很難。但他必須留下來,陳亞煥曾經試圖自殺的經歷讓他成了驚弓之鳥,萬一自己因簽證到期必須回國,說不定回來的時候就永遠失去了心上人。
正在科林焦急萬分的時候,漢語班的老師告訴他一個信息,通過成為蘇州大學的留學生,就能順利辦理簽證。科林喜出望外,他再三感謝那位老師,并在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陳亞煥。
12月份,隨著身體的逐漸恢復,陳亞煥進入了物理治療階段,看著高昂的醫藥費欠單,科林再次陷入困境。陳亞煥的家在廣西賀州,條件不怎么好,弟弟在外地打工,卻掙不了幾個錢。看到亞煥給家里打電話,科林制止了她:“別讓他們跟著難過了,我能扛。而且,我會還給他們一個健康的好姑娘。”陳亞煥在蘇州沒有親人,車禍肇事者也沒有找到,在科林看來,她的醫藥費由他這個男朋友出,是天經地義的事。
有位外國朋友見科林如此堅持,很不理解地問:“你這樣做值得嗎?不如趁簽證到期趕快回國,丟掉這個包袱吧。”科林一下急了:“病床上躺的是我最愛的女孩兒,我必須對她的幸福負責。如果你不是我的朋友,我一定會對你不客氣的!”
感覺自己失言,朋友有些不好意思,就主動給科林出主意為他籌錢。科林帶著幾分歉意對朋友說:“其實,她不聽醫生的話,只聽我的話。所以,我必須留在中國,和她在一起。”
2009年情人節,在朋友的幫助下,科林舉辦了一次義賣活動,把陳亞煥的照片和目前的情況夾在義賣邀請信里,并由陳亞煥的幾個朋友親自下廚做了很多好吃的飯菜,要求每位應邀前來的人先交200元門票錢,如果能向親戚朋友借一借以應急,那更是感激不盡。
知道科林又一次為自己籌集治療費,陳亞煥既感動,又有些于心不忍。她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前途無量的男孩為了她而債臺高筑,更不想科林為了她耽誤學業和事業,于是她咬緊牙關,正式向科林提出分手。
科林堅決不同意,他說:“小煥,如果你好了,想離開,我這里也會一直有你的位置。如果你始終坐在輪椅上,就別再跟我談分手的事,你知道我會生氣的。你這樣做,是在侮辱我們的愛情,也是在侮辱我!”
見科林真的生氣了,陳亞煥沒有再提分手的事,看著因為長期操勞而骨瘦如柴的男朋友,她決定不再逃避,而是努力做康復訓練。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和康復條件,科林把她接回家,專門請了一個保姆幫助照料。白天沒課的時候,科林就跟保姆一起陪陳亞煥去治療,晚上他去園區做家教,多賺些錢。
每當看見陳亞煥不開心,科林就給她講自己從網上下載的殘運會的英雄故事,鼓勵她重拾信心。有時候,科林還用蹩腳的漢語講笑話給陳亞煥聽,常常,亞煥還沒聽懂他講的是什么,科林自己已經笑得喘不過氣來,結果是他那副搞笑的樣子逗樂了亞煥。
在開始階段,陳亞煥左側身體幾乎完全不能動,做康復訓練的時候,哪怕左手的手指微微一動,科林都會大聲贊嘆:“Good!”“Great!”他的開朗與興奮感染著亞煥,笑容一天天回到了她的臉上。
2009年9月15日,科林的父母來到蘇州,在機場,剛下飛機的兩位老人一看到輪椅上的亞煥,就淚流滿面地將她擁在懷里。不用翻譯,亞煥聽得明白,他們說:“孩子,你受苦了,我們來晚了。我們會和科林一起照顧你,你一定會站起來的!”哭過之后,兩位老人又深深地擁抱了他們的兒子,母親對科林說:“兒子,你做得對,你是好樣的,我和你父親為你感到驕傲!你們患難與共,一定會幸福的!”
聽著老人的話,亞煥淚如雨下,為這個家庭的仁愛,為自己的幸運。
兩位慈愛的美國老人利用假期,和兒子一起照料陳亞煥。為了讓女友加強康復鍛煉,已經捉襟見肘的科林特意租下了大龍新村的房子,每天除了睡覺時間,他們一家4口便在小區里鍛煉,中文夾雜著英文,引來小區里許多人的關注。亞煥有些難為情,科林對她說:“讓大家看著你一天天好起來吧!你要讓他們看到,你是好樣的,亞煥,來……”
2009年10月29日,是科林的父母回國的日子,臨行前,兩位老人深情地擁抱了亞煥,科林的媽媽對她說:“亞煥,我們在美國等你的好消息。記住你對科林的承諾,你要陪他走遍中國的名山大川。孩子,一定記住,只有你健康快樂,他才幸福。”亞煥哭了,淚光中向兩位老人承諾:“我一定要站起來,等你們老了,我會像女兒一樣照顧你們……”
聽完哥哥的話,爸爸連忙走過來擁抱著我們姐妹,口里說道:“真苦了鳳嬌(我媽媽的名字叫做金鳳嬌),不辭辛苦地把你們兩個拉扯大,她現在好么?真后悔當初和她離婚。”
“爸,放心吧,我們現在過得都很好。”妹妹勸道。
“爸,如果你真的后悔了,那你就誠心誠意的給媽媽道個謙,取得媽媽的原諒。”我說道。
“可以呀!”
“那你們今天有空么?”
“我們沒事。”
“那就走吧!”
說著,爸爸就去取車。到家后,妹妹讓他們先在門口等一會兒,我們先去探探媽媽的口風。進了家門,我試探地說道:“媽,我和妹妹非常想念哥哥和爸爸。”
“是啊。走了這么多年,一點音訓也沒有。”
“媽,這么多年過去了,如果爸爸再回來,你能不能原諒他?”妹妹問道。
“當年他要是不提出離婚,這么多年也就能過去了 。當時我為了和他賭氣,就什么也沒想的答應他了。現在想來,也不是什么大事,如果他真的肯誠心誠意地道個謙,我會接受的。但說這些有什么用呢,再也見不到他們了。”
說完,爸爸和哥哥走了進來。開始媽媽很吃驚,后來就明白了,說道:“你們兩個丫頭,是不是早就知道了,在試探媽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