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消防工程分類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消防工程;安裝;隱患
中圖分類號X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2-0079-02
當今大型建筑越來越多,一旦發生火災,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要注意做好消防安裝工作。目前,在消防工程當中,自動滅火以及火災報警系統是兩項不可或缺的措施,只有確保正確安裝以及調試以上消防系統,才能使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從而預防與減少火災引起的損失[1]。對此,本文研究了消防工程安裝及調試隱患。
1消防工程的工作原理
消防工程主要由自動滅火以及火災報警兩個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如發生火災,系統當中的感溫探測儀器與感煙探測儀器將會自動對現場情況進行探測,同時將報警信號發送到消防控制系統的主機,主機收到信號后,便會快速確認火情,將火災情況確認之后,消防主機便可以根據火情的變化,生成動作指令,包括開啟疏散警鈴、開啟消防廣播、將排煙系統打開,停止運行送風機、排風機以及空調機等[2]。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在消防工程的系統中,每一環節都是相互關聯的,若一個部分的安裝出現了問題將會對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造成不良影響,消防系統也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2消防工程安裝及調試隱患分析
2.1消防配線與配管的安裝與調試
在安裝消防工程當中的各種線路時,如應急照明線路以及消防電源線路等,要將阻燃性導線或者是電纜作為施工材料,并在金屬管當中埋設線路;如沒有采用金屬管進行保護,則應對線路進行隔熱與防火處理,如刷涂防火材料等,以確保在發生火災的情況下,線路能夠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應注意不能隨意將敷設線路的方式改變。要將阻燃式雙回路類型的電纜作為消防電纜,以便能夠自動切換系統控制中心控制穩壓泵以及噴淋泵的線路,供電電源應為雙回路,不得采用單回路代替,也不得將普通導線或非阻燃式電纜作為消防電纜。應急照明的供電線路應為雙回路,當發生火災時,要確保消防泵房以及控制中心得到充足的照明,應急時間應不低于45min[3]。沒有出現火災時,應急燈充電;當需要使用時,避免將應急燈變為長明燈,防止電能損耗,確保發生緊急情況時,消防系統的應急燈可以正常使用。應避免在同一槽孔以及線槽當中安裝電流類別不同、電壓等級不同以及系統不同的線路,以便于檢修。在安裝消防精密儀器的線盒時,應注意保護好引線。
2.2火災探測儀器的安裝與調試
在出現火災的前期階段,屬于陰燃類型,其煙霧信號會受到墻壁以及框架梁的影響,因此在安裝時應注意此問題,以免預報效果受到不良影響。在安裝探測儀器時,應確保梁邊以及相鄰墻與安裝位置之間的距離在0.5m以上,同時在安裝位置的周圍與正下方0.5m的范圍內,應避免出現遮擋物。在一些情況下,陰燃階段的煙霧會被風口氣流所吹散,在探測器當中就無法進入煙霧,這樣的情況也會影響預警效果。對此,在安裝時,應避免靠近送風口。確保安裝位置與送風口之間的距離在1.5m以上,回風口的附近安裝儀器時,則應確保安裝在距回風口40cm以上的距離。如不能符合以上安裝要求,則可以將擋風板設置于風口附近。此外,還應將集煙罩設置于探頭邊緣,以便有效收集陰燃階段的煙霧。如將探測儀器安裝于走道頂棚當中,則將其與噴頭以及光帶錯開;如安裝于走道當中,則確保布置感溫器的距離在10m以下,感煙器的距離則要在15m以下;如間距過大,會使臨界區出現失控現象,不利于火災的防控[4]。
2.3消防水池的安裝與調試
在一類高層建筑的消防工程當中,應確保水池的容量大于500m3,且能夠被分為兩個既能相互連通,又可以相互獨立工作的系統。應注意不能將蝶閥作為出水閥,以免閥板或者是成軸出現脫落或者是打滑現象,引起管路閉合。在出現火災的情況下,水泵就無法吸水,進而引起無法彌補的損失。實踐中發現,蝶閥的大量使用是安裝水池部件時出現的主要隱患,同時要注意吸水口的高度應低于出水口,以確保吸水口不斷水。避免使吸水口高于出水口,在救火時將真空泵作為啟動方式;因為采用這樣的安裝方法,將會出現真空度無法滿足啟動要求的情況,而致使救火時間被延誤。如果在多層建筑的屋頂上安裝了生活水箱,那么可以將其作為消防水箱,用于滅火;但需要注意的是,消防出水管的高度應與水箱出水管的高度存在一定差異,確保后者高度高于前者高度,兩者之間存在的高差應該能夠保證水箱內留有消防用水,消防用水量不應低于9m3;如果在水箱底部安裝兩根水管,那么后者的標高應高于前者的標高,前者的出水口高于水箱底面十厘米即可,注意避免使水箱底面與消防水管的出水口處于同一平面,以預防水箱當中的污物堵塞住消防水槍噴頭,影響救火。
倒坡現象是安裝吸水管時容易出現的不良隱患,一旦出現,便會在吸水管當中出現氣囊。因此為了避免倒坡現象,則應注意將偏心異徑類型的大小頭作為連接消防水泵的接口,同時使上部吸水管處于平直狀態,以避免氣蝕的產生。因為需要頻繁試驗消防系統以及啟停消防水泵,所以系統當中的承壓容易出現異常;對此應注意維護管理消防系統,定期調試揚程較大的水泵。
2.4報警閥組以及管網的安裝與調試
在消防工程當中,報警閥組是關鍵部件,該部件的主要功能是保證消防用水暢通、啟動消防系統以及發出火災的報警信號。在安裝報警閥時,應注意與控制水源閥組當中水流的方向保持一致,以免造成該閥組的不正常工作。此外,應注意不能將非消防噴淋用水以及生活用水接入到報警閥組之后的消防噴淋管道當中,以避免管道當中出現不平衡壓力,引起水壓波動,進而出現誤報現象[5],造成消防泵的誤啟動。在安裝管網時,應注意不得將補芯安裝于管道彎頭部位。因為安裝補芯之后,將會使管網當中的水流阻力增大,在救火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堵塞現象,致使噴水壓力不足,影響正常撲救工作。
3結論
綜上所述,在消防工程當中,存在的隱患是多樣化的,如在安裝的過程中,不能進行正確的調試,那么存在的隱患將會對消防功能造成不利影響。因此,為了保證消防系統能夠正常工作,則應在安裝施工完成之后,開展調速試驗,尤其需要注意調試消防工程當中的聯動系統,以避免控制中心發出的指令得不到執行。
參考文獻
[1]唐華,仝松領.固定消防設施在撲救高層建筑火災中的應用及其故障時的對策[J].科技信息,2010,13(28):242-243.
[2]劉英杰,王志強.對消防水系統安裝和使用若干問題的探討[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34(12):268-269.
[3]鄭芳良,司剛.淺談消防電氣安裝工程與消防控制系統的運行[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9,27(12):136-137.
關鍵詞:建筑消防工程;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
中圖分類號:D035.36 文獻標識碼:A
1 緒論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各類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促進經濟發展、社會繁榮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新的問題。由于建筑消防工程質量的問題,導致一些重大特大火災頻繁發生造成不良的社會和國際影響,嚴重干擾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此類惡性火災事故震驚國內外,不僅造成了慘重的人員傷亡和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強烈刺激了人們對高質量、性能優越的建筑消防工程的需求。為了提高建筑消防工程質量,必須對建筑工程項目實施從設計、施工至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的全方位系統的政府監督,以便從根本上最大限度消除火險隱患,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起著保障消防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
2 建筑消防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相關概念綜述
2.1 建筑消防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的意義
建筑消防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是指政府建筑消防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機構,為保證建筑消防工程質量,依據現行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工程建筑強制性消防技術標準對新建、改建、擴建的建筑消防工程工程項目,從設計、施工到維護保修等階段各個建設主體的質量活動、質量行為和結果及建筑消防工程本身實體質量所實施的全面、全過程、全方位的建筑消防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建筑消防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權是政府應對“市場失靈”,調節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表現形式。
2.2 消防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的職能
2.2.1 監督管理的基本原則
(1)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
(2)堅持科學性原則;
(3)堅持全面、全過程、全方位監督管理的原則;
(4)堅持公正依法監督管理的原則。
2.2.2 監督管理的工作范圍
具體范圍:新建、擴建、改建、用途變更的建筑的建筑消防工程設計審核備案、施工安裝期間監督檢查和工程竣工消防驗收備案。
適用對象:建筑消防工程建設、設計、施工安裝、使用、檢測和維修保養的單位和個人。
2.2.3 監督管理的執法依據
1996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30號令的《建筑工程消防監督審核管理規定》中對建筑消防工程質量監督的范圍、內容、程序、審核權、驗收權等都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此外,地方消防法規、規章中有關建筑消防工程質量監督的規定,也是公安消防機構建審部門對地方建筑消防工程質量進行監督管理的依據。
3 建筑消防工程質量的政府監督管理
3.1 建筑消防工程階段質量的政府監督管理
3.1.1 設計階段質量的政府監督管理
建筑消防工程的設計階段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關鍵階段,是建筑消防工程實體質量得已實現的前提和基礎。政府對建筑消防工程設計階段監督管理不僅包括參與設計階段質量活動的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活動結果的監督管理,更重要的是對設計階段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質量行為本身的監督管理。因此,設計階段的政府監督管理符合了預防為主、事前控制的原則,把質量問題所帶來的隱患消除在規劃方案階段。
3.1.2 施工階段質量的政府監督管理
施工階段是建筑消防工程實體質量的形成階段。施工階段是涉及單位數量多,問題暴露多的階段。施工期間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施工事故出現,影響建筑消防工程最終的質量。施工階段有資金投入大,持續時間長,工程信息內容廣泛、時間性強,存在著眾多影響目標實現的因素的特點。建筑消防工程施工階段是使工程設計意圖最終實現并形成工程實體的階段,是最終形成建筑消防工程實體質量、工程產品功能和使用價值的關鍵階段。
3.1.3 維護保養階段的政府監督管理
維護保養階段的政府監督管理分為對建設單位質量行為的監督和對施工單位質量行為的監督。對建設單位質量行為的監督內容包括建設單位是否逐級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建設單位是否制定建筑消防工程操作規程;是否定期對建筑消防工程各系統的功能和運行狀態進行檢查和試驗等。對施工單位質量行為的監督內容包括施工單位在建筑消防工程竣工驗收備案交付使用后,是否定期檢查,是否定期維護;使用單位是否對施工單位叮囑的事項傳達到員工層面。
3.2 建筑消防工程分項質量的政府監督管理
3.2.1 消防工程分項質量的政府監督管理簡介
建筑消防工程共分10個系統15個分項,但以實現其功能質量基本要求為目標的主要系統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氣體自動滅火系統。為保證建筑消防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重點就應放在報警系統、噴淋系統、氣體滅火系統的實體質量及與其相對應的質量形成過程中各建設主體的行為質量上。
3.2.2 以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質量的政府監督管理為例
我國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已經在工程建設中大面積應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在保護建筑內的財產安全方面有著極高的效率,裝有符合國家消防技術標準規范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比沒裝或雖裝但不能符合國家消防技術標準規范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建筑物在火災中財產要少損失1/2到2/3高質量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大量控滅火成功的實例表明,它不僅可以減少火災中的財產損失,而且還可以保護火場中的生命。
(一)政府對設計階段質量的監督管理
(1)設計主體資格及噴淋產品合法性審查
(2)建筑物火災危險等級判定及系統選型的監督
(3)噴頭布置的監督
(4)水力計算的審查
(二)政府對施工階段質量的監督管理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施工,應由通過專業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并經國家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批準的施工隊伍承擔。
審查施工前對系統的組件、配件及其他設備、材料是否合格進行檢查。政府對施工階段質量的監督管理包括四個方面:(1)供水設施安裝與施工的質量監督;(2)管道及系統組件安裝質量監督;(3)噴頭安裝質量監督;(4) 報警閥組安裝質量監督。
4 消防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4.1 消防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
4.1.1 過份依賴于對工程質量的審核、驗收和稽查檢查
《消防法》明確規定:消防工作由國務院領導,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消防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并由本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負責實施。而當前,社會中存在著建筑消防工程質量好壞是公安消防監督機構建審部門的事的思想,只要配合公安消防監督機構建審部門的監督檢查,出了問題是公安消防監督機構建審部門的責任。直接參與建筑消防工程建設、設計、施工、監理及消防產品和設備的生產單位反而“袖手旁觀”,這就顛倒了市場經濟中產品的制造者對產品直接負責的規律。
4.1.2 監督運作方法與政府管理機制改革走向的不和諧
當前建筑消防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公安消防監督機構建審部門監督人員深入一線進行圖紙審核、建筑消防工程驗收工作,這就將公安消防監督機構建審部門推向了纏身于具體操作事務的誤區,客觀上減少了在全社會范圍內,對建筑消防工程質量形成過程中各建設主體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隨著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政府管理機制正從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從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進行轉變。
4.1.3 難以實行全面、全過程、全方位的監控
傳統的監督方式僅對建筑消防工程設計施工圖、建筑消防工程本身等單一的實物質量進行監督。常常在最后工程竣工以后,才發現質量問題和不安全因素,為時已晚。此外,建筑消防工程系統龐大復雜,其中涉及多個專業。如果面對一個功能強大、系統繁雜的工程,僅僅依賴公安消防監督機構建審部門,難免使監督的全面性受到約束和局限,是無法對建筑消防工程質量進行全面的正確核驗、評定和控制。
4.2 強化建筑消防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工作的對策
4.2.1 政府應適應環境及時調整質量監督管理的內容和重點,形成循環往復的監督機制
由于受內部、外部環境的種種變化,如建設主體內部人員和結構的變化、政府可能出臺新的政府法規等,這些變化著的內外環境不僅會阻止最終質量目標的實現,甚至可能會改變最終質量目標本身。如對電信建筑內部該修,依據現行的要求,辦公用房可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而通信機房由于通信設備受水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水漬損失,必須取消已部分施工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原制定的系統質量目標也隨之終止。因此,只有及時調整質量監督管理的內容和重點,才能使工程的質量監督管理內容和重點適應內外部情況的變化,確保最終質量目標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平衡。
4.2.2 不斷提高政府監督人員的素質,實現政府監督管理的專業化和科學化
建筑消防工程質量監督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專業工作。專業化監督管理的核心是監督人員專業化,監督人員專業化是對監督人員素質的基本要求。它不僅要求政府監督人員要熟練掌握建筑消防工程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以及現行國家建筑消防工程技術標準,而且要了解國內建筑消防工程的發展現狀,國際建筑消防工程的發展趨勢,建筑消防科技的最新動態及建筑消防新產品、新材料的性能。建筑消防工程質量監督檢查具有權威性、強制性、客觀公正性的特點,只有不斷提高政府監督人員的素質,才能減少執法的盲目性、主觀隨意性,才能對建筑消防工程質量做出科學可行的認識、判斷和結論。
4.2.3 對建筑消防工程質量實施能力的綜合評價
建筑消防工程項目質量實施能力的政府綜合評價是指建筑消防工程各建設主體在一定的外部環境條件下,依據國家現行的有關消防施工法規、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及合同,以完成建筑消防工程項目的安全、使用、經濟、美觀等特性為目標的綜合質量保證能力的評價。
4.2.4 社會成立具有專業技術能力和相應資質的建筑消防工程設計質量監督組織和建筑消防工程質量檢測組織
社會成立具有專業技術能力和相應審核監督資質的建筑消防工程設計質量監督組織和建筑消防工程質量檢測組織,借助這樣的社會中介組織的作用,使公安消防機構建審部門從日常繁雜具體的實物監管中解脫出來,從對實物的監督轉變為對人的行為和活動的監督,從事后控制轉變為以預先控制和現場控制為主。
5 結論
建筑消防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在加強火災預防和控制、減少火災危害方面有著主要作用。我國的建筑工程消防質量政府監督管理主要依據現行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定,對建筑消防工程質量進行監督管理。政府的監督管理是實現建筑消防工程全面質量管理、保證國家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減少消防工程中無謂投資和浪費、保證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質量的要求,也是建立全社會信用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石禮. 建設工程質量知識讀本[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關鍵詞: 建筑;消防工程;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6-0275-02
0 引言
《建筑消防工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技術課程。它是在建筑給水排工程等相關課程的基礎上,著重介紹消防的基本理論、設計原則和計算方法等知識。
1 課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建筑物正朝著高層化,密集化的方向發展,建筑物的裝修材料也趨于多樣化,用電負荷和火災負荷也不斷增大,對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但是,在經濟快速發展和巨大社會變化面前,消防工作也遇到了一系列新問題。特別是火災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嚴重影響了經濟建設、社會安定和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火災爆發的原因及后果的嚴重除了人為因素外,大多與消防、防排煙的設計缺陷或缺失密不可分。因此,如何做好建筑的防火減災安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1-2]。
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已有相當學校注意以上問題,本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也開設了《建筑消防工程》,并加強了對課程的重視。由于本課程是建筑學、給排水、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筑電氣技術甚至安全工程等專業的交叉課程之一,如果在教學中處理不當,容易導致教學內容重復,工程性不夠突出等不足的現象。
2 課程教學實踐與探討
如何更好地解決在《建筑消防工程》教學容易導致的問題, 通過近幾年課程教學實踐的探討,結合各高校的教學經驗,對《建筑消防工程》的教學進行以下幾點探討。
2.1 圍繞培養目標,明確本課程設置的目的
《建筑消防工程》是建筑學、給排水、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筑電氣技術甚至安全工程等專業的必修專業交叉課程之一[2]。不同專業設置《建筑消防工程》課程目的不一樣。
例如,消防工程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消防工程、土木工程、安全管理和管理學等方面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消防技術標準審核、監督管理和組織指揮等方面機能的基本訓練,具有消防監督、隊伍管理和滅火救援工作的組織指揮的基本能力。
給水排水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的工作之一是從事建筑消防系統的設計,包活消火栓給水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及水噴霧滅火系統等滅火系統的設計。在給水排水專業開設《建筑消防工程》課程,目的是使學生一方面對消防技術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全面熟練掌握消防、防排煙的設計。因此,通過課程學習,使給水排水的學生了解火災的發生、發展、蔓延,煙氣及其危害,滅火劑及其應用等消防基本知識外,主要掌握滅火器的配置,掌握建筑消火栓滅火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防排煙系統、火災自動報警與消防設施聯動控制系統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并形成初步的消防工程設計能力。
由此可見,《建筑消防工程》在給排水專業的開設,應側重于學生工程實際設計能力的加強和提高。
2.2 明確專業教學內容,注意交叉學科,合理分配課時
《建筑消防工程》課時量有限,而且課程內容涉及到給排水、建筑學、結構、暖通空調、電氣等多個不同的專業門類,教學內容多。如何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有效進行學時分配,突出教學重點,是教學的關健。因此,課程講授時應注重結合給水排水專業的特點和要求,側重課程的重點難點,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與給水排水專業相關的消防基礎知識和消防各個子系統的主要工程內容,技術手段,設計要求及基本的設計參數。
根據專業要求,給水排水學生應熟練掌握各類消防設計。學時分配計劃如下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建筑消防工程》內容包括火災基礎、建筑火災被動防護、建筑火災主動防護等部分。由于給水排水專業的學生在《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中,已經掌握消火栓滅火系統及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設計,因此,在課時分配中,已經適當減少該內容的教學課時,約2學時,用于深入學習氣體滅火系統,泡沫滅火系統;加大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建筑防煙設計、排煙設計的課時量,約6學時,用于深入掌握如何進行設計;其它內容用少量課時作相關的了解。
2.3 及時更新規范、熟悉規范,加強與相關專業的聯系,提高設計能力
近年來,消防工程的理論研究、設計計算、新型設計材料的研制、施工工藝和維護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相應知識、工藝方法、規范標準更新快,例如《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已更新為GB50016-2006,《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已更新為2005年版,此外,還有《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干粉滅火系統設計規范》等也相應進行了更新。教材的更新速度有時跟不上,因此,任課教師應及時學習新規范、條文,及時更新課程新知識。熟悉應對新規范中的內容,特別是涉及到的強制性規范的變更情況。
例如:《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的5.0.2“僅在走道設置單排噴頭的閉式系統,其作用面積應按最大疏散距離所對應的走道面積確定”,已由強制性條文改為非強制條文。因此,在課程講授時,如果遇到相關設計內容應及時進行說明。
2.4 多元化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改變考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由于課程教學已經有《建筑給水排水工程》的基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和討論引導法等多種方案有機結合的方式,根據相應高層案例介紹相應的工程背景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原有的《建筑給水排水工程》的知識結構和經驗,對新案例進行討論式探討,教師與學生充分互動,鼓勵學生對書本知識不能照單全收,要運用多種思維,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建筑防排煙設計計算可如此進行:①首先選用建筑防排煙的設計計算案例,帶領學生觀察經典建筑的防排煙設計,按規范的要求進行防排煙分區的劃分;②引導學生自行進行學習劃分,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由表達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問題共同討論,在討論中熟悉規范及設計計算特點;③最終確定設計方案。一方面,使學生復習已掌握的知識,另一方面,讓學生在區別中學習和掌握新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此外,課后布置經過合理設計的具有連貫性的設計作業,讓學生利用課堂知識并通過圖書資料的查詢才能解決,提高學生上課注意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資料查閱能力。
2.5 突出鮮明的專業工程性,重視素質的培養
國內興辦給水排水專業的學校各式各樣,但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畢業生絕大多數都從事給水排水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運營,即從事于給水排水工程領域的工作,其執業身份的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學人員應一方面不斷提高個人的工程實踐能力,另一方面,應注重專業的工程性教學,從工程的角度去側重教學。
例如,對于高層建筑,由于建筑層數多,面積大,功能復雜,使用人數多、火災危險性大,因此,消防工程所涉及的內容越來越多,對其設計深度、標準化的要求也越來越規范,比低層建筑有更高的要求;必須通過精心的設計、施工與有效的管理,各專業的密切配合,才能保證其運行的安全。因此,在設計案例教學中,特別是在工程實例的選題和分析中,注意從工程方面出發,結合建筑、結構等其它相關專業的基礎內容配合學習,讓理論設計更加結合實際工程。
3 結語
總之,消防工程在設計、施工等方面都有待于探索,我們應該根據《建筑消防工程》的課程特點,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斷加強教學實踐與改革,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手段,及時對課程教學和內容進行調整和拓展,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程遠平,李增華.消防工程學.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5.8.
[2]吳杲,周義德等.建環專業《建筑消防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信息,2009,(09).
[3]張焱,徐志勝.消防工程專業認識實習教學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04).
[4]高月芬,荊有印,魏兵.建環專業認識實踐環節中遇到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06(S2).
19世紀初期,美國、英國等早期工業化國家在人口普查中逐步認識到對社會職業進行分類的必要性,但直到19世紀末才開始建立初步的行業和職業分類標準。國際勞工組織的《國際職業分類標準》1949年,國際勞工組織(ILO)召開第七屆國際勞工統計大會(ICLS),開始組織編寫國際職業分類標準。1958年第九屆ICLS大會通過首部ISCO58《國際職業分類標準》(InternationalStandardClassificationofOccupa-tions)。繼1968年、1988年修訂版后,目前采用的2008版ISCO08《國際職業分類標準》由10個大類、43個中類、125個小類和436個細類組成,10個大類分別是:管理人員、專業人員、技術人員和專業人員助理、辦事員、服務和銷售人員、農林漁業技術員、工藝及有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和裝配人員、非技術工人、軍人。部分國家、地區職業分類情況二戰后,很多國家和地區以《國際職業分類標準》為基礎建立了職業分類體系,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特別是勞動力市場變化,不斷予以修訂和完善。
國際勞工組織和世界主要國家、地區在職業分類體系中都設置了較完善的消防職業,其基本特點是:涵蓋從“預防”到“撲救”的全過程國際消防職業的設置,普遍體現了事前預防與災后救助并重的思路,尤其突出火災預防,普遍在社會消防管理、消防技術服務和消防宣傳教育等方面設置了相應的職業。在社會消防管理方面,普遍在“管理類”職業大類中設置了高、中級兩個層面的消防管理類職業。高級管理類,主要工作是參與制定、解釋和執行政府消防政策法規,并就消防工作提出建議、進行監督,如《國際標準職業分類》和加拿大的“高級政府官員”中均有“消防局長”;中級管理類,主要是各類消防機構的管理人員,主要工作包括對防火、滅火救援行動進行計劃、組織、指導、指揮、評估,如韓國的“消防機構管理人員”、美國的“消防部門管理人員”。在消防技術服務方面,為體現消防工作的專業技術特性,普遍設置了專門從事消防設施安裝維護保養、消防安全監督檢查、消防技術研究應用等方面的職業,并根據不同的技能水平要求,分設于“專業技術類”(或“工程類”)和“安保服務類”(或“輔助技術類”)兩個層面(即通常理解的“白領”與“藍領”)。如美國的“消防檢查和調查人員”、“安防和火災報警系統安裝人員”;加拿大的“消防工程師”、“消防技術人員”;韓國的“消防技術士”、“消防設備技士”、“消防設備產業技士”、“消防設施管理士”,日本的“消防設備士”、“消防設備點檢資格者”等。在火災撲救和應急救援領域,普遍在“安保服務”職業大類下設置了“消防員”,基本工作是從事火災預防、撲救以及參與處置其他緊急事故,為保護生命和財產安全而實施救援行動。
隨著災害事故種類、形態的復雜化,滅火救援的內容也日趨復雜,消防員職業對應的具體工作崗位、職位明顯多樣化。如加拿大的消防員包括建筑消防員、鐵路消防員、機場消防員、船舶消防員、企業消防員、軍隊消防員、見習消防員等共24個具體的職位。在消防教育培訓方面,加拿大在“社會科學、教育”職業大類的“專科和其他職業教育講師”下設置了“消防人員培訓講師”和“滅火救援講師”;韓國設置了“消防安全教育士”,根據韓國消防法,取得消防安全教育士職業資格的人員可在韓國國家消防防災廳、各市道消防本部、消防署、韓國消防安全協會及各市道分會、韓國消防產業技術院等機關和團體就職,從事面向社會公眾和消防從業人員的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融入相關職業大類除從事火災預防、應急救援等工作的“消防人員”職業類別(一般從屬于“安保服務”職業大類)外,普遍在其他相關的職業類別中設置了消防職業:工程技術類消防職業。《國際標準職業分類》在“技術人員和輔助技術人員”職業大類中設置了“消防檢查員”和“防火專家”、“火災調查員”;美國在“建筑工程”職業大類中設置了“消防工程師”、“防火工程師”;加拿大在“自然和應用科學類”職業大類中設置了“消防工程師”、“消防技術人員”;韓國在“專業技術”職業大類中專門設置了“消防工程技術人員”細類,包括“消防工程設計及研究人員”、“消防設施施工技術人員”、“消防工程監理人員”等職業。技術服務類消防職業。加拿大在“自然和應用科學類”職業大類中設置了“火災報警系統安裝和維護保養人員”、“火災報警系統技師”,在“貿易、運輸和設備操作”職類大類中設置了“消防設備維修人員”、“消防設備保養人員”;韓國在“專業技術”職業大類中設置了“火災預防專家”、“減災防災專家”。機械裝備生產、操作類消防職業。消防設備特別是各類自動消防設備的生產、安裝和操作,在具有機電設備生產安裝和操作共性的同時,必須充分體現其涉及公共安全的特殊性。美國在“安裝、維修”職業大類下設“火災報警系統安裝人員”,在“生產”職業大類下設“防火門制作”、“滅火器檢驗”、“消防水帶制作”;韓國在“設備操作安全”職業大類中的“金屬、機械零件組裝人員”職業中專門設置了“消防設備生產工人”。其他產業類別中的消防職業。
加拿大在“第一產業”職業大類的“林業人員”職業小類下設置了“森林消防員”和“森林火災瞭望員”;美國和加拿大分別在“辦公和行政支持”、“商業、金融和行政”職業大類下設置了“911系統操作人員”、“911調度員”等火災接警、調度職業。“二元化”分類原則國際職業分類的基本原則均強調兩個關鍵指標:工作和勝任該工作需要的技能,體現了工作性質與技能水平相結合的“二元化”分類原則。其演進趨勢是:根據經濟和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在堅持工作性質相似性的同時,強調職業對技能水平的差異化需求,將職業分類的基本原則由原來“工作性質”的單一維度,發展到目前“工作性質”與“技能水平”相結合的雙重維度。工作相似性是職業分類的根本依據。每個職業都是由一系列具有相似性的工作組成的集合,能否將不同的工作歸并為一個職業,最重要的標準就是工作性質的相似性。按照這一基本原則,國際消防職業體系普遍分列了不同的消防職業。以《國際標準職業分類》為例,將與滅火救援有關的工作設置為“消防員”,將主要從事防火檢查的工作設置為“消防檢查員”,將主要從事消防管理的工作設置為“消防專員”、“消防機構管理人員”。技能水平相似性是構建職業體系的主要依據。在根據工作性質相似性確定了不同職業后,如何將數以百計的職業分門別類,合理組合到不同的大類、中類、小類,從而構成完整的職業體系,最重要的依據就是各個職業所需要的技能水平的相似性。“技能”可從“技能水平”和“技能的專業化程度”兩方面衡量,其中,“技能水平”是指與任務和職責的復雜程度和范圍相關的執行能力;“技能的專業化程度”由涉及的知識領域、使用的工具和設備、加工和使用的材料,以及提品和服務的種類確定。#p#分頁標題#e#
以《新加坡標準職業分類》為例,該標準將“技能水平”劃分為4級,如表2所示,“消防安全檢查員”歸入技能水平為“3級”的第三大類“輔助專業人員和技術人員”,“消防員”則歸入技能水平為“2級”的第五大類“服務人員和商店與市場銷售人員”。引領消防職業社會就業從國際趨勢看,職業分類不僅是人口普查、行業調查等統計分類的工具,更在引導社會就業、開展職業培訓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職業分類在引導社會就業方面的應用日益普及和廣泛。1998年,美國勞工部基于《標準職業分類系統》,開發了職業信息網絡系統O*NET(OccupationalInformationNetwork)。作為目前國際上影響最大、使用最廣泛的職業信息網絡系統,O*NET能夠及時提供最新的職業信息,不僅包括工作任務、工作活動以及從事該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技能、知識和人格要求等內容,還用規范化的指標體系衡量所有的職業,發展了跨職位的指標描述系統,為描述不同的職位提供了共同語言,有利于各職位之間的比較,其作用主要包括:就業和再就業、薪酬調查、企業崗位重組等。求職者可以利用這些信息,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確定可能勝任的工作。同時,O*NET還標志了綠色職業(有助于環境保護、減少能耗、生態修復等的職業)、朝陽職業(就業需求在未來可能明顯增長的職業)等。在O*NET網站搜索“firefighter”(消防員,職業代碼33-2011)和“First-linesupervisors/managersoffirefightingandpreventionworkers”(消防指揮、管理和防火人員,職業代碼33-1021),即可方便地查詢到消防員人員職業的基本情況(包括工作內容、工作環境、使用工具、工作時間等),以及該職業的專業訓練、從業資格、晉升條件、就業規模、薪酬收入、職業展望等內容,如表3、表4所示。由于消防員的就業規模在2008-2018年可能增長19%,因此被標志為朝陽職業。
對我國完善消防職業體系的啟示
當前,在制約消防事業發展的一系列問題中,消防工作社會化進程滯后、社會消防從業人才奇缺,是“短板”中的“短板”,原因之一就是尚未建立適應消防工作社會化、現代化進程需求的消防職業體系。《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的修訂,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重大機遇。借鑒國際先進經驗,運用科學的職業分類理論和方法,構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我國國情的消防職業體系,是關系消防事業長遠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工作,對于深入推進消防工作社會化進程和全面加強消防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意義重大。
堅持客觀性原則,準確把握職業內涵,充分體現消防工作的社會化屬性。消防職業體系應當全面、客觀、準確反映消防事業現狀和發展方向,尤其要重視代表消防工作社會化發展方向、符合先進消防技術發展規律的新職業的興起,對于有利于提高社會消防管理水平和消防科學技術水平,有相對獨立從業人群,有特定的知識、技術和技能,需要定崗、定職、定級,在社會消防安全管理中活躍的職業活動現象,必須在《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修訂中得到反映和體現。例如,在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參照日本、新加坡等國的“防火管理者”職業,結合我國消防法規關于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當確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的要求,應當研究設立“消防安全管理員”職業,作為單位消防安全管理的具體組織實施者,發揮消防安全管理“明白人”作用,并建立相應的職業資格制度,從根本上落實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責任。再如,為提高單位消防設施特別是自動消防系統完好率,借鑒日本、韓國設置“消防設備士”、“消防設備師”、“消防設備點檢資格者”、“防火及建筑檢驗員”職業的良好社會效果,有必要將目前的“建(構)筑物消防員”調整為“消防設施操作員”,專門從事對消防設施的維修、保養、檢測和操作工作。
關鍵字:建筑消防工程問題改善措施
中圖分類號:TU998.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建筑消防工程存在的問題
1、消防給水管網問題
(1)消防給水管網壓力問題。當前建筑消防系統中給水管網的壓力不夠,往往造成給水能力不足,給消防救援帶來困難。出現這種問題主要原因在于管網試壓不合格,在進行消防給水管網安裝完畢后,依照相關的法律規范要求,必須進行強度和密閉性能方面的試驗,確保系統的壓力能夠滿足設計的供水壓力需求,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然而,在這兩項試驗中存在不按照設計或者施工方案進行的舉措,使得消防工程存在隱患。
(2)管網的材料問題。消防給水管網需要耐火性材質的管道,個別工程將塑料給水管道用于消防工程中,若出現火災導致管道損壞而泄露,就會嚴重影響消防用水和消防水壓。管道材料問題在于選材和使用,消防工程中要避免使用塑料管道。
2、消火栓系統問題
(1)室內消火栓的安裝與壓力要求問題。安裝和壓力不符合規定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消火栓箱門開啟困難;消火栓箱底的預留口位置不符合要求導致無法安裝水帶或者安裝后影響最大水量;不利點的消火栓水壓要求考慮不全面。造成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原因如下:首先,消火栓箱洞口一般暗敷在磚墻內部,洞口上方不設置過梁就會導致箱體變形,繼而影響箱門的開啟不靈便;其次,消火栓箱底的預留洞位置不是隨意設置的,這與消防水帶密切相關,影響到水帶的安裝與出水量的大小;最后,建筑物結構復雜的情況下,只顧及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也會影響整體的性能,消火栓水壓要求亦是如此,最不利點的水壓滿足要求,次不利點也要滿足要求,否則火勢會蔓延,滅火難度會加大。
(2)地下式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安裝問題。地下式的安裝要按標準規范進行,安裝在凍土層以下,不按照要求安裝泄水閥,或是概念不清,混淆兩種不同的安裝對象,造成設施的功能無法實現,或者重復安裝。另外,在對建筑進行裝修過程中,消防栓箱門與周圍顏色沒有明顯區別,使用時極不方便。水帶與接口的連接隨意,且無卡簧,導致試水脫落的現象時有發生。
3、自動滅火系統問題
(1)管網安裝存在違規問題。主要體現在管網的連接方式方面,按照《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施工與驗收規范》中的規定,水管直徑在100mm以上,采用法蘭或者焊接連接,小于100mm 時,一般用螺紋連接,而且在50mm以上的管子中,要按規定設置防晃支架,每段管子至少設置一個支架,如遇到轉彎的情況需增設。安裝的違規問題就體現在不設置支架、或者為了方便施工,直接全部使用焊接。
(2)感溫噴頭距離問題。感溫噴頭與周圍物體的正常距離設置不符合規范要求,這會導致火災發生時噴頭距離物體相距太遠,延誤噴水,或者距離太近,造成無法有效噴灑。
(3)噴淋系統試水裝置問題。噴淋系統缺少試水裝置、地漏裝置、排水管,都會導致監督檢測無法進行試壓測試,能夠進行試壓測試而無法及時將水迅速排掉。出現這種問題主要在于設計方面的考慮不周全,或者施工過程中遺漏部分內容。
二、防工程質量管理措施
1、加強消防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消防部門和相關的管理部門對消防工程的質量管理是工程質量的最后保證,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一,能督促建筑工程建設、設計、施工單位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認真執行國家消防法規和技術規范,加強對建筑消防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管理;第二,能有效地落實建筑工程中的各項防火措施,能及時發現并消除建筑工程中的火災隱患,避免火災的發生,在火災發生時也口丁以為及時的撲滅火災創造條件。
2、加強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一要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加強業務學習,熟悉消防設施的性能和檢測評價方法,不斷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檢測手段,對整體工程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二要加強施工人員的素質,對施工從業人員進行有關安全生產技術標準、施工現場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培訓,加強建筑工地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的健令和責任的落實,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
3、嚴格材料進場檢查、驗收制度。材料質量是工程質量的基礎,加強材料質量監控,是提高工程質量的重要保證。在材料進場前,要查驗材料的出場合格證明文件,必須要有國家消防產品專門檢測機構的檢測報告等質量保證資料,在上述資料齊全的情況下,還必須經現場消防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方可使用。
4、嚴把消防工程設計方案設計關。國家為了加強消防工程設計單位的管理,已經設立了《消防設施專項工程設計證書》,設計單位只有在獲得相應的資質證書后,并且達到了相關要求,才能夠進行消防工程方案的設計。因此,我們要加強對這些設計企業的監督,對于一些沒有獲得相關證書的企業,我們要嚴禁其從事消防工程的設計,只要在對企業的設計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并使整個企業達到應有的水平后,相關行政部門授予《消防設施專項工程設計證書》,才能夠從事相關設計。
5、建筑消防技術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工程技術,它涉及到建筑學、土木工程、給排水、通風宅調、建筑電氣、電梯和智能建筑等眾多的專業工程,在我國現行的《建筑工程質量驗收統一標準》中對建筑工程的消防驗收也是在各個專業中分別進行的,每一個專業所包括的項目,對整幢建筑的消防安全來說,都是關鍵的,不能忽略。但每個部分在建筑防火、滅火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卻有不同。在建筑消防工程驗收過程中,應根據其不同作用,對該系統施工完成的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期更加符合工程的實際情況,既方便消防工程驗收評定,又能在確保消防安全的情況下。及早投入使用,為經濟建設服務。
總結
消防工程是整個建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是做好建筑物的防火工作,消防工程的質量將影響到建筑物防火的效果。由此看來,在建筑工程的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我們要特別重視消防工程問題,在工程設計、工程施工、設備安裝、產品質量檢驗以及整個消防工程的驗收等環節中要充分考慮消防安全問題,把好質量關。如果消防隱患不消除,建筑的消防系統就會在火災發生時失去作用,火勢無法控制,會造成人們生命財產方面的極大損失。
【參考文獻】
[1] 于濱.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2)
[2] 高明華,劉新之.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存在問題及對策[J]. 河南科技. 2010(16)
[3] 譚海深.影響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質量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S1)
關鍵詞:自動報警,消防工程, 控制系統,設計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the buildings were gradually to mature. In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fe and value of today, how to prevent the fire and reduce all kinds of fire damage to humanit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fire alarm and fir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ub-system of,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fire engineering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analyzes the engineering of the automatic alarm control system is the basic form,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fire engineering of the automatic alarm control system design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Key words: the automatic alarm,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ntrol system, the design
中圖分類號:U260.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火災對人類社會財富以及人民生命安全造成過巨大的損失。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是現代建筑中的重要組成系統,如何創造一個安全而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做好消防安全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消防聯動控制系統等產品的生產、系統設計和工程施工等迅速成為我國新興的產業和熱門行業。然而,自動報警系統也有誤報現象的出現,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有必要在自動報警系統的設計到施工的全過程加以重視,以減少誤報警的出現。
一、消防工程中自動報警控制系統的組成
1. 火災觸發器件
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可為火災做出先期的預報,使火災得以及時撲滅,從而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需要各專業之間的緊密配合。在該系統中,自動產生火災報警信號的零件被稱為觸發件,包括火災探測器以及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火災探測器是能對火災參數的響應,并能自動產生火災報警信號的器件。火災探測器又可分為感溫火災探測器、感光火災探測器、感煙火災探測器以及可燃氣體探測器和復合火災探測器幾個基本的類型。不同的火災探測器被應用于不同的場所,而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是以手動方式而產生出的火災報警信號,是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2. 火災報警裝置
火災報警裝置是火災報警系統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報警裝置能夠接收、顯示以及傳遞火災報警信號的裝置,能發出火災控制信號。火災報警控制器為火災探測器提供穩定的電源系統,同時可以監測探測器以及系統自身的工作狀態等;還能接收、轉換和處理火災探測器輸出的報警信號;也可以執行相應的輔助控制等任務。火災報警控制器的功能包括主電、備電的自動轉換,電源故障的監測功能,火災報警優先報故障功能等等。
3. 消防控制設備
在火災的自動報警系統中,如果接收到了火災報警后,就能自動或手動啟動相關的消防設備同時顯示其狀態的設備,被稱為消防控制設備。消費控制設備包括火災報警控制器,自動滅火系統的控制裝置和室內消火栓系統的控制裝置等。消防控制設備一般要設置在消防控制的中心,以便于進行集中而統一的控制。有些消防控制設備設置在被控消防設備的現場,但是其動作信號必須返回消防控制室,同時實行集中與分散相互結合的控制方法。此外,電源應當采用消防電源,其中備用電采用蓄電池。系統電源除了要為火災報警的控制器提供電力以外,還要為與系統相關的消防控制設備進行供電。
二、消防工程中自動報警控制系統的基本形式
1.區域報警系統
區域報警系統主要由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以及火災探測器組成,適用于小范圍內的消防保護。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的是由控制器直接連接火災探測器,同時處理各種報警的信號,該設備是組成自動報警系統中最常用的設備之一。區域報警控制器巡回檢測報警區內各個部位探測器的工作狀態,及時發現火災信號或故障信號,并發出聲光警報信號。區域報警的控制器接收到來自探測器的報警信號之后,本機要發出聲光報警,同時還將報警信號傳送給消防控制室內的報警控制器中。
2. 集中報警系統
集中火災報警系統由控制器、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以及火災探測器等幾部分組成,通常適用于較大范圍內達的多個區域的消防保護。集中火災報警控制器的將幾個不同的區域報警控制器連接起來,從而組成一個系統,來接收各區域報警控制器所發來的火警信號以及故障信號,同時指示出火警區域或故障區域的位置,發出聲和光的報警信號。
3. 控制中心報警系統
控制中心的報警系統通常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設備、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以及火災探測器等設備組成,或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設備、區域顯示器、火災報警控制器和火災探測器等部分組成,系統的容量較大,消防設施控制功能較全,通常適用于大型建筑的保護。
三、消防工程中自動報警控制系統設計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 自動報警控制系統工程的設計
在消防工程自動報警控制系統工程的設計最初階段,首先要對建筑物的使用特點和消防保護要求認識清楚,同時對所采用產品的性能和參數有充分的了解,按國家有關的技術標準對工程進行系統的設計。設計中要注意感煙探測器應該遠離非火災性質的煙霧源,在探測器中盡量選擇光電感煙型,減少由潮濕和氣流以及油煙等引起的誤報警。
2. 注意自動報警控制系統工程的工作環境
在建筑內部裝修施工以及自動報警控制系統的安裝之前,首先要安裝報警系統的底座和安裝盒,同時還要加上防護蓋,以消除室內裝修時各種粉塵的威脅。此外在報警系統安裝以后還應該定期檢測和清洗自動報警的控制系統,使其正常的工作。一般來說,在安裝后的兩年內要進行第一次清洗,此后每三年清洗一次。
3. 自動報警控制系統工程要及時監測,并要有試運行期
自動報警控制系統工程在安裝好之后要確定一段時間進行試運行,并及時監測試運行期內系統設計可能出現的問題,是否完全符合運行使用要求,以及檢驗施工質量是否達到運行要求。經過自動報警系統試運行之后,還要測試報警系統對水蒸氣、灰塵以及油煙、香煙等能引起誤報警的響應等。
總之,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和建筑物的日益增多,消防工程中的自動報警系統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受到消防監督部門和應用者的高度重視。只有高度重視自動報警系統工作的的全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消防自動報警系統的設計和施工滿足客戶的要求,才能減少誤報警的出現,使其真正為消防工作以及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服務。
參考文獻:
[1] 蘇 莉,熊第媛.淺談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控制系統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12.
【關鍵字】重化工企業;施工安全;給排水;消防工程;措施;
中圖分類號: TU71 文獻標識碼: A
1.重化工企業施工措施及安全現狀分析
我國重化工企業發展速度的加快,有力的促進了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隨著重化工企業建設規模的擴大與產量的增加,施工中的安全工藝措施也愈加重要。作為我國重化工企業的主要構成,有色金屬,煤炭和石油化工等企業的生產有著大型化,復雜化和高危性的特點,化工生產工藝的復雜加之多數物料具有易燃易爆性,所以為了保證重化工企業的穩定生產,必須重點強調其生產工藝措施的安全性。而在近幾十年的重化工企業發展中,因重化工企業施工工藝安全性的缺失,導致工傷事故發生率逐漸增加,這不僅造成了重化工企業的經濟損失,也為化工企業生產埋下了安全隱患,重化工安全施工工藝所面臨的態勢正日漸嚴峻。
2.重化工企業安全施工工藝措施探究
在重化工企業的施工措施中,影響企業安全生產的因素來自化學反應,水電控制和設備管理等多方面,其中起著主導作用的是對水和火的有效控制,因此為了避免重化工企業中發生火災或因化工物料受潮引發事故,就必須針對重化工企業的給排水和消防工程進行重點建設,以此保障重化工企業施工與生產過程中工藝措施的安全性。
2.1重化工企業給排水工程施工安全工藝分析
在重化工企業給排水工程的施工中,為了保證給排水系統在穩定工作的同時,不影響重化工企業的物料反應和設備安全,就要分別提高化工企業中排水系統和供水系統的密封性,并結合地下網管鋪設的壓力和沉降控制,保證企業給排水系統施工的安全性。在重化工企業供水系統的建設中,由于生產生活給水管必須保證在供水的同時保證水質,因此在水管材料的選取中,就要針對重化工企業的物料特性進行選擇,如在石油化工企業的供水管選擇中,由于供水系統多以混凝土為構架基礎,給水系統必須選擇金屬管道以滿足其承重要求,而在化工企業中,管道的選擇則更應該側重于防止化學物質的滲透和侵蝕。在重化工企業的排水系統工程施工中,為了提高工藝措施的安全性,應在管道斷路的處理中嚴格遵守施工程序和施工要求,在管道施工段設立警示標志,使其與重化工企業的日常工作隔離開,從而有效降低污水對化工物料的影響。此外,為了進一步防止化工污水對管道的腐蝕,提高重化工企業的排水系統穩定性,還應使排水管線的埋設處于冰凍線以下,并在管道內部涂抹合成纖維等耐腐蝕性化工原料,從而有效的提高排水管道施工工藝的安全性,為重化工企業的給排水系統安全施工提供前提和保障。
2.2重化工企業消防工程施工安全工藝探究
在重化工企業的日常生產中,由于其化學工業工作中通常大量使用易燃易爆的物料,因此在企業的施工建設中,必須將消防工程的安全施工放在首位,并通過選用有效的消防器材,以提高重化工企業的施工安全。在重化工企業的配電房和工作間的消防工程建設中,為了保證火災事故處理的及時性,必須在房間內部裝設配泡沫滅火器或砂桶,以有效的應對車間內部的明火。在重化工企業的消防系統構建施工中,為了進一步提高消防效率,化工企業應針對不同化工車間架設對應數量的消防管道,針對大型的化工車間,由于化工設備的功率要求高,反應物料易燃易爆,因此應架設直徑10厘米的主干消防管道,而對于一般化工工作車間,由于其工作內容危險性的不同,便可以選用60毫米直徑的支路消防管道,從而提升的重化工企業消防工程施工的針對性,從而提高其消防效率。作為重化工企業消防工程的重要基礎,給水泵系統的選用應結合化工企業的實際工作情況,如企業對消防管道的水壓需求較大,就要選用高壓給水水泵,而如果化工企業對遠處高處火情處理幾率較少,則應選用低壓給水系統,從而使給水水泵的壓力與消防管道的實際荷載能力相對應,在提升消防效率的同時,保證消防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3.重化工企業的給排水設計探究
在重化工企業的給排水系統設計施工中,給水系統的主要構成包括自備水源和取水管道。當給水系統運行時,泵站通過給水管道從自備水源中抽取一次水,為了滿足重化工企業的生產需求,取水管道通常采用直徑630毫米的鑄鐵管,并通過連接0.8兆帕的水泵為設備提供穩定的一次水。對于化工污染較為嚴重的重化工企業,由于其設備建設遠離市區,故在給水管道的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其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并通過選用耐腐蝕性的PE管進行給水傳輸,以此保證給水管線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此外,由于在重化工企業的生產施工限制,廠區的給水管線中小部分通常設計為環形,并通過在不同管道段設立閥門,以此保證重化工企業供水系統運行的安全性。
重化工企業排水系統的設計主要考慮的因素包括生產廢水,雨水處理和污水處理。生產廢水和雨水的排出設計通常采用暗渠管道,通過將其埋置地下4至5米,并在端口挖設滲水井以保證污水的有效排出。而由于在雨水和生產污水的排出過程中通常伴有化工雜志,而導致排水館渠的堵塞,因此在鋪設暗渠排水管線的同時還應結合明渠進行排水,以防止管道堵塞而威脅重化工企業的安全生產。由于重化工企業的污水排放通常包括苯胺,硝基苯以及其他類型的有機污染物,因此生產污水必須由排水管道直接送至下水管,并且由于化工污水通常具有一定腐蝕性,因此管道通常采用埋地敷設的方法,管道的選取也通常選用陶瓷管材,以此防止重化工企業污水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
【參考文獻】
[1]張棟梁,王東.我國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生產問題及對策探究[D].山東大學.2012-03-28
[2]李明亮.試分析當下我國重化工企業施工中的消防問題及給排水工程問題與對策[J].北京:工程建設出版社.2013(32):16-46
一、建筑電氣消防技術課程的專業地位
建筑電氣消防技術作為一門消防專業的專業課,在學生三年的消防專業學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專業指導作用無以替代。該課程作為本專業學習必修課,在傳統理論教學的同時,還附有火災自動報警平面圖、系統圖的識圖、繪制,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基本部件安裝測試,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與其他系統的聯動操作等教學內容,為畢業生提供進入消防領域后上崗工作必備的基礎知識、專業素質,為實現在本行業“零距離”就業提供必要的知識、技能,為今后在本行業繼續深造、發展提供知識、能力儲備。
二、建筑電氣消防技術課程內容
建筑電氣消防技術是一門專業研究高層及大型建筑火災預防與消防實施的課程,包括以下內容:建筑電氣消防工程認知、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消防滅火系統施工、消防指揮與防排煙系統安裝調試與建筑消防工程綜合實訓等。
其中,建筑電氣消防工程認知學習的內容主要有:消防系統組成,消防系統分類,火災形成條件,引起火災原因,高層建筑結構特點與火災危險性,建筑防火分類,建筑耐火等級劃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保護對象級別的劃分,報警區域、探測區域、防火分區、防煙分區劃分依據等;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學習的內容主要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形成和發展,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組成,火災探測器的分類(感溫式火災探測器、感煙式火災探測器、火焰式火災探測器、可燃性氣體探測器、復合式火災探測器)及型號命名,火災探測器的構造及原理,火災探測器的地址編碼,探測區域內火災探測器種類的選擇和數量的確定,火災探測器的布置,火災探測器在一些特殊場合安裝的注意事項,探測器的線制(多線制系統、總線制系統)等。手動報警按鈕(也稱手動報警開關)的選用,消火栓報警按鈕的選用,現場模塊(輸入模塊、輸入/輸出模塊、切換模塊)的選用,聲光報警盒(聲光訊響器)的選用,總線中繼器的使用,總線隔離器的使用,總線驅動器的使用,區域火災顯示器(也稱火災顯示盤或層顯)的使用,火災報警系統的心臟、消防系統的指揮中樞――火災報警控制器的選用;
消防滅火系統施工學習的內容主要有:消防滅火系統認知,滅火系統分類,滅火基本方法,消火栓滅火系統――最常見滅火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最廣泛滅火系統,氣體滅火系統――滅火效果最好、二次破壞最小滅火系統,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應用較廣泛但造價較高滅火系統;
消防指揮與防排煙系統安裝調試學習的內容主要有:火災消防廣播系統認知與設計,消防通信系統的認知與應用,應急照明的認知與應用,疏散指示照明的認知與應用,安全出口的認知,防排煙系統認知,防排煙設施(防火門、卷簾門、正壓風機、排煙風機、排風與排煙公用風機)控制與應用,消防電梯設置與聯動控制等人員逃生聯動控制系統。
三、建筑電氣消防技術教學方法探討
明確了建筑電氣消防技術課程的專業地位,熟悉并深刻理解建筑電氣消防技術的教學內容范圍,建議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理實一體即將教科書、相關規范等理論知識講解與報警系統的實際操作、安裝現場的實際問題解決在教學中有機結合起來,避免以往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這對授課教師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熟悉課程的教學內容,要熟悉相關規范(包括設計規范、施工規范、驗收規范)的內容、依據、可操作性,要有大中型建筑項目的消防工程現場工作經歷,熟悉項目進展的流程、項目間制約關系和具體項目的輕重緩急,以便給出合理的進度安排,避免不同項目操作時的時間、空間沖突,為整個項目建設提高效率、節約成本。為此,建筑電氣消防技術的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要做以下準備:
1.利用2年左右的時間使課程教師熟悉本專業相關知識,包括電工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房屋構造學等相關課程與建筑電氣消防技術課程的內在聯系。
2.利用2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學習建筑電氣消防技術教材、相關的各種規范、實際建筑的消防電氣施工圖等。
關鍵詞:性能化防火規范 防火性能設計防火評估方法 消防工程指南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引言
英國在1985年頒布了第一部性能化防火規范后,日本、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新西蘭以及北歐等發達國家政府先后投入大量研究經費積極開展了消防安全工程學和性能化安全設計方法理論及技術的研究。南非、埃及、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也都紛紛開展了這方面研究工作。目前有不少于13個國家(澳大利亞、加拿大、芬蘭、法國、英國、日本、荷蘭、新西蘭、挪威、波蘭、西班牙、瑞典和美國)以及兩個國際組織-國際標準組織(ISO)和國際建筑研究與文獻委員會(CIB)采用或積極發展性能化規范和基于規范結構形式下防火建筑所要求的工程工具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從國外性能化規范的研究過程看,大部分是首先或同時研究與性能設計有關的消防安全設計評估技術,只有少數國家是先修改規范,后開發設計指南。
1消防安全工程
ニ孀湃嗣嵌曰鷦窒窒蠹捌涔媛裳芯康牟歡仙釗耄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火災過程的定量描述和分析,并由此產生了一門新興工程學科--消防安全工程學。在發展以性能為基礎的規范的同時,消防安全工程也在快速發展。消防安全工程學由于其潛力、復雜性以及應用性而在基礎理論、方法學和實用工具領域得到較大的發展。當然人們仍然需要進一步研究建筑設計中完全量化的消防安全工程方法。
消防安全工程所涉及的內容包括工程原理與原則的應用,基于火災現象、火災影響,以及人的反應和行為的專家判斷。由于現在仍然缺乏完全量化的建筑設計消防安全工程方法,因此要求采用由專家或工程分析判斷而形成的比較保守的方法。不過,在很多國家,這些能夠做出專家判斷的經過認可或被接受的消防工程師為數不多。2性能化設計方法性能化設計方法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學基礎上的一種新的建筑防火設計方法,它運用消防安全工程學的原理與方法,根據建筑物的結構、用途和內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體情況,對建筑的火災危險性和危害性進行定量的預測和評估,從而得出最優化的防火設計方案,為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護。
性能化設計利用火災科學和消防安全工程去建立設計指標,評估設計方案;并利用火災危害分析和火災風險評估去建立從總體目標和功能目標到火災場景等領域內所需要的參數。性能化的消防安全設計是一種可以對諸如非工程參數如人在火災中的行為和反應進行定義的工程過程。3性能化規范與性能化設計方法
性能化規范中,一般只確定能達到規范要求的可接受的方法,對建筑物內的要求通過政策性的總目標、功能目標和性能要求來表敘。例如澳大利亞于1996年12月由澳大利亞建筑規范委員會(ABCB)編制的第一個"性能化"的綜合性的建筑規范《澳大利亞建筑規范(BCA96)》由四個層次的體系構成,即目標、功能描述、性能要求;視為滿足的條款"以及驗證的方法。性能化設計是選用以性能為基礎的替代辦法,即描述能夠達到某種規定性能水平的設計過程的術語,其設計方法是設計中的一種工程方法。如果性能化設計方法同性能化規范一起使用,就必需有一套規范中要求的固定的總目標、功能目標和性能要求。如果不借能化規范,就由以下7個步驟來指導分析和設計,即1比范üこ壇≈坊蜆こ痰木嚀迥諶蕁2比范ㄏ防安全總體目標、功能(或損失)目標和性能要求。3苯立性能指標和設計指標標準。4苯立火災場景。5苯立設計火災。6碧岢齪推攔郎杓品槳浮7斃闖鱟鈧氈ǜ妗P閱芑設計必需考慮的因素至少包括以下因素:1逼鴰鷙頭⒄埂2毖唐蔓延和控制。3被鷦致延和控制。4被鷦痔講夂兔鴰稹5蓖ㄖ使用者并疏散。6畢防部門的接警和響應。
4評估方法建筑防火評估方法是性能化設計的關鍵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對于這一方法及相關概念體系的逐步完善做出重要貢獻的各類方法和模型主要包括:美國的建筑防火評估方法(BFSEM:The Building Fire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評估特定場所內所用產品火災風險的FRAME works方法,火災致損評估方法(FIVE:Fire-Induced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澳大利亞的風險評估模型(RAM:Risk Assessment Modeling);日本的建筑物綜合防火安全設計方法;加拿大的FIRECAM方法。
ゼ幽么蠊家建筑研究院(NRC)正在研究并已開始應用的性能化設計工具:火災風險與成本評估模型(FiRECAMTM--Fire Risk Evaluation and Cost Assessment Model)),它通過分析所有可能發生的火災場景來評估火災對建筑物內居民造成的預期風險,同時還能評估消防費用(基建及維修)和預期火災損失。FiRECAMTM依靠兩個主要參數來評估火災安全設計的火災安全性能,即火災對生命造成的預期風險(ERL)和預期火災損失(FCE);運用統計數據來預測火災場景發生的幾率,比如可能發生的火災類型或火災探測器的可靠性,同時還運用數學模型來預測火災隨時間的變化,比如火的發展和蔓延及居民的撤離;FiRECAMTM利用火災增長、火災蔓延、煙氣流動、居民反應和消防部門反應的動態變化(以時間為函數)來計算ERL和FCE的數值。它包括:火災增長模型、煙氣流動和居民逃生模型。FiRECAMTM對火災蔓延的可能性及火災后修復建筑物的費用采用的是保守的評估模型,所以對財產損失的評估結果比實際的偏高。
澳大利亞消防規范改革中心(FCRC)正在開發一個用以量化建筑消防安全系統性能的風險評價模型叫CESARE--Risk(注:它和FiRECAMTM同基于Beck的預測多層、多房間內火災的影響的風險評價系統模型),它采用多種火災場景,其中考慮了火災及對火災的反應的概率特性,采用確定性模型預測建筑內火災環境隨時間的變化。某些組成部分如下:事件樹與預期值模型、火災發展與煙氣流動模型、人員行為模型、消防隊模型和工作人員模型、分隔失效模型、經濟模型。5消防工程指南
目前,為與消防安全工程相一致,必須為單個消防技術起草實施指南,1996年澳大利亞消防規范改革中心出版了"消防工程指南",為消防安全評估提供了指導。該指南提出設計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制定一個設計大綱,對建筑整體方案進行分析,確定潛在火災危害以便提出使項目組、消防安全工程師、消防部門和審批機關均認為滿意的消防系統設計方案。消防安全系統分析可以分下列幾極:
第一極--組件和子系統等效評估(SEE--SYSTEM EQUIVALENT EVALUATION),只考慮一個子系統的單獨運行情況。
第二極--系統性能評估(SPE),考慮不同子系統和組件之間的互相影響,這一極分析可能只建立在一個簡單的火災場景和時間曲線分析基礎上,也可能需要單獨考慮一個以上的"最壞"火災場景。
第三極--系統風險評估(SRE),適用于大型綜合建筑或者高度創新的建筑,能大大降低建筑成本或者解決非常困難的設計問題。它屬于概率風險評估,其量化非常復雜,需要消防工程師具有更高的技術水平,也要求有關審批部門掌握更高的評估技能。同時指南還為所考慮的消防安全子系統規定了必要的分析和輸入數據。
結論我國1996年開始組織有關單位和人員系統地開展相關研究,也認識到開展大型公共建筑(包括地下和地上)、大空間建筑、高層民用建筑、高火災危險工業建筑和儲罐區、建筑內的煙氣控制、人員安全疏散的性能化設計和評估技術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