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91小视频app-91香蕉在线看私人影院-91香蕉在线-91香蕉影院-91香蕉影视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自然災害的看法范文

對自然災害的看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自然災害的看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對自然災害的看法范文

1 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自然災害的概念、成因、類型及其危害。

2 讓學生明白誘發自然災害的種種因素,揭示自然災害的誘發機制和發生規律,明確自然災害的特點和危害,尋求防災減災的方法、措施。

教學重點:

使學生明白洪水自然災害的形成原因及預防措施。

教學處理:

通過合理運用圖片、文字等資料突破本節的重難點。

布置學生多方面收集有關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的種類、成因、危害及防護措施等材料,便于在課堂的探究活動中使用。

教學過程:

[由圖導入]教師出示1998年我國百年不遇的洪水圖片資料,接著讓學生思考問題:我國洪災頻發的原因是什么?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應對措施?

[引發思考]1 通過了解,你們知道什么是自然災害?

2 通常自然災害都包括哪些?

教師講述:自然災害,是指在自然界發生的、對人類生命和財產構成危害的事件,需要注意一是在自然界發生的,二是對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危害。

[課堂訓練]略。

[教師說明]認識洪水和洪災。

洪水:是河流水位超過河灘地面出現的溢流現象的統稱。

洪災:洪水溢出或者沖垮河岸、湖岸,對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損害,形成洪災。

洪水的危害:有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

洪水致災的兩個基本環節:洪水的形成、對人類造成損害。

[板書]成因 洪水形成 損害

洪水的成因分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課件演示]PPI展示圖片、文字資料,學生討論得出洪水形成的自然和人為原因

1 文字材料:長江流域自6月11日進入梅雨期后,各地暴雨頻繁。7月份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出現的次數最多。長江進入主汛期后,上游和中下游同時出現降雨,洪水并發,洪水量激增。

2 出示圖片:長江流域水系簡圖、四川地震堰塞湖。

[教師總結]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強降水;冰凌、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壩潰決(“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炸毀黃河花園口大堤……);還與流域的匯水速度和排水速度有關。

影響排水速度快慢的因素有:地面坡度、土壤含水率、植被覆蓋率等。

影響流域排水速度快慢的因素有:河道的順直程度、通暢程度、縱向坡度等。(通過實例啟發學生思考得出結論。)

“把莊稼種到山頂上,把水稻栽進湖中央”導出洪水形成的人為原因――破壞植被、圍湖造田。

占據河道的建筑物降低河道排水速度,也會形成洪水。

過渡:洪水形成是不是就一定形成洪災?

發生在無人區的洪水不能形成洪災。

洪水造成的損失不僅和洪水的大小相關,還與人口和經濟有關,人口越密集、經濟越發達,損失越嚴重。

[小組討論]針對洪災的形成原因,我們又該采取哪些防治措施呢?

[課堂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探究,我們初步了解了自然災害的概念和類型,理解洪災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實踐與探索]學生根據上述分析洪災的方法,探索寒潮、臺風等自然災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板書設計]

[課后作業]向父母長輩咨詢,當地有沒有發生過洪災,多發生在什么時候?災情怎么樣?近些年來為什么沒有發生過洪災?

教學反思:

第2篇:對自然災害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 區域 災害教育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8B-0013-02

目前,國際災害教育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很多國家致力于將災害教育納入學校課程中,而我國對災害教育重視不夠,學生的防災減災素養較差。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亞熱帶中南部,氣候屬亞熱帶季風型,地貌類型復雜,河網密度大,常受自然災害的影響,特別是臺風、旱澇、滑坡、泥石流等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尤為突出。由于自然災害具有“區域性”的特征,區域災害教育應成為高中地理災害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新課標的要求和高中開設“自然災害與防治”選修課為高中地理災害教育提供了優勢和可行性,而結合鄉土地理案例進行滲透教學、開發本地區的區域災害教育校本課程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對家鄉的熱愛,還可以讓學生熟悉本地區常面臨的自然災害,增強本區域災害意識和防災素養,體現地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只有少數文獻中有提到區域性災害教育、鄉土災害教育等說法,但并沒有提出具體的概念。

(一)區域。區域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地理學,指地球表面的地域單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學科領域的拓展,區域的概念和意義也在不斷變化。

1.地理區域。地理學家哈特向認為,“區域”客觀存在的實體。他提出,一個“區域”是一個具置的地區,在某種方式與其他地區有差別,并限于這個差別所延伸的范圍之內。劉俊杰認為區域是具有一定地理位置、各要素間內在本質聯系、外部形態特征相似且具備一定功能的可度量實體。盛敘功認為區域是包括自然和人文在一定地域上相結合的表現,即地域性或地區性。

2.經濟區域。經濟學家熊義杰將區域理解為一個在經濟上相對完整的經濟單元,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直屬經濟區劃問題委員會的定義為:“所謂區域應該是國家一個特殊的經濟上盡可能完整的地區。這種地區由于自然特點、以往文化的積累和居民機器生產活動能力的結合而成為國民經濟總鏈條中的一個環節”。美國區域經濟學家Hoover E M認為“區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計劃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為一個應用性整體加以考察的一片地區。它可以按照內部的同質性或功能一體化原則劃分”。中國經濟學家程必定認為,經濟區域是人的經濟活動所造就的、圍繞經濟中心客觀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構成要素并且不可無限分割的經濟社會綜合體。

3.政治區域。政治學家崔功豪認為區域是國家實施行政管理的行政單元,即地球表面上任何按照行政標準劃分的地區,它既包括一個國家或國家之下的行政單元,也包括幾個國家組成的地區范圍。政治區域是有政治組織、一定數量的人口和地理區域三個要素組成的有機統一體。

綜上,筆者認為區域是人們根據不同的目的,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可以是有明確的邊界,如行政區;也可以是過渡性的邊界,如干濕區。本文界定的區域主要為有明確邊界的行政區域,如廣西壯族自治區災害教育。

(二)區域災害教育。結合上述界定的區域和災害教育概念,筆者嘗試提出:區域災害教育是為達到防災減災的目的,以培養公民具有區域災害意識、區域防災素養為核心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正確看待本區域常發生的自然災害及其發生發展規律,掌握一定關于災害本身及防災、減災、救災和備災的知識、能力和態度,樹立正確的災害觀,正確地進行相應防災、減災、救災和備災活動。

二、高中地理區域災害教育研究現狀

研究者譚秀華、王民、張英通過對國外地理課程中學習的災害類型進行比較后指出,各國要求學習的災害類型中,根據其本國的主要自然災害,對災害類型的選擇有不同的側重,具有較明顯的地域性。李景霞、張英指出,實施災害教育應結合鄉土地理教學,將研究落實到具體的區域,發揮鄉土地理的優勢,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以及把感情轉變為學習動力,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丁運超認為區域性災害教育應成為地理教學的主要內容。他指出我國自然災害的發生和分布具有明顯的區域性,進行區域性災害教育能較好地實現三維教學目標。包括選擇性地選取本地區所面臨的自然災害,采取探究式學習的方法,引用本區域典型案例組織教學;并且在地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區域性災害教育是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新課程終極目標最好詮釋。

綜上可以看出,高中地理區域災害教育是災害教育的有效補充,結合鄉土地理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對家鄉的熱愛,還可以讓學生熟悉本地區常面臨的自然災害,增強本區域災害意識和防災素養。

三、高中地理如何落實區域災害教育

由于災害教育研究在我國起步較晚,各個方面還有待完善,無相應的課程和課程標準,缺乏相應的課程資源更是讓教師力不從心。以下提出三點建議,希望能給廣大一線教師些許啟發。

(一)運用滲透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應選用滲透式教學法來落實區域災害教育,既能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的新課標理念,又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

例如,在講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節“常見的天氣系統”這一課時,可結合2014年7月18日9號臺風“威馬遜”的案例進行滲透式教學。讓學生通過鄉土案例了解臺風“威馬遜”使廣西332.91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56.46億元,共有11市52個縣(市、區)出現嚴重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1201.64千公頃,倒塌農房2388間,農業損失達33.59億元。通過這些數據資料,學生深刻體會臺風對廣西的影響,加深了對臺風的認識,引發學生對區域災害的重視。又如,在解釋“風暴潮”這一水文災害時,由于學生較少接觸而難以理解和重視。但廣西屬沿海省份,風暴潮災害對廣西沿海地區破壞巨大,僅2005年至2007 年風暴潮就造成受災人口為116.59萬,農作物受災面積 2.08 萬公頃,海水養殖受災面積7.66 萬公頃,損毀房屋2260間,損毀海塘、海堤為 75.5千米,直接經濟損失為 8.17 億元。運用鄉土案例能更為直觀讓學生理解這一水文災害,同時能讓學生對本區域常發生的災害給予重視。

(二)開發校本課程。地理新課程標準指出“地理課堂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睆慕虒W和課程的關系上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在地理課程中如何把握課程標準與充分挖掘災害教育內容應該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而地理課程改革最強調的理念之一就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國家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鼓勵地方及學校開發適合本地區或具有本校特色的課程,包括鄉土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師積極開發相應的校本課程,不僅能豐富課程資源,更是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身邊有用的地理知識,提升防災減災意識。

廣西是全國自然災害比較多的省區之一,其自然災害特點包括類型多、分布廣、頻率高,且常出現幾種災害同步迭加、連續重復發生的情況。其中,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最為顯著,這里筆者嘗試以廣西氣象災害為例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廣西氣象災害校本課程一共分為六個部分,分別為廣西臺風災害、洪澇災害、干旱災害、極端天氣(熱浪、寒潮)、強對流天氣(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冰雹)和高科技防災減災方面的應用(“3S”技術、自然災害預報預警系統),其中每部分內容分別從災害的特點、災害的影響和危害、災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進行補充,使該校本課程更為系統化。

(三)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也是區域災害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體現了“在做中學”的實用主義教育理念。

例如,開展“拿什么來應對你:區域氣象災害――南寧市氣象災害教育科技實踐活動”中,帶領學生參觀南寧市氣象局,圍繞著南寧市洪澇災害和寒潮災害的主要成因、南寧市洪澇災害和寒潮災害的發展歷史、時空分布規律及特點、在農業方面和經濟方面對人類造成的影響、防洪澇和防寒潮的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防御工作存在的隱患和問題等六個方面的問題,讓學生收集相應數據和信息,進行研究性學習討論,最后指導學生歸納總結出自己對家鄉防災減災的觀點和看法,提出相應防災減災的措施和建議,通過班會、海報、黑板報、演講等形式展示成果,同時向其他學生和教師科普區域災害知識,達到提高學生和教師防災減災意識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哈特向.地理學性質的透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108-144

[2]劉俊杰.區域地理學學科價值與體系建構[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4)

[3]盛敘功.泛論區域地理學的復興與改造[J].西南師范學院學報,1984(2)

[4]熊義杰.區域經濟學[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15-17

[5] Hoover E M.區域經濟學導論[M].王翼龍譯.北京:商務出版社,1990:220-226

[6]程必定.區域經濟學――關于理論和政策問題的探討[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

[7]崔功豪.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3

[8]譚秀華,王民,張英. 國外中學地理課程中災害教育目標淺析[J]. 地理教育,2013(S2)

[9]李景霞,張英. 中學的災害教育[J]. 城市與減災,2008(2)

[10]丁運超. 區域性災害教育應成為地理教學的重要內容[J]. 教學與管理,2009(1)

[11]陳憲云,劉暉,董德信,等. 廣西主要海洋災害風險分析[J]. 廣西科學,2013(3)

第3篇:對自然災害的看法范文

1 制定優惠政策

產業要發展政策支持要優先。一是市、縣財政每年應安排一定的果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良種苗木繁育、新品種的引進與示范、科技推廣、疫病防控、產業發展獎勵等,對新植甜柚果農給予一定的扶持,對獲得省級、國家級標準化生產示范園的種植基地,進行適當獎勵。二是要有效整合財政、發改委、農林水、扶貧、綜合開發、科技等相關項目資金,重點完善甜柚基地的道路、電、排灌工程、沼氣池等基礎設施建設。三是要以優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和鼓勵內外客商,特別是國內外大企業來吉安投資開發甜柚。四是農行、農發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要積極發放農戶小額貸款,林權抵押貸款,扶持甜柚產業發展。

2 建好基地示范

要遵循因地制宜、適地適栽的原則,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選擇交通便利、小氣候優越、土壤肥沃、水源條件較好的地段集中連片,統一開發,抓好甜柚示范基地建設。通過抓點示范,積極推進甜柚產業“百千萬”工程建設,形成一批連片面積百畝以上的甜柚示范種植大戶,千畝以上鄉鎮甜柚示范片,推進萬畝示范帶的形成。并結合新農村建設,積極發展庭院式甜柚經濟林。

3 加強苗木管理

苗木是果業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應根據國家《種子種苗法》,對果樹種苗嚴格實行準入、出制度。對種苗市場嚴格管理,農業執法、工商、質檢、公安、交通、林業等多部門配合,多管齊下,采取行政的、經濟的手段,杜絕劣假、病苗進入,嚴厲打擊私自亂引,無證經營果苗者。對擅自育苗和購苗者將不能享受相關的優惠政策。

4 強化服務體系

一要進一步健全果技服務機構,充實技術力量,保障工作經費,增強服務功能。二要圍繞甜柚產業,著力引進和培植龍頭企業、組建經濟合作組織。要推行“龍頭企業(經合組織)+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創辦和推廣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專業合作社等服務組織,提高產業化組織水平,帶動甜柚產業的大發展。三要注重果品質量標準化體系建設,制訂無公害甜柚規程,實現標準化生產,強化檢測手段,逐步推行果品市場準入制度。四要加強果品產地批發市場和銷地窗口市場為重點的市場信息體系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使果業相關政策、信息、技術進入千家萬戶,融入大市場。

5 實施科技興果

果業要成效,技術是關鍵。市縣果業部門應牽頭聘請省、市知名果樹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巡回指導,解決生產中技術難題。圍繞果樹產業“百千萬”工程建設,要組織精干技術力量,加強督促指導及技術服務。要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實行技術員分片包園服務制度,使果樹栽培技術傳授到千家萬戶、普及到山頭地塊。

6 創新機制體制

要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外引內聯,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多渠道增加對甜柚產業化的投入。要采取資金、勞力、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入股的方式,培育新的經營主體。要促進土地經營權的合理流轉,規范土地流轉行為,明確流轉雙方的責、權、利,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共同體,逐步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甜柚產業發展運行機制。

7 建立防范體系

甜柚產業發展面臨病蟲害、市場和自然災害風險,特別是自然災害風險。應建立和完善產業安全防范體系,加強果業自然災害防控知識的宣傳、普及,增強果農對災害的防控意識;加強果業自然災害監測預報,增強災害預警能力。發生突發事件時,能迅速啟動應急預案,迅速控制災情,確保甜柚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第4篇:對自然災害的看法范文

一、農業機械化是合理、充分利用農業淡水資源和耕地資源的重要手段

1、保護淡水資源需要發展節水農業機械。我國由于長期使用土渠輸水、大水漫灌等不科學灌溉方法,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每年灌溉浪費的水相當于全國總用水量的40%。所以,開發節水灌溉技術,保護水資源永續利用,對于水資源十分匱乏的我國來說意義重大,而且迫在眉睫。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機械是我國保護農業淡水資源保護的必由之路。誠然,節水機械投資較大,如按移動式、輕小型噴灌機組以及滴灌投資較大,但是,從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義上認識,國家應制定相應政策,鼓勵多道投資,積極推進先進節水機械的發展。

2、保護耕地資源需要農業機械化。由于我國人口平均每年以1500萬的速度增加,發展工業、交通等不斷占用耕地,使耕地每年平均以33133萬公頃速度減少,而開荒增加耕地潛力有限,致使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斷下降,1952年人均為0.1188公頃,1995年降到人均0.1079公頃。據1992年遙感普查,我國水土流失面積367萬平方公里,其中水蝕面積17914萬平方公里,風蝕面積18716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量每年約50億噸。現有耕地中一半以上是中低產田。保護耕地資源,除依據國家有關法規抑制耕地過量占用外,應用農業機械拓展新的可耕地資源、提高耕地質量也是有效措施之一。開墾荒地、改造中低產耕地和草場、開發灘涂、治理荒沙鹽堿無一不需要農業機械。工廠化農業可以人工控制動植物生長的小環境,還可以向立體空間發展以節約有限的耕地,這是近年來世界農業的發展趨勢,而工廠化農業必須有配套的機械裝備。

二、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態環境的防護必要技術之一

現代農業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指農業生產中應用現代科技成果帶來的環境破壞、環境質量下降、對人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造成的危害問題。在我國,當前主要是化肥、農藥、地膜的大量使用和焚燒秸稈造成污加劇的問題。長期不科學施用化肥、農藥,引起化肥、農藥大量流失到空氣、土壤、水中。我國131個主要湖泊,已有67個出現硝酸鹽污染;全國受化肥、農藥污染的2800多公里河段魚蝦基本絕跡;糧食、水果、蔬菜等受到污染,每年都有多起殘留藥物中毒事件發生;殘留在土地里的地膜造成“白色污染”;每年6億多噸的秸稈,大量被丟棄在田間或焚燒,成為農業環境的新污染源,甚至影響涉及國計民生的消防、航空安全。農業環境污染對農業可持續發展造成巨大威脅。解決農業環境污染越來越受到重視,一些遏制農業環境污染的技術應運而生,農業機械就是其中之一。

三、農業機械化對抵御自然災害起到重要作用

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每年都會有很多地區發生不同程度的旱澇病蟲害等自然災害。2006年,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發生了罕見的自然災害,西南四川、重慶地區發生了五十年不遇的旱災。在這些自然災害中,農業機械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無論是沿海地區的農民轉移還是四川、重慶地區的飲用水的運輸都離不開農業機械的幫助。再有就是,我國積極發展的農田水利建設中,農業灌溉機械,農業運輸機械等在其中也發揮了很大作用,可以說農業機械在抵御農業自然災害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農業機械化是農產品生產加工與安全問題的重要工程措施

第5篇:對自然災害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積極性

一、“討論導入”是構建高效地理課堂的重要渠道

“討論導入教學”是教師有意識、有目的的一種教學行為,其本質意義在于上課一開始就讓學生展開自主討論,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漸產生認真學習、專心聽講的興趣,為整節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比如,在學習“農業的區位選擇”這節知識的時候,剛一上課,我就向學生提出了如下幾個問題:“為什么有的地區適合種水稻?有的地區適合種玉米?有的地區則適合種植茶樹?還有為什么有的地區農業發展好,有的地區則相對較差呢?你們知道產生這些現象的不同原因嗎?”這樣一來就促使學生立馬投入討論當中,對于這些問題也能做到仔細分析并形成自己的看法。

生1:我覺得影響一個地區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于氣候環

境,就拿水稻和玉米這兩種農作物來說吧,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不同的熱量以及水分,這些都屬于氣候因素?!伴偕茨蟿t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生2:除了氣候因素之外,我認為當地的地形以及土壤質量也是影響農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像老師您剛才提到的茶樹,只適合生長在酸性土壤中,如果移植到別的土壤環境中可能就不能正

常生長了。

生3:隨著社會的高度發展,人們不再單純地依靠農業為生,因此,越來越多的農民“棄農經商”“棄農打工”,這些都嚴重地威脅到農業在國家建設中的基礎地位,因此,國家出行了多項“惠農”政策,鼓勵人們發展農業,比如,“取消農業稅”就促使一部分農民工返鄉繼續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為當地農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生4:交通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改革開放前甚至更早的時候,交通條件極差,即使獲得了農業大豐收,老百姓種植的糧食也大多是存在自己家里,這嚴重地阻礙了當地農業的發展。我認為交通狀況的改善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生5:科學技術也是一個因素吧……

我:同學們,你們總結得都很好,那你們想不想知道你們總結的答案是否正確呢?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影響農業發展的因素”,希望大家能跟我一起完成本節知識的學習……

就這樣,通過討論活動不但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有利于活躍、融洽課堂氣氛的形成,而且還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為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做好準備,促進“高效地理課堂”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其積極性是實現高效地理課

堂的有效途徑

“教未見趣,必不樂學?!迸d趣是學生情感因素中最為活躍的因素,是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望以及學習積極性的必要基礎。研究表明,具備濃厚學習興趣的學生與毫無學習興趣的學生相比,前者不但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對知識的理解,而且保存相關記憶的

時間也要更長一些。因此,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若是想打造高效的地理課堂,必須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其積極性,這是實現高效地理課堂的有效途徑。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我比較傾向于“對媒體教學”這一方法的使用。就拿“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這部分內容來說吧,如果教師的講解單調、平淡,就不能保證學生對知識進行認真的記憶。高效的課堂教學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我在講解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先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有關舟曲泥石流、汶川大地震、印度尼西亞大海嘯、卡特里娜颶風發生的場面,這樣就能激起學生心中強烈的震撼感,使學生認識到這些災害對于自然環境以及人民生命安全的嚴重威脅;接著讓學生觀看人類活動對于自然災害的影響:人類過度開采地下水,導致地表大幅度下沉、地面塌陷,這就為地震的爆發埋下了不利因素;過多砍伐森林、破壞草原植被直接加快了水土流失以及土壤風蝕沙化的進程,這就很容易導致沙塵暴或者大面積泥石流的產生……就這樣我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特點,將教材知識點生動地展示在學生眼前,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不斷被畫面所吸引,這有利于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同時為“高效地理課堂”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作為高中地理教師來講,我們應當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為更好地推動“高效地理課堂”這一教學目標的建立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袁孝亭,王向東.新課程理念與初中地理課程改革.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趙薇,荊秀紅.解密高效課堂[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152-178.

[3]劉長興.高效課堂教學可貴嘗試[N].天津日報,2008-03-25.

第6篇:對自然災害的看法范文

如果恰好在今年4月中旬,也就是“地球日”到來的前一個星期,你有一批貨要運到或運出北歐地區的話,你就會感到,氣候變化與航空貨運業之間的關系可大了。

由于冰島火山爆發,英國航空公司的整個機群在4月15日全部停飛,這也是該公司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之后不久,其他航空公司也加入了這一行列。據報道,冰島火山爆發給全球航空運輸業造成的損失高達17億美元。由于火山爆發使西歐經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歐洲航空公司協會呼吁各成員企業協調一致做出反應。就在同一個星期,印度和孟加拉遭受強風暴襲擊,中國青海省發生6.9級地震,里約熱內盧因暴雨發生300多起泥石流。

應急救援物流不斷增加

從2000年到2009年,為幫助其它國家應對自然災害,美國國際開發署共提供了18億美元的資金援助,其中包括阿富汗、格魯吉亞、伊拉克、黎巴嫩、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也門、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希臘、匈牙利、馬其頓、哈薩克斯坦、摩爾多瓦和塔吉克斯坦。

根據聯合國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因地震而向海地和智利承諾的援助金額已分別達到27億美元和1.2億美元。從供應物流角度來看,今年名列全球前五位的人道主義援助捐贈方分別是美國、私人和企業、日本、英國及加拿大。

德訊公司駐美國的應急救援業務副總裁Tim Smith稱,救援業務正在不斷增加。從1990年開始到現在,該公司的應急救援業務人員已達到60-70人,這些人員專門為聯合國、各國政府和全球非盈利組織提供物流解決方案。泛亞班拿公司和德國郵政DHL公司也有類似的業務。

麥肯錫公司的咨詢師Sabine Schultz在其《自然災害救援物流》(Disaster Relief Logistics)一書中也表達了與Smith一致的看法。她認為,全球自然災害正在呈上升趨勢,因而需要更加有效的救援工作。她說:“由于物流費用在人道主義組織的總體救援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高達80%,因此,能否在救援成本、時間和質量方面取得改進,物流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Schultz稱,人道主義救援組織往往不太重視成本因素,他們注重的主要是時間和質量。因此,她建議要采取更多的措施,由商業企業來取代人道主義救援服務商。

從航空貨運業的角度看,對外包人道主義救援物流市場的規模和潛力進行衡量與天氣預報相似,其每年的市場規模和潛力都取決于自然災害發生的次數。救援資金主要由聯合國向各國政府和各種慈善基金募集,或者由慈善機構直接募集。之后,募集來的資金被分配到各救援組織,最后流向物流企業。

自然災害是雙刃劍

美國哈德遜研究所全球振興中心(Hudson Institute Center for Global Prosperity)的研究表明,2007年,發達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的慈善資金高達490億美元,同期的家庭匯款總額為1450億美元,政府援助的金額也高達1035億美元。

因此,2007年全球各種形式的人道主義援助總額接近3000億美元。按照Schultz的計算,這將為物流服務商至少帶來1500-2000億美元的商業機會。而根據美國Datamonitor研究公司的計算,2007年航空貨運市場的總值為936億美元。

顯然,自然災害救援涉及了大量資金。而且,氣候變化也意味著這種資金的需求量將會不斷上升。這對航空貨運業來說是好事,但對籌集資金的政府部門和援助機構來說卻不是好事,更不用說那些受災難影響的人們了。

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美國地毯生產商Interface公司的創始人Ray Anderson認為,有一種方法可以使氣候變化-自然災害-人道救援這個不良的(成本)循環過程得到扭轉。他呼吁人們采用一種最佳的實踐方式來減少自然災害產生的機率及其所產生的金融影響,改善全球經濟,提高生活質量。

然而,他說,我們現在只有20年的時間來做這些工作。到2030年,如果企業不采取一種新的低碳資本方式,那么,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車公司將不再需要每年一次對航空貨運市場進行預測。

在《一個激進工業家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 Radical Industrialist)一書中,Anderson稱,21世紀的工業革命不是以石油和煤礦,而是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企業擁有實施這場革命的領導能力。他說:“我知道,政府、企業、大學、家庭以及自己與地球自然資源之間取得平衡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這種平衡不僅意味著我們的生存,而且還可以使我們獲得堅實的、誠實的、符合道德的利潤?!?/p>

1994年,Anderson意識到,他的那個以石油為原料、資產已超過10億美元的地毯公司所采用的商業習慣卻侵蝕了這些習慣所依賴的條件。換句話說,這些習慣是不可持續的。自那以來,他和他的4000多名員工一直在實行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與19世紀的那種“從地球索取資源、制作產品然后廢棄”的思想完全不同。他說:“通過仔細考量,你會發現,美國工業的總體效率低得非??蓱z。用于生產當今社會產品的所有能源和材料中,有97%被廢棄。而我們目前的生產系統就好比是一臺以廢棄物為原料的機器?!?/p>

低碳生產與運輸

Interface公司目前承擔了與運輸有關的財務和生態成本,它目前采取了由七個步驟組成的可持續經營方式,以避免對地球環境造成傷害;而且,對于地球上的那些不能迅速再生的自然資源,該公司也不再使用。經過16年的發展,該公司的這種新形商業模式至少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成功。這種模式的基礎原則包括:零廢棄物;整個供應鏈的良性排放;僅使用可再生能源;閉環循環生產;以合作取代對抗,建立企業生態系統;對公司的商務重新設計,使之能夠準確反映和衡量總成本和價格;開展資源高效型運輸。

2005年,Interface公司推行的“行善得?!边@一成功理念引起了沃爾瑪公司的注意。之后,沃爾瑪公司首席執行官李?斯科特宣布,這家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將奉行100%的可再生能源供貨原則和零廢棄物原則,并銷售具有資源和環境可持續性的產品。

沃爾瑪公司的目標是:到2015年,其全球供應鏈的碳排量減少2000萬噸。沃爾瑪公司旗下山姆會員店的首席執行官Doug McMillon說:“參觀了Interface公司所推行的更具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之后,我們得出的一個不容置疑的觀點是,我們其他企業也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無需花時間考慮我們是否能夠做點什么,而是要考慮如何做?!?/p>

沃爾瑪的努力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更值得關注的是該公司在物流方面的做法。到2008年,它的目標之一,即在所有北美地區的店鋪中,只銷售濃縮洗衣液。到2011年,這種做法為該公司、客戶及地球環境所節省的成本預計相當于4億加侖水、9500萬磅塑料和1.25億磅硬紙板。

這樣,其供應鏈中的產品重量也可以大大減少。畢竟,沃爾瑪公司在全球15個國家擁有8000家店鋪,供應商多達10萬家;從總體上看,全球物流業的計費重量和數量將會下降。除了沃爾瑪公司外,如果通用電氣、百事可樂、豐田、斯巴魯以及200家世界可持續發展商業委員會的會員企業也加入這一行列的話,那將會產生巨大的效益。

今年3月份,一個由投資商、環保組織和公共利益集團組成的團體(Ceres)制定了一個21世紀發展路線圖。該團體的目標是,將可持續性發展理念與資本市場相結合。另外,Ceres還建立了一個氣候變化投資風險網絡,以確認氣候變化所產生的金融風險。在2003年,該組織的成員企業只有12家,總資金約6000億美元,而到目前為止,該組織的會員數量已超過80家,總資產超過8萬億美元。

據Ceres組織預計,企業將會通過增加物流彈性及使用環境影響較小的運輸方式來最大限度地減小對環境的影響。該組織稱,企業將會根據運輸距離制定運輸標準,實行配送網絡本地化管理,同時對其物流要求進行審核,優先使用環保運輸方式,目的是將商務旅行和員工出行產生的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50%。

Interface公司已開始將其地毯生產設施轉移到離客戶較近的地區,以縮短供應鏈的長度,降低經營成本和環境成本。對此,Anderson解釋說,用卡車運送產品所消耗的能源要少于空運。然而,如果用鐵路運輸來取代卡車運輸的話,碳排放量將會降低75%,成本減少50%。根據美國聯邦運輸統計局的統計,如果使用空運方式,每噸貨物需要消耗3.1萬英熱/英里(BTU)的能量,卡車運輸的能量消耗為2300英熱/噸英里,鐵路則為370英熱/噸英里。

UPS及其它一體承運人也已經意識到,其客戶越來越傾向于包裝簡單的低碳運輸方式。Anderson說:“我們發現,UPS公司的二氧化碳計算方式非常管用。其EPA智能運輸程序可以對美國及全球每件包裹運輸的碳排量進行計算?!?/p>

Anderson還說,從2005年到2008年,Interface公司的包裹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量減少了23%,而且運輸成本也已降低。Interface公司負責供應鏈管理業務的副總裁Tim Riordan說:“在2005年,我們每件包裹的運輸成本為14美元,現在已降至12美元。只要能降低碳排放,就能降低成本。”

第7篇:對自然災害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貧困農村;現狀;致貧原因;脫貧對策;河北省

中圖分類號:C913.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0-2465-03

貧困、人口和污染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三大世界性難題,貧困人口大都集中在農村,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農村。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樣也面臨著貧困問題。國家統計數據2012年3月公布,河北省國家級貧困縣就有39個,占全國總數的6.59%(全國國家級貧困縣592個),在全國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因此《河北省貧困農村致貧原因及脫貧對策研究》課題組,從2012年2月開始,對河北省貧困農村采取實地走訪、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等方法進行調查研究。分析了河北省農村貧困的原因,提出了解決河北省脫貧致富的對策。

1 研究方法和問卷的設計

1.1 研究方法

2012年6~8月利用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向河北省貧困農村發放問卷350份,最終回收問卷330份,經統計整理,有效問卷328份,有效率達93.72%;向省外(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大青山鄉)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0份,經統計整理,有效問卷90份,有效率達90.00%。

1.2 問卷的設計

調查問卷的設計主要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被調查貧困農民自身的基本自然狀況;第二部分是從貧困農民的經濟情況設計的;第三部分是從河北省所處的地理和自然資源的角度設計的;第四部分是從國家對農民的政策體系角度設計的。

2 河北省貧困農村基本現狀調查

2.1 農民自身基本自然現狀

農民自身的基本自然狀況體現在被調查農民的文化程度(圖1)、家庭未成年子女人數、家庭成員中年齡大于60歲的老人數、家庭成員中在校生情況(圖2)、人均土地面積、土地的種類、住房類型、身體健康狀況(圖3)、對發展經濟的看法等進行分析。

2.2 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狀況

農民經濟的主要來源從家庭經濟的年收入(圖4)進行分析。

2.3 家庭經濟支出現狀

農民經濟的主要支出從經濟支出的種類、年醫療費用支出數及造成經濟困難的主要原因(圖5)等進行分析。經濟支出中有37.98%是用于子女教育、有15.84%用于看病、有26.10%用于家庭基本生活費、有14.37%用于贍養老人、有3.23%用于購房或者租房;年醫療費支出在1 000元以下的占19.21%、1 000元至2 000元的占35.06%、2 000元至3 000元的占28.35%、4 000元以上的占17.38%。

2.4 近三年農民遭受的自然災害情況

農民近三年所遭受的災害分析主要從自然災害的種類(圖6)和是否遭受了自然災害等角度進行分析。最近三年遭受自然災害的家庭占80.12%,只有19.82%的家庭未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

2.5 國家對農民政策體系現狀

國家對農民的政策扶持體系主要從是否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圖7)及其是否合理,是否得到過縣、鄉的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技術指導,希望政府為農民提供哪些方面的幫助等進行分析。對于農村低保的評價標準有4.88%的認為合理、50.30%的認為基本合理、36.59%的認為不太合理、6.10%認為不合理;23.17%不知道縣、鄉有農業技術推廣站、52.44%沒有得到過、20.73%得到過,但是幫助不大。3.66%的認為得到過而且幫助很大。

3 河北省貧困農村致貧原因

3.1 文化水平低導致貧困

農民中的絕大多數是文盲狀態,只有微乎其微達到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如此低的文化水平導致其對于新技術的學習和接受是很困難的,甚至從心里就沒有想過改變經濟收入的渠道,只有靠天吃飯,經過調查發現,75.00%的農民對于發展家庭經濟信心不足,甚至就沒有考慮過發展經濟。農民在閑暇時間不會利用電視、網絡等學習途徑,認為這些對于他們是遙不可及的,產生自卑心理,抵觸新的發家致富的思路。

3.2 自然環境惡劣導致貧困

河北省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壩上高寒地區年平均氣溫為-3~1 ℃,無霜期在70~90 d,3~5月份因氣溫低,無霜期短等惡劣的氣候條件,只能種植早熟作物,象蕎麥、油菜、莜面等低產量的作物,收益低。張家口、承德的壩上沙化面積比較大,不斷吞噬著可用耕地,呈現出沙進人退的現象。加之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年久失修,近三年河北省連續遭受霜凍、旱災、水災、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導致農作物嚴重減產、減收,甚至血本無歸。

3.3 因學、因病、因婚導致貧困

國家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即免收學雜費,從高中開始沒有此項優惠政策了,一個高中生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為6 000~7 000元,就讀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為8 000~12 000元,這樣對于年收入不到10 000元的低收入家庭,入不敷出。河北省農村的醫療衛生等條件較差、農民不能夠定期體檢,一旦發現了就是大病,盡管近幾年農村普遍實行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但是對于門診和住院的報銷是有比例限制和基數扣除的(省級醫院的更低),對于大病的報銷有最高限額。對于幾乎沒有經濟來源的家庭及低收入家庭來講抗疾病的風險就顯得尤為困難。越是貧困農村,娶不上媳婦的光棍越多,娶媳婦不是三金就可以解決的,現在要在城里買房子、買車,還要給女方家彩禮80 000~100 000元,這就是農村常講的“娶媳婦不怕錢多就怕沒錢給,要不就斷后”,但是娶了媳婦欠下的債幾代人都還不清。

3.4 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薄弱導致貧困

盡管近幾年中國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貧困農村的基本生活條件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農村公路發展相對滯后。研究表明,農村公路好的地方買化肥的成本降低14.00%,農民收入增加12.00%,農業產品的產值增加32.00%,可促使農副產品深加工、精加工,增加農副產品的附加值[1]。由于交通的不便利導致本來可以為農民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機會都隨之喪失了。

4 河北省貧困農村脫貧致富的對策

4.1 加大農村教育扶持力度

人們常說“治貧先治愚”,也就是說要想使河北省貧困農村脫貧致富必須先抓基礎教育,提升農村人口的綜合素質。農村的基礎教育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對現有農村勞動力的再教育和培訓,對于河北省貧困農村的農民再教育和培訓主要可以通過政府部門組織,定期組織新技術的培訓學習,引導其將苦干變成巧干。另一類是未成年人的基礎教育問題,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全部免除,高中階段的貧困家庭的學生實行優惠政策。吸引優秀人才留在農村任教,要一切從中小學教師的實際出發,把教師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要想留住人才,應該建立中小學教師各項人事制度和福利制度,各級政府要建立長效機制,提高河北省中小學教師的各項補貼[2]??梢孕Х轮н吔處煹淖龇ǎ膭畛擎偨處煹胶颖笔∝毨мr村互換崗位,把此項活動作為城鎮教師晉級和職稱評聘的必要條件,促進城鄉優秀教師相互流動,可以進行教學教法等的交流,達到資源共享。

4.2 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

河北省農村占據京津走廊地帶,距離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較近,在大城市呆久了的人們會利用周末及黃金周到農村放松,這樣就需要發展農村休閑的農家樂式的旅游,可以滿足北京、天津等城里人回歸自然、享受天然氧吧、緩解城市緊張的工作壓力。

4.3 發展特色農業經濟

發展特色經濟,促進調整產業結構,為河北省貧困農民謀求增加收入的途徑[3]。如張家口、承德的莜面、蕎面,保定的藕粉、菱角粉都是綠色低糖食品,只是宣傳的力度不夠,單一宣傳一種產品費用高、而且慢,可以打包集群宣傳,或者通過游客來宣傳是最直接的辦法,做到物美價廉,爭取回頭客。

4.4 促進農村金融體系改革

農民要想發展特色產業,首先必須有前期經費的投入,而貧困農民無力做到前期投資,必須靠政府及金融機構的扶持,要有政府做后盾,另一方面應改革農村金融體系,建立幫扶制度、變貸款為投資,變注血工程為造血工程。

4.5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河北省農村道路交通、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是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首先政府從宏觀層面重視農村公路的建設和完善,從經濟上給予合理的財政政策,更重要的是對于道路的修復要建立嚴格的監管制度,現在農村經常出現年年修路,年年路面返修的情況,造成貧困的惡性循環[4]。其次,貧困農村也要發揮自身的力量,組織閑散青壯年參與道路建設之中,這樣不僅可以緩解修路工人難求的局面,還可以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增加其收入的機會。

4.6 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

近年來國家頻頻出臺政策保證農民工能夠拿到工資,一名農民工在城里務工年平均收入在30 000元以上,當然要是掌握一門技術會有可觀的收入,這樣遠比在家種地的收入高得多了[5]。

參考文獻:

[1] 楊 穎.貴州農村返貧的成效及影響因素分析[J].貴州農業科學,2012(1):148-152.

[2] 周詩伍,王 玲.貧困農村地區教師流動現狀、原因及對策——以云南省臨滄市為例[J].中國教師,2010(1):49-51.

[3] 張曉麗.中國農村經濟增長減少農村貧困的實證分析[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11(6):6-11.

第8篇:對自然災害的看法范文

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善待地球》。

地球只有一個,它的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有的不可再生的資源都在用一分,少一分。地球已經不堪負重了。當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一場保護地球,珍惜資源的戰役開始打響。

1992年,一場更嚴峻,更強烈的警告被發出:如果人類不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話,地球將會面臨毀滅!

在第34個世界地球日到來之時,我國舉起了“善待地球”的大旗。它成為我國今年世界地球的主題。

這無疑是明智的。

再有,氣象學家說,持續的全球氣候變化是自然災害的主要原因。我卻有著不同的看法。難道造成如此深重的災害,人類的因素可以忽略不計嗎?和自然比起來,人是渺小的,但人對自然的影響力卻是巨大的,尤其是當人類的破壞力充分發揮出來的時候。比如:工業化可以使原來滋潤大地的雨露變質,形成酸雨;比如:無休止的砍伐森林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使綠洲變成沙漠的惡果。

人們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們如此惡待地球,得到只有大自然無情的報復。想想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想想綠洲是怎樣變成沙漠吧!聽,花兒在埋怨,小草在吹息,大樹在抗義呀!

地球在流血,她像一個傷痕累累的病者,拖著60多萬生靈,艱難的行走。他太需要人們給一點點同情,一點點關愛,一點點呵護了。然而,人們使地球太失望了。因為人們還在用比污染更惡毒的方法去毀自然。

大家想想,大熊貓由原來的成千上萬到現在的多少,朱鹮以曾經的遮天敝日又到現在的多少?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類親手造成的惡果呀!

人類啊!醒醒吧!善待地球就是在善待我們自己,不要因自己的愚昧和貪婪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呀!

想想恐龍也曾是地球的霸主,但是滅絕了,我們人類會不會也像恐龍一樣呢?

真心去善待我們的地球母親吧!努力去珍惜去愛惜。哪怕只是從不多用一個袋子,哪怕是每年種下一棵樹。在4月22日,從這個地球的節日讓我們用行動來祝福她。

第9篇:對自然災害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林木資產 會計 計量

一、消耗性林木資產的特點

消耗性林木資產是林木資產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由于消耗性林木資產具有很多鮮明的特點使其在林木資產中別具特色。

(一)消耗性林木資產生產經營具有長周期性

與經營周期相對較短的農業生產和周期循環相對較快的工業產品生產有所不同的是,由于消耗性林木資產的生長要經歷多個階段:幼齡林階段、中齡林階段、近熟林階段、成熟林階段和過熟林階段,消耗性林木資產的生長周期往往相對較長,少則幾年、十幾年,多則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這也使得在對消耗性林木資產進行計量時,時間因素成了一個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二)消耗性林木資產具有自然增值性

由于消耗性林木資產能夠自然生長,其形態與價值在其生命周期內會不斷發生變化,很多時候,在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的作用下,消耗性林木資產的價值會不斷增加,但是往往對這種價值的增加進行的估計具有很高的主觀性。而一般資產的壽命是十分有限的??梢钥闯觯男粤帜举Y產的這種特性,使得對消耗性林木資產進行會計計量的操作變得復雜。

(三)消耗性林木資產支出與收益具有階段性

由于消耗性林木資產的生長過程歷經多個階段,對消耗性林木資產的成本支出與收益也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大量例如林地清理費等多種費用需要在林木生長的前期,也就是從幼樹階段到郁閉前這段時間投入。隨著林木的生長,從達到郁閉度標準到林木收獲采伐這段時間里,其成本費用會出現比較大幅度的下降,而收益的取得主要集中在郁閉后至收獲階段。

(四)消耗性林木資產經營具有高風險性

消耗性林木資產的經營往往具有很高的風險性。這是因為自然災害因素、人為因素和市場因素這三種經營風險經常伴隨并影響著消耗性林木資產的生產。不為人力所控制的自然災害對消耗性林木資產帶來的傷害往往是致命的,但是又由于林木資產的特殊性,林木資產的生長離不開自然因素的作用,這使得自然災害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沒有辦法避免,會計人員對消耗性林木資產的未來經濟利益進行估計會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使得對消耗性林木資產的會計計量更加艱難。

二、消耗性林木資產計量模式的優劣勢分析

根據現階段我國對于消耗性林木資產的計量的研究,可以發現專家學者們認為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這兩種計量基礎比較適用與消耗性林木資產。

(一)消耗性林木資產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分析

1.歷史成本計量模式的優勢。在我國,消耗性林木資產的歷史成本計量地位可謂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而其原因在于其會計計量信息較高的可靠性與可驗證性。消耗性林木資產成本的獲取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一種是通過外購取得的消耗性林木資產以其交易價格作為入賬依據,交易合同具有可驗證性。另一種是經自行營造獲取的消耗性林木資產,則以該企業營林成本累計值結轉為消耗性林木資產賬面價值,營林成本核算的原始憑證具有較強的可驗證性。由此可以看出,根據消耗性林木資產歷史成本賬面價值提供的信息確實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與驗證性。

2.歷史成本計量模式的局限性。誠然,歷史成本具有高度可靠與可驗證的優勢不容忽視,該計量模式所具有的局限性也同樣不可忽略。

首先,采用歷史成本進行會計計量不符合相關性原則。使用歷史成本計量消耗性林木資產會導致消耗性林木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其實際價值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歷史成本的計量下,消耗性林木資產的賬面價值是經營者歷年對營林生產總投入的累計,不能真實地反映消耗性林木資產因自然生長而形成的真正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下,林業企業所提供的與林木成本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實際上是比較有限的。

其次,由于消耗性林木資產的生長周期相對漫長,因此,在生長周期內,除了會收到消耗性林木資產自然增值的影響之外,還很可能會收到貨幣時間價值以及通貨膨脹的影響。這會使得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之間的差距加大,從而影響計量的準確性與會計信息的質量。

最后,消耗性林木資產歷史成本計量在其被采伐前不能給企業創造任何利潤,甚至是企業支出遠大于其收益,該收益也只有在十幾年后才能得以體現。這易使得決策者在有限生命內喪失對企業未來經營能力的信心。

(二)消耗性林木資產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分析

1.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優勢。相關性會計信息質量相對較高是消耗性林木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優勢所在,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消耗性林木資產具備自然增值的特點,使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可以將其自然因素作用下的自然增值反映在賬面價值上,使消耗性林木資產的價值構成更加完整準確。

二是由于消耗性林木資產生產經營周期相對較長,貨幣時間價值構成了其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對消耗性林木資產采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則可以將貨幣的時間價值影響也囊括在內,這是歷史成本計量模式所無法做到的。

三是若對消耗性林木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每一會計年度消耗性林木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體現在利潤表中,方便投資主體了解企業資產狀況及其盈利能力,從而加大了投資者投資信心。

2.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局限性。雖然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自提出以來已經受到了許多專家學者的青睞,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實際上,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優點尤為突出,其所存在著的不足之處也不容忽視。

首先,對消耗性林木資產采用公允價值進行會計計量的會計信息可靠性差。由于相關各方對最能夠代表公正價值的計量屬性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其受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大,這就使得消耗性林木資產公允價值的可靠性就難以得到保證。

其次,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實施對消耗性林木資產相關信息提供者甚至是整個林業系統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比如需要具備較成熟的消耗性林木資產交易市場和林業要素市場,或者要求要有完善的評估技術和具有高素質的評估隊伍,并且還要配備高素質高水平的財會人員。這是因為公允價值計量的實際操作難度較大,存在大量信息的評估需要人為的主觀判斷。

三、我國消耗性林木資產計量模式的選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色欧美 | 亚洲无限资源 | 中文字幕日本不卡 | 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欧美影院在线观看在线观看看 | www.四虎在线 | 欧美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 九九99精品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成人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亚洲激情视频网 | 日韩高清性爽一级毛片免费 | 免费在线视频成人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一本通 |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美国性大片在线观看免费 | 国内一级一级毛片a免费 | 国产99精品 |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美女在线看 | 欧美日韩第一页 | 插菊花综合1 | 在线毛片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免费观看呢日本天堂视频 | 男人在线天堂 | 国产magnet|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99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天堂视频一区 |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免费高清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 | 好男人影视www | 欧美va在线 | 男人天堂色 |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91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