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頸椎病的科普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熱烈討論中,政府的重視和投入已經成為當前普遍認同的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干佛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得以發展的首要條件也是政府的支持。李科長介紹說,中心自1999年成立以來,歷下區委、區政府在政策、資金以及業務用房上給予大力支持。然而要想真正得到發展,還必須得到社區居民的認可和接受。千佛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三床循環”、“五診并用”,“知未病,治未病”等具有中醫特色的綜合服務贏得了老百姓的信賴。
“三床循環”、“五診并用”的中醫藥綜合服務 中醫藥簡、便、廉、驗的特色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得到充分體現。根據社區居民對中醫藥服務的多樣化要求,中心不斷拓展服務范圍、豐富服務內容,相繼開展了“三床循環”(日間觀察床、家庭病床、住院病床循環互轉病人)、“五診并用”(門診、巡診、會診、義診、轉診),社區醫生身背藥箱走家串戶,采用簡便易行的預防、治療、保健手段,到居民家中提供服務。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三優服務”,即優先就診、優先出診、優先建立家庭病床;為轄區居民推行“五聲”服務,即進門有招呼聲、咨詢有介紹聲、疑問有解釋聲、離開有囑咐聲、痛苦時有慰問聲。為許多行動不便的病人設立了家庭病床,由中心派醫護人員定期上門治療,現已建立家庭病床600余人次。中醫藥治療服務率達到80%以上,讓老百姓普遍感受到中醫藥的安全、有效、省錢、方便、實惠。
“知未病,治未病”,中醫藥在社區疾病預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心轄區居民慢病中,高血壓占11%,冠心病9%,腦血管病5%,糖尿病3%,慢性支氣管炎4%,惡性腫瘤0.4%,殘疾0.85%。李科長告訴記者,中心根據居民健康調查結果,圍繞疾病譜的改變,重點進行了慢病干預,堅持每月舉辦健康教育宣傳欄,定期到辦事處老年大學舉行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等預防和治療的中醫藥科普知識講座,印刷發放了有中醫藥干預八類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處方及各類宣傳資料15萬余份,不定期組織醫護人員進行義診。使中醫藥在社區防病、治病中的重大作用得到體現。
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逐漸成為社區群眾的醫療服務模式 中心根據社區老年人多,腰腿痛、頸椎病、關節炎、骨質增生、中風、偏癱等疾病發病多的特點,開展了家庭治療和門診治療相結合的治療模式,對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實行登門服務,在病人家中進行針灸、推拿、按摩、拔罐等簡單方便的治療,同時向病人家屬傳授煎藥方法、中藥外敷、簡單推拿手法等知識。在高血壓、冠心病、腦中風、腫瘤、老慢支等慢性疾病的治療和康復上,根據病因病機、證候分型、臨床表現等制定了――系列的藥療、食療、康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