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慈母情深課堂筆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立足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課堂閱讀教學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上好課堂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所在。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憑借它可以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憑借它可以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進行知識的積累;憑借它可以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憑借它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憑借它可以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走進文本,深入解讀,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的培養,加深、加強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把學生帶進教材,深入解讀文本,讓學生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學《慈母情深》一課時,為了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這一目的,我設計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在學生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一定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采取多種形式,讓學生能流利地朗讀全文。在學生讀通、讀熟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默讀課文,理清作者思路,勾畫出感人的語句,體會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然后組織學生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有哪些感受和體會,還有什么沒有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讀中再現情境,在讀中體會感情。引導學生從讀準句子到理解詞義的讀,從感受母親工作環境惡劣到母親工作動作、神態的讀。一個“讀”字里,感受慈母的深情。
2.以教材為載體,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在閱讀課上,我們以教材為載體,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書邊思考”。例如要求學生在讀書的時候用“”標出優美詞語,用“~~~”畫出優美句子,并寫出簡單的閱讀心得。使閱讀活動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究,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我讀書我快樂。特別是在低年級段,就讓學生慢慢養成做好讀書筆記的習慣。因低年級學生能力有限,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讀書筆記做得簡短些,但堅持寫好讀書筆記的意識培養是很重要的。這對學生一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都是大幫助的。對于低年級學生,主要教給他們提問的方法,培養他們提問的興趣,課堂中重在引導他們提問,從不同角度提問,不要在乎答案。對于中年級學生,就要引導他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能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討論。對于高年級學生,則要讓學生去探究性閱讀,并就自己的問題展開研究,從書本、生活中尋找答案,并寫出相應的研究心得或研究結論。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研究過程進行指導、監督、鼓勵、評價。
二、加強課外閱讀輔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開展課外閱讀是新課程理念下開放式大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切實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課外閱讀,學生還可以間接地向社會、自然、生活、實踐學習,對他人的經驗教訓進行反復體味、咀嚼,從中不斷發現、豐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課外閱讀可以說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切入口,也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保證。那么,如何進行課外閱讀,提高閱讀的質量呢?
1.激發讀書興趣,調動課外閱讀積極性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說:“對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學材料的興趣。”可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至關重要。只要調動起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生才會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從中獲得信息,得到閱讀滿足,產生預約的情感體驗,從而增長知識。在平時閱讀指導中,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激趣方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如:利用榜樣引趣法、聽故事激趣法、開展活動提趣法都是較好的有效激趣方法。
2.營造讀書氛圍,培養自主閱讀習慣
每個身心發展正常的學生,都有與生俱來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喜歡課外閱讀并非難事,問題是絕大部分的學生只是把課外閱讀當作是一種消遣調劑,而有一部分的教師、家長把課外閱讀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種手段,這樣的閱讀就難以發揮書本應有的作用,體現出閱讀的力量。相反,有時還“可能傷害學生的學習意愿和健康成長”。因此,必須注意為學生的課外閱讀營造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在實踐中,我發現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地點,讓學生初嘗自主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的魅力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本學期我嘗試選擇適當的時間,請學生把感興趣的內容摘抄下來,想想自己為什么要摘抄這些內容。學生往往對此喜出望外,他們十分珍惜這節不同尋常的課,選擇自己愛看的書后,個個都精神抖擻,邊看邊想,邊記邊抄。課后,我還組織學生把摘抄的內容在班級的黑板報上展覽出來,供學生在課余時間中互相欣賞、口頭點評。這樣,學生在自己閱讀時,評點他人的摘抄時,動口、動手,又動腦。在這樣的氛圍下,堅持一段時間以后,不僅要讀書的學生學有收獲,而且原來讀書興趣不濃的同學也受到了積極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別人的見解,而是經過自己的思考,有了獨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評意識。這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來說是一種可喜的變化。理性能夠使學生辨別是非與真偽,獨立會讓他們的思想更自由。
3.加強閱讀內容引導,提高閱讀品味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也是人性的角斗場,開卷有益已經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但我們要說開卷并非都有益。對學生來說,他們的課外閱讀內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應該作必要的引導。我們必須放開手腳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自由選取閱讀方式,對作品的選擇可以不受年段的限制,完全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意愿。當然,學生的年齡有限,欣賞水平和審美能力也有限,在選擇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偏差。例如,有的學生選擇刺激的武俠、言情小說,有的學生則選擇了新奇的卡通漫畫書。這種現象的出現也是值得理解的,現在視聽傳媒的導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審美觀和價值取向。老師要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白經典名著與流行的快餐讀物之間的本質區別,矯正學生浮躁的心理和行為,提高閱讀品味。
三、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學生的作文,是語文教學成果的體現,是學生語文能力的展示。但卻有許多的孩子怕寫作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剛剛學寫作文的小學生而言,要教他們如何寫好作文,首先應該注意培養和激發他們寫作文的興趣。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任何新鮮的東西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如果在他們學習寫作的開始就注意培養他們的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學就是一件很輕松的事了。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