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91小视频app-91香蕉在线看私人影院-91香蕉在线-91香蕉影院-91香蕉影视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電磁輻射污染防治范文

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磁輻射污染防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電磁輻射污染防治

第1篇:電磁輻射污染防治范文

一 。為此應了解什么叫電磁輻射、什么是電磁輻射污染及如何防范等知識。

一、電磁輻射

任何交流電路在其周圍一定范圍的空間內都會產生電場和磁場,兩者之間相互作用交替產生,人們把這種具有電場與磁場的作用空間稱為電磁場。電場與磁場之間不停地作用、振蕩、運動著,形成了電磁波。人們把電磁波由近及遠以一定的速度在空間傳播的過程,稱為電磁輻射。

二、電磁輻射污染及其來源

(一) 電磁輻射污染

電磁輻射污染通常是指人類使用產生電磁輻射的器具所泄漏的電磁能量流傳播到環境中,對人體健康和周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從廣義上說,一切對人類和環境造成影響的電磁輻射都屬于電磁污染。從無線電波到遠紅外線及紅外線,再到可見光、紫外光,直至X射線等放射性輻射都屬于電磁波范圍。這里所說的電磁污染僅指由無線電波產生的電磁輻射所引起的環境污染。

(二) 電磁輻射污染源

電磁輻射污染按其來源可分天然和人工兩種。天然電磁輻射污染是由雷電、太陽黑子活動、大氣層的電磁場、火山爆發、地震等自然現象造成的;人工電磁輻射污染來自各種人工制造的電子設備,這也是我們所說的電磁輻射污染源。

人工電磁輻射污染源有六大類:

1. 放電所致污染源。主要是送配電線、放電管、發動機、冷藏車、汽車、電氣鐵道、電器設備等。

2. 家用電器。例如微波爐、電磁爐、電腦、電熱毯、電視機等。

3. 通信設備。例如移動電話、對講機、無線網絡設備等。

4. 工頻輻射場源。主要有大功率輸電線、電氣設備、電氣鐵路等。

5. 射頻輻射場源。主要有高頻加熱設備、熱合機、微波干燥機、理療機、治療儀、無線電發射機、雷達等。

6. 建筑物反射。主要是高層樓群、大型金屬構件等。

三、電磁輻射污染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電磁波長越短,對人體危害越大,微波的危害最為突出。如果長時間暴露在高頻電磁場下,會引起頭痛頭暈、疲倦無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口干舌燥等。如果長時間在可產生微波輻射污染的環境下工作,會使大腦皮層細胞活動能力減弱,引起神經系統機能紊亂。主要表現為頭痛、嗜睡、記憶力減退、精神不集中、食欲不振、脫發、嗅覺遲鈍等。

微波電磁輻射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具有累積效應。當人體受到一次低功率輻射之后會造成某些不明顯的傷害,經過4~7天仍可以恢復。如果在恢復之前又受到第二次輻射污染傷害就會積累,這樣多次之后就會造成明顯傷害。因此,那些從事微波工作并受低功率輻射時間較長的人,在停止接觸微波輻射4~6周后才能恢復工作。

四、電磁輻射污染的防范措施

防范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應把握三個關鍵環節,即遠離污染源、縮來說,則應盡量遠離電磁輻射污染源及縮短接觸時間。

對電磁輻射的控制通常采取以下三種手段:

(一)場源控制。對產生電磁輻射的污染源進行嚴格控制,主要是根據匹配原理和諧振原理,把一些特殊的吸收物體放置在電磁輻射場源的一定范圍內,將電磁波能吸收轉化為熱能。

(二)區域控制。在工業集中的大城市、新建擴建工業開發區和新興城鎮,特別是電子工業中心區域,應進行區域控制,把人工磁電場源相對集中,與居民區合理布局,保持能滿足環境安全的防護距離。

(三)綠色電磁屏障。在人工電磁輻射場源四周栽植由低到高的綠色植物帶,利用其對電磁輻射的吸收作用控制和削弱電磁輻射污染。

那么,在家庭生活中如何防范電磁輻射污染呢?按照“遠離污染場源與縮短接觸時間”的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合理使用家用電器,啟動電視、微波爐、電烤箱、電磁爐時, 應側身操作避免面部正面受到電磁輻射,有遙控功能的應盡量用遙控開關。

第2篇:電磁輻射污染防治范文

[關鍵詞]電磁輻射;電磁環境污染;污染防治

中圖分類號:F426.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8-0238-01

引言

電磁環境污染是指電磁波在向外界傳播的過程中產生的電磁輻射擾亂了人類的正常生產生活的現象。盡管現在我國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電子科學技術也突飛猛進,但由此產生的副作用也日益顯露,電磁環境污染正是其表征之一。據有關研究表明:經濟越發達的地區電磁環境污染越嚴重。不過因電磁輻射的不可見性和對人類身體影響的緩慢性,電磁環境污染還未受到人們的足夠重視。但這不表示我們就可以忽略這種影響,如果對電磁環境污染不加以防治,它還會產生持久的危害性。

1.電磁環境污染的危害

電磁環境的污染不僅給人類生產造成巨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還給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我們想要防治電磁環境污染給我們帶來的危害,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它的危害表現為哪些方面。

1.1 對電子設備造成嚴重干擾

復雜的電磁環境中,電磁污染可以通過發出的電磁波會對其他電子設備造成不利的影響。很有可能會導致周邊設備傳輸數據失敗,系統功能下降,信息傳導出現失誤等狀況。例如在高壓線附近由于受到強磁的干擾,室內電腦會時常出現死機等現象。由于電磁污染導致的電子設備出現故障往往還帶有突發性,所以它給人類生產生活造極大的影響甚至產生災難性的后果。在全球范圍內每年因此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上百億美元。

1.2 人類身心受到極大的威脅

電磁環境的污染還會影響的人類的身心健康。電磁輻射對人身體造成傷害有三大效應: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累積效應。當人體受到強磁環境沖擊時,身體內的中樞神經系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內分泌出現紊亂,進而削弱人的免疫系統。電磁輻射還易引起流產率的提高和不孕的現象,給人們的生殖系統帶來損傷。更為可怕的是強磁環境污染還可能誘發癌癥,并使得癌細胞在身體內擴散。

1.3 信息數據存在泄漏的風險

由于計算機顯示器、通信線路、主機、打印機等輸出設備存在的“電磁缺陷漏洞”,易導致計算機視頻信息被遠距離竊取、復現與還原而產生電磁泄漏,從而危及城市電磁信息安全。[1]現如今無論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學?;蛘邆€人都在廣泛使用電腦,如果不法分子通過技術手段遠程竊取這些單位機構的信息,不僅會給國家和個人帶來很大的安全風險,而且造成的損失也將無法估量。

2.電磁環境污染的防治

隨著電子產品的廣泛應用,我國電磁環境日益惡化。因之產生的電磁環境污染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困擾。我們急需研究電磁環境污染的防治對策,這為我們國家、企業和個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依法加強對電磁環境的監管

電磁環境污染需要從源頭上進行管理,為此國家需要規范防治電磁污染的法律、法規。盡管我國早在1988年就已經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175-88)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電磁輻射防護標準》(GB8702-88),并隨之展開實施。但是這兩項法律標準距離今天已有二十多年,原來的電磁環境狀況與現在并不能相提并論?,F在我們應該在完善電磁環境污染分析數據庫的基礎上,制定與當下環境相適應的法律。

雖然現在已經有證據表明低頻電磁場對神經系統產生不利影響,但是所有影響它都有一個臨界值,如果低于這個臨界值是可以避免電磁場對人的身體產生影響。一方面,在制定防治電磁污染的法律時,要根據電磁波容許輻射強度來規定安全的電磁頻率標準。另一方面,法律還應制定出相關的處罰標準,并切實的貫徹下去。如果監察部門監察到超出這一標準達到電磁環境污染程度,要依法進行處罰。這樣才能使得電磁環境監管與污染治理相結合。

2.2 采取電磁輻射防護技術

想要對電磁輻射進行有效的防護,我們可以優化電子產品的工業設計,運用新型材料,從而較少電磁輻射的泄漏。當然還可以用防電磁輻射的材料進行屏蔽,這種材料一般是網狀型金屬物體。如果電磁輻射到達屏蔽裝置時,大部分電磁輻射會被屏蔽裝置反射出去,還有少部分會被它過濾吸收,這樣想要透過屏蔽裝置的電磁輻射就會大大減少。

此外,在較強的電磁輻射場進行工作時,應該穿上電磁輻射防護裝備。防護裝在遇到外部的強磁作用時,能夠大量吸收消耗電磁輻射,抵消外界磁場對身體的作用,達到降低電磁輻射,保護人體不受侵害的作用?,F在市場上出售的電磁防護服裝依據服裝材料可以劃分為四種:(1)碳纖維、不銹鋼纖維等與紡織纖維制成的混紡材料(2)多離子織物(3)電磁輻射防護纖維制成的織物(4)涂層防輻射織物。[2]我國目前對于從事高壓電設備的工作人員制定了國家標準 GB6568.1《帶電作業用屏蔽服裝》。這種服裝是用均勻分布的導電材料和纖維材料等制成的,有利于保護工作人員。

2.3 提高自身的電磁輻射防護意識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大量接觸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產品。但是對于電子設備帶來哪些輻射和危害,我們也應該熟知。例如,按照電磁爐工作時的原理,電流產生交變磁場,之后把鍋具放到電磁爐上,鍋具內的鐵分子隨之在做無規則高速運轉,由此之間相互碰撞進而摩擦起熱,從而達到加工食物的目的。雖然電磁爐只是對金屬材料起作用,但根據相關研究表明:正在使用的電磁爐正前方0.1m處磁場強度達8.70μT,即使遠離到0.3m以外,也有1.00μT。這樣就有可能對我們身體健康產生巨大影響。[3]所以盡管電磁環境污染的危害我們無法用肉眼觀察到,但對于由此造成的危害我們在平常應加以防范。

當然,除了由電磁爐產生的輻射,進而造成電磁環境污染外,在使用其他電子設備時,我們也應該時刻加以警惕。日常生活中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不宜過長,在電腦前每個一個小時就要起身眺望遠方,讓眼睛和大腦得到一定的休息;當購買來電子產品在房間內進行放置時,也應合理的進行布局,不宜把它們一起加以放置;電視距離人體的距離應保持在4米以上等等。

3.結語

電磁環境污染是隨著經濟發展帶來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副產品”,它給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困擾。但是這并不能說明它是不可控制的,在今后的發展中如果我們加強對這方面法律法規的完善,開發新的防治電磁環境污染的技術,研究防輻射的新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加強防范意識,那么電磁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就會大大的降低。

參考文獻

[1] 孫遙.城市電磁環境污染及其防治對策[J]. 電訊科技.2012(04).

第3篇:電磁輻射污染防治范文

第二章監督管理

第三章污染事件處理

第四章獎勵與懲罰

第五章附則

附件: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護環境,保障公眾健康,根據《中華

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及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電磁輻射是指以電磁波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電離輻射,

包括信息傳遞中的電磁波發射,工業、科學、醫療應用中的電磁輻射,高壓送變電中產生的電磁輻射。

任何從事前款所列電磁輻射的活動,或進行伴有該電磁輻射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

本辦法的規定。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

督管理。

第四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負責本系統、本行業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

管理工作。

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管理辦法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

第二章監督管理

第六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下列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申報登記和環境影響報告書

的審批,負責對該類項目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以下簡稱“三同時”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并負責該類項目的竣工驗收:

(一)總功率在200千瓦以上的電視發射塔;

(二)總功率在1000千瓦以上的廣播臺、站;

(三)跨省級行政區電磁輻射建設項目;

(四)中家規定的限額以上電磁輻射建設項目。

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除第六條規定所

列項目以外、豁免水平以上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的環境保護申報登記和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負責對該類項目和設備執行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并負責竣工驗收;參與轄區內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和項目竣工驗收以及項目建成后對環境影響的監督檢查;負責轄區內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隊伍的建設;負責對轄區內因電磁輻射活動造成的環境影響實施監督管理和監督性監測。

第八條市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委托,可承擔第七條所

列全部或部分任務及本轄區內電磁輻射項目和設備的監督性監測和日常監督管理。

第九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應督促其下屬單位遵守國家環境保護規定和標準,

加強對所屬各單位的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負責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預審。

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從事電磁輻射的活動時,都應當遵守并執行國家環境保護的方針政

策、法規、制度和標準,接受環境保護部門對其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和檢查,做好電磁輻射活動污染環境的防治工作。

第十一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建設或者使用《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見

附件)中所列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或者設備,必須在建設項目申請立項前或者在購置設備前,按本辦法的規定,向有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

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受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后,應當將受理的書面意見在30日內

通知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并將受理意見抄送有關主管部門和項日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二條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根據申報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所在地城市發展

規劃、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的規模及所在區域環境保護要求,對環境保護申報登記作出以下處理意見:

(一)對污染嚴重、工藝設備落后、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嚴重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與設備,禁止

建設或者購置;

(二)對符合城市發展規劃要求、豁免水平以上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要求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

單位或個人履行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手續;

(三)對有關工業、科學、醫療應用中的電磁輻射設備,要求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履

行環境影響報告表審批手續。

第十三條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有關電磁輻射防護標準的規定,負責確認電磁

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豁免水平。

第十四條本辦法施行前,已建成或在建的尚未履行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的電磁輻射建設項

目,或者已購置但尚未履行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的電磁輻射設備,凡列入《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中的,都必須補辦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對不符合環境保護標準,污染嚴重的,要采取補救措施,難以補救的要依法關閉或搬遷。

第十五條按規定必須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必須對

電磁輻射活動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評價,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并按規定的程序報相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分兩個階段編制。第一階段編制《可行性階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必

須在建設項目立項前完成。第二階段編制《實際運行階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在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前完成。

工業、科學、醫療應用中的電磁輻射設備,必須在使用前完成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編寫。

第十六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應當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提出預審意見;有審

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和主管部門的預審意見之日起180日內,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提出審批意見或要求,逾期不提出審批意見或要求的,視該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已被批準。

凡是已通過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的電磁輻射設備,不得擅自改變經批準的功率。確需改變

經批準的功率的,應重新編制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并按規定程序報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批。

第十七條從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的單位,必須持有相應的專業評價資格證書。

第十八條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確定需要配套建設的防治電磁輻射污

染環境的保護設施,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

第十九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管理的規

定,在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正式投入生產和使用前,向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申請,并按規定提交驗收申請報告及第十五條要求的兩個階段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等有關資料。驗收合格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驗收申請報告,并頒發《電磁輻射環境驗收合格證》。

第二十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定期檢查電磁輻射設備及其環境保護設施的性

能,及時發現隱患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在集中使用大型電磁輻射發射設施或高頻設備的周圍,按環境保護和城市規劃要求劃定的規劃

限制區內,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和幼兒園等敏感建筑。

第二十一條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的主要任務是:

(一)對環境中電磁輻射水平進行監測;

(二)對污染源進行監督性監測;

(三)對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的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監測;

(四)為編制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和編寫環境質量報告書提供有關監測資料;

(五)為征收排污費或處理電磁輻射污染環境案件提供監測數據,進行其他有關電磁輻射環境保

護的監測。

第二十二條電磁輻射建設項目的發射設備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批準的頻率范

圍和額定功率運行。

工業、科學和醫療中應用的電磁輻射設備,必須滿足國家及有關部門頒布的“無線電干擾限

值”的要求。

第三章污染事件處理

第二十三條因發生事故或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電磁輻射污染事故的單位,必

須立即采取措施,及時通報可能受到電磁輻射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并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環保部門收到電磁輻射污染環境的報告后,應當進行調查,依法責令產生電磁輻射的單位采取

措施,消除影響。

第二十四條發生電磁輻射污染事件,影響公眾的生產或生活質量或對公眾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時,環境保護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調查處理。

第四章獎勵與懲罰

第二十五條對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表揚和獎勵:

(一)在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

(二)對嚴格遵守本管理辦法,減少電磁輻射對環境污染有突出貢獻的;

(三)對研究、開發和推廣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技術有突出貢獻的。

對舉報嚴重違反本管理辦法的,經查屬實,給予舉報者獎勵。

第二十六條對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國家有關建設

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責令其限期改正,并處罰款:

(一)不按規定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或在申報登記時弄虛作假的;

(二)不按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

(三)拒絕環保部門現場檢查或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擅自改變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中所批準的電磁輻射設備的功率

的,由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超過3萬元。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辦法的規定,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的環境保護設施未建成,或者未經

驗收合即投入生產使用的,由批準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書(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并處罰款。

第二十九條承擔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單位,違反國家有關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定或在評價工作

中弄作假的,由核發環境影響評價證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對評價單位沒收評價費用或取消其評價資格,并處罰款。

第三十條違反本辦法規定,造成電磁輻射污染環境事故的,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處

以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但高不超過3萬元;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必須依法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個人賠償損失。

第三十一條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或泄漏從事電磁輻射活動

的單位和個人的技術和業務秘密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二條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編制、審評,污染源監測和項目的環保設施竣工

驗收的費用,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三條本管理辦法中豁免水平是指,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伴有電磁輻射活動

規定的免于管理的限值。

第三十四條本管理辦法自頒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

一、發射系統

1.電視(調頻)發射臺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差轉臺

2.廣播(調頻)發射臺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干擾臺

3.豁免水平以上的無線電臺

4.雷達系統

5.豁免水平以上的移動通信系統

二、工頻強輻射系統

1.電壓在100千伏以上送、變電系統

2.電流在100安培以上的工頻設備

3.輕軌和干線電氣化鐵道

三、工業、科學、醫療設備的電磁能應用

1.介質加熱設備

2.感應加熱設備

3.豁免水平以上的電療設備

4.工業微波加熱設備

5.射頻濺射設備

建設上列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應在建設項目立項前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使用上列電磁輻

射設備應在購置設備前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

第4篇:電磁輻射污染防治范文

1.項目名稱:吸波材料系列產品

2.項目簡介

2.1 選擇吸波材料系列產品優勢

2.1.1 電磁輻射已成為我國第四污染源,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電磁技術環境的應用給社會創造了物質文明,但也把人們帶進一個充滿電磁輻射的環境里。早在1975年專家就曾預言,隨著城市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電子、通信、計算機、汽車與電氣設備等大量進入家庭,城市空間人為電磁能量每年增長7%至14%,也就是說25年后最高可增加700倍,21世紀城市電磁環境將更為復雜與惡化。

20年來,我國經濟與城市化得到迅速發展,城市空間的電磁環境更趨復雜,出現了許多新現象、新問題。主要有:(1)由于城市發展與擴大,一些廣播電視臺與無線通信發射站被四周居民區所包圍,局部居民生活區形成強場區;(2)移動通訊技術(包括移動通信、尋呼通信、集群專業網通信)發展迅速,城市高層建筑上架起為數眾多的移動通信發射站,這些電磁輻射源雖然功率不大,但在市區遍地開花,使城市高空電磁波場強增強,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微波定向天線、衛星天線和短波天線;(3)隨著城市用電量增加及電網改造工程實施,110kV和220kV高壓變電站進入城市中心區,或室內或室外,或地面或地下,引起鄰近住戶恐慌與投訴;(4)城市交通運輸(汽車、電車、地鐵、輕軌等)迅速發展,引起電磁噪聲呈上升趨勢;(5)個人無線通信手段及家用電器增多,家庭小環境電磁能量密度增加,室內電磁環境與室外電磁環境融為一體,城市電磁環境總量在不斷增加。

電磁輻射是指“能量以電磁波形式由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電磁環境是“存在與給定場所的所有電磁現象的總和”。惡化的電磁環境不僅對人們日常的通信在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的今天,計算機與各種電子系統造成危害,而且會對人們身體健康帶來威脅。電磁輻射由于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很難被人覺察。電磁輻射對生物肌體的傷害,早在20年前專家們就曾在歷時9年完成的報告中指出:數以百萬計的人由于長期暴露在來自電纜和家庭電器的電磁輻射中,所面對的患癌癥和退化性疾病的危險正在增加,高頻電磁波對生物肌體細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免疫、生殖和代謝功能具有極強的輻射傷害,對公眾身體有著長期潛在的威脅和影響,對家用電器、醫療設備、軍事設施、航空的強干擾甚至還會造成災難性后果。美國環境保護委員會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長期生活在極低頻電磁場中(如工頻50Hz),可能導致人類某些癌癥的發生。隨著各種家用電器進入千家萬戶,人們接觸和暴露于由電冰箱、電熱毯等家用電器產生極低頻磁場的機會逐步增多,潛在危害逐步增大。

隨著我國電磁環境日趨惡化,居民住宅及辦公樓內電磁輻射水平有明顯增加趨勢。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聲污染之后,電磁輻射已成為我國第四污染源。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石家莊等地已發生多起電磁輻射糾紛。目前,我國電磁輻射環境情況相當于20世紀60年代的水污染、大氣污染的狀況,現在就要加強研究,未雨綢繆,若電磁污染到了環境無法忍受的地步,再想發展經濟將舉步維艱。為此,電磁污染防治研究迫在眉睫。

2.1.2面對日趨惡化的電磁污染,為有效降低電磁輻射對人體和設備的侵害,人們采用了許多方法,其中,研究開發吸收電磁波新型材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客戶資源極其豐富。

2.1.3 初期投資較小,風險小,上手快,切入到高端市場周期短。

2.1.4 技術成熟,無需昂貴的研發及專利費用。

2.2 項目發展規劃:(略)

二 、技術方面

1. 基本原理

1.1 本項目及產品是一種吸收電磁波的功能材料,它的原理和性能類似于美國隱形飛機涂層,它由膠粘劑中加入具有特定介質參數的吸收劑制成,吸收劑的特性決定吸波涂層的吸收電磁波的性能,它利用電磁能量轉換原理,材料以吸收電磁波為主,不發生反射而造成二次污染,防污染覆蓋頻帶寬,吸收材料性能優良、無任何毒副作用、無放射性、可生產性強、價格低廉,極具競爭力。與現有的屏蔽材料有著本質和歷史性突破,是一種干凈,徹底消除電磁波污染的高級手段。原只用于軍事領域,世界上只有美國少數先進國家擁有,開發民用領域史無前例,是國際、國內目前治理電磁污染的尖端技術。

1.2 主要生產設備檢測儀器 (略)

2. 吸波材料系列產品類別

2.1 吸波涂料產品(環保綠色生態涂料)

2.1.1 吸波有機涂料

2.1.2 吸波無機涂料

2.2 工業系列產品

2.2.1 膠板類吸波材料

2.2.2 蜂窩狀吸波材料

2.2.3 管狀類吸波材料

2.2.4 異型狀吸波材料

2.3 民用系列產品

2.3.1 輻射源防護系列

2.3.1.1 手機防輻射系列

2.3.1.2 電腦防輻射系列

2.3.1.3 家電防輻射系列

2.3.2 人體防護系列

2.3.2.1 消減卡類

2.3.2.2 戴掛系列

2.3.2.3 衣物系列

3.專利方面

3.1 發明專利

3.1.1 抗電磁輻射特種復合材料 03159560.X

3.1.2 吸波環保手機 20031011393

3.1.3 吸收電磁波特種復合材料200410034537.6

3.1.4 吸收微波發熱材料的制造方法及其應用200410011646.6

3.1.5 微波泄漏防護膠03159588.X

3.1.6 無輻射抗干擾屏蔽線200510007141.7

3.2 實用新型專利

3.2.1 手機電磁輻射防護物品

3.2.2 一種能消除電磁輻射的包裝物品

3.2.3 一種能防護電磁波的多功能錢包

3.2.4 一種能消除電磁波污染的促銷物品

3.2.5 一種能防護電磁波的多功能墊

3.2.6 一種能防護電磁波的多功能腰帶

3.2.7 一種帶有消除輻射功能的電腦攝像頭

3.2.8 一種能防手機輻射的眼鏡腳套

3.2.9 一種防電磁輻射圍裙

3.2.10 一種吸收消除電磁波污染的窗簾

3. 2. 11 吸收微波發熱物品

4.新技術方面

吸波材料的原理是一個能量轉換的過程,通過大量的試驗,發現它有另外的一個用途。它能吸收微波并將微波能量迅速轉換為熱能,其發熱效率極高,可以通過控制材料組成和加工工藝控制其發熱效率,從而控制微波加熱物體的溫度。廣泛應用于:工業用微波加熱元件(普通家用微波爐里2分鐘可融化玻璃,可超過1000℃),微波烤盤用熱轉換材料,微波冶煉、微波焚燒、其他微波加熱元器件等。經美的、格蘭士、三洋測試材料的吸收發熱效率已超過日本的材料。

試驗結果:烤盤放在底板上,日本三洋烤盤最高溫度約200℃,低于特氟龍的極限使用溫度250℃,而國產烤盤的最高溫度285℃,高于特氟龍的極限使用溫度250℃。

5.生產技術和工藝的成熟度

目前國內外吸波涂料民用頻段的應用還是空白點,(軍用頻段吸波涂料的應用美國、法國有先例)利用吸波原理的民用系列產品我們是首創,膠板類的吸波材料可以加工卷材是國內首創,吸波材料、吸波涂料的核心技術是材料的配伍,生產工藝簡單,加工設備都是通用設備,一次性投資少。

三 、市場方面

1.國內外行業發展趨勢

海灣戰爭美國首先出現了隱形飛機,國內首先由國防科工委組織有關科研院校攻關吸波材料項目,在1993至1996年我們就率先在雷達波吸收頻段已實現車載雷達40米軍事目標、轟炸機雷達400米軍事目標的隱形技術,民用方面的吸波膠板類的產品國內我們也是首家在3年前推出,吸波涂料、吸波材料民用防護系列目前只有我們一家在做。隨著吸波材料的發現,各種各樣的產品將面世,從而取代了目前傳統、落后的以金屬材料來防護電磁波污染的方法,隨著信息量的增大,頻率范圍也在加寬,吸波材料的優勢愈來愈顯著它的特點。

2.國內外市場

吸波涂料的應用已遠遠超出軍事隱形和反隱形、對抗和反對抗范圍,更廣泛地應用在人體安全防護、通訊及導航系統的抗電磁干擾、安全信息保密、改善整機性能、提高信噪比、電磁兼容等許多方面。吸波涂料是能夠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電磁波能量、并通過材料的損耗轉變成熱能的一類材料(能量轉換的原理)。在各種的電磁輻射防護材料中,涂料以其方便、輕量、不占空間以及與基材一體化等眾多優勢成為其中的佼佼者,因為,吸波涂料可吸收多余的電磁波,這樣不僅減少雜波對自身設備的干擾,也有效防止電磁輻射對周圍設備及人員的騷擾和傷害;而且,吸波涂料能夠在復雜的曲面、微小的角落、孔、棱邊等處方便地涂抹,從而在精密復雜的部位,準確堅固地形成涂膜,滿足工業、科學和醫療設備的屏蔽、EMC的需要。

廣播、電視發射臺的電磁輻射防護:廣播、電視發射臺對周圍區域會造成較強的場強。利用對電磁輻射的吸收特性,在輻射頻率較高的波段,使用合適的吸收型涂料,覆蓋建筑物,以衰減室內場強。另外,該涂料兼具屏蔽性能,是一種屏蔽吸收型涂料,在10MHz至1.5GHz范圍有20至30dB的屏蔽性能。

工業、科學和醫療設備電磁輻射的防護:工業、科學和醫療設備等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電磁輻射,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對自身的工作環境造成損害,同時也會對起周圍的設備造成干擾。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機器內的二次雜波問題。二次雜波往往會帶來機器、設備的程序紊亂,致使科學實驗、醫療檢測結果等出現較大的偏差,從而給科研、生產帶來很大阻力,甚至會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另外,這些設備發出的電磁輻射也會對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因此,對工業、科學和醫療設備進行電磁輻射防護十分必要。由于工業、科學和醫療設備的精密度較高,因此對電磁輻射的防護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輻射防護方法的選擇上,除選用低輻射的基材和距離防護外,使用吸波材料進行防護也是非常重要的防護方法之一。

家用電器的電磁輻射防護:所有的電器如電冰箱、電視機等,在使用過程中都會發出電磁輻射,只是由于電磁波是一種"無形"的物質,因為電磁波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能量物質,又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因此更具有危險性和危害性,我們覺察不到而已。隨著3C認證的實施,對電磁輻射防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實,象家用電器的電磁輻射,采取防護措施并不是什么難事,只是在生產制作過程中,加一道簡單的工序――噴涂吸波材料而已,不過,對吸波涂料的選擇要根據其頻段來決定。

手機、電腦的電磁輻射防護:在科技發展的今天,手機、電腦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電磁輻射危害。為了盡可能地減少手機、電腦對人體,尤其是頭部的輻射,除了盡可能地減少手機的輻射功率及保證使用手機時不要讓它與人體接觸,還應考慮其他防護措施,手機的輻射頻率為800至1800MHz, 電腦也會產生幾百兆的電磁波,如果在生產過程中,能夠在手機外殼、電腦機箱、電腦顯示器內側噴涂具有吸收功能的吸波涂料,將多余電磁波吸收,就不會再有電磁輻射的危害問題。噴涂吸波涂料,非常簡單。既不會影響外形的美觀,也不會增加多少成本。隨著人們對電磁輻射的認識越來越多,防輻射型產品的市場也會越來越大。

例如:綠色環保機箱(世界首創)如今電腦整體性能飛速提高,電腦內部主要部件的功率在不斷增大,但同時電腦主機的輻射量也在隨之增長。眾所周知,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極大。長時期處在電磁輻射污染的環境中,將使人產生易疲勞、記憶力下降、生理機能減退等等的不良癥狀。更可怕的是,這種輻射傷害看不見、摸不著,即使你終日為電腦輻射所害,你也無從覺察。由此,選擇一款防輻射性能高的機箱,就勢在必行。目前防輻射機箱技術是屏蔽電磁波,屏蔽目的是將電磁波局限在某一個區域內,所不同的是屏蔽主要利用導電材料對電磁波的反射作用來限制電磁波的傳播。一般需要將整個輻射源全部屏蔽,否則的話會出現一個方向減弱,而其它方向增加的現象,理論上簡單,實際上對工藝技術要求相當高。

吸波則是利用材料對電磁波的吸收,使電磁波的電磁場能轉變為熱能。電磁波吸收材料使用技術要求低。EMC材料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屏蔽材料,對電磁波吸收材料的研究相對較少。實際上電磁波吸收材料在EMC技術上具有屏蔽材料等技術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吸波材料使用簡單易行,不需要對原設計作改動,只要在電腦機箱內2至6面體上噴涂上0.2至1.0毫米厚度的吸波涂料即可,使用吸波涂料除了有防輻射功能外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辦公、居住區的電磁輻射防護:吸波涂料在民用產品上的應用不僅僅只有這些,很快吸波涂料會應用到您的日常生活當中,例如:您的辦公、居室內噴涂吸波涂料,就不會再有電磁輻射的危害問題,它將您的辦公、居室內的家用電器、辦公設備輻射出的電磁波(電子霧)吸收轉換成無害的物質,同時將外界的電磁波大部分吸收隔離,那將是一個非常干凈的電磁環境空間。

3.目標

世界進入信息時代,信息革命給人類帶來巨大益處,但負面電磁輻射污染剛剛被人們認識,治理電磁輻射污染史無前例,研究剛剛開始,產品系列有待大量開發,屬于朝陽產業,壽命期極長。治理電磁波污染,是一門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電磁環境污染防治條例》即將頻布執行,治理電磁污染也一定會象今天治理水、空氣,噪音污染一樣,將會有眾多企業參與,眾多產品進入這一市場,迅速形成一個新興的環保產業。充分利用自身技術,材料獨特優勢,迅速完善和建立起國內電磁輻射防護技術與產品研究、開發生產應用基地,引領全國,走向世界,是一大戰略舉措。

4.市場及客戶

4.1 通訊基站、電視廣播系統

4.2 手機、電腦、電子產品、家用電器等

4.3 高頻加熱設備、高頻爐等工業設施

4.4 醫院CT室、B超室、搶救室、手術室等醫療區

四、項目風險評估分析

1.劣勢

新產品、新技術需要宣傳推廣的費用大。

2.市場分析

電磁波防污染項目是一項很有前途的事業,主要表現在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及群眾意思的提高,也可申報科技項目,取得各級政府的資金無償、有償的支持。生產產品,主要是以購買原材料為主,然后經配伍組合,不需大型設備、投資少、見效快,不會有大的風險。利用本技術、材料開發的系列產品,也可獲得巨額利潤!如果采取全方位合作開發,強強聯合,開發系列產品,在這個全新的需求領域,必將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5篇:電磁輻射污染防治范文

關鍵詞:輻射;防護;建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選取徐州市中心進行現場問卷調查。抽取在在市中心逛街及店主的10~60歲人群作為調查對象,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進行調查。

1.2 調查內容 包括①一般情況 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個人收入、職業等②輻射及危害基本知識 是否聽過輻射、輻射三大要素、 輻射傳播條件、電磁輻射危害及嚴重程度③輻射防護基本知識 防輻射物品、各種防護措施的了解、提高大眾防輻射意識方法

1.3 統計學分析 統計調查問卷中的結果,并且采用Epidada3.1建立數據庫,運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基本情況 共發放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98份,有效率為99.6%。其中女性占53%,男性占47%。年齡在18歲以下的占16%,18~30歲的占26%,30~45歲的占28%,45歲及以上的占30% 。

2.2對輻射及其危害基礎知識的認知 ①被調查者中80.1%聽說過輻射,19.9%好像聽說過。且82.9%認為輻射對人身體是有害的;②網絡、媒體、書籍是人們了解輻射的主要途徑,而一些專業的講座卻比較少。因此,應該多開展一些專業講座讓人們更加了解輻射。③接觸到的帶輻射產品主要是電腦、手機和電視機。④10.8%的人關于對目前的電輻射對環境對人體的危害程度的看法中,10.8%的人認為非常嚴重,31.9%的人認為嚴重,38.7%的人認為一般,還有18.6%的人認為不嚴重。⑤電磁輻射的三要素是:輻射源的強度、受輻射的時間 、與輻射之間的距離。而知道這一知識的人只有55%,需加強該方面的有關宣傳。

2.3輻射防護基本知識的認知 ①被調查者中知道的防輻射物品主要為防輻射服、植物,另外還有眼鏡、雨傘。但眼鏡和雨傘的防輻射本質上并沒有防輻射功效,只是可以起到一點阻擋作用,而植物的防輻射作用目前并沒有得到證實,人們對此認識不夠全面。②86.1%的人認為防輻射產品有一定作用,但用處不大。這說明人們在防輻射上并不依賴于防輻射產品。③超過50%的人對部分產品采取過輻射防護,但也有21.4%的人從沒有采取過任何措施,且被調查者中有70%的人在購買電器時往往不會考慮電磁輻射這一問題。說明人們日常防輻射觀念還很薄弱。④從調查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人們認為提高防輻射意識最有效地方法主要是媒體,說明媒體和有關部門在這件事情上起著絕大部分作用。因而我們應該加強宣傳力度、有關部門提高對此的重視度。

3討論

3.1存在的問題 ①法制有差異,規定稍籠統 繼國家環保局頒布《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后,各省相繼頒布了管理辦法。但在一些標準上不是很統一,規定內容不相同,且國內與國外的標準也存在較多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眾對電磁輻射相關工作的施行,同時讓相關部門與民眾在這方面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②對電磁輻射環境污染問題關注度不足 鑒于環境中的電磁輻射不易發覺的特點,且通常是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或病變后,才受到注意。所以電磁輻射環境污染問題一直都得不到重視。如今信息化高速發展,輻射污染對人類健康產生的不利影響已不同程度的危害了群眾的健康。③環保部門監管力度不夠 雖然目前我國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監管專業性很強,地市級、縣級環保相關部門也大多因為監管能力建設不夠、對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專用監測設備的缺少而導致監管工作不能很好的開展。 ④媒體宣傳方式稍片面 在很多時候各種媒體在對電磁輻射及危害報道時,會夸大其詞,過分強調其危害,對電磁輻射知識及理論的普及卻較少,這讓群眾難免產生恐懼心理。更重要的是,部分電磁輻射建設單位宣傳力度較小,不夠重視,在項目建設中也不加強與公眾的參與度,不及時對工程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情況進行公示,引起群眾的失望滿意度大大降低。

3.2建議 ①加強立法、統一標準 盡快制定并出臺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規,規范電磁輻射項目建設,加強各部門對電磁輻射行業的監管職責和權限,為電磁輻射環境監管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法律支持。②提高對電磁輻射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視程度 應當充分認識到電磁輻射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加強對電磁輻射行業規劃和布局的指導,合理地降低環境中的電磁輻射水平。同時加大力度開發新型環保電器,從源頭降低生活上的輻射。③成立專門的監察部門 成立相關部門,把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納入環境常規監測,定期向社會公布監測結果。同時給予適當的政策引進專業技術人才,購置基本的監測儀器以及防護設備,為各級環保部門有效開展電磁輻射環境監管工作提供保障。④加強對電磁輻射的科普宣傳 在加強對電磁輻射建設項目進行監管的同時,也要通過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資源普及電磁輻射基本知識,加大正面宣傳,客觀地報道人類對電磁輻射的各項研究成果,使公眾能夠正確、全面地認識電磁輻射,消除恐懼心理,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⑤廣大群眾應提高防輻射意識,僅僅在思想上,更應該在行動上,從日常行為習慣開始,采取科學態度,積極預防,理智對待,做好輻射防護工作。

參考文獻:

[1] 郭秋菊.核科學百年講座第九講電離輻射與人類生活及環境[J].物理,2003,32(9):618-621.DOI:10.3321/j.issn:0379-4148.2003.09.012.

[2] 孫永敏,陳剛,江瑞霞等.比亞芬預防放射性皮膚損傷的療效觀察[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4,13(4):316-318.DOI:10.3760/j.issn:1004-4221.2004.04.018.

第6篇:電磁輻射污染防治范文

[關鍵詞]簡述 瓦斯 防治 技術

中圖分類號:TD722

一、概述: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過快增長,近10年增長2.2倍,給資源環境帶來巨大壓力。我國GDP目前占世界生產總值不到10%,但能源消耗已經高于20%,能源排放的污染氣體居世界首位,溫室氣體占世界總量的25%,GDP的能耗、污染排放和碳排放都過高。 “中國能源中長期(2030、2050)發展戰略研究”提出轉變能源供需模式,使其由“以粗放的供給滿足增長過快的需求”,向“以科學的供給滿足合理的需求”轉變。

我國煤炭產量約占世界煤炭產量的45%,占世界總量的比重逐年增加,而一些發達國家的煤炭產量是下降的。煤電在電力中的比重將由當前的約60%逐步下降,2050年可降至35%左右。

煤炭科學產能是指在安全、高效、潔凈、環境友好的條件下生產煤炭。而我國現在每年生產的30多億噸原煤只有不到一半符合科學產煤標準。符合科學開采的煤炭產能在20年后預計可達到34億-38億噸。

煤炭目前是我國主力能源,煤炭的洗選、開采和利用必須改變粗放形態,走安全、高效、環保的科學發展道路,煤炭在我國總能耗中的比重應該逐步下降,2050年可望減至40%(甚至35%)以下,其戰略地位將調整為重要的基礎能源。

二、我國煤炭的賦存特點:跟我國的地形地貌一樣,復雜多變。露天煤礦比重低,絕大部分是井工礦,且礦井條件復雜,煤與瓦斯突出、水、火、頂板等自然災害多。

復雜的地質條件也造就了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經過多年的奮戰,我們已擁有比較先進的煤炭科學技術和裝備水平。

三、瓦斯防治發展: 2000年以來我國煤礦安全科技工作者圍繞煤礦瓦斯災害治理、防滅火、粉塵防治、水害防治、瓦斯利用、安全監測監控和應急救援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基礎研究及應用技術開發,取得了眾多研究成果。

實踐表明,煤礦瓦斯災害的發生具有區域分布的特點,瓦斯災害特別是煤與瓦斯突出,地質條件是其主控因素。

取得的3項創新成果:以瓦斯地質數學模型法為基礎的瓦斯涌出量預測技術、多尺度突出區域預測瓦斯地質方法和指標及可視化預測等。

1、瓦斯地質數學模型法為基礎的瓦斯涌出量預測技術

分源預測法和瓦斯地質數學模型法結合起來,通過技術互補,改進和完善了以瓦斯地質數學模型法為基礎的瓦斯涌出量預測技術,并在鄭煤集團告成礦和大平礦進行了示范應用。對大平礦3個工作面預測的相對誤差分別為2.4%、4.4%、17.5%,平均誤差為8.1%。

2、多尺度突出區域預測瓦斯地質方法及指標

突出區域預測瓦斯地質方法的核心是識別瓦斯富集區和構造軟煤發育區??紤]到不同規模的構造對瓦斯賦存和構造軟煤的控制作用是有差異的,井田的劃分、礦井內部采區的安排以及工作面的布置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構造格局的影響。因此,從構造的尺度效應、礦井生產布局和突出區域預測的研究方法、獲得構造軟煤等基本數據的技術途徑和精細可靠程度等多個因素來看,突出區域預測應在不同的尺度進行。

3、多尺度瓦斯地質編圖方法及可視化預測系統

采用Visual C++ 6.0作為軟件開發平臺,利用GIS組件MapObjects2.3,結合瓦斯地質理論、GIS原理與方法、數據庫技術和可視化理論等,實現了礦井基礎圖件的可視表達,建立了瓦斯地質信息庫(包括斷層、鉆孔、瓦斯含量、突出點等信息),開發出了可獨立運行的數字瓦斯地質編圖系統,實現了瓦斯含量預測過程及預測結果的可視化。

4、基于電磁輻射原理的煤巖動力災害預測技術

中國礦大研究了電磁輻射法監測預報煤巖動力災害的技術及方法,開發了煤與瓦斯突出電磁輻射監測儀,初步實現了電磁輻射的動態連續監測。

但在實用化技術方面需進一步研究完善,如在電磁輻射預警臨界值及動態預警準則、煤巖動力災害電磁輻射動態監測等方面,是這一技術得以廣泛應用的關鍵,也是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最為關注的問題。

5、電磁輻射預測技術成果

通過理論分析和進一步現場實測干擾源特征,對煤巖電磁輻射自動監測預報裝備和動態監測軟件進行了完善,提高了濾噪、抗干擾能力、穩定性和準確性。

同時,開發了在線式電磁輻射實時監測系統軟件,可以對監測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判斷電磁輻射水平的變化趨勢,從而對煤與瓦斯突出和沖擊礦壓危險發生的可能做出預測預報。實現了遠程監視南山、峻德礦電磁輻射測試數據。

實現了與煤礦安全監測系統聯網運行

四、地質雷達超前探測3項創新成果

針對不同深度、不同地質異常,開發了礦井受限空間防爆屏蔽單脈沖調制平面的系列天線(50MHz~200MHz),多種天線結合使用還可提高解釋精度和降低物探多解性。

第7篇:電磁輻射污染防治范文

關鍵詞:輻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近年來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經濟實力,并有效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對各種能源、設備、技術的大量需要,在實際社會生活中得到廣泛運用的很多設備、技術中就包含有存在輻射的建設項目,這些建設項目除了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助力以外,還需要對其含有的輻射進行全面評價,考察輻射建設項目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進而確保人群的安全和健康。

1.輻射建設的含義以類型

一般來講,輻射可以具體劃分為放射環境和電磁輻射環境,放射環境指的是在自然界和人工生產的元素中,有一些能自動發生衰變,并放射出肉眼看不見的射線。這些元素統稱為放射性元素或放射性物質。在自然狀態下,來自宇宙的射線和地球環境本身的放射性元素一般不會給生物帶來危害。50年代以來,人的活動使得人工輻射和人工放射性物質大大增加,環境中的射線強度隨之增強,危機生物的生存,從而產生了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很難消除,射線強弱只能隨時間的推移而減弱。天然食品中都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質,一般情況下對人是無害或影響很微小的。在特殊環境下,放射性元素可能通過動物或植物富集而污染食品,對人來身體健康產生危害。放射性物質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存在于礦石、突然、天然水、大氣和動植物組織中。由于核素可參與環境與生物體間的轉移和吸收過程,所以可通過突然轉移到植物而進入生物圈,成為動植物組織的成分之一。電磁輻射又稱電子煙霧,是由空間共同移送的電能量和磁能量所組成,而該能量是由電荷移動所產生。舉例說,正在發射訊號的射頻天線所發出的移動電荷,便會產生電磁能量。電磁“頻譜”包括形形的電磁輻射,從極低頻的電磁輻射至極高頻的電磁輻射。兩者之間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和 紫外光等。電磁頻譜中射頻部分的一般定義,是指頻率約由3千赫至300吉赫的輻射。有些電磁輻射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

2.對存在輻射的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對各類輻射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方面制定了詳細的規定,其中對于放射環境環境影響制定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其中對存在放射性污染的項目以及具體建設過程進行嚴格規定,力求將放射性建設項目對周邊環境和人群的影響達到最低。在《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針對存在生產、銷售、使用具有放射性的設備或者技術等的單位,嚴格要求在取得相關許可證的基礎上,并由當地省級環境保護單位對其放射性污染進行評估,保證輻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處于科學可控范圍內。

此外由國家環??偩种贫ǖ摹督ㄔO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中對對建設場地周圍環境存在影響的各種建設項目進行評定,評定的依據則是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程度。其中針對核設施進行全面劃分,對于鈾礦的勘探、開采、運輸、使用等過程進行嚴格規定,對于存在放射性的礦物資源的開采利用,針對自然界中的天然鈾的開采,以及對鈾礦加工利用以后的廢渣的處理方式都進行了明確的規定。針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各種實驗、工程等,這些項目在完成以后需要按照環保部的規定上交環境影響報告書。

核設施存在嚴重的放射性污染,這是對周邊環境產生嚴重影響的主要因子之一?;诖?,針對核設施中對于鈾礦的勘探、開采、實驗、運輸、使用等各個環節,以及運用到核技術的項目中存在銷售、使用相關具有高度活性放射性同位素以及裝置都必須得到嚴格控制,核項目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放射性廢物的儲存,以及核設施中需要運用到的中子發生器、加速器等的使用必須按照相關規定。為了及時監測各種核設施和技術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需要相關部門及時編寫環境影響報告書。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對存在電離輻射的建設項目進行全面規定,并對其中某些具體實踐或者源開放了豁免管理條件,這是基于事實進行的科學規定。因為在某些存在電離輻射的實踐活動或者源中對周邊環境和人群的輻射作用很低,對周邊環境和人群基本不造成影響,這種情況下就無需再次對電離輻射進行嚴格控制。一般來講對開放豁免權的具體實踐或者源要進行科學考察,確保這些實踐和源造成的輻射不會對周邊環境和人群產生嚴重影響,進而有效保護當地的環境和人群健康不受侵害。

對于擁有豁免權的具體實踐或者源,不僅要確保其實踐或者源對環境和人群的放射性危害在合理范圍內,同時還要其實踐與源滿足正當需求,并經由相關部門審核通過。對于實踐和源的豁免權是由當地環保部門賦予的,不能由單位自己決定。實踐內容必須保證實踐產生 的輻射對周邊環境、人類健康等方面帶來的危害大大小于實踐帶來的利益,一般來講得到豁免權的實踐大都比較集中,至于關系到人們日常生活的食品、藥品、化妝品以及兒童玩具等內容是不允許進行實踐的。針對電磁輻射對環境的影響,國家環保局制定了《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在本法中,根據工程類型將存在電磁輻射的建設項目分為三種,分別是發射系統、工頻強輻射系統以及工業、科學、醫療設備電磁運用。三大系統的輻射強度和類型是不同的,其中發射系統的電磁輻射主要來自服務于通訊的移動通信基站、電視臺、廣播臺等等,而工頻強輻射系統一般指的是高壓輸電線或者變電所帶來的電磁輻射,至于工業、科學、醫療設備的電磁運用帶來的電磁輻射,一般是服務于人民的社會生活的各種裝備,比如高頻熱合機、超短波或者相關的醫療設備。

3.當前我國對輻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存在輻射的建設項目越來越多,針對這些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也需要不斷發展,進而滿足項目建設發展的需要。但是當前不少輻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嚴重滯后于實際需要,針對這種現象,需要環保部門針對當地具體情況進行督促,進而快速確立對輻射建設項目的環境評估。

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很多輻射建設項目的管理審批存在一定漏洞,一般來講,存在輻射的建設項目需要進行兩級審批,進而充分確保該項目的科學性和環保性,避免對周邊環境和人群帶來嚴重危害。但是當前有不少項目都是按照哪個地方立項就由哪個地方審批,使得輻射項目的開展未能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進而導致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得不到有效評價,不利于項目的長遠發展的當地的環境保護。

參考文獻

[1]張平,楊維耿. 電磁類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現狀、輻射問題及對策探討[J]. 電力科技與環保,2011,04:9-11.

[2]張宸. 大型無線電臺站建設項目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淺析[J]. 中國無線電,2011,08:62-65.

第8篇:電磁輻射污染防治范文

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電磁環境管理立法的必要性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缺失,使得對電力企業環境保護工作約束力不足,環境影響評價單位編制的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在內容、深度、標準、格式等方面參差不齊,評價單位及部分評審專家對一些技術問題的理解和把握不一致,評價和驗收調查工作存在一定的隨意性,環境影響評價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質量不易控制。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大量運行中的高壓輸電線路和變電站,尚未履行任何環境保護行政審批程序。近年來,隨著公眾環境意識和媒體監督的增強,使得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歷史遺留問題越發突出。公眾對《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給出的推薦值科學性、權威性的不正確認識和理解,加上地方環保部門執行標準時做法不一,“達標擾民”現象頻發。目前,高壓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電磁場健康危害投訴糾紛問題,已成為公眾環境投訴的熱點之一。國家一級部門受理的輸變電工程環境逐年增多[13],出現了一系列公眾過度維權而引起的社會矛盾[14],也影響了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的正常實踐。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電磁環境管理立法的可行性國際標準及研究成果的借鑒WHO組織實施的“國際電磁場計劃”,對電磁環境影響問題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從2006年起,陸續批準了《環境與健康準則-極低頻電磁場(EHCNO.238)》、《環境與健康準則-靜磁場(EHCNO.232)》、《制訂以健康為基礎的EMF標準的框架》等系列研究報告和文件。國際非電離防護委員會(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Non-IonizingRadiationProtection,ICNIRP)于2009年了《限制靜磁場暴露的導則》,于2010年更新了《限制時變電場、磁場暴露的導則(1-100kHz)》。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IEEE)在2002年了《關于人體曝露到0-3kHz電磁場安全水平》(IEEEstdC95.6-2002)標準,對高壓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電磁環境暴露限值做了修改和完善。這些科學、權威的國際標準及研究成果將對我國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電磁環境管理立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國內法制建設的完善2007年10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十條規定:不動產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噪聲、光、電磁波輻射等有害物質。該條文明確列舉了“電磁波輻射”這種侵入形式,是我國立法首次在國家法律層次上將電磁波輻射污染要納入法律規制范疇,這對于推進我國電磁波輻射防治立法以及整個電磁波輻射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高壓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電磁場暴露“達標擾民”的環境侵權糾紛處理,變得有法可依。公民環境權意識的增強在我國環境權的興起和公民法制意識、環境意識、維權意識的增強為高壓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管理立法提供了堅實的社會條件和基礎。隨著城市高壓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的增加,公眾已認識到高壓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電磁場暴露對健康的影響。近年來,不斷有媒體報道有關針對高壓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電磁場暴露侵權行為的訴訟,這不僅是公民法制意識、環境意識和維權意識提高的表現,也是對高壓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電磁環境管理立法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證明。

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電磁環境管理立法的對策建議

在制定《電磁環境質量標準》上,要對城市的電磁環境有一個整體規劃,以主導功能劃定區域,統籌考慮各個功能區之間的銜接,避免電磁場暴露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為規劃部門在規劃的編制階段提供參考,防止建設項目與環境功能交叉錯位。因為噪聲污染特征與電磁污染相同,也是由源向空間立體傳播,隨距離增加衰減,建議參照我國的《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將我國電磁環境區域劃分成生活區、商業區、工業區、交通道路區等功能區域,然后根據不同功能區域制定不同的電磁環境質量標準具體內容。修訂《電磁輻射防護規定》WHO在《制訂以健康為基礎的電磁場標準框架》文件中強烈要求成員國采用國際標準,明確推薦ICNIRP的《限制時變電場、磁場和電磁場(300GHz以下)曝露的導則》、IEEE/ICES制定的《關于人體曝露到3kHz~3GHz射頻電磁場安全水平(IEEEstdC95.1-2005)》標準和《關于人體曝露到0~3kHz電磁場安全水平(IEEEstdC95.6-2002)》標準,作為制定各國電磁場暴露標準的基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國際電磁場計劃”研究的全面評估結論,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制訂以健康為基礎的電磁場標準框架》指導下,采取國際上對未知因素可能產生不利影響而推薦的“預防性原則”,結合《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1988)》、《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9175-1988)》和電磁輻射防護工作實踐,修訂《電磁輻射防護規定》,增加對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電磁場暴露限值規定。特別是增加架空輸電線路走廊內的農田和公眾偶爾停留或活動的場所等目前無任何參考標準的環境下電磁場暴露限值。對敏感區域,如住宅、學校、醫院、非電力職業人員長時間工作區等制定嚴格的預防性限值。制定《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標準》制定《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標準》應以《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為主要依據,與我國其他現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標準規范以及環境影響評價行業標準相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方針政策相一致。標準編制做到針對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統一,在借鑒《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中的主要內容后,針對一系列新的環保法律法規的要求及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環境投訴糾紛情況,補充輸變電工程建設的相關環境管理要求,完善輸變電電磁環境評價工作等級劃分的規定以及生態評價、規劃相符性評價、公眾參與、直流工程評價等相關內容,對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方法等技術要求做出具體規定。制定《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標準》竣工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是確定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和批復文件要求的環保設施和環保措施的落實情況及其有效性。制定《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標準》主要遵循科學性、嚴謹性和可操作性相結合的原則,結合相關法律法規的最新要求和項目的特點,本標準應首先規定竣工環保驗收的技術程序,驗收調查的目的、原則、內容、方法、范圍、監測因子以及驗收標準。然后結合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的特點,規定環保設施和環保措施的落實情況調查的內容;同時為了說明環保設施和措施的有效性,也為了發現項目運行后是否存在環保問題,應明確規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驗收的監測內容和方法。制定《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電磁場測量方法》電磁環境實際監測中各監測單位自行設置監測點位、數量,缺乏統一的監測技術規范是造成目前監測工作存在一定隨意性,監測報告質量不易控制的主要原因。在行業標準《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路、變電站工頻電場和磁場測量方法》(DL/T988-2005)和《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監測技術規范》(DL/T334-2010)的基礎上,制定《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電磁場測量方法》。針對電網建設新探索和環境保護新要求,增加地下高壓電纜工頻電場和磁場的測量方法,并對民房處工頻電場和磁場的測量方法進行修改,進一步明確民房內、民房平臺上和民房外工頻電場的測量,以及民房處工頻磁場的測量等內容。強化地方立法高壓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電磁污染已成為全國性的問題,但目前全國僅有幾個省份進行了初步的地方立法。在經濟發達、人口密集、高壓電網密布,電網矛盾突出的廣東、上海等地,急需在對高壓輸變電工程建設項目電磁污染風險防范特征研究基礎上,結合地方實踐,加快地方立法,為國家立法提供實踐經驗。

總結

第9篇:電磁輻射污染防治范文

【關鍵詞】水電站;電磁環境;環境影響評價

【Abstract】The electromagnetic contamination of hydropower station was analyzed.The main electromagnetic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 hydropower station were introduced,and the electromagnetic contamination of this hydropower station was analyzed in this paper.Took the example of a 110kV transmission line,this paper computed th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by detailed theoretical arithmetic and analogy.Meanwhile,the protection measures of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al impact were briefly discussed.

【Key words】Hydropower station;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al;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0 前言

水電是優質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具有污染低、運行費用低、便于進行電力調峰等優勢,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水電站的修建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如伏爾加河流域通過多個大中型水電站的建設使得該區成為前蘇聯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近年來,我國水電站的建設更是發展迅速,其中2003年開始運行的三峽水電站引起了世界的高度關注。不可否認,水電站的建設不僅產生了巨大的防洪、發電、航運等經濟效益,同時相對于火力發電,水電是一種更為清潔的發電模式,產生了巨大的環境效益[2-3]。

水電站在給人類帶來經濟和環境利益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多層次的負面影響?,F階段,對于水電站的環境影響研究主要側重于水電站對流域生態環境的影響方面,如水位、庫區水文情勢、大壩阻隔、水庫淹沒等的影響[4-5],卻很少對其電磁環境影響作出相應的分析。電力工程作為水電送出的關鍵環節,保證了水電站所發電力的順利送出,滿足水電站的正常運行;同時,也伴隨產生一種特殊污染――電磁輻射。電力工程環境問題所引發的糾紛與爭議日益增多,生活在輸變電項目周圍的人們對其產生的電磁輻射危害具有一定的恐懼性[6]。因此,本研究針對四川省涼山州某水電站的電磁環境影響進行了分析,介紹了水電站電磁環境影響中的主要污染因素,并提出相應的電磁污染防治措施與建議,以期為水電站的電磁污染控制提供參考。

1 項目背景

格古河流域位于涼山州甘洛縣境內,甘洛縣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979.9MW,可開發量556.29MW。本工程是格古河中上游規劃梯級水電站的互聯和電力送出工程。1號水電站位于甘洛縣尼日河右岸的甘洛河上游右岸的一級支流上,為引水式開發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2000kW;2#水電站位于尼日河一級支流甘洛河的下游段,總裝機容量12000kW。格古河流域梯級電站互聯及電力送出方案為:1號水電站匯集電力后出一回110kV線路接入2號水電站,并通過2號水電站~220kV變電站的110kV線路接入國家電網。

2 項目概況

該項目建設內容為:110kV輸電線路以及通信系統新建工程、220kV變電站110kV間隔擴建工程。輸電線路全長31.59km,其中,1號水電站~2號水電站輸電線路長22.11km,2號水電站~220kV變電站輸電線路長9.48km。項目組成和主要環境問題見表1。

3 電磁環境影響因素分析

電磁輻射是帶凈電荷的粒子被加速時所發出的輻射,又稱為電磁波。隨時間作工頻周期變化的電能量產生工頻電場,隨時間作工頻周期變化的磁能量產生工頻磁場。我國電力系統高壓輸電線路與設備的工作頻率為50Hz,屬于低頻(工頻)電磁場[7-9]。

架空輸電線路在運營期間與大地之間的電位差,形成電場。當架空輸電線路有電流通過時,在載流導體周圍產生工頻磁場。輸電線路周圍的工頻電場強度、磁場強度隨著離線路距離的增加迅速減小[10]。

4 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因子、評價等級、評價范圍、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

4.1 評價因子

4.1.1 現狀評價因子

電磁環境:工頻電場、工頻磁場。

4.1.2 預測評價因子

1)施工期:無電磁環境影響。

2)營運期:工頻電場、工頻磁場。

4.2 評價等級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工程》(HJ24-2014)表2中對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的劃分,該項目輸變電工程包括110kV架空輸電線路、220kV變電站間隔擴建;本次不對220kV變電站擴建工程進行評價;經現場踏勘,該項目110kV輸電線路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10m范圍內無電磁環境敏感目標,因此,110kV架空輸電線路電磁環境影響評價等級為三級。

4.3 評價范圍

鑒于本輸變電工程電壓等級為110kV,根《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工程》(HJ24-2014)的要求,確定該項目110kV輸電線路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為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30m。

4.4 評價標準

執行《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限值,頻率為50Hz時,工頻電場強度公眾曝露控制限值為4kV/m,工頻磁感應強度公眾曝露控制限值為0.1mT。

4.5 評價方法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工程》(HJ24-2014)的要求,確定該項目電磁環境影響評價方法如下:

110kV架空輸電線路評價等級為三級,其電磁環境影響評價采用模式預測的方式;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工程》(HJ24-2014)附錄C、D推薦的計算模式對輸電線路的工頻電場、磁場進行計算,并根據評價標準進行評價。

5 電磁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5.1 預測模型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工程》(HJ24-2014)附錄C、D推薦的計算模式對輸電線路的工頻電場、磁場進行預測。

5.1.1 工頻電場預測模型

1)單位長度導線上等效電荷的計算

高壓送電線上的等效電荷是線電荷,由于高壓送電線半徑遠小于架設高度,所以等效電荷可以認為是在輸電線的幾何中心。

5.1.2 工頻磁場預測模型

由于工頻情況下電磁性能具有準靜態特性,線路的工頻磁場僅由電流產生。應用安培定律,將計算結果按矢量相加,可得出導線周圍的工頻磁場強度。

在線路附近A點產生的磁場強度由下式計算:

5.2 預測參數

該項目輸電線路導線排列方式有三角排列、垂直排列兩種。其中,1號水電站110kV升壓站處的終端塔采用單回塔,塔型為1B-J4,導線為三角排列;2號水電站110kV升壓站處的終端塔采用雙回塔,塔型為1H-SJ4,導線為垂直排列;220kV變電站處的終端塔采用雙回塔,塔型為1H-SJ4,導線為垂直排列、單邊掛線;其余均為三角排列。終端塔的塔型已確定;對于三角排列,選取最不利的塔型進行預測。根據實踐,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線路橫擔距離較大的塔型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和工頻磁感應強度較大,據此選擇塔型進行預測。預測兩種導線對地高度下的電磁環境影響:6m(110kV輸電線路通過非居民區時對地面的最低允許高度)和7m(110kV輸電線路通過居民區時對地面的最低允許高度)。

該項目110kV輸電線路電磁環境影響預測所選取的塔型及參數見表2。

5.3 預測結果

以下預測結果均基于采用最不利塔型,導線對地高度取6m、7m兩種情況,計算高度取距地面1.5m。計算結果最大值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該項目輸電線路營運期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均滿足評價標準要求。

5.4 預測結果驗證監測及分析

為了更好地驗證預測結果,選取電壓等級、建設規模、架線型式、輸送電流均類似的同類輸變電工程進行類比監測;選擇的類比監測線路為110kV代岳線(單回、三角排列)和110kV侯西二線(雙回、垂直排列)。

對110kV代岳線(單回、三角排列)和110kV侯西二線(雙回、垂直排列)進行類比監測和理論計算,結果對照如圖1~圖4所示。

從圖1~圖4可看出:1)線下1.5m高處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監測值和理論計算值的分布規律基本一致;2)線下1.5m高處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在高值區理論計算值高于監測值,說明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理論計算值更趨于保守。

類比監測結果不能反映輸電線路工程可能產生的最不利環境影響,但可以反映出輸電線路下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的分布規律。由于理論預測值高于類比監測值,用理論預測值可以比較保守地反映輸電線路運行時線路下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水平。因此,該項目110kV輸電線路的電磁環境影響評價以模式預測為依據。

6 電磁環境影響防治措施

1)合理選擇路徑,盡量避讓居民集中點等重要區域;在與其它電力線、通信線、公路交叉跨越時應嚴格按規程要求留有凈空距離。

2)導線的架設對地最低高度滿足設計規程的要求:線路通過非居民區對地最低高度不小于6m,通過居民區對地最低高度不小于7m。

3)線路在與其它電力線交叉跨越時凈空距離滿足《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GB50545-2010)要求。

4)雙回線路段采用逆相序架設。

7 結論與建議

7.1 結論

1)對格古河流域梯級電站互聯及電力送出工程的電磁環境影響計算結果表明,110kV輸電線路產生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均滿足評價標準的要求;其電磁環境影響呈現出隨導線對地距離的增大而減小的特點。

2)通過實際監測發現,監測結果和理論預測結果基本吻合,預測結果更為保守。

3)輸電線路在建設中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規范進行,保證線路架設高度,增大導線與地面的距離,以降低線路的電磁環境影響。

7.2 建議

1)建議建設單位開展對沿線居民輸變電工程環境保護和電磁環境影響防護等方面基礎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消除群眾畏懼心理,提高自身防護意識和能力。

2)建議建設單位根據實際情況或有群眾反映時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對輸電線路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進行監測。

【參考文獻】

[1]譚奇林.常規水電站的環境影響及對策[J].水電站設計,2013,23(3):27-29,45.

[2]呂慶華.小水電站環境影響評價內容探討[J].四川環境,2003,22(4):67-68,82.

[3]李錦勝.水電站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評價[J].環境科學導刊,2011,30(5): 81-83.

[4]張吉孝,任喜平.羊曲水電站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及保護措施分析[J].水利發電, 2014,40(7):12-14.

[5]阮婭,翟紅娟,許秀貞,等.烏東德水電站環境影響分析及對策措施[J].人民長江,2014,45(20):98-102.

[6]陳德育.110kV輸變電工程電磁輻射對環境的影響分析[J].生態與環境工程, 2013,3:217-218.

[7]郭鑫,張曉鵬.220kV輸變電工程電磁輻射對環境的影響分析[J].電力學報, 2009,24(3):259-260.

[8]謝安,史郁,周旋.220kV輸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9,32(3):189-19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青青青高清在线观看 | 手机在线观看国产精选免费 | 日韩大片免费看 |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 97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精品 | 欧美不卡激情三级在线观看 | 日本黄色网站在线观看 |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地址 |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天天在线欧美精品免费看 | 国产精品秒播无毒不卡 | 国产一区 在线播放 | 日本人视频jizz4 | 中文字幕久荜一区日本精品 |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伊人久久综合热青草 | hj36.aqq花季传媒下载 | 九九精品免费 | 久久综合给会久久狠狠狠 |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 精品哟哟哟国产在线不卡 | 视频黄色免费 | 色久综合网 | 不卡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在线免费看网站 | 国产自产第一区c国产 |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色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 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ww4545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芭乐视频黄 | 日韩香蕉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 男人天堂网2022 | 婷五月综合| 日本不卡一区 | 青青青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 国产区最新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