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企業形象管理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獨立董事;政治背景;民營企業價值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的地位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認識到處理好與政府的關系對提升企業價值有重要的影響。眾所周知,國有企業的政治關系是與生俱來的,而民營企業的政治關系則是通過各種努力才形成的。獨立董事作為企業與政府的橋梁,其作用正逐漸受到民營企業的重視。因此,在我國研究獨立董事政治背景與民營企業價值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目前我國學者對于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民營企業價值與企業家的政治關系、一般上市公司價值與獨立董事背景等變量間的關系,沒有直接研究民營企業價值與獨立董事政治背景關系的文獻,因而本文從實證的角度對這種關系作了進一步探討。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政治關系對企業的影響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Fishman(2002)的研究發現企業政治關系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企業會通過政治影響力謀取不當的利益。而Faccio(2005)的研究發現政治關聯企業具有更高的資產負債率和更低的稅賦,這表明企業政治關系通過政府信貸支持和稅收優惠而增加企業價值。
在中國,民營企業的發跡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了某種特殊的“關系”。胡旭陽(2006)以浙江的民營企業為樣本,研究發現民營企業家的政治身份通過傳遞企業的質量信號降低了進入金融業的壁壘,便利了企業融資。羅黨論、黃瓊宇(2008)發現,無論是采用TobinQ還是BHAR來衡量企業價值,民營企業的政治關系對企業價值都有顯著的正面影響,有政治關系的民營企業價值更高。田國強(1996,2001)認為,在轉型條件下,企業家除了具備傳統的企業家能力外,企業家與政府交往能力對民營企業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肖作平,蘇忠秦,曾琰(2009)則認為,董事會中引入太多的政府官員,那它的專業性就不強,從而會導致較差的公司治理水平。
企業從外部引入的獨立董事,常常是企業借以拉上各種關系的重要渠道,那么對于民營企業而言,獨立董事的政治背景能否給予企業經營績效上的提升呢?陳旭東等(2007)認為,具有政治背景的獨立董事與公司業績正相關,因為具有政治背景獨立董事的上市公司可能會受到政府的扶植。魏剛等(2007)的研究證實了“關系是王”的論斷,發現來自政府背景的獨立董事越多,公司經營業績越好。筆者認為,有政治背景的獨立董事可以給民營企業的發展帶來推動作用。因此提出假設:具有政治背景的獨立董事對企業價值有正面影響。
綜上所述,本文預期,獨立董事的政府背景對企業價值的提升有正面影響。
三、樣本與變量
(一)樣本與數據選擇
2001年中國證監會《關于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指導意見》,該制度成為國家部門層面法規。2006年1月1日,新《公司法》開始實施,我國的獨立董事制度獲得了國家層面的法律地位??紤]到股權分置改革和新會計法的實施,因此本文選取了2007年在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民營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根據以下原則剔除了一些樣本:一是公司已上市一年;二是發行B股或H股的公司被排除;三是金融類公司被排除;四是ST公司被排除;五是聘請獨立董事一年以上;六是能夠從公開媒介找到相關財務數據和獨立董事的背景信息。根據以上條件,最終得到樣本298個。
本文的財務、股本結構和董事會數據均來源于CSMAR數據庫,獨立董事的背景信息均手工摘自各上市公司的年度財務報表。
(二)變量
1.企業價值變量
本文采用以市場價值為基礎的托賓Q值來衡量企業價值。托賓Q值被定義為企業的市場價值與公司重置成本之比。重置成本采用年末總資產代替。市場價值為公司債務資本的市場價值與權益資本的市場價值之和,債務資本的市場價值為賬面的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的合計數;權益資本的總市值等于流通市值加上非流通股份的價值,非流通股份的價值采用非流通股股數與每股凈資產乘積計算。這樣,企業價值的計算公式:
TobinQ=市場價值/重置成本=(每股價格×流通股股數+每股凈資產×非流通股股數+負債賬面價值)/總資產。
2.檢驗變量
本文對獨立董事的政治背景進行了定義,從各上市公司年度報表中查找獨立董事的個人資料,曾任或現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在政府部門任職均認為存在政府背景。 同時根據背景的不同層次賦值,屬于國家級(COUNTRY)得4分,省級(PROVINCE)得3分、市級(CITY)得2分、縣級得1分,沒有政府背景得0分,分數的均值為政府背景變量(SCORE)。
3.控制變量
參照魏剛等(2007)的研究,本文將獨立董事的其他工作背景作為控制變量:一是高校和學術科研機構(ACADEMIC),它等于獨立董事中來自學術機構或從其退休的比例;二是銀行(BANK),獨立董事中來自銀行,或從銀行退休的比例;三是公司(CORPORATE),獨立董事中是其他公司現職或退休高管人員的比例。同時控制了董事會的獨立性(IND),是因為吳淑琨等(2001)、王躍堂等(2006)的研究發現董事會的獨立性與公司業績成顯著的正相關。獨立性(IND)變量定義為董事會中獨立董事所占比例。本文控制了董事會規模(BOARDSIZE)是因為董事會規模越大,其效率越差。Yermack(1996)則發現董事會規模與公司業績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BOARDSIZE定義為董事會的董事數量(包括董事長),也控制了高級管理層年度報酬(MANCASH)的影響。因為有很多研究發現它們對公司的業績有顯著的正面影響。最后,控制了公司規模(FIRMSIZE)這個公司治理研究常用的變量。對于公司規模,一些研究揭示,規模代表獲取資源和實現投資機會的能力,也反映了過去績效的累積,因而和公司本期績效正相關(吳淑琨,2002)。
四、實證結果及分析
(一)研究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表1顯示了樣本公司數據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
從表1可以看出,獨立董事中有政治背景的平均得分1.395,說明有中央政府和省級任職經歷的不太愿意參與到民營企業中。獨立董事中來自高校和學術科研機構的占46.3%,說明上市公司傾向于聘請專業人士。來自于銀行的僅占3.8%,這一比例遠遠低于其他研究結果,魏剛(2007)的樣本中有15%來自于銀行。這反映出民營企業很難與銀行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這使得企業在選聘具有銀行背景的獨立董事時掌握的資源和信息比較少,同時具有銀行背景的人也很難愿意到民營企業任職。來自于其他公司高管的比例為23.7%,這一比例是一般上市公司的兩倍。
從控制變量的結果來看,參照魏剛(2007)對一般上市公司研究的結果相比,民營上市公司中獨立董事比例達到了36.6%,這略高于證監會要求的1/3標準的比重,這意味著民營上市公司在設置獨立董事人數時,與一般上市公司差別并不很大。從高管薪酬來看,民營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薪酬更高,說明民營類上市公司更重視對獨立董事的激勵。
同時,筆者檢驗了變量間的相關系數,所有變量均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二)回歸分析
用以下多元方程回歸來檢驗上述假設:
TOBINQ=α+β1SCORE+β2ACADEMIC+β3BANK
+β4CORPORATE+β5FIRMSIZE+β6BOARDSIZE+β7IND
+β8MANCASH+εi
本文主要檢驗有政府背景的獨立董事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根據前面的假設,此方程中的SCORE的系數應該為正?;貧w結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有政府背景的獨立董事對企業價值有正面的影響,這與前面的假設一致;來自高校及研究機構的獨立董事對企業價值沒有正面的影響,這與假設相悖,但與魏剛等2007年的研究結論一致。他們認為,這些高校及研究機構的人員“雖然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大都缺乏在企業工作的經驗”,有時并不能給企業帶來很大程度的價值提升。筆者發現,來自銀行的獨立董事與企業價值有正相關關系,這與前面的假設一致。來自其他公司高管人員的獨立董事與企業價值有負相關關系,這可能是因為國外的企業經營管理比較科學規范,不同行業的管理經驗有一定的借鑒作用,所以他們的研究結果都是呈現正相關關系。而在我國,民營企業的管理還是普遍存在“拍腦袋”現象,決策的主導權還是掌握在企業家手中,所以其他人員的管理經驗有時候并不受用。
為了進一步驗證各級別獨立董事政治背景對民營企業價值的影響,筆者引入三個虛擬變量:D1表示國家級政治背景得分;D2表示省級政治背景得分;D3表示市級政治背景得分。利用如下回歸公式進行回歸分析:
TOBINQ=α+β1D1COUNTRY+β2D2PROVINCE+β3D3CITY
+β4ACADEMIC+β5BANK+β6CORPORATE+β7FIRMSIZE
+β8BOARDSIZE+β9IND+β10MANCASH+εi
從以上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無論是有國家級、省級還是市縣級政治背景的獨立董事對民營企業的價值均存在正面的影響,從而進一步驗證了筆者的結論(見表3)。
(三)穩健性測試
胡奕明、唐松蓮(2008)的研究發現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占較高比例的上市公司其盈余信息質量較高;鄒津(2007)的研究結果顯示獨立董事的構成比例與公司業績間正相關。因此為了進一步檢驗上面的結果,筆者用獨立董事中有政府背景的獨立董事比例GOV來替代政府背景得分SCORE。TobinQ主要是一個基于國外公司和市場狀況編制的業績評價指標,與我國的實際情況有些差異,因此筆者用業績考核通用的指標ROA來替代TOBINQ表示企業價值。分別替代之后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4、表5、表6所示。
從以上的結果可以看出,用ROA替代TOBINQ表示企業業績,用GOV替代SCORE表示有政府背景的獨立董事,回歸結果都顯示有政府背景的獨立董事對企業的業績存在正面影響。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298家民營上市公司的檢驗,本文發現有政治背景的獨立董事與民營企業價值呈現正相關關系;對政治背景分級別進行檢驗,發現無論是有著國家級、省級還是縣市級政治背景的獨立董事都對企業價值有正面影響。
本文建議民營企業可以將獨立董事作為推進政府關系的橋梁,主動處理好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挖掘政企關系資源的潛力,爭取在政策、稅收、信息等方面獲得政府的支持。
本文存在的不足,由于在篩選數據時,對獨立董事政治背景的界定和賦值帶有較強的主觀性,這可能會對實證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白重恩,劉俏,陸洲等.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5(2).
[2] 陳剩勇,馬斌.溫州民間商會自主治理的制度分析――溫州服裝商會的典型研究[J].管理世界,2004(12).
[3]陳旭東,遲丹鳳.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與公司業績相關性的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8).
[4] 胡旭陽.民營企業家的政治身份與民營企業的融資便利――以浙江省民營百強企業為例[J].管理世界,2006(5).
[5] 羅黨論,黃瓊宇.民營企業的政治關系與企業價值[J].管理科學,2008(21).
[6] 田國強.一個關于轉型經濟中最優所有權安排的理論[J].經濟學季刊,2001(1).
[7] 王躍堂,趙子夜,魏曉雁.董事會的獨立性是否影響公司績效? [J].經濟研究,2006(5).
[8] 魏剛,肖澤忠,Nick Travlos等.獨立董事背景與公司經營績效[J].經濟研究,2007(3).
[9] 吳淑琨,劉忠明,范建強.非執行董事與公司績效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1(9).
關鍵詞:管理者特征;異質性;企業過度投資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05-0000-01
一、引言
過度投資是指企業將現有的資金投資到未來凈現值為負值的項目。過度投資會使得大量的閑置資金投資在生產能力過剩的項目,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還嚴重損害了企業的價值和所有者的利益。因此,過度投資一直都是國內外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重點關注和研究的對象。影響企業過度投資的因素有很多,但考慮到微觀個體的行為對企業的投資決策產生影響,所以,論文從管理者特征來研究其對企業過度投資的影響。
二、管理者特征與企業過度投資
(一)高管年齡的異質性與企業過度投資
年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高管在人生閱歷和工作經驗上的成熟與穩重,不同年齡階段的高管在任職經歷、工作偏好、價值觀等方面會產生明顯的差別,這就會造成其在指導和管理企業經營活動的差別。在高管團隊中,年齡相近的高層管理者會在經營和管理理念上有很大的相似度,也會更容易在人際關系上形成吸引力和凝聚力,能夠更好穩定團隊成員,降低高管團隊中成員更替的頻繁性,從而對企業的整個經營管理過程有更好的了解,這樣就能夠避免或是減少企業的過度投資行為。另外,一般來說,高管團隊成員中年齡的差異性越大,就越能夠形成不同思想的碰撞,也就越能夠提出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有利于形成多樣化,從而增強制衡決策的效果,因此,高管團隊在整個投資決策過程中,就能夠更多的考慮到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減少過度投資行為,提高企業投資效率。
(二)高管學歷水平的異質性與企業過度投資
學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高層管理者的知識體系。學歷水平的高低,會影響高層管理者的個人行為,從而影響其對整個企業投資方向的把控。通常學歷水平越高的高層管理者越能夠全面的認識和思考問題,理性的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隨之增強。然而,并不是每個高層管理者都擁有令人羨慕的高學歷,因此高管團隊中的學歷水平會存在差異性和異質性。學歷水平的異質性越大,高管團隊成員之間看待和理解問題的方式所依據的知識體系就會不同,這樣就很容易產生矛盾和分歧,影響整個團隊的穩定性和和諧性,因而不利于整個團隊做出正確、合適的決策,會加劇企業的過度投資行為。而且Knight(1999)也曾指出,高管間的學歷水平差異過大,其對整個團隊戰略方案的制定、戰略目標的確定、戰略計劃的實施所產生的意見和分歧也就會越大,越不利于企業績效的取得。
(三)高管教育專業的異質性與企業過度投資
教育的專業背景會和高管的專業技能有重要的關聯。眾所周知,專業背景的不同,會影響高管的崗位選擇、思維模式、工作方式以及價值觀,從而會在看待問題和認識問題上產生差異,進而影響其行為決策。正如Porter(1990)指出,高管的專業背景差異會影響其經營管理理念,從而影響整個高層管團隊的決策傾向和戰略類型。一方面,高管團隊教育專業的差異性能夠給整個團隊帶來更多的信息渠道,獲取更多元化、多樣化的資源,從而增強其內部成員對企業整個投資戰略方案的認識和理解,進而提高其戰略決策的質量和投資效率。另一方面,教育專業的異質性也會造成整個高管團隊之中的矛盾和分歧的增加。由于擁有生產和科研等工科類專業背景的高管,他們在投資決策過程中可能更側重于對產品、技術、工藝有所改進和創新的項目;受過營銷類課程培訓的高管人員,可能更注重于那些對市場的開發和提高企業的品牌知名度的投資項目;擁有會計、財務管理類專業背景的高管,可能更傾向于那些能夠對成本進行更好的把控,投資效益高的項目。因而,擁有會計、財務管理類專業背景的高管比其他專業背景的高管能夠更理智的看待投資,從而提高投資效率,減少過度投資。
(四)高管職業經歷的異質性與企業過度投資
高層管理人員職業經理的異質性也是影響企業過度投資的一個重要因素。職業經歷體現出高管的工作閱歷和工作經驗,是評價其工作能力和職位勝任力的一個判斷標準。高管團隊中具有不同工作經歷的成員,當他們在面臨同一個問題時,他們會從各自的職業背景去考慮和定義問題。因而,職業經理的異質性和差異性越大,也就越能夠為企業提供更為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有利于企業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搜集更多有用的信息,從而能夠更好的制定戰略,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降低高管團隊失誤的可能性。Bante & Jackson(1989)以小型銀行的高層管理者為研究對象來探討高管特征的異質性對企業戰略的影響,發現高管的職業經歷的異質性越大,其戰略決策的效果越好。
(五)高管任期的異質性與企業過度投資
高層管理者的任期是指高層管理者在進入企業的高管團隊之中作為其群體成員工作的時間。高管任期的長短對企業過度投資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任期較長的高層管理者會對企業所處的環境和競爭對手有充分的認識和科學的判斷,對企業的整個投資戰略和方向有更好的了解,從而能夠盡量避免盲目投資,提高投資決策的正確性。而且,企業高管團隊的任期越長,越能夠增強整個團隊的穩定性,從而使得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更為順暢,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容易達成共識。另一方面,任期較短的高層管理者會因為對企業及其企業所出的環境認識還不夠全面客觀,在把握企業未來的投資方向上容易出現偏差,從而影響企業的投資決策,進而誘發企業的過度投資行為。但是,并不是每個高管進入團隊的時間都一致,所以其任期的差異性和異質性對整個團隊內部成員之間的交流產生一定的影響。類似的任期會讓高管對企業所面臨的環境、企業戰略、企業目標有相似的認識和理解,因而有助于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和碰撞,更容易形成默契,增強整個團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進而提高企業的決策效率和決策質量,避免和減少盲目投資和過度投資。
[關鍵詞]信息社會;管理創新;企業信息化
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一個以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儲、傳輸、接收和顯示為主的信息與通信技術產業開始在發達的工業化國家興起,并迅速在全球范圍內擴散,正在徹底地改變人類基本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西方有學者將之稱為信息社會。信息化時代的企業管理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企業必須尋找對策,適時進行管理創新,真正實現企業管理的信息化,與信息時代接軌,才能使企業在市場中處于有利地位。
一、信息化時代
1.信息化時代歷史背景。信息化時代按照托夫勒的觀點,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大約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其代表性象征為“計算機”,主要以信息技術為主體,重點是創造和開發知識。隨著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衰落,人類社會正在向信息時代過渡,跨進第三次浪潮文明,其社會形態是由工業社會發展到信息社會。國旗、軍隊和貨幣是第二次浪潮國家的象征和的標志,第三次浪潮的全球化趨勢將打破這類國家模式和封閉狀態,信息一體化將使國家之間傳統的國界概念逐步淡漠。
2.信息化時代本質。正在全球展開的信息和信息技術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對社會變革的方向起著決定作用,其結果必定導致信息社會在全球的實現。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信息的獲取將進一步實現民主化、平等化,這反映在社會政治關系和經濟競爭上也許會有新的形式和內容,勝負則取決于誰享有信息源優勢。信息和信息技術的本質特點,在社會和經濟發展方面也必將帶來全新的格局。
3.信息化時代特征和趨勢。從全球范圍看,有下述若干重要特征可以證明人類正在進入信息社會:首先信息產業化已經成為歷史潮流,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正在實現制造經濟向信息經濟的轉化,從而引起經濟結構的調整和革命;其次在生產方式上,發達國家正在由規模經濟向非規模經濟和聚合經濟過渡,從而使受規模經濟觀念束縛的工業化國家和企業從信息和信息經濟中獲得了活力,最主要的資源是全社會可以共享的信息資源。
4.信息時代的四大特點。一是智能化。知識的生產成為主要的生產形式,知識成了創造財富的主要資源。二是電子化。光電和網絡代替工業時代的機械化生產,人類創造財富的方式不再是工廠化的機器作業,有人稱之為“柔性生產”。三是全球化。信息技術正在取消時間和距離的概念,信息技術及發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的進程。四是非群體化。在信息時代,信息和信息交換遍及各個地方,人們的活動更加個性化。信息交換除了社會之間、群體之間進行外,個人之間的信息交換日益增加,以至將成為主流。
二、信息化時代的企業管理
1.企業管理觀念創新。管理觀念是企業從事經營管理活動的指導思想,要更新觀念,管理者必須打破現有的心智模式的束縛,有針對性地進行系統思維、逆向思維、開放式和發散式思維的訓練,并通過綜合現有的知識、管理技術等,改進和突破原有的管理理論和方法:一是“信息至上”觀念。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全球信息網絡化等高新技術正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二是“能本管理”觀念。信息時代的到來,迫使企業具備“以快應變”的能力,以最快速的反應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三是從重視經濟性轉向重視企業倫理。在工業經濟社會,企業的惟一目標就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因而許多企業對社會財富貪得無厭地攫取,不惜損害社會公眾利益,破壞生態環境,竭澤而漁地掠奪自然資源,甚至為了一己私利,損害所有者、生產者或消費者的權益。
2.企業經營管理方式創新。一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是企業管理創新的基礎,企業必須切實加強信息化建設。由于信息化能提高其應變能力,可以進一步融合企業的各種資源,使各項資源能綜合、合理、集約、高效地使用,大大提高生產經營效率。二是注重柔性與和諧管理。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們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采用非強制方式,在人們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組織意志變成人們自覺的行動,和諧管理指使組織系統達到內外協調、調和、融洽、諧和的管理。三是組織運作的虛擬化。時代變遷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打破原有的地域界限,繞過原有的部門層次,與外部組織頻繁地進行資源的交流和互補,以群體和協作優勢贏得競爭的主動地位;企業的決策不再停留在對內部資源的考慮上,而是借用企業外部的力量,將可利用的企業外部資源與內部資源整合在一起虛擬運行,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這是信息時代企業組織運作的一個發展趨勢。
3.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管理制度是受企業制度亦即企業財產制度決定的一整套管理行為規范,包括企業領導制度、經濟責任制及內部管理制度。在信息社會中,市場信息復雜多變,人類知識日益膨脹。企業要根據管理的基本原則,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對企業原有的一些內部制度進行創新,以適應企業在信息多變的環境中生存發展的需求。
4.企業核心競爭力創新。關于核心競爭力的定義,理論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但大多數的研究者都同意,核心競爭力是一組知識和技能的集合,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培育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學習的過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途徑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企業自己培養獲得核心競爭力。企業通過發現、挖掘、整合自身的知識和技能,并將其培養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有演化法和孵化法。通過知識聯盟獲得核心能力,知識聯盟是企業間戰略聯盟的一種形式,它以學習和創造知識作為聯盟的中心目標。二是通過企業兼并獲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兼并是企業擴大規模、快速加入其他競爭領域的一種有效途徑。如美國的惠普公司并購康柏公司、英國葛蘭素威廉公司并購史克必成公司和美國通用電器公司并購霍尼韋爾就是三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通過并購和重組能極大地提高這些公司的市場競爭力,也將迅速改變全球化市場競爭與合作的格局。
5.企業形象管理創新。形象管理創新是信息時代具有創新意識的管理主體運用現代信息傳播手段,在無限的空間和區域內,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并傳遞自身的理念、標識、品牌、風氣、制度、服務、環境等要素,在誠信方面實現與顧客或公眾之間最大限度的“零距離”溝通,塑造并實現管理主體最佳形象的過程。塑造理想的企業形象,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有形形象的塑造。有形形象的塑造主要是指企業形象中視覺識別系統的設計,包括電視、報紙、雜志上的廣告設計;包括路燈、路牌、燈箱等平面廣告設計;包括環境的點綴、建筑物造型、色彩選用、裝潢情調等方面的設計。這些可視要素讓公眾一看便知企業的形象要么高雅無華,要么富麗堂皇,要么潔凈舒適,要么管理平庸等。二是無形形象塑造。無形形象的塑造主要從非視覺方面,即從感覺、行為、意識、觀念等角度來塑造企業獨特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和環境氛圍。無形形象的塑造比有形形象的塑造更為復雜且重要,它將企業的價值觀念、文化氛圍等因素融入企業行為、員工行為和管理者行為之中,無形形象塑造實際上就是感覺形象的塑造。當前企業形象塑造主要是誠信形象、道德形象、管理者和員工形象的塑造。
企業管理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現代企業面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求生存求發展的根本途徑。市場引導企業,而市場信息是千變萬化、非常活躍的,企業要適應市場并謀求領先,就必須根據瞬息萬變的信息,不斷調整,創新管理。因此,管理創新是信息時代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沒有管理創新,企業就難于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利嬡,新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創新[J].經營與管理,2001(2)。
[2]孫勇,“新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管理創新[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2(11)。
[關鍵詞] 膿毒性休克;液體管理;脈搏指示連續心輸出量監測技術;胸腔內血容量指數;B型鈉尿肽
[中D分類號] R541.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17-0076-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iCCO-measured ITBVI-guided fluid management after satisfied EGDT on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Methods 65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treated in our unit from July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EGDT and their PiCCO were monitored 6 hours after admission. When the result of EGDT was satisfie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luid restriction group and fluid non-restriction group, and their data were collected. The intake and output of fluid, ITBVI, CI, EVLWI, PVPI, and serum BNP at different time were dynamically monitor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ICU stay were also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take and output of fluid, daily fluid balance(intake-output), ITBVI, EVLWI, and BNP between two groups at 24 h, 48 h, 72 h, 96 h, and 120 h after admission (P0.05). In the fluid non-restriction group, the EVLWI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TBVI, and EVLWI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BNP(P
[Key words] Septic shock; Fluid management; PiCCO; ITBVI;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膿毒性休克是重癥醫學科常見的也是病死率較高的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學改變為有效循環血量減少。早期快速及時的液體復蘇是膿毒性休克的關鍵治療措施,目的是增加心臟前負荷,提高心輸出量,保證有效的組織灌注和氧供,從而防止MODS的發生[1]。及時的早期目標指導治療(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是膿毒性休克重要的循環支持手段之一[2]。但是,盡管膿毒性休克的治療提倡EGDT,EGDT達標卻并不意味著液體管理的終結。因為相對于較長的膿毒性休克病程,所謂“黃金6 h”的EGDT只是治療初始的短暫階段;而液體治療始終伴隨著嚴重膿毒癥和膿毒性休克治療的全過程,尤其是入住ICU的嚴重感染患者往往繼發肺損傷、心功能不全或者腎功能不全并在治療過程中逐漸顯現[3]。然而,迄今為止,膿毒性休克患者EGDT達標后該采取怎樣的液體管理方式,仍存在爭議[4]。本研究旨在筆者既往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探究膿毒性休克患者EGDT達標后在脈搏指示連續心輸出量監測技術(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測定的胸腔內血容量指數(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指導下采取不同液體管理方式與患者心肺功能變化的關系及其成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住我院重癥醫學科,符合納入標準的膿毒性休克患者65例。納入標準參照2012年國際嚴重膿毒癥及膿毒性休克診療指南的膿毒性休克診斷標準[5]:①有明顯的感染灶;②存在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③經過充分液體復蘇后仍存在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的收縮壓
1.2 方法
1.2.1 早期目標指導下的液體復蘇 65例患者入科明確膿毒性休克診斷后,立即予中心靜脈置管、血流動力學監測,按EGDT方案進行液體復蘇。EGDT目標是要求6 h內達到:CVP 8~12 mmHg,機械通氣12~15 mmHg;平均動脈壓≥65 mmHg;尿量≥0.5 mL/(kg?h);中心o脈血氧飽和度≥70%。復蘇統一為先晶體后膠體。除此之外,所有患者均常規進行病因處理、抗感染、維持電解質酸堿平衡、營養支持及對癥治療。本組所選患者均予以呼吸機支持治療;入科后6 h內通過股動脈留置PiCCO導管,開始PiCCO監測。
1.2.2 液體復蘇達標后分組設計 6 h內EGDT達標后,將患者隨機分成2個治療組,分別接受2種不同治療策略,各5 d。兩種治療策略:①液體限制組(A組):適當應用血管活性藥物以減少或限制液體入量,必要時給予利尿劑,維持ITBVI 700~850 mL/m2;②液體非限制組(B組):盡量減少血管活性藥物的用量而以較大量補液來維持血壓,維持ITBVI 850~1000 mL/m2。兩組中有明確的規則指導液體、利尿劑和多巴胺的使用。如除了要達到設定的PiCCO監測目標,還有其他指導液體管理的參數:尿量≥0.5 mL/(kg?h),血壓(MAP≥65 mmHg)。
1.3 數據采集
記錄所有入選的膿毒性休克患者的年齡、性別、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關性器官功能衰竭評分(sepsis 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每天液體入量和出量,并同時記錄EGDT達標時及達標后24 h、48 h、72 h、96 h、120 h的PiCCO監測數值:胸腔內血容量指數(ITBVI)、心輸出量指數(CI)、血管外肺水指數(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數(PVPI)。記錄脫離呼吸機時間、住ICU時間。
1.4 各時段血清BNP測定
入科后0 h、EGDT達標時、24 h、48 h、72 h、96 h、120 h,分別采集靜脈血4 mL,無菌管收集。血標本以離心半徑12 cm、3000轉/min的速度離心10 min,取上清液放置于-20℃的冰箱中保存。統一檢測,避免反復凍融。采用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檢測法(CMIA,試劑盒來自美國Abbott公司)測定BNP。所有實驗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各時間點數值與基線值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P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65例膿毒性休克患者,液體限制組(A組)共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齡區間23~83歲,平均年齡(52.5±14.1)歲;液體非限制組(B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齡區間26~81歲,平均年齡(50.6±12.9)歲。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年齡、入科時APACHE Ⅱ評分和SOFA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2.2 兩組液體出入量的比較
A組5 d內每天液體入量明顯少于B組(P
2.3 兩組使用呼吸機時間、住ICU時間的比較
A組使用呼吸機時間、住ICU時間較B組明顯縮短(P
2.4 兩組EGDT達標時、入科后24 h、48 h、72 h、96 h、120 h時PiCCO監測值比較
EGDT達標時兩組患者PiCCO監測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科后24 h、48 h、72 h、96 h、120 h兩組間CI值、PVPI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A組的ITBVI、EVLWI明顯低于同期B組監測值(P
2.5 兩組入科時、EGDT達標時、入科后24 h、48 h、72 h、96 h、120 h時BNP檢測值比較
入科時、EGDT達標時兩組間BNP檢測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科后24 h、48 h、72 h、96 h、120 h各時段A組的BNP檢測值明顯低于同期B組檢測值(P
2.6 液體非限制組EVLWI與PVPI、ITBVI、BNP的相關性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B組EVLWI與PVPI無相關性(r=0.19,P>0.05),EVLWI與ITBVI成正相關(r=0.65,P
3 討論
針對膿毒性休克的液體管理,EDGT有明確的復蘇目標,給出的時限是6 h內達標,這可能需要大量補液,并且為維持這樣的目標而需要更多的液體;而EGDT達標后的液體管理卻沒有明確評估意見,可能會繼續習慣性非限制補液,從而導致容量負荷過重,并直接影響到膿毒性休克患者的預后。Kelm等[6]的研究顯示EGDT方案存在普遍性的液體超負荷情況,并且與住院費用和預后不良有關。羅金龍等[7]的研究也顯示,即使EGDT成功,如果后續液體管理失當,仍可能導致膿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上升。
通過PiCCO監測的ITBVI,因其不受呼吸運動和心肌順應性影響而優于傳統的中心靜脈壓監測,可作為獨立的心臟前負荷預測指標,用于膿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監測與管理[8]。但由于膿毒性休克往往存在血流動力學紊亂、心臟抑制等問題,ITBVI的正常參考值是否適用于此類患者仍存在疑問。筆者此前的同類型研究結果顯示:在EGDT達標后的膿毒性休克患者的液體管理過程中,與正常ITBVI液體非限制組[維持ITBVI(850~1000)mL/m2]比較,低ITBVI液體限制組[維持ITBVI(700~850)mL/m2]的機械通氣時間、住ICU時間均明顯縮短,且繼發臟器功能衰竭或死亡的風險沒有明顯升高[9]。然而,由于認識水平限制,未進一步探討其成因。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液體非限制組機械通氣時間、住ICU時間均較液體限制組延長,與此前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肺水增多引起的隱匿性肺水腫可能是導致此結果的原因之一。肺水腫依據其形成機制可分為壓力增高型肺水腫和通透增高型肺水腫[3]。PiCCO監測的血管外肺水指數(extra 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是目前為止監測肺水腫最具特異性的量化指標,可用來預測肺水腫的發生;肺血管通透性指數(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PVPI)有助于鑒別肺水腫類型[10]。傳統觀點認為:膿毒性休克繼發的肺水腫主要是由于肺內外炎性介質激活導致肺血管內皮細胞損傷、通透性增加所導致[11]。而本次研究中卻發現兩組患者EGDT達標后肺血管通透性均明顯好轉并迅速恢復正常,各時段PVP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推測可能與液體復蘇后灌注改善以及激素等藥物應用有關,也與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相符[12,13];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EGDT達標后液體非限制組的EVLWI隨ITBVI的升高呈逐漸升高趨勢,明顯高于同期液體限制組的EVLWI。由此進一步推斷,兩組患者同時段EVLWI的差異產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承受不同的容量負荷壓力所致:液體非限制組每天液體入量明顯多于液體限制組;液體限制組第3天至第5天呈液體負平衡,而液體非限制組則持續呈液體正平衡。通過相關性分析也發現液體非限制組EVLWI與ITBVI成正相關(r=0.65,P0.05),提示液體非限制組的EVLWI值呈逐漸升高趨勢,原因是由于其不斷增加的容量負荷導致的肺血管內高靜水壓,而非膿毒性休克自身導致的肺血管高通透性改變。
除容量因素外,可能導致肺水增多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為心肌損傷或心功能不全[11]?,F有研究表明,相對于其他器官功能而言,心血管功能對膿毒癥患者預后的影響最大;膿毒性休克由于其“高排低阻”的血流動力學特點,CI尚能維持正常,但心功能不全可能已經存在,心臟超聲檢查發現約50%的膿毒性休克患者存在心臟抑制[14]。而容量與心功能似乎是存在矛盾的兩個方面,也是臨床治療的一個難點。B型鈉尿肽(B-type natriuretie peptide,BNP)是一種利尿鈉多肽,主要由心房和心室肌細胞感受壓力和容量負荷后分泌,在調節體液電解質平衡、平衡血管壓力、調節體液量方面起著重要作用。Donnino等[15]回顧EGDT的研究時發現,高BNP組較低BNP組的APACHE II評分高、預后差。另有多項研究也證實膿毒性休克患者BNP增高,預后差[16-18]。因此有學者提出將血清BNP值作為考察膿毒癥心臟功能抑制,評估嚴重膿毒癥和膿毒性休克預后的標志物[19]。
膿毒癥患者血清BNP水平升高的機制是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目前認為心肌抑制、損傷及心功能不全是導致膿毒癥患者BNP增高的主要原因。另外,血清BNP值升高還受膿毒癥時液體復蘇、血管活性藥物應用、機械通氣以及腎功能等其他因素的影響[20]。Papp等[21]的研究發現部分不伴有心功能不全的膿毒癥患者BNP值升高,考慮炎癥反應對BNP升高也有一定作用。過量補液可能加重缺血再灌注損傷和血管內皮細胞損傷,進一步激活炎癥反應,導致BNP值上升。對比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的同期BNP監測數據可發現,液體非限制組的BNP值明顯高于液體限制組,而且縱向^察可發現液體非限制組的BNP值呈逐漸升高趨勢;同時,相關性檢驗提示液體非限制組的EVLWI與BNP成正相關(r=0.77,P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對于膿毒性休克患者,早期進行目標性液體復蘇,達標后在PiCCO監測下維持ITBVI 700~850 mL/m2并予限制性液體管理策略,可縮短機械通氣時間和住ICU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可能較傳統意義上的維持ITBVI“正常范圍”850~1000 mL/m2更具合理性。其機制可能為膿毒性休克患者往往存在心血管功能抑制、心臟舒縮張功能異常,對容量變化的反應性也較正常人敏感脆弱,在此基礎上若繼續維持ITBVI正常值可能導致肺水腫和心肌損傷的風險增加,從而導致機械通氣時間和住ICU時間延長。但本研究樣本量偏小,有待后續進行大樣本前瞻性隊列研究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 李杰,席修明,駱辛.對中國ICU醫生應用SSC感染性休克指南的調查分析[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4, 20(2):155-158
[2] Dellinger RP,Levy MM,Cadet JM,et a1.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2008[J]. Crit Care Med,2008,36(1):296-327.
[3] 劉大為.實用重癥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423-430.
[4] 陳齊紅,鄭瑞強,林華,等.不同液體管理策略對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響[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3,23(3):142-145.
[5] Delinger RP,Levy MM,Rhodes A,el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2012[J]. Intensive Care Med,2013,39(4):165-228.
[6] Kelm DJ,Perrin JT,Cartin-Ceba R,et al. Fluid overload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treated with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cute need for fluid related medical interventions and hospital death[J]. Shock,2015,43(1):68-73.
[7] 羅金龍,李樹生,楊光田.液體平衡狀況與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預后的關系[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4,14(5):250-251.
[8] 房俊娜,孫運波.容量管理監測指標的研究進展[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3,21(10):636-637.
[9] 孟東亮,茅堯生,應利君,等.感染性休克復蘇達標后脈搏指示連續心輸出量指導下不同液體管理方式對預后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學,2013,33(2):107-110.
[10] 郭銳,施沖,曾因明,等. 血管外肺水和肺血管通透性的監測與臨床應用[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3, 29(1):66-70.
[11] 楊從山,謝劍鋒,莫敏,等.肺血管通透性指數對急性肺水腫鑒別診斷價值初探[J].中華內科雜志,2014,50(7):593-596.
[12] Lv R,Zhou W,Chu C,et al.Mechanism of hydroxyethyl starch on reducing pulmonary capillary perm eability in a rat model of sepsis[J]. Ann Clin Lab Sci,2014,35(7):174-183.
[13] 尹勇,高乃s,李兆麗.烏司他丁對急性壞死型胰腺炎大鼠肺損傷的保護作用[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5, 10(3):558-561.
[14] Daniels LB,Maisel AS.Natriuretic peptides[J].J Am Call Cardiol,2012,50(25):2357.
[15] Donnino MW,Rivers EP,McCord J,et al.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J].Acad Emerg Med,2015,12(4):133-138.
[16] Charpentier J,Luyt C,Fulla Y,et al.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A marker of myocardial dysfunction and prognosis during severe sepsis[J]. Crit Care Med,2014,32(8):660-665.
[17] Tung RH,Carcia C,Morss AM,et a1.Utility of B-type natriuetic peptide for the evaluation of intensive care unit shock crit care[J].Med,2014,32(5):1643-1647.
[18] Januzzi,Camargo CA,Anwaruddin S,et a1.The N-terminal Pro-BNP investigation of dyspnea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study[J].Am Cardiol,2015,95(7):948-954.
[19] Varpula M,Pulkki K,Karlsson s,et a1.Pre-dictive value of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J].Crit Care Med,2014,35(5):1277-1283.
[20] McLean AS,Poh G,Huang SJ.Efects of acute fluid loading on plasma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a septic shock patient[J]. Anaesth Intensive Care,2012,33(2):528-530.
網上招聘啟事范文【一】
xxx公司招聘啟事
職位介紹
性別:不限 | 駕照:不要求
崗位職責:
基地是由北京中關村軟件園與團中央中國青年職業能力培訓基地(中青才智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合作設立的人才資源服務機構,同時也是清華大學慕課平臺企業級軟件課程伙伴,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爻袚嘘P村軟件園園區內300多家國際知名企業的人才培養、招聘的任務,本次招聘的崗位全部采用企業定制式培養,入訓學生學習結束,統一安排在園區工作,千載難逢,機會難得
一、Java大數據軟件開發定崗委培工程師
職位描述:在互聯網時代,javaEE技術體系毫無疑問的成為了服務器端編程領域的王者,在未來新的業務領域有著更輝煌的發展前景,可以從事金融、互聯網、電商、醫療等行業的核心軟件系統開發。構建基于Hadoop、spark、Storm等大數據核心技術的商業支撐系統。
任職要求:
1、理工科專業包括:計算機(網絡)、電子信息、軟件工程、(電氣)自動化、測控、生儀、機電等。
2、在京工作一年后要求回當地工作的,可申請調回當地省會城市的分公司或合作企業工作。
3、入職前同意參加軟件園統一組織的三到四個月的企業崗前項目實訓,學習期間享受1500元的現金補助。
待遇:
入職起薪平均薪酬在6000元/月以上,第二年起薪高于8000元/月,簽定正式勞動合同,享受國家規定的保險福利待遇。
二、架構級JavaEE大數據+云計算定崗委培實習工程師
職位描述:當今IT及ICT產業的趨勢就是云和端,云就是云計算,當今最大的IT和ICT企業都是符合這個趨勢,在云端建立服務器,而在端這邊,通過iphone及ipad等設備訪問云端;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他們毫無例外的主打云的解決方案,他們擁有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門戶,也與之對應的建立了自己的數據中心;基地在對中關村軟件園中大量的企業進行調研后,重磅推出JavaEE架構師、大數據、云計算高薪課程,使學員可以順利進入中國最頂級企業從事軟件開發工作。
任職要求:
1、國家統招本科以上學歷,通過國家英語四級等級考試,具備Java web、數據庫開發基礎者優先。
2、普通???,二年以上工作經驗,參加遠程測試,成績合格者。
項目介紹及待遇:學員在入職之前需參加一個月的大數據核心技術崗前強化訓練,入職起薪不低于7000元/月;學員進入企業工作后,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園區舉辦的在職人員專業技能提高班,在職帶薪學習三個月,學習期滿后,二次安置就業,二次就業薪資最低8000元/月起(薪資8000到16000元之間)。
網上招聘啟事【二】
xxx公司招聘啟事
職位介紹
性別:不限 | 駕照:不要求
崗位職責:
一、崗位要求:
1)中專及以上學歷,計算機、通信、電氣等理工類專業優先;
2)有無經驗皆可,熱愛java軟件開發,喜歡軟件編程工作;
3)學習能力強,工作熱情高,富有責任感,協助高級工程師完成工作內容;
4)本崗位歡迎優秀應屆畢業生前來應聘。
二、福利待遇:
1)公司提供食宿補貼,雙休;
2)五險一金,年終獎,十三薪,年度體檢等;
3)晉升幾率大,只要努力就會有機會;
4)良好的工作氛圍,舒適的工作環境,定期團建等;
網上招聘啟事【三】
xxx公司招聘啟事
職位介紹
性別:不限 | 駕照:不要求
崗位職責:
職位誘惑:
五險一金,帶薪年假,彈性上班制,漲薪快
職位描述:
1、負責產品原型設計,編寫需求文檔;
2、負責產品開發過程中的資源協調、時間管理、各環節推進,組織測試并對上線后的產品進行跟蹤;
3、負責上線后的產品改進,包括:BUG跟蹤、收集改進意見、提供改進方案,引導用戶熟悉使用產品等;
4、負責產品的數據及用戶行為分析。
任職要求:
1、本科以上學歷,3年以上互聯網產品策劃、設計經驗,能夠獨立完成產品需求文檔擬寫及原型的設計;
2、對軟件開發技術有一定了解;善于分析用戶需求;具有快速高效的執行力,出色的業務理解力、準確的產品判斷力、良好的產品架構設計能力;
3、具備較強的項目管理經驗,習慣于用嚴謹科學的統籌方法來保證工作按計劃進行;
4、對國內外優秀的互聯網產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極高的求知欲;
網上招聘啟事【四】
xxx公司招聘啟事
職位介紹
性別:不限 | 駕照:不要求
崗位職責:
一 崗位職責:
1、全面負責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包括招聘、培訓、考核、調配、薪酬福利、合同、社保等各個方面的工作;
2、在總經理領導下,全面負責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外部公共關系管理、環境衛生管理、辦公秩序管理、企業形象管理、文件檔案管理、通訊聯絡等方面的工作;
3、處事有原則又不失靈活、良好的團隊統籌能力;組織安排公司大型會議、會務工作;負責公司外聯、證照管理工作;
二 任職要求:
1、優秀的語言表達及溝通能力、協調能力、洞察能力和分析判斷力。
2、寫作能力強,電腦操作熟練,Word/Excel/PPT熟練,熟悉繪圖軟件更佳;
3、有企業管理制度體系化建設經驗;負責公司行政管理制度及流程體系建設和執行,檢查制度的貫徹實施;
[關鍵詞]危機管理;動態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C93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08)44-0050-02
近幾年來我國企業危機事件越來越頻繁地發生,如三鹿奶粉事件、巨能鈣雙氧水事件、龍口毒粉絲事件、德隆危機事件等。這些危機事件給人“明顯是問題,早晚必爆發”的感覺,也就是說,如果企業危機意識強,很多危機都可以及早消除,也就沒有危機事件的爆發。危機管理是指:在企業危機爆發前,有計劃、有組織系統地解決危機因素,減少危機發生,并于危機爆發后,以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使企業轉危為安,同時企業在危機處理完畢后,開始著手恢復管理和形象管理,確保在公眾心目中重塑企業形象。
1 企業危機動態管理的原則
1.1 適應環境原則
任何組織必須與它的環境相適應。成功的企業危機管理重視的是企業與其所處的外部環境的互動關系,其目的是使企業能夠適應、利用甚至影響環境的變化。企業危機動態管理要求企業必須隨時監視和掃描內外部環境的振蕩變化,分析危機機遇與其威脅的存在方式和影響程度。
1.2 動態管理原則
企業危機本身具有動態性,企業如果因外在環境或內在結構的變化產生危機,則危機絕不會是靜止的,會隨著企業處理的效果而變化。企業危機變化的每一個階段幾乎都具有連鎖反應,所以不能忽視企業危機的動態性。故企業危機動態管理要取得實效,必須將它納入常態管理,而且分階段進行有效管理。換句話說,企業危機動態管理需要一種實時控制,在靜態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動態調整,企業應該針對不同階段的不同特征對企業組織機構和管理體制進行動態的調整,從而有效避免“管理慣性”,企業自身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是企業危機動態管理的基礎。
1.3 全員參與原則
雖然企業在日常管理中,就應成立危機管理小組,但是危機管理需要全體員工的參與支持。一般很多企業的大部分員工認為危機管理是領導的事情,與己無關,放松警惕,結果許多危機往往是由于普通員工的疏忽而發生。因此,企業危機管理需要領導層的重視和正確的決策,也需要全體員工的理解、支持和全心全意地投入。
1.4 反饋修正原則
事實上,企業危機管理涉及企業長期、穩定地發展。因此企業危機動態管理通常隨著企業監測市場環境的變化,企業根據反饋結果必須采取必要的調整,以確保企業危機管理制度的適應性,從而提高企業危機管理能力。
2 企業進入危機動態管理的前提條件
將企業危機統一于企業的生命周期過程中,就必然得出企業危機管理應該是一個依危機運動曲線的不同階段將企業危機管理與企業日常管理更好地結合起來的動態過程。因此,企業危機動態管理模式要從時間、組織結構、制度及策略三個方面,針對企業危機周期中所處的不同階段,在相應的機制基礎上,采取相應的危機管理策略。
根據時間階段分為企業隱性危機管理狀態和顯性危機管理狀態。所謂顯性危機管理是指危機爆發時企業在相應機制支持下及時采取措施控制危機的過程。隱性危機管理是相對顯性危機管理而言的,它指處于正常狀態下的企業,在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同時從企業日常基礎管理、中層管理與高層戰略管理等各個機制層面上系統地防范企業危機的過程。企業在正常狀態與危機爆況的危機管理既要有所區分又要在企業的整個管理過程中統一起來。一般來說,正常狀態往往潛伏著企業危機,使企業處于隱性危機管理狀態;而在危機爆發時,企業處于顯性危機管理狀態。危機管理的核心內容是迅速地從正常情況轉移到緊急情況(或是從常態到非常態)。危機管理對速度的要求是很高的,反應的時間越短,越能證明企業管理危機的能力。而目前企業的危機管理往往是指顯性危機管理部分,顯然這樣的危機管理是不完整的。
在危機潛伏期,企業系統處于隱性危機管理狀態,其前提條件是L0,0
3 隱性危機管理模式
本文所指的企業隱性危機管理,主要是企業危機預防,即針對企業產品、財務、營銷、人力資源等企業顯性系統提出的危機預警系統。由于時間和資源的稀缺性,使企業不能對每一種不確定性的問題進行管理,這就需要建立某種形式的優先注意權。它由對每種風險的大小及事發頻率的估量來決定的。企業可以從內外部獲得相關信息,以此設計企業弱點清單,這些弱點并應按先后順序加以排列。一旦確認了危機,就可以考慮用最合理的時間和資源搭配去應對。企業危機的有效防范需要企業全員和企業機制的防范,這需要一個貫穿于企業各個層面的隱性危機防范系統。
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最合理、最有效率也最經濟的資源配置方式是對危機進行預防和準備,盡最大的努力去消除危機或是減輕危機對資源的浪費。所以對企業決策層來說,要想科學有效地解決企業遇到的各種危機,首先就要樹立起科學的危機觀,把危機當做一種企業常態,即企業時刻要保持危機意識,隨時準備應對危機,只有這樣才能把危機“扼殺在搖籃里”,或者及早發現危機并采取相應措施。平時,企業要使每一個員工從思想上做好應對危機的準備,樹立全員危機感,關鍵是在企業內部形成危機防范的企業文化,讓員工了解危機的特征和危害,建立有效的危機案例學習機制,增強其危機意識及防范能力。許多成功的企業都有自己的危機文化,如微軟聲稱距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小天鵝公司實施“末日管理”模式,其目的都是為了強化企業的危機文化意識。
無數案例證明,首先,預防危機必須建立高度靈敏的危機管理預警機制,而預警機制是在事件的產生、發展、轉化過程中都產生作用的機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通常
在企業內部設立危機管理機構,承擔危機的日常檢測、診斷、評價和預警預控工作。其次,建立健全危機管理計劃,以便約束員工的公關行為;危機應急隊伍的訓練,教會員工臨危應變的救防能力和危機預防與處理的專業知識。日?;A營運層的隱性危機管理是建立危機防范的日常管理機制,如企業質量管理、西格瑪差錯控制方法等。
整個隱性危機管理十分簡單,識別危機,評價危機,然后尋求管理以確認隱性危機,這個過程是動態的和不斷向前發展的,可進一步被拓展成企業隱性危機管理結構的輪廓。分析危機成因是制定危機防范措施、規避和防范危機的關鍵。為了便于分析、識別和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管理控制,我們必須對危機存在和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危機潛在的損失范圍與程度進行評估衡量,其目的在于分析、識別和找出那些潛在威脅及其后果嚴重的風險,將它們作為需要重點防范和處理的對象,以便有針對性地制定和選擇恰當的危機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案。
4 顯性危機管理模式
企業危機爆發后,企業的顯性危機防范系統迅速啟動,成為企業應對危機有力的支持系統,在危機管理中發揮主導作用。一般說來,企業顯性危機管理包括組建危機管理小組、收集企業危機資訊、診斷企業危機等環節。
企業危機動態管理模式中,決策者需要在危機爆發時,迅速組建危機管理小組,形成危機控制的核心。小組所擔負的責任是巨大的,當不可抗拒的危機或是預帶系統失效所造成的危機爆發時,它必須立即發揮作用,對危機進行積極的反應。收集企業危機信號,以辨識危機爆發的因素。當危機爆發后,由于信息不明、時間緊迫或是不能確定哪些物質或人員處于危機之中,這時對危機進行的信息收集,應當成為最關鍵的一步。再根據收集來的資訊診斷危機因素、威脅程度、根源及其癥結,確立相應的危機處理方案。當然危機處理方案再完美,在執行時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需要決策者靈活機動地執行方案。此時最佳的領導方式為強勢領導,要求能夠針對企業危機,全權進行任務分配與資源調度。操作部門對危機發生后公司的正常運轉負責,并對突發危機的各種情況進行處理。計劃與情報部門則負責收集、分析和記錄有關危機、危機處理及可利用資源狀況的信息。后勤部門為危機處理提供多種必需的設備物資及服務等。財務部和行政部負責危機處理過程中的財務及成本分析,提供其他三個部門沒有提供的職能。這樣的組織結構比較平等,有利于部門之間的迅速溝通和互相激勵又相對獨立地工作。企業在危機處理完畢后,應認真總結危機教訓,避免重蹈歷史覆轍。危機過后,企業應著手開始重塑企業形象。
參考文獻:
新的管理理念的提出,新的管理方式的出現,使得現代管理越來越精細化、人性化?!凹毠潧Q定成敗”已成為職場的一句流行語,人們越來越關注到細節對他人、自身和企業形象的影響。細節是指細小而又具體的事物、事情、環節或情節。正是因其小而常常被人忽視,因其細而使人感到繁瑣,不能長期堅持?!扒Ю镏?,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無不向我們昭示著點滴細節的重要作用。細節教育是在教育的過程中除傳授給學生宏觀的、具有普遍性的規律和技能外,還應從職業角度引導學生形成對工作過程中細小環節的關注,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精神和細節觀念。它是課上與課下、系部與學校、個體與全員、理論與實踐、學校與行業相互努力的過程,是一個系統化工程。
二、行業特性決定了專業的細節教育不可忽視
國內著名的金陵酒店管理集團有一句名言,“酒店無小事,做不好小事出大事”,一句話道出了酒店服務與管理工作的真諦。酒店服務作為一種客我之間高度接觸性的行業,服務人員的一舉一動無不影響著客人的感受,決定著客人對飯店服務和管理水平的評價。而且因服務的同步性、不可重復性、無形性和差異性等特點,決定了飯店從業人員必須具備時刻為客人著想、為飯店著想的意識,才能在日常的服務工作中給客人以驚喜,為飯店創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在為客人整理房間的過程中,能從枕頭的折痕中判斷出客人覺得枕頭矮了,再為客人多加一個枕頭;在客人第二次蹋進飯店大門的時候,能準確地叫出客人的名字……,諸如此類的細節服務每天在不同的飯店發生,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卻折射出飯店員工至真至誠的服務精神,以客人需求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作為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性人才為主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來說,如何從細節入手,在日常的教學、管理和實踐環節中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形成良好的職業素質,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如今下列情景的出現已不足為怪:乘坐電梯時,特別是上下課的高峰期,同學們一擁而入或而出,絲毫不懂禮讓;見到師長視而不見;進入實訓場所,大聲喧嘩,自身物品胡亂擺放;上課遲到時有發生;從諸多對從事酒店行業的實習生和畢業生的跟蹤調查來看,他們在環境適應、服務意識、心理承受、吃苦耐勞、自我約束等方面與現代酒店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些現狀的存在有的看似細節,不足為道,但是每一個細節都直接展示了學生的內涵和素養,體現著學校人才培養水平的高低,影響著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因此,如何主動適應行業區域經濟發展需求,不斷加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關注細節教育,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是酒店管理專業實現內涵提升的必由之路。
三、如何實施細節教育
素質指勞動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條件的基礎上,通過教育、勞動實踐和自我修養等途徑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職業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內在基本品質,它由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身心素質等幾方面構成。從業人員職業素質是企業競爭制勝的核心要素,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和品牌。國家示范院校建設的實踐證明,僅僅依靠學校、課堂的實訓室,依靠書本知識的學習,是無法培養出學生的實用技能和技術應用能力的。要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必須實行開放式教學,以校企合作為平臺,在專業教學中增加具有企業豐富經驗的專家,使行業企業直接參與到人才的過程之中,以工學結合的途徑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1]。
(一)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細節教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教學的力量不僅僅在于傳授,更重要的在于鼓勵與引導,如何將細節的重要性深入學生思想意識,培養學生從小事做起,將小事做精的態度意義重大。在本專業的教學中,對學生儀容儀表的檢查和指導是一項重要的課前教學內容。結合行業企業對員工職業形象的要求對每位學生進行檢查和評價,對沒有達到標準要求的學生按規定扣除日??己朔?,并予以正確的指導,限定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整改,培養學生良好的形象管理能力。上課時使用手機在大學生中非常普遍,這種行為嚴重影響教學和學習效果,因此,借鑒行業企業對員工手機的管理辦法,為各班配備“手機保管箱”,課前要求學生統一將手機放入保管箱,并進行執行情況的考核,此舉有效解決了手機困擾問題,受到國內多家媒體的報道和家長的肯定。使用電子文件上交作業,如PPT、WORD文檔等形式在現代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多,但是許多同學完成的電子作業在字體、格式、排版、美化等方面的水平良莠不齊,而行業企業對文件的規范化和美觀性要求很高,也兼具節約的成本意識。所以,每次作業上交后,任課教師都會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意見,逐步提高學生電子文檔的處理能力和審美意識,為以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正如許多實習和畢業生所言“我們對自己制作PPT的水平很有自信,因為在校期間每個人都經歷了無數次的訓練和指導,制作水平和表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類似的例子多不勝舉,細節教育的理念滲透于每位教師的心中,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過程。
(二)在實踐過程中滲透細節教育教育部16號文件中明確提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本專業構建了基于職業能力提升為主線的雙證課程體系,實訓、實習課程的比例達到60%,學生許多職業意識、職業態度、職業習慣的養成正是在校內外的實踐環節中形成的。以校內實訓為例,學生進入實訓規定必須按規定著職業裝,提前到崗做好實訓室的環境衛生和物品準備工作,清點上課人員,完成自查后向實訓老師匯報班前準備情況,教師再進行檢查和考核,與現代酒店業的班前準備工作和班前會的要求相同。實訓過程中,學生應遵守實訓室的管理規定,不得大聲喧嘩,文明操作,安全操作,不得故意損壞和破壞實訓用品用具。實訓結束后,學生要按照實訓室衛生清掃的程序和要求做好環境衛生的整理工作,填寫使用記錄表,做到“清潔、有序、定位定量”。在整個實訓環節的設計、實施、考核過程中完全從職業化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相關技能與綜合素養。校外的專業見習、頂崗實習是學生直接接觸和感受職業工作的過程,實踐的效果如何不僅影響到合作企業的正常經營與管理,同時也影響到企業對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的評價和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取向。因此,校外實踐環節是本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關注度和投入度最高的部分。新生進校后便邀請行業專家、技術精英、實習生、畢業生到校開展行業知識和職業生涯規劃;在即將進入實踐崗位前再進行校企對接,讓學生全面了解實習單位的企業文化、崗位要求、配套設施、管理制度等;學生實際到崗后開展實習指導老師和學生的“一對一”溝通,幫助學生快速適應崗位工作,及時解決崗位實習中出現的問題。在傳統節日、寒暑假期間,系部領導帶領實習指導老師、班主任等深入實習基地看望和慰問學生,用真情去感動和感染學生,將真情運用到對客服務過程中,此舉受到了所有合作企業的贊賞,也增強了企業對實習生管理的重視程度。2011年7月份,本專業派出了20多名學生到青島海景花園大酒店開展頂崗實習和畢業實踐。酒店接待任務繁重,服務標準和考核要求非常嚴格,但是所有學生都能夠在快速適應崗位工作要求,用心做事,以情服務,獲得了酒店與客人的高度認可,在短短的四個月時間內,共收到客人的感謝信43封。
文章編號:1005-913X(2015)09-0194-02
瑞士經濟學家肯德講過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 “19世紀是工業世紀,20世紀則作為管理世紀載人史冊”。當20世紀悄然逝去,管理哲學開始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有學者甚至斷言:管理哲學的崛起,把管理從“科學”引向了“哲學”。盡管這一論斷還有待驗證,但可以肯定的是,管理哲學在今日的興盛,絕非人為操作的學術泡沫,是有其深刻的社會與歷史根源的。
一、哲學與管理學融合的必然性
從現代管理思想的歷史來看,管理學的研究就一直處于一種發散式的發展狀態:人們對管理的職能、原理、方法甚至管理的定義缺乏統一的解釋。在整個知識體系的構建上,現代管理學與其他學科相比仍顯得雜亂無章。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美國學者孔茨對“現代管理學叢林”先后進行的兩次綜合均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它只是一種簡單的歸納與組合,而非建立于堅實哲學基礎上的統一與整合。這種哲學基礎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在于作為一種世界觀,它首先構成了知識的基礎,并為各門具體科學奠定了基本的理論前提和思維方法。畢竟,管理學雖然主要是一門經驗科學,但它的前提性、基礎性問題屬于超越經驗的哲學研究對象。因此,哲學對于管理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二、管理學是科學性、藝術性和哲學性的統一
人們對管理哲學的認識,雖然充滿了意見紛爭,但也達成了部分共識,即管理哲學處于管理學和哲學的交叉領域,屬于一種部門哲學。當然,這種交叉不是管理學與哲學的簡單疊加,也并非簡單地將哲學推演到管理學之中的結果,因為哲學本來就是管理研究的有機組成部分。然而,當今那種將管理學定位于“既是科學又是藝術”的做法,正好忽略了作為其理論基石的哲學層面的問題。哲學并不獨立存在,而是深深滲透在一切具體科學之中,它們相互貫通,共同構成一個相互聯結的知識總體。而在這一知識總體中,哲學處于深層地位,它所關注的是各種知識領域中的深層理念,如各種具體學科研究的前提假設、基本原則、文化理念和思維方式等。對于管理研究而言,它既可以是一門科學,又可以是一門哲學,而二者在實踐中的有效應用就會形成所謂的管理藝術。因此,從更全面的意義上講,管理應該是科學、哲學和藝術的“三位一體”。
三、哲學視角下的中國特色管理模式構建
縱觀管理科學發展史,現代管理科學的發展,經歷了“古典管理”、“行為科學”、“管理叢林”,直至今天的“企業文化”階段。中國式管理該何去何從?是實現管理的跨越,還是跟隨西方的發展,還是創造有獨特文化內涵的管理模式。中國特色的管理模式,應該是“創新、文化、可持續”三者的統一,其中,創新是驅動、文化是內核、可持續是目的。
(一)創新是中國式管理模式的驅動力
在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中,由于不加分析地照搬西方管理模式,常常造成兩方面的不好影響:一是由于西方管理多重管理技藝而不重管理哲學,把管理簡單化、定量化、制度化、忽略了人的內在因素;二是由于我國在建立管理學學科的初期,其內容大多是照搬西方而來,因為其構建都是屬于西方管理學的內容,案例上也更多引用西方的案例,對中國的管理學思想忽略非常嚴重,一旦單純的將這些西方知識用于東方社會的管理實踐,就會出現不小的問題。
因此,走“綜合創新”的管理科學之路,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學模式,在豐富的管理實踐的基礎上,努力找尋東西方文化和中國現代管理的結合點,是新形勢下的必然選。創新是管理過程和一切經營活動的最根本驅動力,沒有創新就沒有突破口,循規蹈矩的習慣和勢力就不能夠被打破。
1.創新的動力來源。創新的壓力有多方面,有來自競爭對手、有來自顧客的需求、有來自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變化、有來自企業自發的需求,任何被動的創新,都不足以引領一個企業或者行業的發展,只有來自企業自身的、自發的需求,才能夠真正的推動創新,向前發展才能夠真正的產生巨大的乘法和示范效應。
2.創新的內容。創新的內容包括企業管理觀念創新、企業經營管理方式創新、企業管理制度創新、企業核心競爭力創新、企業形象管理創新,
3.創新的流程。創新的內容可以包括很多方面,但是從流程上就可以歸納為三個流程:思想上產生沖突、制度是實現突破、方法上產生替代,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個創新的流程,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從無到有,從認識到認知,從認知到創新的過程,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企業原有管理模式的不滿或企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危機,使認識上與原有管理理論思想的沖突;第二階段是因為認識到企業現有管理手段、方法的落后,而對新的管理理念和成功經驗主動去認知,有借鑒和學習的意愿;第三階段是創新過程的實施階段,這個階段是將企業之中不滿的因素、先進的管理理論和成功的創新案例組合到一起,加以總結、提煉、加工,在重復、漸進的不斷嘗試中尋求一個最佳創新方案;第四階段是創新后的管理體系要得到組織內部和外部的一致認可,包括對創新內容的適應過程;創新過程中消極因素的規避問題;創新收益的評價等各方面有利,不利因素的綜合分析、認可過程。
管理創新的最初階段首先要得到組織內部的一致認可,這是管理創新得以執行的基本前提,創新的管理需要擁護者,并且需要在最短時間內取得成果來證明創新的有效性。即使有些創新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有理論認證的創新也能增加創新者和支持者的信心。
(二)文化是中國式管理模式的內核
從管理哲學的視角來看,管理決不僅僅是一種工具、一種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一個價值實現的過程。因為任何管理都不僅僅要滿足組織目標的實現,而應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展開與實現人的自我價值。由此,任何管理組織、管理方式、管理方法與管理行為都應該指向這一終極目標,并以這一目標的實現狀況作為標準來評判、矯正、重建管理組織、管理方式與管理行為。毋庸置疑,就管理科學總的發展趨勢而言,管理科學正在經歷著由“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轉化,對管理文化和管理倫理的認識和分析已成為現代管理科學研究的熱點和前沿。而“以人為本”,重視企業發展中人才的要素影響,重視組織精神和組織價值理念的培育,把員工素質的提高作為組織績效提升的重要手段,更成為當前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
二十世紀八十年中后期企業文化理論被引進中國,我國企業界和學術界開始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國情對企業文化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為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盡管我國學術界和企業界對企業文化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對企業文化理論認識加深,企業文化的研究也從定性研究到重視定量研究,從多個角度建立了企業文化及其測評的模型,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但是我國的企業文化基礎理論和企業文化建設模型幾乎都是舶來品,還沒形成適合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企業文化理論及基礎模型。企業文化建設與國外先進企業文化先比也有很大差距,除了少數企業文化己經到了深化提高階段外,大多數企業文化仍處于基本形成和探索時期,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1.經營管理者對企業文化建設重要認識不足;2.企業文化功利性太強;3.將企業文化建設看作是思想政治建設、制度建設和文娛活動等;4.企業文化建設模仿性嚴重,缺乏企業個性與創新;5.企業文化與經營實際言行不一。究其原因,我國企業文化建設問題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1.缺乏良好的外部環境支持。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起步比較晚,市場機制不健全,政府的經濟職能也有待轉變,使得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缺乏良好的外部環境的支撐,對企業文化建設水平形成制約;2.經營者對企業文化內涵認識不夠透徹。部分企業經營者都企業文化的認識存在偏差,將企業文化片面的當做是思想政治建設、文娛活動或是制度建設;3.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的影響。傳統文化中的家族觀念、人情關系等思想在企業中盛行,使得企業規章制度的力量得不到發揮,制約著企業文化的發展;4.企業經營者自身素質不夠,缺乏對企業經營的正確認識。我國大部分經營者都是在被生活逼迫無路可走之下選擇經商的,經營企業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企業僅是他們獲取財富的工具,企業的一切經營管理就是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缺乏對企業經營本質和目的的正確認識。企業經營獲取利潤是沒有錯的,但是企業經營獲利的本質、目的、正確手段應該是什么?我國大部分經營者都沒能對這些問題進行正確的思考。在這種功利性的價值觀念的指導下的企業文化建設要么體現出極強的功利性,要么就是空談美好的文化理念而無法將其付諸于實踐。甚至有少部分經營者認為企業經營只要搞好產品、制定好制度及目標、計劃等能獲取利潤就可以了,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經營沒太大關聯,企業文化建設僅僅是為了順應潮流,給企業穿上一件漂亮的外衣。
企業文化建設的問題雖然是有多個因素的影響,但是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與國外成熟、優秀的管理哲學在企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相比較,我國企業經營者管理哲學在企業文化中的作用不明顯。絕大多數企業經營者缺乏正確的、優秀的管理哲學以及將正確的管理哲學轉化為企業文化的能力,對企業文化及企業經營的本質、目的、理念、方法等認識不夠全面、透徹,提煉不出既符合社會倫理道德觀念,又能符合企業實際,推動企業經營發展的價值觀念。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不能很好的處理好企業內外部的各種利益關系,得不到企業內部成員和社會公眾的共同認同,導致企業文化建設出現各種問題,最終使得企業文化建設無法對企業經營實際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嚴重的制約了我國的企業文化建設和發展。
現代企業處于復雜、變換的環境中經營,需要處理好企業內外各種關系,而且從現代企業經營環境來看,知識的作用越加明顯,優秀的企業文化必定是注重社會責任、創新和誠信的企業文化。沒有優秀的管理哲學為指導,是不可能形成優秀的企業文化的,我國企業經營者優秀管理哲學的缺失將成為制約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因素。因此,本文從管理哲學這一視角來研究企業文化,并對通過稻盛和夫優秀的管理哲學及其在企業文化中作用的案列研究,分析我國企業文化問題的原因,探討培育我國企業經營者優秀管理哲學,有效建設我國企業文化的途徑。
(三)可持續實施目的
管理模式的建立要促進經濟發展,因此,不能脫離當前的生產力水平。同時,又必須將短期利益與長期發展相結合,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問題,盡可能多地吸收先進的、代表前沿動向的管理理念、手段與方法。在理念上應當保持以代表時展和民族文化核心為基礎,在手段與方法上應當吸取最能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比如創新理念、知識是最為重要的資源理念、管理終極目標理念、組織學習及社會學習理念、組織結構倒置理念、跨文化管理理念、虛擬企業、動態聯盟、企業再造等一系列理論和理念。貫通運用能大大提高管理操作模式的先進性和前瞻性,使其具有較長的壽命周期,以保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