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91小视频app-91香蕉在线看私人影院-91香蕉在线-91香蕉影院-91香蕉影视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范文

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案

第1篇: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范文

【關鍵詞】中學 團體心理輔導 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B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4-0107-03

團體心理輔導(又稱團體心理訓練)是指在團體的情境下,運用心理訓練的方法和團體動力學的理論,借助團體的力量和各種應用心理學的技術,使團體成員互助并達到自助,幫助成員學習新的行為,獲得新的體驗,最終達到提高心理素質、促進人格全面健康發展這一目標的過程。20世紀90年代初,團體心理輔導傳入我國,起初在我國高校進行了一些開展,如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醫學心理學中心彭純子等人對22名大學生社交團體治療訓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劉春燕對實驗組14人進行團體應對方式訓練等。近年來,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在我國的中小學也進行了啟動,如楊彥平在上海市某中學就網絡成癮現象對中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

鄭小東等人將中小學團體心理輔導定義為:“受過專業訓練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遵照團體動力學和群體心理學等原理,運用團體輔導的技巧,指導學生(通常屬于一個班級)以團體的形式進行活動,以解決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共同成長,最終實現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隨著團體心理輔導走入中學,其在改善中學生心理狀況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一 研究現狀

1.中學團體心理輔導研究方法

關于中學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常將研究的主題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篩選出需要的被試,并設計實驗組和對照組,對于實驗組設計系列團體心理輔導實驗,對于對照組不做干預。實驗前后測試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某些方面的得分,從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得出團體心理輔導是否對改善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效果。如侯文婷在研究初中生考試焦慮癥狀時,以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法,選取遼寧師范大學附中的初中生作為研究樣本,隨機篩選出考試焦慮的成員60名,然后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對照組各30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性別變量上進行嚴格匹配。對實驗組作了7次干預,驗證團體心理輔導方法對于初中生考試焦慮干預的有效性,得出以下結論: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法對于初中生的考試焦慮的干預作用明顯。此外,除了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等也有應用。

2.中學團體心理輔導方式

目前,我國中學開展較多的還是以班級為單位的團體心理輔導。而各個學校的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也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學校是將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作為一種獨立的心理健康課程,有固定的時間、由專業的心理教師負責,有的是將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作為德育的一部分,采用機動的時間,由班主任或德育老師負責。近年來,我國中學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日趨多樣化,如遼寧本溪實驗中學的老師李艷在該校團體心理輔導上,利用校園廣播,傳遞正能量;在校報開設“心理咨詢”欄目,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當然,主要還是以班級的思想品德課為主渠道,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隨著一些學者的研究需要,我國中學的小組團體心理輔導或集體心理治療(臺灣也稱為團體咨商)也在發展中。有一些學校開始嘗試以問題為分類的矯治性團體心理輔導,設計了主題明確、相對連貫、針對性強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如姜芳在對高一新生孤獨感的研究中,以棗莊市第十八中學高一新生為被試,采用UCLA孤獨感量表,篩選出30名孤獨感較高的學生,進行孤獨感的團體心理輔導干預,設計了10次有針對性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此外,在我國許多中學,特別是初三、高三年級的學生面臨中考、高考時,學校會舉辦講座式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尤其是針對高考前夕學生考試焦慮的輔導,在很多學校都開展過。這種輔導形式的優點是受眾多,學生可在1小時內獲得較多的有用信息。

目前,社會上還出現了很多培訓學校,開展青少年的拓展式培訓,這種拓展式培訓也采用團體輔導的形式,重在鍛煉青少年的綜合素質,培訓多采用集中式、封閉式培訓,短的需要2~4天,長的需要7~10天,如夏令營等。

3.研究工具的使用

國內研究中學生心理狀況所使用的測量工具以引進的居多,如PANAS(正性負性情緒量表)、UCLA(孤獨感量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等。這些問卷在引進中雖然經過修訂,但對中學生群體缺乏針對性。通過發展,在近幾年的研究中已出現了針對我國中學生設計的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量表,如鄭日昌編制的《考試焦慮自陳量表》,毛俊青編制的《中學生心理彈性量表》,唐紅波、陳俊、劉學蘭結合高三學生的實際情況修訂編制的《考試焦慮診斷量表》等。

4.中學團體心理輔導的活動設計

在我國,針對中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況設計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方案也各不相同。如顧敏敏在團體心理輔導對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干預研究中,就選取了10名身心健康,但有提高人際交往動機的同學,共安排了10次團體心理游戲,每次持續一小時。每次由領導者帶領成員進行與人際交往相關的心理游戲。每次游戲后,都會進行解說和布置家庭作業,與成員們分享感受。總結其他的中學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基本都要考慮領導者、成員構成、場地布置、道具或材料準備、團體目標的確定、內容策劃、時間規劃等因素。尤其在內容策劃方面,必須考慮到中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貼近性的游戲。如顧敏敏在實驗中設計的“蒙眼作畫”游戲,具有趣味性。

5.中學團體心理輔導的成效

在已有的中學團體心理輔導研究中,中學的小組團體心理輔導形式通常對團體心理輔導對于改善中學生心理狀況的效果提出假設,并通過實驗設立對照組,前后測實驗對象,做出了具有顯著性差異的成果。金家新、楊彥平等的研究顯示,團體心理輔導對緩解中學生考試焦慮有一定作用;袁貴勇、侯文婷等的研究顯示,團體心理輔導對中學生網絡成癮有一定作用;孫妍、呂京京等的研究顯示,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改善中學生的情緒水平,在其他領域的是否具有效果資料尚不全面。

而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金家新指出,班級團體心理輔導能很好地實現學校的目標取向,而且能反映班級的個性、年級特點、年齡特征及不同年級所出現的問題。這種團體心理輔導以班級為單位,以學生發展為根本,所以能夠在班級管理、團隊活動、教學活動、校務管理、家長教育、心理輔導中得到廣泛應用。周元臣的研究發現,班級團體輔導能充分利用班級中的資源,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和自我評估,強化成功體驗,在互助與自助中成長,有助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班級團體輔導還能促進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在學生之間形成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精神。

而一些高考前的講座式心理輔導和培訓班以及夏令營的形式是否具有成效還沒有具體證實。

二 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1.存在的問題

國內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主要以大學生為主,近些年來雖然在中小學也有開展,但仍然表現為研究數量少,領域相對較單一,測量工具不多。

第一,中學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領域單一。從中國知網進行的文獻檢索情況看:2000~2014年,團體心理輔導主要集中在大學生的團體心理輔導研究,涉及中學團體心理輔導的文獻所占分量很少。在已有的40多篇中小學團體心理輔導的論文中,其涉及的領域較窄,主要集中在學習拖延、考試焦慮、網絡成癮方面。近年來,才有了針對離異家庭初中生的心理彈性的干預研究、改善高中生情緒實驗研究、對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干預研究等多樣化的研究領域。但與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涉及的領域相比,還是略微單薄了些。

第二,現有團體心理輔導方式存在局限。在我國中學開展的以班級為單位的團體心理輔導方式下,金家新的研究指出,團體心理輔導內容的多少與班級每周實施的時間密切相關,從輔導效果來看,設計活動的方案最好是結構性設計(有目標、有明顯的幾個輔導程序),但結構性設計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一般宜于在假期中進行。而現行的中學課時分配情況是,心理輔導課(或稱心理健康課)每周只有1課時,似乎只能采用非結構設計(有目標,但無完整的程序)。這就很難保證輔導的系統性和效果。此外,我國很多中學將思想品德課、德育課、班會與團體心理輔導內容相混淆,關于這個問題,華中師大心理系劉華山老師提出,心理輔導所要解決的是心理問題,德育工作所要解決的是思想問題,心理障礙與政治錯誤、思想意識不健康、品德不良是性質不同的兩類問題。有些思想品德不良的人可能并沒有心理問題,但有些心理問題不是思想品德等教育課可以解決的,需要辨別好。

此外,有關小組團體心理輔導形式,張杰指出,在輔導對象的分組上,研究者在研究中多將其分為心理健康者和問題人群兩類,前者是以提高心理素質為目的,稱之為發展性團體;后者以解決心理問題為主,稱為治療性團體。國內當前以治療性團體為研究對象的居多,通過對照組顯示出對于某個心理問題的輔導是否有成效,而對于同樣是有問題的對照組或更多其他學生,則沒有進一步的輔導。這也需要改進。

第三,測量問卷的使用問題。在對我國中學團體心理輔導效果的評估上,針對中學生定群體應采用適宜的專門量表,如鄭日昌編制的《考試焦慮自陳量表》,毛俊青編制的《中學生心理彈性量表》,但總體數量不多,涉及的領域還很狹窄。

2.研究的建議

第一,擴展中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領域。近年來,我國高校的團體活動領域已深入到提升學生幸福感,開展團體心理活動的輔導員本身的能力培養、大學生適應不良的探索等,在我國的中學中,同樣存在著學生幸福感不強、中學適應不良等問題,還有提升中學生耐挫力等其他積極心理學方面的研究都是值得去商榷的課題。

第二,改善中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由于我國現行的教學制度、考試制度,導致在很多中學心理健康課都不受重視,好多中學心理健康課都形同虛設,或請一些高校心理學的研究生代課,課時不能保證。我國中學亟須重視這個問題,開設以班級為主的團體心理輔導課,保證課時。同時,針對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采取靈活多變的小組團體心理輔導方法,改善學生的心理,這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也有幫助。

第三,編訂適宜中學生心理問題的量表。盡管我們現已有鄭日昌編制的《考試焦慮自陳量表》,毛俊青編制的《中學生心理彈性量表》等相關適宜中學生心理問題的量表,但是若要研究其他心理問題,針對中學生心理問題的量表還是不全面,需要廣大學者繼續編制。

三 結果與展望

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在我國中學的起步較晚,其研究方式、方法都尚未健全,領域也不完善,但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我國中學對于團體心理輔導的日趨重視,其正日益成為我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張弛、田寶偉、鄭日昌.團體心理訓練[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2

[2]劉佰橋、隋耀偉.我國高校團體心理輔導研究現狀綜述[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12)

第2篇: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范文

一、問題的提出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心理成長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學生學業發展的最重要階段。進入初中,學生們大都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對學業也格外重視。但是經過幾次學業考試后,成績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生開始增多,即出現學習潛能開發不足,成績明顯低于其能力應達水平的學業不良現象。

學業發展適應不良導致學習潛能生在各學科的學習中大量存在。以往學校也采取了多種措施,例如重復學習、加深拓展知識內容來進行學習能力的訓練,家長也會請課外輔導教師進行輔導等。但這些方法未能涉及影響學生學業發展的心理因素,對學生的重塑性有限,學生學業發展難以進入良性循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學生的課業負擔;而學生則因更多無效重復學習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學習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升。因此,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激發學生學習潛能的活動成為現階段中學教育的一大研究內容。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不僅能緩解學生的學業壓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個性,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不單一指向學生,還關注影響學生成長的師生關系、親子關系等生態文化環境。

開發學生潛能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我們發現對這些問題的認識與解決不單單屬于教育學、倫理道德的范疇,僅僅通過班主任工作和學科教學工作也是不能完全實現的。

2010年以來,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開始借助心理學理論,通過心理輔導來挖掘初中學生內心固有的積極力量,使學生在學業發展中充分地發揮個人的潛能,促進其學業發展。幾年的實踐結果表明,學能開發小組心理輔導能夠培育和強化學生積極的心理力量,是學生優化自身學習策略和方法、實現快樂學習的有效途徑。

二、“學能開發”活動的研究目標

“學能開發”輔導活動源于學生的實際需要和教師的切身體驗,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致力于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形式上以學生樂于接受的小組心理輔導為主。同時,我校使心理輔導與學科教學相輔相成,促進學生學業發展,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基。

根據學生學業適應不良產生的心理因素,我們將“學能開發”活動的研究目標定為:

1.協助學生建立積極的認知圖式,幫助他們積極客觀地認知自我、認識考試挫折,提升自我價值感和學習的自我監控能力;

2.協助學生掌握情緒管理的方法,建立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幫助他們以積極心態面對學業發展挫折,形成合理的行為方式和方法;

3.使學生學會如何確立學習目標、制定計劃,有效利用時間,管理自己的學業,提升學習的自我監控能力。

三、“學能開發”活動的理論論證

1.影響初中生學業發展的心理因素

初中學生心理發展趨于成熟但較不穩定,許多學者研究發現,學習興趣、思維方式、自我認識、人際關系、情感等因素均會影響初中生的學業發展。初中階段學生學業問題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意志不強,有不良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模糊,學習觀念存在偏差等。大部分學生在面對考試挫折時,存在認知偏差、過多的負面情緒體驗,缺乏教師和同伴的社會支持等。學習的失敗經驗進一步積累,最終形成“無能”的自我設限心理,當面臨新的學習任務時,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而出現回避行為,失去進一步探索的樂趣和信心,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就可能被抑制,成績明顯低于其能力應達的水平。

2.小組心理輔導開發潛能的價值

小組心理輔導是借助團體動力及交互作用以促進成員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悅納的歷程。小組一般由8~12名有相似發展困惑的成員組成,成員在心理輔導教師的帶領下,進行自我感受和探索,借助小組的支持、回饋、建議及經驗分享等人際互動為自己帶來覺察、思考。

小組中成員“和別人一樣”的感覺,“歸屬”的體驗,使學生消除了顧慮;小組的多向溝通使學生產生了更大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組員之間彼此幫助、影響,有助于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客觀的自我概念,建立積極的同伴關系;學生在小組中能體會到更多的滿足感和自豪感,有力量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吸納周圍人的優點,發揮個人潛能。

四、“學能開發”活動的設計實施

1.活動內容的設計思路及方案

積極心理學關注人類的積極力量和品質,以及人們固有的、潛在的力量,通過激發自身的積極潛力和優秀品質使個體成為一個健康的人;團體心理輔導通過團體內的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認識和探索自我,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理性情緒療法能幫助個體重新調整不合理的認知,使之產生合理信念,改變其情緒和行為后果。

挖掘學生潛在的能量,進而促進其學業發展是“學能開發”活動的主旨目標。我們以積極心理學、理性情緒療法和團體心理輔導為理論依據;以提升學生的自我價值感,使之掌握自我肯定、情緒管理的方法,建立穩定的社會支持等為輔導目標,設計了四部分共十四個單元的輔導內容。

第一部分:點亮初中生活。包含兩個單元的活動,主要通過活動使小組成員營造、體驗良好的小組內和諧、相互信任、彼此坦誠的人際氛圍,建立真誠的同伴關系,為以后的活動內容奠基。

第二部分:喚醒自我潛能。包含四個單元的活動,小組成員通過游戲體驗、紙筆練習和討論分享,學習如何進行自我探索,發現自己的潛能和局限。

第三部分:提升學習智慧。包含五個單元的活動,在學生自我探索、發現自身的潛能及局限的基礎上掌握制定目標、學習策略的方法和時間管理等技能。

第四部分:做學習的主人。包含三個單元的活動,幫助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索,合理認識考試,學習情緒管理的策略。

2.活動內容的實施方案

學能開發小組輔導活動的實施主要由專業的心理教師通過班級或小組形式,利用課余時間或校本課程時間對參加小組活動的成員進行輔導,以教師、學生、家長為對象開展教師分層培訓、學生小組輔導和家長心理沙龍,通過對不同對象的培訓,全面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1)學生小組輔導

學生小組輔導主要以解決學生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心理困惑為輔導任務,而這些困惑正是導致學生出現學業問題的根源。小組輔導在協助學生解決群體相似的發展困惑的同時滿足個體的需要。學能測評是學校學能開發輔導持續開展的又一動力,學校的心理健康測評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和諧”“自我效能感”“學習自我監控”等專業測評,學業成績的變化是反映學生學習潛能開發程度的有效指標。

(2)師長沙龍培訓

我校非常重視開展心理教師師資力量的培養,學校最終的目標是將班主任、學科教師都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中來。

首先,我們對心理教師進行培訓,學校多次派出心理教師參加團體心理輔導、小組心理輔導等專業認證培訓,從理論層面和技術層面增強了心理教師的工作能力。

其次,通過組建教師效能團體,對班主任、學科教師進行指導培訓,使大家認識到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是保證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從而促進學生學業發展的意識,幫助班主任、科任教師成為學生學業發展的導師。

家庭教育給學生的學業發展打下了情感基礎,家長以自己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影響著學生的性格,進而影響學生學習的態度和信心。學校特組建家長心理沙龍,探討 “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父母”,引導家長正確認識學生學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從心理層面理解和支持孩子正確面對學業困難,為孩子的學業發展助一臂之力。

五、“學能開發”活動的效果反饋

1.小組中學生的成長

學能開發小組輔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著眼于解決學生當下的學習問題,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盡管在我校實施的時間不長,但它帶給學生的影響是深刻的。

學生L說:“在學習上,老師教會了我們一些行之有效的學習技巧,比如說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訓練,引起了我對訓練方式的注意,這對以后的成績提高的確有幫助。還有就是進行即時反思,讓我更快地認識并改正錯誤。”

通過小組活動,成員不僅建立了相互支持的網絡,還將小組活動的收獲和轉變帶回班級,從而影響和感染了更多的學生。一位班主任在反饋中寫到:“作為班主任,我感受到了學生在思維、情緒、學習方式、待人接物方面的明顯變化,受他們的影響,我們七班在變,而且肯定會變得越來越好。”

此外,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也是小組心理輔導活動效果的一個重要體現。我校參加初中“學習潛能開發”小組心理輔導的學生,初中升學考試成績均有了顯著提高。

2.教師與家長的成長

“學能開發”輔導活動小組提供了教師之間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相互分享,促使教師反思、重塑個人的教育行為。

W老師說:“以前課堂上學生出現不能令自己滿意的表現時,我更多選擇批評、指責的方式去告誡、提醒學生,不能及時調整情緒,不僅占用了課堂的教學時間,而且效果也不好,學生們對此有很大的抵觸情緒。通過小組活動,我的教育觀念已由原來的‘愛之深、責之切’轉變為‘親其師,信其道’。”

父母心理沙龍結束時,家長們都表示,他們比孩子更需要學習、更需要改變。大多數家長的態度開始由抱怨孩子不努力轉為主動思考如何幫著孩子去努力。

Z 的爸爸說:“小組就好像一面鏡子,讓我意識到在與女兒的交流中,曾經的職業角色總是讓自己居高臨下,更多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女兒,而忽略女兒的感受,總覺得女兒應該做得更好。小組活動讓我逐步了解了在與女兒溝通時,什么樣的方式、方法才能幫她擺脫膽怯、獲得信心。”

3.社會影響

第3篇: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范文

【關鍵詞】 初中生;創傷后應激癥狀;社會支持; 團體干預

中圖分類號:R395.5,R74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11)004-0284-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1.04.011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1,25(4):284-288.)

Effects of group intervention on depression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among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earthquake area

WANG Zhi-Yan,YANG Fan,WANG Yu-Yin,GAO Jun ,QIAN Ming-Yi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QIAN Ming-Yi,qmy@pku.省略

【Abstract】 Object:To test the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enhancement group on depression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thods:A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steem enhancement group was conducted for Junior 2 students in Pengzhou City,Sichuan Province.Both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mpleted the Children' 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 (CRIES) and Children' s Depression Inventory (CDI)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was evaluated by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 s scores in both scales.Result:There was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group and time on the score of CRIE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pre-intervention test between the two groups[(19.4±12.0)vs.(22.4±10.8),P>0.05].After 2-week intervention,both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in the score of CRIES.However,the intervention group continued to decrease after 4 month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had an increase.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 was found between group and time on the scores of CDI.The control group had higher scores tha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n the three tests.Both of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in CDI scores,but the intervention group decreased more (P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post-trauma stress symptoms;social support;group intervention

(Chin Ment Health J,2011,25(4):284-288.)

包括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在內的威脅性事件會引發個體的焦慮和抑郁癥狀,前者體現為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而后者主要表現為抑郁發作,兩者共病比例較高[1],少年與成人一樣可能出現心理癥狀。對汶川地震災區調查的結果發現,少年(13~18歲)是除老年前期(56~66歲)年齡段之外,創傷癥狀最高的人群,顯著高于13歲以下的兒童組以及19~35歲之間的青年組[2]。張毅等[3]的調查也發現,達到抑郁劃界分的兒童少年占29.7%,且年齡越大,震后出現抑郁癥狀的可能性越大。

兒童與少年的應激反應類型與成年人相似,主要包括侵入、回避和高喚醒3種癥狀,但其表現形式與成年人是有所差異的。創傷對兒童的影響不僅僅在于其本身當時所造成的傷害,更重要的是對個體成年后的后遺效應[4-5]。

社會支持作為個體應對應激性生活事件的重要資源,在抑郁、焦慮等很多心理癥狀與社會支持之間具有較高的負相關[6],社會支持是兒童少年在經歷創傷之后的恢復過程中最具有普遍性的保護因素[7]。少年社會支持狀況與抑郁的關系已經得到大量實證研究的支持[8]。 總體來說,挖掘和建立個體的社會支持網絡,有助于緩解包括應激和抑郁在內眾多災后心理癥狀。

Kaniasty[9]對遭受洪災的人群10年之后的心理健康調查發現,社會支持調節了自然災害對個體應激反應的影響,其中,非親屬之間社會支持的降低會導致更高程度的焦慮和抑郁癥狀。Stattler等[10]在El Salvador大地震4~7周后的研究發現,低社會支持與急性創傷后應激障礙和抑郁具有高相關。對于少年而言,災后社會支持的可獲得性是預測PTSD患病的重要因素[11]。

目前我國尚缺乏研究考察提升社會支持對兒童少年應對創傷后負性情緒影響的研究。本研究考察以提高社會支持為目標的班級團體干預是否能緩解地震災區初中生創傷后應激癥狀和抑郁癥狀,探索該干預方案的實際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汶川地震發生后6個月采用方便取樣,在由國家定級的地震極重災區選擇被試。 被試為四川省彭州市某學校初二年級學生。該校初二共兩個班,根據學校老師的安排,其中1個為對照組,1個為干預組,干預組的學業成績好于對照組。對照組共40人,收回有效問卷38份,其中男24人,女14人,平均年齡(13.7±0.4)歲;干預組共47人,收回有效問卷47份,其中男20人,女27人,平均年齡(13.6±0.9)歲。兩組性別分布和年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2(組別)×3(測量時間)混合設計。組別為組間變量,測量時間為組內變量。對干預組實施為期2周共4次的心理干預,對照組不進行任何干預。在對干預組干預前、干預2周后及干預結束4個月后(追蹤)3個時點,對兩組施測兒童事件影響量表(Children' 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CRIES)[12]和兒童抑郁量表(Children' 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13]。

1.2.2 團體心理干預方案

本干預團體共分為4個單元,每個單元時間約為1.5~2小時,以班級為單位在教室完成。團體領導者1名,為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經過系統的心理咨詢與治療理論與實踐培訓,具有較豐富的團體咨詢經驗。具體干預方案見表1。

本研究干預方案的重點在于提升參與者的社會支持水平。在社會支持方面,團體干預方案從整體上主要借鑒美國國家PTSD中心的三因素社會支持理論[14]:一是認識到社會支持的重要性;二是了解社會支持是一個互相支持和幫助的過程,在從他人處得到支持和幫助的同時也需要去支持和幫助其他人;三是要有意識地去尋求他人的支持和幫助,同時,也要主動地去給予別人支持和幫助。 第1單元和第4單元針對社會支持的重要性進行教育,第2單元欣賞他人主要側重如何識別和尋求他人幫助,第3單元中的搭塔活動及第四單元中的頭腦風暴,從游戲和現實問題兩個角度讓參與者體驗如何利用社會支持以及如何為小組和他人貢獻自己的力量,并從中激發利用社會支持的動機。同時,在整個活動實施過程中,領導者特別注重挖掘和使用班級成員本身存在的各種能力和資源,如請班級中繪畫較好的學生制作第4單元中所使用的心愿樹,請學生來主持短劇表演等。社會支持包括很多方面,本研究主要對同學間的支持進行干預。

1.3 工具

1.3.1 兒童事件影響量表(CRIES)[12]

共13個條目,測量兒童侵入、回避和高喚醒3種創傷后應激癥狀。每個條目從“完全沒有”、“很少出現”、“有時出現”到“經常出現”分別計0、1、3、5分,總計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明顯。

1.3.2 兒童抑郁量表(CDI)[13]

共27個條目。每個條目根據符合的情況分別計1、2、3分,總分越高,表示癥狀越明顯。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t檢驗。

2 結 果

2.1兒童事件影響量表評分的組內和組間比較

2×3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組別和測量時間有顯著的交互作用(F=6.34,P=0.002),事后檢驗表明,干預組追蹤時得分與后測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56,P =0.126),兩者均低于前測(t=2.88,2.22;P =0.006,0.032)。對照組前測和追蹤時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01,P =0.318),兩者得分均高于后測(t=2.18,2.68;P =0.035,0.011)。

侵入得分組別和測量時間交互作用不顯著(F=1.65,P=0.195),但主效應顯著(F=4.62,P=0.011)。事后檢驗發現,兩組被試在后測時得分均有下降,4個月后得分無明顯變化。回避得分組別與測量時間交互作用顯著(F=3.56,P=0.031)。事后檢驗表明,干預組后測得分低于前測(t=2.240,P =0.030),而對照組在3個時間點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1.55,P=0.218)。 高喚醒得分組別與測量時間交互作用顯著(F=3.68,P=0.027)。事后檢驗發現,干預組追蹤時得分低于前測(t=2.37,P=0.022),而對照組在 3個時間點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1.35,P=0.266)(表2)。

2.2兒童抑郁癥狀

2×3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組別和測量時間交互作用不顯著(F=1.59,P=0.208),測量時間主效應顯著(F=16.69,P<0.001)。事后檢驗顯示,受試(n=85)CDI得分后測低于前測[(18.1±9.5)vs.(20.4±8.6),P=0.040],追蹤(14.1±9.5)低于后測(P<0.001)。組別主效應顯著(F=30.31,P<0.001),干預組CDI分低于對照組[(14.1±9.1)vs.(21.6±8.3)]。

前測時,對照組CDI分高于干預組。將前測得分作為協變量,分別比較后測和追蹤時的得分,結果發現,后測時,兩組CDI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7.60,P<0.001),前測時的CDI分對后測有顯著的影響(F=4.52,P=0.037)。追蹤時,兩組CDI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4.43,P<0.001),前測CDI分對追蹤無顯著影響(F=2.76,P=0.101)。

在3次測量中對照組CDI分均高于干預組(表3)。

3 討 論

3.1 評估工具的選擇

干預研究的效果評估通常有量表和主觀報告兩種形式。量表在癥狀評估上更為細致和全面,比較適應本研究要探索的癥狀層面的影響,但無法測量個體或團體在干預前后其他方面的變化,如整體情緒狀態,人際關系,以及參與者在整個過程中的心理體驗。

本研究所關注的兩類兒童癥狀,均無單獨的診斷標準。兒童抑郁量表(CDI)在國外研究中應用最為廣泛,適用于7~17歲兒童和少年。 兒童創傷后應激障礙評估時常使用兩類工具,一是診斷性結構訪談中涉及兒童PTSD的條目,如兒童和少年版診斷性訪談(Diagnostic Interview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Revised,DICA-R)[15];二是自評量表,國外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兒童創傷評估工具為事件影響量表兒童版(Children' 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CRIES)、兒童PTSD反應指數(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Reaction Index,CPTS-RI)[16]、兒童創傷事件影響量表(Children' s Impact of Traumatic Events Scale-Revised,CTIES-R)[17]等。其中CRIES條目較少,施測方便,信效度好,是目前國外使用最為廣泛的評估工具之一。

3.2 團體干預的效果

從本研究的結果來看,班級團體干預對3種創傷癥狀的干預效果是不同的。創傷事件發生6個月后,侵入癥狀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出現自然下降的情況,團體干預的影響不明顯。對于回避癥狀來說,團體干預在2周的短時間內就能使其有所緩解,并在長期內不會反復。團體干預對于高喚醒癥狀的效應則比較緩慢,短期之內呈現下降趨勢,但只有在長期觀察的情況下才能夠明顯看到。

在抑郁癥狀上,與抑郁高分組相比(對照組),干預在短期內緩解了抑郁低分組(干預組)的抑郁癥狀,但4個月后兩組的抑郁水平都有所下降,干預的效果不明顯。有研究曾報告以人際互動為基礎的初中生認知行為團體咨詢或團體輔導對緩解抑郁癥狀短期內有較好的作用[18-19],但也有研究表明,團體輔導對抑郁的干預作用在短期內不如自我教育活動,但具有長期逐步緩解的作用[20]。因此,對于抑郁癥狀,可能更有針對性和治療深度的認知行為團體干預效果更為顯著,這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驗證。

干預對抑郁癥狀的效果在本研究中與對創傷后應激癥狀的效果不同,在短期內緩解低分組初中生的抑郁癥狀,但沒有證據證明長期內干預組的抑郁癥狀緩解好于對照組。這也可能提示,抑郁癥狀與PTSD癥狀是相互分離的兩種不同變量,對于抑郁癥狀僅通過提高社會支持的干預可能還是不夠的,未來的研究需要考慮更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方案。

4 未來研究方向

由于本研究的探索性和實踐性較強,在實驗設計和測量方面存在不足的方面。一是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無關變量的控制上做得不夠。兩個班級并非完全同質,在抑郁癥狀的前測中發現對照組的得分顯著高于干預組。而這種差異無法排除班級環境等變量所造成的影響。 二是本研究沒有對干預方案的療效因子有進一步的研究。由于社會支持是一個比較寬泛,內涵很大的概念,在不同學者和理論中具體所指的內容有所差異,測量社會支持的工具也有所不同。本研究在研究開始之前未能夠找到適合于本研究的社會支持測量工具,且因研究實施時間和對象的現實限制,沒有編制適當的工具對團體干預是否提升了干預團體成員間的社會支持進行測量。未來研究如有可能,應當選取平行班級,并對相關的環境因素和療效變量進行事先測量和控制,以增強結果的說服力。

參考文獻

[1]ThienkruaW,CarsozoBL,Chakkraband S.Symptom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among children in Tsunami-affected areas in southern Thailand[J]. J Am Med Associat,2006,296(5):549-559.

[2]王相蘭,陶炯,溫盛霖,等.汶川地震災民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8,9(4):367-371.

[3]張毅,司徒明鏡,方慧,等.汶川大地震災區兒童青少年的地震經歷與抑郁情緒[J]. 華西醫學,2009,24(1):21-24.

[4]張本,王學義,孫賀祥,等.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兒心理創傷后應激障礙的調查[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9,33(2):11l-114.

[5]張本,張鳳閣,王麗萍,等.30年后唐山地震所致孤兒創傷后應激障礙現患率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6):469-473.

[6]陽德華.大學生抑郁、焦慮的影響因素調查[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18(5):253-254.

[7]Bisson JI,Brayne M,Ochberg FM,et al.Early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following traumatic events [J]. Am J Psychiatry,2007,164(7):1016-1019.

[8]趙景欣,劉霞,申繼亮.留守青少年的社會支持網絡與其抑郁、孤獨之間的關系-基于變量中心和個體中心的視角[J]. 心理發展與教育,2008,24(1):36-42.

[9]Kaniasty KZ.Social support as a mediator of stress following natural disaster:A test of a social support deterioration model using measures of kin support,nonkin support,and social embeddedness[ R].Dessertation:University of Louisvill,1991.

[10]Sattler DN,de Alvarado AM,de Castro NB,et al.El Salvador earthquakes:Relationships among acute stress disorder symptoms,depression,traumatic event exposure,and resource loss[J]. J Traumat Stress,2006,19(6):879.

[11]Udwin O,Boyle S,Yule W,et al.Risk factors for long-term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a disaster experienced in adolescence:Predictors of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 J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Allied Discipl,2000,41(8):969.

[12]汪智艷,高雋,鄧晶,等.修訂版兒童事件影響量表在地震災區初中學生中的信效度 [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4(6):463-466.

[13]俞大維,李旭.兒童抑郁量表(CDI)在中國兒童中的初步運用[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0,14(4):225-227.

[14]Ken Lee.心理康復技術工作坊[R].北京,2009.

[15]Reich W,Shayka JJ.The Diagnostic Interview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Revised.St.Louis,MO[R].Washington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Washington University,1991.

[16]Pynoos RS,Fredrick C,Nader K,et al.Life threat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in school-aged children[J]. ArchGenl Psychiatry,1987,44(12):1057-1063.

[17]Wolfe VV,Gentile C,Michienzi T,et al.The Children' s Impact of Traumatic Events Scale:a measure of post-sexual-abuse PTSD symptoms[J]. Behav Assess,1991,13(4):359-383.

[18]程族桁,王奕冉.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新生抑郁焦慮癥狀的治療效果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8):843-844.

[19]裴利華.人際關系團體咨詢對大學生抑郁癥狀的干預探討[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4):371-373.

第4篇: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范文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它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心理健康活動課。然而,由于心理活動課開展的時間較短,尚未建立起科學的課程體系,教師不知道學生已經學過什么或學習的程度如何,這極易導致不同年級間輔導主題的“撞車”,所以經常聽到學生說“這個我們已經上過了”。同時,主題的重復也導致了活動形式的單一,同一個主題基本上都是采用某幾個“經典游戲”,而某些活動更是成了“萬能充”,所以常常聽到學生抱怨:“怎么老是玩這個游戲,真沒意思。”因此,即使設計得再好的心理活動課,在多次重復下,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甚至產生負作用,引起學生的厭倦。

心理活動課程是以學生的心理需要為基礎,以學生的發展性問題為主要內容,教師應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來選擇相應的主題和活動形式。

人際關系歷來是心理活動課的一個重要主題,而親子關系是其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以往不論是小學還是初高中,親子關系都是心理活動課的熱門主題之一,但是目前各年級階段的課程設計幾乎沒有區別,在主題的選定上,小學是感恩,初中是感恩,高中還是感恩;在活動形式上,都是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或《天亮了》,講述地震中母愛的故事,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等。這樣的課程設計,第一次能夠引起學生心靈上的觸動,但是第二次、第三次……就會使學生覺得索然無味,尤其在小學上過之后,再給初高中學生上,學生會覺得這些活動很幼稚。

為了摘掉心理活動課“花架子”的帽子,使它能真正幫助學生解決親子關系中的發展性問題,就必須按照不同年級學生的個性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

一、小學階段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權威表現出絕對服從,對父母非常依賴,認為必須聽父母的話,該階段的親子關系承接著幼兒時期的依戀。因此,在主題的選擇上,應該著重加強親子之間的依戀,引導學生感受父母的愛,并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愛,如“我愛爸爸媽媽”。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追求自主,有時會表現出一些逆反行為來表明自己“長大了”,同時,他們的觀點采擇能力有所發展,逐漸能考慮他人的觀點,并預期他人的反應。所以小學中高年級應側重于引導學生學會站在父母的角度,感受父母養育自己的不易,正確看待和積極應對父母的嘮叨,如“啰嗦——愛的心結”。

在操作上,小學心理活動課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實施原則,即強調活動性和情境性,讓學生盡量動起來,而游戲是讓學生“動起來”的最好方法。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難以進行抽象的邏輯思考,而游戲恰恰在具體經驗和抽象思考之間架設了一座橋梁,在實踐中這種操作形式也是小學生最喜歡和最易接受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學心理活動課上使用的游戲,應防止照搬成人團體心理輔導中的現成模式,教師應從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組織和開發一些符合小學生特點、充滿童趣的活動,例如歌曲接龍、“動物全家福”、“讓愛天天住我家”、“千千結”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設計一些親子游戲,邀請家長一同參與。

二、初中階段

剛剛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有一個明顯的特點——自我意識高漲,生理上的變化和成熟,使他們在心理上也認為自己長大了,可以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希望父母給予他們完全的尊重和信任。強烈的獨立意識使他們不愿聽取父母的意見,把父母的關愛當成是約束和禁錮,常常處于一種與父母相抵觸的情緒狀態中。同時,他們漸漸地將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不愿與父母進行交流溝通,使親子之間的矛盾更加難以化解。因此,青春期是親子關系最為緊張的時期,如何解決親子沖突是該階段的發展性課題。此階段的心理活動課應注重引導初中生走出“自我”,讓他們嘗試從父母的角度來重新看待父母的行為,并學會與父母進行有效的溝通,主動化解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設置有針對性的主題,如“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三、高中階段

高中生的自我意識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但這種獨立性要求與初中時期有所區別,它建立在與成人和睦相處的基礎上,反抗性成份逐漸減少。另外,高中生的觀點采擇能力進入了一個更高的階段,他們開始能夠理解一個人的看法和觀點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因此,該階段的心理活動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理解和接納父母,掌握必要的親子溝通技巧,認識到自己在建立和諧家庭中的責任,積極主動地去承擔責任,如“我愛我家”。

在具體實施中,由于高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得到了迅速發展,所以該階段的心理活動課要注重體驗、討論與分享,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討論與分享,使學生在分享體驗過程中,發展自己的觀點采擇能力,學會換位思考。

相比之下,初中心理活動課的操作要求更強的體驗性,例如,讓學生進行情境表演或心理劇表演,一個表演父母,另一個表演孩子,然后分享自己的體會;而高中心理活動課則更加強調討論與分享,可以通過一個切合學生日常生活的具體情境,直接切入到親子沖突當中,然后進行小組討論。

第5篇: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范文

關鍵詞 留守兒童 心理資本 開發模式

心理資本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包括自我效能、樂觀、希望與韌性四個因子,貫穿個體的成長過程,具有可訓練和可開發的特征。[1]留守兒童是指父母至少有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而將其留在戶籍所在地并由監護人撫養與教育的未成年人。[2]經濟的轉型與社會的變遷使這一群體逐漸進入大眾視野,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社會行為與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受到學界與社會的高度重視。積極心理資本的開發為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條新的路徑。

一、留守兒童心理資本開發的意義

1.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提高其幸福感

大量研究表明,留守兒童易出現焦慮、抑郁、偏執、人際關系敏感等心理問題。[3]這些心理問題通過對個體認知、情感與行為的影響,阻礙留守兒童在生活與學習上的健康發展。研究發現,心理資本與心理問題呈顯著負相關,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這說明心理資本越高,心理問題就會越少,幸福感就會越高。[4][5]其原因如下:心理資本的開發首先可以改變留守兒童對事物的消極認知,使其看到生活與學習中的積極面。其次可以增加留守兒童的成功體驗,激發積極能量,增強自我效能感。最后還可以促進留守兒童更多地采用問題解決的方法,主動應對生活與學習上的困難,減少甚至避免壓力事件的負面影響。

2.挖掘留守兒童潛在才能,增強其競爭力

心理資本的開發被眾多學者認為是一種投資,可以挖掘更多的兒童潛在才能,增強兒童競爭力。一方面,心理資本的開發對留守兒童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具有正向引導作用。心理資本高的個體易于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發掘積極的心理品質,彌補弱勢,甚至變弱勢為優勢。另一方面,心理資本高的個體在接受挑戰性任務時,會用積極心理資源進行自我調節,善于利用心理韌性等保護性因子有效應對逆境與困難。[6]

3.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國家健康發展

社會的和諧穩定關鍵在于個體的內在和諧,個體的內在和諧關鍵在于身心的健康程度。留守兒童規模大、問題多,其心理健康狀況會嚴重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開發留守兒童的心理資本,可以培養心理品質,拓展心理空間,增加心理容量,促進身心和諧。另外,開發留守兒童的心理資本,能夠挖掘其聰明才智,提升應對能力,提高工作績效,促進國家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留守兒童心理資本的開發模式

趙景欣、申繼亮等學者提出的生態模型為留守兒童心理資本的開發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支撐。該模型認為留守兒童的發展結果不僅是個體機能和發展的特定部分,而且是整個系統動態交互作用過程中的一個有機整合部分。[7]留守兒童所處的生態系統可以區分為遠近兩種環境。遠環境主要由社會機構的組織或意識形態構成;近環境是兒童直接面對和接觸的現實,對兒童的發展影響更為重要,如家庭現狀、學校教育、同伴關系等。依據生態模型理論,我們認為建立以家庭為基礎、以學校為中心、以社會為保障的三位一體的聯動開發模式可以有效促進留守兒童心理資本的提升。

1.家庭教育

留守兒童生活在家庭功能不健全、親情相對缺失的環境中,他們比非留守兒童更渴望和珍惜家庭的溫暖。徐安琪與梁宗保等人的研究發現,父母的多鼓勵和高關懷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正向意義[8][9]。因此,父母或監護人在給予孩子物質支持的同時,更需要關注他們的心理需求。

首先,父母應該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加強親情溝通。高效的親情溝通,可以獲得孩子的理解與支持,避免其家庭自我認同意識的淡化。[10]父母外出前要充分認識到分離可能誘發兒童產生無奈、無助、失落、不安的情緒狀態,要站在孩子的立場進行平等交流,避免叮囑式或命令式的溝通,讓孩子理解父母外出務工的原因、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讓孩子謹記聯系的方式以及以后生活學習中應當注意的事項,鼓勵孩子獨立堅強,學習分擔家庭責任。外出后,父母要加強與留守兒童的情感連結,經常通過電話或網絡等方式與孩子溝通,傾聽孩子對自己生活學習的訴說,了解孩子的同伴交往情況,肯定孩子的進步和成長,鼓勵孩子勇敢面對困境,讓孩子隨時都能感受到關愛。假期時,父母可以將孩子接到務工的城市,留出時間陪伴孩子,緩解親情饑渴,讓孩子體驗家的溫暖。

其次,父母要加強與監護人、老師的聯系。外出前,父母應該把孩子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與學習狀況等向監護人、老師介紹清楚。外出后,父母應經常與監護人、老師進行溝通,尤其是孩子可能出現問題行為時,父母應及時與監護人、老師共同商討解決辦法,緊密合作,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最后,監護人要注意提升自身素養。監護人不稱職是留守兒童出現心理和行為問題的重要危險因子。監護人要認清自己扮演著留守兒童“父母”的角色,既要滿足孩子正常的物質需要,又要滿足孩子安全感、愛與歸屬、尊重的需要,還要為孩子的自我實現提供條件。因此,監護人要積極學習,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

2.學校教育

學校是最系統、最科學的從事教書育人的機構,可以彌補留守兒童親情及監管的缺失。如果留守兒童在學校得到老師與同學們的正向支持,擁有成功的體驗,那么他們的心理資本就可能會出現提升。

(1)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校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校園文化要對留守兒童的心理資本培養有所助益。首先,學校可以邀請有留守經歷的成功人士分享經驗。相似的經歷容易讓留守兒童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體驗樂觀與堅韌的力量,領悟成功并非難以企及的道理。其次,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文體活動不僅可以讓留守兒童身心放松,而且還可以調動留守兒童的能動性與創造性,培養他們組織、協調、策劃與執行的能力。再次,倡導感恩文化。引導留守兒童體味父母、老師、同學以及監護人等對自己的關愛,學會關愛自我和關心他人。

(2)將心理資本開發滲透到日常教學中

課程教學是傳遞知識和技能的主要載體。學校要充分發揮課程的主渠道作用,將心理資本的開發滲透到日常教學之中,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課和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之中。首先,教師要提升積極心理品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重視自身心理資本的開發與管理,在教學時把健全的人格呈現給學生,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其次,采取啟發式、體驗式等現代教學方式,發現留守兒童的優勢,增加留守兒童的成功體驗。再次,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引導學生將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進行比較,將知識技能遷移到現實生活中。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給予積極的反饋。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話語權,鼓勵學生在教學中展示自我,分享自我。對于學生的展示分享,教師不僅要進行積極評價,而且還要引導其他同學去發現展示者的“閃光點”。

(3)有針對性地開展團體心理輔導與個體心理咨詢

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心理動力學原理指導下設計情境為團體成員提供幫助和指導的輔導方式。心理資本開發的團體輔導有多維和單維兩種類型。多維干預模型可以通過成功體驗、替代學習、榜樣示范、社會說服、積極反饋、生理和心理喚醒提升兒童的自我效能感;通過設置目標、達成目標提升希望水平;通過寬容過去、感恩現在、展望未來提升兒童的樂觀品質;通過聚焦優勢策略、聚焦減少危險策略、聚焦過程策略提升兒童的心理韌性。[11]單維開發是將某一方面較弱的兒童組織在一起加以針對性訓練的方式。比如可以對希望水平低的留守兒童實施目標管理訓練。[12]開發時,首先要求每個兒童設置一個有價值的目標。這個目標需要具備三個條件:(1)可以量化;(2)找到能夠保證目標不偏離方向的方法;(3)分解目標并確保各子目標的順利完成。其次,探索達成目標的途徑。探索途徑的方法有:(1)設想盡可能多的途徑;(2)互相聽取設想;(3)對途徑進行可行性評估,確認可操作的途徑。再次,設想目標實現進程中存在的障礙并設法排除。排除障礙的操作流程有:(1)考慮潛在的障礙與解決的策略;(2)與小組成員分享考慮的結果并讓小組成員給予建議;(3)如果發現之前選擇的路徑不能有效解決障礙,可重新選擇一條替代路徑。對心理問題較嚴重的留守兒童應該遵循個體咨詢為主,團體輔導為輔的原則,探究問題形成的原因,選擇合適的咨詢方式,促進留守兒童心理資本水平的提高。

3.社會保障

Master與Wright的研究證實在安全、平和、基礎設施完備的社會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具有更強的適應性。[13]從政府和社區等層面上提供良好的社會保障是促進留守兒童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政府層面上,首先國家要加強法制建設,加大對與兒童有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流動人口子女就學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廣度與執行力度,保證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和人身權。其次,政府應該加快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經濟與教育投入,改善農村教育環境,讓留守兒童能夠在和諧溫馨的寄宿學校中學習;政府還應該改革戶籍制度,打破城鄉二元割裂現狀,讓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擁有在城市讀書的權利和機會。最后,大眾傳媒要發揮正向輿論引導作用,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和保護的宣傳力度,加大對具有高心理資本留守兒童事跡的宣傳力度,打造文化新常態,形成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在社區層面上,首先要凈化周邊環境,整治網吧等娛樂場所。增設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開展豐富的文體活動,引導孩子走出網吧,走進健康的公共文化場所。其次要調動社會力量,開展公益活動。比如組織家庭教育培訓班,開展一對一的家庭幫扶活動,募捐貧困留守兒童成長基金等。最后,社區工作人員要建立留守兒童的家庭檔案,掌握留守兒童的基本信息。對于遭遇重大生活事件的兒童要啟動“特別關愛工程”,及時給予幫助,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總之,留守兒童心理資本的開發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任何一個組織或團體的單項行動都難以收到最佳效果。只有當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保障能夠按照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制定方案,協同發力,形成“三位一體”的聯動開發機制,才能優化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發揮最優功效。

參考文獻

[1] LUTHANS,F.Psychological capital:implications for HRD,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future directions[J].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2012(6).

[2] 徐明津,楊新國,段修云.廣西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資本與主觀幸福感的現狀調查[J].廣西教育,2014(3).

[3] 黎志華,尹霞云,蔡太生,等.留守兒童情緒和行為問題特征的潛在類別分析:基于個體為中心的研究視角[J].心理科學,2014(2).

[4] 楊新國,徐明津,陸佩巖,等.心理資本在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與主觀幸福感關系中的調節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4(4).

[5] 孟林,楊慧.心理資本對大學生學習壓力的調節作用―學習壓力對大學生心理焦慮、心理抑郁和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6] 田喜洲.從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到心理資本――人力資源管理的新取向[J].商業研究,2009(1).

[7] 趙景欣,申繼亮.農村留守兒童發展的生態模型與教育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10(7).

[8] 徐安琪,張亮.父職參與對孩子的效用:一個生態系統論的視角[J].青年研究,2008(9).

[9] 梁宗保,張光珍,陳會昌.父母元情緒、情緒表達與兒童社會能力的關系[J].心理學報,2012(2).

[10] 羅國芬.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自我認同意識研究[J].青年探索,2012(1).

[11] LUTHANS,F.,YOUSSEF,C.M.Human,social,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advantage[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4(2).

[12] LUTHANS,F.,LUTHANS,K.W.,LUTHANS,B.C.Positive psychology calcapital: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J].Business Horizons,2004(1).

第6篇: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范文

近年來,國際校園欺凌事件頻發,我國類似事件也逐漸增多。個別施暴手段惡劣,引發社會熱議,造成不良影響,不利于校園和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校園欺凌使學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身體傷害,學校管理面臨諸多挑戰。遏制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和蔓延,構建和諧校園,成為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提升學校治理能力,促進社會治理升級的重要課題。

1.校園欺凌的出現、演變及現狀

“欺凌”在《辭海》解釋為:“欺負,。”目前,校園欺凌大致分為三種:一是校外不法人員對在校學生實施欺凌;二是學生間相互實施欺凌;三是師生間實施欺凌。本報告主要探討的是第二種,即在中小學發生的同學間以大欺小、恃強凌弱的行為。欺凌具備以下三個特征:重復發生性、傷害性和力量不均衡性。

校園欺凌由來已久,不僅存于在中國校園,西方國家同樣如此。但是,為什么近幾年校園欺凌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呢?

(1)呈現蔓延趨勢

2015年日本政府公布的《兒童和青少年白皮書》顯示,日本校園欺凌現象普遍,近九成學生曾遭遇校園欺凌。從2007年小學四年級到2013年初中三年級的6年間,只有13%的學生表示從未遭受校園欺凌,從未欺負過他人的學生只占12.7%。據統計,2014年至2015年,媒體曝光的內地校園欺凌暴力事件共43起。海珠區“青年地帶”項目2014年對廣州1447名初一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5.2%的初一新生表示曾經遭受同學言語上的惡意騷擾,有29.6%的被訪者表示在過去一個月遭受過同學故意拳打腳踢或者推撞。

(2)暴力傾向加重

欺凌者的行為性質越發惡劣,并借助網絡的傳播對受害人造成二次傷害。從毆打發展到更嚴重且殘酷的施暴行為,并有意拍照錄像記錄炫耀其過程。如某縣級中學8名女生對一名初一女生進行群毆,她們模仿網絡中的打人視頻,將過程拍攝下來并上傳網絡。某市一名初中生被高年級學生索要錢物,拒絕后遭到毆打,對方用手機拍下毆打和侮辱的過程并發送給其他學生和學生家長。

(3)欺凌方式翻新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網絡欺凌呈高發態勢。日本兵庫地方教育委員會的一項調查顯示,10%的日本高中生曾經收到來自電子郵件、網頁、博客的騷擾和威嚇。2013年11月,粵港澳相關機構的一項調查顯示,73.7%的受訪者曾于過去一年間目睹過網絡欺凌行為,17%曾欺凌其他人,63.7%則曾被欺凌。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發生過多起因網絡欺凌導致兒童自殺的慘劇。

近年來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從涉事群體的角度看,表現出一系列新特點。首先,呈現低齡化趨勢。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以2015年1至5月媒體曝光的40起校園欺凌事件為例進行分析,發現75%發生在中學生之間,其中初中生占42.5%。其次,女生頻頻成為“主角”。近年來女生參與校園欺凌的案例越來越多。最后,在流動、留守兒童密集的地方,欺凌事件往往呈高發態勢。

2.校園欺凌的原因分析

產生校園欺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五方面。

一是家庭教育缺失。校園欺凌頻發,與家庭教育缺失有很大關系。華中師范大學針對中小學校園欺凌的研究顯示,90%以上的暴力少年在家庭教育上均存在缺失。從地域和群體上看,在縣城、農村、城鄉結合部等地方,在單親家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村留守兒童等群體,校園暴力易發、高發,這表明家庭教育的缺失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二是學校育人環境單一。一些中學為了升學率不惜減少學生們的休息時間,不開或者少開德、體、美、勞等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課程。用文化成績給學生排名,致使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產生心理失衡,出現焦慮、報復、暴力等心理傾向。

三是教師關愛缺位。在現實生活中,中小學生往往會在交往需要與是非善惡之間產生迷惘,引起心理沖突;在人生需要與人生目標之間產生矛盾,引起心理壓力;在升學壓力與學習能力之間產生矛盾,引起心理對抗。這些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及時化解,再加上教師教育方法簡單,態度粗暴,那么有些學生將會由懼怕、壓抑過渡到暴力對抗,最終導致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

四是社會不良風氣影響。社會文化環境是復雜多變的,既有積極、健康、向上的,也有消極、落后、腐朽的,這些社會文化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作用更多、更快、更直接。當前社會上的一些消極惡劣現象,如黑惡勢力欺行霸市、恃強凌弱,某些影視片對欺凌、暴力場面的過度渲染,也強化了一些學生的欺凌意識。

五是干預機制滯后。校園欺凌的干預滯后和低犯罪成本,使得欺凌事件出現了愈演愈烈的趨勢。很多校園暴力案件雖有警方介入,但依據現行法律,對未滿14歲的未成年人不追究刑事責任,此類事件多以批評教育作結。2015年6月在美國洛杉磯發生的一起三名中國學生欺凌一名同班中國學生的暴力事件,引起了中美關于如何處理校園暴力事件的討論,在美國,往往通過校園警察、公共安全官員或司法程序處理;而在中國,往往作為違紀處理。

另外,就被欺凌的學生而言,也有在性格方面的明顯弱點。如有些學生性格懦弱,逆來順受,缺乏同學間交往的靈活應對能力;有些學生性格孤僻,不合群,又對同學的言行過分敏感。

二、政策措施與國際借鑒

1.政策措施

(1)有關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的人身保護、安全教育、預防犯罪等從法律層面予以規定與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指出:對于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學生,學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互相配合加以管教;無力管教或者管教無效的,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將其送專門學校繼續接受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3年修正本)》對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社會團體、學校、家庭等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上的職責、教育、預防、矯治、法律責任以及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自我防范等進行了明確,要求各方面共同參與,各負其責,做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2)教育部有關政策

2006年,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教基〔2006〕13號),要求(班主任)了解和熟悉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和潛能,善于分析和把握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學習、身體、心理的發展狀況,科學、綜合地看待學生的全面發展,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理可能出現不良后果的問題。2012年,教育部修訂印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立足教育和發展,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挖掘他們的心理潛能,注重預防和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心理行為問題,在應急和突發事件中及時進行危機干預。

(3)各部門聯合出臺政策

2006年,教育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3號)指出,(學校)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的,應當及時告誡、制止,并與學生監護人溝通。2011年,文化部、教育部等八部委印發《“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實施方案》(文市發〔2011〕6號)提出,養成積極健康的游戲心態,克服攀比、炫耀、仇恨和報復等心理,避免形成欺凌弱小、搶劫他人等不良網絡行為習慣。2013年,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見》(教政法〔2013〕12號)要求,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家庭、學校有針對性地對有不良行為學生開展法制教育。

2.國際借鑒

(1)日本

日本校園欺凌現象較為嚴重,也較早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注。2013年6月,日本參議院審議通過《防止欺凌對策推進法》,要求文部科學大臣與有關行政機關密切協作,制定出有助于防止校園欺凌的綜合且有效果的基本方針。學校要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制定本校的欺凌防止對策。地方自治體成立由學校、教育委員會、兒童咨詢機關、法務局、警察等機關組成的“欺凌對策聯絡協議會”。

(2)美國

在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都加強立法,通過制定欺凌行為認定標準和嚴懲欺凌行為,遏制校園暴力。美國政府規定,對未滿18歲的校園欺凌涉案者,法院通常以輔導警告等方式處置。但如果后果嚴重且施暴者有前科,即便是未成年人涉案,也可以當做成人刑事案件審理,按成人標準定罪量刑。2015年洛杉磯當地時間6月18日,3名中國留學生因校園霸凌被控酷刑折磨罪、綁架罪等6項刑事重罪,已分別被判6年、10年、13年監禁。

(3)德國

德國特別重視從根源上尋找問題解決之道,幼兒園和小學從一開始就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善良教育”是德國兒童接受人生啟蒙的第一課。德國把網絡欺凌和校園欺凌結合起來并案處置,將道德教育滲透于各項實踐活動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從源頭上有效遏制了校園欺凌及網絡欺凌的蔓延。

三、治理對策及建議

在對國內外相關研究分析與整理后,就校園欺凌當前的發展態勢,提出如下治理建議。

一是構建學校有效干預機制。建立起校園欺凌的程序化處理,包括早期預警、及時上報、事中處理以及事后心理干預等全方位機制。學校成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構建應急機制, 對于嚴重違反校紀校規、擾亂正常的校園秩序、暴力情節嚴重的學生,應遵照相關規定嚴厲懲戒,對校園欺凌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控制。

二是創設和諧的校園環境和良好的班集體。首先,應加強培育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其次,建設溫馨和諧的班集體。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為同學間的交往創造良好的機會,形成團結向上、互助友愛、和諧的人際交往氛圍,并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后,正確處理欺凌行為。對學生間發生的輕微欺凌行為,應采用合理方法,切忌當眾訓斥、武斷批評,多發揮榜樣引領作用,從而減少學生欺凌行為的發生。

三是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應將法制教育納入課程計劃,利用文化長廊,開辟法制教育專欄,開展普法知識講座、競賽、模擬法庭等,切實提高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自我保護、自我防范的意識與能力,逐漸養成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的良好習慣,更好地防治校園欺凌事件。

四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倡賞識教育。教師要多夸獎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減少學生因受挫或缺乏自信心而產生的欺負行為。推進自我教育。中小學生要自信、自強、自尊、自愛,對自己的未來要充滿信心,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正確面對未來以及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加強心理輔導。學校要配備心理健康教師,建好心理輔導室,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及早排查學生的心理障礙。

五是開發交際交往的校本課程。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征就是交際、交往、交流,讓學生學會與他人交往,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可以從建立關系、維持關系、沖突解決三個方面開發系列校本課程,不斷增進學生的人際交往與處事能力,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學會自我調節,避免激化矛盾,從而防止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

六是探索開展學校社會工作。探索引進專業社會工作者運用社會工作的理論、方法與技術,給學生特別是處于困境的學生提供專業的服務。社會工作者主要通過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某些問題,包括對學生個體欺凌行為的修正,對學生群體的預防教育,協調家庭、學校和社區之間的關系,有效實現教育功能,以減少校園欺凌現象的發生。

七是加強師資培訓。要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尊重、關心每一個學生,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及時疏導心理問題,以防患于未然。要加強包括防治校園欺凌技能在內的師資培訓,在職前教師教育標準中要突出教師在紀律管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對在職教師進行反校園欺凌方面的專業培訓,幫助教師掌握識別校園欺凌和進行早期干預和行為矯正的方法。

八是重視家庭教育方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他們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模式。要發揮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以恰當的方式關愛孩子,做到不溺愛、不專制,指導和幫助孩子解決遇到的問題。學校要辦好家長學校,設立家庭教育咨詢機構,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提高家教水平。

第7篇: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范文

講話稿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講話稿是人們在特定場合發表講話的文稿;狹義的講話稿即一般所說的領導講話稿,是各級領導在各種會議上發表帶有宣傳、指示、總結性質講話的文稿。是應用寫作研究的重要文體之一。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關于初一年級部主任講話稿范文,給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初一年級部主任講話稿范文1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們七年級從開學至今還沒有把大家集中起來,探討本年級的一些具體事務。今天會議的主要議程有三個,一是由我簡要介紹一下我們年級工作情況;二是分解7年級教學目標;三是請學校領導對我們今后的工作做進一步指示。

在過去的半學期,我們七年級在教學成績,學生管理,班級活動等方面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是今天不是我們展示成果的時候,我們是借這個機會來深層次的反思我們的不足,以期望在本學年里更好地調整工作思路,不斷完善工作方法,切實提高工作效率,使我年級組的教育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

一、教學方面

我們年級的學生特別能吃苦,早上每個班級絕大多數學生包括走讀生都來學校上早自習,我們有的是班主任親自守著學生讀書,有的是語文和英語科任老師早上早起給學生上自習,這是很好的現象。希望大家繼續努力,不放松、不放棄。把工作干好。

需要注意的有:1、各班在班主任主持下,隨時召開班級任課教師會,對本班學生進行認真的清理和分析,找準各班工作切入點,對重點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2、班級教師在思想上要保持高度統一,做好工作的分配和銜接。

特別是時間的分配和處理,要有大局意識。

3、各班應進一步加強學生管理,引導學生在最后的時間中抓好學習成績。

要經常性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為成績的提升奠基。

4、抓好年級前五十名工作和五十名至一百五十名之間相關工作。

二、班級建設方面其主要是抓常規。

初一如果抓不實,到了初二兩極分化會更亂,反過來再整頓,就會事倍功半。因為錯過了整頓的最佳階段,形成“夾生飯”,再回鍋也不會好吃;另一方面,有了紀律的保障,就要看班級的內在動力。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這是個關鍵。這種文化引領的載體是主題班會、班級文化,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每位授課教師的精神風貌,即人格魅力。

現在的教學都提倡課堂教學改革,我們就要在初一第一學期開始努力打造高效課堂。讓學生快樂地學,我們老師輕松地教。各位老師,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起來,埋頭苦干,奮發向上,一定能夠創造出美好的明天!

初一年級部主任講話稿范文2尊敬的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迎著清晨第一縷陽光,我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果。為了鼓勵先進,鼓舞斗志,在這個美好的日子里,大家歡聚一堂,迎來又一次屬于我們初一年級全體師生的學期盛典:“20--學年期中考試總結暨表彰大會”。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初一年級組向致力于學校發展的各位領導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戰斗在教學一線的各位老師致以最誠摯的敬意;向跋涉在書山學海的各位同學致以最親切的問候;向在本次考試中出類拔萃的班級和個人致以最熱烈的祝賀!

此刻,我的內心十分激動。我想,正是因為有領導的傾心關注,老師們的孜孜不倦和同學們的樂學善思,才有了今天這個美好歡樂的時刻,才有了我們初一年級積極進取、不斷超越的

成績。曾有人說過:“只有矢志不渝的拓荒者,才能最先捕捉到春的第一縷氣息”,20--年十一中的春天,彌漫著濃厚的文化知識氣息,蘊蓄著執著的開拓創新精神。一轉眼,半個學期已過去,期中考試已落下帷幕。唯有成績,它正以鋼鐵般的身姿展現著老師們的辛苦工作和同學們的不懈努力。但成績只能代表過去,不能代表未來,面對下一次考試的接踵而來,你們是否準備好了呢?

教育是門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執行者,在座的每位老師都需要有開拓創新的精神和動力,鉆研教材、精心備

課、潛心講課、精批作業,你的教學才會落到實處,而寬闊的教學視野和豐富的教學語言將會使你的教學更富魅力。作為十一中的教育拓荒者,我希望各位同仁能夠以取之不竭的源頭活水來澆灌學生稚嫩的求知心靈,用烈火般的熱情來燃燒自己的執教歲月!

這里,我也要送兩句話給各位同學,“大浪淘沙,方顯英雄本色;暴雨沖過,更見青松巍峨”!成功不僅僅要靠優異的成績,更可貴的是成績背后的沉淀。既然前路漫漫,我們依然要挑戰更高的書山巔峰,那么,我希望以下四點建議能夠給大家很好的幫助。

第一,端正學習態度,關注學習細節。“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只有認真負責地對待自己的學習,在每個單詞、每道習題、每篇課文上下足功夫,才會取得永久的進步。

第二,注重聽課效率,及時查漏補缺。課堂是學生的主戰場,積極思考,認真作答,做好筆記,才能保證課堂學習的高效率。課后獨立完成作業,并悉心發現問題,及時找老師請教,查漏補缺,才會保證知識的全面掌握。

第三,鉆研書本內容,拓展知識深度和寬度。書本是學生的知識來源,只有立足課本,悉心鉆研,吃透每個知識點,你才會有“舉一反三”的本領。當你能輕松自如地駕馭各類習題的時候,你也就擁有了無限寬廣的知識面。

第四,確定努力方向,堅定奮斗信心。為自己找一個強勁的對手,也就有了明確的學習榜樣和目標,樹立堅定的自信心,然后將動力擰成一股繩,勇往直前,劈波斬浪,直抵成功!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同學們,希望你們謹記“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訓誡,趁著我們風華正茂,正處于學習的黃金階段,行動起來,鯤鵬展翅,扶搖直上,贏得生命中更大的成功!

謝謝大家!

初一年級部主任講話稿范文3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在新的一年和大家相聚在這里,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初三年級全體教師向一直以來關心我們、幫助我們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說聲謝謝。進入初三以來,我感覺到壓力,6月中考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為更好的迎接中考,為學校的建設奉獻我們年級組的力量,今天,在這里,我把上學期的工作予以總結,對本學期的工作予以計劃,請各位領導和老師給予指導。初三年級組上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1、全力打造熱情、敬業的初三年級組

隨著升入初三以來的壓力劇增,我們深知一個和諧協作的團隊是多么重要,為此,我們多次召開年級組會,及時對每一階段的教育教學狀況進行交流和分析,各位老師都能獻計獻策,集思廣益,有成績共分享,有困難共解決,在交流和解決中打造一個和諧、協作的團隊。

2、重點抓好教學成績

良好的教學成績是一個年級組工作成果的直接體現,為此我們采用多種辦法提高教學成績。

(1) 認真組織每一次考試,對考試形式進行大膽改革,使每個同學的考試成績更真實有效。并要對考試結果進行詳細的分析,考試分析細致到毎一個學科,每一個任課教師和每一個學生,使全體師生在每次考試后都能認清自己的優缺點,以便互相學習和提高。同時,各備課組對考試也都認真地進行分析,并針對考試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下一階段改進教學的可行措施。

(2)加強對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切實做好轉化工作。教師們利用課余時間走到學生中去,用愛心、細心、耐心感化后進生,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拉差補缺,做好抓差補差工作,從而有效保證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3)加強對優等生的培養,針對有些苗子,老師們進行單獨輔導,效果顯著。

(4)定期及時地召開班主任會、學生家長會,確保工作的及時落實,增進溝通交流,加強家校聯系,促進教學管理工作。

有著這樣的一支敬業的班主任和老師隊伍,保證初三年級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但是,過去的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在新的學期里,我們將以更多的熱情和責任投入到工作中去。這屆學生實際情況眾所周知,學生程度參差不齊,又恰逢沒有補課。諸多方面的原因,讓我們倍感壓力。我們只有扎實工作,花大力氣,發揚苦干加巧干的精神,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才能確保完成初三教學目標。為此,特制定本屆初三年級教育教學工作計劃,以“穩定、發展、突破”為教學指針,以“踏實、熱情、良心”為工作原則,有計劃有落實的做好新學期的工作。

一、工作重點:

1、抓優促尖,保優秀率

2、抓差補差,保合格率

3、抓家長配合,緊密聯系,齊抓共管

4、抓方法指導,提高學習效率

5、抓團結協作,保團隊和諧

二、總體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講授新課。時間:開學——3月中旬

第二階段:單元、章節復習(第一輪復習)。時間:3月中旬——4月中旬

第三階段:綜合練習(第二輪復習).時間:4月中旬——5月中旬

第四階段:模擬訓練、查缺補漏。時間:5月中旬——6月中旬

三、具體措施:

1、堅持四個到位,(即形勢分析到位、思想管理到位、教學安排到位、培優輔差到位)。

2、多層次召開學生會議,“保先進、促中等、抓后進”,談形勢,提要求,多鼓勵,調動學生學習及復習積極性。

鼓勵學生追求卓越,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3、充分發揮不斷發展的新理念,利用密集練的優勢和經驗,并及時召開質量分析會,及時診斷,及時反思,及時研究制定調控方案,并在教學中及時解決。

4、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發揮集體智慧,打好團體戰。

學科組要做到"統一要求、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考查"。著力提高課堂效率,向40分鐘要質量;要面向全體學生,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5、充分利用大課間,配合體育老師,認真抓好體育訓練,尤其是對文化課成績優異,但體育成績薄弱的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力爭體育考成績達到全縣優等水平。

6、發揚備課組團隊協作精神,統籌安排各班的教學工作,加強對優等生的指導及學習困難生的拉差補缺工作,使優等生更優、學習困難生能跟上班級學生的學習步伐。

7、針對不斷變化的中考,我們必須加強考試的動態研究,以此指導我們的復習,抓好專題復習研究,有效地把中學階段的知識點梳理清楚,以使學生全面掌握知識。

在課堂教學上要注意教給學生的學法指導,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做到舉一反三,得心應手。

四、德育工作:

1、對畢業班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動。

抓學生的思想教育,以“勤奮創造奇跡,成功來自努力”、“知識改變命運、奮斗成就未來”激勵學生,促使他們樹立信心,鼓足勇氣,完成最后沖刺,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2、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現狀,制定出短期和長期目標,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

3、關注后進生,我們初三年級的教師要在情感教育上多下功夫,要對后進生做到有愛心、細心、耐心;在教育教學上,提問優先,作業批改優先,表揚獎勵優先;要善于挖掘他們的閃光點,扶植起步點,把握反復點,促進飛躍點;對待后進生不歧視,

從而有效地保證后進生提高,努力做到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提高學校的整體合格率。

4、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班團干伍建設,努力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約束能力和對自己負責的能力,減輕班主任的管理壓力。

雖然,我們犧牲晚上的休息時間,但是時間、汗水增進師生深厚的友誼,見證初三這個堅強的集體。

雖然工作中我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是我們相信:有領導的全力支持、有各部門的鼎立相助,有全體初三教師的齊心協力、有著一群聰明、可愛的學生每天的進步,初三年級一定能夠完成學校給予我們的使命。有句話說得好“有壓力才有動力”。今天就借助各位在座的領導、老師們的掌聲給我們初三畢業班級一份動力吧。祝愿今年6月我們能夠帶著榮譽再次贏得大家的掌聲。

祝愿全體教師 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合家歡樂。謝謝!

初一年級部主任講話稿范文4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班主任:

大家好!

彈指一揮間,初一新生帶著好奇,帶著憧憬,不緊不慢地走過將近一個月了。此時此刻,我最想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我們初一年級的工作,那就是井然有序、團結協作與顧大家,忘小家。

首先是井然有序,今年我們初一共有11個班級,600位學生。各項工作開展的是井然有序。首先初一新生入學就進入了為期一周的軍訓,各班主任利用軍訓期間著手班級的組建和班風的形成。特別是軍訓期間,所有班主任老師和學生始終在一起,抓住契機,一刻不松懈地對班級學生進行了《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一日常規》的養成教育,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遇到問題也能及時解決,雖然這一周很累很苦,但學生進步,班級很快成型,順利地完成小學到初中的過渡,為初中的學習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初一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學校的不同導致了學生的行為習慣,思想意識的參差不齊。規范他們的行為,優化他們的思想尤為重要和艱巨。學生從進校的第一天起,我們就注意抓兩個習慣的養成,即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從身邊的小事抓起,從點滴做起,從課堂,放書本,設計美化教室;從收交作業,用餐,衛生工具的擺放到課間的教室紀律,升旗做操,集體活動,做到有要求,有布置,有督促,有檢查,有總結,有評比。所以一個月以來,初一年級全體學生在行為規范方面取得了初步的進步,能做到晨讀自覺到位,衛生工作準時有序,自習安靜認真,初步形成了規范、有序、文明、和諧的氛圍。

第二是團結協作,團結就是力量,有了力量就有了戰斗力。每個班都有以班主任為核心的主導群體,不斷研究學生、分析學生,具有非常強的凝聚力,每個備課組又以備課組長為核心,通力協作,落實到位,全體教師精誠團結,一人有事,其他人都毫無怨言的`頂上去。全體老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特別是班主任和英語、語文老師,在早晨6:30左右就匆匆來到學校,開始忙碌緊張的一天,早讀時間抓的緊、抓的實,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中午時間,數學英語老師不辭辛勞的下班輔導。一個月來以來,教師與教師之間互相取長補短,相互聽課、評課,老教師向新教師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新教師向老教師學習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管理經驗。年級組內所有老師都非常配合年級組的工作,特別是班主任,雖然他們都是主科老師,每天上課、班級事務都很忙,但只要是在關鍵時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投入到班級、宿舍的管理工作中去。

第三是顧大家,忘小家,請允許我讀一讀微信圈里的兩條內容,一條來自黃小燕老師,她說:"忙碌的一天終于接近尾聲了,6:30到校看班,連著兩門監考、午飯稍微扒了口就開始閱卷,緊趕慢趕差不多在孩子考試結束前完成了,又開始看班,晚自習,兩個班的試卷逐一翻閱,針對個別離譜的分數一起分析,面對熱心家長的問題一一解答,可能還有怠慢的,此時的我只剩一個軀殼了,可回家還有個不省心的'娃等著我檢查作業,看來只能堅持了,(因為家里還有個比我

下班還要晚的人)"沈晶晶老師:"這兩天批試卷批得昏天暗地,批好這里批那里的,白天沒批完的晚上帶回家繼續。剛才夜班到家,娃質問我:老師說今天穿校服你為什么不告訴我?就我一個人沒穿!我居然壓根都沒看到那信息唉,我這

不稱職的媽。"當然還有很多,所謂言為心聲,這些老師的顧大家,忘小家的敬業伴學精神真的讓我們感動!我想為我們初一年級組老師的務實、敬業、主動工作、充滿活力而點贊!

存在不足:

1、雖然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學生的思想、行為習慣都有所提高,但是學生的個體差異比較大,問題學生居多,部分學生因為家庭原因,和父母關系不融洽,導致情緒、心理狀況的不穩定。

有些家長與學校的配合還不默契,因此繼續轉化的工作仍然相當艱巨。

2、部分學生不能吃苦,學習比較浮躁,學習目標不太明確。

3、我們教育的方式方法有時還較簡單急躁,還需我們用心用智慧地把工作做細致。

4、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還有待加強,使學生樂學、勤學、會學。

5、備課再細致些,講求實效。

6、有針對性的輔導,努力提高一分兩率。

下階段共同努力落實的工作:

1、繼續狠抓兩個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把舉止禮儀打造成我們年級的一個"品牌產品",實現年級組的育人目標。

2、繼續深入研究學生,特別是第一次單元檢測后,各班主任和備課組交流經驗,要給予后進生特別關注,采取抓兩頭促中間的辦法,做好防止學生分化的工作,讓初一學生真正能坐得住,靜下心來學習。

3、繼續改變評價方式,實現多元評價,廣泛創設平臺,讓各類學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讓更多學生能在不同領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4、繼續落實集體備課制度,促進教師相互學習,加大教師間的合作意識與競爭意識。

5、繼續向課堂要質量、要效益,各位任課教師在熟悉教材、熟悉學生的同時,要精心設計適合學生的教育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使學生想學、能學、會學、樂學。

6、針對初一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多開展一些有特色的主題教育。

總之,我感謝領導對我們的信任和指導,感謝各位老師的支持和配合。說的不恰當的地方敬請批評指正,最后希望我們同心同德,快樂工作,快樂生活。謝謝!

初一年級部主任講話稿范文5老師們,同學們:

下午好!

首先真誠地祝賀大家成為一名正式的初中生,邁出自己人生成長的重要一步,但是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初中生,不會像轉變稱謂一樣簡單,初中不是小學的簡單繼續,而是一種轉折和爬坡。在初中新生活開始的時候,如果我們缺乏心理準備不能及時調整的話就會出現不適應。為了讓同學們邁好初中第一步,今天我給同學們提出幾點希望,同時也給大家介紹一下初中學習的注意事項。

一、重新定位打造自己

在初中這個新起點上,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調整好心態。也許你是躊躇滿志的來到新學校,希望能展現自我的風采;也許你在小學時表現一般,入學成績比別人低,但不管怎樣,都要做到寵辱不驚,要在新的集體中找到自己的坐標。在學習中,你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但不能就此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我們要用不懈的努力一點點證明自己。更不能就此盲目斷定自己不行而自暴自棄,因為入學成績只是代表過去,證明不了現在和將來,新的競爭剛剛開始,孰勝孰負還看今朝。

我們一起邁入初中的大門,就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不管小學是否優秀那都已成為過去,過高或過低的自我評價都會困住前行的腳步,新的生活面前需要我們重新定位自己,打造自己。

二、課程增加改變學法

初中,是學生由幼稚的童年向青少年轉變和個性逐漸形成的時期。它是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它將完成一個學生質的飛躍。這是一道難越的坎。從小學升入初中,無論是課程設置、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還是人際關系、身心發育都會面臨許多新的課題。不少初一新生由于對新學段缺乏認識或認識不足,未能根據初中生活的新特點進行調整,結果上初中后手足無措,出現?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種植皇視Γ現賾跋熗搜爸柿亢徒】黨沙ぁ?/p>中學是人生知識基礎的奠定時期,而初中又是整個中學的奠基階段。初中與小學相比:科目多、內容多、難度大、要求高,作業量大。在課堂上,初中生比小學生學習的門類要多,而且每一門學科的內容逐漸趨于專業化,并接近科學體系。他們面臨的學科的常識性知識越來越少,反映客觀事物的規律性與知識的嚴密性、邏輯性越來越強。

在學習方法上,中學要求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在能夠理解基礎上牢固記憶,記憶基礎上靈活運用。隨著學科的多樣化、深刻化、要求這就特別需要初一新生從小學的依靠老師逐步朝著獨立方向發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具體表現在:不死記結論、公式,要重點掌握其推導過程;不滿足于會解題,要窮究為什么這樣解;不孤立地學知識,要將各知識點揉成一個整塊;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變,從識記到探究的轉變;不局限于課本,還要拓展到課外。另外,還要合理分配各科學習的時間,有計劃,有重點。

成功來自勤奮。要想學好初中各門課程,必須堅持做到“四多”:

(一)多看主要是指認真閱讀課本。許多同學沒有養成這個習慣,把課本當成練習冊;也有一部分同學不知怎么閱讀,這是他們學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閱讀可以分以下三個層次:

1.課前預習閱讀。

預習課文時,要準備一張紙、一支筆,將課本中的關鍵詞語、產生的疑問和需要思考的問題隨手記下。重點知識可在課本上批、劃、圈、

點。這樣做,不但有助于理解課文,還能幫助我們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聽講,有重點地聽講。

2.課堂閱讀。

預習時,我們只對所要學的教材內容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對預習時所做的標記和批注,結合老師的講授,進一步閱讀課文,從而掌握重點、關鍵,解決預習中的疑難問題。

3.課后復習閱讀。

課后復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既可解決在預習和課堂中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又能使知識系統化,加深和鞏固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一節課后,必須先閱讀課本,然后再做作業;一個單元后,應全面閱讀課本,對本單元的內容前后聯系起來,進行綜合概括,寫出知識小結,進行查缺補漏。

(二)多想

主要是指養成思考的習慣,學會思考的方法。獨立思考是學習各門課程必須具備的能力,同學們在學習時,要邊聽(課)邊想,邊看(書)邊想,邊做(題)邊想,通過自己積極思考,深刻理解知識,歸納總結規律,靈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把老師講的、課本上寫的變成自己的知識。

(三)多做

主要是指做練習。做練習的目的首先是熟練和鞏固學習的知識;其次是初步啟發靈活應用知識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會貫通,把不同內容的知識溝通起來。做題時,要認真審題,認真思考,應該用什么方法做?能否有簡便解法?做到邊做邊思考邊總結,通過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四)多問

是指在學習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和提出疑問,這是衡量一個學生學習是否有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能夠發現和提出疑問的學生才更有希望獲得學習的成功;反之,那種一問三不知,自己又提不出任何問題的學生,是無法學好的。那么,怎樣才能發現和提出問題呢?第一,要深入觀察,逐步培養自己敏銳的觀察能力;第二,要肯動腦筋,不愿意動腦筋,不去思考,當然發現不了什么問題,也提不出疑問。發現問題后,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問題仍得不到解決時,應當虛心向別人請教,向老師、同學、家長,向一切在這個問題上比自己強的人請教。不要有虛榮心,不要怕別人看不起。只有善于提出問題、虛心學習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學習上的強者。

總之,學習方法是靈活多樣、因人而異的,能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是你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的表現。最后想說的是:“興趣”和信心是學好數學的最好的老師.有了一定的興趣,隨之信心就會增強,也就不會因為某次考試的成績不理想而泄氣,在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的過程中,你的信心就會不斷地增強,成績就會不斷提高.

三、學會適應學會交往

到了初中人際交往范圍發生了較大變化,大家來自不同學校,彼此陌生,這時很多人會感到孤獨,想念過去的同學,這都是正常的心態。但是,如果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則必然影響學習和成長,就要不得了。要擺脫這種狀態,就要積極主動去熟悉新的班級和同學,要學會適應學會交往,適應學校環境的變化。初來乍到,也許一個熟人也沒有,你會感到孤立無援,但想一想大家不都一樣嗎,都沒有朋友又都渴望交友,我們可以主動一些,大膽和同學搭話,熱情為班級做事,比如問問同學叫什么,然后把你介紹給他;同學缺少什么,可以借給他;老師要發新書了,積極去幫忙;值日表還沒有排好,主動去清掃衛生無形之中你就和同學、老師“混”熟了,越來越融入這個新集體,朋友多了起來,陌生

感自然會逐漸消失。

四、以新的行為規范要求自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黑人 | 日本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黄色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 一区二区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向日葵在线视频观看下载 | 久久999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在线 |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不卡一区在线观看 |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 日本特级a禁片在线播放 | 国产女人18一级毛片视频 | 欧美多人三级级视频播放 | 精品入口麻豆 | 国产精品精品 | 成人亚州 | 国产高清日韩 |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日本大片免费观看视频 | 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网站 |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2020 | 高清国产亚洲va精品 | 最新国产精品自拍 | 四虎午夜|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 欧美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 | 色婷婷精品 | 欧美大片全黄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色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 | 印度幻女free性zozo交 | 天天操操操操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精东传媒 果冻传媒 | 国产三级一区二区 | 成视频年人黄网站免费视频 |