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桂花品種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桂花;生長習性;栽培育苗
桂花是我國傳統的十大名花之一,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芳香和觀賞性花木,原產地在我國的西南、華東等地區(qū),現在長江以南各省都有桂花的種植。
1 桂花的品種特性
桂花大多數為多年生的小喬木或者是灌木,一般桂花樹的高度可達到10m以上,并且桂花樹的樹皮多呈現出灰白至灰褐色。其枝葉比較繁茂,樹冠的形狀呈現為圓球形、扁圓形等,分枝性強,并且其分枝點比較低。桂花的須根和側根都比較發(fā)達,并且其主根不是很明顯,單葉對生且有光澤,為革質。桂花由于品種的不同從而使得在花冠的顏色上也有所不同,主要有橙黃、檸檬黃、金黃等顏色,桂花的果實在幼時為綠色,成熟的時候為紫黑色,呈橢圓形狀。桂花的花期一般為中秋節(jié)前后,過期一般為次年的4~5月。
2 桂花的生長習性
桂花的生長習性是比較喜溫性的樹種,喜歡濕潤且有陽光的環(huán)境條件,成年的桂花樹需要良好的光照和通風條件才行,特別是對于桂花的花期而言,光照條件要求會更高。同時,干旱以及積水較多的環(huán)境,會對其生長造成很大影響,它不耐污染、不耐澇,對土壤的要求也很苛刻,喜酸性土壤,最好是深厚、肥沃、排水性良好、微酸性的土壤最佳。桂花雖然對粉塵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但當它們處在煙塵污染比較嚴重的環(huán)境下時,會影響其開花。
3 栽培育苗
3.1 育苗要精細
作為雌雄異株的樹種桂花,為了能夠保證其繁殖成活,桂花的育苗一般不會采用種子繁殖的方式來進行育苗,而是采用嫁接、壓條、扦插等方式。在這幾種方法中,扦插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方法,因為其方法比較簡單,成本比較低,繁殖效率高且效益高,適合于大規(guī)模的苗木生產。桂花扦插最好時期一般是在春秋2季,并且在5~6月期間進行扦插是最好的。因為在這一時期,桂花枝條中所含的水分比較多,其中,分生組織的分生能力處在最強的時期,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扦插的成活率,過早或是過晚,對桂花進行扦插都不利于其成活。桂花苗床地也要盡量選擇地勢相對平坦,陽光充足,能夠接近水源的地方,并且要保證良好的通風條件以及用砂壤土,對土壤進行適當的消毒是非常必要的。
3.2 選擇合適的時期移植
對于桂花扦插苗成活以后,一般是在第2年的時候進行第1次移植,并且要栽種到露天的苗圃地中進行培養(yǎng)種植。對于栽植的時期一定要把握好,一般是在早春時期,這一階段桂花苗的根系比較發(fā)達,特別是須根很多,增強了其本身生長的適應性,使得移栽能夠更好的成活。對于扦插苗進行起苗時一定要注意多帶一些泥土,盡量使得根旁的土團不分散,這樣不僅保證了根系的完整性,還能保證根系水分不被流失。特別要注意遮陽,從而能夠促進其更早的長出新根,成活以后可適當增加光照,桂花種植盡量不要太深,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在平地上進行堆土栽植。
3.3 桂花生長肥水的管理
桂花在生長過程中開花多,相應的需肥量也很大,但是在施肥的時候要注意薄肥勤施,在桂花的生長期間要根據桂花的生長狀況對其至少每年施2次肥。在冬季施基肥時要以餅肥和廄肥為主,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枝葉的生長和花芽的分化,從而保證春梢的生長。在桂花春季發(fā)芽的時候,要盡量追施1次速效性的氮肥,促使花芽不斷分化,在夏季要施一些農家肥,從而能夠保證秋花的枝葉繁茂。桂花不耐澇,田地中如果有積水很容易造成其根部的腐爛,從而使得花葉脫落,最終導致整棵桂花樹的死亡,所以在其生長期間一定要注意田間的及時排澇。對于新種植的桂花一定要保證田地澆透水,并且要有條件的對桂花樹冠進行相應的噴水,更好的保證其生長環(huán)境中空氣的濕度,在開花的時候一定要對其澆水,進行適當的控制,否則桂花可能會出現落花的現象。
3.4 防治桂花的病蟲草害
桂花的病蟲害有很多,如干枯病、白粉病、紅蜘蛛、褐斑病等等,對于桂花病蟲害的防治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把農業(yè)防治作為防治的基礎,綜合物理、化學等各方面進行相應的防治,在進行化學防治時,要盡量做到使用無公害的農藥。要加強對田園的管理,掃除落葉甚至是進行燒埋,對田園進行清潔,最大程度上地減少病源。其次還要加強栽培管理,適時施一些鉀肥和腐殖肥,不斷地增強桂花的抵抗力,定期對桂花進行修枝,使得田間的透風和透光條件得到相應的改善。最后對于田間的雜草也要進行相應的清理,從而能夠抑制病蟲害滋生。
參考文獻
目前中國化妝品是由政府多部門聯合監(jiān)管,主要的監(jiān)管部門是衛(wèi)生部和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局。
衛(wèi)生部(MOH)。負責與化妝品衛(wèi)生相關的監(jiān)督管理。包括制定化妝品衛(wèi)生標準、規(guī)范和制度;新原料和特殊用途化妝品的審批,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的備案等工作。自從2008年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歸屬于衛(wèi)生部后,這些職能全部都轉到了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SFDA)。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局(AQSIQ)。負責化妝品企業(yè)生產許可證的發(fā)放和監(jiān)督管理。包括進出口化妝品標簽審批;口岸檢驗檢疫管理;化妝品質量監(jiān)督檢查;對制修訂各項標準的管理等。
相關的主要法規(guī)有:
1 《化妝品衛(wèi)生監(jiān)督條例》。1989 年9 月26 日國務院批準, 1989 年11 月13 日衛(wèi)生部令第3號。它是我國化妝品監(jiān)督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據。條例定義了化妝品,明確了監(jiān)管部門及職責,規(guī)定了化妝品許可制度。隨后1991 年3 月27 日衛(wèi)生部了《化妝品衛(wèi)生監(jiān)督條例實施細則》,并于2005年5月20日進行了首次修訂。目前SFDA正在著手修訂這兩部法規(guī)。
2 《化妝品衛(wèi)生規(guī)范》(2007 年版)。是我國化妝品監(jiān)督管理的主要技術依據。與2002年版本的相比它有很大的變化。①對化妝品原料的要求:增加了790種禁用物質;增加了13種限用物質;增加了1種限用防腐劑(甲基異噻唑啉酮);增加了4種限用防曬劑;刪除4種、增加3種限用著色劑;并首次加入93種暫時允許使用的染發(fā)劑。②增加了幾種新的禁限用原料的檢測方法。③增加了兩種防曬化妝品UVA防曬效果評價方法。一種是人體法,一種是儀器法。④增加了有防水功能的防曬產品的測定方法和標識要求。
3 《化妝品行政許可申報受理規(guī)定》2009年12月2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并于2010年4月1日起實施。與前一版相比,①對國產和進口化妝品有明確的定義,“最后一道接觸內容物的工序在境內完成的”是國產產品,否則是進口產品。②對提交的材料的要求,所有首次申報的產品都必須提交“產品名稱命名依據”“產品中可能存在安全性風險物質的有關安全性評估資料”。“產品中可能存在安全性風險物質的有關安全性評估資料”要求配方師在產品設計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可能由原料或生產過程中帶進去的風險物質,在原料的選用及生產工藝等方面都要考慮保證成品的安全,這也體現了監(jiān)管部門對成品安全的考慮。
實際上《國際化妝品原料標準中文名稱目錄》2010版已經了征求意見稿,但這并不意味著在監(jiān)管部門對原料要求的放松。2003年出臺的《中國已使用化妝品原料名單》基本上還是監(jiān)管部門參考的已使用原料名單。如果配方師要在配方中考慮使用一些新原料的話,首先必須向監(jiān)管部門申報新原料。這體現了監(jiān)管部門從原料的源頭監(jiān)管化妝品成品的安全。目前SFDA已就新原料的分級申報了意見稿。
1、較好品種的玫瑰花有:山東平陰玫瑰、甘肅苦水玫瑰、云南金邊玫瑰、大馬士革玫瑰、保加利亞和法國千葉玫瑰、藍色妖姬;
2、平陰玫瑰:平陰玫瑰花蕾最大,蕾托柄為圓形,同為深紫色干花蕾;
3、苦水玫瑰:花蕾小,蕾托柄為短圓形,干蕾后為深紫色;
4、千葉玫瑰:花型大小基本相似,顏色均為粉紅色,花型大于苦水玫瑰,小于平陰玫瑰,外型區(qū)別為花蕾的蕾托是否光滑,大馬士革玫瑰蕾托有均勻的小刺,法國千葉玫瑰蕾托無刺光滑,花柄都為長型橢圓狀,香型同為國際香型。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 玫瑰花 月季 鑒別
Abstract:To study the original plant identification, morph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identification,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of rose collected from Jinan ,Yantai and Heze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its confuse variety rose ropsa chinenisis jacg. And to compare the contents of essential oils extracted from ros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areas processed by different methods.
Key words:Rose; Rosa chinensis jacg; Identification
玫瑰花來源于薔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初開放的花;月季花來源于薔薇科植物月季Rosa chinensis Jacg的干燥花蕾或初開放的花[1]。
1 植物的形態(tài)
1.1 平陰玫瑰花落葉灌木,莖直立,高約2 m,莖粗壯,小枝密生刺,長短不齊,黃綠色,平直,長1~5 mm。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對生,5~9枚,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鈍尖,基部鈍圓,邊緣有寬鋸齒;葉表面暗綠色,多皺,無毛,背面灰綠色,密被柔毛。托葉附于總葉柄上,極肥大。花多單生,紫紅色,花冠直徑5~7 cm,花萼5片,披針形。花瓣重瓣,廣卵圓形。雄蕊多數。香氣濃郁。花期5~6月。
1.2 煙臺野生玫瑰花落葉灌木。莖叢生,多分枝,高30~80 cm。莖枝上密生刺,長短不齊,淺棕黃色,平直,長1~9 mm。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對生,5~9片,多7片,橢圓形,先端鈍尖,基部鈍圓,邊緣有寬鋸齒;葉表面暗綠色,多皺,無毛,背面灰綠色,密被柔毛。托葉寬大,附于總葉柄上。花多單生,玫瑰紅色,花冠直徑6~8 cm,花萼5片,細長披針形;花瓣單瓣,倒心形;雄蕊多數,香氣濃郁,花期5~6月。
1.3 定陶玫瑰花落葉灌木。莖叢生,直立,高90~140 cm,莖上刺稀疏,淺棕色,粗壯,微彎曲,長1~4 mm。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對生,5~9片,多5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鈍尖,基部鈍圓,邊緣有銳鋸齒;葉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灰綠色。托葉小,附于葉柄上。花單生或幾朵聚生,紫紅或大紅色,花冠直徑7~9 cm;花萼5片,寬披針形;花瓣重瓣,三角狀闊卵圓形;雄蕊多數,香氣濃郁,花期5~9月。
1.4 月季花落葉灌木。莖直立,高0.5~1.5 m,莖上疏生刺,刺粗壯而略帶鉤狀。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對生,3~5枚(稀7),寬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漸尖,莖部近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銳鋸齒;表面深綠色,背面灰綠色,兩面均無毛。托葉小,附于葉柄下部。花簇生稀單生,紅色或紫紅色,花冠直徑4~6 cm;花萼5片,披針形;花瓣重瓣或單瓣,長圓形。雄蕊多數。氣清香。花期5~11月。
2 性狀鑒別
2.1 平陰玫瑰花干燥花或花蕾略呈圓球形、圓錐形或不規(guī)則團塊,直徑0.9~1.7 cm,花托壺形,與花萼基部相連,花托無宿梗或有短宿梗,萼片5枚,披針形,黃綠色至棕綠色,伸展或向外反卷,其內表面被細柔毛;花瓣重瓣,廣卵圓形,多皺縮,紫紅色,少數黃棕色;雄蕊多數,黃褐色。體輕,質脆,香氣濃郁,味微苦澀。
2.2 煙臺野生玫瑰花干燥花蕾或花略呈長圓錐形或不規(guī)則團塊狀,直徑0.8~1.5 cm;花托扁圓球形,與花萼基部相連;萼片5枚,細長披針形,黃綠至棕綠色,其內表面被細柔毛;花瓣單瓣,倒心形,多皺縮,紫紅色;雄蕊多數,黃褐色。體輕、質脆,香氣濃郁,味微苦澀。
2.3 定陶玫瑰花干燥花蕾或花呈寬圓錐形或不規(guī)則團塊狀,直徑1.1~2 cm;花托壺形,與萼片基部相連;萼片5枚,寬披針形,黃綠至棕綠色,內表面被柔毛;花瓣重瓣,三角狀闊卵圓形,紫紅色,少數略帶黃棕色;雄蕊多數,黃褐色。體輕、質脆,香氣濃郁,味微苦澀。
2.4 月季花干燥花蕾或花類球形或不規(guī)則團塊狀,直徑1.0~2.0 cm,花托長圓形,與萼片基部相連;萼片5枚;披針形,黃綠至棕綠色,伸展或向外翻卷,內表面被短柔毛;花瓣重瓣或單瓣,長圓形,多皺縮,紫紅或棕黃色;雄蕊多數,黃棕色。體輕、質脆,氣清香,味淡微苦[2]。
3 顯微鑒別
萼片和花瓣表面觀顯微特征觀察:
3.1 平陰玫瑰花腺毛,頭部多細胞,扁球形,直徑64.2~148.4 μm,全長149.8~385.2 μm,柄部多列細胞,直徑48.5~74.9 μm;柄長74.9~278.2 μm;非腺毛,較密單細胞,多彎曲,長57.8~650.8 μm;薄壁細胞類方形、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狀,內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0.7~29.9 μm;氣孔不定式;花瓣上表皮薄壁細胞多角形,多含油滴及草酸鈣方晶;花瓣下表皮薄壁細胞含有少量的油滴及方晶。
3.2 煙臺野生玫瑰花腺毛,頭部多細胞,扁球形,直徑64.1~126.3 μm,全長85.6~321.2 μm,柄多列細胞,直徑27.1~68.5 μm,柄長50.0~230.1 μm,非腺毛單細胞,長53.5~648 μm,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4.9~32.1 μm;氣孔不定式;花瓣上下表皮細胞類似平陰玫瑰花。
3.3 定陶玫瑰花腺毛,頭部多細胞,扁球形,直徑59.9~140.2 μm,全長300~500 μm,柄多列性細胞,直徑32.1~89.9 μm,柄長40.1~274 μm;非腺毛,單細胞,長55.7~625 μm,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7.1~68.5 μm,氣孔不定式;花瓣上下表皮細胞均含油滴及方晶,下表皮薄壁細胞垂周壁微波狀彎曲。
3.4 月季花腺毛,頭部多細胞,直徑126~139.1 μm,全長210~299.6 μm,柄部多列細胞,直徑46~66.3 μm,柄長142~169.2 μm,非腺毛,單細胞,長42.4~169.2 μm,薄壁細胞含簇晶,直徑21.4~32.1 μm;氣孔不定式;花瓣上下表皮細胞含油滴及方晶,下表皮薄壁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
3.5 繪制各藥材顯微特征圖見圖1~4。通過圖可以看出,玫瑰花和月季花為同科同屬植物,所以腺毛和非腺毛區(qū)別不明顯。月季花花瓣下表皮細胞薄壁垂周壁波狀彎曲,而定陶玫瑰花垂周壁微波狀彎曲,這與專家鑒定的“定陶玫瑰花屬月季型玫瑰花”的觀點是一致的,平陰和煙臺玫瑰花的垂周壁是平直的。
4 玫瑰花揮發(fā)油含量測定
稱取藥材200 g,置200 ml圓底燒瓶中,加水1 000 ml,振搖混合后,連接揮發(fā)油測定器和回流冷凝管,置電熱套中緩緩加熱至沸并保持微沸5~6 h,至測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時,停止加熱,讀取揮發(fā)油得量。
對玫瑰花8個樣品以及月季花按上述方法分別提取3次,求得平均百分含油量。結果見表1~2。表1 不同地區(qū)玫瑰花揮發(fā)油含量比較(略)表2 不同加工方法的玫瑰花揮發(fā)油含量比較(略)
通過表1可以看出,不同地區(qū)的玫瑰花其揮發(fā)油含量不同。煙臺的野生玫瑰花含油量最高,約0.099%;平陰玫瑰花其次,含油量約0.088% 。定陶玫瑰花含油量最低,約0.062 5% 。由此可知,野生玫瑰花的揮發(fā)油含量明顯高于栽培品種;p94008商品玫瑰花含油量比p94002(模擬晾干加工方法)偏低,可能因為藥材放置時間較長或貯存方法不當,揮發(fā)油損失較多。
通過表2可以看出,不同加工方法對同一地區(qū)的玫瑰花揮發(fā)油含量有明顯的影響。以平陰玫瑰花為例,對曬干、烘干、晾干、微波爐(烘后晾干)4種加工方法進行了模擬實驗,并對其揮發(fā)油含量進行了比較,可知晾干者揮發(fā)油含量最高,達0.088%;曬干者其次,約0.067%;烘干者更次之,約達0.062 5%;微波爐(烘后晾干)揮發(fā)油含量最低,僅達0.048%。
5 理化鑒別
5.1 取平陰、煙臺、定陶3個地區(qū)產的玫瑰花及月季花粗粉各2 g,加乙醚20 ml,振搖提取1 h,濾過,濾液備用。將濾液滴在濾紙上,在紫外燈下365 nm觀察熒光現象;取濾液1 ml,加1%三氯化鋁醇溶液2滴進行試管反應。
5.2 取4種樣品適量,剪碎,各稱取1 g置具塞錐形瓶中,加10 ml 95%乙醇,浸泡24 h,濾過,濾液備用。取濾液0.5 ml 置試管中,加改良碘化鉍鉀試液2滴,進行試管反應;取濾液0.5 ml置試管中,加1%三氯化鋁醇溶液4滴,進行試管反應;用毛細管吸取濾液在濾紙上點樣,觀察熒光現象。實驗結果見表3。表3 理化鑒別結果(略)
5.3 薄層層析樣品:7個樣品玫瑰花和月季花揮發(fā)油,石油醚稀釋,供點樣用;吸附劑:硅膠H-0.3%CMCNA;展開劑:石油醚-醋酸乙酯(9∶1);展距:12 cm; 顯色劑:1%香草醛濃硫酸液。
5.3.1 對不同地區(qū)的玫瑰花及月季花揮發(fā)油進行薄層層析,以p94008玫(曬干)商品、p94002玫(晾干)、h94006野生玫瑰、D94005玫(曬)、月季花5個樣品點樣,結果見圖5。
通過觀察薄層色譜中對應各斑點的大小、顏色、以及分離情況可以看出:p94008玫(曬)商、p94002玫(晾干)、h94006野生3個樣品的色譜斑點基本一致,煙臺的野生玫瑰花與其他兩個栽培品種的色譜完全相同。
定陶玫瑰花D94005與p94008、p94002、h94006 3個樣品相比,對應的色譜斑點明顯變小、變淺,斑點個數也明顯減少,說明定陶玫瑰花與其他地區(qū)的相比,揮發(fā)油中各成分含量明顯偏低。
月季花與玫瑰花相比,對應斑點的色澤大小大體相似,但月季花色譜中有一個大紅色斑點,顏色鮮艷,玫瑰花中對應斑點桔紅色,兩者有明顯的區(qū)別[3]。
5.3.2 同一地區(qū)(平陰)不同加工方法的玫瑰花及月季花揮發(fā)油進行薄層層析,以p94002玫(曬)、p94002玫(烘)、p94002玫(晾干)、p94002玫(微波爐)、月季花5個樣品點樣,結果見圖6。
通過薄層色譜可以看出,平陰玫瑰花4種不同的加工方法,對其揮發(fā)油的色譜影響不大,也就是對揮發(fā)油中各成分百分含量影響不大;月季花與玫瑰花的多數斑點相似,其中有一斑點是大紅色與玫瑰花桔紅色斑點相對應,且有明顯的區(qū)別。
6 建議
煙臺野生玫瑰花的薄層色譜與栽培品種的基本一致,結合揮發(fā)油含量測定,野生玫瑰花含油量偏高,建議今后要充分開發(fā)利用野生玫瑰花資源。
不同加工方法對同一地區(qū)的玫瑰花揮發(fā)油含量有明顯的影響,其中以晾干者含油量最高,結合薄層色譜,不同加工方法的色譜斑點基本一致,所以,為保證藥材質量,建議今后采用晾干的加工方法。
玫瑰花與月季花的薄層色譜有明顯的區(qū)別,即二者化學成分不一樣,所以兩種藥材不能混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85:附錄25.
是什么原因讓這個在教育資源相對落后的皖北的中藥科技學校在全國大賽中屢創(chuàng)佳績呢?是中國藥材之鄉(xiāng)的天然優(yōu)勢,還是另有成功法寶?記者走進這座花園式學校,對其進行了專程探訪。
醫(yī)藥經濟的發(fā)展提供契機
亳州市位于安徽西北部,是中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交易地,有“華佗故里,藥材之鄉(xiāng)”的美稱,一年一度的中醫(yī)藥博覽會就在這里舉行。
近年來,針對皖北地區(qū)工業(yè)基礎薄弱的現狀,安徽省啟動了“百家民企進皖北”等對口幫扶活動,為地方經濟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期間,亳州市經濟社會發(fā)展也取得了巨大進展,優(yōu)勢企業(yè)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亳州新興特色產業(yè)迅速興起,中藥種植、中藥加工、飲片提取等特色產業(yè)從小到大、快速擴張,生物醫(yī)藥、照明新光源、新能源等新興產業(yè)發(fā)展迅速。全市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中藥制藥、中藥飲片加工、機械加工、汽車維修、電子技術產業(yè)企業(yè)達530家。特別是康美藥業(yè)落戶亳州,使全市中藥材生產、加工、營銷體系基本形成。無論是培育中藥及保健品、生物生化制藥及制品、動物疫苗和診斷試劑,還是發(fā)展生物醫(yī)學材料、臨床診斷治療康復等基本醫(yī)療設備,都需要一大批中藥、釀造、管理、銷售、服務等中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
與此同時,基層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穩(wěn)步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新型農民;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覆蓋率達到91.36%,為城鎮(zhèn)醫(yī)療服務行業(yè)提供就業(yè)崗位14萬個。
這些利好因素,不僅為亳州中藥科技學校相關專業(yè)學生就業(yè)提供了大量機會,更為學校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完善基礎設施 提升辦學實力
進入亳州中藥科技學校漢魏風格的新校區(qū),記者眼前一亮:學校建設規(guī)劃把教學區(qū)、實訓區(qū)、圖書辦公區(qū)、生活區(qū)、運動區(qū)等功能區(qū)以華佗救世的“寶瓶”串聯成了一個整體,展現出了濃厚的醫(yī)藥文化底蘊。
學校現有新兩個校區(qū),共占地300畝,一期工程總建筑面積95700平方米。開設了中藥、中藥制藥、藥劑、護理、助產士、數控技術應用、機械加工技術、計算機應用、飯店服務與管理等16個專業(yè),在校學生7000余人,教職員工260名,建有校內實訓基地5個、實驗實訓室98個,絕大多數教學設備與企業(yè)生產同步,辦學硬實力顯著提高。
學校不斷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培養(yǎng)技能人才之路,辦學軟實力顯著增強。學校先后與25家骨干企業(yè)(醫(yī)院)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通過訂單式培養(yǎng)、冠名辦班、工學交替、互為基地、產學研等多種方式,建立以國家職業(yè)標準為依據、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綜合職業(yè)能力為核心的“一體化”課程體系,實現理論教學與實習實訓融通合一。同時大力提倡“用心、用腦、用情”教育學生,努力讓每一個學生“成人、成才、誠信”。
學校還根據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需要,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積極探索不同專業(yè)與企業(yè)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方法和途徑,提高校企合作水平與產學結合層次。各實訓室積極引進企業(yè)資源,與企業(yè)共建、共管,提高了實訓基地的利用率。在生產性實訓基地條件下改造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融“學習性”于“生產性”之中,探索“學習型的生產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滿足了學生頂崗實習的要求。
近年來,學校始終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領,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以改革為動力,確立了“以人為本,特色定位,服務誠信,需求一流”的辦學理念,提出了創(chuàng)建以中藥為特色的國家級中職名校的發(fā)展目標,制定了“加大投入,提高辦學硬實力;改革創(chuàng)新,強化辦學軟實力;服務經濟,擴大辦學影響力”的發(fā)展戰(zhàn)略,各項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學校發(fā)展不斷攀上新的臺階。
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 成就“一枝獨秀”
亳州中藥科技學校充分利用作為全國中醫(yī)藥職業(yè)技術教育協會、安徽省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集團和亳州市藥業(yè)行業(yè)協會成員單位的優(yōu)勢,按照“整體設計、突出重點、強化特色、協調發(fā)展”的方針,緊緊圍繞國家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總要求,重點建設中藥、中藥制藥、護理、機械加工技術(醫(yī)藥機械方向)4個專業(yè)。通過示范校建設,在改革培養(yǎng)模式、教學模式、辦學模式及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內部管理和改革評價模式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創(chuàng)新,帶動學校招生、就業(yè)、綜合管理、服務等各項工作協調發(fā)展。
學校注重改革培養(yǎng)模式,把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作為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切入點,由此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加強學生職業(yè)道德教育,強化職業(yè)技能訓練和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校立足中藥、護理類特色定位,加強與地方中醫(yī)藥行業(yè)交流合作,實現校企資源優(yōu)勢共享,促進校園文化和企業(yè)文化緊密結合,從而深化學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促進知識學習、技能實訓、工作實踐和職業(yè)鑒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動教、學、做的統一。
此外,改革教學模式也是學校的舉措之一。學校以適應職業(yè)崗位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和服務終身發(fā)展為目標,在職業(yè)活動的情境中開展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以行動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實施“做中教、做中學”,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模擬教學,專業(yè)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堅持環(huán)境育人,形成與企業(yè)文化相接軌的校園特色文化,將學校的實訓場所以工作間的標準來布置,將學生以工人的形式來要求,將實訓教學以企業(yè)的生產流程來管理,使師生關系變成師徒關系,讓學生與企業(yè)實現“零距離”接觸。
學校的創(chuàng)新教學是以深化教學內涵為主要內容,把專業(yè)對接產業(yè)、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技能作為切入點,深化培養(yǎng)機制、專業(yè)建設、校本教材以及教材展示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在課程體系建設上,突出以職業(yè)能力為主線、以職業(yè)活動課程為主體,注重職業(yè)道德、綜合素質、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建立文化知識和專業(yè)實踐能力相結合、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相適應的課程體系。使用和研發(fā)能夠反映當前科學技術水平和職業(yè)崗位資格要求,有利于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和未來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課程資源和校本教材。
學校依據教育評價機制,結合行業(yè)評價標準改革評價模式,以貢獻和能力為主要依據,構建學校、行業(yè)、企業(yè)、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參與的評價機制。在學校評價模式上突出以貢獻為導向,在學生評價模式上以能力為核心,以學分制和分級考核為依托,課程考試與資格鑒定相結合,實現“雙證書”畢業(yè)制度,提高學生綜合職業(yè)素養(yǎng),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
強化師資隊伍 提供有力保證
亳州中藥科技學校全面實施“人才強校”戰(zhàn)略,以提高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為目標,按照學校辦學規(guī)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fā)展的原則,扶持一批積極進取、發(fā)展?jié)摿ν怀龅那嗄杲處煟囵B(yǎng)和穩(wěn)定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師,引進和培養(yǎng)一批教學名師和專業(yè)(學科)帶頭人,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規(guī)模適當、結構優(yōu)化、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隊伍。
學校修訂并完成“專業(yè)帶頭人培養(yǎng)計劃”“骨干教師培養(yǎng)計劃”“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計劃”“教師企業(yè)實踐計劃”和“專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建設計劃”,以教師專業(yè)成長三年規(guī)劃為目標,通過崗位培訓、課改培訓、技能培訓、學科帶頭人培養(yǎng)等平臺,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建成一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雙師”教學團隊。
在重點建設的專業(yè)中,培養(yǎng)和引進專業(yè)和項目建設帶頭人,聘請行業(yè)專家,培養(yǎng)骨干教師,建成由行業(yè)專家、企業(yè)工程技術人員和社會能工巧匠組成的兼職教師人才庫,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倡導“修師德、練師能、樹師風、鑄師魂”,通過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教師培訓、評價和激勵機制,全面提升教師動手實踐能力,嚴格執(zhí)行新引進教師具有一年以上企業(yè)工作經歷等制度。
學校先后派出50多人參加國家級、省級骨干教師培訓,選派教師到企業(yè)實踐鍛煉,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新設備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實踐操作能力。
目前,學校已引進本科以上人才43人;從企業(yè)(醫(yī)院)聘用學校急需的專業(yè)性強的教師45名,并建立兼職教師檔案。專任專業(yè)課教師中“雙師型”教師126人,占93.3%;研究生學歷13人,本科學歷212人,本科以上學歷占96%;高級職稱75人,占32%。學校有省級教壇之星2人、省特級教師1人、市特級教師2人、市級學科帶頭人8人,市級骨干教師18人,市級教壇新星21人,國家級優(yōu)秀教師、教育工作者2人,省級優(yōu)秀教師3人、市級優(yōu)秀教師3人。
合力共建贏來碩果滿枝
全校上下一心,同舟共濟,亳州中藥科技學校多項事業(yè)均取得驕人成績。學校先后榮獲國家級重點普通中等專業(yè)學校、安徽省中等職業(yè)教育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安徽省體育衛(wèi)生工作先進單位、安徽省重點建設項目學校、亳州市文明單位、亳州市全面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殊榮,2011年6月,學校申報首批“國家中等職業(yè)教育改革發(fā)展示范學校”獲得成功。
在2012年第九屆全國中等職業(yè)學校“文明風采”競賽活動安徽省級復賽中,學校獲一等獎8個、二等獎15個、三等獎15個;在國家級復賽中獲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3個;在2013年第十屆全國中等職業(yè)學校“文明風采”競賽活動安徽省級復賽中,獲一等獎13個、二等獎16個、三等獎21個,學校榮獲安徽省優(yōu)秀組織獎;在2013年安徽省第三屆國家級重點和省級示范中等職業(yè)學校田徑運動會上,學校獲金牌8枚、銀牌5枚、銅牌3枚,男子團體第一名、女子團體第三名、總分第二名;在2013年全國中醫(yī)護理技能大賽中,學校獲團體三等獎和3個個人一等獎。
東風漸長,西風日消。近年中國藝術品市場是何等的火熱,越來越多的第一誕生在內地藝術品市場,人們不經要問藝術品市場的中國時代是否已經到來?中國古董藝術品的話語權何時回歸中國?
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中國的富人也越來越多,他們對于收藏的熱情越來越大,逐漸將其投資轉向藝術品市場,使得最近全球范圍內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價格不斷看漲。今年3月21日,蘇富比在紐約舉行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專場中,一件估價僅為800至1000美元,年代描述為“類屬民國”的乾隆粉彩瓶最終以1800.25萬美元的天價落槌。而幾乎與此同時,法國Artprice公司稱,2010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藝術品第一大市場,已超過美國和英國。中國去年藝術品拍賣金額占全球市場的33%,中國香港、北京和上海三大城市拍賣精致藝術品的總金額達31億美元;美國占30%,達28億美元;英國占第三位,為19%,達18億美元。而前一年,中國僅占世界藝術品市場的17.4%,法國占13.9%。在世界藝術品市場上,中國成為世界藝術品第一大市場是令人震驚的事情,并且代表著全球藝術市場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與此同時,中國人的品位在改變著全球藝術品市場格局。近些年,盡管蘇富比、佳士得等拍賣行在盡可能地誘惑富有的中國人購買莫奈、賈科梅蒂等外國大師創(chuàng)作的藝術品,但最大的增長卻在中國拍賣行拍賣的中國古董藝術品上。不僅僅是畫作,陶瓷制品、家具、書法和珠寶的拍賣價格也都在翻番。黃庭堅、張大干和齊白石是這種變化的代表,這些并不被西方人甚至是其藝術圈所熟悉的名字,最近卻在拍賣行里賣出了最貴的西方藝術品的價錢。據權威的全球藝術市場信息網的數據,作為中國20世紀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張大干去年進入全球藝術家作品拍賣成交總額前三甲。其作品去年的拍賣總額為2.491億美元,僅次于畢加索和沃霍爾。而排列在前十位的最貴的藝術品第一位是中國畫家齊白石的畫,第二位才是畢加索的畫。
去年以來中國古董藝術品拍賣市場井噴般上漲的行情,越來越多的中國古董藝術品在國內的高成交,不僅開啟了中國古董藝術品拍賣的億元時代,更充分說明了中國古董藝術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和價值在不斷提升,中國藏家對中國的古董藝術品開始享有話語權、定價權,話語權、定價權上的自信令我們今天的收藏家可以不太顧忌市場有沒有接盤,或者以前有沒有過類似的成交價格,而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根據自己的價值判斷來進行價格判斷。同時也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古董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繁榮和發(fā)展。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經歷世遷傳承鏈條始終未斷,且文化構成豐富,如此之多歷史悠久的中國古代、近現代藝術品,其價值不可估量,因此中國藝術品市場西風東漸只是時間問題。但與此同時,我國藝術品市場尚處于成長階段,在這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還有諸多問題待解。譬如,現在最好的藝術品有很多不是在中國藝術品市場成交的,而本土藝術品到海外“鍍金邊”的想法已根深蒂固,短時間也難以轉換。另外,外國的確很看好古代藝術品交易市場,但是更多的是國際大拍賣公司在“忽悠”中國人進場。我們經常看到,蘇富比和佳士得的拍賣會上沒有幾個外國人在舉牌,幾乎都是中國的買家在“血拼”。什么時候我們能把外國人吸引到中國的拍賣市場來舉牌,使最好的中國藝術精品能夠出現在國內的藝術品市場,這時我們的藝術品市場的話語權才是真正得到了回歸。
在開放中帶來的是西方先進的科學和先進的理念,同時不可避免的是西方文化的入侵。植物世界和動物世界對外來生物沒有防御能力,同樣的是西方文化進入中國,便有不可阻擋之勢,“文化安全”已成為國人憂心之事。
有了問題,才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幾年提出的保護傳統文化、守望精神家園,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尋找中華元素,其實都是在講一件事、做一件事,從不同角度把繼承和發(fā)展中華文明作為歷史使命而交給了每一個炎黃子孫。
對傳統文化、文化遺產、中華元素的研究還剛開始,從理論上建立表述體系,是我們進一步實施傳承、保護、開發(fā)和利用的前提。本文試就中華元素的形成規(guī)律、文化品格和基本構成作初步的分析。
中華元素的形成規(guī)律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歷史上創(chuàng)造的文化的總和,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中傳承下來的精華部分,文化元素則是傳統文化或者文化遺產的基礎構件和象征符號。
和傳統文化和文化遺產一樣,中華元素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和復雜的過程。
文化并不存在于作為本體的經濟形式之外,從史前文化到農耕文化到工業(yè)文化,文化都依托著一定的經濟形式。在社會進步中,經濟形式的任何變異和演化,都會導致文化的相應變異和演化。
作為傳統文化和文化遺產中最穩(wěn)定部分,中華元素的形成過程反映為積累性和變異性的統一。
中華元素的積累性
每一代人都會在繼承前人文化知識的基礎上,添加新的內容,這是文化的積累性。
中華元素積累的動力是多方面的,經濟進步而引起的需求的增多,科技發(fā)展而導致的生產能力的提升,異族或異域文化的流入而造成的審美意識的變化,都會使文化出現積累。
中華元素積累的形式可以是內涵型的也可以是外延型的。
內涵型的中華元素積累是在原有的中華元素內部增加內容。中國式園林的窗欞是中國建筑的象征符號,是典型的中華元素。我們已無從考證最早的窗欞出現干何時,但可以確定的是,經過一代代民間工匠的創(chuàng)造,窗欞從式樣圖案到制作工藝都是在不斷豐富、積累著的。
外延型的積累是增加中華元素的種類和內容。旗袍被視為中國女性的國服,是中國服飾的象征,這個典型的中華元素原來是滿族婦女著裝,僅僅是在近代上海經過改造,尤其是引入西方服飾理念才改造完成的。這個中華元素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產生、積累過程。
中華元素的變異性
中華元素出現或形成后,并不是恒定不變的,會發(fā)生變異或者蛻化、消退等狀況。
作為文化元素,變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經濟發(fā)展而引起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是根本原因。除此之外,技術進步,外來文化的影響,審美意識的更新都會對之發(fā)生影響。
和積累性一致的是,中華元素的變異性也表現為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
內涵型的變異表現為某一中華元素的外殼沒有變化,但其內容發(fā)生變化,作了更新、替換、減退或其它變異。玉器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象征,作為綿延幾千年的中華元素,玉器從史前社會的巫神祭祀玉,到夏商周三代演化為代表王權的禮玉,再到漢唐以來更新為佩帶的飾玉,在造型、紋飾、用途上都發(fā)生了變異。作為中華元素外殼的玉器還在,但其內容已發(fā)生了根本變化。
外延型的變異表現為某一中華元素的消失或改變。文化現象的內容,都會因時過鏡遷失去存在理由而消亡。從唐五代就開始出現的婦女裹足,流行了一千多年,這是中國農耕社會中婦女地位低下而形成的社會現象。這種扭曲文化現象隨著清王朝的覆滅、現代文明的沖擊而消失了。小腳在一百年以前也曾被外國人當作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也算得上是“中華元素”,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了。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這些文化現象,我們已不能簡單地用現代人的眼光和是非標準來對之作出評判,從而否定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曾經是中華元素的身份
在文化的積累性和變異性的雙重作用下,有些內容出現了,有些內容淘汰了,但也有些是相對穩(wěn)定并延續(xù)至今的,這就構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中華元素的基本內容。
中華元素的文化品格
作為傳統文化的構件和符號的中華元素,是在被人們認同中確定的,和整體上的中國傳統文化和整體上的中國文化遺產有所區(qū)別,具有自己的文化品格。
1 中華元素的固化性
在人類發(fā)展的漫長歷史中,文化是不斷流變著的,受不同時代經濟水平的制約,文化形態(tài)會呈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史前文化中的許多習俗今天看來是殘忍、不人道和不可思議的,但對于人類衍生的一定階段是必需的。
在人類文化中,也有些并不受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制度的影響,作為人類生存的共同法則而流傳下來,這是一些被“固化”了的文化,成為文化中穩(wěn)定的部分,中華元素就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千百年來能傳承至今的被固化了的內容。
具固化性特征的中華元素,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其在產生之初可能有很大不同,但其基本表征還是被維持著。
“過年”的理念和習俗是非常典型的中華元素。每年冬春之交的“年”是農耕社會的遺存。經過不斷的變異,舊時代繁縟的儀式大多被遺忘或簡化了,但其基本內容如吃年夜飯、發(fā)壓歲錢、拜年、舞龍燈、過元宵等還在沿襲著,并“固化”到不會再拋棄的程度。
2 中華元素的標識性
千百年積累的傳統文化是浩瀚的大海,龐大到任何人都無法全部認識和熟知的程度。被稱得上或被世人接受的中華元素的內容,必須具備標識性的特征。
中華元素的標識性具有兩方面的要求,其一是在同一文化系統中具有代表性,其二是在不同文化系統中具有特殊性。
中華元素在中國文化系統中具有代表性――中國文化系統中方方面面的內容浩如煙海,大多數或絕大多數是普通的不具有標識性特征的,只有個別的內容是具有標識性的,一看便知是代表中國文化的。從飲食來看,中國人的主食、副食、飲料不計其數,但只有除夕的水餃、元宵的圓子,端午的粽子和中秋的月餅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望便知是中國式的,是公認的中華元素。
中華元素在世界文化系統中具有特殊性――各國文化系統中有不少內容是共同的,作為中華元素就應在世界文化系統中具有特殊標識,即是中國式的,也就是說,不應包括那些各地區(qū)、各國家共有的成份。世界各國的文化系統的區(qū)別,在于其各自地理環(huán)境、經濟模式、風物人情的不同,都有著代表本國或本地區(qū)的標志性文化元素,如美國的牛仔服和可口可樂、蘇格蘭的格子裙、日本的和服和櫻花等等,一望便知是哪個國家或地區(qū)的文化要素。
中國的文化系統中有許多內容是千百年來流傳至今的獨特元素。新石器時代開始,遍及中國南北的史前文化中都出現了龍的造型,經歷代的衍化發(fā)展,形成今天我們所見到的龍的形象,講到龍,就會聯想到中國,使“龍”成為中華元素中最突出的代表。
3 中華元素的正面性
人類歷史上遺存下來的文化是不可能全部保存下來的,隨著 社會和自然的變化,很多東西都自行消失了。在遺存下來的傳統文化中,也不是能全部繼承和光大的。
傳統文化的出現有著復雜的社會基礎,有著正面的、積極的和健康的內容,也有負面的,消極的和頹廢的內容。
多少年來,西方人對中國缺乏了解,出于獵奇的心理,將留辮子、拿煙槍視為中國人的形象,從他們眼中來看,這就是唯一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這昆然是荒唐和不符合事實的。
對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如何從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選出正面的、積極的、健康的中華元素,是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對傳統及文化進行鑒別的標準包括很多方面,可以是傳統的道德和是非標準,可以是中國人的審美觀,可以是中國人的心理需求,也可以是法律規(guī)定。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社會上看到的,流行的中華元素的內容反映的都是忠孝禮義內容,真善美的內容,吉祥喜慶的內容等。逢年過節(jié)的大紅燈籠,中國結,花燈,鑼鼓等等都是中國式的文化元素。2008年北奧運會的開幕式和一系列活動中展示的正是這些正面的,積極的、健康的中華元素。
中華元素的基本構成
中華元素是個復雜的集合體。出自不同的理解,都可以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項內容命名為中華元素,中華元素這樣一個約定俗成且無嚴格科學定義的概念,內涵上的不確定性必然帶來外延上的寬泛性。
中華元素是個文化范疇,但其內容又超出一般意義上的文化概念。由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觀念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構成。
1 物質文化方面的中華元素
從文化元素角度看,物質文化泛指表現文化的實物,有兩種類型。一類是人類勞動的結果,如建筑、器物、藝術品及人類對自然界改造的痕跡等。這些物質文化方面的中國元素如經常被人們提到萬里長城、中國式園林、中國刺繡、明式家俱、中國陶瓷、藍印花布、中國菜點等。
另一類中華元素的物質文化的內容是自然物,但經人類長期接觸、使用或觀賞,被賦于了文化意義。如花卉中象征富貴的牡丹、象征孤傲的梅花、象征清幽的蘭花、象征品格的松柏等。看到這些植物的圖景或裝飾,聯想到的就是它們的象征意義,這樣就使之成為文化的表現外殼。
2 精神文化方面的中華元素
文化在精神方面包括思想、意識、觀念等方面的內容,從文化元素的層面看,主要反映為道德觀、價值觀、審美觀等方面。
道德觀――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在道德層面建立了博大的體系,對不同人群的行為規(guī)范都提出了道德標準,以維護社會秩序。如忠孝、禮義謙恥、尊老愛幼等都具有中國式文化的特征。
價值觀――中國文化的主體是在農耕文化,商品經濟來充分發(fā)育的結果,使價值觀更帶有東方式的樸素。從孔子開始就“罕言利”,提倡輕財重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人固有一死,或重干泰山或輕于鴻毛”,“不飲盜泉,不息惡術”,等,對財產、對人生、對名譽地位都有一整套的要求。
審美觀――長期農耕社會的經濟環(huán)境,使中國人在審美的價值取向上更注重務實、健康、向上的審美觀。中國年畫中的五子登科、無錫泥人的“大阿福”是農耕時代對人口增長需求的反映。帶有喜慶色彩的紅色燈籠、紅色中國結、紅色彩球,都是對生活紅火的向往。
在中國文化的審美觀中另一部份內容是文人的品格反映,寒江獨釣、高山流水、青燈黃卷、茅舍孤舟都是文人畫中經常出現的題材,反映了他們的孤驕的心理和審美意識,是一種典型的中華元素。
3 制度文化方面的中華元素
文化的制度層面包括節(jié)慶、風俗、民規(guī)等內容。這些制度的形成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具有地域色彩。這些方面反映的中華元素如:
節(jié)慶――中國的傳統節(jié)慶如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都有相應的儀式、慶典。
風俗――風俗是民間約定俗成的一些做法,如立春吃春餅、夏至吃蛋、七月初七乞巧、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等。
貴陽市云巖區(qū)城市管理局指揮中心“百姓拍”APP信息管理平臺,因業(yè)務發(fā)展需要,將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工作人員20名。
一、招聘原則
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yōu)”的原則,按照德才兼?zhèn)涞臉藴剩扇∶嬖嚺c測評相結合的辦法,公開向社會招聘勞務派遣工作人員。
二、應聘人員基本條件
(一)遵紀守法,身體和心理健康,符合招聘崗位要求,具有敬業(yè)愛崗的奉獻精神;
(二)中專及以上學歷;專業(yè)不限;有指揮中心工作經驗者優(yōu)先;
(三)原則上要求具有1年以上工作經歷,性別不限,同等條件下女性優(yōu)先;
(四)年齡在20周歲以上30周歲以下,品行端正,無違紀違法記錄。
(五)工作地點:北京東路-中天.未來方舟(附近有住處者優(yōu)先)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得參與應聘
(一)正在接受司法機關、紀檢監(jiān)察機關立案偵查審查的人員;
(二)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或曾被開除公職的人員;
(三)在各級招考中被認定有舞弊等嚴重違反紀律行為的人員;
(四)有法律規(guī)定不得錄取聘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員。
四、報名時間、程序
(一)本次報名時間:招聘公告之日起至2018年3月31日止;
(二)本次招聘只接受網上報名,采取網上投檔報名方式,報名所需資料:個人簡歷、學歷證書、相關資格證書、有效身份證及擬招聘崗位要求的相關證件、證明材料,本人近期同底免冠正面免冠(藍底)1寸彩色照片電子檔。(以上資料均為電子檔或掃描件,資料請發(f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百姓拍”信息員+姓名)
(三)本次報名資格審查工作貫穿于招聘工作的全過程。應聘人員報名時提供的信息和有關材料必須真實有效,凡發(fā)現應聘人員與招聘崗位所要求的資格條件不符或提供虛假材料的,即取消其筆試、面試、測評和錄用資格;
(四)應聘人員投遞簡歷請留詳細聯系方式,面試及測試時間電話另行通知,應聘人員需保持電話暢通。
聯系人:葉 青 /13608518033 楊俊澤/15761672733
聯系電話:0851-85558617
五、貴陽市云巖區(qū)城市管局指揮中心“百姓拍”APP信息管理平臺表示,本次勞務派遣員工招聘實行筆試、面試淘汰制,報名者經筆試、面試、體檢政審合格后,擇優(yōu)錄取。
六、福利待遇:
(基本工資+級別補貼+崗位補貼+績效+夜班補助+全勤)
試用期二個月;
轉正后購買“五險一金”,上六休一,享受年休假;
工作地點:貴陽市云巖區(qū)北京東路(中天.未來方舟)
關鍵詞 化學實驗室;藥品;儀器;財產登記
中圖分類號:G48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4)15-0031-02
1 化學實驗室管理粗放隱憂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數據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應用于化學教學的化學實驗室管理狀況對教育教學質量起著重要影響。目前的實驗室藥品和儀器的管理還存在一些管理粗放導致的現象和問題,未引起足夠重視。如:實驗臺上撒了一桌的藥品,無人收拾;易氧化的藥品長期暴露在空氣中,造成實驗數據誤差;指示劑瓶身上標簽不清楚,造成實驗誤用;器材、資料借進借出的記錄不及時完善,造成儀器的丟失。這些現象和問題影響著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同時也在安全性、經費使用效益方面帶來一些隱憂。應加強精細化、標準化管理,重視解決好這些日常問題,充分發(fā)揮實驗應用,保障化學實驗教學需要。
2 化學實驗室的藥品與儀器管理
化學實驗室藥品管理 實驗室中藥品應遵循常用藥品分類分層存放,危險有毒藥品和相互作用藥品專門專柜存放的規(guī)定保存管理,實驗室管理人員要保證所有藥品的外包裝上都有明顯的說明標簽,標簽要標明藥品的稱謂、生產規(guī)格及廠家的生產日期,并且要經常檢查藥品瓶子或其他外包裝的完整情況,如標簽是否完整,以及有無其他潛在危險。無標簽物質、產生質量問題的要及時清理并統一銷毀。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用到不少有毒易燃易爆的物質。有毒物質指的是能夠對人體產生危害的物質,此類物質有苯、苯酚、氰化物、單質汞、亞硝酸鹽等,這類藥品存放時要瓶裝密封,標簽明確表明其性質,并且提醒學生使用有毒物質后要迅速洗口洗臉洗手;易燃的物質指的是能在較低溫度下與氧氣接觸,發(fā)生燃燒的固質或液體,此類物質有黃磷、汽油、鈉等活潑金屬,由于可以燃燒,所以這類藥品應當遠離火源和高溫物體,而且要存放在低溫、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易爆類物質指的是在發(fā)生摩擦和碰撞時或在受到外界高溫的影響時易發(fā)生爆炸、自爆現象的物質。此類物質有氯酸鹽、硝酸鹽、乙炔類化合物。這類藥品取用時應當輕拿輕放,還要與酸性物質、強還原性物質隔開存放,且遠離著火點。
化學實驗室儀器管理 化學儀器的管理可以分為精密儀器和非精密儀器以及實驗室水電的管理。對精密儀器,工作人員應當妥善保管,為每臺貴重精密儀器建立完善工作檔案,安裝、使用信息完整記錄,其中包含了調試、安裝、鑒定及使用記錄等方面,還要定期為精密儀器做腐蝕、除塵等方面的防護工作;對于非精密儀器的管理來說,我們可以按玻璃儀器、瓷質儀器、金屬器具、橡膠制品、木制品等五個大類進行分類管理。
玻璃儀器與瓷質儀器存放原則:防塵防碰,標簽明確,整齊美觀。
1)小件儀器,如溫度計、滴管等應分別放在各層抽屜中,并將抽屜隔成相應的不同大小、不同分類的區(qū)間格子,為了防止因為取放儀器而造成的震動和碰撞,管理人員應在抽屜的底部、接觸墊加上棉布或其他避免或減緩震動。
2)具有磨口塞的儀器,如滴定管、分液漏斗、容量瓶等,由于不同瓶子的塞子之間不能任意配合使用,一是混用可能會造成溶液的混雜,而且混用可能會造成瓶身與瓶蓋無法嚴密結合,造成液體泄漏,所以存放時,管理人員需要用橡皮筋將玻璃塞和儀器固定在一起存放,并在瓶子的磨口處與塞子之間墊放上一張薄紙,防止不用時粘結。
3)長件儀器,如滴定管、冷凝管、移液管等,存放時要把這類儀器橫置于抽屜中,而不能將洗涮過的儀器直接掛放在儀器臺上,以免儀器掉落。
橡膠材質儀器在不用時,應用水沖洗干凈,盡可能置于密閉柜子中,并且最好在柜子內放一杯清水,時刻保持橡膠不會因為干燥而發(fā)生脆裂。
對于金屬儀器與木制儀器,金屬器具如鐵架臺、滴定管夾等因為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容易生銹。為防止生銹,管理人員可在儀器的表面封蠟或其他無害化防腐處理,并定期檢查、定期補涂。對于木制設施主要應當防止因為接觸空氣中的水而膨脹,從而產生誤差,必要時相應做封閉處理。
3 化學實驗室的藥品與儀器規(guī)范
完善制度規(guī)定,強化管理規(guī)范化意識 制定并實施完善的實驗室制度和規(guī)則是實驗工作正常運轉的保證。只有建立起完善、科學、人性化的規(guī)章制度,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使實驗室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建立一系列儀器設備保管使用制度,做好儀器購買損壞記錄、以及一套完善的實驗室管理制度、安全防護及危險品管理等制度,并嚴格執(zhí)行是至關重要的。
實驗室的廢物實行分類處理 一個良好的通風環(huán)境能夠為實驗室的師生提供健康的保證,并為師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實驗環(huán)境,通常實驗室會采取通風櫥、抽風設備以達到排出室內有毒氣體換入新鮮空氣的目的。另外,實驗室人員要在顯眼的地方放置專門收集廢液的容器,分類收集學生做實驗所剩余的固體廢棄雜物、有毒危害的溶液,并且定時做統一的銷毀和更換。
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操作意識 大部分學生初始對實驗室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往往在使用儀器設備方面不拘于常人,會使一些常用儀器發(fā)生損壞和無法正常使用,教師應當細致耐心地為學生答疑解惑,教授儀器的使用方法和藥品使用的安全事項。
同時,為了避免學生不規(guī)范的操作引發(fā)事故,實驗室應當配備滅火器、藥品箱之類的安全設施。
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變廢為寶,聚沙成塔,處處留心,精打細算。實驗室的課堂要能夠培養(yǎng)學生做實驗時良好的節(jié)約習慣,教育學生用量杯量取液體時精確到數字來取代半杯這個模糊的概念,既保證實驗操作的準確和規(guī)范,給學生帶來準確的概念,又減少實驗藥品不必要的損耗,給實驗室減少無謂的開支。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直接或者是經過簡單處理便可以運用到試驗中去的材料,最簡單的例子便是加工用過的廢舊鋼板,將鋼板表面鐵銹刮下來便是氧化鐵,將鋼板剩余的邊角料磨細就是實驗所用的鐵屑。很多壞了的實驗儀器經過改造一樣可以在實驗中運用,堿式滴定管與酸式滴定管的區(qū)別只是在于一個下方是旋轉活塞,一個下方是橡皮管,所以破損的酸式或堿式滴定管可以拆卸互用。
4 結語
實驗室可成為學生驗證科學規(guī)律的場所和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基地,在實驗室做實驗可以增強學生動手動腦協作互助的能力,學生在這里接受課本以外的教育。隨著實驗教學水平和難度的提高,對化學實驗室藥品與儀器管理水平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實驗室儀器與藥品管理應從健全規(guī)范管理制度作為切入點,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在管理上的應用,建立藥品、儀器、試劑的分類管理數據庫,管理人員能夠隨時隨地了解儀器借出和借入情況、藥品與試劑的庫存量情況,從而了解整理相關信息,及時購進添置有需求的儀器、補充匱乏的實驗藥品,能夠對實驗室的藥品與儀器做到了然于心,更好地管理好實驗儀器、藥品、試劑。
參考文獻
[1]劉曾明.淺談怎樣當好新時期實驗室管理員[J].讀寫算,2011,22(3):103-104.
[2]楊貴才.加強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探討[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3(3).
[3]屈永年,余志玲,高海濤.淺議化學實驗室科學化管理[J].數理醫(yī)藥學雜志,2003,16(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