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91小视频app-91香蕉在线看私人影院-91香蕉在线-91香蕉影院-91香蕉影视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企業股權價值范文

企業股權價值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企業股權價值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企業股權價值

第1篇:企業股權價值范文

在資本市場運作中,企業本身的價值并非完全由非凈資產決定,而是其長期盈利能力。也就是說,整體盈利能力越高,其所能產生的現金流量就越大,從而顯著增加企業價值。PE投資活動中目標企業的估值是重要環節,企業估值是決定交易價格的基礎,進而決定著PE投資的成敗。

二、企業價值評估的方法

現階段,從國內及國外實踐經驗來看,對企業價值進行評估的,方法比較多樣,但是多以并購價值評估理論為主,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其不斷開展實踐及應用。總體上來看,企業價值評估方法主要分為三種,即收益法、市場法收益法、資產基礎法。(一)收益法。所謂“收益法”,主要是利用相對合理科學的方法,對企業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預期收益值進行評估和預測,并對所得的估測值實施一定的折現處理,再對其累加求和,以此為根據,對企業價值進行相應判斷。采用收益法,其理論依據為資產未來收益的折現值。(二)市場法。根據市場法中相關內容,其認定在類似條件下,相似資產應該具備相類似的價值。執行市場法,其主要思路在于尋找參照企業,并設置一定的指標,將目標企業與參照企業進行詳細對比,明確指標及方向,從而進一步為企業市場價值確定提供幫助。(三)資產基礎法。此種方法將資產負債表作為評估的前提,對企業資產負債表內部及外部的多種負債價值進行科學分析,并對各項資產狀況進行評估,從而進一步確立評估對象本身的價值。(四)企業價值評估基本方法的比較。對上述三種企業價值評估基本方法進行比較,包括適用條件、優點及缺點,主要情況如下:1、資產基礎法(1)適用條件:①未在財務報表上出現例如:企業管理效率,自創商譽等,對企業本身的整體價值不產生較大影響;②通過資產負債表中相關內容,對市場價值進行反饋,例如,單項資產市場價值;(2)優點:數據容易取得,并且直觀易懂。(3)缺點:①資產價值與獲取成本之間的關系很難進行有效界定;②無法準確反饋出組織資本自身的價值,如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2、市場法(1)適用條件:①需要活躍的市場氛圍;②市場需具有公開性,且能夠在市場中尋找到具有可比性的企業;(2)優點:數據容易取得,并且計算簡單;(3)缺點:①受企業本身基本面和整個經濟景氣度的影響;②難以找到具有完全可比的參照企業。3、收益法(1)適用條件:①可以科學預測目標企業將來一段時間內的收益,并且正確估算收益風險;②目標企業應具備長期盈利能力;(2)優點:具有明確的理論支持,較為科學、成熟;(3)缺點:難以合理地確定未來持續經營的現金流、折現率等眾多參數,計算較為復雜。在實務中,沒有一種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絕對優于其他方法,任何方法都有自身有優點和劣勢,對于評估方法的選擇不僅取決于企業本身的特性,還與市場宏觀環境密切相關,即使在同一時期,對于處在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也有不同的價值評估方法。

三、企業價值評估在私募股權投資中運用的問題

(一)信息不對稱。在開展PE投資決策前,需要到市場上獲取一定交易信息。為此,需在決策之前,對目標企業開展一定調查,從而獲得更多有益信息。例如,對目標公司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調查,可以了解目標公司以前年度的資產狀況以及盈利能力等信息。企業價值的評估也是建立在盡職調查的基礎上的,但是信息不對稱現象的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易風險,這種情況也使得交易雙方往往在最短時間內做出交易決策,結束后才發現被收購企業的固有問題。(二)項目估值方式不合理,方法單一。很多PE機構企業價值估算比較粗放,例如簡單地采取市盈率倍數或市凈率倍數,致使估值常常嚴重偏離項目的實際價值。為滿足投資決策的要求,評估機構選擇兩種方法進行評估,往往采用重置成本法進行評估,并運用收益現值法加以驗證,以最接近買賣雙方出讓價格作為得出的結果。雖然上述做法具有可行性,但是無法系統性的反映出企業的價值。(三)風險是難以量化。企業的信息是方方面面的,除了財務指標外,還有經營指標,而企業的信息連續性、真實性、完整性與及時性對估值均有重要的影響,而有些信息的指標難以量化,所以估值風險是難以量化的,對風險的判斷有時依賴PE團隊的經驗和直覺,這種判斷會最終體現在估值上。對于同樣的凈利潤PE的估值要比同業按股票市場的市盈率給出保守得低的保值。因而有可能低估或者高估風險。(四)對價值評估不夠重視。出現價值評估被忽視的主要原因在于私募投資行業對價值評估問題認知不足,同時也與現階段我國并購機制、所處環境存在密切聯系。例如:收益法(現金流折現模型)在理論上是相對完美的,但在PE投資評估應用中存在局限,且在預測現金流量上也比較隨意主觀。例如,很多資產評估工作人員往往利用調整現金流及改變貼現率數值等方式,對企業價值進行估算,以滿足客戶本身對企業價值的期許。因此PE進行投資很難完全依賴中介機構評估值決策。

四、企業價值評估在私募股權投資中問題的應對與建議

(一)構建專業項目團隊。PE投資過程中,對企業價值進行合理評估,涉及到多項業務,因此需要更多專業方面知識加以應對。這種情況也導致信息時間出現不對稱現象,給評估工作帶來困難。在必要時還應借助相關領域的專家完成相關評估任務,盡量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來技術風險。若評估工作受到道德風險因素的影響,評估機構應及時采用必要措施加以因應,從而將損失降至最低。(二)選擇合理的評估方法。任何評估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對于未來存在不確定性投資機會或者存在不確定的經營環境變化的情況下,或者未來收益具有周期性波動的企業,評估假設可信度將會受到嚴重考驗。需要根據不同行業、企業性質、估值方法以及估值外需考慮的因素,統籌考慮對PE投資企業價值的影響,盡而做出最合理的價格決策。(三)分析評估結果敏感性。在對企業價值開展評估時,多種前提及假設,均會在評估結果上加以反饋,并影響到最終的結果。為了保證評估過程中的假設選擇的合理性,需對具體架設內容進行嚴格檢驗沒從而最大程度消除其對結果的實際影響。一般情況下,對評估結果自身的敏感性進行研究和分析,并對假設進行驗證,從而判斷其是否具有合理性及科學性。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對風險問題進行量化處理,也可有效降低風險因素所帶來的影響,進一步減少成本支出。(四)有針對性的運用對賭協議。在PE投資實踐過程中,為了應對價值評估風險,普遍采用對賭協議。在創業型、成熟型企業投資中,都有對賭協議成功的案例。對賭協議為投融資雙方都保留了一定的靈活性、使股權最絡價格和公司真實的內在價值進行互動價值評估,有助于投融資雙方盡可能按照相對公平合理的價格進行股權的交易。最后,對企業價值進行評估與確定,在投資活動中意義重大,其整個操作與運行蘊含較高的技術含量。對目標公司的評估過程之所以充滿挑戰又耐人尋味恰恰是因為完全準確的評估價是不存在的。本文對PE投資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問題進行更加深入探討,并希望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真正為PE投實務服務業起到價格發現和價值重估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先治.池國華,企業價值評估,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7,(2):3.

[2]竇醒亞.王勝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實務,法律出版社,2014,(3):1.

第2篇:企業股權價值范文

【關鍵詞】 控制權私利; 終極控制人; 控制權; 所有權

一、控股動機對企業價值影響的理論分析

(一)金字塔股權結構下控股股東的控股動機分析

近年來,中國大量的民營企業(絕大多數為家族企業)發展迅速,通過兼并、整體改制等方式成為公開上市公司。這些企業的控股股東大都采用金字塔股權結構控制底層上市公司,形成了復雜的“系族”關系,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控制權和所有權的分離;另外,中國民營企業起步較晚,大多數企業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企業的管理者。由于控制權與所有權的分離以及終極控股股東參與企業管理的現狀,中國民營企業存在著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的沖突。

以下分樣本區間對控股股東在不同控制權區域的控股動機進行分析。在本文中,借鑒財務會計中股東對企業是否具有“重大影響”這個概念的理解劃分樣本區間。筆者認為可以把有表決權的股份理解為控制權,所以”重大影響”這個概念在本文中也可以應用。據此,把樣本區間重新劃分為三個:控制權低于20%的樣本區間;控制權介于20%和50%的樣本區間;控制權高于50%的樣本區間。

首先是當終極控股股東的控制權較低時,即低于20%時,家族或自然人作為最大的股東,只是保持相對較弱的控股,對上市公司影響力有限。在這種情況下,終極控股股東的決策會受到其他股東的影響,特別是當其他股東的持股集中度較高時,決策結果有極大可能與終極控股股東的意志相背離。終極控股股東此時謀求控制權私利的能力受到了限制。即使金字塔股權結構造成了控制權與所有權的分離,終極控股股東也不大可能達到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目的,不會作出有損企業價值的行為。

其次是當終極控股股東控制權非常大,超過50%達到絕對控股時,終極控股股東可以完全控制企業的決策活動,任何股東都不能否決控股股東的提議,即控股股東謀取私利的行為會絕對得到實施。但是一般情況認為,控制權越大,相對應的所有權也越高,此時終極控股股東的利益與整個公司利益基本一致,即使存在控制權與所有權的分離問題,但是終極控股股東在此時侵害公司利益可能會得不償失。

最后是當終極控股股東的控制權介于上述兩種情況之間,即相對控股較強時,終極控股股東的控股動機就會發生變化。此時盡管會存在其他股東的制衡,但終極控股股東能夠有效地控制上市公司,終極控股股東相對較強的控制地位使得大多數決策可以較為順利的通過,特別是終極控股股東擔任管理者時,對公司的影響力更大。另外,終極控股股東的所有權雖然對其有正向的激勵作用,但此時終極控股股東的所有權不足半數,不是最大的利益相關者,其除了獲得正常的收益以外,還有動機獲得控制權私利。只要終極控股股東獲得的私利大于企業價值損失而又由終極控股股東承擔的部分,終極控股股東就有強烈的動機謀求控制權私利。

終極控股股東在不同控制權區間存在不同的控股動機,而其他股東特別是持股比例較高的第二大股東,其制衡動機也會不同。在終極控股股東控制權小于20%的區間,由于終極控股股東的控制力不夠強,其他股東也有決策的權力,終極控股股東獲得私利的可能性較低,因此其他股東的制衡作用體現得不明顯;而當終極控股股東控制權大于50%時,終極控股股東處于絕對強勢地位,其他股東的制衡成本很高,出于“搭便車”的心理,制衡作用也不會明顯;當終極控股股東的控制權介于20%和50%之間時,其他股東意識到終極控股股東存在謀求私利的強烈動機,才積極地發揮監督作用。

(二)研究假設

基于上述分析,就金字塔股權結構下,中國民營上市公司終極控股股東的控股動機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在所有的樣本區間,終極控股股東的所有權與企業價值正相關,控制權與所有權的分離度與企業價值負相關。

假設2:當終極控股股東控制權較低(控制權小于20%)時,控制權對于企業價值的影響不大,其他中小股東的制衡效應弱;當終極控股股東持有控制權比例較低,但相對控股較強時(控制權處于20%到50%之間),控制權比例與企業價值負相關,其他中小股東的制衡效應最強;當終極控股股東控制權較高,形成絕對控股時(控制權大于50%),控制權與企業價值正相關,其他中小股東的制衡效應弱。

二、樣本選擇與變量定義

(一)樣本選擇

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A股市場終極控制人為民營企業或自然人的共有577家上市公司,在此基礎上,按以下標準剔除樣本:(1)金融類公司3家;(2)采取水平控制方式而不是金字塔控制的75家公司;(3)三年中曾被證監會ST處理的101家公司;(4)數據不全的146家公司,其中數據缺失的17家,2008年以后上市導致數據不全的128家公司。

經過剔除,最終得到符合條件的252家公司,取其2008年、2009年、2010年數據,共得到756個有效樣本。數據均來自銳思數據庫(RESSET)、巨靈數據庫及上市公司年報。

(二)變量設定及說明

1.被解釋變量——公司價值變量的設定

Tobin’s Q是一個廣泛使用的衡量公司市場價值的指標,筆者借鑒國內學者普遍采用的方法,定義Tobin’s Q如下式:

2.解釋變量的設定

第3篇:企業股權價值范文

關鍵詞:股權集中度 經常性收益 非經常性收益 收益結構 企業價值

引言

收益反映了一個企業特定期間的經營成果。收益信息質量的高低嚴重影響到其與企業價值的關聯度。在資本市場上,企業價值的大小是投資者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收益信息與企業價值關聯度的降低將嚴重影響到企業財務報表對投資者的決策有用性。

按照收益的構成,收益又分為經常性收益和非經常性收益。經常性收益產生于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而非經常性收益是指“與公司正常經營業務無直接關系,以及雖與正常經營業務相關,但由于其性質特殊和偶發性,影響報表使用人對公司經營業績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斷的各項交易和事項產生的損益”。由于經常性收益具有相對穩定性,并構成了企業收益中最主要的部分,因此它是企業是否在未來能履行與權益人契約的重要保障。從理論上講,經常性收益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應該遠高于非經常性收益。

Bowen(1981)研究了電力公司的收益對股價的作用,發現經常性和非經常性項目對市場價值的影響是有差異的。Elliott和Halma(1996)、Collins等(1997)的研究表明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關系更密切。

也有研究表明經常性收益和非經常性收益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Ballas(1999)研究了特殊項目(Exceptional Items)和營業外收支項目(Extraordinary Items)在股票定價中的作用,發現特殊項目資本化的比率與經營利潤相比沒有顯著不同。

我國關于收益結構與企業價值的關系研究起步較晚。王淑慧和馬秀玉(2013)以我國A股上市的制造業企業為樣本進行研究,得出“非經常性收益并未影響企業價值”的結論。薛治劍(2011)認為不同收益與企業價值的關系盈利企業和虧損企業是有差異的。

從股權集中度考慮,股權的集中和分散程度會影響到收益信息與企業價值的相關程度。詹森與梅克林(1976)認為,只要管理當局持有的公司普通股份不足100%,股東與管理當局之間的利益沖突便不可避免。股權集中度的提高使大股東能有效影響管理層的行為,促進會計收益質量的提高。但是當股權集中到一定程度時,大股東和小股東的利益沖突會加劇,大股東此時具有一定控制企業收益信息的能力,可能與管理層聯合起來,人為影響收益信息以侵蝕小股東的利益。

本文擬從股權集中度角度探討收益結構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分析經常性收益、非經常性收益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程度,為投資者決策提供理論和數據上的支持。

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假設1: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的關聯度要強于非經常性收益;假設2:股權集中度影響收益與企業價值的關系;假設3:股權集中度的提高會減輕管理層與股東的問題,從而提高企業收益與其價值的關聯度,但股權集中度達到一定程度時,企業收益與其價值的相關性會逐漸降低。

(二)樣本篩選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擇2012年滬、深兩市發行A股的上市公司為樣本,使用截面數據研究不同股權集中度下收益結構和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數據均來自CSMAR數據庫,研究數據剔除了: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ST、*ST和PT的上市公司;數據不全的上市公司;經常性和非經常性收益為負的上市公司。最終獲得樣本企業1633個。

(三)研究變量與模型

1.被解釋變量。本文選擇托賓Q作為解釋變量?,F有關于收益結構與企業價值關系方面的研究文獻多以股價來衡量企業的價值。但是,由于不同企業募集股本時股票發行價格并不相同,因此現行股價并不能有效反映企業過去的增長潛力和經營能力,而這方面的能力卻對企業未來的價值有重要的影響。而托賓Q是企業市場價值與重置成本的比率,能較好地體現企業資產的市場溢價,也反映出對該企業投資的價值。考慮到市場對收益信息反映的遲滯效應,本文以2013年6月30日的托賓Q值作為樣本數據進行研究。

2.解釋變量。本文從收益的穩鍵性角度將收益分為經常性收益和非經常性收益,以研究不同股權集中度下收益結構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紤]到不同企業規模對企業收益的影響,本文用每股收益、每股經常性收益和每股非經常性收益作為解釋變量。

雖然凈利潤代表企業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但由于現行企業會計準則下所得稅費用列示于利潤總額之后,并未區分是經常性收益還是非經常性收益的所得稅費用,所以無法獲取企業精確的經常性收益和非經常性收益數據。因此本文用利潤總額代替凈利潤作為衡量企業經營成果的指標。又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收益結構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考慮到規模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用每股收益而非收益總額進行研究。利潤表上的所得稅費用在不考慮永久性差異的情況下,其金額等于會計利潤乘以所得稅稅率。對同一個企業,經常性收益和非經常性收益的稅率基本相同,因此用利潤總額來代替凈利潤研究對不同收益的相對比例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3.控制變量。企業是否能在未來如期支付投資者要求的報酬率,影響到其是否能以較低的資本成本融入更多資金,進而影響到企業價值,故本文選擇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資產負債率作為一個控制變量。企業價值還依賴于企業的經營能力產生的債權及債權變現周期的長短,故本文也將代表企業營運能力的指標資產周轉率作為控制變量。規模大的企業通常在融資時有更多的抵押物作為擔保,企業信譽較高,生產具有規模效應,在市場競爭中往往占有優勢,這都促進了企業價值的提升,故本文也將企業規模作為控制變量來進行研究。本文還對影響企業價值的其它變量如公司治理因素、產權因素、企業成長性因素進行了控制。

4.分組變量。本文針對不同股權集中度下收益結構和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反映股權集中度的指標有第一大股東股權比例、CR指數、H指數、z指數等。本文將第二、三、四大股東的持股平均數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進行了均值檢驗。結果發現第二、三、四大股東的持股平均數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差額顯著不為零,如表1所示,說明我國“一股獨大”現象比較普遍,其他大股東很難對第一大股東進行有效的制衡,故本文選擇用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作為股權集中度指標,變量設計見表2。

5.模型設計。為避免經常性收益和非經常收益的共線性問題,構建3個模型:

Tobinq=γ0+γ1*OC1*EPS+γ2*OC2* EPS+γ3* OC3*EPS+γ4*GGCHG +γ5*CH QXZ+γ6*LZJR +γ7*DDBL +γ8*SIZE+

γ9*NATR+γ10*DEBT+γ11*SHRZZL+ε

Tobinq=α0+α1*OC1*NORMALPS+α2*OC2*NORMALPS+α3*OC3*NORM ALPS+α4*GGCHG +α5*CHQXZ+α6* LZJR+α7*DDBL+α8*SIZE+α9*NATR+α10*DEBT+α11*SHRZZL+ε

Tobinq=β0+β1*OC1*ABNORMALP S+β2*OC2*ABNORMALPS+β3*OC3* ABNORMALPS+β4*GGCHG+β5*CHQ XZ+β6*LZJR +β7*DDBL+β8*SIZE+β9

*NATR+β10*DEBT+β11*SHRZZL+ε

實證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本文對有關變量的基本描述性統計如表3所示。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顯示所選取的樣本企業基本特征如下:第一,選取的樣本企業中,托賓Q最大值為211.885333,最小值僅為0.284277,相差非常大,標準差為5.314160,說明該總體的離散程度較大,不同企業特質存在較大差異從而影響到企業價值存在顯著差異,由于本文選取的是全部中國上市公司A股企業,因此,企業價值間較大的差異性在合理的預期之中。第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最大值為89.41%,最小值為3.62%,有較大的懸殊,這說明從股權集中度的角度去研究收益結構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有一定的合理性。第三,企業每股收益、每股經常性收益、每股非經常性收益最大值分別為5.70、

7.582186、1,最小值分別為0、0.001120、0,表明從整體上看,經常性收益占企業總收益的比例遠大于非經常性收益占企業總收益的比例,這是符合經常性收益與非經常性收益的特點的,我們據此可以合理預期,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要強于非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第四,從產權性質看,絕大多數樣本企業屬于非國有企業,這表明我國國有企業改革正在逐步深化。第五,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兼任的情況在樣本企業中約占1/4左右,可能會降低模型中的兩職兼任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聯度。第六,樣本企業中幾乎有一半企業均有高管持股份額,持股比例在0-5%之間,分布相對均勻,分析高管持股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在本模型中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第七,樣本企業均有獨立董事,獨立董事占董事總人數的比例在22.2-71.4%之間。而根據證監會的《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中應當至少包括2名獨立董事,獨立董事占全部董事的比例至少為1/3。而本文樣本企業雖然都有2名及以上的獨立董事,但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獨立董事人數比例并未達到要求。全部樣本企業獨立董事比例為37.088%,僅略高于國家要求,這一定程度上扼制了獨立董事作用的發揮。第八,樣本企業總資產周轉率最大值為7.187964,最小值僅為0.023629,均值為0.666673,表明整體樣本企業一元資產支持的銷售收入不足一元,資產周轉緩慢。企業規模過于龐大時會影響到其治理效率。第九,樣本企業資產負債率最大為94.83%,最小值僅為1.4%,均值為41.3974%。大部分企業負債率低于50%,表明整體企業財務風險相對較小,有較強的負債融資能力。第十,樣本企業規模最大值為27.851979,最小值為15.729427,均值為21.895420,規模分布整體比較均衡。營業收入增長率最大值為7.31016%,最小值為-1%,均值為-0.155308%,說明樣本企業整體成長能力較差。

(二)回歸分析

表4報告了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回歸分析結果:第一,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VIF值都小于2,說明本模型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各變量能有效解釋企業價值的變化。第二,模型1顯示不同股權集中度下每股收益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當股權集中度>20%時,每股收益與企業價值在10%的水平上顯著相關。這表明,隨著股權集中度的提高,收益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密切。另外不同股權集中度下每股收益的回歸系數都大于0,表明收益的增加會提高企業的價值。這初步印證了假設2的合理性。第三,模型2、模型3顯示了不同股權集中度下每股經常性收益、每股非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發現在股權集中度>20%時,每股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在10%的水平上顯著相關。而每股非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在不同股權集中度下與企業收益均不相關,但即便如此,我們發現,隨著股權集中度的提高,每股非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的關系顯著性水平是在不斷上升的,這進一步印證了假設2的合理性。這表明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的關系要強于非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這證明了假設1的合理性。第四,無論哪個模型的結果都顯示,隨著股權集中度的提高,收益與企業價值的關系顯著性水平都在不斷上升,這和我們的假設3有些背離。我們在前面研究中對股權集中度的劃分是基于會計實務中通常認為股權達到50%以上,則能夠對被投資企業進行控制,在20%-50%之間能夠對被投資企業產生重大影響。本文樣本企業股權集中度最高為89.41%, 考慮到50%-89.41%的持股比例范圍較大,為了進一步驗證假設3的合理性,我們將股權集中度在50%-89.41%范圍內的企業進一步劃分為(50%,60%)和(60%,89.41%)兩個樣本區間進行驗證,(60%,89.41%)的區間仍然較大,但本文是考慮到在股權集中度為(50%,89.41%)的企業中,(50%,60%)的企業有223家,(60%,89.41%)有139家,相差不致過于懸殊。本文進一步構建三個模型:

Tobinq=γ0+γ1*TC1*EPS+γ2* TC2* EPS+γ3*GGCHG+γ4*CHQXZ+γ5*LZJR +γ6*DDBL+γ7*SIZE+γ8*NATR+γ9*DEB T+γ10*SHRZZL+ε

Tobinq=α0+α1*TC1*NORMALPS+α2*TC2*NORMALPS+α3*GGCHG +α4 *CHQXZ+α5*LZJR +α6*DDBL+α7*SIZE +α8*NATR+α9*DEBT+α10*SHRZZL+ε

Tobinq=β0+β1*TC1*ABNORMALPS +β2*TC2*ABNORMALPS+β3*GGCHG +β4*CHQXZ+β5*LZJR +β6*DDBL+β7 *SIZE+β8*NATR+β9*DEBT+β10* SHRZZL+ε

有關變量含義見表2,模型回歸結果見表5。

表5回歸結果顯示:第一,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VIF值都小于2,說明本模型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各變量能有效解釋企業價值的變化。

第二,模型1顯示了每股收益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雖然在股權集中度>50%時,每股收益與企業價值顯著相關,顯著性水平為1%,但在股權集中度超過60%時,t檢驗值由3.712下降為3.017,相關性的顯著程度有稍微下降趨勢。

第三,模型2顯示了每股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整體上,在股權集中度>50%時,樣本企業每股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在1%的水平上顯著相關。但在股權集中度超過60%時,t檢驗值由3.26下降為2.656,相關性的顯著程度有所降低。

第四,模型3顯示了每股非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每股非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顯著不相關。但在股權集中度超過60%時,t檢驗值由0.917升至0.976,每股非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有稍微上升趨勢。

第五,綜合上文研究結果,我們發現樣本企業收益與企業價值之間有顯著的相關性,每股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要強于每股非經常收益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這進一步驗證了假設1和假設2的合理性。當股權集中度超過60%時,每股非經常收益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有緩慢上升趨勢,表明在股權集中度過高時,大股東受到的制衡減少,與小股東的利益沖突增加,大股東有可能通過盈余管理或其它非正常手段操縱非經常收益項目從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侵蝕小股東的利益。正常情況下,每股收益、每股正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的關系應該是顯著正相關,但模型1和模型2顯示,在股權集中度超過60%時,t值都略有降低,表明此時每股收益、每股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的關系有緩慢下降趨勢。這進一步印證了在股權集中度過高時,大股東與管理層的沖突雖然有所緩和,但與小股東的沖突加劇,大股東與管理層可能聯合起來,通過影響收益信息質量以侵蝕企業和其他投資者的利益,收益信息質量的下降導致收益與企業價值的關系弱化。這印證了假設3的合理性。

結論與啟示

本文研究發現:通過對產權性質、公司治理水平、企業規模、企業成長性因素、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等一些指標進行控制后,發現股權集中度對收益結構與企業價值的關系有較大的影響。整體上,在一定范圍內,隨著股權集中度的提高,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的關系進一步顯著;股權集中度對非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的關系沒有顯著影響;隨著股權集中度增加,總收益、經常性收益與企業價值之間存在微弱的倒“U”型關系。在股權集中度較低區域和較高區域,收益與企業價值的關系顯著程度都相對低于股權集中度中間區域。

收益與企業價值關系的弱化,意味著會計信息質量下降,投資者不再主要依賴企業的財務報表去進行投資決策,企業融資成本上升從而導致企業價值下降。如何治理在股權集中度較低區域和較高區域收益與企業價值關系的弱化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在股權集中度較低區域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管理層與股東的問題,在股權集中度較高區域則是大股東與小股東的問題及大股東與管理者的合謀問題,必須有效解決公司治理方面的問題以提高企業收益結構信息的決策有用性。

參考文獻:

1.Jensen, M.C. and Meckling,W.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b(3):305-360

2.Elliott, J.and Hanna,J.D..Repeated Accounting Write-offs and Information Content of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J].1996(34):135-155

3.Collins, Maydew and Weiss. Changes in the Value―Relevance of Earnings and Book Valuesover the Past Forty Year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24):39-67

4.Ballas.Valuation Implication of Exceptional and Extraordinary Items[J].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J].1999(31):281-295.

5.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則第二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1998年修訂稿)[S],1999

6.證監會.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證監發(2001)102號].2001

7.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釋性公告(2008)43號[S],2008

第4篇:企業股權價值范文

關鍵詞:股票期權 企業價值 相關性

股票期權激勵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引入我國,2005年12月,證監會頒布《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規定己經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能夠實行股權激勵;2006年2月,財政部頒發《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基本準則》及38項具體準則,規范股份支付的確認、計量、報告和披露。這兩項法規的為我國企業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礎。

一、國外研究綜述

1.股票期權和企業價值的相關性

關于股票期權和企業價值的相關性方面,理論界形成兩種陣營利益趨同假說和經營者防御假說。

利益趨同假說的學者認為股票期權和企業價值之間存在正相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jensen和meckling(1976)的經典之作“企業理論:經理行為、成本和所有權結構”。他們利用成本理論的研究框架,指出當經營者完全擁有公司時,公司不存在成本,此時公司的價值最大;當經營者擁有公司部分股票時,成本被股東和經營者共同承擔,此時公司價值下降。

經營者防御假說認為股票期權和企業價值存在負相關。fama和jensen(1983)提出,如果經營者持股水平過高會讓經營者的地位變得更加牢固,使得市場無法通過并購的方式進行資源的有效分配,從而導致公司價值損失。

2.股權期權激勵對企業價值影響

morck,shleifer和vishny(1988)等人選取利用托賓q值作為被解釋變量,董事會成員持股比例作為解釋變量,研究結果表明兩者之間呈u型關系,分界點為5%,低于5%時能發揮激勵作用,超過5%會使企業價值下降。

二、國內研究綜述

1.股票期權和企業價值的相關性

顧斌(2007)采用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為樣本,使用企業業績與管理者持股比例數據,根據2004-2006年上市公司的數據進行統計研究,得出股權激勵對經營管理者沒有發揮作用,經營管理者與經調整后的企業業績之間不存在相關關系。

徐倩穎(2012)通過事件研究法論證了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的公布對公司股價的影響,對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的實施情況從實施前一年到實施后第二年做了系統的整理,并且為每一家實施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的企業找到與之配對的企業,通過獨立樣本均值檢驗,發現企業實施股票期權激勵對企業業績有正面影響。

2.股票期權激勵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彭一浩(2009)對2002年至2008年的65家高科技上市公司進行研究,他使用分類比較和回歸分析的方法,得出公司業績與經營管理者持股兩者之間是一種非線性的關系。他認為在高科技行業中,如果經營管理者的持股水平低于27.93%時,公司的經營業績會因為實施了股權激勵而有所改善,而持股水平高于這一點時,股權激勵措施對公司業績就不會產生激勵作用。

武美君(2012)采用t檢驗法和回歸分析法對2011年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進行研究發現,股權激勵的實施有利于公司業績的優化,企業價值與股權激勵比例呈非線性相關關系,具有區間效應;對每股收益與股權激勵關系進一步研究發現,激勵比例介于3%至6%之間時,對公司業績產生的利益趨同效應最大;對處于該區間的上市公司展開研究得知,在不同的激勵模式中,限制性股票的激勵效果最好。

三、國內外研究述評

西方股票市場興起較早,從目前該領域的研究現狀來看,結論有所不同,首先股票期權對企業價值的相關性方面,理論界形成了兩者之間的利益趨同假說和經營者御假說兩種;其次對股票期權對企業價值影響方面,多數學者都認為股票期權的比重會對企業價值產生影響,但是這個比重具體是多說在理論界還沒有形成一致性的觀點。

我國股票市場興起較晚,我國學者主要對股票期權的理論研究還不夠成熟,在實證研究方面的樣本選擇和數據選擇方面也沒有國外豐富,數據的有效性也有待于進一步商榷。目前國內學者的研究主要側重于股票期權和企業價值的相關性方面,研究成果和國外學者基本一致,主要形成正相關和負相關兩種基本觀點;在股票期權比重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方面也沒有形成一致的結論,同時對股票期權出售期限和發放對象等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方面的研究方面也比較匱乏

參考文獻:

[1]顧斌.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效果的研究[j].會計研究,2007(2)

[2]徐倩穎.我國上市公司股票期權激勵現狀及效果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2

[3]彭一浩.股權激勵方式及其發展趨勢展望[j].財會通訊,2009(7)

[4]武美君.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與公司績效關系研究[d].山東大學,2012

[5]morck,shleifers. kaplan,executive compensation: six question that needed answer,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1999(13)

第5篇:企業股權價值范文

[關鍵詞] 國有企業不良債權;處置方式;價值評估

[中圖分類號] F27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024(2008)07-0090-03

[基金項目] 河北省軟科學資助項目“河北省國有企業不良資產管理處置問題研究”(批準號:05447295D)

[作者簡介] 李素紅,河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講師,河北工業大學博士生,研究方向為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

陳立文,河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項目管理與風險控制、技術經濟與投 資決策;

葉莉,河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天津 300130)

一、河北省國有企業不良債權的處置方式分析

資產處置是指通過綜合運用法律允許范圍內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對資產進行的價值變現和價值提升的活動。資產處置的范圍按資產形態可劃分為:投資類資產、債權類資產和實物類資產。國有企業不良債權資產包括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委托貸款和未入賬的因承擔連帶責任產生的債權及應由責任人或保險公司賠償的款項等。不良債權處置方式按資產變現分為終極處置和階段性處置。終極處置是債權持有人一次性變現不良債權,犧牲債權收益提高處置速度,處置的主要方式包括申請對債務企業破產清算、不良債權的拍賣、招標出售、協議轉讓、折扣變現等;階段性處置是指通過盤活不良債權,改善不良債權回收的現金流質量,提升不良債權價值,它可以成為終極處置的過渡方式,也可以成為資產管理公司長期資本運營策略,其方式主要包括發起企業債務重組、債轉股、資產證券化、債權分包、托管等方式。

河北省于2006年成立了國有資產控股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控公司”),負責集中處置河北省國有企業不良資產。從查閱的參考資料和河北省處置國有企業不良債權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對于國有企業不良債權資產的處置主要采用債轉股、債權轉讓、債務重組等資本運營的方式。

二、河北省國有企業不良債權價值評估

結合河北省國控公司處置不良債權的實際情況,本文主要探討債轉股、債權轉讓和債務重組三種不良債權處置方式下的價值評估問題。

(一)債轉股情況下的不良股權價值評估

1.企業實施債權股的條件。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還不完善,為了保證其健康發展,也為了保證大多數投資者的合法利益,同時也為了防止債務企業把債轉股作為國家對債權的豁免,在債轉股企業的選擇上,國家作了一些限制性規定。如,企業實施債轉股需要具備的條件:一是企業的產品適銷對路,質量符合要求,有生產競爭力;二是工藝裝備為國內國際領先水平,生產符合環保要求;三是企業管理水平較高,債權債務清楚,財務行為規范;四是企業領導班子強;五是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的方案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各項措施有力、減員增效、下崗分流任務得到落實。

2.債轉股情況下的不良股權價值評估。企業的本質在于其存在著獲利能力。目前對于股權價值的評估方法主要有:成本法、收益法、市場法等。首先,企業雖然由各種單項資產組成,但企業整體的價值與各單項資產價值的加和是有本質區別的,所以采用成本法評估債轉股情況下債權的價值不太合理。再者,對于實施債轉股的企業一般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所以對此類資產的評估,考慮采用收益法,同時,由于我國已初步建成了資本市場,一定的條件下也可以考慮采用市場法對股權進行評估。本文重點介紹收益法,并用收益法對債轉股情況下的股權進行評估。

首先,國控公司需要搜集并驗證與評估對象未來預期收益有關的數據資料,包括經營前景、財務狀況、市場形勢以及經營風險等。在此基礎上,分析預測被評估對象的收益期和預期收益。目前困擾債轉股企業的最大因素是資本金不足,從而債務負擔過重,一旦實施債轉股,他們會呈現出很強的發展潛力和資本積累能力,因此可以認為收益期是永續的。收益額可以選取凈利潤或凈現金流量。但是,采用企業現金流量以及利潤的歷史數據進行預測,往往會產生一定誤差。因此,對企業的現金流量、合理凈利潤進行預測之前,應該對歷史數據中相應的部分進行調整,并充分考慮企業在預測期內發生變化的可能性。

其次,關于折現率的確定。收益模型中折現率的選取可以行業基準收益率為基礎。更為合理的,可以考慮計算折現率:考慮時間因素、社會平均風險因素和通貨膨脹因素應得的報酬率,采用加和法得出。

再次,需要用折現率將評估對象未來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進而評估出企業整體資產價值。

最后,對于被投資企業的價值,按股權比例進行分配,從而得出債轉股情況下的股權價值。

(二)債權轉讓和債務重組情況下的不良債權價值評估。目前,對于國有企業不良債權價值的評估方法主要有信用評價法、假設清算法、Delphi法、交易案例比較法、相關因素回歸分析法等,這些方法大多都是借鑒金融不良資產的評估方法。然而,河北省國有企業不良債權類資產由于債權、債務責任模糊,而且大多數是由于購銷業務往來中長期不能結清賬款而形成的呆壞賬,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據,其回收價值很難評價。作者在分析河北省國有企業不良債權資產的現狀基礎上,認為假設清算法和交易案例比較法比較適合于評估國有企業不良債權價值。對嚴重資不抵債或關停倒閉的企業,但有證據表明有效資產存在,且能夠取得比較齊全的財務資料的情形,可以采用假設清算法評估債權價值;對非持續經營甚至關停倒閉,且財務資料嚴重缺失,但仍有潛在的購買者的情形,可以采用交易案例比較法評估債權價值。

1.假設清算法評估不良債權價值。假設清算法是指在假設對債務企業和責任第三方進行清算償債的情況下,基于債務企業整體資產,根據被評估債權在債務企業中的地位,分析判斷被評估債權可能收回的金額或比例。實際上它是以成本法為基礎,對債務人在清算狀況下的資產進行評估,從而確定債權的最低變現價值。當然,基于假設清算法只是假設清算機理,而不是真的要對債務企業進行清算,在進行債務企業償債能力分析時,應根據債務企業不同的經營情況,采用三種清算價格:強制清算價格、有序清算價格和續用清算價格。

(1)假設清算法的評估程序。假設清算法主要適用于對債務人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但是有相關的財務資料,有償還部分債務的愿望并能夠積極配合,債權人和債務人有進行債務重組意向的情形。假設清算法評估不良債權資產的程序為:

第一步,需要取得債權人財務資料并對該債權形成的過程進行分析。

第二步,主要是對債務企業(和責任第三方)的全部資產進行評估。

第三步,要在評估債務企業全部資產的基礎上除去不能用于償債的無效資產和無需支付的無效負債,以此確定債務企業的有效資產和有效負債。

第四步,再扣除優先償還債務??鄢龝r要有可靠的政策依據,并附相關證明文件(如抵押合同)。

第五步,對于視同進入清算程序的企業可扣除優先償還費用,包括清算及中介費、職工安置費等。

第六步,是評估確認一般債務總額。從負債總額中扣除無效負債和需要優先清償的債務后就是一般債務總額。

第七步,分析計算一般債權的受償比例。根據抵押債權優先受償價值扣除有限償還的各項支出和債務以及需要優先清償的債務后與一般債務總額的比值即為受償比例。

第八步,計算一般債權受償金額(不含優先受償債權)。由上面得到的一般債權受償比例與一般債權金額的乘積即為一般債權受償金額。

第九步,分析影響債權受償的其他因素。如或有收益、債務企業新增償債能力、或有損失等。

第十步,分析被評估債權的受償金額和受償比例。被評估債權的受償金額應為優先受償金額、一般受償金額和債務企業新增償債金額之和;受償比例為受償金額與債權總額的比值。

第十一步,對于特別事項要予以說明,尤其要充分披露或有收益、或有損失可能產生的影響。

(2)河北省國有企業不良債權資產的價值評估案例。本文以石家莊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石鋼公司”)不良債權資產處置案例來分析。石鋼公司由于為石家莊碳素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碳素公司”)提供擔保代償其從石家莊郊區信用合作社聯社的貸款,從而形成對碳素公司的2460萬元的債權。2006年3月劃轉國控公司后,國控公司委托濟民律師事務所代為追償。國控公司通過中介機構對此筆不良債權進行了價值評估。

(3)評估工作結束后,對碳素公司的資產償債能力提供了分析報告。依據河北省的相關法律法規,采用假設清算評估方法,按照以上步驟,首先對碳素公司的全部資產進行評估,扣除不能用于償債的無效資產和無需支付的無效負債,確定公司有效資產8255.5元,有效負債1.56億元;再扣除優先償還的債務、費用等,然后計算出一般債權受償金額1.38億元;最后,出在分析影響債權受償的其他因素基礎上,確定該筆債權的受償金額為525.31萬元,受償比例為21.35%。評估后國控公司又通過媒體公開征集受讓方,最后確定協議轉讓價格為530萬元,高于評估價值(525.31萬元),處置收益率高達21.54%,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國有資產的流失,同時也為石家莊碳素有限公司的搬遷及重組奠定了基礎。

2.交易案例比較法評估不良債權價值。有些不良債權對應的債務人雖然處在持續經營狀態,但卻不能提供評估所需的財務資料,從形式上看,似乎沒有證據表明有有效資產,但事實上卻存在著潛在購買人,說明還有一定內在價值,用假設清算等方法無法評估。所以,根據市場比較法的基本原理,可以采用已經處置的類似債權作出比較并評估。這是因為,雖然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情況,但就不良債權整體而言,有形成的共同原因,而且臨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也具有趨同性,參照臨近地區已經處置債權的案例,通過若干因素的比較,發現內在價值。采用交易案例比較法的關鍵是案例的選取要有可比性,比較的因素能夠取得且與內在價值有關。該辦法適用于得不到債務人配合、沒有債務人相應評估資料的單戶或整體處置戶數較少的信用債權。該方法評估思路為:

首先,對被評估債權進行定性分析。通過調查剝離收購資料,剖析債務人信貸檔案,結合調查情況及搜集的材料進行綜合分析,以此確定債權潛在價值。方法是:選取具有可比性的3個或3個以上交易案例作為參照物。主要選取的口徑包括所處地域、債權形態、債務人性質和行業、交易條件等。這個環節的關鍵是選取參照物,選取的參照物要與待估債權有可比性,否則,因素調整很困難,評估結論的可信程度將會降低。當然,由于目前國有企業不良債權處置的案例很少,可以考慮選取部分金融不良資產處置的相似案例作為參照物,同時還需要對評估對象和參照物之間進行比較因素調整。比較因素主要包括債權的情況、債務人的情況、不良債權的市場狀況、交易狀況。此外,如果有抵押、擔保因素,還要進一步進行分析。需要強調的是,這個環節應將比較調整因素按對債權回收價值影響的大小設立不同的標準分值,每個調整因素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類,明確調整分值的標準,并依此進行列表分析。

其次,需將參照物與評估對象進行比較、打分,將指標差異比較、量化。為避免差距過大,在設計調整分值的時候,都要保留一個基礎分值,然后按類別歸類打分。這個環節主要是注意歸類的準確性,交易案例和評估對象的基本情況要填列清楚,運用職業判斷進行對比分析,打分盡量合理化、科學化。

最后,估測出債權價值。將交易案例的債權回收比例分別除以其對應的分值,得出評估對象的3個或3個以上參照比例,再根據參照物與評估對象的相似程度,取其不同的權重進行加權,最終得出債權的分析價值。

三、結論

文章在分析國有企業不良債權資產的處置方式的基礎上,結合河北省實際,提出債轉股、債權轉讓和債務重組等資本化的處置方式,并分析這三種方式下的不良債權價值評估方法。對于債轉股情況下股權價值的評估,重點介紹了收益法。債權轉讓和債務重組方式下的債權價值評估,可以采用假設清算法和交易案例比較法。當然,本文提出的這些評估方法,雖然結合了河北省不良資產的實際處置情況,但是每種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比如,假設清算法是建立在假設基礎上的,尤其是無效資產、無效負債、優先償還債務以及優先償還費用等都是基本假設,因此對債權價值的認定不會是精確的,同時,國控公司在使用該指標的過程中,會有較大的道德風險,即個別人員可能利用它作為與債務人或第三方共謀的依據,故意壓低回收率,因此需要其他手段進行修正。再如交易案例比較法。一是案例的選取。由于市場中國有企業不良債權處置的案例很少,另外是否選取了同一或相似的資產類型、同一或相似的交易方式、同一或相似的市場交易條件下的案例,對評估結果都有影響。二是案例的因素比較過程帶有人為影響。在因素比較中,對于不同因素孰重孰輕的認識是因人而異的。因此,每個因素的修正程度也會不盡相同。鑒于每種方法都各有優缺點,可以考慮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以降低評估過程中的人為因素,更多地反映客觀實際,使資產評估更能體現市場觀點,從而彌補獨立使用單一評估方法的缺陷,提高評估的準確性??傊?,國有企業不良債權價值的評估有待深入研究,進而為不良資產處置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王偉.資產評估[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2]劉國明,王朝龍.國有企業集團不良資產處置模式的成功探索及相關思考[J].集團經濟研究,2006,(5).

[3]黃筱秋.處置國有企業不良資產的探討[J].會計之友,2007,(2).

第6篇:企業股權價值范文

鑒于高科技企業不同于傳統企業的成長模式和發展特點,使得傳統的評估方法在其價值評估應用中的應用無法有效適用。我國目前尚未形成完善有效的高科技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和體系,并缺少具體的實際案例分析。因此,本文提出可應用于高科技企業價值評估中的實物期權法,并對其進行了案例分析,以驗證其有效性,彌補相關研究的不足。

1實物期權法概述

實物期權是金融期權在實物資產領域的拓展,其標的資產是復雜的實物資產。實物期權的價值與企業類型有很大關系,可以用類似金融期權定價的方法進行估算,其計算過程融入了“最優決策”的思想,使得對企業不確定性的評價更為可靠、科學。

實物期權定價模型可分為離散模型和連續性時間模型兩類。前者包括了二叉樹模型等,后者則包括了布萊克-斯科爾斯定價模型、蒙特卡洛法、ε-套利定價法等。文章主要就最為認可的B-S定價模型并運用于案例分析。

2實物期權法在高科技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應用

2.1實物期權法在高科技企業價值評估中應用的前提條件

實物期權法能夠適用的高科技企業必須具有潛在的投資機會或未來的不確定性。高科技企業基于技術的獨特性、產品的差異性和市場的風險性,其未來的不確定性較其他傳統行業相比更大。這種不確定性正好就是實物期權法在高科技企業價值評估中應用的前提條件。

2.2實物期權法在高科技企業價值評估中應用的適用性

實物期權法對于合理估計企業不確定性、獲取準確的評估結果具有重要意義。其在高科技企業適用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1)當高科技企業存在未來潛在的投資機會時,傳統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很難準確評估這些投資機會的價值,而實物期權法卻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局限。

(2)當高科技企業的項目投資不確定很大時,一般未來還需要進行決策上的調整,這就要求考慮投資項目的靈活性,只有實物期權法能對這種靈活性的投資項目的價值進行評估。

(3)許多高科技企業由于前期投入較大,現金流量在很長時間內為負值,這種情況下就無法使用現金流量折現法,只能使用考慮了期權價值的實物期權法。

(4)實物期權法可以充分考慮無形資產所帶來未來收益的可能性,是對傳統評估法的有效補充。

2.3實物期權法應用于高科技企業價值評估的思路

實物期權法考慮了企業未來不確定性和投資機會的價值,并將其看作一個看漲期權而預計量化、估算,使得評估結果更趨合理。應用實物期權法評估高科技企業價值,其價值V等于現有資產價值S和實物期權價值C之和。

利用實物期權法進行高科技企業價值評估,一般需要進行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識別實物期權,并確定其類型。在高科技企業中,往往存在多種實物期權的組合。需要高科技企業的發展階段、行業特點等因素來確定其所具有的期權類型。

第二,根據實物期權類型選取適合的模型。根據確定的不同實物期權類型,選擇適合的計算模型,具體方法在“實物期權定價模型”部分已簡單介紹。

第三,分析實物期權的各要素,收集評估所需的相關數據,從而得出相關參數。

第四,得出評估結果。通過選取的模型,可計算得出評估結果,并對得出的結果進行檢測、調整。

3實物期權法在樂視網企業價值評估中應用的案例分析

3.1運用現金流量折現法評估樂視網現有資產價值

運用傳統的評估方法,即現金流量折現法可確定樂視網目前的企業價值。這種方法需要根據樂視網過去一定時期內的自由現金流量,預測出其未來各年自由現金流量,并以其加權資本成本為折現率、以201.3年1.2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來計算企業現有資產價值。

3.1.1預測企業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

一般而言,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息稅前利潤×(1-稅率)+折舊與攤銷費用-追加投資。由于樂視網作為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較為充分,我們可以從其財務報表及其附注、年度財務報告中得到相關信息,整理后得出下表。

根據上表,可計算出各年度之間的自由現金流量增長率為5.3.15%、7758%、2.3.67%、2.2.3.6%。在201.2年之前,樂視網屬于高速發展階段。此后,企業增速明顯放緩。首先,基于企業自身的發展階段與未來發展空間,其在廣告、終端、會員及發行業務上仍會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但是由于行業競爭加劇,預計其未來發展會步入穩定增長階段。其次,考慮到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國內部分學者認為未來5~10年GDP將保持7%左右的增長率,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因此文章認為以20%作為樂視網未來自由現金流量的年增長率較為適宜,并假設其未來五年內保持該增長率,五年之后將維持2018年的自由現金流量水平不變。未來樂視網的自由現金流量預測如下。

3.1.2確定企業加權資本成本

加權資本成本是指企業不同融資成本的加權平均值。文章可以用加權資本成本模型來計算折現率。

(1)關于權益資本成本的計算:

首先,我們可以將201.3年一年期的國債利率,即3.48%為無風險利率。

其次,以深成指數從2009年1月5日至201.3年1.2月2.1日總收益率,然后以每年平均交易天數為權數,從而得出這段時間的市場平均收益率。查得深成指數2009年1月5日的開盤65.574.2點,201.3年1.2月2.1日收盤81.2.179點,則可計算出該時期內市場平均收益率為:

再次,通過Wind資訊,直接查得樂視網201.3年的β系數為07675。

最后,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可以求得樂視網權益資本成本為:

(2)關于債務資本成本的計算:

首先,根據樂視網201.3年審計報告,其債務主要為銀行借款和公司債券,文章以201.3年一年期銀行貸款利率600%為債務成本。

其次,按《企業所得稅法》之規定,對于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由于樂視網屬于該類企業,文章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最后,求得樂視網債務資本成本為:R2=600%×(1-15%)=5.10%

(3)關于加權資本成本的計算:

樂視網201.3年的加權資本成本計算如下:

3.1.3計算企業目前價值

運用現金流量折現法,我們可以得出樂視網201.3年的凈現值,即其現有資產價值為:

C=3.19164.1081+4.74%+382.996930(1+4.74%)2+4.595963.16(1+4.74%)3+5.5.15.15.579(1+4.74%)4+661818695(1+4.74%)5+794.182.4.3.4.4.74%×1(1+4.74%)5≈15.3.2.8748750(元)

3.2運用布萊克-斯科爾斯模型評估樂視網的實物期權價值

3.2.1識別樂視網的實物期權

樂視網作為一家專注于網絡視頻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的公司,主要從事網絡視頻平臺運營業務和網絡視頻終端研發及銷售業務。此外,樂視網于201.3年推出超級電視,并成為其主營業務之外最重要的收入來源。雖然樂視網還有一些其他新開發或即將開發的新產品,但鑒于資料有限,我們僅以樂視超級電視為實物期權。

3.2.2確定相關參數

(1)實物期權的市場價格S。201.3年7月樂視網正式推出超級電視,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688億元。由于201.3年的銷售時間不足半年,加之其新投入市場,201.3年的銷售數據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作為未來利潤預測的基礎,故文章以其201.4年的數據進行預測。根據樂視網年審報告,與超級電視銷售相關的營收為4.2.7億元。超級電視的供貨商是樂視致新電子科技。201.4年致新營收為4.1億元,與樂視網終端成本大致相等。根據以上數據,得出超級電視業務的大致框架:4.1億元從上游公司購買150萬臺超級電視,平均價格為每臺2.73.3元;從每臺電視的銷售中實現收入2.84.4元,將其中182.7元記為終端業務營收,1017元算作付費業務營收,可以得出樂視網從每臺超級電視銷售中所得出的利潤為1.1.1元/臺,再考慮到稅收的因素,則估算出超級電視201.4年的凈利潤為:1.1.1×(1-15%)×150萬元=1.4.15.2.5(萬元)。

根據201.2年的對全球電視機更新換代的研究報告顯示,電視更新換代的周期在全球范圍內從84年下降至69年,考慮到價格下降、更廣泛的競爭、新技術的研發以及自身的完善改進,預計該項產品的生命周期為65年。

假設其他因素不變,2015―2017年每年凈利潤增加100%,2018―2019年每年凈利潤維持不變,2019年之后產品退出市場。未來凈現金流量預測,見下表。

因此,我們計算出樂視網實物期權的市場價格為3.582.2.4.7979元,即S=3.582.2.4.7979元。

(2)實物期權的執行價格X。樂視網實物期權的執行價格就是研發超級電視及其配套服務技術所支出的成本費用。根據樂視網2009―201.3年度財務報告,用于超級電視的研發費用及其現值列表如下。

(3)標的資產的波動率。標的資產的波動率是指超級電視未來收益率的標準方差。在此,文章以樂視網的股票價格來替代其來收益率的標準方差。通過查詢樂視網201.3年1月4日到201.3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計算其日回報率的標準差,得出樂視網201.3年間的日波動率,再乘以201.3年交易日數的平方根,最后得到樂視網201.3年的年化歷史波動率為72.48%。

(4)無風險收益率r。同上文一樣,文章按201.3年一年期國債利率3.48%為無風險利率r。

(5)實物期權的有效期限T。超級電視能夠實現利潤的期限就是實物期權的有效期限,故實物期權的有效期限T為6年。

3.3計算樂視網的實物期權價值

根據B-S模型和求得的相關參數,可得:

3.4樂視網企業價值評估結果與實際股價的比較

由以上計算,得出樂視網的企業價值V=S+C=15.3.2.8748750+3.5.19619758=188483.685.3.5(元)。

樂視網在201.3年1.2月3.1日的流通股數量為7984.663萬股,可以計算出評估基準日的樂視網每股價值約為2.3.61元/股。根據證券交易歷史信息,可以查詢得到樂視網201.3年1.2月3.1日的股票收盤價為4077元/股,遠高于本案例計算出的價格。但相對于僅僅以現金流量折現法計算的企業價值,考慮到實物期權的實物期權法計算的結果更為接近。

對于樂視網在評估基準日的股價遠高于文章計算結果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樂視網股價從201.3年首個交易日的開盤價的99元/股,到評估基準日收盤價的4077元/股,漲幅高達3.1.183%??紤]到股價變動的眾多因素,股價一般與其內在價值不完全相等,這表明樂視網股價存在被高估的可能。②鑒于資料有限,文章的實物期權僅僅選取了超級電視為代表,未考慮到全部可能的實物期權價值,從而低估了企業的價值。③企業公開的信息與其實際情況之間可能存在偏差,且其數據是根據歷史成本原則記錄的,未能考慮到其價值變動。④文中一些參數、指標難以取得和確定,不免帶有假設和主觀因素,這必然會對評估結果造成影響,但文章的真正目的是闡釋和驗證實物期權法在高科技企業中應用的可行性。

4結論

文章也通過對實物期權法在高科技企業價值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并選取樂視網進行案例分析,最終得出了以下結論。

(1)在評估高科技企業價值時,傳統的評估方法均有其局限性,且易低估,而實物期權法能有效彌補其缺陷,使評估結果更趨合理、準確。

第7篇:企業股權價值范文

摘 要 本文先介紹家族企業內涵以及公司治理,分析其公司治理問題主要是人才方面的問題,股權激勵是將經營者和股東相聯系的紐帶,進而提出股權激勵來促進家族公司治理的發展。

關鍵詞 家族企業 公司治理 股權激勵

一、家族企業的概念及其特征

家族企業是具有家族文化特性的現代企業,具有超經濟力量的家族凝聚力、較強的穩定性以及較少的成本的優勢。它具有單一產權結構、多緣組織結構、家族倫理企業管理制度的特征。美國著名企業史學家錢德勒給家族企業的經典定義:企業創始人極其家族成員掌握大部分股權,他們與經理人維持緊密的關系,且保留高層管理的重要決策權,特別是有關財務政策、資源分配、高層人員的選拔等方面。

二、我國家族化治理結構分析

(一)公司治理結構的含義

公司治理起于現代公司兩權分離而產生的問題,為了解決兩個問題:經營者選擇問題和激勵問題。一個好的治理結構就是達到各種力量的平衡。公司治理結構就是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構成的內部控制和監督機構以及外部的其他利益相關者組成的支持和約束機制。公司治理結構包括:第一,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權;第二,如何評價和監督董事會、經理人員和員工;第三,如何設計和實施激勵機制。

(二)家族企業治理

1.家族企業治理內涵

家族化治理結構是指企業的控制權被以具有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家族所掌握。在家族企業發展的初期階段,家族化治理結構作用:避免監督不力,降低了內部交易成本、成本,促進了形成企業凝聚力和競爭力。

2.家族企業治理的問題

(1)產權界定方面。家族企業總體產權很明晰,但內部產權界定不清,同患難易共富貴難,企業一旦做大容易產生糾紛,造成企業動蕩。

(2)用人方面。家族企業用人規則:“用人唯親”,而非“用人為賢”,很多有道德、有能力的優秀人才并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挫傷了人才的積極性,喪失企業競爭機制,失去企業發展的動力。

(3)封閉性的財務管理,導致對外融資難度增加。在家族企業的治理模式下,公司財務的控制權一般都牢牢掌握在家族成員手中,使得外界放貸機構或個人無法了解企業的真正財務情況,增加了資金放貸的困難。

(4)股權結構不合理。股權結構呈現單一性、集中性、封閉性。這直接導致股東大會、 董事會、經理層三者合一;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合一。監督、約束機制難以建立,決策的隨意性、專斷性難以避免。

從上述可以看到,“家族式掌控全局”的特點導致家族企業用人方面以及股權結構方面而引發了很多公司治理的問題,最終經營不暢,企業業績得不到保障。企業核心在于“人”,正確處理“人”的問題,是企業的重中之重。于是我們提出一種股權激勵用來激勵人才。

三、股權激勵對家族企業公司治理的影響

(一)股權激勵的內涵

股權激勵是美國企業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流行的一種報酬方式,我國實行股權激勵制度是90年代初期發展起來的。股權激勵指的是公司與企業員工之間進行某種股權安排,授予員工一定數量的公司股份,或給予其在一定時期內以一定價格購買公司股份的權利。股票期權是一種看漲期權,股價上漲時持有人有購買的權利,而股價下跌時,持有人沒有購買的義務。持有股票期權也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行權關鍵在于公司的業績,以便克服短期行為,產生長期激勵效果。

(二)股權激勵對家族企業公司治理的影響

1.積極影響

(1)有利于企業進行低成本激勵

現金流對于企業來說很重要,支付高額現金薪酬對剛起步的家族企業更是一個很大壓力。而人才特別是高級管理人才對家族企業的發展同樣是必不可少的。這一矛盾通過股票期權制度可以很好解決。授予員工股票期權來代替實際的現金支出,使其將來可以通過行權獲得豐厚報酬。故股票期權制度能減輕公司日常支付現金的負擔,有利于公司的財務運作,把握有利的投資機會。

(2)有利于吸引、穩定和選拔人才

股票期權激勵力度大而相應的風險小,很有吸引力。公司通過對股票期權制度的精心設計,把人才“‘鎖住”,并形成較高的“退出成本”和“犯錯成本”,起到穩定人才的作用;股票期權制度吸引人才的效應強化了就職競爭壓力,有利于促進人才流動及合理配置,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才競爭機制。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任人唯親的現象,促使家族企業在用人方面可以大大增強和吸收高能力有素質的人才。

(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

股東、管理層、員工三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對公司的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利。于是,股票期權制度的推廣弱化了三者矛盾,由此而形成的獨特的所有權文化在企業中營造出一種員工當家作主的氛圍,能夠極大的喚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激發其創造性和積極性,增強家族企業凝聚力。

2.負面影響

(1)管理層片面追求股價的上漲,進而引發新的道德風險股票期權制度設計中把股票價格作為衡量企業經營業績和決定受益人收入大小的決定因素,誘使管理層片面追求股價的上漲,引發新的道德問題。

(2)股票期權收益與業績相關性不顯著,導致激勵作用被市場弱化推行股票期權制度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公司業績,但高管人員的股票期權收益與公司業績的相關性并不明顯。由于股票期權收益取決于股價高低,而股價受市場外生因素的影響,不可能時刻真實反映公司業績水平,因而激勵作用被市場弱化。

參考文獻:

第8篇:企業股權價值范文

    [關鍵詞] 長期股權投資;初始計量;公允價值

    我國于2006年2月15日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已經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開始施行。新準則與原投資準則中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有較大變化。原準則規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是以長期股權投資在取得時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計量基礎。在新會計準則中,長期股權投資要區分企業合并和非企業合并方式分別使用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屬性進行計量。

    一、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原則

    (一)長期股權投資內容界定

    在《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準則中規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1)企業持有的對子公司、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的投資;(2)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

    (二)長期股權投資初始計量的原則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準則要求:長期股權投資在取得時應按照初始投資成本入賬。對不同方式下所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應區分企業合并和非企業合并兩種情況確定,不同方式下初始計量屬性框架如圖1所示。

    二、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

    《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明確界定了企業合并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單獨的企業合并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或事項,并將企業合并劃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是指參與合并的企業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控制且該控制并非暫時性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是指參與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屬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的情況下進行的合并。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1. 合并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分下述兩種情況進行處理。

    (1)在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大于所支付合并對價的賬面價值,應當調增資本公積(股本溢價)。賬務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 A

    貸:現金、非現金資產、相關債務賬面價值B

    貸:資本公積差額 C=A-B

    (2)在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小于所支付合并對價的賬面價值,應當調減資本公積(股本溢價);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減留存收益。賬務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 A

    借:資本公積、盈余公積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差額C=B-A

    貸:現金、非現金資產、相關債務賬面價值B

    2. 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按照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分下述兩種情況處理:

    (1)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的差額,應當調增資本公積(股本溢價)。賬務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 A

    貸:股本發行股份的面值B

    貸:資本公積差額C=A-B

    (2)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的差額,應當調減資本公積(股本溢價);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減留存收益。賬務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A

    借:資本公積、盈余公積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差額 C=B-A

    貸:股本發行股份的面值 B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對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購買方在購買日應當按照公允價值屬性,并區別下列情況確定企業合并成本,并將其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第一,一次交換交易實現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為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

    第二,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實現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為每一單項交易成本之和;

    第三,購買方為進行企業合并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也應當計入企業合并成本;

    第四,在合并合同或協議中對可能影響合并成本的未來事項做出約定的,購買日,如果估計未來事項很可能發生并且對合并成本的影響金額能夠可靠計量的,購買方應當將其計入合并成本。

    相關賬務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公允價值 A

    借:營業外支出差額 C=B-A

    貸:相關資產賬面價值 B

    貸:營業外收入差額 C=A-B

    無論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還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實際支付的價款或對價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應作為應收項目處理。

    三、非企業合并方式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

    非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分別按照具體情況使用公允價值或歷史成本屬性計量其初始投資成本。

    (一)支付現金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以支付現金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實際支付的價款或對價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應作為應收項目處理。賬務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扣除對價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 A

    借:應收股利對價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C=B-A

    貸:銀行存款購買價款B

    (二)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賬務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發行權益證券公允價值 A

    貸:股本發行股票面值 B

    貸: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C=A-B

    (三)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

    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1)假定合同約定的價值是公允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約定的價值(公允價值)A

    貸:實收資本約定的價值A

    (2)投資者在合同或協議中約定的價值明顯不公允的,應當按照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作為其初始投資成本,所確認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計入企業實收資本金額之間的差額,應調整資本公積(資本溢價)。賬務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C公司公允價值A

    借:資本公積差額C= B-A

    貸:實收資本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B

    貸:資本公積差額C=A-B

    (四)債務重組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的規定確定其初始成本。在重組日,債權人受讓以非現金資產清償某項債務的,應將受讓的非現金資產按公允價值入賬。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收到長期股權投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應分情況處理:

    (1)未對債權計提損失準備的,應直接將該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損失,記入"營業外支出--債務重組損失"。

    借:長期股權投資公允價值A

    借:營業外支出差額C=B-A

    貸:應收賬款賬面余額B

    (2)已對債權計提損失準備的,該差額先沖減損失準備,損失準備不足以沖減的部分再確認為債務重組損失,記入"營業外支出--債務重組損失"。

    借:長期股權投資公允價值A

    借:壞賬準備賬面價值C

    借:營業外支出差額D=B-A-C

    貸:應收賬款賬面余額B

    (五)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的規定,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的計量屬性判斷需要依據以下兩個條件:第一,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第二,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同時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否則應當應用賬面價值計量模式。

    1. 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中,換入長期股權投資和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均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確定換入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的基礎,但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換入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支付的補價-收到的補價

    2. 賬面價值計量模式。在賬面價值計量模式中,換入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不確認損益。

    換入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支付的補價-收到的補價

    主要參考文獻

    [1] 財政部.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S]. 2006.

    [2] 財政部. 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S]. 2006.

    [3] 財政部. 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S]. 2006.

    [4] 董淑蘭,張煥成. 公允價值在長期股權投資核算中的運用[J]. 中國農業會計,2007,(1).

    [5] 黃印強. 新會計準則下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J]. 會計之友,2007,(5).

第9篇:企業股權價值范文

2006年2月的《企業會計準則》,將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實施。新準則相對于現行準則和制度而言,存在較大的變化和差異。其中,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即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試就新準則規范下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進行討論。

根據長期股權投資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程度和公允價值能否可靠計量,新準則將長期股權投資進行了分類。主要劃分為:一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權益性投資,即對子公司投資;二能夠與其他合營方一同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的權益性投資,即對合營企業投資;三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即對聯營企業投資;四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五其他權益性投資,即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但在活躍市場中有報價、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镀髽I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范前四類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而第五類長期股股投資則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進行處理(包含于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對于第五類長期股股投資,本文不作詳述。

一、初始計量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按形成或取得來源,將長期股權投資又分為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和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并分別規定了不同的初始投資成本計量標準。

(一)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企業合并,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單獨的企業合并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或事項。在我國將企業合并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參與合并的企業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且該控制并非暫時性的,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參與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的,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從形式上看,企業合并又可分吸收合并、新設合并和控股合并。由于吸收合并中被合并方或被購買方解散,新設合并中合并各方均解散,被投資主體不復存在,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只有控股合并存在長期股權投資持續核算的問題。

1、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合并方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按照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購買方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合并成本):一次交換交易實現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為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實現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為每一單項交易成本之和。此外,為進行企業合并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約定的可能影響合并成本的未來事項在購買日估計很可能發生且對合并成本的影響金額能夠可靠計量,該未來事項的影響金額等兩項支出也應當計入合并成本。

購買方對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被購買方可辨認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負債及或有負債公允價值后的余額)份額的差額,應當確認為商譽。初始確認后的商譽,應當以其成本扣除累計減值準備后的金額計量。購買方對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首先對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的公允價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計量進行復核,經復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例:甲上市公司與乙公司是不具有關聯關系的兩個獨立的企業,2007年1月15日兩公司達成合并協議,甲公司于2007年7月1日以公允價值為800萬元、賬面價值為600萬元的資產作為對價控股合并乙公司,占乙公司60%股權。假設不考慮合并發生的直接相關費用,無或有項目,2007年7月1日乙公司財務狀況如下(單位:萬元):

項目賬面價值公允價值

固定資產600800

長期股權投資400600

長期借款300300

凈資產7001100

那么,2007年7月1日,甲公司會計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800

貸:有關資產600

營業外收入200

借:商譽140(800-1100×60%)

貸:長期股權投資140

(二)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

1、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2、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3、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4、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確定,即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滿足“交換具有商業實質,換入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未滿足上述條件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不確認損益。

5、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確定。即債權人應當對受讓的長期股權投資按其公允價值入賬,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受讓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債權人已對債權計提減值準備的,應當先將該差額沖減減值準備,減值準備不足以沖減的部分,計入當期損益。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無需區分成本法和權益法,僅需從長期股權投資形成或取得的角度,按照上述標準予以確定即可。

二、后續計量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對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是從區分長期股權投資類別的角度,根據不同類別長期股權投資的特點,分別采用成本法和權益法進行后續計量的。

(一)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長期股權投資按投資成本計價的方法?!镀髽I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定,下列兩類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成本法核算:一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前文分類中的第一類長期股權投資);二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前文分類中的第四類長期股權投資)。特別地,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還需調整為權益法反映。

已經確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初始投資成本計價。追加或收回投資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投資企業確認投資收益,僅限于被投資單位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

當然,因追加投資等原因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但不構成控制的,應當改按權益法核算,并以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按照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對于原由《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范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追加投資等原因形成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同樣適當用本轉換原則,即以金融工具準則確定的投資賬面價值作為按照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

(二)權益法

權益法,是指長期股權投資最初以初始投資成本計價,以后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镀髽I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定,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前文分類中的第二、三類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權益法核算。

確定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與企業合并中的規定相同)份額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控股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后續計量按照成本法核算,不適用上述原則。

權益法下,投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應當按照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的份額,確認投資損益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投資企業按照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計算應分得的部分,相應減少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投資企業確認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凈虧損,應當以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以及其他實質上構成對被投資單位凈投資的長期權益減記至零為限,投資企業負有承擔額外損失義務的除外,被投資單位以后實現凈利潤的,投資企業在其收益分享額彌補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后,恢復確認收益分享額。

權益法下,投資企業在確認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凈損益的份額時,應當以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各項可辨認資產等的公允價值為基礎,對被投資單位的凈利潤進行調整后確認。被投資單位采用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與投資企業不一致的,應當按照投資企業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對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報表進行調整,并據以確認投資損益。

投資企業對于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并計入所有者權益。

當然,投資企業因減少投資等原因對被投資單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長期股權投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應當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

三、減值及處置

新準則中,長期股權投資的減值方法有其特殊性。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減值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處理,即應當將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與按照類似金融資產當時市場收益率對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確定的現值之間的差額,確認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且不得轉回;其他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減值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處理,即長期股權投資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估計其可收回金額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長期股權投資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計量結果表明,長期股權投資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應當將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欧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 | 日韩72页| 免费看的 | 蜜柚影视免费版在线视频观看 | 最新国产三级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99 久久99久久精品免观看 |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黄页网站免费大全 | 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首页 | 插插动态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在线第3页 | 麻豆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99欧美视频|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网站 | 韩日成人| 丁香花五月婷婷 | 探险旅行在线观看 | 麻豆网站在线看 | 国产二区在线播放 | 国产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日日做日日摸夜夜爽 | 亚洲视频大全 | 国产网爆门 | 国产精品一二区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网站站 | 欧美自拍偷拍视频 | 国产又湿又黄又硬又刺激 | 久久这里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性69影院在线观看 | 黄色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欧美日韩在线免费 | www.290zz.com|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 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 亚洲福利国产精品17p | 最新99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